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发泡剂
AC发泡剂作用机理解析

AC发泡剂作用机理解析AC发泡剂是一种常用于聚氨酯泡沫制品生产中的化学助剂,它能够在聚氨酯发泡过程中产生气泡,从而使得制品具有轻质、绝热、吸音等特性。
本文将对AC发泡剂的作用机理进行解析,以帮助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这一化学助剂的原理和应用。
一、AC发泡剂的基本原理AC发泡剂是由一种或多种化学物质组成的混合物,它们在特定的条件下能够分解产生气体。
在聚氨酯泡沫制品的制造过程中,AC发泡剂通常以一定比例加入到聚氨酯预聚体中,然后在加热或加压条件下发生分解反应,从而产生大量的气泡。
AC发泡剂的主要成分之一是氨基氮化合物,例如尿素等。
这些化合物在加热或加压的条件下会发生分解反应,生成氨气。
一般还会加入一些气化助剂,如氧化铵,用于提高分解反应的速度和效率。
当AC发泡剂分解产生氨气时,气体会扩散到聚氨酯预聚体中,并通过形成气泡的方式,使得聚氨酯材料发生膨胀,最终形成泡沫结构。
二、AC发泡剂的作用机理AC发泡剂的作用机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解析:1. 气体生成:AC发泡剂中的氨基氮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分解反应,产生大量的氨气。
氨气的生成是AC发泡剂起泡作用的关键步骤。
2. 泡沫结构形成:气体生成后,气体通过扩散作用进入聚氨酯预聚体中,使得预聚体膨胀并形成气泡。
这些气泡之间的互相交错和互相连接,最终形成泡沫结构。
3. 控制发泡速率:AC发泡剂的分解速率和发泡速率可以通过控制加热或加压的条件来进行调节。
一般来说,较高的温度和较高的压力会促进发泡剂的分解,从而加快发泡速率。
而较低的温度和较低的压力则会减缓分解反应的速度,使发泡速率变慢。
4. 影响泡沫性能:AC发泡剂的选择和使用方法可以对聚氨酯泡沫制品的性能产生重要影响。
不同类型的AC发泡剂会对泡沫的密度、孔隙率和力学性能等产生不同的影响。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聚氨酯制品的特定要求选择合适的AC发泡剂。
三、AC发泡剂的应用领域和前景AC发泡剂是目前广泛应用于聚氨酯泡沫制品生产中的一种化学助剂。
AC发泡剂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回目录
主要成分:
外观与性状: 无臭的黄色粉末。
pH:
熔点(℃): 225(分解)
沸点(℃): 无资料
相对密度(水=1): 1.65(20℃)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 无资料
饱和蒸气压(kPa): 无资料
燃烧热(kJ/mol): 1090
临界温度(℃): 无资料
临界压力(MPa): 无资料
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 废弃物性质: 废弃处置方法: 建议用控制焚烧法或安全掩埋法处置。若可能,重复使用容器或在规定场所掩埋。 废弃注意事项:
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 危险货物编号: 41039
UN 编号: 无资料 包装标志:
回目录 回目录
回目录 回目录 回目录
包装类别:
包装方法: 无资料。
运输注意事项: 铁路运输时须报铁路局进行试运,试运期为两年。试运结束后,写出试运报告,报铁道部正式公布运输条件。 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装运本品的车辆排气管须有阻火装 置。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严禁与氧化剂、酸类、碱类等混装混运。运 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中途停留时应远离火种、热源。车辆运输完毕应进行彻底清扫。铁路运输 时要禁止溜放。
有害物成分 偶氮二甲酰胺
含量
回目录
CAS No. 123-77-3
回目录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回目录
危险性类别:
侵入途径:
健康危害: 受热分解释出氮氧化物和一氧化碳。资料报道有致突变作用。
