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rs系统控制网测量方案

合集下载

cors控制网测量方案

cors控制网测量方案

CORS控制网测量方案简介CORS(跨源资源共享)是一种常用的网络安全措施,用于限制跨源HTTP请求的访问权限。

在Web应用程序中,CORS可用于控制来自不同域的客户端请求资源的访问权限。

本文将介绍CORS控制网测量方案,帮助开发人员理解如何设置和处理CORS相关问题。

什么是CORS?CORS是一种基于HTTP头部的机制,它允许服务器控制允许跨域请求的访问权限。

由于浏览器的同源策略,JavaScript发起的跨域请求通常会被浏览器阻止。

CORS通过添加特定的HTTP头部来响应预检请求(OPTIONS请求),从而解决了这个问题。

配置CORS在服务器端配置CORS可以通过设置HTTP响应头部来实现。

以下是常见的CORS配置选项:1.Access-Control-Allow-Origin:指定可访问资源的源。

可以设置为特定的源,也可以设置为通配符(*),表示允许所有来源访问资源。

2.Access-Control-Allow-Methods:指定允许的HTTP方法。

常见的方法有GET、POST、PUT等。

3.Access-Control-Allow-Headers:指定允许的自定义HTTP头部。

这个字段只对预检请求有效。

4.Access-Control-Allow-Credentials:指定是否允许发送凭证信息(例如Cookie、HTTP认证等)。

默认情况下,跨域请求不会发送凭证。

以下示例展示了如何在响应头中设置CORS配置:Access-Control-Allow-Origin: *Access-Control-Allow-Methods: GET, POSTAccess-Control-Allow-Headers: Content-TypeAccess-Control-Allow-Credentials: true测试CORS为了测试CORS配置是否生效,可以使用浏览器的开发者工具。

在Network选项卡中,可以查看HTTP请求和响应。

cors测量实施方案

cors测量实施方案

cors测量实施方案CORS测量实施方案CORS(Continuously Operating Reference Stations)是一种高精度的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技术,它利用一系列持续运行的参考站来提供高精度的位置信息。

CORS技术在地理测量、地质勘探、土地利用规划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实际应用中,为了确保CORS系统的准确性和稳定性,需要进行定期的测量和维护工作。

本文将介绍CORS测量实施方案,以帮助相关人员更好地进行CORS系统的测量工作。

1. 测量前准备在进行CORS测量之前,首先需要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

包括但不限于:- 确保测量设备的正常运行,并进行必要的校准和检查;- 确认测量站点的选址和周围环境,保证没有遮挡物和干扰源;- 确保测量人员具备相关的技术知识和操作经验;- 获取测量任务的详细信息和要求,包括测量时间、测量范围等。

2. 测量操作步骤CORS测量的操作步骤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设置测量设备,包括架设GPS天线、连接数据采集设备等;- 进行数据采集,确保采集到足够的卫星信号,并记录相关的环境信息;- 数据处理和分析,包括数据的导入、处理和校正,生成测量报告等;- 测量设备的拆卸和清理,确保设备的完好和安全存放。

3. 质量控制和数据处理在CORS测量过程中,质量控制和数据处理是非常关键的环节。

为了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需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和数据处理工作。

包括但不限于:- 对测量设备进行定期的校准和检查,确保设备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质量控制和校正,包括数据的去噪、异常值的处理等;- 对处理后的数据进行分析和验证,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生成测量报告,包括测量数据的详细信息、处理方法和结果等。

4. 结束工作和数据上传CORS测量工作结束后,需要进行相关的结束工作和数据上传工作。

包括但不限于:- 对测量设备进行拆卸和清理,确保设备的完好和安全存放;- 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归档,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将处理后的数据上传到相关的数据中心或数据库中,以便后续的数据共享和应用。

