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必备知识点传感器及其工作原理
高一物理传感器知识点总结

高一物理传感器知识点总结一、传感器的基本工作原理1. 传感器的基本组成传感器通常由感测元件、信号处理电路、输出电路和外壳等部分组成。
感测元件是传感器的核心部分,它根据测量的物理量不同而有所不同,如温度传感器可采用热电偶、电阻温度计、半导体热敏电阻等感测元件;压力传感器可采用压阻式、电容式、压电式等感测元件。
感测元件感知到的物理量会通过信号处理电路进行放大、滤波和线性化处理,最终输出给用户。
2. 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主要遵循以下两种基本原理:(1)传感器的感测元件受到外界物理量的作用,产生相应的物理量,如电阻、电压、电流等发生变化;(2)感测元件感测到的物理量被转换为电信号,进行放大、滤波和线性化处理,最终输出为可观测的信号。
3. 传感器的分类根据测量的不同物理量,传感器可以分为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流量传感器、光敏传感器、声音传感器等。
根据感测元件的不同,温度传感器有热电偶、电阻温度计、热电阻、热敏电阻等;压力传感器有电容式、压阻式、压电式等;光敏传感器有光电二极管、光敏电阻等。
二、常见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应用1. 温度传感器(1)工作原理:温度传感器是一种测量温度的传感器,它们可以使用热电偶、电阻温度计、半导体热敏电阻等感测元件。
其中,热电偶是利用两种不同金属在不同温度下产生的电动势来测量温度的;电阻温度计则是根据材料的电阻随温度的变化特性来测量温度的;半导体热敏电阻利用半导体的导电性随温度的变化来测量温度。
(2)应用:温度传感器在工业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工业领域,温度传感器通常用于监测各种设备和工艺的温度,以确保生产过程的正常进行。
在生活中,温度传感器也被广泛应用于家用电器、空调、汽车等领域。
2. 湿度传感器(1)工作原理:湿度传感器是一种测量空气湿度的传感器,它们通常使用湿度敏感材料(如聚合物、电介质等)或电容式传感元件来感知空气中的湿度。
当湿度传感器暴露在潮湿的环境中时,敏感材料的导电性会发生变化,从而测量出空气的湿度。
传感器高二知识点总结

传感器高二知识点总结传感器是一种能够感知和测量环境中物理量和化学量的装置。
它们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工业、医疗、农业等。
在高二的物理学习中,我们学习了各种传感器的原理和应用。
本文将对传感器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传感器的基本原理传感器是通过将物理量或化学量转换为电信号来实现测量的。
它们通常包括感知元件和转换元件两部分。
感知元件用于感知环境中的物理量或化学量,并将其转换为与之对应的非电信号,例如压力传感器的感知元件可以是薄膜或压力敏感电阻。
转换元件将非电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常见的转换方式包括电阻、电容、感应等。
通过测量电信号的特性,我们可以获取环境中的物理量或化学量。
二、常见传感器的类型和应用1. 压力传感器:用于测量物体所受的压力。
常见的应用包括工业自动化中的压力检测、汽车中的轮胎压力监测等。
2. 温度传感器:用于测量环境的温度。
广泛应用于空调、冰箱、温度控制系统等。
3. 光电传感器:用于测量光的强度或光的特性。
在自动化生产中,光电传感器被广泛应用于物体检测、物体计数等。
4. 加速度传感器:用于测量物体的加速度。
在手机、游戏手柄等设备中,加速度传感器被用于实现重力感应或者运动控制。
5. 湿度传感器:用于测量环境的湿度。
在气象监测、温湿度控制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
6. 气体传感器:用于测量空气中气体的浓度。
在空气质量检测、火灾报警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三、传感器的特点和选择1. 灵敏度:传感器的灵敏度指的是其对被测量物理量变化的响应程度。