环境危害: 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回目录
皮肤接触: 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冲洗。
AC发泡剂 发泡调节剂 发泡助剂的分析

AC发泡剂发泡调节剂发泡助剂的分析AC发泡剂,发泡调节剂,发泡助剂的分析2011年03月19日AC发泡剂化学名称:偶氮二甲酰胺CAS号: 123-77-3 外观:淡黄色粉末用途:发泡剂AC是发气量最大,性能最优越、用途广泛的发泡剂。
它运用于聚氯乙烯、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聚酰胺、ABS及种橡胶等合成材料。
广泛用于拖鞋、鞋底、鞋垫、塑料壁纸、天花板、地板革、人造革、绝热、隔音材料等发泡。
发泡剂ADC具有性能稳定、不易燃、不污染、无毒无味、对模具不腐蚀对制品不染色,分解温度可调节,不影响固化和成型速度等特点。
本品常压发泡、加压发泡均可,都能连发泡均匀,细孔结构理想。
用法:1、在常规下本品应根据制品性能,适量加入活化剂(如:氧化锌、硬脂酸盐、碳酸盐及磷酸盐)以调节分解温度、活化剂用量应视活化剂种类,AC品质及制品性能,经试验而定。
2、AC发泡剂的用量也视制品性能而定。
一般从0.1-30份。
如光多合物大约5份,压制泡沫海棉、软硬海棉大约定15-25份,而聚乙烯金属线约0.1份.发泡调节剂PVC发泡调节剂实际上也是丙烯酸酯类加工助剂,它具备PVC加工助剂的所有基本特点,与PVC通用加工助剂的唯一不同就在于分子量,PVC发泡调节剂的分子量要远高于通用型加工助剂。
一、发泡机理:在PVC发泡制品中,加入超高分子量聚合物的目的:一是为了促进PVC的塑化;二是为了提高PVC发泡物料的熔体强度,防止气泡的合并,以得到均匀发泡的制品;三是为了保证熔体具有良好的流动性,以得到外观良好的制品。
二、PVC发泡工艺控制关键点塑料发泡成型分为三个过程:气泡核的形成、气泡核的膨胀和泡体的固化。
对于添加化学发泡剂的PVC发泡片材来说,气泡核的膨胀对发泡片材的质量起决定性影响。
PVC属于直链分子,分子链较短,熔体强度低,在气泡核膨胀成气泡过程中,熔体不足以包覆住气泡,气体易溢出合并成大泡,降低发泡片材的产品质量。
提高PVC发泡片材质量的关键因素是提高PVC的熔体强度。
AC发泡剂(偶氮二甲酰胺)

基本信息
[中文名]:偶氮二甲酰胺;发泡剂AC
[英文名]:Azobisformamide;Azodicarbamide
[CAS号]:123-77-3
[分子式]:C2H4N4O2
[分子量]:116.10
[RTECS号]:LQl040000
[UN编号]:
[危险货物编号]:41039
[IMDG规则页码]:
[外观与性状]:无臭的黄色粉末。
[危险性类别]:第4.1类易燃固体
[危险货物包装标志]:8
[包装类别]:Ⅱ
[溶解性]:不溶于水、醇、苯、丙酮等。
[主要用途]:广泛用作聚氯乙烯、聚乙烯、聚苯乙烯、聚丙烯,ABS树脂等的发孔剂。
理化特性
分解温度(℃):200~2
最大爆炸压力/100kPa:12.3
[饱和蒸汽压(kPa)]:
[燃烧性]:易燃
[毒性]:
[稳定性]:稳定
[聚合危害]:不能出现
[建筑火险分级]:乙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氮氧化物、氮气。
[禁忌物]:强氧化剂、强酸、强碱。
[灭火方法]:雾状水、二氧化碳、砂土。
人体危害与防护
[健康危害]:受热分解释出氮氧化物和一氧化碳。资料报道有致突变作用。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
[泄漏处置]:隔离泄漏污染区,周围设警告标志,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好防毒面具,穿一般消防防护服。禁止摩擦、震动和撞击。小心扫起,运到空旷处焚烧。如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
[工程控制]:密闭操作,局部排风。
[燃烧热(kj/mol)]:1090
[熔点(℃)]:225(分解)
[沸点(℃)]:
[闪点(℃)]:
AC发泡剂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
回目录
