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史鸿鹄1

合集下载

楷书写的名言警句

楷书写的名言警句

楷书写的名言警句1.书法经典名言名句大全手与神运,艺从心得,其志一于书,轩冕不能移,贫贱不能屈,浩然自得,以终其身。

——朱文长父母学术经论,皆由心起,其心不正,所动悉邪,柳公权曰:心正则笔正。

——项穆父母书尚清而厚,清厚要必本于心行,不然,书虽幸免薄浊,亦但为他人写照而已。

——刘熙载父母挥毫落笔如云烟。

——杜甫杜甫·励志欲书之时,当收视反听,绝虑凝神,心正气和,则契于妙,心神不正,书则欹斜;志气不和,字则颠仆。

——虞世南父母——我是有底线的——2.书法名言名句大全书法名言名句大全1、意在笔前,然后作字。

2、无声之音,无形之相。

3、多力丰筋者圣,无力无筋者病。

4、如清风出袖,明月入怀。

5、老夫之书,本无法也。

6、婉若银钩,源若惊鸾。

7、学书当自成一家之体。

8、心正则笔正。

9、龙威虎振,剑拔弩张。

10、点画皆有筋骨,字体自然雄媚。

11、书肇于自然。

12、得时不如得器,得器不如得志。

13、笔秃千管,墨磨万锭。

14、龙跳天门,虎卧凤阁。

15、婉若银钩,漂若惊鸾。

16、书中有画,画中亦有书。

17、云鹤游天,群鸿戏海。

18、怒猊抉五,渴骥奔泉。

19、翰墨之美,多以身后腾声。

20、飘如游云,矫若惊龙。

21、挥毫落笔如云烟。

22、写字如画狗,越描越丑。

23、时时只见龙蛇走。

24、言心声也,书心画也。

25、学书则知识学可以致远。

26、词源倒流三峡水,笔阵独扫千人军。

27、字无百日功。

28、若教临水畔,字字恐成龙。

29、怒蹄蹴踏苍山颓,岧嶤臃肿难为状。

30、字怕练,马怕骑。

31、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32、书之要,统于“骨气”二字。

33、字不可重笔,话不可乱传。

34、笔下龙蛇似有神。

35、随人作计终后人,自成一家始逼真。

36、故书也者,心学也;写字者,写志也。

3.书法名言警句、格言、古事●书肇于自然(汉·蔡邕)●无声之音,无形之相(唐·张怀谨)●学书则知识学可以致远(唐·张彦远)●玄妙之意,出于物类之表;幽深之理,伏于杳冥之间;岂常情之所能言,世智之所能测(唐·张怀谨)●或寄以骋纵横之志,或托以散郁结之怀。

少年当有鸿鹄志,当骑骏马踏平川什么意思

少年当有鸿鹄志,当骑骏马踏平川什么意思

少年当有鸿鹄志,当骑骏马踏平川什么意思古人常用“少年当有鸿鹄志,人生须臾不可忘”来激励自己。

“少年”一词最早出现于唐代,不过,说到这个词,我们最熟悉的可能是李白。

李白的诗与唐朝其他诗人一样,也有着浪漫色彩和浪漫主义情怀。

他的诗比较多地表现了个人思想抱负的宏阔和对政治斗争的激烈反应。

在诗歌中他大多抒发了自己对国家和民族无比强烈的爱国热情。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李白的《少年当有鸿鹄志》吧!一、诗人简介李白(701年-761年),字太白,又名李太白、云中子、青莲居士、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是“唐朝四大游侠”之首,与杜甫并称“李杜”。

出生于书香门第,早年好饮酒作诗,后来出家为僧。

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始写诗僧,天宝十一年(742)与温庭筠、骆宾王、岑参、张旭等同被誉为“盛唐四大诗人”。

