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角度分析如何提高服装企业快速反应能力(1)
服装行业快速反应供应链管理体系构建

服装行业快速反应供应链管理体系构建第一章绪论 (2)1.1 研究背景 (2)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2)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3)1.3.1 研究内容 (3)1.3.2 研究方法 (3)第二章服装行业供应链管理概述 (4)2.1 服装行业供应链的特点 (4)2.2 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概念 (4)2.3 快速反应供应链管理的必要性 (4)第三章快速反应供应链管理体系构建的理论基础 (5)3.1 快速反应供应链管理的理念 (5)3.2 供应链协同管理理论 (5)3.3 供应链风险管理理论 (6)第四章服装行业快速反应供应链管理的战略规划 (6)4.1 快速反应供应链战略目标 (6)4.2 供应链合作伙伴选择策略 (7)4.3 供应链网络布局优化策略 (7)第五章信息技术的应用与集成 (7)5.1 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 (7)5.2 供应链协同信息技术的应用 (8)5.3 供应链大数据分析与应用 (8)第六章服装行业快速反应供应链的运营管理 (9)6.1 采购管理 (9)6.1.1 采购策略制定 (9)6.1.2 供应商管理 (9)6.1.3 采购过程优化 (9)6.2 生产管理 (9)6.2.1 生产计划制定 (9)6.2.2 生产过程控制 (9)6.2.3 生产效率提升 (9)6.3 库存管理与物流配送 (10)6.3.1 库存控制策略 (10)6.3.2 物流配送优化 (10)6.3.3 物流成本控制 (10)第七章供应链协同管理 (10)7.1 供应链协同策略 (10)7.1.1 引言 (10)7.1.2 具体策略 (11)7.2 供应链协同机制 (11)7.2.1 引言 (11)7.2.2 具体机制 (11)7.3 供应链协同绩效评价 (11)7.3.1 引言 (12)7.3.2 具体评价内容 (12)第八章供应链风险管理 (12)8.1 供应链风险识别与评估 (12)8.2 供应链风险应对策略 (13)8.3 供应链风险监控与预警 (13)第九章快速反应供应链管理的实施与优化 (14)9.1 实施快速反应供应链管理的关键因素 (14)9.1.1 高效的信息传递机制 (14)9.1.2 灵活的库存管理策略 (14)9.1.3 协同作业与流程优化 (14)9.1.4 先进的供应链技术支持 (14)9.2 供应链管理绩效评价与改进 (14)9.2.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14)9.2.2 绩效评价方法选择 (14)9.2.3 绩效改进策略 (14)9.3 供应链管理体系的持续优化 (14)9.3.1 持续改进机制构建 (15)9.3.2 供应链协同创新 (15)9.3.3 培养供应链人才 (15)9.3.4 跨界融合与拓展 (15)第十章结论与展望 (15)10.1 研究结论 (15)10.2 研究局限 (15)10.3 研究展望 (16)第一章绪论1.1 研究背景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服装行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其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服装业快速反应与市场预测解决方案

服装业快速反应与市场预测解决方案第一章:快速反应概述 (2)1.1 快速反应的定义与重要性 (2)1.2 快速反应在服装业的应用 (2)1.3 快速反应与市场预测的关系 (2)第二章:市场预测基础 (3)2.1 市场预测的原理与方法 (3)2.2 市场预测的数据来源与处理 (3)2.3 市场预测的准确性评估 (4)第三章:服装业市场预测技术 (4)3.1 时尚趋势分析 (4)3.2 消费者行为研究 (5)3.3 销售数据分析 (5)第四章:供应链管理 (6)4.1 供应链快速响应策略 (6)4.2 供应链协同管理 (6)4.3 供应链优化与改进 (7)第五章:产品研发与设计 (7)5.1 快速反应产品研发流程 (7)5.2 设计创新的策略与方法 (7)5.3 