灵敏度越高,传感器所能测量的范围也就越宽。
2. 精度:传感器的精度是指其测量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误差范围。
精度越高,传感器所提供的测量结果越准确。
3. 可靠性:传感器的可靠性是指其在长期使用中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可靠性较高的传感器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
4. 成本:传感器的成本是选择传感器时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
不同类型的传感器成本差异较大,需要根据具体应用需求进行选择。
选择合适的传感器需要综合考虑以上因素,并根据具体应用场景需求进行权衡。
5.1-5.2 认识传感器、常见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应用-高二物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5.1-5.2:认识传感器、常见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应用一:知识精讲归纳考点一、传感器及其工作原理1.传感器的定义:能够感受诸如力、温度、光、声、化学成分等被测量,并能把它们按照一定的规律转换为便于传送和处理的可用信号输出.通常是电压、电流等电学量,或转换为电路的通断.2.非电学量转换为电学量的意义:把非电学量转换为电学量,可以很方便地进行测量、传输、处理和控制.3.传感器的组成:传感器的基本部分一般由敏感元件、转换元件组成.4.传感器应用的一般模式:考点二、光敏电阻光敏电阻在被光照射时电阻发生变化,光敏电阻能够把光照强弱这个光学量转换为电阻这个电学量.考点三、金属热电阻和热敏电阻1.金属热电阻:金属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利用这一特性,金属丝可以制作成温度传感器,称为热电阻.2.热敏电阻:用半导体材料制成,氧化锰制成的热敏电阻的阻值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考点四、电阻应变片1.电阻应变效应:金属导体在外力作用下发生机械形变时,其电阻也随之变化的现象.2.电阻应变片:电阻应变片有金属电阻应变片和半导体电阻应变片,半导体电阻应变片的工作原理是基于半导体材料的压阻效应.3.电阻应变片能够把物体形变这个力学量转换为电阻这个电学量.二:考点题型归纳题型一:传感器的认识和原理1.(2022秋·浙江杭州·高二期中)如图所示为某汽车的加速度传感器的俯视图。
金属块左、右侧分别连接电介质、轻质弹簧,弹簧与电容器固定在外框上,金属块可带动电介质相对于外框左右移动(不能上下移动),电容器与电源连接,并串联计算机的信号采集器。
关于该传感器的说法正确的是()A.汽车保持静止时,电容器不带电B.汽车静止时与直线运动时,电容器的电容可能相同C.汽车由静止突然向右加速,电路中有逆时针方向的电流D.汽车向右做匀加速运动过程中,电路中始终有顺时针方向的电流2.(2023秋·广东广州·高二统考期末)传感器是采集信息的一种重要元件,如图所示是一种电容式压力传感器,当待测压力作用于可动电极时,使它发生形变,从而改变传感器的电容。
传感器的原理和原理

传感器的原理和原理传感器是一种能够感知和检测周围环境信息,并将其转化为可量化信号进行处理和分析的装置。
传感器的原理和工作过程是通过测量不同物理量的感应元件实现的,最常见的物理量可以是温度、湿度、压力、光强等。
下面将详细介绍传感器的原理和工作原理。
传感器的原理可以大致分为几类:电学原理、光学原理、磁学原理和机械原理。
1. 电学原理:电阻传感器是电学原理中最常见的传感器之一。
它利用电阻值随温度、压力或应变的变化而改变的特性来感知环境变化。
例如,温度传感器利用敏感电阻材料(如铂电阻)在温度变化时电阻值的变化来测量温度。
此外,电容传感器、电感传感器等也是基于电学原理的传感器。
2. 光学原理:光传感器利用光的吸收、反射、透射、发射等光学特性来感知环境变化。
例如,光敏电阻利用光照强度导致电阻值变化的原理来测量光强度。
光电二极管和光敏三极管则利用光照强度引起电流变化来测量光强度。
