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初步设计设计说明

合集下载

【设计院】初步设计结构设计说明

【设计院】初步设计结构设计说明

结构设计说明一、工程概况。

二、设计依据1、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场地类别暂定为Ⅱ类,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三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20g,特征周期 0.65 s;抗震设防分类为丙类。

2、本工程的设计基准期为50年,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为 50 年。

3、基本风压值为 0.45kN/m2(n=50);基本雪压值为 0.15kN/m2(n=50)。

三、荷载取值1、基本风压本工程基本风压按50年一遇取值,其基本风压值为0.45kN/m2,承载力计算为0.45kN/ m2,场地粗糙度类别为B类。

2、地震作用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暂定Ⅱ类场地,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三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 0.20 g,特征周期 0.65 s;抗震设防分类为丙类;3、主要楼面活荷载标准值:公寓:房间:2.0kN/ m2卫生间:2.5 kN/m2(带浴缸:4.0)阳台:2.5 kN/m2客厅:2.0kN/ m2餐厅:2.0kN/ m2电梯前室:3.5kN/ m2楼梯过道:3.5kN/ m2楼梯:3.5kN/ m2电梯机房:7.0kN/ m2厨房:2.0kN/ m2设备机房:7.0kN/ m2展示区及商业设施:展览厅:3.5 kN/m2商业:5.0 kN/m2餐厅:2.5 kN/m2卫生间:2.5 kN/m2楼梯:7.0 kN/m2设备机房:10.0kN/ m2车道:4.0 kN/m2消防车道:20.0kN/m2或35.0kN/m2(按规范及实际工程情况调整)发电机房、变配电房:10.0 kN/m2通风机房、排烟机房:7.0 kN/m2水泵房:10.0 kN/m2电梯机房: 7.0 kN/m2消防疏散楼梯:3.5 kN/m2有固定座位的看台:3.0 kN/m2无固定座位的看台:3.0 kN/m2露台:3.5 kN/m2上人屋面:2.0 kN/m2非上人屋面:0.5 kN/m2四、主要设计标准、规范及规程《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GB/T 50476-2008《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03《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107-2010《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技术规范》JGJ138-2001《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08年版) 建质[2008]216号《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结构篇》2009年版《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DBJ15-92-201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DBJ15-31-2003五、本项目的结构类型本工程中各建筑均采用混凝土结构形式。

初步设计说明范本

初步设计说明范本

第五章给排水一、设计依据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2001版)2、《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J15-88(97版)3、《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J140-904、《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19995、业主及建筑专业提供的平面功能要求。

二、设计范围本次设计范围为2#、3#、5#楼的室内外给水排水及消防设计。

三、给水设计1.、水源:采用市政自来水,水压约为0.15Mpa~0.3Mpa。

室内住宅用水引自室外小区给水进入屋面水箱后;供水采用上行下给方式供水。

2、生活用水:计算依据:①、住宅:3#、5#楼每户按4人计,2#楼按每户3人计,共195户。

②、商店面积 1373.6m2 顾客人数按5 m2/人。

总绿化面积 10090 m23、用水量五、排水设计1、室内排水系统采用合流制;室外排水采用雨、污分流制。

2、日污水排水量:总污水量425吨,其中2#,3#,5#楼123吨(以生活用水的90%计)3、根据建设单位及宁德地区意见:生活污水采用有动力污水处理设备处理。

(另行设计)4、屋面、阳台雨水经雨水管收集后接入室外雨水管沟,再排入市政雨水管网。

5、根据雨水流量公式:Q=ψF4.9q20(1+0.63lgP)/t0.53(L/s·ha) (宁德地区q20=293 L/s·ha)取P=1年,t=20min,ψ=0.65,F=43069m2 得雨水量:Q=808.2 L/s 。

六、管材:1、生活给水管:室内给水管采用PP-R聚丙烯管及配件,丝扣连接。

室外给水管采用球墨给水铸铁管,橡胶圈接口。

2、室内污水管:采用PVC-U排水管及配件,胶粘剂粘接。

室外雨水、污水管:采用PVC-U加筋排水塑料管,橡胶圈接口(或钢筋混凝土管水泥砂浆接口)。

第七章消防专篇一、建筑1、设计依据及工程概述:(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01版)》。

(2)、“金城花苑”设计方案会审纪要。

建筑设计初步设计说明

建筑设计初步设计说明

建筑设计初步设计说明建筑设计的初步设计是指在方案设计的基础上,对建筑的主要构造、功能布局、空间形式等方面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设计。

