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学基础知识重点笔记

合集下载

8版内科学详细总结重点笔记

8版内科学详细总结重点笔记

第二章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和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第一节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为外鼻孔至环状软骨下缘包括鼻腔、咽或喉部急性炎症的总称。

一、临床表现(一) 普通感冒(二) 急性病毒性咽炎和喉炎 (三) 急性疱疹性咽峡炎 (四) 急性咽结膜炎 (五) 急性咽扁桃体炎二、实验室检查(一) 血液检查多为病毒感染伴淋巴细胞比例升高,细菌感染伴白细胞与中性粒细胞增多。

(二) 病原学检查第二节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生物、理化或过敏等因素引起体征:可有干、湿啰音肺纹理增强第三章 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第二节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病因:吸烟、气污染、感染一、临床表现(一) 症状1. 慢性咳嗽:晨间明显2. 咳痰:急性发作期可有脓性痰3. 气短或呼吸困难4. 喘息和胸闷5.其他(可能发热)(二) 体征1. 视诊:桶状胸2. 触诊:语颤减弱3. 叩诊:过清音4. 听诊:呼吸音减弱,干、湿啰音二、实验室和其他辅助检查(一) 肺功能检查(金标准)使用支气管扩张剂后,(1秒率)FEV 1/FVC<0.70第十一章 肺动脉高压与肺源性心脏病第三节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由支气管-肺组织、胸廓或肺血管病变致肺血管阻力增加,产生肺动脉高压,继而右心室结构或(和)功能改变的疾病。

一、流行病学抗病毒药: 利巴韦林 奥司他韦(一)北方>南方(二)农村>城市二、病因(一)支气管、肺疾病慢阻肺占80%~90%(二)胸廓运动障碍性疾病:严重胸廓或脊柱畸形、神经肌肉疾患(三)肺血管疾病:特发性肺动脉高压、慢性栓塞性肺动脉高压、肺小动脉炎(四)其他:原发性肺泡通气不足、先天性口咽畸形、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症等三、发病机制(一)肺动脉高压的形成1.功能性因素缺氧、高碳酸血症、呼吸性酸中毒2.解剖学因素1).长期反复发作的慢阻肺及支气管周围炎2).肺气肿3).肺血管重构4).血栓形成3.血液粘稠度增加和血容量增加1).粘稠度:慢性缺氧继发性红细胞增多2).血容量:缺氧使醛固酮增加,水、钠潴留(二)心脏病变和心力衰竭(三)其他重要脏器的损害四、临床表现(一)代偿期1.症状咳嗽、咳痰、气促,活动后可心悸、呼吸困难、乏力和劳动耐力下降2.体征可颈静脉充盈(二)失代偿期1.呼吸衰竭1).症状:头痛、失眠、食欲下降2).体征:发绀明显、球结膜充血、水肿2.右心衰竭1).症状:腹胀、恶心2).体征:颈静脉怒张、心率增快、可心律失常、下肢水肿五、辅助检查(一)X线检查标准:1.右下肺动脉干扩张,横径≥15mm或右下肺动脉横径/气管横径≥1.07,或动态观察肺动脉干增宽>2mm2.肺动脉段明显突出或其高度≥3mm3.中心肺动脉扩张和外周分支纤细,形成“残根”征4.圆锥部(心尖)显著凸出(右前斜位45°)或其高度≥7mm5.右心室增大(二)心电图检查1.电轴右偏2.顺钟向转位3. 肺型P 波六、鉴别诊断须与下列疾病区别:(一)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左心为主(二) 风湿性心脏病:三尖瓣、二尖瓣病变(超声心动图)(三) 心肌病七、治疗 (一) 代偿期(二) 失代偿期1. 控制感染2. 控制呼吸衰竭:通畅呼吸道、改善通气、纠正缺氧3. 控制心力衰竭:改善呼吸,纠正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1). 利尿药:小剂量,作用轻2).正性肌力药:洋地黄应用指征:a. 感染已控制b. 右心衰竭为主3). 血管扩张药4. 防治并发症1). 肺性脑病2). 酸碱失衡及电解质紊乱3). 心律失常4). 休克5). 消化道出血6).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7). 深静脉血栓形成5. 护理第四节 支气管哮喘支气管哮喘:由多种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 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平滑肌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

内科学复习重点总结(全)

内科学复习重点总结(全)