此外,光纤传感器、光电开关等也是基于光学原理的传感器。
3. 磁学原理:磁传感器利用磁场的变化来感知环境变化。
其中,霍尔传感器是最常见的磁传感器之一。
它利用半导体材料的霍尔效应来测量磁场强度和方向。
此外,磁电阻传感器、磁感应传感器等也是基于磁学原理的传感器。
4. 机械原理:机械传感器利用材料的形变或运动来感知环境变化。
例如,压力传感器利用受力后产生的形变来测量压力。
位移传感器利用物体位置的变化来测量位移。
此外,加速度传感器、振动传感器等也是基于机械原理的传感器。
总之,传感器的原理在于利用某种物理量与环境变化之间的关系,通过感应元件将物理量转化为电信号,并通过电路进行放大、滤波和处理,最终得到所需的测量结果。
通过不同原理的传感器,我们可以实时监测和检测周围环境的各种信息,为各个领域的应用提供便利。
传感器的原理及应用

传感器的原理及应用一、传感器的原理及分类:传感器是一种能够根据感知到的物理量的变化产生电信号输出的设备,它是将非电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的装置。
传感器的原理基本上可以分为以下几种:1.电阻传感器:电阻传感器是根据电阻值的变化来检测物理量的,常见的有光敏电阻、热敏电阻等。
2.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是通过测量物体受力所产生的电信号来检测压力的,常见的有电阻应变式压力传感器、压电式压力传感器等。
3.光电传感器:光电传感器是利用光敏元件感知光信号并转换为电信号输出的传感器,常见的有光电二极管、光敏电阻等。
4.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是通过感知物体的温度变化来产生电信号的传感器,常见的有热电偶、热电阻等。
5.位移传感器:位移传感器是通过感知物体的位移变化来产生电信号的传感器,常见的有电容式位移传感器、霍尔元件等。
6.加速度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是用于测量物体加速度的传感器,常见的有压电式加速度传感器、微机械加速度传感器等。
7.气体传感器:气体传感器是用于检测气体浓度的传感器,常见的有氢气传感器、氧气传感器、二氧化碳传感器等。
8.湿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是用于检测空气湿度的传感器,常见的有电容式湿度传感器、电阻式湿度传感器等。
9.溶解氧传感器:溶解氧传感器是用于检测水中溶解氧浓度的传感器,常见的有电极溶解氧传感器、光学溶解氧传感器等。
10.化学传感器:化学传感器是用于检测化学物质浓度或质量的传感器,常见的有氨传感器、硫化氢传感器、氨气传感器等。
二、传感器的应用:1.工业自动化:传感器在工业自动化中广泛应用,如压力传感器用于测量管道中的压力,温度传感器用于测量设备的工作温度等。
2.汽车工业:传感器在汽车工业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如压力传感器用于发动机燃烧室的压力监测,湿度传感器用于空调系统的湿度控制等。
3.医疗领域:传感器在医疗领域中用于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血氧传感器用于监测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心率传感器用于监测患者的心率等。
高中物理传感器及其工作原理

A.当有光照射 R1时,信号处理系统获得高电压 B.当有光照射R1时,信号处理系统获得低电压 C.信号处理系统每获得一次低电压就记数一次
D.信号处理系统每获得一次高电压就记数一次
例2. 有定值电阻、热敏电阻、光敏电阻三只元件
分别接入如图所示电路中A、B两点后,用黑纸包
住元件置入热水中,观察欧姆表的示数,下列说
光敏电阻能够将光学量转化为电阻这个电学量
介绍半导体材料(科学漫步) 载流子: 空穴、自由电子
导电原理:
当半导体材料受到光照或者温度升高时, 会有更多的自由电子和空穴产生,于是导体 性增强。
2.热敏电阻和金属热电阻
阅读教材,问答问题: (1)金属导体与半导体材料的导电性能与温度的变 化关系是否相同? 金属导体的导电性能随温度升高而降低(温度升高电 阻增大);半导体材料的导电性能随温度升高而增强 温度升高电阻减小)。 (2)热敏电阻和金属热电阻各有哪些优缺点?