以下为建筑初步设计的说明。

一、总体方案首先,根据建筑用地的情况和功能要求,确定总体方案。

包括建筑的布局方式、功能划分、建筑体量、高度、平面形态等。

1.建筑布局方式:根据用地特点和规划要求,选择合适的布局方式,如线性布局、U型布局、L型布局等。

2.功能划分:根据建筑的使用性质和功能要求,合理划分建筑的各个功能区域,包括进出口、大厅、办公区、会议室、展示区等。

3.建筑体量和高度:根据总体规划和用地条件确定建筑的体量和高度,考虑建筑的比例和与周围环境的协调性。

4.平面形态:根据建筑功能和效果要求,确定建筑的平面形态,如矩形、圆形、方形等,同时考虑建筑的空间连续性和布局合理性。

二、空间布局根据总体方案,进行建筑的空间布局设计。

主要包括各个功能区域的位置、面积和内部分隔。

1.功能区域的位置:根据建筑功能要求和使用者的便利性,确定各个功能区域的位置,如进出口的位置、办公区的位置、会议室和展示区的位置等。

2.功能区域的面积:根据各个功能区域的使用需求,确定各个功能区域的面积大小,保证各个功能区域的舒适性和灵活性。

3.内部分隔设计:根据功能划分和使用要求,在建筑内部进行合理的空间分隔设计,如隔墙、隔断、隔音等,满足各个功能区域的使用需求。

三、构造设计进行建筑的构造设计,包括立面设计和结构设计。

1.立面设计:根据建筑的功能和造型要求,进行建筑立面的设计,考虑立面的美观性和与周围环境的协调性,选择合适的立面材料和形式。

2.结构设计:根据建筑的体量和高度,确定建筑的结构形式,如钢结构、混凝土结构等,同时考虑建筑的稳定性和抗震性。

四、效果图设计进行建筑效果图的设计,包括外观效果图、室内效果图等。

通过效果图可以直观地展示建筑的外观和内部空间,给业主和相关人员提供一个直观的参考。

五、环境设计考虑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协调性,进行环境设计。

(完整word版)建筑初步设计说明

(完整word版)建筑初步设计说明

(完整word版)建筑初步设计说明初步设计第⼀章设计总说明⼀、设计依据(⼀) 有关⽂件1、设计任务书;(⼆) 国家现⾏的有关规范、规定,具体详见各专业设计说明(三) 设计基础资料1、⽓象资料:杭州地区30年平均(1971年-2000年)(1)温度:年平均⽓温为17.8℃(2)降⽔量:年降⽔量为1454mm。

(3)湿度:⽉平均相对湿度70.3%,最⼤值出现在6⽉,最⼩值出现在12⽉。

(4)⽇照:平均⽇照⼩时147.1h/⽉。

2、建设场地⼯程技术条件:(1)⽤地条件:地块南北长约62.5⽶,东西长约65⽶。

⽤地⾯积约3684.54平⽅⽶。

(2)交通条件:。

⼆、⼯程规模及设计标准1、⼯程规模:建筑单体总建筑⾯积为2705.72平⽅⽶。

2、设计范围:根据建设单位的设计委托要求,我院设计内容包括总平⾯规划设计,建筑单体的⽅案设计、初步设计和施⼯图设计。

三、设计指导思想和特点1、遵循“适⽤、美观、⼤⽅”的原则,同时风格和⾊彩要与⼀期现有建筑的风格颜⾊及环境相协调。

2、遵从合理布局、因地制宜、配套完整以及节能、节地的原则。

3、综合考虑规划基地周围地区的⼟地使⽤功能、建筑物性质、道路交通、绿化状况以及其他环境因素,充分利⽤和强化已有特点和条件。

4、建筑单体设计依据总体布局,创造更多的⾃然通风、采光的室内空间,节约能源。

平⾯布局紧凑,流线顺畅,布局经济合理,满⾜使⽤要求。

5、有效控制建设成本,提倡经济、实⽤、美观的设计原则。

四、主要技术经济指标1.项⽬规划⽤地⾯积:3684.54㎡(合5.527亩)2.总建筑⾯积:2705.72㎡3. 建筑基底占地⾯积:1370.14㎡4. 容积率: 0.735. 建筑密度: 37.19%6. 绿地率: 10%7.机动车停车数:15个第⼆章总平⾯设计说明⼀、设计依据1、《中华⼈民共和国城市规乡法》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3、《建筑设计防⽕规范》GB50016—20144、《民⽤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5、《⽆障碍设计规范》 GB50763-20126、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7、甲⽅提供规划⽤地红线图、地形图、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地⽅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场地概述。

