WDM光传送网的选路和波长分配算法
一种公平的多优先级WDM光网络波长分配算法

e f c ie fe t . v
Ke r s W DM ; wa l n h a sgnm e ; f ine s y wo d : vee gt s i nt ar s
波分 复 用 ( M ) 术 以其 传 输 容 量 大 、 高 WD 技 对 层协 议 和技术适 应 性 强 、 于扩 展 等 优 点 而备 受 青 易 睐[ 。采用 路 由选 择 和波 长分配 的 WD 光传送 网 1 ] M 被认 为是下 一代 高速广 域骨 干 网的最有 竞 争力 的候 选者 。路 由 和 波 长 分 配 ( o t g a d Wa ee g h R ui n v ln t n Asin n R s me t, WA) WD 光 传送 网 中的重 要 问 g 是 M 题 , 主要任务 是 在 光路 请 求 的 源节 点 和 目的 节点 其 间找 到一条 最 优 路 由 , 在 该 条 路 由 上 分 配 波 长 。 并 由于实 时和 多媒体 等 新 兴业 务 的 出现 , 得 到 达节 使 点 的光 路建立 请求 可能对 应不 同 的上层业 务 不 同 业 务对应 的光 路建 立 请求 应 有不 同的 阻 塞率 要 求 , 因此有 必要将 光路建 立请 求分成 不 同的 优先级 来处
b s d d n m i t r s o d a g rt m o v ln t s i n n t o t wa ee g h c n e so r p s d B sn h s a g ’ a e y a c h e h l l o i h f r wa ee g h a sg me t wi u v ln t o v r i n p o o e . y u i g t i l o h
刘凤洲。 潘 炜。 罗 斌。 孟 超
WDM波长路由光网络的波长分配算法

WDM波长路由光网络的波长分配算法
李勇军;李维民;王洪刚
【期刊名称】《应用光学》
【年(卷),期】2004(025)005
【摘要】由于WDM网络中的传输和交换是以波长为粒度进行的,因此波长分配算法就成为光网络的研究热点.有效的算法可大大提高波长的利用率,并可充分挖掘WDM的带宽资源.介绍了WDM全光网络中静态和动态波长分配算法,尤其是结合大型网孔网络详述了几种动态波长分配算法. 针对波长变换器在全光网络中的应用,提出了一种可以解决任意类型光网络的分层图算法,它可以一次性解决路由选择和波长分配问题,大大提高了该算法的效率,是未来光网络中非常有前景的一种波长分配算法.
【总页数】5页(P11-15)
【作者】李勇军;李维民;王洪刚
【作者单位】空军工程大学,电讯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077;空军工程大学,电讯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077;空军工程大学,电讯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07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N919.85
【相关文献】
1.波长路由WDM网络中"稀疏-部分"波长转换的模型与研究 [J], 先茅家;陈明道
2.WDM-TDM光网络中的动态波长路由与时隙分配算法研究 [J], 项鹏;王荣
3.波长路由WDM网络中"稀疏-部分"波长转换的建模与分析 [J], 蔡伟祥;毛期俭;张治中
4.WDM网络中基于优先级的多任务波长路由分配算法 [J], 田相轩;杨君刚;车雅良;孙文正;刘故菁
5.DWDM波长路由网络光链路负载均衡的波长路由算法 [J], 李蔚;何军;刘德明;黄德修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全光WDM网络中的动态波长路由算法

Abta tI od rorsle h rbe f o t g n vlnt si m n ( WA)m r e c nl, nag— s c : re o epo lm o ui dWae g A s n e t R r n t e vt R na e h g oe f i t a l i e y o
通过 O D O C节点设备联 网 WD A M、 X M传输系