唐玄宗天宝年间被诏为太白、太白四品官。

后因与安禄山之乱被困长安七年多没有出来过。

后投奔洛阳,又以辞官为由远游至庐山隐居三年之久。

晚年隐居太白山中修道悟道。

晚年写诗散失太多,后人多认为李白是浪漫主义诗人中最伟大的诗人!1、关于李白的诗歌李白的诗一般都很浪漫,而且很大胆。

他善于用超自然的手法,描写大自然、景物和人生的悲欢离合以及自己对天地人生和社会的看法。

在他的诗歌中,既有李白所作的李白所感,又有王维与李白《蜀道难》的相辉映。

在唐诗中,不仅把李太白和李白的诗歌相联系,还把李白和王维以及杜甫、韩愈、柳宗元等人相联系。

李白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从诗仙到浪漫主义诗人,再到伟大的诗人,他的诗写得栩栩如生!《李太白集》中收录了李白的300多首诗,包括李白的律诗和词、与郭沫若合作所写的《浪花一朵献给唐玄宗》;以及与李白一起游历过大江南北和西域各地的李白诗歌;而对李白在中国诗歌史上的地位的评价更有争议!2、关于李白诗句的解读李白的这首诗字里行间都是少年之志,那就是要“凌云壮志,乘风直上”。

