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科学《蜗牛的秘密》教案模板范文
幼儿园中班案例《蜗牛的秘密》

幼儿园中班案例《蜗牛的秘密》
一、案例描述:
在组织科学活动《蜗牛的秘密》时,我发现幼儿对蜗牛十分感兴趣,但对蜗牛的身体结构却一点儿也不了解。
当我提出一个问题:“蜗牛头上那两根长长的是什么呢?”这时玉洁小朋友说:“老师,我莫它的时候它会缩进去,是不是它的耳朵呀?”这时,其他小朋友也马上跟着说是耳朵。
二、行为分析:
幼儿在没有经过思考的情况下,听到其他小朋友说出是耳朵便跟着说是耳朵。
其实,有的小朋友可能有其他的答案,但听到其他小朋友说出来是耳朵后便不敢大胆说出自己的猜想,害怕出错。
我发现:很多时候小朋友们在做游戏时,也是看到某一个小朋友做出某种行为,便跟着学。
感觉没有自己的主见,不敢大胆表现自己。
三、对策与反思:
在发现我班大多数幼儿有类似情况后,我便想法改变这种“风气”。
游戏是孩子最喜欢的活动。
我就从游戏着手,让他在每次游戏中都担任重要的角色,有时故意让他到前面邀请别的小朋友,慢慢地感觉他改变了不少。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在他们发生各种状况的时候,我们不能千篇一律,采用同样的方法去纠正。
而应该在了解幼儿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的教育,这样才能获得成功。
蜗牛的秘密幼儿课程设计

蜗牛的秘密幼儿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了解蜗牛的基本特征,如外形、生活习性等。
2. 帮助学生掌握蜗牛的分类、生长过程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3. 使学生能够认识到蜗牛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价值。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观察、描述蜗牛的能力,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2. 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会收集、整理和分享信息。
3.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关爱小动物的情感。
2. 引导学生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树立绿色环保意识。
3. 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珍爱生命的价值观。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幼儿科学启蒙课程,旨在通过观察、体验和互动,激发学生对蜗牛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力、表达力和合作能力。
学生特点:幼儿阶段的学生好奇心强,善于观察,喜欢动手操作,但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来吸引他们。
教学要求:结合幼儿的特点,采用生动、直观的教学方法,注重实践操作,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环保意识,使他们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提升综合素质。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为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蜗牛的基本特征:外形、生活习性、分布情况。
- 教材章节:《动物世界》单元,第三节“有趣的蜗牛”。
2. 蜗牛的分类、生长过程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 教材章节:《动物世界》单元,第四节“蜗牛的生长与变化”。
3. 蜗牛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价值。
- 教材章节:《动物世界》单元,第五节“小动物的大作用”。
教学大纲:第一课时:介绍蜗牛的基本特征,让学生观察蜗牛,描述其外形和生活习性。
第二课时:讲解蜗牛的分类、生长过程,引导学生了解蜗牛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第三课时:探讨蜗牛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价值,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1. 第一周:第一课时,观察蜗牛,学习基本特征。
幼儿园中班教案《蜗牛的秘密》含反思-幼儿园科学教案

幼儿园中班教案《蜗牛的秘密》含反思-幼儿园科学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蜗牛是一种常见的软体动物。
