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材内容是否与生活实际相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教材内容是否与生活实际相符?
说真的,每次看到小学数学教材,我总忍不住嘴角上扬,就像看到自家熊孩子一本正经地拿着积木玩“造房子”一样,感觉既好笑又无奈。
最近,我儿子就因为一道数学题跟我杠上了。
题目是这样的:
“小明有5个苹果,吃了2个,还剩几个?”
这道题看似简单,但在我儿子眼中,却充满了“哲学”色彩。
“爸爸,这题目有问题!”他一脸严肃地说,“小明吃了2个苹果,为什么还会剩3个?难道肚子是个黑洞吗?!”
我忍住笑,耐心地给他解释,说:“题目问的是还剩几个,不是说苹果都还在啊!吃了两个,肯定还在肚子里啦!”
“可书上明明写着‘还剩’啊……”他指着书本,语气里充满了质疑。
哎,你看,这真是典型的“书本思维”!教材上只是用“还剩”来描述,却忽略了小孩对“还剩”的理解。
在他们的认知里,可能“还剩”就意味着东西还完好无损地留着,就像没吃过的那些一样。
这就像你在餐厅吃饭,点了份饺子,吃了几个,服务员来问“还剩几个”,你可能会说“还剩三个”,但你指的是没吃的,而不是吃了还在肚子里面的。
所以说,教材上的数学题,很多时候都与生活实际脱节,没有考虑到孩子们的认知特点。
他们学习数学,需要的是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而不是单纯地死记硬背一些抽象的概念。
就拿我儿子这件事来说,如果教材能用更贴近生活的情景来描述,比如:
“小明有5个苹果,吃了2个,还剩下几个?他把剩下的苹果放进篮子里。
”
这样,孩子就能更直观地理解“还剩”的概念,也知道剩下的苹果是放在篮子里的,而不是还在肚子里。
当然,教材的编写需要考虑很多因素,可能无法面面俱到,但如果能够将更多生活化的场景融入其中,我相信会让孩子们更容易接受数学,也更加乐于学习。
最终,我儿子还是接受了这道题,但他还是不太服气,说:“爸爸,你下次做饭的时候,一定要记得把剩下的苹果放进篮子里,这样我的数学题就更容易理解了!”
我听了哈哈大笑,这孩子,真是可爱又淘气!看来,为了让他更好地理解数学,我以后得更加注意生活中的细节,做他的“生活数学老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