统 组成 的光 网络 , 认 为 是下 一 代 高 速 广 域骨 干 网 被 的最有竞 争力 的候 选 者 _ J它 是 以波 长 通 道 为 基 l . 本 单位 的 面 向 连 接 的通 信 网 络 , 长 路 由光 网 络 波 ( O 是通 过 光通 道 ( i ta ) 实 现 通 信 的. WR N) Lg pt 来 h h 在 波分复用 全光 网中波 长 资 源 总 是有 限 的 , 因此 需 要 合理 、 高效 地利 用波 长 资源 , 呼 叫建立 请求 寻找 为 路 由、 分配波 长 , 这就 是波长 路 由全光 网中地波 长分 配和路 由选择 ( WA) R 问题. 是指 给定 一 组节 点 间 它 的全光 连接请 求 : 1 寻找从 源节 点 到 目的节 点 的路 由. ) 2 在这些 路 由上分 配波 长. )
c l rm h i td n mb ro v ln h ,atmpst fce t t i e o re o a d it n e h a e al f y o tel e u e f mi wa ee g s t t e t oef inl ui z rsu c fb n w dh u d rte w v — i y le ln h c niut o s an .Smuain rs l h w ta lc igpo a it a esg ic nl e u e o ae e g —o t i c n t it i lt eu t s o t o kn rb blyc nb inf a t r d c dc mp r d t n y r o s h b i i y
多约束条件下WDM光网中多播选路和波长分配算法

M u tpl n t an si DM li eCo sr i t n W Optc l t r s ia wo k Ne
Lu Ca i W agS e g n h n Li ・ n mi Le
( yL b f ra b n p i l i r rnm si n o Ke a B o d a dO t a b a s i o a dC mmu i t n ew rs o c F eT sn nc i t ok, ao N U iesyo Eet nc S i c n cn lg C ia C eg u 04 C ia nvri l r i c n e dT h ooyo hn , h n d 1 5 , hn ) t f co s e a e f 6 0
关 键 词 多播 选 路 ,波 长 分 配 ,W D 网络 , 多 约束 M
中图分类号 : N 2 .8 T 9 91
文献标识码: A
文 章编号 : 0 95 9 (0 60 -6 40 10 -8 62 0 )718 -5
An Al o ih o u tc s u i g a d W a e e g h As i n e twih g r t m f M li a tRo tn n v l n t sg m n t
维普资讯
第 2 卷第 9 8 期 20 0 6年 9月
WDM光网中的一种邻域加权累积的波长分配策略

WDM光网中的一种邻域加权累积的波长分配策略袁俊岭;张迪;张启坤;李旭红【摘要】针对光核心传送网中单纤场景下的路由选择与波长分配(Routing and Wavelength Assign-ment,RWA)问题,提出了一种邻域加权累积的波长分配策略.在一条路径上为一个连接请求选择波长时,将网络的所有链路归入当前路径的不同邻域中,然后根据与路径之间的距离为不同邻域赋予不同的权重,进而对每个波长在全网中被占用的个数进行加权累积,最后选择累积值最大的可用波长建立连接.仿真结果表明,相对于现有的阻塞率最低的最大使用(Most-Used)波长分配策略,所提策略具有更低的阻塞率.【期刊名称】《电讯技术》【年(卷),期】2019(059)002【总页数】6页(P151-156)【关键词】光网络;波长路由;路由与波长分配(RWA);邻域加权累积(WNA)【作者】袁俊岭;张迪;张启坤;李旭红【作者单位】郑州轻工业学院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郑州450002;郑州轻工业学院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郑州450002;郑州轻工业学院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郑州450002;中原工学院理学院,郑州45000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N929.11 引言随着光传输和光交换设备的快速发展,全光交换已成为核心传输网中的主要交换方式,其中波长路由是最成熟和最简单的交换技术。