时尚元素与市场趋势的结合 (7)第六章:生产管理 (8)6.1 灵活生产模式 (8)6.2 生产计划与调度 (8)6.3 生产效率与质量控制 (8)第七章:库存管理 (9)7.1 库存优化策略 (9)7.2 库存监控与预警 (9)7.3 库存周转率提升 (10)第八章:销售渠道管理 (10)8.1 销售渠道的拓展与优化 (10)8.2 渠道库存管理 (11)8.3 渠道销售数据分析 (11)第九章:客户关系管理 (12)9.1 客户需求分析 (12)9.2 客户满意度提升 (12)9.3 客户忠诚度培养 (12)第十章:快速反应与市场预测的实施与评估 (13)10.1 实施策略与步骤 (13)10.1.1 明确目标与需求 (13)10.1.2 制定实施计划 (13)10.1.3 技术选型与部署 (13)10.1.4 建立快速反应机制 (13)10.1.5 市场预测与分析 (13)10.2 评估指标与方法 (13)10.2.1 评估指标 (14)10.2.2 评估方法 (14)10.3 持续改进与优化 (14)10.3.1 数据分析与反馈 (14)10.3.2 流程优化 (14)10.3.3 技术升级 (14)10.3.4 人员培训与能力提升 (14)10.3.5 持续跟踪与评估 (14)第一章:快速反应概述1.1 快速反应的定义与重要性快速反应(Quick Response, QR)是指在供应链管理中,通过信息的实时共享、流程优化和协同作业,实现对市场需求的快速识别、响应和满足的过程。
服装行业供应链协同与快速反应机制建设方案

服装行业供应链协同与快速反应机制建设方案第1章引言 (3)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3)1.2 研究内容与方法 (4)第2章服装行业供应链现状分析 (4)2.1 供应链结构特点 (4)2.2 行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5)2.3 国内外研究现状 (5)第3章供应链协同管理理念与策略 (5)3.1 供应链协同管理概述 (6)3.2 协同管理的策略与手段 (6)3.2.1 信息共享 (6)3.2.2 资源整合 (6)3.2.3 风险共担 (6)3.3 快速反应机制的重要性 (6)3.3.1 提高市场响应速度 (6)3.3.2 降低库存风险 (6)3.3.3 提升客户满意度 (7)3.3.4 增强企业竞争力 (7)第4章供应链合作伙伴选择与评价 (7)4.1 合作伙伴选择的原则与方法 (7)4.1.1 整体优化原则:综合考虑合作伙伴的生产能力、质量控制、交货时间、成本等多方面因素,实现供应链整体效益最大化。
(7)4.1.2 长期合作原则:注重与具有长期发展潜力、信誉良好的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以降低合作风险。
(7)4.1.3 互惠互利原则:双方在合作过程中应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达到共赢。
(7)4.1.4 动态调整原则:根据市场环境、企业战略等因素,适时调整合作伙伴,保持供应链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7)4.1.5 案例分析法:通过研究行业内成功案例,总结合作伙伴选择的成功经验,为本企业选择合作伙伴提供参考。
(7)4.1.6 评分法:建立一套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对潜在合作伙伴进行综合评分,从而选出最合适的合作伙伴。
(7)4.1.7 模糊综合评价法:针对合作伙伴选择中的不确定性因素,运用模糊数学方法进行综合评价,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7)4.2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8)4.2.1 企业实力:包括合作伙伴的生产规模、财务状况、技术水平、市场份额等。
(8)4.2.2 质量管理:考察合作伙伴的质量管理体系、产品质量、质量控制能力等。
服装供应链快速反应能力

摘要:中国作为服装业生产大国,服装业在我国国民经济甚至世界服装经济中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但是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科技技术的进一步飞跃和服装行业的变化,目前我国劳动力优势已经不再明显,并且由于市场环境等制约,我国服装业面临到发展瓶颈,所以这使得增强企业竞争力的供应链方式受到了国人的高度重视。