初步设计说明书

初步设计说明书

初步设计说明书一、引言初步设计说明书是对一项工程或项目进行初步设计时的规范性文件。

该文件主要目的是阐述设计理念、目标、方案、技术参数等,为后续的详细设计、施工提供指导和依据。

本说明书以一个虚构的工程项目为例,介绍初步设计的概念、内容及步骤。

二、项目概述本工程项目名称为“智能环保大楼”,旨在建设一栋集办公、科研、展示于一体的智能化建筑。

该建筑占地面积为平方米,建筑高度为100米,总建筑面积为平方米。

该建筑的主要功能区包括:办公区、科研区、展示区、休息区等。

三、设计理念本设计秉持“绿色、智能、环保”的理念,以高效利用资源、降低能耗、减少环境污染为宗旨。

在设计过程中,注重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生,利用现代化科技手段,实现建筑的智能化、绿色化。

四、设计目标本设计的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实现建筑的绿色化,提高环境质量;2、实现建筑的智能化,提高工作效率;3、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降低能耗;4、实现建筑的可持续发展,提高社会效益。

五、设计方案1、建筑造型设计:采用现代简约风格,以直线、曲线等元素进行造型组合,使建筑外观更加简洁、大气。

2、建筑材料选择:选用环保、节能的建筑材料,如太阳能板、保温墙体等。

3、建筑结构设计:采用框架结构,提高建筑的空间利用率和抗震性能。

同时,采用智能化的楼宇管理系统,实现建筑的智能化控制。

4、空调系统设计:采用水源热泵空调系统,利用地下水温度稳定的特点,实现夏季制冷、冬季制热的效果。

同时,设置空气净化系统和新风系统,提高室内空气质量。

5、照明系统设计:采用LED灯具和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实现照明与自然光的互补,降低能耗。

6、给排水系统设计:采用雨水收集系统和中水回用系统,实现水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同时,设置节能型卫浴设备,减少用水量。

7、环保措施设计:设置噪音控制设备、垃圾分类处理系统等,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同时,采用绿化带设计,提高绿化覆盖率。

六、技术参数本工程项目的相关技术参数如下:1、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2、建筑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3、建筑耐火等级为一级;4、建筑节能率为65%;5、水资源回收率为30%。

建筑设计说明(最全)

建筑设计说明(最全)

建筑设计说明总则受建设单位的委托,由我院负责建设学校项目的初步设计,并编制本工程的初步设计文本。

工程概况(1)建设地点:建设单位;(2)项目名称:建设学校项目;(3)设计阶段:初步设计。

(4)总建筑面积:66249.41平方米;1新建建筑部分:总建筑面积58844.91平方米;地上建筑面积:58844.91平方米;占地面积:59978.51平方米;2保留建筑部分:总建筑面积518804.50平方米;地上建筑面积:556704.50平方米;占地面积:767549.35平方米;(5)设计年限:50年;(6)新建建筑物概况:新建建筑物一览表建筑名称层数总建筑面积(㎡)建筑占地面积(㎡)建筑高度(m)结构形式建筑性质耐火等级屋面防水综合教学楼458896.4851395.5417.45框架结构多层公共建筑二级一级宿舍楼556489.2251023.7611.75框架结构多层公共建筑二级一级发电机房15300.21559.21 4.85框架结构单层公共建筑二级一级主要依据文件﹑法规1.建设单位提供的本项目建设用地红线图、宗地图、相关审批文件等;2.相关会议纪要,建设方意见及来往文件;3.建设单位提供的相关政策批复文件;4.现行的国家有关建筑设计规范、规程和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工程结构通用规范》GB55001-2021《建筑与市政工程抗震通用规范》GB55002-2021《建筑与市政地基基础通用规范》GB55003-2021《混凝土结构通用规范》GB55008-2021《建筑与市政工程防水通用规范》GB55030-2022《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建筑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18《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2015年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建筑隔震设计标准》GB/T51408-2021《建筑隔震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JGJ360-2015)《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建筑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18《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14《建筑工程抗浮技术标准》JGJ476-2019《建筑结构制图标准》GB/T50105-2010《建筑物抗震构造详图》20G329-1《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22G101-1~3《建筑隔震构造详图》22G610-1《建筑隔震构造图集》滇20G9-1《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6版《叠层橡胶支座隔震技术规范》(CECS126:2001)《橡胶支座第1部分:隔震橡胶支座试验方法》(ISO22762-1:2005,MOD)《橡胶支座第3部分:建筑隔震橡胶支座》(GB.20688.3-2006)《建筑隔震工程专用标识技术规程》DB53/T-70-2015《建筑工程叠层橡胶隔震支座性能要求和检验标准》(DBJ53/-T-47-2020)《建筑工程叠层橡胶隔震支座施工及验收标准》(DBJ53/-T-48-2020)《建筑隔震橡胶支座》JG/T118-2018《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744号)《云南省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管理条例》《云南省隔震减震建筑工程促进规定》(第202号)云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明确隔震减震建筑工程有关问题的通知(云建震2017-294号)《云南省建筑工程抗震设防专项审查技术要点(试行)》云建震〔2020〕178号项目区位、地质、气候条件区位九乡,隶属于自治县,地处自治县中部,乡政府驻地距县城17公里,东向、东南向与相邻,南向与相连,西向与毗邻,北向与接壤。