在波长路由技术中,路由选择和波长分配问题(Routing and Wavelength Assignment,RWA)一直是一个核心研究内容[1]。
RWA问题的主要任务是,为一个连接请求它选择合适的路由并分配合适的波长。
根据应用场景的不同,RWA问题可以分为两类[2]:静态RWA问题和动态RWA问题。
在静态RWA问题中,网络中节点之间的业务量以业务矩阵的形式事先给定,需要根据业务情况在每对节点之间建立路由并分配相应数量的波长,静态RWA问题的优化目标是使得网络中总共所需要的波长数最小。
WDM光传送网的选路和波长分配算法

WDM光传送网的选路和波长分配算法为了克服电处理的速率“瓶颈”,宽带网络向光网络发展。
目前,光突发交换、光分组(包)交换正在积极研究中,但是距商用还较远。
已可商用的是具有光分插复用器(OADM,OpticalAdd-DropMultiplexer)和光交叉连接器(OXC,OpticalCross-Connect)的波分复用(WDM)网络。
由于是提供可调度的传送用光路,称这种网络为WDM光传送网(OTN,OpticalTransportNetwork)。
1网络结构图1是网络物理结构的一个例子,虚线内为光传送网。
图中有5个OXC:A,B,C,D,E;5个具有光接口的电设备:S1~S5;6个将OXC相连的物理链路:l1~l6。
一般一条物理链路包含一对光纤供双向运用,有的OXC间没有物理链路相连。
但更多的情况是一条物理链路包含多根光纤供不同方向运用。
一根光纤上可采用多个波长。
一般情况下,OXC不直接和电设备相连,只起光交叉连接作用。
OXC可分为无波长变换和有波长变换(也可以是部分端口有波长变换或波长变换的范围有限)两种:无波长变换的OXC的作用是将一根输入光纤上的某一波长信号连到另一根输出光纤的同一波长上,即波长是连续的;有波长变换则是将一根输入光纤上的某一波长信号连到另一根输出光纤的另一波长上。
适当地安排路由和分配波长,可为电设备间建立光路(opticalpath)。
在一根光纤上,不能为不同光路分配相同波长。
图2(a)为图1建立的光路例子。
将图2(a)的光路连接用图2(b)来表示,称为逻辑结构,也称逻辑拓扑或虚拓扑。
例如,图2(a)中,节点B与E间的光路是经节点A中的OXC转接的,在图2(b)中用O4表示。
图2(b)中,O6、O4、O1都是中间有OXC转接的。
O2、O3、O5是直接光路。
这样建立的光路对信号是透明的,即信号可以是任意方式。
实际设计中,一种需求情况是:提出所需建立的光路,为这种光路选取物理路由并分配相应的波长[1,2]。
WDM光网络中的路由和波长分配算法研究的开题报告

WDM光网络中的路由和波长分配算法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选题背景
光纤通信技术作为现代通信领域中最为重要的技术之一,其优越的传输性能和巨大的数据传输容量一直引领着通信发展的方向。
然而,光网络中光波长资源的分配和
利用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和难点,光波长分组多路复用(WDM)技术的出现,使得光网络中的数据传输更加的灵活和高效。
光网络中的路由和波长分配算法设计是实现高性
能光网络的关键技术之一,其目的是充分利用现有的光波长资源,减少光路的互相干
扰和光功率损失,同时还需要考虑网络的负载均衡、容错能力和性能指标等方面的因素。
二、研究目的
本次研究的目的是探究在WDM光网络中光路路由和波长分配算法的研究和设计,同时要对现有的路由和波长分配算法进行分析,找出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新的
改进算法并进行验证和测试。
三、研究内容
1. WDM光网络路由和波长分配算法的原理和基础知识
2. 研究并总结现有的路由和波长分配算法,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3. 提出改进算法,比较不同算法的性能指标,进行验证和测试
4. 对算法的效率和可靠性进行评价
四、预期结果和意义
本次研究的预期结果是设计一种能够充分利用现有光波长资源的WDM光网络路由和波长分配算法,提高通信网络的效率和可靠性,同时提高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和稳
