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消化系统疾病患儿护理

合集下载

第八章 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儿科护理》课件

第八章 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儿科护理》课件

喂养儿以大肠杆菌为主。
第一节 小儿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八、健康儿童粪便
1.胎粪 2.母乳喂养儿粪便
3.人工喂养儿
4.混合喂养儿粪便
第二节 口炎患儿的护理
口炎是指口腔黏膜由于各种感染引起的炎症,若病变局限于舌、
牙龈、口角分别称舌炎、牙龈炎、口角炎。 可单发病,亦可继发急性感染、腹泻、营养不良、体弱和维生素
B、C缺乏等疾病。
常见口炎:疱疹性口炎、鹅口疮和溃疡性口炎。
第二节 口炎患儿的护理
【病因】
由病毒、细菌、真菌感染引起,表1: 【临床表现】
(一)疱疹性口炎
1~3岁多见,传染性强,可在托幼机构小流行。 1.局部表现 口腔黏膜(牙龈、舌、唇内、颊黏膜等)单个或
成簇小疱疹→破溃→溃疡,溃疡面覆盖黄白色膜样渗出物→融合
儿科护理
第八章 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目 录
第一节 小儿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第二节 口炎患儿的护理 第三节 腹泻病患儿的护理 第四节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护理措施。 2.掌握腹泻病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护理措施。 3.熟悉口服补液和静脉补液的原则、方法和静脉补钾原则。 4.熟悉腹泻病的辅助检查、治疗原则;了解其发病机制。 5.熟悉常用的溶液及配制;了解小儿体液平衡的特点。
根据病情分:
轻型(无脱水及中毒症状) 中型(轻、中度脱水或有轻度中毒症状)
重型(重度脱水或有明显中毒症状)腹泻。
第三节 腹泻病患儿的护理
(一)腹泻病共同临床表现
1.胃肠道症状
(1)轻型腹泻 (2)中、重型腹泻
肠壁薄、通透性高,肠内微生物、毒素、过敏原等易透过肠黏膜
进入体内,引起全身感染和过敏性疾病。 五、肝
婴幼儿在右肋下1~2cm触及肝脏,质软无压痛,6岁后肋下则不

第-8-章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第-8-章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家庭在患儿康复过程中 发挥着重要作用,未来 可能会加强家庭参与式 护理的推广,通过培训 和指导,使家长能够更 好地参与到患儿的护理
中来。
远程医疗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 ,远程医疗在消化系统 疾病患儿护理中的应用 前景广阔,可以实现线 上线下相结合的护理模 式,为患儿提供更加便
捷的医疗服务。
THANKS
感染
药物使用
其他疾病影响
如暴饮暴食、过度饮酒 、不洁饮食等。
如幽门螺杆菌感染、肝 炎病毒感染等。
如长期使用非甾体抗炎 药、某些抗生素等。
如胆道疾病、自身免疫 性疾病等。
02
患儿评估与诊断
临床表现及体征观察
01
02
03
胃肠道症状
观察患儿是否有食欲不振 、恶心、呕吐、腹痛、腹 泻等胃肠道症状。
营养状况
采用少量多餐的进食方式,减轻胃肠 道负担,促进消化吸收。
药物治疗及注意事项
遵医嘱用药
严格按照医嘱给患儿服用药物, 注意药物的剂量、用法和时间。
观察药物反应
密切观察患儿用药后的反应,如 出现不良反应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避免滥用药物
不要随意给患儿使用非处方药或 偏方,以免加重病情或引起药物
中毒。
04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第四季度
智能化护理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 展,未来可能会实现智 能化护理,通过大数据 分析、机器学习等技术 ,提高护理的准确性和 效率。
个性化护理
基于精准医学的理念, 未来消化系统疾病患儿 的护理将更加个性化, 根据患儿的基因、生活 习惯等因素,制定针对
性的护理方案。
家庭参与式护理
01

儿科护理学第八章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儿科护理学第八章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第八章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第一节小儿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1.口腔足月新生儿在出生时已有舌乳头,唇肌、咀嚼肌、两颊脂肪垫发育良好,故生后即具有较好的吸吮能力和吞咽功能;早产儿则较差。