内科学(第7版)一、呼吸系统疾病1.肺炎概述肺炎(pneumonia)是指终末气道、肺泡和肺间质的炎症,可由病原微生物、理化因素、免疫损伤、过敏及药物所致。

(一)解剖分类1.大叶性(肺泡性)肺炎2.小叶性(支气管性)肺炎3.间质性肺炎(二)病因分类1.细菌性肺炎2.非典型病原体所致肺炎3.病毒性肺炎4.肺真菌病5.其他病原体所致肺炎6.理化因素所致的肺炎。

诊断程序:(一)确定肺炎诊断(二)评估严重程度肺炎严重性决定于三个主要因素:局部炎症程度,肺部炎症的播散和全身炎症反应程度。

(三)确定病原体肺炎链球菌肺炎的临表、诊断、鉴别诊断、治疗;临表(1)症状:①病前常有受凉淋雨、疲劳、醉酒、病毒感染史,大多有数日上呼吸道感染的前驱症状.起病多急骤、高热、寒战、体温通常在数小时内升至39~40℃,高峰在下午或傍晚,或呈稽留热,脉率随之增速。

②患者感全身肌肉酸痛,患侧胸部疼痛,可放射到肩部或腹部,咳嗽或深呼吸时加剧。

痰少,可带血或呈铁锈色,胃纳锐减,偶有恶心,呕吐、腹痛或腹泻。

可被误诊为急腹症。

(2)体征:患者呈急性热病容,面颊绯红,鼻翼扇动,皮肤灼热、干燥,口角及鼻周有单纯疱疹;病变广泛时可出现发绀;有败血症者,可出现皮肤、粘膜出血点、巩膜黄染;累及脑膜时,可有颈抵抗及出现病理性反射.心率增快,有时心律不齐。

早期肺部体征无明显异常,仅有胸廓呼吸运动幅度减小,轻度叩浊,呼吸音减低及胸膜摩擦音.肺实变时有叩诊呈浊音、触觉语颤增强及支气管呼吸音等典型体征。

消散期可闻及湿啰音,重症患者有肠充气,感染严重时可伴发休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及神经症状,表现为神志模糊、烦躁、呼吸困难、嗜睡、谵妄、昏迷等。

(考生牢记:典型病变有充血期,红色肝变期,灰色肝变期,消散期)。

诊断、鉴别诊断根据典型症状与体征,结合胸部X线检查,易作出初步诊断。

早期仅见肺纹理增粗,或受累的肺段、肺叶稍模糊。

随着病情进展,肺泡内充满炎性渗出物,表现为大片炎症浸润阴影或实变影,在实变阴影中可见支气管充气征,肋膈角可有少量胸腔积液。

内科学复习重点总结(全)

内科学复习重点总结(全)

内科学(第7版)一、呼吸系统疾病1。

肺炎概述肺炎(pneumonia)是指终末气道、肺泡和肺间质的炎症,可由病原微生物、理化因素、免疫损伤、过敏及药物所致。

(一)解剖分类1.大叶性(肺泡性)肺炎2.小叶性(支气管性)肺炎3.间质性肺炎(二)病因分类1.细菌性肺炎2.非典型病原体所致肺炎3。

病毒性肺炎4.肺真菌病5。

其他病原体所致肺炎6.理化因素所致的肺炎。

诊断程序:(一)确定肺炎诊断(二)评估严重程度肺炎严重性决定于三个主要因素:局部炎症程度,肺部炎症的播散和全身炎症反应程度。

(三)确定病原体肺炎链球菌肺炎的临表、诊断、鉴别诊断、治疗;临表(1)症状:①病前常有受凉淋雨、疲劳、醉酒、病毒感染史,大多有数日上呼吸道感染的前驱症状。

起病多急骤、高热、寒战、体温通常在数小时内升至39~40℃,高峰在下午或傍晚,或呈稽留热,脉率随之增速。

②患者感全身肌肉酸痛,患侧胸部疼痛,可放射到肩部或腹部,咳嗽或深呼吸时加剧.痰少,可带血或呈铁锈色,胃纳锐减,偶有恶心,呕吐、腹痛或腹泻.可被误诊为急腹症。

(2)体征:患者呈急性热病容,面颊绯红,鼻翼扇动,皮肤灼热、干燥,口角及鼻周有单纯疱疹;病变广泛时可出现发绀;有败血症者,可出现皮肤、粘膜出血点、巩膜黄染;累及脑膜时,可有颈抵抗及出现病理性反射.心率增快,有时心律不齐。