本文主要针对于服装供应链的快速反应策略进行研究,通过发现目前我国服装业所存在的问题,深入认定快速反应是中小型服装企业致富的关键策略,并分析应如何结合快速反应发展我国的服装业,提高顾客满意度。
关键词:供应链管理快速反应信息共享Abstract: As one of the biggest countries of producing clothes, the rag trade serves as an significant role in enhancing our national economy, even the world economy. However,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global economy, our advantage of labor force gradually fades away. Meanwhile, due to restriction of market environment, the rag trade in our country has encountered huge barrier, which leads to the necessary condition of improving the supply chain. In this essay, the main propose is to study the Quick Response strategy. According to the problems that discovered by researchers in our national clothing industry, most articles claim that the Quick Response is the effective way to help company get more profits and they also dedicate to analyzing how exactly can companies can improved combined with the applying of quick response and satisfy the customers as much as possible.Key words: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Quick Response Information sharing服装产业属于第二产业的制造业,是我国的传统产业,对于我国拉动内需,提高劳动力和就业率,以及增强国际竞争力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力。
服装企业快速反应的管理策略

服装企业适应快速反应的管理策略xxx2011xxxxxxx xxxx班指导老师:xxx【摘要】:服装产品一直是我国最具国际竞争力的出口商品之一,但目前我国纺织业普遍存在着由于缺货,剩货和库存引起的市场反应缓慢,不能及时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
本文从快速反应的管理理念出发,通过完善服装供应链管理策略,来解决服装供应链面临的问题,以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关键词】:服装企业;供应链管理;快速反应;【正文】:1引言1.1研究背景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面对一个变化迅速,日显个性化、多样化的市场。
产品周期日以缩短,服装因其时尚性和时效性更显如此。
如何快速反应,及时生产处顾客需要的服装产品并快速抢占市场去赢得竞争,对中国服装企业来说是一个待解决的问题,所以建立快速反应机制显得格外的重要。
1.2研究目的和意义本文通过研究服装企业在实施快速反应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提出解决方法。
使服装行业能在实际运作中整合供应链,提高企业的和综合竞争力。
2快速反应机制下服装供应链存在的问题2.1供应环节供货不及时供货缓慢影响到生产、配送、销售等一系列环节的速度都减慢,最终产品到达市场的时间滞后,导致不能及时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2.2制造环节生产滞后大多制造企业一味看重制造成本,不愿把资金用在设施设备和高素质人员的更新上,导致生产时间一拖再拖,服装产成品最终进入市场的时间也延误了。
