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

合集下载

大湄公河次区域(GMS)经济合作

大湄公河次区域(GMS)经济合作

大湄公河次区域(GMS)经济合作一、热点背景2012年12月12日下午在广西南宁闭幕的大湄公河次区域(GMS)经济合作第十八次部长班会议决定成立GMS铁路联通盟,协调域内铁路干线对接,加快推动跨境项目实施,以促进各成员国内的互联互通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GMS经济合作机制起始于1992年,其成员国包括澜沧江——湄公河沿岸的中国、东埔寨、老挝、缅甸、泰国、越南六国,其中中国云南和广西两省区政府参与县体合作工作。

二、追踪演练1、大湄公河次区域(GMS)处于东南亚、南亚和中国大西南的结合部。

中国积极参与GMS经济合作。

这一事件表明我国()A.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B. 落实科学发展观C. 坚持对外开放D. 建设和谐世界2、2012年12月12日在中国广西南宁闭幕的大湄公河次区域(GMS)经济合作,第十八次部长会议,取得了积极务实战果,会议决定成立GMS铁路联盟,对于GMS铁路联盟的建立,认识正确的是()①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支撑保障能力②经济合作,交通要先行③有利于推动GMS区域铁路互联互通④有于利跨境客货运流动便利化,为经贸往来营造良好的环境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②③④D. ①②③④3、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机制已成为亚洲区域经济合作机制与南南合作的成功典范。

目前,中国与次区域各国合作不断拓展和深化。

下列说法,你认为错误的是()A. 当今社会,国际间相互合作已成为必然B. 合作赋予力量,能够解决社会发展所有难题C. 合作可以让合作各方共赢D. 合作有利于信息的传播与沟通4、材料一: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及大湄公河次区域(GMS)合作的正式启动,云南省内外一些地区域城市与东南亚国家的贸易合作步伐明显加快。

材料二:云南省是我国通往东南亚的重要陆上通道。

国家支持云南加快建设成为我国面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

这为云南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更大的机遇。

阅读材料,请分析回答:(1)大湄公河次区域(GMS)经济合作,对云南加快建设重要桥头堡有什么意义?(2)云南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哪些优势?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是什么?(3)请你就云南抓住机遇,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提出几条建议。

深化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势在必行

深化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势在必行

2011年12月20日,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GMS)第四次领导人会议在缅甸内比都举行。

会议结束后,外交部部长助理刘振民接受了新华社记者采访,介绍有关情况。

问:此次会议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召开的?您如何评价中国参与GMS合作所取得的成就以及为GMS合作所作贡献?答: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机制自1992年启动以来运作较为顺利,2002年召开第一次领导人会议。

当前,西亚北非形势持续动荡,欧债危机继续发酵。

大湄公河次区域形势总体保持稳定,GMS合作不断深入,经济发展令人瞩目,域内六国普遍希望加深利益融合、推进友好合作。

在此背景下,戴秉国国务委员率中国代表团出席GMS第四次领导人会议,是中方着眼于同次区域各国加强合作、推动睦邻友好关系而采取的又一次重大周边外交活动。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机制,一直积极参与并大力推动这一进程。

中方在会前发布了第四份《中国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国家报告》,详尽介绍了自2008年第三次GMS领导人会议,特别是中国—东盟自贸区建成以来,中国与GMS国家之间经济贸易发展的良好势头和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关情况。

问:本次会议通过的新十年战略框架将为成员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次区域一体化建设发挥什么样的重要作用?您如何评价此次会议成果?答:GMS即将迈入第20个年头。

在过去的近20年中,次区域国家秉承“相互尊重、平等协商、注重实效、循序渐进”的原则,在基础设施、贸易便利化、环境保护等领域开展合作,惠及域内各国,成果有目共睹。

在次区域合作挑战和机遇并存的情况下,进一步团结起来,推进经济一体化、促进可持续发展,为次区域合作翻开新的篇章,实现次区域的共同发展与繁荣是中国与GMS各成员国的共同愿望,符合各方共同利益。