初步设计说明书

初步设计说明书

一、本次设计执行的主要规范、规程、标准、规定:《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BB50223-2008)《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 (2006年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JGJ81-2002)《钢结构高强度螺栓连接的设计、施工及验收规范》(JGJ82-91)《建筑用无缝钢管》(GB/T8162-1999)《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2008年版)《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网架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JGJ7-91)《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标准》(2003年4月)《网架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JGJ7-91)《钢结构设计规范》(GBJ17-2002)《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1)《钢网架螺栓球节点》(JGJ75.1-91)《网架结构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GJ78-91)二、自然特征1)地形地貌河流一级阶地,地形平坦开阔,交通条件较好。

2)工程地质宝华山站主要揭示地层根据岩性特征自上而下简要叙述如下:1-1粉质黏土,褐黄色,软塑,fak=120kpa,qsik=38kpa,qpk=250kpa,厚2.6m。

1-2淤泥质粉质黏土,褐灰色,流塑,fak=80kpa,qsik=20kpa,qpk=250kpa,厚11m。

2-1粉质粘土,褐灰色,硬塑,夹大量碎石。

fak=250kpa,qsik=84kpa,qpk=1000kpa,厚2.9m。

4-1闪长岩,黄色,全风化,岩芯呈砂土状。

fak=250kpa,qsik=120kpa,qpk=1500kpa,厚6.1m。

4-2闪长岩,青灰色,强风化,中粗粒显晶质结构。

初步设计说明和图纸编制和签署要求

初步设计说明和图纸编制和签署要求

初步设计说明和图纸编制和签署要求1.1建设工程初步设计文件应按建设部《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6年版)》的要求编制。

初步设计文件按初步设计说明书、设计图纸和工程概算书三部分进行编制,设计说明书也可与工程概算书合并。

1.2初步设计文件应采用计算机辅助编制,应有良好的装帧,按照封面和责任页(扉页)、目次、文字部分、附件、图表等顺序装订。

1.3初步设计说明须具备责任页(扉页),加盖建设工程勘察设计文件电子出图章,打印工程设计单位的法人代表、总工程师、审定人、审核人、项目负责人、项目技术负责人等相关人员姓名。

法人代表、总工程师可在打印实名后签名或盖章,项目相关人员必须在打印实名后签名,注册人员应加盖注册章(设计说明书和概算说明书分别装订时,须分别具有)。

1.4建筑工程初步设计的项目负责人应由本单位在职的注册建筑师或者注册结构工程师担任,项目技术负责人、项目审核人或审定人至少由一名本单位在职的注册建筑师或者注册结构工程师担任,并签字盖章。

1.5勘察、设计单位(含省外勘察设计企业)法定代表人授权书和项目负责人承诺书。

1.6初步设计文件说明应附工程设计资质证书复印件。

省外设计单位还必须附省外勘察设计企业信息登记证复印件。

1.7相关政策性文件影印件应作为初步设计说明文本附件,必附文件有:(1)发展和改革等项目投资主管部门对项目的批准或者核准、备案文件。

(2)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1.8在项目前期工作已经办理的有关批文,与初步设计有关,可以作为附件的有:(1)土地证。

(2)规划用地许可证。

(3)人防设置要求。

(4)消防设计方案审查意见。

(5)环境评价报告批复意见。

(6)抗震专项审查意见。

(7)其他相关批复文件和会议纪要。

1.9初步设计图纸均须加盖工程勘察设计文件电子出图章和相应注册师印章,图角须包括设计单位名称、工程名称、建筑单体名称、图纸名称、设计号、图别、图号、日期、项目负责人、审定(人)、审核(人)、校对(人)、设计(人)、制图(人)、工种负责人等栏目,人员名字须同时打印和手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工程概况
一、工程主要设计依据
1.建设方提供由规划部分出具的规划设计条件书、地形图、红线图等基础资料。