法规信息 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 (1987 年 2 月 17 日国务院发布),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化劳发 [1992] 677 号),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 ([1996]劳部发 423 号)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 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 (GB 13690-92)将该物质划 为第 4.1 类易燃固体。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射。包装密封。应与氧化剂、酸类、碱类分开存放, 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 容泄漏物。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回目录
职业接触限值
中国 MAC(mg/m3): 未制定标准
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 废弃物性质: 废弃处置方法: 建议用控制焚烧法或安全掩埋法处置。若可能,重复使用容器或在规定场所掩埋。 废弃注意事项:
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 危险货物编号: 41039
UN 编号: 无资料 包装标志:
回目录 回目录
回目录 回目录 回目录
包装类别:
包装方法: 无资料。
运输注意事项: 铁路运输时须报铁路局进行试运,试运期为两年。试运结束后,写出试运报告,报铁道部正式公布运输条件。 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装运本品的车辆排气管须有阻火装 置。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严禁与氧化剂、酸类、碱类等混装混运。运 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中途停留时应远离火种、热源。车辆运输完毕应进行彻底清扫。铁路运输 时要禁止溜放。
眼睛接触: 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食品添加剂——偶氮二甲酰胺

食品添加剂——偶氮二甲酰胺1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偶氮二甲酰胺 英文 名称:Azodicarbonamide 中文别名: 发泡剂 AC; 发泡剂 ADC;高温发泡剂ADC;母胶粒发泡剂-75;二氮烯二甲酰胺;偶 氮双甲酰胺 ;偶氮雙胺甲酰 ;偶氮雙甲酰胺 ;偶氮 [二]甲酰 胺;AC 发泡剂 英文别名:1,1-Azobisformamide;Azodiformamide; Azodicarboxamide; AC Blowing agent; 1,1'-azobiscarbamide; 1,1'-azobis-formamid;1,1'-azodiformamide; abfa; az; azobiscarbonamide; azobiscarboxamide; azodicarboamide; celogenaz;celogenaz130; celogenaz199; celosenaz; chkhz21; chkhz21r; delta(1,1')-biurea; Diazenedicarboxamide; ficelep-a; genitronac; 1,1'-azobisformamide; diazene-1,2-dicarboxamide;(E)-diazene-1,2-dicarboxamide;(2E)-tetraaz-2-ene-1,4-dicarboxamide123-77-3 分子式: C2H6N6O2 有机物类别:偶氮化物( R-N=N-R ) 物的血液、肝脏、脑等组织内代谢成氢氰酸。
2 食品规定 不同国家对它有不同的要求,在美国,属于“公认 安全”的食品添加剂,面粉中的最大使用量是 45ppm ; 在 英国,将其视为致呼CAS 号: 分子量: 146.108 毒性:有毒。
在动吸敏感物,认为其在工作场所的存在可能诱发哮喘;世界卫生组织则认为,有限的动物实验表明偶氮二甲酰胺被动物吸入或摄入后,大部分不被吸收,并快速通过粪便被排出,对实验动物的急性毒性较低,不会对皮肤、眼睛及呼吸道造成刺激。
AC发泡剂干燥工艺的火灾危险性及对策