新生儿出生时唾液腺发育不够完善,唾液及唾液中淀粉酶分泌不足,导致口腔粘膜干燥而易受损及不宜喂淀粉类食物。

此外,婴儿可出现生理性流涎。

2.食管、胃新生儿食管下端贲门括约肌发育不成熟,控制能力差,不能有效的抗叵流,常发生胃食管反流,一般九个月时消失。

婴儿胃呈水平位,贲门括约肌发育不成熟、幽门括约肌发育良好,婴儿吸奶时常同时吸入空气,故易导致溢乳和呕吐。

胃排空时间因食物种类不同而不同:一般水为二.5~2小时,母乳2~3小时,牛乳为3~4小时早产儿胃排空慢,易发生胃储留。

胃容量出生时30~60ml,1~3个月90~150ml,Is时250~300ml。

3.肠婴川肠道相对较长,分泌面及吸收面较大,有利于消化吸收。

但固定差,g发生肠套叠。

早产川肠乳糖酶活性低、肠壁屏障功能差和肠蠕动协调能力差,因此,g发生乳糖吸收不良、细菌经肠粘膜吸收引起全身性感染和粪便滞留或功能性肠梗阻。

4.胰腺出生时胰液分泌量少,3~4个月时增多。

但胰淀粉酶活性较低,l岁后7接近成人,故不易过早地(生后3个月以前)喂淀粉类食物。

新生儿及幼婴胰脂肪酶本胰蛋白酶的活性都较低,故对脂肪和蛋白质的消化和吸收不够完善。

5.肝年龄越小肝相对越大,新生儿肝在右肋缘和剑突下易触及:但肝细胞和肝功能不成熟,解毒能力差。

在传染病、心功能衰竭、中毒等情况下易发生肝肿大和变性。

婴儿期胆汁分泌较少,影响脂肪的消化和吸收。

6.肠道细菌胎儿消化道内无细菌,出生后细菌很快从口、鼻、肛门侵入肠道,多集中在大肠及直肠内。

而肠道菌群受食物成分影响,母乳喂养者以双歧杆菌为主;人工喂养者以大肠埃希菌(大肠杆菌)为主。

正常肠道菌群对侵入肠道的致病菌有一定的拮抗作用。

消化道功能紊乱时,肠道细菌大量繁殖可进入小肠甚至胃而致病。

2020年主管护师资格考试题库-儿科护理学-基础知识专业实践能力 (16)

2020年主管护师资格考试题库-儿科护理学-基础知识专业实践能力 (16)