角度 位移 速度 压力 温度 湿度 声强 光照
传感器
电压 电流 电阻 电容
(3)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非电学量 敏感元件 转换器件 转换电路 电学量
二、常见制作传感器的元件
1.光敏电阻 [实验演示]:
自动控制电路
实验结论:
光电记数
光敏电阻在被光照射时电阻发生明显变化。光 照越强,电阻越小;反之越弱。
霍尔元件能够把_磁__感__应__强__度__这个磁学量转换为_电__压_ 这个电学量
推导霍尔电压的公式
设载流子的电荷量为q,沿电流方向定向运动的平均速率为v, 单位体积内自由移动的载流子数为n,垂直电流方向导体板的横向
宽度为a,则电流的微观表达式为 I nqadv ①
高中物理之传感器及其工作原理知识点

高中物理之传感器及其工作原理知识点传感器能够感受诸如力,温度,光,声,化学成分等物理量,并能把他们按照一定的规律转化为便于传送和处理的里一个物理量(通常是电流,电压等电学量)或转换为电路的通断.把非电学量转换为电学量,就可以很方便的进行测量,传输,处理和控制了。
传感器原理传感器感受的通常是非电学量,如压力、温度、位移、浓度、速度、酸碱度等,而它输出的通常是电学量,如电压值、电流值、电荷量等,这些输出信号是非常微弱的,通常要经过放大后,再送给控制系统产生各种控制动作,传感器原理如图所示。
传感器应用的一般模式常见传感器的应用光敏传感器——火灾报警器1、光敏电阻在被光照射时电阻发生变化,这样光敏电阻可以把光照强弱转换为电阻大小这个电学量。
2、光敏传感器的电阻随光照的增强而减小光敏电阻一般由半导体材料做成,当半导体材料受到光照或者温度升高时,会有更多的电子获得能量成为自由电子,同时也形成更多的空穴,于是导电性能明显增强。
温度传感器的应用-—电熨斗由半导体材料制成的热敏电阻和金属热电阻均可制成温度传感器,它可以把热信号转换为电信号进行自动控制。
(1)电熨斗的构造:(2)电熨斗的自动控温原理其内部装有双金属片温度传感器,如上图所示常温下,上、下触点应是接触的,但温度过高时,由于双金属片受热膨胀系数不同,上部金属膨胀大,下部金属膨胀小.则双金属片向下弯曲,使触点分离,从而切断电源,停止加热。
温度降低后,双金属片恢复原状,重新接通电路加热,这样循环进行,起到自动控制温度的作用.熨烫棉麻衣物和熨烫丝绸衣物需要设定不同的温度。
这是如何利用调温旋钮来实现的?常温下,上、下触点应当接触,当温度过高时,双金属片的膨胀系数不同,上层金属的膨胀系数大于下层膨胀系数,上层金属向下弯曲的厉害,从而使上、下触点分离.通过调温旋钮来调节升降螺丝的升降来实现不同温度的设定。
如需设定的温度较高,则应使升降螺丝下降;反之,升高。
测定压力的电容式传感器当待测压力F作用于可动膜片电极上时,可使膜片产生形变,从而引起电容的变化,如果将电容器与灵敏电流计、电源串联,组成闭合电路,当F向上压膜片电极时,电容器的电容将增大。
高中物理选修3-2-传感器及其工作原理

传感器及其工作原理知识元常见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知识讲解传感器的工作原理1.概念:传感器是指这样一类元件:它能够感受诸如力、温度、光、声、化学成分等非电学量,并能把它们按照一定的规律转换为电压、电流等电学量,或转换为电路的通断。
2.组成:一般由敏感元件、转换元件、转换电路三个部分组成。
敏感元件:相当于人的感觉器官,是传感器的核心部分,是利用材料的某种敏感效应(如热敏、光敏、压敏、力敏、湿敏等)制成的。
转换元件:是传感器中能将敏感元件输出的,与被测物理量成一定关系的非电信号转换成电信号的电子元件。
转换电路:是将转换元件输出的不易测量的电学量转换成易于测量的电学量,如电压、电流、电阻等。
3.原理:通过对某一物理量敏感的元件,将感受到的物理量按一定规律转换成便于测量的量。
例如,光电传感器利用光敏电阻将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热电传感器利用热敏电阻将温度信号转换成电信号。
4.工作流程:5.类别:最简单的传感器由一个敏感元件(兼转换器)组成,它感受被测量时,直接输出电学量,如热电偶.有的传感器由敏感元件和转换器件组成,设有转换电路,如光电池、光电管等;有的传感器,转换电路不止一个,要经过若干次转换。
6.传感器的分类:目前对传感器尚无一个统一的分类方法,常用的分类方法有两个:(1)按输入量分类,如输入量分别为温度、压力、位移、速度、加速度等非电学量时,相应的传感器称为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位移传感器、速度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