测绘CORS建设技术方案

测绘CORS建设技术方案

测绘连续运行卫星定位服务系统(CORS)及高精度手持机技术方案第一章、CORS的产生1.1、传统的RTK测量1.1.1、常规RTK测量方式常规RTK技术是一种采用载波相位观测值进行实时定位的GPS相对定位技术,该技术需要一个用户本地参考站。

动态用户进行常规定位时,参考站观测的载波相位同步观测值(根据需要有时需包括伪距观测值)以及参考站坐标通过可靠的数据通信链路实时播发给用户。

动态用户根据当前载波相位观测值(以及伪距观测值)和广播星历进行实时相对定位。

根据己知的参考站精确坐标,可以计算用户瞬时位置。

常规RTK技术是建立在相对定位中流动站与参考站之间误差强相关假设基础之上的。

即通过同步载波相位观测值进行差分(一般采用双差观测值),消除流动站与参考站共有的相关系统误差其结果是消除卫星钟差、接收机钟差,削弱卫星星历误差、电离层延迟误差以及对流层误差影响。

1.1.2、常规RTK测量的问题常规RTK技术极大的方便了需要动态高精度服务的用户,但随着流动站与参考站之间距离的增加,问题便随之产生。

一、测量范围由于差分技术的前提是作差分的两站的卫星信号传播路径相同或相似,这样,两站的卫星钟差、轨道误差、电离层误差、对流层误差均为强相关,所以这些误差大部分可以消除,要到达1-2厘米级实时(单历元求解)定位的要求,用户站和参考站的距离需小于10km,当距离大于50km,以上误差的相关性大大减少,以致差分之后残差很大,求解精度降低,一般只能达到分米级基线精度。

二、通信数据链路常规RTK系统的数据传输多采用UHF和 VHF电台播发RTCM差分信号,由于电台信号的衍射性能差,而且都是站间直线传播,这要求站间的天线必须“准光学通视”,所以在城市、丘陵、山区实施RTK作业很不方便,经常发生能收到卫星,但是收不到电台信号的问题。

三、模糊度求解当流动站与参考站间距离较近(即观测基线较短),如参考站10km 范围内,上述系统误差强相关假设成立,常规RTK利用几个甚至一个历元观测资料就可以获得厘米级定位精度。

CORS动态测量方案步骤

CORS动态测量方案步骤

CORS动态测量方案一操作方法与步骤1.网络模块设置打开主机,然后打开手簿并打开“工程之星”软件(如果在桌面上没有快捷方式,打开路径为“我的设备/Flash disk/SETUP/PRTKPro2.8”)。

蓝牙会自动连接。

连接上之后,点设置→网络连接→设置→读取,上面提示读取成功后会读取到主机当前的网络模块设置。

选择GPRS、VRS-NTRIP、输入对应的IP地址,域名,端口,用户名及密码→设置,提示设置成功后可点退出→连接,会提示连接成功→退出即可。

省网对应参数:GPRS,VRS-NTRIP,IP:218.28.246.194,域名:RTKRTCM31,端口:2101,用户名/密码:输入提供的即可。

两台以上同时用时用户名不能重复。

注:第一步做过后,以后就不需要再做设置。

2.测量操作方法:打开主机,并按“ENTER”键打开手簿,进入系统界面。

打开“工程之星”(如果在桌面上没有快捷方式,打开路径为“我的设备/Flash disk/SETUP/PRTKPro2.8”),蓝牙会自动连通,连上后“状态”上会显示“固定解”就可以正常测量了。

3.软件操作步骤:新建工程:“工程→新建工程(向导)→输入工程名(可以用日期)→OK→选择椭球系名称→下一步→输入中央子午线“例如114”→下一步→确定”4.1实地求参数:(基站架在未知点上)移动站先到一已知点,看状态为固定解后往下做。