“凌云”两字用得最多,“凌云”和“大鹏”两字也表达了诗人不安于现状、求新知的决心。

中国书画势论之我见

中国书画势论之我见
中国书画势论之我见
河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1 0 级美术学 葛娅婷
摘 薹 :中国的书画是 中华艺术 中的瑰 宝,很 多人 对于书画做 了详 细的研 究。本 文通过对 古代 书画势论的理解和品评 ,从书法 中的形、笔画、笔力、运笔和 绘画 中的 空间、开合 、构 图、体势等 方面分别加 以阐述 ,提 出了个人的见解 。 关t词 :势 书法 画势 见解
世间万 物都有其恒 常不变 的法 则和节律 ,它 们都遵循着 这些法则和 节律 而在不停 的运动着 、发展着。比如: 日月星辰 的运行 ,昼夜 四季 的更替,动植 物的生老病死等 等,这一切都是客观世界的规律 ,是不受人们 的主观 意愿所左 右的 。 “ 势 ”,也是 作为一种特 定的格局、无形 的力和事物运 动所显 示的能量 或者力的积蓄而 出现的 。 早在先 秦两汉 时期人们就 开始研 究 “ 势 ”,不过他们 所讲的 “ 势 ”,首 先是从社会关系论 中体现 出来的 ,它实际上是社会地位及权力 的象征 。 “ 势 ”作为一种内在规律被认识和研究 ,其实 “ 势 ”不但运用在兵法中, 在传统诸 多种技 艺中都有势的显现,在这里我将针对书法和绘 画中的 “ 势”谈 谈 自己的看法 。 书势 书法是 中华 民族 一门传统艺术 ,至今 已有 3 0 0 0多年 的历史 ,它作 为一门 艺术 出现 ,其主要 原因就在 于汉字和毛笔的特殊性 ,以及书法 中的一种奇特 的 势。所谓书势 ,就蕴含 在字 里行间中的一种张力和志趣 ,以及 书法家通 过运笔 和间架结构所传达 出来 的自己的感情和独特的风格 。 书法 艺术在两汉 已趋成熟 ,各 种书体也基 本定型 ,至 魏晋达到极 盛,有 关书势的论著渐露头角 ,并 以飞快 的速度 向前发展 。 最早 的书势论著 是西晋卫恒 著录 的 《 四体 书势》,卫桓 在他的 《 字 势》 中这样形容字的势 : “ 矫然 突出,若龙腾 于川 ;淼 尔下颓,若 雨坠于天 ,或 引笔奋力 ,若 鸿 鹄高飞 ”.用人们 比较 熟悉 的事物来形容字的势 。卫恒著录 的 《 四体 书势》是 以书体的造型特征 为描述对 象的,作者极尽想象 ,用千姿 百态 的客观物 象来比 拟 和形容书写的字势 。这表 明人们早在汉代 已经将书法与美 的把象联 系起 来, 方面为书法 由实用技 能上升 为以创造美为 目的 的艺术 门类 ,提供 了前 提:另 方面,表 明在人们 心 目中,文字与 “ 物象 ”的关系非常密切 ,观 赏书法作品 常常使人联想到 自然物 态。书法家创造的字势能唤起人们 的丰 富想象 力,特 别 是那种引而未发 的势态和贯注于 内的流转气脉 ,体现 了充盈 的力和 生命运动的 趋 势与方 向。 书法 中的字形必须服 从表现势 的需要,许 多书法家都 能用 造型来把握 自 己的艺术创造。 比如 :在卫夫人的 “ 笔阵 图”中曾有这样 的论述 : ”如千里阵云 ,隐隐然其实有形 “、 ”如高峰坠石 ,磕磕然实如崩也 ”如陆断犀象 “ L ”如 百钩 弩发 “l ”如万岁枯滕 “ ”如崩浪雷奔 “ 々”如劲弩筋节 “ 势 ”离不开 “ 形 ”,艺术家们 无不 以字 的 “ 形 ”而 成 “ 势 ”。但 是并 不 是有了 “ 形 ”就一定有 “ 势 ”。就创作而言,遵循严谨 的规 范本 身就 蕴含着 审美经验 。 在古代的笔势论中,流传较广 ,影响较大 的是 “ 永字八法 ,它其实就是 分解 “ 永 字八种笔画 的书 写要 领,使学书者掌握毛笔写字 的基本 笔法。 “ 永 字 八法 ” 为了突出每种笔画书写中运笔 的走 向, 便 改变 了笔画的名称 。 如:“、” 称 为侧,意思是不得平其笔 ; “I ”称为努,意在努不宜直 ,其笔直 则无力。 … 称 为啄,意为右 向左之势 为卷啄。按笔蹲锋,潜蹙于右 ,借势 收锋 ,迅 速掷 于左,啄笔速进 ,劲若铁石 ,谓之 “ 啄 ”。 “ 永字八法 ”不仅作熏 论述了 笔 画书写中运笔的走 向,而且对用 力方式和笔画的造型特 点都有较深 的论述, 这对人们深入 了解 笔画的特点有很大的作用。 在书法 的创作中,作 品一旦完成 ,书法家所创造 的字形之势便产生 了。欣 赏者从这个形所具有 的势 中体察到书法家运笔的过程和势态 ,以至他 的功力 、情 性和艺术追求 ,甚至可以超 出书法家当时赋予作品的意趣引发更 为广阔的联想。 “ 势”在一 定意义上就 是动态 的字形,一般来 说较快 的运 笔速度有利 于 增加造型动感 ,但是 并不是运 笔慢就不能产生笔势。 书法 不同于 印刷,毛笔 书写造型 的灵活性和 书法家的创造 性,决定 了书 法艺术形 式的多样性 。这便是书法 中的 “ 异势 。所谓 “ 异 势”,多针对历代 名家的墨迹而言 ,指他们书写同一笔 画或偏旁 部首所采 用的不尽一致却均获成 功的笔势 ,甚至在所书 的文辞 中有 反复出现 的字,在取 “ 势”上也避免雷同。 个字 的势 的好坏 主要在结 字上。结字法 是一个字 点画安排与形 势布置 的方法。结字又 叫间架 结构,书体虽有篆、隶 、楷 、行 、草之 分,每 个书法家 也都有 自己的书写 习惯 和风格,但都必须遵循结字 的基本规 律。其中结字法主 要包括 :重心的安排、态势的表现 、黑 白的布置和点 画的呼应 。