2.能够描述蜗牛身体的特点以及它们生活的环境。
3.了解蜗牛的食性和繁殖方式。
4.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5.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准备1.活体蜗牛或者干制蜗牛(干制蜗牛需要提前泡发)。
2.蜗牛的相册或者视频素材。
3.各种材料制作的蜗牛模型。
4.画纸、画笔、彩笔、颜料和有干净水的桶等材料。
5.蚯蚓、树叶、土等蜗牛常食的食材。
6.一些用于观察、实验和探索的器材,比如显微镜、放大镜等。
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通过显微镜让孩子们观察蜗牛的横截面,引导他们发现蜗牛的“地图”,并简要介绍蜗牛的特征和生活习性。
2. 活动环节1.蜗牛的身体结构:立体图形的创作让孩子们自由制作蜗牛模型,通过自己动手的方式加深对蜗牛身体结构的理解。
注意指导孩子们选择合适的材料和工具。
2.蜗牛环境:探究土壤让孩子们了解蜗牛的生活环境,给他们提供蚯蚓、树叶和土等多种土壤制作材料,在教室里创建一个类似自然环境的小角落,引导孩子们观察土壤的颜色和质感,并进行模仿、写生等活动。
3.蜗牛的食性:观察蜗牛食物让孩子们观察蜗牛常食的食物,如青菜、蘑菇、胡萝卜等,可以用手摸、感受香气和口感,或者进行口味和颜色的比较,从而了解蜗牛的食性。
4.蜗牛的繁殖:配对游戏让孩子们根据简单有趣的提示,找到自己的配对,了解蜗牛的繁殖方式。
比如可以将卡片上的蜗牛头伸缩的部位组成一张图片,让孩子们找到与自己相匹配的身体和头部卡片。
3. 总结反思1.演出环节利用小组合作的形式,由孩子们进行蜗牛的表演,提高孩子们的表现能力。
2.活动小结根据孩子的表现,回顾和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和知识点,并对孩子们的表现进行评价和点评。
同时也可以让孩子们相互分享自己的创意和经验,提高孩子的团队协作和交流能力。
教学反思由于这节课是小班级的科学教育,孩子们的认知各不相同,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针对不同的孩子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让每个孩子都能够得到有效的学习。
幼儿园中班科学《蜗牛的秘密》(三篇)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幼儿园中班科学《蜗牛的秘密》(三篇)目录:幼儿园中班科学《蜗牛的秘密》一幼儿园中班科学《酸酸甜甜的桔子》二幼儿园中班科学不会飞的鸟三幼儿园中班科学《蜗牛的秘密》一一、设计意图四月的春季气候温润,阴雨天过后,自然角里多了几只蜗牛。
"哇,蜗牛"好玩死了!""那个那么大,这个只有这么一点点小!""它缩进去了。
""它的触角也缩进去了。
"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着。
蜗牛的出现引起了他们极大的兴趣和关注,只要在户外发现一只蜗牛,他们就会围在一起看,并指指画画地说着关于蜗牛的事情。
有的幼儿回家之后,还会从父母那里了解一些关于蜗牛的知识,来分享给大家。
顺着孩子们的兴趣与探究欲望,我紧紧抓住身边的资源,开展了本次科学活动。
幼儿科学活动不仅仅是科学经验的获得途径,更可以让幼儿通过自身的感知、操作、发现来探究、关注自然,萌发好奇心,对科学探索产生兴趣,并积累一定的科学经验和研究方法。
因此本次系列活动特别注重幼儿的亲自操作、自我发现和及时的总结与讨论,旨在让幼儿在探究和总结中感受发现的乐趣,并学会从总结和讨论中不断发展。
二、活动目标:1.探索、发现蜗牛的身体特征、了解蜗牛的生活习性。
2.能大胆地用较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并乐意与同伴分享。
三、活动准备:1.蜗牛、玻璃片、放大镜、青菜人手一份。
2.有关蜗牛的图片、视频。
3.大记录纸一张、记号笔一支。
4.课前让家长带孩子寻找蜗牛并带到幼儿园;四、活动过程:1.分享交流寻找蜗牛的经验。
提问:你在哪里找到了蜗牛?教师小结:菜叶上、石头缝里、泥土里、枯叶堆里都能找到蜗牛,原来蜗牛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地方,在那里总能发现蜗牛。
2.结合自身经验说说对蜗牛的认识。
出示大记录纸提问:你知道关于蜗牛的哪些知识?根据幼儿的回答进行简笔画记录教师小结:蜗牛有两对触角、柔软的身体上背着一只漂亮的壳······3.通过讨论、交流、探索进一步认识蜗牛。
年幼儿园大班科学优质课教案《蜗牛的秘密》

年幼儿园大班科学优质课教案《蜗牛的秘密》一、教学目标1.了解蜗牛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2.能够描述蜗牛的外貌特征。
3.能够理解蜗牛为什么要生长壳和壳的作用。
4.能够培养观察、探索和提问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1.教具:幻灯片、图片、实物蜗牛、课件。
2.教材:相关绘本故事《蜗牛的秘密》。