戴秉国国务委员在会上作了《促进互利合作共创美好未来》的讲话,同与会其他成员国领导人全面回顾次区域合作发展历程,深刻分析当前形势和主要任务,阐述了中方对新十年次区域合作发展的立场主张并提出5点倡议,一是就交通、航运、信息、电网等领域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互联互通合作。

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发展现状与金融合作研究

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发展现状与金融合作研究
+ 蠢 陶
流域经济 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 。流域经济学作为一门 极具发展前景 的新兴学科 , 正在引起众多学者 的重视 和关注。大湄公河发源于中国, 全长4 8 公里 , 亚洲 80 是
唯 一 的 流经 6 的 国际 河 流 , 称 为 “ 方 的多 瑙 河 ” 国 被 东 。
大湄公河 流域是一个 整体 , 是一个 完整 的系统 , 虽然
Ou lo a a a e . t b r O 7 t k D t b s Oco e 0 . o 2

经 济规 模 比较
2 世纪9 年代 以来 , 0 0 作为亚太地区成长较快的经 济体之一 的大湄公河次区域各国 , 其内部各国经济规
i d sra tu t r n u t lsr c u e,o e i g u n o sse c fma r -e o o c p lce n Gra k n u r go u i g i p n n - p a d c n it n y o c o c n mi o ii si e tMe o g S b- e in d rn t e rc n 0 y a s. e r s h p o e h tt e e o o fc de eo i g st to a s a f v r b e f u d to o h h e e t2 e r Th e u r v s t a h c n n v l p n i in ly a o a l o n a in f rt e i ua i a c a o p r to Ba e n t s d a t g sa d c n i e g t e f c flw v r l i a ca e e o n e e fn n ilc o e ain . s d o he e a v n a e n o sd rn h a to o o e a lfn n i ld v lpig l v l i

中国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国家报告(全文)

中国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国家报告(全文)

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外交部和财政部近日联合发布中国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国家报告。

以下是外交部网站刊登的报告全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目录一、综述 (1)二、中国与GMS各国的经济贸易关系 (4)三、中国参与GMS合作的新进展 (8)四、中国云南省和广西区参与GMS合作情况 (16)五、中国参与下一阶段GMS合作的设想 (19)中国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国家报告一、综述湄公河是亚洲一条重要的国际河流,发源于中国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自北向南流经中国青海、西藏、云南3省区和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5国,于越南胡志明市附近注入南中国海,全长4880公里。

湄公河在中国境内段称为澜沧江。

大湄公河次区域是连接中国和东南亚、南亚地区的陆路桥梁,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该区域总面积256.86万平方公里,总人口约3.2亿。

域内蕴藏着丰富的水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具有极大的经济潜能和开发前景。

大湄公河次区域各国历史悠久,风景秀丽,民族文化多姿多彩。

长期以来,受多种因素影响,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对落后,其中柬埔寨、老挝和缅甸被联合国列入最不发达国家之列。

近年来,次区域各国都在进行经济体制改革,调整产业结构,扩大对外开放,加快经济发展已经成为各国的共同目标。

1992年,在亚洲开发银行(ADB)倡议下,大湄公河次区域6国举行首次部长级会议,共同发起了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GMS)机制,以加强各国间的经济联系,促进次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共同繁荣。

此后,GMS事务部长会议原则上每年举行一次。

2002年11月3日,GMS首次领导人会议在柬埔寨金边举行,批准了《次区域发展未来十年战略框架》,并决定其后每3年在成员国轮流举行一次GMS领导人会议。

GMS合作开始上升到领导人层级,次区域合作由此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GMS第二次领导人会议于2005年7月4日至5日在中国昆明举行。