联系电话: 0378- 5666068 收稿日期: 2001- 12- 05
消防科学与技术 2002 年 7 月第 4 期
作者简介: 周 详 ( 1963- ) , 男, 河南郑州人, 甘 肃省白银市消防支队支队长, 高级工程师, 学士, 主要 从事消防监督管理工作甘肃省, 白银市四龙路 493 号, 73 0900 。
联系电话: 0943- 8235119 收稿日期: 2002- 03- 11 56
( 上接第 47 页) 防止此类事故的发生。 3. 1 针对 AC 发泡剂分解温度较低的特点, 在一级干 燥箱内加装温度报警器, 报警阈值为 130 °C, 同时严密 监控蒸气压力( 0. 3 MP a~0. 4 M Pa) 和进风温度( 120 °C 左右) 以及出口温度( 90 °C 左右) 。 3. 2 在除尘袋上加装测压装置, 随时掌握布袋的透气 性能, 避免由于透气性差造成干燥箱内温度积蓄。 3. 3 将二级干燥箱内的螺栓、螺母全部焊牢, 排除螺 母脱落的潜在隐患。 3. 4 继续完善 AC 粗料的过滤措施, 防止铁屑等杂物 进入干燥箱。 3. 5 保障减速机的正常工作, 降低搅拌速度, 避免因 转速过快造成摩擦起热。 3. 6 二级干燥箱实际上是一个接收装置, 因此, 禁止 因在二级箱内干燥物料所造成的温度失控。若进入二 级箱内的物料过湿, 要重新洗料后再干燥。 3. 7 旋风分离器和布袋要经常敲击, 以免粘得太厚, 既影响出粉, 又影响透气; 干燥器本身也应定期清理。 3. 8 将目前的间歇式气流干燥( 即搅拌式) 改为连续 式气流干燥, 可彻底解决由于搅拌摩擦造成的温度失 控, 提高出粉效率。 3. 9 严禁 AC 原料在潮湿的情况下进入混合搅拌器 中生产改性 AC 产品。 3. 10 三次火灾之所以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是由于车 间内存放了大量的成品。因此, 为了减少一旦发生火灾而 造成的经济损失, 应该设立中转仓库, 将未分析的 AC 成 品全部转移至中转库, 车间不再存放 AC 成品。在生产改 性 AC 时, 禁止在搅拌器周围存放或堆积原料 AC。
低温150-160℃ AC发泡剂实验方案

实验方案
1.实验目的
改性AC,使其分解温度控制在150-160℃之间。
2.实验原理
AC的热分解机理:
第一阶段
热分解初期首先发生了均裂反应生成酰胺基()和N2,这是由于N=N键比N-C 键的键能大,N-C键更易发生断裂,生成的酰胺基之间相互反应脱去CO生成尿素,同时也有少量的HCNO生成,反应放出的热量以及外部的加热使得部分酰胺基与未分解的偶氮二甲酰胺反应,N=N双键断裂生成了联二脲和异氰酸。
第二阶段
主要是尿素的热分解
第三阶段
联二脲发生发生环化反应脱出氨气
AC的活化机理:
含锌化合物中的锌离子外围电子排布为4S24P2,具有空轨道,而AC 的分子式为:
其中N、O上皆有孤对电子,根据路易斯酸碱配位原理,AC的N、O 原子上的孤对电子进入Zn2+的空轨道,N—C为π键,由于N、O原子上的孤对电子流失,使N—C电子云浓度流向两边,中间重叠程度减小,导致N—C键断裂,从而使AC活化分解。
AC分解产物中有尿素等碱性物质,加入一些酸性物质,如硬脂酸,柠檬酸等,可通过酸碱反应促进AC的迅速分解。
3.实验原料
AC原粉、ZnO、硬脂酸
4.实验步骤
AC与不同比例的ZnO
AC/ZnO和不同硬脂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低温发泡剂类型:ACP-W、ACP-L、ACP-M、ACP-H
中低温发泡剂ACP-W
主要化学成分:偶氮二甲酰胺/ 二亚硝基五次甲基四胺
CAS NO.:123-77-3 / 101-25-7
分子式:C2H4N4O2 / C5H10N6O2
产品特性:浅黄色结晶粉末。
由发泡剂AC、DPT和其它助剂科学复合而成,不含铅镉等有毒化合物,能在较低温度下快速分解,提高发泡制品白度,并具有良好的抗拉强度、抗撕裂强度、深长率和孔结构。
技术指标:分解温度130±4℃ 发气量130±5ml/g(STP) 平均粒径9-14μm
主要应用:ACP-W发泡剂广泛应用于EVA、PVC、天然橡胶、合成橡胶、PVC+NBR 共混等制品的发泡。
尤其适用于EVA MD鞋材的大模热压发泡和小模热压发泡。
包装:25公斤内衬塑料袋的纸箱或纸桶包装。
储存:在常温下储存稳定性很好。
需存放在阴凉干燥处,远离火源、火花和热源。
如遇着火,请选用喷水、二氧化碳或化学粉末方式灭火,不可人工扑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