(2)按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分类,可分为电阻传感器、电容传感器、电感传感器、电压传感器、霍尔传感器、光电传感器、光栅传感器等。
7.传感器的元件:制作传感器时经常使用的元件有光敏电阻、热敏电阻、金属热电阻、霍尔元件等。
例题精讲常见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例1.传感器是把非电学量转换成电学量的一种元件。
如图所示,乙、丙是两种常见的电容式传感器,现将乙、丙两种传感器分别接到图甲的电路中进行实验(电流从电流表正接线柱流入时指针向右偏),下列实验现象中正确的是()A.当乙传感器接入电路实验时,若F变小,则电流表指针向右偏转B.当乙传感器接入电路实验时,若F变大,则电流表指针向左偏转C.当丙传感器接入电路实验时,若液体深度h变大,则电流表指针向左偏D.当丙传感器接入电路实验时,若液体深度h变小,则电流表指针向左偏例2.关于传感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霍尔元件能把光学量转化为电学量B.干簧管是根据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C.话筒中的传感器将电信号转化成声音信号D.传感器是把非电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的主要元件例3.利用光敏电阻制作的光传感器,记录了传送带上工件的输送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传感器及其工作原理1课时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什么是传感器,知道非电学量转化为电学量的技术意义;
认识一些制作传感器的元器件,知道这些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实验的观察、思考和探究,让学生在了解传感器、熟悉传感器工作原理的同时,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Z*X*X*K]*科[来源:学体会传感器在生活、生产、科技领域的种种益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并加强物理与STS的联系。
通过动手实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认识各种常见的传感器;了解光敏电阻、热敏电阻、霍尔元件的工作原理。
教学难点
光敏电阻、热敏电阻、霍尔元件的工作原理。
教学方法
实验法、观察法、归纳法。
教学手段
磁铁、干簧管、各种常见传感器、光敏电阻、热敏电阻、霍尔元件、多用电表、热水、冷水、台灯、投影仪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今天我们生活中常用的电视、空调的遥控器是如何实现远距离操纵的?楼梯上的电灯如何能人来就开,人走就熄的?工业生产中所用的自动报警器、恒温烘箱是如何工作的?“非典”病毒肆虐华夏大地时,机场、车站、港口又是如何实现快速而准确的体温检测的?所有这些,都离不开一个核心,那就是本堂课将要学习的传感器。
二、新课教学
1.什么是传感器
演示实验1:如图1所示,小盒子的侧面露出一个小灯泡,盒外没有开关,当把磁铁放到盒子上面,灯泡就会发光,把磁铁移开,灯泡熄
灭。
.
教师提问:盒子里有怎样的装置,才能实现这样的控制?
学生猜测:盒子里有弹性铁质开关。
师生探究:打开盒子,用实物投影仪展示盒内的电路图(图2),了解元件“干簧管”的结构。
探明原因:当磁体靠近干簧管时,两个由软磁性材料制成的簧片因磁化而相互吸引,电路导通,干簧管起到了开关的作用。
教师点拨:这个装置反过来还可以让我们通过灯泡的发光情况,感知干簧管周围是否存在着磁场。
演示实验2:教师出示一只音乐茶杯,茶杯平放桌上时,无声无息,提起茶杯,茶杯边播放悦耳的音乐,边闪烁着五彩的光芒。
教师提问:音乐茶杯的工作开关又在哪里?开启的条件是什么?
学生猜测:在茶杯底部,所受压力发生改变。
实验探究:提起茶杯,用手压杯的底部,音乐并没有停止。
学生猜测:是由于光照强度的改变。
实验探究:用书挡住底部(不与底部接触),音乐停止,可见音乐茶杯受光照强度的控制。
师生总结:现代技术中,我们可以利用一些元件设计电路,它能够感受诸如力、温度、光、声、化学成分等非电学量,并能把它们按照一定的规律转换为电压、电流等电学量,或转换为电路的通断。
我们把这种元件叫做传感器。
它的优点是:把非电学量转换为电学量以后,就可以很方便地进行测量、传输、处理和控制了。
.
教师提问:实验1中的干簧管是怎样的传感器,实验2音乐茶杯中所用的元件又是怎样的传感器?