2.3运输环节配送缓慢大部分制造商会选择价格相对较低的运输商,因为其价格较低,运输缓慢是理所当然。
2.4销售环节市场需求波动大面对不稳定的市场需求,销售商对于市场需求的预测也是不稳定的,从而订购数量忽高忽低,导致积货、缺货严重。
3.快速反应机制下服装供应链问题的成因分析3.1供应链各环节的流程繁琐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流程繁琐,作业量大且没有效率,不能及时对市场需求作出快速反应。
3.2“牛鞭效应”的影响供应链上的各级供应商只根据来自其相邻的下级销售商的需求信息进行供应决策,需求信息的不真实性会沿着供应链逆流而上,产生逐级放大的现象,到达最源头的供应商时,其获得的需求信息和实际消费市场的顾客需求信息发生很大的偏差,这就导致出现服装企业无法做出准确预测、不能对市场变化做出及时反应。
如何让供应链来达到快速反应

如何让供应链来达到快速反应供应链管理主要是指广义的供应链的管理和协同。
广义的供应链是指企业的上下游之间的协同配合,以快速反应及低成本为战略核心竞争力来赢得时间和市场。
而狭义的供应链主要指企业内部物流供应,从接到订单到采购、生产、入库、出货、运输的全过程。
如何让供应链来达到快速反应,让供应链能“动”起来呢?关键在于将供应链上的企业真正的“链”起来,做到信息的无缝连接,实现信息的共享和快速传递。
如何做到这一点,首先要做的是企业内部的信息化,这是基础,如果企业内部没有信息化,给供应链上下游提供的信息也是不真实和不及时的,不但不能达到提升供应链的快速反应的效果,反而会导致错误信息的连锁反应,因为如果上下游的企业相信并且使用了这家企业提供的信息,而这些信息又是不正确的,后果会如何呢?毋庸置疑,这些错误的信息会让该企业内部的供应链及外部供应链产生更大的错误,这样一来,错误不断被放大,后果可想而知。
所以如果企业内部的信息化没做好就无法实现真正的供应链协同,所提供的信息也只能作为参考。
笔者也常听到客户或朋友说起其供应商或客户提供的信息的不准确,但由于时间长了,基本上信息的准确率有多大大家心里都有个数,所以在这个估计的前提之下来作本企业的预测或规划。
当然这种预测和规划的粗糙程度可想而知,其方法是做足安全库存,代价就是库存的积压和资金的积压,显而易见,这种积压从整个供应链来评估计算,所产生的成本浪费是非常可观的。
故企业内部的信息化是企业供应链能否做到有效和快速反应的基础,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谈得上企业间的配合协调。
企业内部的信息化能够提供到比较准确及时的信息给上下游的客户和供应商,现在的目标就是要本企业与供应商、客户三方的信息连通起来,主要可得到以下的效益:一、信息传递迅速,实现快速反应。
一旦在供应链的某部分出现异常,整个供应链相关部分马上得到信息并及时协调处理。
或者一旦市场发生变化,面向市场的一端很快的将信息传递到下游的供应链环节,产生连锁反应。
服装快速反应能力

从供应链的角度用案例分析如何提升我国服装企业的快速反应能力班级:08服工8班学生:黄有为学号:40811010103在获得这样的一个问题的时候,我所能从中提取到的信息就是:1.什么是快速反应(QR)?2.我国服装企业目前所存在的优劣势是什么?3.如何运用供应链的相关知识提出方案来提升我国服装企业的QR能力?快速反应(QUICK RESPONSE)就是通常所说的QR,是由Kurt Saimon协会----美国一家管理咨询公司在美国纺织服装业长期竞争力的调查报告中提出的。
它的基本哲理是:为了快速响应客户的需求,供应商、制造商和分销商应该紧密合作,通过信息共享来共同预测未来的需求并且密切监视需求的变化以获得新的机会。
美国纺织服装联合会(American Apparel Manufactures Association)在1988年对其下的定义是:快速反应是一种响应状态,即能够在合适的时间向客户提供合适的数量、合适的价格和高质量的产品,而且在这一过程中能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并减少库存,重点在于增强企业生产的灵活性。
通过查阅资料,在众多专家的理念中,我认为其中有一个理念是我个人认为较为符合的,即:快速反应是指企业运作所有方面提前减少的一种策略,可以从两个方面定义,①客户方面,快速反应意味着以快速设计和制造产品,快速响应不同客户的需求;②在企业运作方面,快速反应集中于所有运作任务的提前期减少,进而引起质量改进、成本降低。