3.课外材料:有关蜗牛的图片和视频资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讨论:“这是什么动物?有什么特点?”•引出主题:“我们今天要探索蜗牛的秘密,你们知道蜗牛是怎样生活的吗?”2. 学习(30分钟)•呈现故事《蜗牛的秘密》,引导学生阅读或听故事。
•小组讨论:蜗牛为什么要生长壳?壳的作用是什么?•利用课件展示蜗牛的外貌特征,让学生描述蜗牛的样子。
3. 实践(30分钟)•学生分组观察蜗牛,记录观察结果,并按照问题思考:蜗牛如何生活?为什么要有壳?•学生呈现观察结果,展示他们的发现和提问。
4. 总结(2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总结:蜗牛的生活习性、外貌特征、生长壳的原因及作用。
•学生分享他们的观察和问题,引导思考和探索。
四、课堂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蜗牛的认知有了深入的了解,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和提问能力。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结合生活实际,延伸蜗牛的主题,拓展学生的科学知识与思维。
五、教学延伸1.安排实地探索活动,让学生近距离接触并观察蜗牛。
2.设计手工制作活动,让学生亲自制作蜗牛壳的模型,并展示。
3.组织科普展览,邀请家长一同参与,一起学习蜗牛的知识。
以上是本节课《蜗牛的秘密》的教学内容和设计,希望能够带领学生走进神奇的蜗牛世界,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大班科学优质课教案《蜗牛的秘密》

大班科学优质课教案《蜗牛的秘密》一、课程背景本课程是针对大班幼儿开展的科学课程,以蜗牛为主题,通过观察探究,让幼儿了解蜗牛的生活习性并引导幼儿了解蜗牛的保护意义,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目标1.了解蜗牛的外观特征和生活习性;2.了解蜗牛的繁殖方式;3.培养幼儿保护环境和生物的意识。
三、教学内容1. 蜗牛的外观特征首先,老师可以先出示一张蜗牛的图片,让幼儿一起观察。
然后,与幼儿一起探讨蜗牛的外观特征,比如颜色、大小、形状等。
接着,老师可以通过讲解和手势等方式,引导幼儿学习蜗牛的身体构造,比如躯干、触角、眼睛等。
2. 蜗牛的生活习性在了解蜗牛的外观特征之后,我们可以引导幼儿了解蜗牛的生活习性,比如蜗牛喜欢在什么地方生活,喜欢吃什么食物,怎么运动等。
通过这些探究和观察,让幼儿了解到蜗牛是生活在陆地和水中的动物。
蜗牛喜欢潮湿、阴暗的地方,喜欢吃绿色植物和水果等。
3. 蜗牛的繁殖方式针对蜗牛的繁殖方式,老师可以引导幼儿探究蜗牛的繁殖方式,了解蜗牛是雌雄异体动物。
靠蜗牛头部分泌的黏液形成粘液堆,将受精卵藏在其中,最终孵化出小蜗牛。
4. 蜗牛的保护意义最后,老师可以和幼儿一起探究蜗牛的保护意义,引导幼儿了解蜗牛在生态学上的重要性,让幼儿了解人类需要保护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野生动物,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让幼儿了解蜗牛的外观特征和生活习性;2.让幼儿了解蜗牛的繁殖方式;3.培养幼儿的保护环境和生物的意识。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蜗牛的繁殖方式以及蜗牛在生态学上的重要性。
五、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鼓励幼儿在实际操作与触摸中,发现问题与规律,提出自己的疑问,促进幼儿积极思考,让幼儿在探究中获得新的知识。
同时,也采用互动式教学方法,让幼儿参与到教学过程中,通过互动讨论和答题等方式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六、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5分钟)通过出示图片或玩具蜗牛,引导幼儿初步了解蜗牛的外观特征。
幼儿园大班科学优质课教案《蜗牛的秘密》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优质课教案《蜗牛的秘密》含反思【幼儿园大班科学优质课教案《蜗牛的秘密》】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观察、探究,让幼儿了解蜗牛的生活习性及特点,并能正确区分蜗牛与其他动物;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幼儿对小动物保护与关爱的意识,并促进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3. 学科与科学素养目标:发展幼儿观察、思维和探索能力,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培养幼儿观察和探索能力,认识蜗牛的特点与生活习性;2. 难点:鼓励幼儿提出问题,引导他们进行科学思维与探究。
三、教学准备:1. 教具:蜗牛图片、蜗牛贴纸、望远镜、显微镜、幼儿手册;2. 素材:蜗牛模型、土壤、叶子、番茄和萝卜等蔬菜。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展示蜗牛的图片,并向幼儿提问:“这是什么动物?你们见过蜗牛吗?是什么样子的?”激发幼儿的兴趣。