定性。
研究结果对于光网络设计和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并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WDM光网络中支持QoS的波长分配算法

rm ee n mo e fly r d g a h a t ri d l a ee r p .W eb i h p ia o tn c o dn h i e e tp irt o u l t eo t l u ig a c r ig t edf rn ro iy d c r f
r q ie e t ft ecin a e ’ ev c ,b tas tl e t e f ien t r i g r s u c sef e u rm n so h l tly r Ss r ie e u lo u i z h i t ewo k n e o r e fi i n — ce ty wih t er d c d b o k n r b b l y in l t h e u e lc i g p o a i t . i Ke wo d : u vv b l y ly r d g a h;r u ig a dwa ee g h a sg m e t q aiyo ev c y r s s r ia i t a e e r p i o tn n v ln t s i n n u l fs r ie t bokn rb bl y lc i g p o a i t i
rq e t Ths ag rt m is t e d m a d o ifr n u i e s f r a kn h r d fc re e u s. i lo ih ft h e n fdfee tb sn s o s ig t e g a e o o r — s o dn i e e ts r ie n t emo e n alo tc l ewo k t a h rgn lag rt m . — p n ig d f rn e vc si h d r l p ia t r h n t eo i ia l o ih By U f - n s g t eag rt m . h lc i gr t ft ehg ro i e u s u r n e d t ealwe e i h lo ih n t eb o k n a eo h ih p i r y r q e t sg a a t e ob t i o rd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WDM光传送网的选路和波长分配算法为了克服电处理的速率“瓶颈”,宽带网络向光网络发展。
目前,光突发交换、光分组(包)交换正在积极研究中,但是距商用还较远。
已可商用的是具有光分插复用器(OADM,OpticalAdd-DropMultiplexer)和光交叉连接器(OXC,OpticalCross-Connect)的波分复用(WDM)网络。
由于是提供可调度的传送用光路,称这种网络为WDM光传送网(OTN,OpticalTransportNetwork)。
1网络结构图1是网络物理结构的一个例子,虚线内为光传送网。
图中有5个OXC:A,B,C,D,E;5个具有光接口的电设备:S1~S5;6个将OXC相连的物理链路:l1~l6。
一般一条物理链路包含一对光纤供双向运用,有的OXC间没有物理链路相连。
但更多的情况是一条物理链路包含多根光纤供不同方向运用。
一根光纤上可采用多个波长。
一般情况下,OXC不直接和电设备相连,只起光交叉连接作用。
OXC可分为无波长变换和有波长变换(也可以是部分端口有波长变换或波长变换的范围有限)两种:无波长变换的OXC的作用是将一根输入光纤上的某一波长信号连到另一根输出光纤的同一波长上,即波长是连续的;有波长变换则是将一根输入光纤上的某一波长信号连到另一根输出光纤的另一波长上。
适当地安排路由和分配波长,可为电设备间建立光路(opticalpath)。
在一根光纤上,不能为不同光路分配相同波长。
图2(a)为图1建立的光路例子。
将图2(a)的光路连接用图2(b)来表示,称为逻辑结构,也称逻辑拓扑或虚拓扑。
例如,图2(a)中,节点B与E间的光路是经节点A中的OXC转接的,在图2(b)中用O4表示。
图2(b)中,O6、O4、O1都是中间有OXC转接的。
O2、O3、O5是直接光路。