中国书画势论之我见

中国书画势论之我见

中国书画势论之我见摘要:中国的书画是中华艺术中的瑰宝,很多人对于书画做了详细的研究。

本文通过对古代书画势论的理解和品评,从书法中的形、笔画、笔力、运笔和绘画中的空间、开合、构图、体势等方面分别加以阐述,提出了个人的见解。

关键词:势书法画势见解世间万物都有其恒常不变的法则和节律,它们都遵循着这些法则和节律而在不停的运动着、发展着。

比如:日月星辰的运行,昼夜四季的更替,动植物的生老病死等等,这一切都是客观世界的规律,是不受人们的主观意愿所左右的。

“势”,也是作为一种特定的格局、无形的力和事物运动所显示的能量或者力的积蓄而出现的。

早在先秦两汉时期人们就开始研究“势”,不过他们所讲的“势”,首先是从社会关系论中体现出来的,它实际上是社会地位及权力的象征。

“势”作为一种内在规律被认识和研究,其实“势”不但运用在兵法中,在传统诸多种技艺中都有势的显现,在这里我将针对书法和绘画中的“势”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一、书势书法是中华民族一门传统艺术,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它作为一门艺术出现,其主要原因就在于汉字和毛笔的特殊性,以及书法中的一种奇特的势。

所谓书势,就蕴含在字里行间中的一种张力和志趣,以及书法家通过运笔和间架结构所传达出来的自己的感情和独特的风格。

书法艺术在两汉已趋成熟,各种书体也基本定型,至魏晋达到极盛,有关书势的论著渐露头角,并以飞快的速度向前发展。

最早的书势论著是西晋卫恒著录的《四体书势》,卫桓在他的《字势》中这样形容字的势:“矫然突出,若龙腾于川;淼尔下颓,若雨坠于天,或引笔奋力,若鸿鹄高飞”,用人们比较熟悉的事物来形容字的势。

卫恒著录的《四体书势》是以书体的造型特征为描述对象的,作者极尽想象,用千姿百态的客观物象来比拟和形容书写的字势。

这表明人们早在汉代已经将书法与美的把象联系起来,一方面为书法由实用技能上升为以创造美为目的的艺术门类,提供了前提:另一方面,表明在人们心目中,文字与“物象”的关系非常密切,观赏书法作品常常使人联想到自然物态。

书法图像媒介审视与反思

书法图像媒介审视与反思

书法图像媒介的审视与反思摘要在世界范围内图像时代的综合背景下,作为中国传统哲学最高代表的书法艺术面临着图像技术与个体艺术所造成的传统体验深度的矛盾、媒介传播与图像转向所滋生的审美活动趋向于表面形式和实际功能的问题。

本文从技术中性论的角度对书法发展过程中的图像传播媒介形式进行梳理与阐释,指出图像媒介对于书法艺术重视性情表现传统的冲击,并进一步表达了结合书法发展历史规律、合理利用图像表达,从而有效延续书法存在的必然性的观点。

关键词:书法图像媒介技术转向中图分类号:j292.1 文献标识码:a当今世界由于技术发展所带来的以视觉图像形态把握社会的方式延伸到艺术中,它所产生的矛盾影响对传统书法艺术尤为显著。

书法本身是语言与图像的结合体,是“与汉语的共生、变化无穷而有精妙入微的图像系统”。

文字的表意与形式的表现可以看作是德里达的“书写”与鲍德里亚的“拟像”的结合体,图像传播方式只是它的表面,而深层次的“心画”则是其真正价值所在。

因而即使在超越或摒弃语意与文字的情况下依然可以保留其图象特征。

“书法特性使中国表意文字对那些想要创造书写与图像间综合的艺术家具有特别吸引力。

……中国的表意文字与西方传统不同,以充满魅力的方式与艺术形成关联”。

这一点深刻影响着凡高、毕加索、马蒂斯、波洛克等西方近现代各流派的艺术家。

中国书法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这么长时期的汉字的产生和发展,为着实用而连续发生的书体演进,伴随政治上的分裂而出现的文字异形和地域上的书法风格变异,开始了文字形美和物象装饰之文化象征的自觉追求。

然而由工业革命所引发的大机器生产至当今后工业时代的信息技术,却造成了我们传统生活世界的分裂与变异,极大地改变了中国传统艺术以精神体验为主要方式的审美传统,审美活动趋向于表面形式和实际功能。