2. 探究活动(15分钟):让幼儿分组观察放在透明容器中的蜗牛,并用望远镜仔细观察,引导幼儿提出问题:“蜗牛为什么有壳?它们是怎么移动的?”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并记录在手册上。
3. 教师示范(10分钟):教师展示蜗牛壳的结构,并解释蜗牛壳的作用,例如保护蜗牛身体、躲避天敌等。
同时,用显微镜展示蜗牛足的细节结构,引导幼儿观察并描述。
4. 小组探究(15分钟):幼儿分组用幼儿手册记录观察到的蜗牛移动方式,并比较蜗牛与其他动物的不同之处,引导幼儿进一步思考:“为什么蜗牛的移动速度很慢?”并记录下自己的猜想。
5. 实践活动(20分钟):幼儿分组进行野外观察,寻找蜗牛的踪迹,例如在花圃旁的叶子上、萝卜上等。
鼓励幼儿以小组为单位,观察并比较这些蜗牛的不同行为习惯,如觅食、爬行等。
6. 总结归纳(15分钟):教师引导幼儿总结蜗牛的特点与生活习性,鼓励他们进行简单的概括:“蜗牛有壳,可以通过收缩身体进入壳内;蜗牛慢慢爬行,靠分泌的黏液行进。
”并与幼儿共同完善手册中的相关内容。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蜗牛的秘密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蜗牛的秘密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蜗牛的秘密一、教学目标通过本次科学教学活动,让幼儿了解蜗牛的特点、生活习性以及它们在大自然中的作用,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教学准备1. 图片资料:准备一些有关蜗牛的图片资料,如蜗牛的外形、栖息地等。
2. 实物观察:准备蜗牛的壳、粘液等实物。
3. 视频资料:准备一段关于蜗牛的生活习性的视频资料。
4. 绘画纸、彩色笔等。
三、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 通过展示图片资料引起幼儿的注意,提出问题:“大家知道蜗牛是什么动物吗?它有什么特点呢?”鼓励幼儿积极回答,然后教师适当肯定幼儿的回答。
2. 出示蜗牛的实物观察,引导幼儿观察蜗牛的外形、触摸它们的贝壳等,并询问幼儿看到了什么。
第二步:探究1. 展示蜗牛的壳,让幼儿进行触摸和翻转,观察壳的形状和颜色。
教师引导幼儿发现蜗牛壳的特点,比如弯曲的形状和坚硬的质地。
2. 通过视频资料展示蜗牛的生活习性,如慢慢爬行、收缩伸展的感觉等,引导幼儿观察和感受。
3. 谈论蜗牛的栖息地,告诉幼儿蜗牛喜欢在潮湿的地方生活,并观察它们在潮湿环境中出现的频率。
第三步:绘画1. 给每位幼儿发放绘画纸和彩色笔,让他们画出自己心目中的“蜗牛世界”。
鼓励幼儿用丰富的想象力描绘蜗牛生活的场景,如它们在树林中爬行、与花朵相伴等。
2. 引导幼儿在绘画中加入一些描述蜗牛特征和生活习性的文字,如贝壳的形状、蜗牛慢慢爬行的速度等。
第四步:分享与展示1. 邀请幼儿逐个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并请他们描述自己绘画中的蜗牛世界。
2. 教师与幼儿一起讨论每个绘画作品中的共同点和差异,强调蜗牛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3. 通过分享与展示,让幼儿相互学习,进一步加深对蜗牛的认识和理解。
四、课后延伸1. 为了丰富幼儿对蜗牛的了解,可以组织实地考察活动,带领幼儿去校园或附近的植物园等地观察蜗牛的生活状态和栖息环境。
2. 继续探索蜗牛的形态和特征,可以进行进一步的手工制作活动,让幼儿亲自制作蜗牛模型,以提升他们的动手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大班科学《蜗牛的秘密》教案模板范文
活动目标:
1、观察蜗牛的外部特征,了解蜗牛的生活习性和运动方式。
2、饲养蜗牛,了解蜗牛喜欢吃的食物。
3、养成善于观察小动物的习惯。
活动准备:
1、玻璃板、木板、木棍、放大镜。
2、米粒、树叶、菜叶、西红柿。
3、蜗牛、螃蟹、乌龟。
活动过程:
1、以谜语形式引出课题:没有脚、没有手、背着房子到处走,有谁把它
碰一碰,赶紧躲进房里头。
2、观察蜗牛
(1) 用放大镜观察蜗牛的外形,说出其特征。
(2) 认识蜗牛的触角、头、壳和腹足,知道蜗牛是世界上爬行最慢的动物,也是世界上牙齿最多的动物。
(3) 用手触摸蜗牛的身体和壳,看看有何反应。
(4) 将蜗牛分别放在木板和玻璃板上爬行,让幼儿观察会留下什么。
(5) 让幼儿从玻璃般的背面观察蜗牛的身体。
(6) 让蜗牛在树立的木棍上向上爬,不断地调转木棍的方向,看蜗牛会怎样?为什么掉不下来?
(7) 让幼儿自由的观察,引导幼儿创造出更多的观察方法。
3、游戏《赛跑比赛》
将小蜗牛、小乌龟、小螃蟹放到木板上,观察他们的爬行速度及身后是否
有爬行的痕迹,让幼儿知道蜗牛在他经过的地方都会留下一条白色的痕迹,那
是为了前进时减少摩擦而分泌的黏液。
4、喂蜗牛
鼓励幼儿用米粒、树叶、菜叶、西红柿等喂蜗牛观察一下他们爱吃什么?
5、活动延伸
和幼儿一起讨论饲养蜗牛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