“设置→求转换参数→增加→输入当前已知点的点名和点坐标→OK→把移动站立直在已知点点位上,点读取当前点坐标→输入天线高(用的碳纤杆的话为?<刻度>米的杆高)→OK→保存→选择要保存到的位置(默认位置在当前工程的文件夹下),并输入文件名“20140425”(可以和工程名相同)→确定→OK保存成功→点“应用”,会退出求转换参数窗口。

如单点校正后开始测量,直接到5.1开始即可。

移动站到第二个已知点上,看状态为固定解后往下做。

“设置→求转换参数→增加→输入当前已知点的点名和点坐标→OK→把移动站立直在已知点点位上,点读取当前点坐标→输入天线高(用的碳纤杆的话为?<刻度>米的杆高)→OK→保存→选择上一步文件所保存到的位置,并选中“20140425.COT”这个文件→确定→OK覆盖此文件→OK保存成功→应用。

CORS系统在工程测量中的运用及精度分析

CORS系统在工程测量中的运用及精度分析

CORS系统在工程测量中的运用及精度分析随着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技术的发展,连续运行参考站(CORS)系统在工程测量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CORS系统是由一组分布在大范围区域内的GNSS接收器组成,这些接收器通过全球卫星定位系统获取卫星信号,并将测量数据传输到中央服务器。

在工程测量中,CORS系统的应用主要包括复测、监测和测量校正。

CORS系统可用于复测。

复测是指在已完成的测量工程中再次进行测量,以验证原始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利用CORS系统,测量人员可以在测量过程中随时获取实时的GNSS数据,确保测量结果的可靠性。

CORS系统还可以提供高精度的基准数据,用于对测量结果进行后处理和数据校正。

CORS系统可用于监测。

监测是指对工程结构、地质灾害等进行实时或定期的监测和观测。

通过在监测点上安装GNSS接收器并与CORS系统连接,可以实现对监测点的高精度定位和姿态测量。

监测数据可以与历史数据进行比对,及时发现结构变形或地质灾害的预警信号,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对于CORS系统的精度分析,需要考虑多个因素。

CORS系统的接收器要保证高精度和稳定的信号接收,以获取准确的卫星信号。

CORS系统的数据传输和处理过程要保证高效和可靠,避免数据丢失和传输延迟。

CORS系统的基准数据要与测量任务的要求相匹配,确保基准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在实际应用中,CORS系统的精度可以通过与其他测量方法的比对和误差分析来评估。

在已知控制点上进行实地测量,然后与CORS系统的数据进行对比,计算两者之间的误差。

还可以通过在不同时间和天气条件下进行反复测量,评估CORS系统的定位精度和稳定性。

CORS系统在工程测量中的运用及精度分析

CORS系统在工程测量中的运用及精度分析

CORS系统在工程测量中的运用及精度分析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工程建设的规模不断扩大,工程测量的精度要求也越来越高。

而现代化的工程测量系统,已经成为提高工程测量精度和效率的重要手段。

其中,CORS系统是近年来发展迅猛的一种测量系统。

本文将围绕CORS系统在工程测量中的运用及其精度分析进行探讨。

一、CORS系统的概念CORS,也就是连续运行的参考站系统,是一种利用全球定位系统(GPS)和通信技术建立的测量参考系统。

该系统通过连续运行的GPS接收机和通信设备,实时地获取卫星信号和空间参考数据,并将这些数据通过通信网络传输到用户端,为用户端提供准确的三维坐标和参考数据。

CORS系统具有高精度、高效率、长时间连续运行等优点,在土地管理、城市规划、公路、桥梁、隧道、航空、航海等领域得到广泛的运用。

CORS系统在工程测量中的运用方式主要有三种:静态观测法、动态观测法和RTK(即时动态)法。

以下将分别介绍这三种方式的原理和运用。

1、静态观测法静态观测法是利用CORS系统进行测量的最基础方法。

该方法需要在已知控制点附近布置多个参考站接收器,将该区域内所有的参考站同时观测,以获取该区域内的坐标信息和大地水准面参数。

具体操作流程如下:Step1.确定测区并设置控制点;Step2.测量控制点的空间坐标;Step3.在控制点周围布置多个CORS参考站接收器;Step4.利用控制点对参考站进行精确纠正;Step5.同时对所有参考站进行长时间的观测,以获取该区域内的坐标信息和大地水准面参数。