2020年主管护师资格考试题库专业知识/专业实践能力-第八章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一、A11、婴幼儿肺炎患儿补液量要控制在生理需要量最低值,约为A、50~60ml/kgB、40~60ml/kgC、60~80ml/kgD、80~100ml/kgE、100~120ml/kg2、婴幼儿肺炎补液宜尽量A、口服补液B、静脉快速补液C、静脉慢速补液D、静脉推注补液E、以上说法均错误3、新生儿补钾时浓度不宜超过A、0.3%B、0.15%C、0.2%D、0.5%E、10%4、口服补液盐液体的张力为A、1/5张B、1/4张C、1/3张D、1/2张E、2/3张5、先天性巨结肠最常见的并发症是A、肠梗阻B、败血症C、营养不良D、小肠结肠炎E、肠穿孔6、下列哪项不是肠套叠症状A、果酱样血便B、阵发性腹痛C、早期出现高热D、腹部可触及蜡肠样肿块E、恶心呕吐7、婴儿肠套叠的三大典型症状是A、腹痛、呕吐、肿物B、腹痛、面色苍白、哭闹C、腹痛、呕吐、血便D、腹痛、肿物、哭闹E、腹痛、肿物、血便8、急性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儿穿孔引起急性腹膜炎时,首要的治疗方法是A、立即手术B、立即剖腹探查C、禁食D、立即使用抗生素E、胃肠减压9、急性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临床表现不包括A、持续性钝痛伴阵发性加重B、粪便有腥臭味C、可并发肠梗阻和腹膜炎D、腹胀严重时鸣音亢进E、粪便为红色果酱样10、急性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早期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A、腹痛B、腹胀C、呕吐D、拒食E、腹泻11、临床最常见的脱水性质是A、等渗脱水B、低渗脱水C、高渗脱水D、混合型脱水E、以上说法均错误12、轻度酸中毒仅表现为A、呼吸稍快B、呼吸稍慢C、口唇樱桃红D、发绀E、发绀13、哪一项提示低血钾A、神经肌肉兴奋性增加B、肠鸣音消失,四肢肌力低下C、心音亢进,心率减慢D、呼吸深大E、肠鸣音亢进14、关于小儿腹泻的治疗措施,不正确的是A、调整饮食B、控制肠道内、外感染C、尽早使用止泻剂D、纠正水和电解质紊乱E、加强护理,防止臀红15、小儿腹泻和酸中毒基本纠正时,突发惊厥应首先考虑A、低血钾B、低血钙C、低血镁D、低血钠E、低血糖16、脱水患儿累积丢失液量补足的时间应是A、30~60分钟B、1~3小时C、4~6小时D、8~12小时E、13~16小时17、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特点描述不正确的是A、5~8月份气温较高的季节流行B、潜伏期1~3天C、起病急,常伴有发热、呕吐、上呼吸道感染症状D、多见6~24个月的婴幼儿E、大便呈黄色水样或蛋花汤样18、4:3:2液为A、1/2B、2/3C、1/3D、1/5E、等张19、小儿腹泻时,以下处理不正确的有A、确定病因,针对病因治疗B、应用活菌制剂C、首选止泻药治疗D、采用口服补液E、通过静脉补充液体20、区别轻、重型患儿腹泻的主要指标是A、热度高低B、病程长短C、大便次数D、呕吐次数E、有无水、电解质紊乱21、下列不符合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特点是A、秋冬季流行B、常伴有发热、呕吐、上呼吸道感染等症状C、多见于6~24个月的婴儿D、起病急E、中毒症状明显22、适合补充生理需要量的液体是A、1:1B、2:1C、2:3:1D、1:2E、1:423、婴幼儿腹泻时易发生的酸碱平衡紊乱是A、呼吸性酸中毒B、代谢性碱中毒C、呼吸性碱中毒D、代谢性酸中毒E、混合性酸中毒24、每100ml口服补液盐中,枸橼酸钠的含量是A、0.15gB、0.2gC、0.29gD、0.3gE、0.35g25、轮状病毒肠炎多发年龄是A、新生儿B、6个月以下C、6~24个月D、3~5岁E、6岁以上26、小儿慢性腹泻的病程在A、2周~2个月B、2个月以上C、3个月以上D、4个月以上E、6个月以上27、小儿肠套叠大便的特点是A、血样便B、果酱样便C、柏油样便D、陶土样便E、黏液便28、儿科常用的口服补液盐(ORS)溶液内不含A、氯化钠B、氯化钾C、氯化钙D、葡萄糖E、枸橼酸钠29、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不正确的说法是A、3~9岁儿童多见B、发病高峰在夏秋季C、发病急D、与C型产气荚膜梭状芽孢杆菌的毒素有关E、一般无需禁食30、ORS(口服补液盐)液的成分中电解质含量最多的是A、氯化钠B、氯化钾C、氯化钙D、葡萄糖E、枸橼酸钠31、轮状病毒肠炎的患儿大便的颜色和形状为A、黄色水样,或蛋花汤样,无腥臭味B、蛋花汤样或水样,混有粘液C、水样便,脓血便D、黏冻样,有腥臭味E、稀糊状,带有黏液,脓血便32、急性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儿粪便的颜色为A、咖啡色样便B、黏液果酱样血便C、蛋花汤样或水样,混有粘液D、黏冻样,有腥臭味E、赤豆汤样血水便或红色果酱样便二、A21、婴儿出生后48小时内无胎便或少量胎便,以后既有顽固性便秘和腹胀,最常见于A、继发性巨结肠B、特发性巨结肠C、功能性便秘D、先天性肠闭锁E、先天性巨结肠2、男性,18个月患儿,阵发性哭闹一天,伴有呕吐,呕吐物内有蛔虫,腹痛时右上腹部可触及一肿块,轻压痛,右髂窝空虚,肠鸣音亢进,大便呈果酱样,蛔虫卵阳性,立位腹部X线平片见数个小液气平面,首先应考虑为A、肠道蛔虫B、蛔虫性肠梗阻C、肠套叠D、肠肿瘤E、肠扭转3、某小儿6岁,晨起突然腹痛,疼痛部位主要位于脐周,疼痛性质为持续性钝痛,3后患儿出现恶心呕吐急诊来院治疗,体检患儿腹部压痛不固定,患儿最可能的诊断是A、溃疡穿孔B、急性坏死性小肠结肠炎C、肠套叠D、先天性巨结肠E、小儿腹泻4、某患儿3岁,突发腹痛、腹胀、急性腹泻来院就诊,患儿粪便表现为红色果酱样便,发病第三天,突然表现为发热、面色苍白,继而发生了休克,治疗休克时,应按照下列哪种休克进行治疗A、低血容量性休克B、感染性休克C、心源性休克D、神经源性休克E、过敏性休克5、33孕周早产儿,胎膜早破24小时,Apgar评分1分钟为7分,给予牛奶喂养3天后出现呕吐不止,伴腹胀及少吃、少哭,最有可能的疾病是A、低血糖B、胃食管反流C、败血症D、坏死性小肠结肠炎E、缺氧缺血性脑病6、某小儿食欲下降,患有轻型腹泻,无脱水和中毒症状,大便镜检有脂肪滴,该小儿最可能患有的腹泻是A、生理性腹泻B、食饵性腹泻C、饥饿性腹泻D、肥胖型腹泻E、中毒型腹泻7、某小儿三岁,腹泻6天,近日有惊厥抽搐表现,进行补钙治疗后症状仍不好转,应考虑该患儿并发了A、低钾血症B、高钾血症C、低镁血症D、代谢酸中毒E、代谢性碱中毒8、10个月的小儿,因呕吐、腹泻3天而入院,患儿皮肤干燥,消瘦。