早期肺部体征无明显异常,仅有胸廓呼吸运动幅度减小,轻度叩浊,呼吸音减低及胸膜摩擦音。

肺实变时有叩诊呈浊音、触觉语颤增强及支气管呼吸音等典型体征。

消散期可闻及湿啰音,重症患者有肠充气,感染严重时可伴发休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及神经症状,表现为神志模糊、烦躁、呼吸困难、嗜睡、谵妄、昏迷等.(考生牢记:典型病变有充血期,红色肝变期,灰色肝变期,消散期)。

诊断、鉴别诊断根据典型症状与体征,结合胸部X线检查,易作出初步诊断。

早期仅见肺纹理增粗,或受累的肺段、肺叶稍模糊。

随着病情进展,肺泡内充满炎性渗出物,表现为大片炎症浸润阴影或实变影,在实变阴影中可见支气管充气征,肋膈角可有少量胸腔积液。

内科学知识点

内科学知识点

内科学知识点内科学是医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涵盖了多个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

本文将介绍一些内科学的常见知识点,帮助读者对内科学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一、心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是指影响心脏和血管的疾病,包括冠心病、高血压、心律失常等。

冠心病是一种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导致的心肌缺血的疾病,常见症状包括胸痛、呼吸困难等。

高血压是一种持续性的血压升高,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心律失常是指心脏的节律异常,可以导致心跳过速、心跳过缓等症状。

二、呼吸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包括肺炎、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等。

肺炎是指肺组织的感染,常见症状包括发热、咳嗽、胸痛等。

哮喘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引起的呼吸困难,常见症状包括喘息、咳嗽等。

COPD是一种进行性的呼吸系统疾病,常见症状包括气短、咳嗽等。

三、消化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包括消化性溃疡、胃炎、肝炎等。

消化性溃疡是指胃或十二指肠黏膜发生溃疡的疾病,常见症状包括上腹痛、恶心等。

胃炎是指胃黏膜的炎症,常见症状包括胃痛、饱胀感等。

肝炎是指肝脏的炎症,常见症状包括乏力、黄疸等。

四、内分泌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包括糖尿病、甲状腺疾病等。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疾病,常见症状包括多尿、多饮、多食等。

甲状腺疾病是指甲状腺功能异常引起的疾病,常见症状包括甲状腺肿大、代谢异常等。

五、神经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包括中风、癫痫、帕金森病等。

中风是一种脑血管疾病,常见症状包括肢体无力、言语不清等。

癫痫是一种反复发作的脑部异常放电引起的疾病,常见症状包括抽搐、意识丧失等。

帕金森病是一种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常见症状包括震颤、肌肉僵硬等。

六、血液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疾病包括贫血、白血病、血栓等。

贫血是指血液中红细胞或血红蛋白的减少,常见症状包括乏力、气短等。

白血病是一种造血系统恶性肿瘤,常见症状包括发热、淋巴结肿大等。

血栓是在血管内形成的凝块,常见症状包括肿胀、疼痛等。

七、肾脏疾病肾脏疾病包括肾炎、肾衰竭等。

西医内科学复习重点笔记

西医内科学复习重点笔记

慢性支气管炎:指气管、支气管黏膜与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

临床以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等反复发作的慢性过程为特征。

常并发阻塞性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

【临床表现】1、症状:主要有咳嗽、咯痰、喘息。

起病缓慢,病程长,反复发作,病情逐渐加重。

起初常在寒冷季节发病,晨起尤著,夏天自然缓解,以后可终年发病。

①咳嗽:主要原因是支气管黏膜充血、水肿以与分泌物在支气管腔内的积聚。

早期咳声有力,白天多于夜间,病情发展,咳声重浊,并痰量增多。

继发肺气肿时,常伴气喘,咳嗽夜间多于白天,尤以临睡或晨起更甚。

②咯痰:夜间副交感神经相对兴奋,支气管分泌物增多,在支气管腔内蓄积,晨起改变体位,痰液刺激气管引起排痰。

呈白色黏液痰,黏稠不易咳出,量不多,偶可带血。

病情加重或并发感染时增多变稠或变黄。

③喘息:见于喘息型患者,由支气管痉挛引起,感染与劳累后明显,合并肺气肿后喘息加剧。

2、体征:慢支炎早期无明显体征,有时可在肺底部闻与干湿罗音,喘息型支气管炎在咳嗽或深吸气后可听到哮鸣音,发作时有广泛的湿罗音和哮鸣音,长期反复发作可见肺气肿体征。