通过静态观测法,可以获取到区域内的三维坐标和大地水准面参数,为后续的工程测量提供了可靠的参考。

动态观测法是静态观测法的改进。

该方法利用GPS对动态测量对象进行实时、连续的观测,并通过比较前后两次观测数据的差异来计算测量对象的坐标位移和速度。

该方法的主要作用是用于对时间变化较快的测量对象进行测量,例如长达几百米的桥梁、高速公路等。

3、RTK法RTK法是即时动态方法,是CORS系统最常用的测量方法。

一种全面的CORS性能测试方法

一种全面的CORS性能测试方法
关 键 词 :CORS;性 能 测 试 ;质 量 检 查 ;GAMIT;TEQC 中图分类号:P228������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G9268(2019)01G0068G08
0 引 言
连续运行基准(参 考)站 网 络 系 统(CORS),是 在一定区域中建立永久性连续运行的全球卫星导 航系统(GNSS)基 准 站,通 过 网 络 相 互 连 接,构 成 网络化的 GNSS综合服务系统[1].CORS网可以 为 用户提供 时 空 基 准,满 足 不 同 专 业 部 门 和 单 位 对 GNSS 定 位 的 要 求,并 且 可 以 广 泛 应 用 于 基 础 测 绘 、工 程 施 工 、城 市 规 划 、交 通 管 理 、资 源 勘 测 、气 象 研究、地震预测与 预 报、地 图 与 地 理 信 息 更 新 等 各 方面各领 域[2G4].对 于 一 个 新 建 立 的 CORS 系 统, 系统的性能测试至关重要,它将直接关系到 CORS 系统在实 际 应 用 中 能 否 提 供 精 确、实 时 的 定 位 信 息.
试;文献[6]对山西 CORS 系统基准站进行了速度 场分析,确定了基 准 站 的 水 平 运 动 和 沉 降,并 由 此 分析了山西省的地壳 运 动;文 献 [7]分 析 了 陕 西 省 GPS基准站的垂直形变;文献[8]对 GNSS 测 站 的 速度模型 进 行 了 研 究:对 于 CORS 系 统 的 定 位 精 度 以 及 数 据 质 量 检 查,很 多 学 者 分 别 运 用 GAMITGGLOBK 、TEQC 等 软 件 做 了 深 度 的 研 究 ;在 [9G12] CORS性 能 测 试 方 法 方 面,大 多 都 从 系 统可靠性、定 位 精 度 和 设 备 兼 容 性 等 方 面 进 行 分 析 . [13G14]

CORS在测绘工程中的应用

CORS在测绘工程中的应用

CORS在测绘工程中的应用本文结合生产实践,就CORS网络系统在控制测量及地形测绘中的使用方法作了简要介绍及对资料成果的精度作出了评价及总结。

标签CORS;控制测量;地形测绘1 引言CORS(Continuous Operational Reference System)是利用多基站网络RTK 技术建立的连续运行卫星定位服務综合系统。

它是由卫星定位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数字通讯技术等高新科技紧密结合继而研发出的高端科技产品。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CORS技术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特别是在城市测绘中其更是带来一场里程碑的变革。

受某县城市建设部门委托对该县一风景名胜旅游区约3平方公里地形进行测绘工作。

本测区位于该县南边,105国道穿越而过,东边为风景旅游区已开发营运区域,是融丹霞石林风光和佛教文化为一体的风景名胜区,地热势陡峭、奇石突兀,其它地形为丘陵状态,灌木丛生,通视条件差,利用传统的全站仪测绘作业方式难度较大,CORS系统在此次作业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2 首级控制测量根据本次测绘作业的任务要求,在测绘范围内需要设了I级控制网点。