这一阶段的实际功能已经近乎脱离阅读,转向纯审美。

“打破人与世界之间的和谐统一关系,从而破坏了生活在传统世界的人们的心灵状态,以及由这种状态所产生的凝聚自然生命能量的能力,导致世界之于人的本体意义”。

一事无成人渐老,一钱不值何消说

一事无成人渐老,一钱不值何消说

⼀事⽆成⼈渐⽼,⼀钱不值何消说⼀事⽆成⼈渐⽼,⼀钱不值何消说在这个世上,弘⼀法师在艺术⽂化领域的建树,世⼈景仰,但他却⾃号“⼆⼀⽼⼈”:⼀事⽆成⼈渐⽼,⼀钱不值何消说;弘⼀法师本什么都拥有,他却弃妻毁业⼊了空门,妻⼦千⾥迢迢奔来对着关闭的寺门悲伤地责问:“慈悲对世⼈,为何独独伤我?”⼤师弃妻毁业为了谁? 中国近代史上着名的⾳乐家、教育家、⼀代⾼僧。

同时还培养了⼀⼤批优秀艺术⼈才。

丰⼦恺、刘质平等皆出其门下。

李叔同“⼆⼗⽂章惊海内”,会作诗、会填词、会书法、会作画、会篆刻、⼜会⾳乐、会演戏……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是他不会的? 鲁迅、郭沫若也以得他⼀幅字为荣耀;他作的《送别歌》:“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阳⼭外⼭……”我毕业的时候还在唱;这样的歌就是诗了,他的诗还能不好:“梨花淡⽩菜花黄,柳花委地芥花⾹,莺啼陌上⼈归去,花外疏钟送⼣阳。

”连他给友⼈夏丏尊的画随便题两句话,都好得不⾏:“屋⽼。

⼀树梅花⼩。

住个诗⼈,添个新诗料。

爱清闲,爱天然;城外西湖,湖上有青⼭。

”(《为题⼩梅花屋图》) 可是⼀⼊佛门,以前种种,譬如昨⽇死,今后种种,譬如今⽇⽣。

初始华丽,剃须裹腰在舞台上扮茶花⼥,如今却是⾯容清,眉⽬疏淡,⼀个过午不⾷、⾏脚度世的⽼和尚。

就像⼀蓬烟花“啪”地炸开,整个天地都为之增了⾊彩。

眼看着亮了,更亮了,⼤了,更⼤了,圆了,⼜更圆,然后暗了,⼜更暗……整个⼈⽣就这样由绚丽归于平淡。

庄⼦讲天地有⼤道,却是⼀定要做到“⽆⼰”,成为“⾄⼈”,才能得之。

世事不再关注,⽣死不再思虑,贫富得失不是挂在⼼尖上的事,形如槁⽊,⼼如死灰,游于宇内,有时候真是快乐过形鲜体美,⼼嫩得⼀掐⼀股⽔,⼀根针插上去都流⼀股⾎。

可是,要想得到⼤道的快乐,却要能熬得过刳⾻剔⾁的痛苦。

剃度后,与他有过刻⾻爱恋的⽇籍夫⼈伤⼼欲绝地携了幼⼦千⾥迢迢赶到灵隐寺,他铁⽯⼼肠,竟然连庙门都没有让他们进,妻⼦⽆奈离去,只是对着关闭的⼤门悲伤地责问道:“慈悲对世⼈,为何独独伤我?” 他⽤刳⾻剔⾁的痛苦,置换了真正的⾃由。