这样建立的光路对信号是透明的,即信号可以是任意方式。
实际设计中,一种需求情况是:提出所需建立的光路,为这种光路选取物理路由并分配相应的波长[1,2]。
例如,图2(b)中提出要建立6条光路,图2(a)就是一种选路和波长分配方案。
网络向分组化发展,图1中的电设备可以是ATM交换机或IP路由器。
例如,连在端口B2的路由器可以通过光路O6和连在端口C3的路由器相连。
B2到C3可有多条路径,O6是最近的,也可以经过O4―O5―O3或O4―O5―O1―O2连接,但需要路由器转接,即电的多跳连接。
A与B间没有光路,至少需经C电跳连接一次。
实际设计中另一种需求情况是:提出各路由器间的所需业务量强度;设计出逻辑拓扑并为其光路选取物理路由和分配波长[2-4]。
与根据光路需求情况进行设计相比,增加了要考虑电的多跳。
下面分别叙述两种需求情况下的选路和波长分配(RWA)算法。
2基于光路的RWA算法光路需求的提出有3类:静态的、递增的和动态的。
静态RWA问题是预先给出多条光路连接需求,计算路由和分配波长。
这种计算可以是离线(off-line)的,即不需要实时计算。
在递增情况,光路需求逐条地提出,需要为每一条作实时在线RWA计算。
光路数增加到一定值后,就不再增加。
对于动态情况,光路需求逐条地提出,但一条光路持续一段时间后又被拆除,要为每一条作实时RWA计算。
这里所谓的动态,实用中常是缓慢变化的,例如几小时甚至几天才有一次新的需求。
后两类情况的RWA算法常相同,只是性能评价指标不同,将在2.2节合在一起叙述。
2.1基于光路的静态RWA算法基于光路的静态RWA算法是给定多条光路的连接需求和物理拓扑后为每条光路选取路由并分配波长。
设计时的优化目标可以是使所用的资源如波长数最小。
这个优化问题可用整数线性规划法求解[1]。
若OXC无波长变换,则将波长连续作为约束条件。
这个问题的反过来是在一定的波长数下使连接的光路数最大。
这种优化方法的复杂性随网络规模的增大而急剧增加,因此,工程上常将RWA问题拆成选路子问题和波长分配子问题,分两步求解。
(1)为每条光路选取路由选路方案有两类:固定路由和备用路由(alternaterouting)。
固定路由是为每条光路选取一条固定的路由。
通常可用熟知的最短路径算法。
但是,最短路径算法的缺点是有时会使网络中某些部分过于拥挤,即某些光纤上经过的光路数过多,在波长数有限情况下会造成波长不够分配。
改进的方法是采用能使负载平衡的选路算法。
可以采用整数线性规划的优化方法使网络中一根光纤上的光路数尽量小,这为减小波长数创造了条件,但这种方法在网络规模较大时较复杂。
为此,可采用使网络负载平衡的启发式路由算法。
启发式算法是根据概念推出的优化算法,能得到较优的结果,但不一定最优。
例如,可以按某种合适次序逐条地为光路选取路由,每一条均采用某种优化的动态路由算法[5]。
备用路由是为每条光路选取多条路由,最简单的方法是选取k条最短路径。
为多条光路的一组路由分配波长时,若发生波长数不够用,则通过置换备用路由构成另一组路由,再分配波长,直到完成要求。
如何从备用路由集选择合适的路由也是需要考虑的[2]。
(2)分配波长若OXC没有波长变换,则波长分配的约束条件是每条经OXC连接的光路应是波长连续的,并且在一根光纤上不同光路需分配不同波长,优化目标是使采用的波长数量最小。
这个问题可以转化为一个辅助图G(V,E)的着色问题[1],V为节点集,E为边集。
V中的每个节点相应于一条光路,这条光路如果和某些其他的光路处于同一根光纤内,则相应的节点间就有边相连。
波长分配相当于为G的节点着色,约束条件是相连的节点不能采用同一颜色,优化目标是使采用的颜色数最小。
这个着色问题已有有效的算法[1],但较复杂。
为了简化,可以采用一些启发式算法,对多条路由逐条分配波长。
2.2基于光路的动态RWA算法对于上面讲过的递增情况,在给定的物理拓扑和最大波长数条件下,要为每一条新增光路选取路由并分配波长,优化目标为被拒绝(由于波长数不够)的百分比(相对于总增加数)尽量小;对于动态的连接请求和拆除情况,优化目标为被拒绝(或称阻塞)的概率尽量小。
这两类情况的RWA算法是在线的,当网络规模较大时,为了减小复杂性,常将选路和波长分配分两步进行;当网络规模不太大时,可以采用分层图的方法将选路和波长分配合在一起考虑[6]。
若首先进行选路,可分为3类:固定路由、备用路由和自适应路由(自适应路由也可纳入前两类中,即只分成两类)。
固定路由通常采用最短路径。
备用路由可采用多条最短路径,在首条路由上波长资源不够时,换一条再试,与固定路由相比减小了阻塞率。