我们对该县城市建设部门提供的测区附近国家GPS C级网点V554、V555、V556的成果资料分析和现场勘察,各点的点位可靠、资料完备,可作为本项目控制点的起算数据,在此基础上加密I级GPS控制点。

I级控制点布设主要在105国道上及能与之通视的方向,以满足施工控制为主,点的位置尽量选择在影响卫星信号障碍物和干扰源较少地方,且相互之间保证两两通视。

I级控制点采用CORS网络方式测量。

2.1 坐标系转换CORS网络系统原始观测值的坐标系为国家2000坐标,必须转换为1980西安坐标系坐标。

采用委托方提供的测区附近国家C级点的1980西安坐标系坐标和利用三脚架施测其控制点的国家2000坐标系坐标的两套成果,共3个点位,能满足于测区需要,再以C级控制点的1985国家高程基准,形成了GPS拟合高程的精确计算参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XXXXXXXX水库大坝工程控制网复测加密方案中国水电建设集团XXXXXX有限公司XXXXXXXXX大坝工程项目部二○一七年五月目录1、工程概况 (1)2、编制依据 (1)3、设备人员配置 (1)4、测区原有资料利用情况 (1)5、控制点的选择和控制网的布设 (3)6、作业方法及步骤 (4)7、质量保证措施 (7)5.1技术设计书及作业指导书 (7)5.2技术指导和交底 (7)5.3仪器设备的控制 (7)5.4作业及控制 (7)5.5 提交产品 (7)5.6 资料检查 (8)附件8、公司资质及人员证书 (8)附件9、仪器检定证书 (8)控制网加密复测方案1、工程概况XXXXX大坝工程是一座以供水为主,站装机容量6万kw,水库建成后多年平均供水量20亿m3。

2、编制依据1、《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162、《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SL52-20153、《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8-20094、《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测量(RTK)技术规范》CH/T2009-20105、《XXXXXX水库大坝工程》设计图6、 XXXXXXX勘察设计研究院交桩记录3、设备人员配置人员资质详见附件8.复测使用的仪器设备均由国家计量部门授权的检定单位进行了全面检定,其结果满足相应的规范规定及本次复测的精度要求。

检验结果表明所用仪器设备性能稳定可靠,可用于外业量作业。

计划于2017年6月1日开始对本标段进行控制网测量。

配备皮卡车一辆,辅助人员两个,复测前对所有参加测量的人员进行测量技术交底。

3、测区原有资料利用情况XXXXXXXX勘察设计院共交四等GPS平面控制点9个,如图XXXXXX勘测设计研究院交桩坐标表坐标系统1954年北京坐标系高程系统1956年黄海高程系等级四等其中F427、F430点已破坏,N5未找到,F433距离施工区域太远,故本次复测选取F428、F429、F431、N12作为解算与平差的控制点.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设计院交给的控制点都不通视,故本次施工控制网采用CORS系统GPSRTK导线控制测量,满足四等测量要求,复核原有的控制点并加密。

4、控制点的选择和控制网的布设1、本次控制点加密根据施工要求共埋设了3个控制点,埋设的控制点能达到大坝上下游的通视,连接已知点并在进行施工测量时达到相互校核的目的,为保证工程质量在选点过程中满足以下要求:(1)点位设在视野开阔的地点上,相比较而言最佳的信号接受位置。

(2)与无线电发射台距离不得小于200m。

(3)与高压的距离不得小于50m,避免磁场对卫星信号的干扰。

(4)选择的控制点均埋设标石和标志,50CM×50CM×60CM水泥桩,点位置稳定、坚固;其中一个埋设为强制对中桩,PVC圆管直径20CM,2米高埋深60CM,基座50CM×50CM×60CM。