众所周知,我国是服装大国,到处都能看到MADE IN CHINA,但是我们不能盲目的认为我们就是服装强国,目前国内服装企业的集中度低,行业的集中较高;投资增速过快,竞争进一步加剧;企业的投资和经营方式多样化;设计模仿抄袭严重;品牌缺乏;复合型人才缺乏。
但是与此同时,我国服装行业也存在着发展的许多优势。
作为世界人口第一大国,我们拥有绝对的劳动力优势;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里我们拥有原料的优势;上下五千年的中华文化也是我们的文化优势。
供应链角度分析如何提高服装企业快速反应能力(1)

综述服装企业重在供应链有些公司本来前景很看好,但因资金周转问题面临倒闭,同样在服装企业来说,产品的供应链接可谓是无形的资金周转导向。
供应链管理应该关注从有形创新向无形创新的转变。
过去,业内大部分服装企业更多注重的是产品内在一些功能性方面的创新,比如质量、技术等。
但是随着产业的发展,产品应该在节能降耗减排带来的功效、可持续消费、商业模式的创新等方面下更多的工夫。
这也是对服装企业一个大的考验。
优化供应链对于提升服装企业的快速反应能力意义非凡服装企业在供应链管理上要结合自身发展情况还应跟进时代步伐,定期制定供应链管理方案。
服装企业供应链有技巧:接单生产模式,在产业链上,越往链条的下游走,市场需求对其产能释放、订单的影响越明显,服装企业必须根据其下游的需求来组织安排生产,按照订单来形成快速反应,这是所谓的“接单生产模式”,这种模式要求直接面对终端消费需求,需要对订单作出快速反应,同时也存在非常多的不确定因素。
服装企业要有承担这种不确定因素风险的信心,对于服装加工厂来说,大订单更能考验服装企业的供应链能力。
案例一顺美项目背景及供应链优化北京顺美服装股份有限公司于1985年成立,是北京市顺义区顺义镇农工商总公司与新加坡美都纺织品有限公司共同创办的首都第一家服装合资企业。
顺美公司以产销中高档西装为主体,并经营男女时装,休闲装、高科技面辅料西装,以及服装辅料、服饰产品等。
顺美服装经历了15年的长足发展,已确立在国内中高档男西服品牌的地位。
其产品无论是西服,还是大衣、衬衫、领带等都追求至善至美的制衣风格,面料、款式、颜色符合国际流行趋势,充分体现时尚和品位。
公司主要的业务部门有三个:内销部:面向国内销售,特许经营和全国的门店都隶属于内销部;外销部:出口;制装部:给各个单位、机关团体量体裁衣。
公司现有员工2600多人,在顺义县拥有3个设备先进,员工训练有素的工厂,年产各类服装110万件套,年销售收入3亿多元,年出口创汇2000多万美元,是中国服装"百强"企业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述服装企业重在供应链有些公司本来前景很看好,但因资金周转问题面临倒闭,同样在服装企业来说,产品的供应链接可谓是无形的资金周转导向。
供应链管理应该关注从有形创新向无形创新的转变。
过去,业内大部分服装企业更多注重的是产品内在一些功能性方面的创新,比如质量、技术等。
但是随着产业的发展,产品应该在节能降耗减排带来的功效、可持续消费、商业模式的创新等方面下更多的工夫。
这也是对服装企业一个大的考验。
优化供应链对于提升服装企业的快速反应能力意义非凡服装企业在供应链管理上要结合自身发展情况还应跟进时代步伐,定期制定供应链管理方案。
服装企业供应链有技巧:接单生产模式,在产业链上,越往链条的下游走,市场需求对其产能释放、订单的影响越明显,服装企业必须根据其下游的需求来组织安排生产,按照订单来形成快速反应,这是所谓的“接单生产模式”,这种模式要求直接面对终端消费需求,需要对订单作出快速反应,同时也存在非常多的不确定因素。
服装企业要有承担这种不确定因素风险的信心,对于服装加工厂来说,大订单更能考验服装企业的供应链能力。
案例一顺美项目背景及供应链优化北京顺美服装股份有限公司于1985年成立,是北京市顺义区顺义镇农工商总公司与新加坡美都纺织品有限公司共同创办的首都第一家服装合资企业。
顺美公司以产销中高档西装为主体,并经营男女时装,休闲装、高科技面辅料西装,以及服装辅料、服饰产品等。
顺美服装经历了15年的长足发展,已确立在国内中高档男西服品牌的地位。
其产品无论是西服,还是大衣、衬衫、领带等都追求至善至美的制衣风格,面料、款式、颜色符合国际流行趋势,充分体现时尚和品位。
公司主要的业务部门有三个:内销部:面向国内销售,特许经营和全国的门店都隶属于内销部;外销部:出口;制装部:给各个单位、机关团体量体裁衣。
公司现有员工2600多人,在顺义县拥有3个设备先进,员工训练有素的工厂,年产各类服装110万件套,年销售收入3亿多元,年出口创汇2000多万美元,是中国服装"百强"企业之一。