描写大师写书法的优美句子

描写大师写书法的优美句子

描写大师写书法的优美句子1、笔酣墨饱:笔墨运用得很畅快,很充分。

多形容书法、诗文酣畅浑厚。

笔走龙蛇:笔下龙蛇腾跃。

形容书法笔势雄健洒脱。

也代指挥毫写字。

2、行云流水,落笔如云烟。

3、一笔而下,观之若脱缰骏马腾空而来绝尘而去;又如蛟龙飞天流转腾挪,来自空无,又归于虚旷,这近乎癫狂的原始的生命力的冲动中包孕了天地乾坤的灵气。

4、书法里融入了儒家的坚毅,果敢和进取,也蕴涵了老庄的虚淡,散远和沉静闲适,还往往以一种不求丰富变化,在运笔中省去尘世浮华以求空远真味的意味。

5、观其力而不失,身姿展而不夸,笔迹流水行云。

6、杜氏杰有骨力而字画微瘦,若霜林无叶,瀑水进飞。

7、群鸿戏海,舞鹤游天(梁武帝萧衍评王羲之)8、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铁书银钩,冠绝古今。

9、怀素如壮士拨剑,神采动人,而回旋进退,莫不中节。

10、举笔信手涂抹几下,一幅腾飞的'巨龙即跃然纸上。

他所画之龙,栩栩如生,雄奇魁伟而变化多端。

陈容画龙往往不画整条,或画龙首,或画龙爪,忽隐忽现,似闻其声,如见其形,且泼墨成云,喷水化雾,神妙无比,人称“所翁龙”(陈容号所翁)。

11、字形正倚交错,大大小小,开开合合,线条粗细变化明显,跌宕有致。

最末一行写歪了,歪得简直要倾倒,但这样的倾斜并不生硬,反倒更见自由,体现出他的任情恣性的一面,自成格调。

陈容取势险峻,他结字造型或倚或正,或重或轻,有“来如雷霆收震怒”之美。

他行笔迅捷,用笔有力,发力沉重。

12、朴实无华而兼纳乾坤。

13、老师的字,是成年累月的象征,一笔笔铿锵有力。

14、张扬跋扈,丝毫不受束缚,甚至整行一笔而下,有如神仙般的纵逸,来去无踪。

15、老师的字,如花瓣般,香气远播,越发清芬。

16、龙蛇竞走、磨穿铁砚。

17、其色,其形,其浓淡枯湿,其断连辗转,粗细藏露皆变数无穷,气象万千。

18、笔势雄奇,姿态横生,出于无心,是其手心两忘,具有了最为生气灌注的特点。

19、古墨轻磨满几香,砚池新浴灿生光、或劲键或婉转,或如婀娜窈窕的美人,或如矫健勇猛的壮士,或如春风拂面繁花一片,或如北风入关深沉冷峻。

“我是接班人”网络大课堂《中国字,中国人》观后感心得10篇

“我是接班人”网络大课堂《中国字,中国人》观后感心得10篇

“我是接班人”网络大课堂《中国字,中国人》观后感心得10篇“我是接班人”网络大课堂《中国字,中国人》观后感心得【篇1】今天,语文课是《遨游汉字王国》,张老师带着我们遨游在汉字发展的历史中,我们都沉浸在古老而又神奇的汉字文化中,讲到草书,课件上跳出了一幅神奇的画。

瞧,随着毛笔的起落,笔画时而粗时而细,时而缓慢时而快速。

这哪里是字,分明是一幅赏心悦目的画。

张老师娓娓道来:这是一幅草书作品,大家看到了,课件里的字如行云流水,自然优美。

紧接着,张老师话锋一转:我们班同学里也有书法大家,如倪大家、戚大家、王大家他们的`字堪比草书中的草书,比唐代草书大家怀素写得还要急。

张老师一边说,一边扫视了一圈教室,眼里是满满的着急和无奈。

草书是楷书的快速版,像特别草的字且称之为狂草,狂草的特点是纵任奔逸,快速且不失典雅。

老师一边指着怀素的草书,一边声情并茂地描述着草书的特点。

就在我们偷偷松了一口气,为自己的字逃过一劫而庆幸时,张老师的一句话又让我们哭笑不得。

这些书法大家的字都有自己特点,也有自己的名称。

张老师环顾了刚才被点名的几个同学,我们这几个同学的草书也有自己的名称,叫神仙草,就是作为人类,我们不一定可以理解和参透,他们的字已经远远超过那些书法大家了,来,让我们给他们鼓掌!看那被点名的几个同学,脸涨得红彤彤的,头恨不得埋到桌子下面去了。