现在地形较为复杂,树高林密,后期开挖形成工作面以后再补设控制桩。

2、本次测量点位分布图如下:(1)、F428、F429、F431、N12为设计院给交的四等GPS平面控制点。

用于本次控制网测量完成后的平差与坐标转换。

(2)、HK1、HK2、HK3为新埋设的控制桩。

(3)、F428、F429、HK1、HK2、HK3为大坝后期施工控制点。

HK1、HK2、HK3、F428、F429互相可以3个及3个点以上通视,做到互相校核,其中HK1、HK2、HK3、F429为大坝下游控制点,HK1、HK2、HK3、F428为大坝上游控制点。

详情见控制点位图。

本次加密不含副坝范围,待右岸坝肩开挖形成工作平台后,利用本次测量控制网中HK1、HK2、HK3点,做全站仪导线测量引至副坝。

3、控制点的保护本次埋设的控制桩为XXXX水库大坝工程主控制网,均为水泥墩地下桩,牢固可靠,控制桩均位于开挖范围之外,扰动少,并做好明显标记,在施工时对现场施工人员及机械司机告知,便于保存,每次测量时,测量员都要对控制桩周边巡查,看是否有松动、裂缝,如有问题及时上报,必要时加固移位复测。

5、作业方法及步骤1、CORS的基本原理、RTK测量的作业方法及步骤利用多基站网络RTK技术建立的连续运行卫星定位参考系统(Continuous Operational Reference System,缩写为CORS)已成为城市GPS应用的发展热点之一。

CORS系统由基准站网、数据处理中心、数据传输系统、定位导航数据播发系统、用户应用系统五个部分组成,各基准站与监控分析中心间通过数据传输系统连接成一体,形成专用网络。

CORS系统可以定义为一个或若干个固定的、连续运行的GPS参考站,利用现代计算机、数据通信和互联网技术组成的网络,实时地向不同类型、不同需求、不同层次的用户自动地提供经过检验的不同类型的GPS观测值、各种改正数、状态信息以及其他有关GPS服务项目的系统。

与传统的GPS作业相比连续运行参考站具有作用范围广、精度高、野外单机作业等众多优点。

GPS静态定位、RTK及CORS在工程应用中的差异虽然GPS静态定位、RTK及CORS在工程测量中都有应用,但是它们的侧重点又有所不同。

GPS静态定位测量法的精度要明显高于其它二者,主要应用于各级控制网的布设。

RTK及CORS主要应用于控制网下面的加密测量,相对于GPS静态定位测量法位置的固定不变, RTK及CORS则显得灵活多变。

RTK和CORS相比较而言, RTK需要架设基准站,同时需要提供发射电台及蓄电池,因此,同样数量的接收机,CORS的工作效率明显要高于RTK,而且在野外作业的时候,CORS需要的设备少,相对来说更加方便,解算平差直接在仪器内进行并且点位精度满足四等及以下控制需求。