顺美的国内贸易,以连锁专营为主,同时发展特许经营。
现已在昆明、太原、成都、贵阳、郑州、石家庄、西安、沈阳、南京、青岛、天津、南昌、北京等地建立了分公司,在乌鲁木齐、包头、丹东、洛阳、威海、东营、海城等地建立了特许经营店。
门店总数达到60多家。
顺美服装70%出口,公司享有独立的进出口权。
顺美的外贸出口每年在百万件套以上,远销日本、东南亚、欧洲、南美和美国等地,除高档男女西服外,还有男女时装、便装、衬衫以及针织丝织类产品。
服装企业特有的面料品种、款式、规格的繁杂以及销售环节和销售渠道的多样化使顺美公司供应链管理的难度和复杂性较高,另外随着公司业务的发展、公司规模的不断壮大,尤其是外埠分公司的不断增加,公司在内部控制、库存管理、存货周转、采购和销售流程的监控以及财务和业务信息反馈方面存在着越来越多难以解决的问题,因此体现出来内控低效、内耗严重、信息缓慢、管理失调,造成存货大量浪费和积压等等问题,公司每年在这些方面的损失巨大,又无法提前得到信息警报,正是在这种困难和矛盾状态下,公司决定先从供应链环节入手,即先实现采购、库存、销售的信息化管理,同时将业务和财务达到紧密集成,在此基础上再分阶段、有步骤地在整个顺美公司范围内全面实施ERP系统,达到集成、统一的企业信息化管理。
作为中国著名的服装企业,顺美服装也在不断调整、完善其竞争战略并积极寻求先进的管理手段。
虽然公司已经购买并使用了用友软件,但功能满足不了企业信息化整体需求。
因此从99年开始,公司开始选型ERP。
主要集中在oracle 和movex之间进行。
虽然movex有服装专版,在实施服装企业ERP方面经验丰富,但从软件的灵活性、技术的先进性和数据库的可靠程度上以及oracle ERP 系统的强大功能来说,顺美最终还是根据自身的需求选择了oracle软件,并选择了志杰管理咨询公司作为实施方,从供应链入手为顺美服装实施ERP系统。
信息化目标通过对行业现状、公司管理水平和企业信息化的充分研究和分析,顺美公司和志杰咨询认为顺美要想在快速发展的环境中获取竞争优势,在企业信息化方面要实现四个关键目标:建立全国服装行业领先的业务运作模式,提高运行效率;实现全企业有效的信息管理,帮助企业不断扩展新的市场;借助信息系统智能分析、报表和灵活的查询能力,改善企业的决策支持;满足行业不断发展变化的需求,提供迅速而持续的改善能力。
这是一个宏观的信息战略目标,希望能依托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在一到二年时间内,逐步建立起一个覆盖全国的计算机网络系统,与此同时,进一步规划顺美公司总体应用需求,优化业务流程,规范管理环节,建立沟通顺美上下、内外联系的集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于一体的电子智能化管理系统,最终提高顺美的管理水平和企业形象,增强企业经济效益及国内外市场的综合竞争能力。
针对供应链管理的各环节,顺美公司在志杰咨询的协助下又制定了更细化的ERP实施目标,比如:1、严密内部控制,减少不规范事务发生;2、加强库存管理,减少库存管理损失和库存积压;3、加速业务、财务信息的反馈,做到严格执行部门独立核算。
实施规划根据多年的实施经验,志杰咨询向顺美公司推荐的实施策略是项目整体规划,作为一个ERP系统,它所涉及到的企业业务环节是紧密连接的,因此企业在ERP 系统的规划及实施ERP过程中,均需有一个全面的规划(包括整个项目要达到的目标、实施周期、资金整体预算、实际投入资金、企业的人员投入能力、实施的范围等),在全面规划的基础上分步实施,志杰咨询为顺美公司推荐的分步方法如下:案例二爱慕企业通过ERP系统升级供应链遭遇瓶颈通常而言,服装企业本质上是基于产品季的业务运作,具体来说就是以季节为主线,靠计划体系驱动,落实则由会议体系来支撑。
季节的节奏驱动供应链的变化,对管理提出的要求无疑是挑战性的。
尤其是多个季节产品的交叉上市,几个环节的交叉重叠,从现状来看,极易导致各种问题集中出现:内部工作混乱,企业整体协调运营能力减弱,供应链上下游部门之间协作能力差。
面料采购是服装业遭遇瓶颈的一个突出缩影。
过去在采购、计划和会议体系管理都落后的情况下,“补单”往往根本无法采购到面料,“尽管客户需要的畅销款能及时反馈,生产也可以安排,辅料也可以变化,但是采购没有这个面料,这是最痛心的,但也是服装业常见的问题”。
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让供应链各环节优势互补,将服装设计、生产加工、物流配送和门店销售四个环节融为一体,服装加工、制作、销售、服务上达到快速,总之,就是实现供应链中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和价值流的整合。