学生回答:干簧管是一个能感受磁场的传感器,音乐茶杯中所用的元件是能感受光照强度的传感器。
教师介绍:数字化信息系统实验室(Digital Information System Laboratory,简称:DISLab)
就是由“传感器+数据采集器+实验软件包+计算机”构成的新型实验系统。
该系统成功克服了传统物理实验仪器的诸多弊端,有力地支持了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的全面整合,在实验上收到了许多意想不到的成功。
投影展示:
:Z+xx+k.]来源[图3 DISLab系统构成
演示实验3:通过朗威DISLab数据采集器、位移传感器来观察简谐振动图象。
弹簧振子实验装置图4 图
图5 弹簧振子振动图线
2、认识一些制作传感器的元器件
(1)光敏电阻
学生实验1:学生两人一组,用万用电表的欧姆挡测量一只光敏电阻的阻值,实验分别在暗环境和强光照射下进行。
学生总结实验结果:光敏电阻在暗环境下电阻值很大,强光照射下电阻值很小。
师生总结:光敏电阻能够把光照强弱这个光学量转换为电阻这个电学量。
教师简单介绍:光敏电阻在光照射下电阻变化的原因。
有些物质,例如硫化镉,
是一种半导体材料,无光照时,载流子极少,导电性能不好;随着光照的增强,载流子增多,导电性变好。
(2)热敏电阻和金属热电阻
教师提问:金属导体的导电性能与温度有关吗?关系如何?
学生回答:金属导体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如白炽灯钨丝的电阻在正常工
作情况下比常温下的电阻大得多。
演示实验4:如图6所示,AB间接有一段钨丝(从旧日光灯管中取出),闭合开关,灯泡正常发光,当用打火机给钨丝加热时,灯泡亮度明显变暗。
学生探究:钨丝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师生总结:用金属丝可以制作温度传感器,称为热电阻。
如前面已经学过的用金属铂可制作精密的电阻温度计。
.
学生实验2:学生两人一组,用万用电表的欧姆挡测一只热敏电阻的阻值。
第一次直接测量,第二次用手心捂住热敏电阻再测量,记录两次测得的电阻值。
学生探究:热敏电阻的阻值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且阻值随温度变化非常明显。
师生总结:半导体热敏电阻也可以用作温度传感器。
师生总结比较:金属热电阻与热敏电阻都能够把温度这个热学量转换为电阻这个电学量,金属热电阻的化学稳定性好,测温范围大,但灵敏度较差。
(3)霍尔元件
教师介绍:霍尔元件是在一个很小的矩形半导体(例如砷化铟)薄片上,制作4个电极E、F、M、N而成(如图7所示)。
若在E、F间通入恒定的电流I,同时外加与薄片垂直的匀强磁场B,薄片中的载流子就在洛伦兹力的作用下发生偏转,使M、N间出现电压U。
师生讨论:霍尔元件的上的电压U与电流I、磁感应强度B的关系,设霍尔,则当薄片中载流子达到稳定状态时,,即,厚为d元件长为a,宽为
b (为霍尔系数),所以。
因,即,又因此,我们就可以根据电压U的变化得知磁感应强度的变化。
师生共析:霍尔元件能够把磁感应强度这个磁学量转换为电压这个电学量。
演示实验5:利用朗威DISLab数据采集器、霍尔元件观察通电螺线管内部磁感
应强度的大小分布规律。
[来源学+科+Z+X+X+K]
8 磁感应强度测定的实验装置图图9 磁感应强度分布图线图三、小结传感器是指一些能把光、力、温度、磁感应强度等非电学量转化为电学量或转换为电路的通断的元器件,它在生活、生产和科技领域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
日本把传感器技术列为上世纪八十年代十大技术之首,美国把传感器技术列为九十年代的关键技术,而我国有关传感器的研究和应用正方兴未艾……
四、作业
1.观察与思考: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传感器,它们分别属于哪种类型的传感器,它们的工作原理如何?
2.实验设计:用热敏电阻、继电器等器材设计一个火警报警器。
教学反思
本节课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组织教学,引入新课从生活实例入手,设置悬念,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在进行“什么是传感器”的教学中注重实验探究,引导学生从两个实验的探究中加以归纳,并通过DISLab系统显示传感器的优越性,让学生了解把非电学量转化为电学量的技术意义;在对光敏电阻、热敏电阻和热电阻、霍尔元件这些制作传感器的元器件教学中,注重将教师演示实验与学生动手实验相结合,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整个教学过程符合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体现新课程的理念,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注意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以此增进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科学素养。
[来源:]板书设计
传感器及其工作原理[来源:ZXXK]一、传感器
二、元器件
1、光敏电阻
2、热敏电阻和金属热电阻
3、霍尔元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