我的心里也暗暗为他们叹息:堂堂正正的小学生,人都长得那么漂亮,怎么字就如此丑陋呢?下课了,我还沉浸在祖国传统文字的优美中:中华文化历史悠久,而汉字犹如历史文化中璀璨的明珠,在历史长河中熠熠发光。

作为新一代的少年,我们应该传承和发扬祖国传统文化,去保护他们,而不是破坏和遗忘。

如果我们每一个中华少年都认真对待写字这件小事,祖国的文化一定更加灿烂辉煌,走向世界。

“我是接班人”网络大课堂《中国字,中国人》观后感心得【篇2】汉字,是中国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记录了我国古代人的智慧和才干;还有着八千多年的历史文化,还可以用汉字和别人交流,交上更多的朋友,让我们人缘越来越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研究的体例: 从书法的最早形态开始, 按照历 史朝代的排序 ,一般从文字起源到清代为止,继而延续 到当代。包括:文字起源,殷商甲骨文,商周金文,战 国、秦汉简牍、刻石、汉碑源流,魏晋书法,北碑风格, 隋代书法,唐代书法,五代书法,宋代尚意书法,元代 复古主义,明清书法的表现主义书风,帖学与碑学之争 等。
?历史是活的历史,编年史是死的历 史;历史是当代史,编年史是过去 史;历史主要是思想行动,编年史 主要是意志行动。一切历史当它不 再被思考,而只是用抽象词语记录, 就变成了编年史。
书法史的构建及存在问题
? 书法史是书法艺术各分支学科研究的基础, 但迄今为止,这一基础的研究还很薄弱,存 在的问题也比较多。
必须做到正确解释各种书法现象,提示其 内在规律和外部背景,使书法史学充满生机 活力,具有理论的支撑。
? 一、研究范围
? (一)、中国书法发展史研究:
1、研究内容: 一般成为通史的研究,以中国书法 发展历史脉络为主线,进行纵向的研究 ——对各个不同 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对于书法的促进以及制约 的关系;不同字体形成、发展、演变的客观现象及本体 规律的探讨;对于书家、作品的各个层级的研究。
中国书法史
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
? 柯林伍德(Robin George Collingwood, 1889-1943)英国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和哲 学家。代表作《历史的观念》中提出:所谓 史实是历史学家先验的历史想象的产物,历 史的基础不是史实,而是解释历史的思想和 先验的历史想象。他反对实证主义的历史理 论,强调不存在普遍适用的客观历史真理, 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
? 克罗齐(Benedetto Croce ,1866—1952) 意大利著名文艺批评家、历史学家、哲学家。 在哲学、历史学、历史学方法论、美学领域 颇有建树。提出“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 朱光潜解释:“没有一个过去史真正是历史, 如果它不引起现实底思索,打动现实底兴趣, 和现实底心灵生活打成一片。过去史在我的 现时思想活动中才能复苏,才获得它的历史 性。”
在没有把各种出土文字遗迹的性质、作者 身份搞清楚的情况下,即对作品进行了时间 序列上的简单衔接,使得历史上本不处于同 一层面、不属于同一性质的书法现象,人为 地混淆起来,甚至得出错误的结论。
? 3、书法异于其他艺术门来,在古代
是所有识字用字的人都参与的社会性 的艺术,无论哪一个历史时期,全社 会关于书法的人和事,都可能会对书 法史造成影响,没有理由把注意力局
? 二十五史简介:
? 《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前四 史”。
? 明朝以《元史》及以前诸史为正史,称 “二十一史”