第八章 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第八章  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第八章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小儿体液平衡特点和液体疗法体液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持体液平衡是维持生命所必需的条件。

体液平衡包括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度和渗透压的正常,主要依赖于神经、内分泌系统和肺、肾脏等器官的正常调节功能。

由于小儿体液占体重比例较大、器官功能发育尚未成熟、体液平衡调节功能差等生理特点,极易受疾病和外界环境的影响而发生体液平衡失调,如处理不当或不及时,可危及小儿生命,因此液体疗法是儿科治疗中的重要内容。

一、小儿体液平衡特点(一)体液的总量和分布体液由血浆、间质液、细胞内液3部分组成,前两者合称为细胞外液,后者称为细胞内液。

细胞内液和血浆液量相对稳定,惟间质液量变化较大。

年龄越小,体液总量相对愈多,间质液量所占的比例也越大。

因此,小儿发生急性脱水时,由于细胞外液首先丢失,故脱水症状可在短期内立即出现。

(二)体液的电解质组成(三)水代谢特点1.水的需要量相对较大,交换率高2.体液平衡调节功能不成熟二、小儿常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一)脱水**1.脱水程度营养不良患儿因皮下脂肪少,皮肤弹性差,容易不脱水程度估计过高。

肥胖小儿皮下脂肪多,脱水程度常易估计过低。

**2.脱水的性质(1)等渗性脱水(isotonic dehydration):水和电解质成比例地丢失,血清钠130—150mmol /L,脱水后体液仍呈等渗状态,丢失的体液主要是细胞外液。

多见于急性腹泻、呕吐、胃肠液引流、肠瘘及短期饥饿所致的脱水。

临床表现为一般脱水症状,见表5~8。

(2)低渗性脱水(hypotonicdehydration):血清钠~130mmol/I,电解质的丢失多于水分的丢失。

脱水后体液(首先表现在细胞外液)呈低渗状态,导致水分由细胞外向细胞内转移,造成细胞内水肿。

多见于营养不良伴慢性腹泻或摄入水量正常而摄人钠盐极少时。

临床特点为:①因细胞外液的减少明显,脱水症状较其他两种类型严重,较早发生休克;②肾血流量不足,肾功能不良;③严重低钠者可有脑细胞水肿,出现嗜睡、惊厥或昏迷等神经系统症状。