2、参考系统及坐标转换本次作业采用福建CORS(FJCORS)系统作为参考,求取地方坐标转换参数。

选择控制网中已知的WGS84和北京54坐标以及高程的公共点,求解转换参数,为RTK测量做好准备。

转换参数满足:①测区四周及中心的控制点,均匀分布。

②为提高转化精度,选择3个及以上的点。

RTK测量中要求:(1)能接收5个以上的GPS卫星。

(2)迁站过程中不能关机、不能失锁。

(3)必须能接收到GPS卫星的信号和FICORS站播发的差分信号。

①基准站接收机发射天线尽量架高,便于发射和接收信号。

等连线工作完成后先开接收机后开电台,进行接收机初始化。

期间打开移动站接收机进行初始化。

②等待初始化都完成后,将手簿与流动站接收机连接好后,首先新建一个JOB文件,点击进入JOB文件后,选择WGS-84坐标系统和参考椭球系。

③将流动站依次架设在各个点位上,每个点位上测量数据6次。

比较选择最稳定的数据进行参数转换。

转换之前先新建地方格网直角坐标系,与WGS-84坐标系关系好之后,在手簿里输入校正点的独立坐标系坐标,通过这些校正点坐标来求取地方转换参数。

④将坐标系选择为新建地方格网直角坐标系中。

⑤再选择WGS-84坐标系统,依次测完所有点位,每个点位测量至少6次。

⑥在不同时间段里,按照上面的方法再测两次。

用于验证仪器稳定性和用于单次和双次测量的比较,验证双次测量的必要性。

(4)为消除RTK作业中的误差,作业中采取措施:1、转换参数引起的精度损失在进行RTK测量时,首先需要输入控制点的WGS-84坐标和地方独立坐标系坐标,以此来求解转换参数,待测点的坐标需要依此得到转换后的独立坐标系下的坐标。

这期间待测点坐标的精度存在着坐标转换的损失。

经验表明,这种损失一般在1 cm左右,但与控制点的精度和分布有关。

本次作业时选取3个已知点分布均匀且能覆盖整个测区,可消除转换参数引起的精度损失。

2、CORS站与流动站之间的影响参数CORS站与流动站之间的轨道误差和大气延迟误差对RTK测量精度影响较大。

一般情况下,流动站之间的信号稳定时,其影响能够模拟,其残差能够通过观测值的差分处理得到削弱甚至基本消除。

当流动站信号不稳定时,它们的影响较大,得到固定解的时间一般也较长,观测结果的误差也较大。

因此经过差分处理后的流动站数据仍然含有较大的观测误差,从而容易导致定位精度的降低与无法解算载波相位的整周模糊度。

本测区点位的开阔,完全满足RTK测量信号接收的要求。

3、测站环境及天气状况基准站、流动站上的环境及天气状况也会影响到RTK测量结果的精度。

基准站周围的干扰较多时,电台的控制范围会减小,影响作业效率。

流动站周围观测环境较差时,信号的接收质量会降低,测量噪声增大,最终影响RTK定位的结果。

而且,CORS站与流动站之间的气象条件差异较大时,会明显的影响到RTK测量,尤其是高程测量的结果。

本次作业时选取天气状况好、基准站周围比较开阔,无干扰源;流动站也选择在开阔地,远离干扰源,基本可消除测站环境及天气状况的影响。

6、质量保证措施我们在质量管理上不断总结经验,完善和改进质量体系,影响质量的各个过程得到有效控制。

本实施方案不全面叙述我项目的质量保证体系,仅介绍在本项目中的工序流程及采取的质量保证措施。

5.1技术设计书及作业指导书技术设计书及作业指导书按照有关规范和合同要求进行编写。

作业指导书对整个项目中各个作业工序提出作业要求,这些作业要求可在各工序的检查中便于检查,并且确定作业过程中质量和进度的管理点。

5.2技术指导和交底作业前按照各岗位职责对参加本项目测量的人员进行交底,对作业人员进行质量、职责和作业要求培训,讨论在作业中可能遇到的质量和进度等方面的问题及其采取的措施并落实,保证所有的要求均已被作业人员所理解。

5.3仪器设备的控制作业前对所有要投入使用的仪器设备进行检查,保证设备完好且在检验的有效期内。

在作业期间,根据需要对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

5.4作业及控制作业组按照作业指导书进行作业,当遇到在作业指导书中没有明确要求的特殊问题及影响进度的困难时,作业组长及时向检查人员汇报,检查人员应及时解决问题。

5.5 提交产品作业组对所提交产品的质量负责,提交的产品完整,即完成计算、自检、整理。

5.6 资料检查检查人员对作业组提交的产品按有关规范及其它作业依据针对产品的质量特性用规定的检查方法和要求的检查数量进行认真检查,记录发现的不符合项,对作业组纠正的不符合项进行确认。

检查结束后,对产品进行初步的质量评定,编写检查报告。

附件8、公司资质及人员证书附件9、仪器检定证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