? 清朝乾隆年间 ,《明史》行世,与此前正史合称 “二十二史”,后将《旧唐书》并入其中,从而得 “二十三史”。后又有人将早已散佚的《旧五代史》 依据《永乐大典》等辑录整理成书,经乾隆皇帝钦 定,与“二十三史”合称“二十四史”,成为过去 传统史学领域中的“正史”。
?历史,并不像被错误地描写成的那样,是 连续事件的故事。与自然科学家不同, 历史学家不关心各种事件本身。他仅仅 关心成为他思想外部表现的那些事件。 归根到底,历史学家只关心思想;仅仅 是就这些事件向他展示了他所正在研究 的思想而言,他才顺便关心着思想的外 部表现出来的那些事件。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20 宋史 元·脱脱等 496 21 辽史 元·脱脱等 116 22 金史 元·脱脱等 135 23 元史 明·宋濂等 210 24 明史 清·张廷玉等 332 25 清史稿 民国·柯劭忞 550
? 1、已有的书法断代史成果:
? 以历史年代分为先秦秦代、两汉、魏晋南北朝、 隋唐五代、宋辽金、元明、清代七卷。近300 万字、1000余幅图版的双色套印文本中,完整、 深刻揭示了中国书法艺术三千多年间的嬗变轨 迹,论据详实、新见迭出,该套丛书涉及政治、 经济、文化、考古、艺术等许多领域。江苏教 育出版社对这一选题计划从1995年初立项,到 全套出版已经整整历时8年,投资费用高达150 万元。整套图书投资巨大,类似的例子在出版 社并不多见,该书所提供给读者的文化价值是 无限的。
(二)书法断代史研究: 只记录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的历史,以朝代为断
限的史书。始创于东汉班固所著《汉书》。二十五 史除《史记》之外,均为断代史。编年体和纪事本 末体的史书,以朝代为断限的,也属断代史。 二十五史: 《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 《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 《隋书》、《南史》、《北史》、《新唐书》、 《新五代史》、《宋史》、《辽史》、《金史》、 《元史》、《明史》、《旧唐书》、《旧五代史》、 《清史稿》(也有将柯劭忞撰《新元史》取代《清 史稿》的说法)
? 民国年间,设清史馆,由赵尔巽统稿,写成《清 史稿》,由此得二十五史。
? 书名
作者 卷数
1 史记 西汉·司马迁 130
2 汉书 东汉·班固 100
3 后汉书 南朝宋·范晔 120
4 三国志 西晋·陈寿 65
5 晋书 唐·房玄龄等 130 6 宋书 南朝梁·沈约 100 7 南齐书 南朝梁·萧子显 59 8 梁书 唐·姚思廉 56 9 陈书 唐·姚思廉 36 10 魏书 北齐·魏收 114
? 1、只是简单地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列叙作品 和书家,三千多年的书法史往往呈散断现象 的缀合、对现象的解说,很少能体现通史之 融会贯通的学术思想,也很少有史学意义可 言。
? 2、随着地下出土பைடு நூலகம்字遗迹的日益宏富,相关 学科的研究成果累积日巨,不断地对书法研 究提出新的课题,影响着书法史近三分之二 的内容。而今尚缺乏与之相应的学术准备, 未能很好地借鉴汲取,以推进书法史的研究。
限在帝王、士大夫和书法名家的身上 。
? 4、修史在于结构和连贯,只有各种书体变迁 和作品、书家列叙,充其量是书法风格史的 现象解说,决不是完整的书法史。
如果看到书法的稳定传承,确认它是历史 的发展,那么,一定会有支配着发展的内在 动因。如果看到观念、性情在影响作品的艺 术风格,那么,就应该尝试去发掘可以影响 观念、性情的文化与生活等各种相关内容。
11 北齐书 唐·李百药 50 12 周书 唐·令狐德棻等 50 13 隋书 唐·魏徵等 85 14 南史 唐·李延寿 80 15 北史 唐?李延寿 100 16 旧唐书 后晋·刘昫等 200 17 新唐书 宋·欧阳修、宋祁 225 18 旧五代史 宋·薛居正等 150 19 新五代史 宋·欧阳修 7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