消化系统疾病患儿护理范本

消化系统疾病患儿护理范本
2
4
✓ 提供教育与指导:向患儿及其 家属提供关于疾病和护理的知 识,帮助他们了解疾病的性质、 治疗方法以及护理要点。
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 康复治疗
药物治疗
01
药物选择:根据患儿病情
和年龄选择合适的药物
02
药物剂量:根据患儿体重
和病情调整药物剂量
03
药物用法:口服、注射、
外用等不同用法
04
药物副作用:注意药物可
消化系统疾病患儿护理
演讲人
目录
01. 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特点 02. 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方

03. 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康复治 疗
04. 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预防措 施
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 特点
疾病类型
01
02
消化系统疾病: 包括胃炎、肠 炎、肝炎等
消化系统疾病 患儿:患有消 化系统疾病的 儿童
功能紊乱
遗传因素:部分消 化系统疾病与遗传 因素有关,如先天
性消化系统畸形
环境因素:不良的 生活环境、饮食习 惯等,可能导致消
化系统疾病
临床表现
消化系统疾病患儿通常表现为食
01
欲不振、呕吐、腹泻等症状。 患儿可能出现营养不良、体重下
02
降、生长发育迟缓等问题。 部分患儿可能出现腹痛、腹胀、
03
便秘等症状。 消化系统疾病患儿可能伴有发热、 04 脱水、电解质紊乱等全身症状。
03
特点:消化系 统疾病患儿通 常表现为食欲 不振、呕吐、 腹泻等症状
04
护理要点:针 对消化系统疾 病患儿的特点, 进行饮食调整、 药物治疗、心 理疏导等综合 护理措施
发病原因
饮食不当:摄入过 多高脂肪、高糖、 高盐的食物,导致 消化系统负担过重

第八章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1

第八章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1

防止交互感染
医务人员
勤 洗手
患儿的用物及时消毒


鹅口疮患儿乳瓶等应消毒

哺乳妇女要勤换内衣

疱疹性口腔炎注意隔离
体温监测
环境
降温措施
发烧了!怎么办?
护理观察
指导家长
饮食护理
高热量、高蛋白、含丰富维生素 温凉的流质或半流质 避免酸、辣、热、粗、硬等食物 不能进食者,给予肠道外营养 保证能量与水分供给
法的护理
• 熟悉液体疗法的常用溶液及配制
重点与难点
• 重点:
-小儿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的表现 -腹泻患儿的护理评估、护理诊断和护理 措施
• 难点:
-液体疗法 -液体疗法常用的溶液及配制
口腔炎
• 口腔炎是指口腔粘膜的炎症 • 病变限于局部可称为舌炎、牙龈炎或口
角炎等
• 婴幼儿多见,单独发生或继发于全身性
健康指导
小儿腹泻
• 定义:腹泻病是一组由多病原、多因素
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及大便性状改变 为特点的综合症,严重者可引起脱水及 电解质紊乱
• 多见于6个月~2岁婴幼儿,夏秋季发
病率高
病因
• 易感因素 • 感染因素 • 非感染因素
易感因素
• 消化系统特点 ①消化系统发育尚未成熟,胃酸和消
化酶分泌较少,酶活力偏低;②生长发育快,所需 营养物质相对较多,胃肠道负担重,易发生消化功 能紊乱
病 菌
白色念珠菌
染性强
葡萄球菌等
易 新生儿、营养不良、 1~3岁小儿多见、 婴幼儿、机体抵
感 者
长期使用广谱抗生 素者
可引起小流行
抗力降低、口腔 不洁
临床 表现
颊粘膜等处出现白 齿龈红肿、口腔粘 粘膜充血水肿、

儿科护理学_课程教案_7.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儿科护理学_课程教案_7.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第八章第八章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授课章节第八章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授课形式讲授授课时间2011年 月 日星期 第 节课 授课学时 2 授课对象级 科护理 班 授课地点教学目的与要求一、掌握腹泻的临床表现,小儿腹泻的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二、熟悉小儿腹泻的病因。