3、主要并发症:阻塞性肺气肿(最常见)、支扩(咳嗽痰多、咯血、湿罗音、杵状指)、支气管肺炎(慢支炎蔓延致感染,寒战发热咳嗽增剧、痰多、呈脓性)。

【分型】1.单纯型(咳嗽、咳痰,不伴有喘息)2.喘息型(咳嗽、咳痰、伴有喘息、哮鸣音)【分期】1.急性发作期:一周内脓性或黏液脓性痰,量明显增加,伴发热等炎症,或“咳、“痰”“喘”任一项加剧。

2.慢性迁延期:不同程度的“咳”“痰”“喘”症状,迁延1个月以上者。

3.临床缓解期:症状基本消失或偶有轻微咳嗽,少量咳痰,保持2个月以上者。

【实验室检查】1、血常规。

细菌感染时可见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总数增高。

2、X线检查:可见肺纹理增多、增粗、紊乱,呈网状或条索状阴影。

【诊断】凡有慢性或反复发作的咳嗽、咳痰或伴喘息,每年发病至少持续3个月,并连续两年或以上者,在排除其他心、肺疾患(如肺结核、尘肺、支气管哮喘、支扩、肺癌、心脏病等)后,诊断即可成立。

内科学笔记整理(全)

内科学笔记整理(全)

内科学笔记整理(全)2.急性和慢性心衰3.收缩性和舒张性心衰(四)心功能的分级D级:有严重心血管疾病的表现。

一、慢性心力衰竭在我国,瓣膜疾病为首要病因,高血压和(1)主要是根据患者自觉的活动能力划冠心病次之。

分为四级:1.临床表现I级:患有心脏病但活动量不受限制,平(1)左心衰竭最常见以肺淤血及心排血时一般活动不引起疲乏、心悸、呼吸困难量降低表现为主。

或心绞痛。

1)症状Ⅱ级:心脏病患者体力活动明显受限,休①程度不同的呼吸困难息时无自觉症状,但平时一般活动下可出a.劳力性呼吸困难:是左心衰竭最早出现现疲乏、心悸、呼吸困难或心绞痛。

的症状,引起呼吸困难的运动量随心衰程Ⅲ级:心脏病患者体力活动明显受限,小度加重而减少。

患者采取的坐位愈高说明于平时一般活动即引起上述的症状。

左心衰程度越严重。

Ⅳ级:心脏病患者不能从事任何体力活动。

b..端坐呼吸。

休息状态下也出现心衰的症状,体力活动c.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心源性哮喘。

(这后加重。

是两个很重要的名词解释,考生须透彻理(2)第二种是客观的评估,即根据客观解并熟记)。

的检查手段如心电图、负荷试验、X线、d.急性肺水肿:是左心衰呼吸困难最严重超声心动图等来评估心脏病变的严重程的形式。

度,分为A、B、C、D四级:A级:无心血管疾病的客观依据。

B 级:客观检查示有轻度心血管疾病。

C级:有中度心血管疾病的客观证据。

②咳嗽、咳痰、咯血:咳嗽、咳痰是肺泡和支气管粘膜淤血所致,开始常于夜间发生,坐位或立位时咳嗽可减轻,白色浆液性泡沫状痰为其特点。

偶可见痰中带血— 45 —丝。

长期慢性淤血肺静脉压力升高,血浆明显的呼吸困难。

外渗入肺泡可有粉红色泡沫痰。

导致肺循2)体征环和支气管血液循环之间形成侧支,在支①水肿身体低垂部位,重力性水肿,区别气管粘膜下形成扩张的血管,此种血管一于肾性水肿可压陷性水肿,胸腔积液,多旦破裂可引起大咯血。

见于全心衰时,以双侧多见,如为单侧则③乏力、疲倦、头昏、心慌,这些是心排以右侧更为多见。

中医内科学知识点整理

中医内科学知识点整理

中医内科学知识点整理
一、中医内科学概述
1、辨病论治的基本原则:以阴阳调和为主,运用辩证思维和方剂治疗。

2、内科学的治疗原则:托和养法,温补调理,固本培元。

3、内热与外热的界定:内热主要指肝脾阳明气血的病变,包括血热,
气热,湿热等;外热主要指病变的肌皮肤,表现为热毒、湿毒等。

二、气机学
1、气机学概述:气机学是中医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认为人体有气
津液入脏络,进而构成中、外气机的关系。