图1-1爱慕集团ERP整体系统流程图联接战略从根本上说,IT战略必须从企业整体发展战略出发,从全局角度和商业流程梳理的基础上有步骤地展开。
事实上,也正是在他来到爱慕的1999年,爱慕的内部管理模式本身也经历着一次脱胎换骨的变革。
1999年,爱慕服装从几十家服装ERP厂商中选中了在当时就有很深行业背景和行业声誉的北京维富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作为爱慕内衣信息化建设和企业管理重组的战略性合作伙伴,维富友公司不仅带来了当时先进的信息技术同时带来的是详细的管理制度建设和流程梳理,“我们原来没有书面的流程”,而在2000年,所有的业务流程实现了全部书面化,“简单到每一步的领料、出料怎么样去做,都在全业务的管理规划中定下来”并且用软件的形式固化了下来。
建设伊始,爱慕信息部和富友软件首先着手解决办公过程中的信息流和资金流的问题,在两个月内他就把内部的工作流程,包括最基本的人事、行政、办公、出差,会议以及报销等打通,实现了信息流和资金流的集成。
除了辅助支持的部分,更加关注的是如何用IT支撑公司的关键业务。
对于服装企业来说,如何得到终端经销的准确销售信息和库存信息非常关键,但是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外向整合近2000家专卖店的供应链,将信息触角延伸到每一个店面。
而在当时1000家爱慕的专卖店中,因为加强管理的原因,有些已经自主上马了IT管理工具,营销管理的整合势必面临艰难的利益博弈。
同时,原来各式各样的架构和数据情况,也使IT整合的复杂性和涉及的范围广度大大加强。
但是,有老板整合全国数据和平台的决心作为坚强的后盾,我们分步骤一步步实现销售端的供应链整合,从2000年7月开始推广富友ERPV1.0,4个月后,就推广到全国800家代理商,而另外一些,因为是在商城里面,没有办法单独安装pos系统富友软件为爱慕提供了后台填入数据的管理方式,整合的专卖店达到了1100家。
有了分布到末梢的“神经”系统,爱慕的销售和库存数据准确率大大提高,在此基础上的数据分析也更加准确,为营销决策和市场信息管控提供了数据依据。
除了后端整合,在外向的供应链建设中,如何解决前端供应商的整合也在紧锣密鼓地筹备中,通过平台化的服务平台,爱慕下一步就将做供应商的供应链管理,具体来说,就是实现双方平台的对接,通过在富友ERP里面给各个供应商开账号的引入方式,加强对进度的跟踪和面料的整合。
位于全国的供应商都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填写生产进度、报表、出货的数据,总部可以在上面看到面料、半成品、成品的流向。
图1-2爱慕集团分销系统流程图如果说外向整合重在拓展触角,那么内容的整合则是打通内部的经络,增强企业全方位的能力。
对此,在引进富友ERP的时候,赵先生耐心地给老板做说服工作,说明引进ERP后企业有什么好处最终得到了老板的支持。
接下来,赵先生又组织各个业务部门,包括财务、营销、物流和研发等,一起对产品做综合评估,并最终在2001年9月成功应用。
一个月后,功效就在2001年春夏订货会上得到了充分体现。
现在,每件衣服有哪几个物料,比如说用钮扣、拉链、面料等基础的数据全部自动录入并生成订单,生成一个物流计划,并在此基础上生成采购计划。
“我们这条路已经走下来了”,赵先生说,目前来看,开发、订货到送货,采购,到物流管控,供应链已经基本构建形成,如果加上今年4月将上线的“工票”,将进一步涵盖生产环节。
砸碎天花板现在,高效的IT系统为基础的协同供应链运作体系,及时、准确的销售信息反馈及调整,驱动着爱慕供应链各环节的协同快速运作,从而提高整个供应链的反应速度。
以全国各地的爱慕专卖店为例,不管是在海南还是东北,都拥有与总部直接相连的信息系统,通过每天大量的销售、市场信息交换,总部可迅速和精准地掌控每个门店的情况,每个门店每天向总部直接订货。
具体来说,专卖店每卖一件衣服,数据都会马上进入总部的数据中心。
营销部门不再每天忙着收专卖店发来不准确的传真了,每天一上班,负责营销的人员就打开电脑得到数据并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每一周都做单点的补单,综合全国的数据,安排调货或者采购和生产,有了快速供应链,原来受限于面料的情况大大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