腹泻的辅助检查、治疗原则、护理评估,液体疗法。

三、了解小儿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腹泻的发病机制,小儿体液平衡的特点,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

重点难点重点:小儿腹泻的临床表现、护理诊断、护理措施。

难点:小儿腹泻的病因、辅助检查、治疗原则、护理评估,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液体疗法。

教学内容与时间分配导入导入::3minmin教学过程教学过程::8282minminmin一、小儿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二、小儿腹泻病因及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原则护理小结小结::2min2min课后思考题3min3min教材与教具《儿科护理学》范玲主编高职高专第2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1月 Powerpoint幻灯片、教材、教案、讲稿、黑板、粉笔、激光笔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案例法、提问法参考资料或相关网站[1] 朱念琼主编《儿科护理学》专科第二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年5月[2] 王慕狄主编《儿科学》 本科第五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9年5月[3] 沈晓明主编《儿科学》 本科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0年2月[4] 崔焱 主编《儿科护理学》本科第四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年5月[5] 白厚军主编《儿科护理学应试指南》第一版 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年1月课后体会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注解 Ⅰ导言导言::(3分钟)几乎每个小孩都不止一次地拉过肚子,尤其是年龄较小的宝宝。

腹泻是小儿最容易患的“四病”之一。

腹泻对生长发育影响很大,有时甚至危及生命。

小儿腹泻(腹泻病),是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以腹泻为主的一组疾病,容易并发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lide 9
鹅 口 疮 (thrush)
A Free sample background from
Slide 10
疱疹性口腔炎
A Free sample background from
Slide 11
其他类型口腔炎
A Free sample background from
第二节 口炎
一、鹅口疮
多饮 水
清洗口腔 2-4次/日
局部涂药
Slide 28
正确涂药
清洁口腔
轻、快、准
无菌纱布或棉球置于 唾液腺开口处
棉签应是滚动 不可磨擦
小流行
第八章消化系统疾病患儿护理
疱疹性口炎
临床表现
发热,口腔粘膜出现单个或成簇的小疱 疹,周围有红晕,形成溃疡,其上覆盖 黄白色膜样渗出物 局部疼痛,常有流涎、拒食、烦躁、颌 下淋巴结肿大 病程较长,约1-2周,局部淋巴结肿大可 持续2-3周
第八章消化系统疾病患儿护理
疱疹性口腔炎 疱疹性咽峡炎
发热疼痛流稠涎拒食,血象白 细胞↑中性粒↑
10~20万u/ml制霉菌素局部 局部涂疱疹净,喷洒西瓜霜 0.1%~0.3%利凡诺溶液漱口或
治疗原则 涂抹,2~3次/日
锡类散
1:2000高锰酸钾清洗溃疡面,
第八章消化系统疾病患儿护理
后涂5%金霉素鱼肝油、锡类散
Slide 25
护 理 诊 断 (问题)
A Free sample background from
2. 常有发热,局部疼痛、流涎、哭闹、烦躁、 拒食,局部淋巴结肿大
3. 重者可出现脱水、酸中毒等全身中毒症状
第八章消化系统疾病患儿护理
溃疡性口炎
治疗原则
控制感染,选用抗生素 可用1%-3%过氧化氢洗溃疡面,然后涂 金霉素鱼肝油 补充营养、水分、维生素
第八章消化系统疾病患儿护理
鹅口疮
疱疹性口腔炎
溃疡性口腔炎
致病菌 白色念珠菌
单纯疱疹病毒
链球菌、金葡菌、绿脓杆菌、 大肠杆菌
发病年龄
新生儿
1~3岁小儿
婴幼儿
口腔粘膜白色乳凝块点状或 单个或成簇的小疱疹,周围
临床表现 片状物(轻)
有红晕
充血水肿疱疹→糜烂溃疡
白色斑膜覆盖(重
发热、疼痛、拒食、烦躁, 颌下淋巴结肿大
致病菌 疱疹病毒 好发季节 无季节差异
柯萨奇病毒 夏秋季节
好发部位 齿龈、颊粘膜、咽部、软腭、
舌、唇内