2、气机分类:三焦、经络、腠理、筋骨、络脉等。

3、气机的作用:三焦气机主要调整内脏的活动,生理功能和免疫功能;经络气机主要调节内脏的活动,维持两脏相应的健康;腠理气机主要调节
体内的气机循环;筋骨气机主要调节肌肉的活动,维持关节的正常运动;
络脉气机主要调节脉血活动,保持血液循环畅通。

三、内分泌学
1、内分泌的概念:内分泌是由腺体发出的有组织的分泌物,在血液中
传递至身体的其它器官,直接影响身体各机能的体内调节系统。

2、内分泌器官:主要是脑下垂体、垂体、胰腺、性腺、肾上腺、甲状
旁腺等。

内科主治基础知识和相关专业知识

内科主治基础知识和相关专业知识

内科学是医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其研究范围涉及人体内各种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

内科医生是医院中的主角之一,他们是负责诊断和治疗内科疾病的专业人士。

本文将介绍内科的主要基础知识和相关专业知识,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内科学,以及内科医生的职责和技能要求。

一、内科主治基础知识1.1 内科的定义内科学是研究人体各种内部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的临床医学学科。

内科医生主要负责治疗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肾脏疾病、内分泌疾病等各种内部疾病。

1.2 内科的分类内科可以根据疾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诊断治疗方法等不同方面进行分类。

常见的内科分类有:心血管内科、呼吸内科、消化内科、内分泌内科、肾脏内科、风湿免疫内科等。

1.3 内科医生的基本技能内科医生需要具备扎实的医学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经验,掌握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技能。

他们还需要具备良好的交流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责任心,能够为患者提供全面的医疗护理服务。

1.4 内科医生的职责内科医生的主要职责包括对内科疾病进行全面的诊断、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指导患者进行疾病管理和康复,同时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

二、内科相关专业知识2.1 心血管内科心血管内科是内科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心脏和血管系统相关的疾病。

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包括高血压、冠心病、心力衰竭等。

心血管内科医生需要掌握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诊断工具的使用方法,能够进行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心脏介入手术等治疗操作。

2.2 呼吸内科呼吸内科是研究呼吸系统相关疾病的临床医学学科,主要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哮喘、肺炎、肺结核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呼吸内科医生需要具备胸部X光片、呼吸功能测定等诊断方法的操作技能,能够进行支气管镜检查、胸腔积液抽吸等治疗操作。

2.3 消化内科消化内科是研究消化系统相关疾病的临床医学学科,主要包括胃肠道溃疡、肝炎、胰腺炎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消化内科医生需要掌握胃镜、肠镜等内镜检查技术,能够进行胰腺穿刺术、胆道支架置入术等治疗操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科学基础知识重点笔记
内科学关注的是人体内部的各种疾病和疾病管理。

以下是内科学基础知识的重点笔记:
1. 解剖学:内科学研究人体各个系统的解剖结构,如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等。

了解人体解剖学有助于理解疾病的发生和症状的产生。

2. 生理学:了解人体的生理功能,包括心血管功能、呼吸功能、消化功能、泌尿功能等。

了解正常生理功能是判断异常的重要依据。

3. 病理学:研究各种疾病的病理变化,如细胞的异常、组织的损伤和器官的功能障碍。

了解病理学有助于理解疾病的机制和进展。

4. 临床表现:了解不同疾病的临床表现,包括症状和体征。

了解疾病的典型表现有助于初步诊断和治疗。

5. 诊断方法:学习不同疾病的诊断方法,包括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

了解不同诊断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可以帮助医生进行正确的诊断。

6. 治疗原则:了解常见疾病的治疗原则和药物治疗方案。

了解不同药物的用途、剂量和不良反应,可以帮助医生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7. 预防措施:了解常见疾病的预防方法,如良好的饮食习惯、减少生活方式风险因素和接种疫苗等。

预防是内科学的关键,可以降低疾病的发生率和减少健康风险。

8. 慢性疾病管理:学习管理慢性疾病的方法,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

良好的疾病管理可以减轻症状、降低并发症的风险并提高生活质量。

以上是内科学基础知识的重点笔记。

深入学习内科学,需要结合临床实践和不断更新的医学知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