采用最短路径的缺点是有时会使网络中某些部分过于拥挤,阻塞率加大。
改进的方法是采用自适应路由[1],在每次选路时,根据网络的状态,使各条光纤上的光路数尽量平衡。
选定一条路由后,要为它分配波长,有多种方法[1,2]。
第一种方法是从该路由上已建光路所使用的波长之外,随机地另选一个波长,称为随机波长分配算法(R算法);第二种是将波长编号,从低到高依次观察是否已在该路由上建光路使用,首先找到的波长就被使用,称为首先适合算法(FF)。
仿真表明,采用FF算法的阻塞率比采用R算法时小。
R和FF算法只考虑一条路由上的局部情形,还有一种最大-总数算法(Max-Sum)[1,2],其思路是按分配波长后网络中仍可容纳的光路数最大为目标来分配波长。
采用Max-Sum算法的阻塞率优于FF算法(但有时差别不大),代价是增加复杂性。
文献1还叙述了其他8种波长分配算法。
对于将选路和波长分配分两步进行的算法,仿真表明,影响阻塞率的主要是选路算法。
好的选路算法会显著地减小阻塞率,而各种波长分配算法的性能差别不大。
因此,在工程上可采用一种自适应路由算法加简易的FF波长分配算法。
采用分层图(layered-graph)的方法可以将选路和波长分配一步完成[6]。
OXC中的光开关是空间域的连接,波长分配是频率域的连接,从提供通道的角度看,空域和频域的作用是一致的。
分层图将空域和频域结合起来,绘出一张新的通道图,动态RWA问题成为在分层图中选取一条通道的问题。
各种动态选路的算法都可考虑,目标是使阻塞率最小。
仿真表明,采用较好选路算法的分层图法比将选路和波长分配割裂的方法阻塞率小。
3基于运送分组业务的RWA算法图1所示是电设备(例如路由器或ATM交换机)通过光路进行连接。
可以将所有的光路部分称为光层,其中有光交叉连接。
如果光路已经给定,则分组业务运行遇到的是一般的选路问题,但是实用中会遇到给定各分组通信设备间的业务量矩阵,要设计光路结构(称为逻辑拓扑或虚拓扑)的问题[2-4,7]。
对于电设备来说,最好是各自间都建有一条光路,但是,这样设计不经济。
有的电设备间的连接可以经过其他的电设备转接,从而节省光路,图2(b)中A与B间就没有光路。
基于运送分组业务的选路和波长分配(RWA)算法是根据运送分组业务的需求来设计网络,也可分为静态和动态两种。
3.1基于运送分组业务的静态RWA算法基于运送分组业务的静态选路和波长分配(RWA)算法是在给定物理拓扑和各分组电设备间的业务量矩阵情况下设计网络,使网络性能和经济性尽量好。
从理论上说,优先目标一直要考虑所用的光纤数最小,使用的波长数最小等问题,但是这样经常很复杂。
可将问题割裂分为几步考虑,首先进行虚拓扑设计[3,4],再为虚拓扑中的光路进行选路和分配波长,最后可能反过来对第一步设计进行调整。
在设计中,也可以将光路的选路放在第一步中。
3.2基于运送分组业务的动态RWA算法在IPoverWDM网络中,可以采用MPLS(多协议标记交换)技术来实现业务量工程,解决有效利用网络资源和保证QoS(服务质量)的问题。
在MPLS网络中,需在线建立保证带宽的路径,最好的解决方法是采用综合的动态IP与波长选路算法[8]。
这种算法是将IP网络的QoS路由技术进一步推广到IPoverWDM网络。
4RWA设计中要考虑的附加问题上面从概念上说明了有关RWA算法。
最基本的情况是采用无波长变换的OXC,即对一条经OXC构成的光路有波长连续性限制。
下面对引入波长变换、抗毁、服务策略等问题作概要叙述。
4.1波长变换问题引入波长变换可使在一条光路上分配波长时更灵活,动态建立光路时阻塞率减小。
引入波长变换与无波长变换相比的得益程度与具体情况有关,有时明显,有时并不明显。
波长变换器价格较贵,而且技术上有限制。
文献2中研究了各种不同的配置情况:网络中只有少数节点配置有完全波长变换的OXC,称为稀疏波长变换;OXC只有部分端口具有波长变换;波长变换范围有限,如只能在几个波长间变换。
上述3种情况可相互组合。
对于不同的配置,除了要解决RWA 问题外,还要解决如何最佳配置问题。
4.2抗毁问题光网络的抗毁十分重要。
一种情况是只考虑光传送网本身抗毁,可以分成保护和恢复两种机制[9]:保护机制是为每一条工作光路准备一条备用光路,要求这两条光路不会在一根光纤断裂时同时失效,解决的算法类似于第2节中的备用路由算法;恢复机制是在网络有故障造成某一条光路失效时,根据网络状态实时地重新构造一条光路,这种方法实现较复杂,同时也需要网络有一定的冗余容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