2.《嵊州市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试行)》
3.《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2018。

4.《民用建筑设计统一标准》GB50352-2019。

5.《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2018年版)。

6.《浙江省住宅设计标准》 [附条文说明] DB33/1006-2017。

7 .《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4763-2012。

二、项目用地概况
1.工程名称:XXXXX;
2.地块位置:西地块东至规划道路,南至规划用地,西至嵊州大桥,北至规划道路,东西长约120米,南北长约72米;东地块东至嵊州市公用事业-养护中心及城南垃圾中转站,南至规划道路,西至规划道路,北至规划道路,东西长约138米,南北长约89米。

3.用地面积:9156平方米(折合约28亩)。

其中西侧地块用地面积为8191平方米;东侧地块用地面积为10965平方米,;
4.用地性质:居住用地为主;
5.容积率:西地块1.3-2.6;东地块1.5-3.47;
6.建筑密度:西地块30%;东地块35%;
7.绿地率: 30%
8.建筑层数:西地块地上自然层数不超过 8 层;东地块地上自然层数不超过18层9.建筑层高控制:按浙江省《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和竣工综合测
量技术规程》(建设发〔2018) 136 号)执行;
10.建筑高程控制:12-79米(采用 1985 年国家高程基准);
11.建筑日照间距控制:按《嵊州市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试行)》
执行;
建筑侧向间距控制:按《嵊州市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试行)》
执行。

第二章总平面设计
一、指导思想与规划目标
1.结合嵊州市城市发展,与城市整体有良好契合,创造高质量现代化居住小区。

2.结合地区现实条件,适应地区经济的长远发展要求。

3.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以人的活动为中心,创造一流的人居环境。

二、地块规划结构和功能布局
1.项目根据地形及周边规划路条件,充分考虑日照及自然景观资源,结合城市景观平台,将景观面利用率最大化,形成一定的城市天际线,展现良好的城市界面。

2.项目功能结构为多层住宅及高层住宅。

三、道路系统
1. 道路系统由二个级别所构成,组团内部消防车通道4米,宅前宅后路为1.5-2米。

2.出入口设计:每个地块设计1个主要出入口。

3.道路无障碍设计。

非机动车道最大纵坡度为3.0%,长度限制为150米。

在主要道路交叉口,人行横道设置为视障者引路的导向块材和停步块材;雨水口避免设在人行横道口,人行道设计遵循无障碍设计要求。

四、绿化景观系统:
与建筑相交融的延伸式绿化体系:强调连绵不断的绿化体系和流动的景观空间,打破以建筑为界面围合庭院的刻板模式,以中心花园、带状景观步行带漫步道作建筑最好的配角,使建筑宛如坐落在公园般的美景中。

实用而亲切的宅间睦邻绿化空间:强调宅间绿地均好性与空间亲切感,形成亲和而有人情味的居住氛围。

景观与功能并重的复合绿地空间:区内主要绿地空间既是入户通行或康体活动的功能空间,又是舒适宜人的景观点,在用地有限条件下发挥复合效能和经济性。

软硬并重、主题统一:建筑以丰富的组合和优雅的外型构成美仑美奂的建筑风景。

能把项目的景观作城市景观的一部分,让它成为城市景观的延续,项目景观更富有动感。

建筑以外的园景强调软性的绿化,建筑与园林相配合体现清雅自然的休闲主题。

本方案的绿地系统基本分为公共绿地和庭院绿地两级,步行景观带绿地作带状布置,与人行方向相符,便于安排多样化的使用功能,满足不同年龄层次居民的需要,也使邻里交往更加自然。

城市景观平台主要满足居民就近活动的需要,丰富的空间组合,使庭院空间更具特色。

五、竖向设计:
依据项目的现状地势、城市主干道及规划道路的标高来确定项目内的设计标高,根据现场坐标和标高来确定与外围市政道路的衔接。

丰富了城市景观及社区内部环境,中心景观的地势则结合地下会所做必要的曲折和起伏变化。

以丰富室内外空间。

六、住宅设计:
住宅总平布局:
总平布局以争取良好朝向和景观为基本原则。

以城市景观平台为中心,依据规划要求,围绕曹娥江景观一字排列,整体布局采用沿江的布置方式,形成沿江景观、高品质住宅一线排列的组合方式,建筑高度从西向东也依次呈现8层、18层的变化。