第八章消化系统疾病患儿护理
疱疹性口炎
第八章消化系统疾病患儿护理
疱疹性口炎
治疗原则
保持口腔清洁,多饮水,避免吃刺激性的 食物 局部涂疱疹净抑制,疼痛者可在进食前局 部涂2%利多卡因,可涂擦金霉素鱼肝油预 防继发感染 退热、抗感染、支持治疗
重点与难点
重点: -小儿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的表现 -腹泻患儿的护理评估、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
难点: -液体疗法 -液体疗法常用的溶液及配制
A Free sample background from
消 化 系 统 解 剖 图
第八章消化系统疾病患儿护理
第一节 小儿消化系统 解剖生理特点
3-4月出现生理性流涎
第八章消化系统疾病患儿护理
鹅口疮
第八章消化系统疾病患儿护理
鹅口疮
治疗原则
口腔清洁:2%碳酸氢钠清洁口腔 局部用药:制霉菌素涂口腔 全身用药:肠道微生态制剂、VitB1和VitC
第八章消化系统疾病患儿护理
二、疱疹性口炎
多见于1-3岁的小儿,无明显季节差异 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引起 本病传染性强,常在集体托幼机构引起
Slide 1
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A Free sample background from
Slide 2
育英儿童医院年总门诊量大约60余万,其中 腹泻病患儿至少在20~30%
日门诊输液量最高时在1500人次左右,其中 腹泻患儿占到2/3,也就相当于1000余人次
A Free sample background from
口腔粘膜改变 疼痛 体温过高 知识缺乏 营养失调
Slide 26
护理措施
口腔护理:正确涂药 防止交互感染 饮食护理 发热护理 健康指导
A Free sample background from
Slide 27
清洗时间:
保 餐后I小时

左右



洁 涂药时间:
清洁口腔后
A Free sample background from
疾病如急性感染、腹泻、营养不良等
A Free sample background from
Slide 8
发病机理
病毒/细 菌/真菌
感染
不当拭擦/饮料 过烫/食物过硬/
食具消毒不严
口腔 粘膜柔嫩
唾液腺分泌少粘 膜比较干燥
免疫力低下
容易损伤 发生感染
A Free sample background from
多见于新生儿、营养不良、腹泻、长期 使用广谱抗生素或激素的患儿 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 新生儿因哺乳时奶头不洁、奶具污染均 可导致感染,也可经产道感染
第八章消化系统疾病患儿护理
鹅口疮
临床表现
口腔粘膜表面覆盖白色乳凝块样小点或小 片状物,不易擦去 周围无炎症反应,强行剥离局部粘膜潮红 粗糙 一般不影响吃奶,重者会出现呕吐、吞咽 困难、声音嘶哑或呼吸困难而危及生命
贲门括约肌不成熟
胃食管返流
胃呈水平位/易呕吐/消化能力差
肠壁薄,屏障差/易发生肠扭转和肠套叠 菌群脆弱,易被紊乱
消化酶少,活性低
肝解毒能力差
小儿粪便
第八章消化系统疾病患儿护理
Slide 7
口腔炎
口腔炎是指口腔粘膜的炎症 病变限于局部可称为舌炎、牙龈炎或口
角炎等 婴幼儿多见,单独发生或继发于全身性
Slide 3
学习目标
熟悉口炎的护理评价、诊断和护理措施 掌握小儿腹泻病的临床表现、护理评估、护理诊断
和护理措施 熟悉小儿体液平衡特点 掌握水、电解质和酸碱失衡的表现,掌握液体疗法
的护理 熟悉液体疗法的常用溶液及配制
A Free sample background from
Slide 4
第八章消化系统疾病患儿护理
三、溃疡性口炎
由链球菌、金葡菌等感染引起,多见于 婴幼儿
常发生于急性感染、长期腹泻等机体抵 抗力降低时,口腔不洁更有利于细菌繁 殖而致病
第八章消化系统疾病患儿护理
溃疡性口炎
临床表现
1. 口腔各部位均可发生,常见于唇内,舌及 颊粘膜等处,初起粘膜充血水肿,随后糜 烂、溃烂,创面覆盖灰白色假膜,易擦去, 不久又有假膜覆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