使得本项目产品类型丰富,建筑空间富有变化。

沿岸一排则结合景观平台系统呈一字排列,使得沿江有良好的景观朝向,同时也增加了小区的休闲空间。

总平布置充分考虑景观与建筑的一体性,使总图布局更加富有规律性和机理性。

住宅平面设计:
1、根据业主要求,针对户型设计特色。

2、合理组织内部功能空间,平面紧凑,在有限的面积内,尽可能扩大起居,适当放宽厨卫、压缩过道空间, 以利有效组织平面流线。

3、各行为空间专用性明确,根据不同要求,做到动静分离或公私分离,符合家庭行为特征。

4、突出厨卫设计水准,合理有序地安排厨卫各项设备及设施,注意组织厨卫通风,并对有条件的卫生间适当分隔。

第三章建筑设计
一、建筑分类和主要设计参数
1.耐火等级:一级。

2.抗震设防烈度:六度
二、平面设计
所有户型设计均考虑自然通风,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创造良好的室内环境。

依据人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以客厅为中心,厅及房间的主要朝向均以景观视线为主,单元平面强调动静分区,卧室与客厅、餐厅、厨房做到互不干扰,尽可能避免流线组织交叉影响。

注重餐厅的用餐环境,具有相对完整的餐饮空间,与客厅空间相对独立。

三、立面设计构思
立面设计采用简约的现代风格,立面造型简洁挺拔,与周边建筑风格形成呼应,立面体块组合富有韵律,强调细部设计,在体现了现代风格的建筑精美感的同时又不乏现代建筑的简约美。

本项目建筑主色调以米黄为主搭配局部米白,立面色彩典雅高贵而富有层次,充分体现了该项目雅致的格调。

四、建筑材料及构造做法:
(1)外墙采用
涂料外墙面:
外墙饰面做法具体详施工图设计说明。

20厚混合砂浆
钢筋混凝土剪力墙或B07蒸压砂加气混凝土砌块
8厚1:2.5水泥砂浆找平
专用粘结砂浆
20厚无机轻集料防火保温板Ⅰ型
5厚抹面砂浆复合耐碱玻纤网
外墙涂料
(2)屋面系统
钢筋混凝土屋面
60厚细石混凝土(双向钢筋);
50厚挤塑聚苯板(B1级)保温层;
3厚聚酯胎SBS防水卷材;
20厚1:2.5水泥砂浆找平层;
最薄处30厚C15细石混凝土找坡2%,随捣随抹;
1.5厚JS防水涂料II型防水涂料,四周遇墙上翻500,并高出完成面300;
120厚钢筋混凝土现浇屋面。

(3)墙体
砌体材料:除平面特殊注明外,围护外墙采用200mm厚砂加气混凝土砌块(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墙B07级;内隔墙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墙B06级。

(4)门窗
门窗玻璃的选用应遵照《建筑玻璃应用技术规程》JGJ113-2015规定,单块面积大于1.5m 的窗玻璃或玻璃底边离(或可踏面)小于900的门窗玻璃需采用安全玻璃。

七层及七层以上建筑外墙外开窗及露台门、公共出入口的门、雨蓬、地下室采光窗外玻璃均采用安全玻璃。

全玻门采用安全玻璃门,并加防撞提示措施。

所有外门窗均采用Low-E中空5mm+12A+5mm-断桥铝窗框,门窗玻璃厚度、框料壁厚应由专业厂家根据门窗的规格、风压等计算核定. 门垛尺寸除图中注明外,均为100. 凡窗台高度低于900(含楼梯侧窗及平台)的窗(临空),均需安装1.1米高防护栏杆(栏杆自可踏面计起900高), 凡距可踏面900mm以下的窗玻璃均应采用安全中空玻璃,做法见图纸标注。

外窗可开启面积比例0.3。

不设遮阳措施。

(5)外墙、隔墙、楼板和门窗的隔声性能
卧室、起居室内在关窗状态下的白天等效连续A声级不应大于45dB, 夜间卧室内等效连续A声级不应大于37dB。

居住空间和可能产生噪声的房间相邻时,分隔墙或楼板采取隔声降噪措施。

分隔卧室、起居室的分户墙和分户楼板,空气声隔声评价量应隔声评价量应大于45dB;分隔住宅和非居住用途空间的楼板,空气隔声评价量应大于51d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