浅析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

浅析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

国在澜沧 江一湄公河流域开展的次区域合 作。1 4
年 来 有 关 各 方 开 展 了交 通 、 源 、 信 、 游 、 能 电 旅 环
保、 农业 、 贸易 、 投资 、 人力资源开发和禁毒等 多方 面合作 , 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MS ̄ G f 合作不 仅包含 l 了贸易与投资等经济领域合作 , 也包含 了环保 、 禁 毒等非经济领域合作 ,再结合其合作 以基础设施
构是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部长级会议 ,每年 召开一次 , 下设专题论坛和工作组 。 领导人会议是 大湄公河次区域 经济合作 的最高级会 议,分别于
维普资讯
东 南亚 横 A U O T A T A L RO ND S U HE S S 4
2 0 . 0 9 7
浅析大湄公 河次区域合作
黄琰婷 ※ An l ss o e t M e o g S b r g o o e a i n a y i f Gr a k n u - e i n Co p r t o
o On i— wo wi g ” i c n mi o p r t n i r r i g f“ e Axs T n s n e o o c c o ea i s wo h t n . o t y
大 湄公 河 次 区域 ( 语 简 称 G S 合 作 是 中 国 英 M ) ( 南 与广 西 )泰 国 、 甸 、 挝 、 埔 寨 和 越 南 6 云 、 缅 老 柬
o e ain n p r t i Gr a M e o g Su o et k n b-rgon e i wil t e l no b pr maur a v n e n t v n fe ta e r a u t e su p in e t e d a c , o e e a r e r d a b t h a s m to e

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

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

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是指中国的云南省与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和越南五国,该区域总面积233.19万平方公里,总人口约2.46亿。

自1992年启动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以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其发展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92~1994年)为起步阶段,以研究、论证、交换意见为主;第二阶段(1995~2000年)为实施阶段,各国提出了相关构想、政策措施,启动了一批具体项目;第三阶段是2001年至今,合作步伐迅速加快。

中国与东盟签署了《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启动了中国与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的进程;中国发表了《中国参与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国家报告》,启动了湄公河次区域的全面合作。

次区域将成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先行示范区,次区域的经济合作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而投资领域的选择与合作项目的确定是次区域经济合作的核心内容之一。

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在交通运输、水力资源开发、矿产资源开发、生物资源开发等重点领域展开合作。

1.交通运输开发合作中国昆明至泰国曼谷的公路是中国与次区域国家间的重要通道,是亚洲公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长1887公里。

为加强中国与次区域的经济合作,次区域各国积极与中国协调,开通了多条高速公路、铁路以及海运道路,为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的经济发展提供便利。

2.水力资源开发合作澜沧江—湄公河流域蕴藏着丰富的水力资源,水力资源的开发是次区域合作的一个重点。

澜沧江水电资源可开发量为2737万千瓦,是中国重点开发的水电基地之一。

泰国对湄公河联合开发的主要侧重点是水电开发。

因为湄公河开发不仅会大大增加泰国的年发电量,而且还能改善泰国东北部的农田水利灌溉。

老挝是湄公河流经最长的国家,也是对国际合作开发湄公河要求最迫切、热情最高的国家。

老挝水能资源丰富,湄公河50%的水电潜能蕴藏在老挝,全国水能储量达2500万千瓦。

水力资源开发中,澜沧江—湄公河干流列入规划的有25项重要工程,其中中国境内14项,老挝境内4项,老泰、老柬交界4项,柬埔寨境内3项。

云南与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和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

云南与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和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
云 南 参 与 “ 珠 三 角 ” 和 GMS合 作 的 进 展 泛


“ 泛珠 三 角 ”区域 合作 和大 湄 公河 次 区域合 作 是迄 今 云南 省 所参 与 的区 域 次 区域 合 作 中 取 得 成效 最大 、最 引人关 注 的两种 合 作机 制 。其 中 “ 珠三 角 ”区域 合 作是对 内的合 作 ,而 泛 G MS合作则 是 对外 的合 作 。
角”区域合作的意义,表明了云南省积极参与合作 的决心。 二是 与 区内各合 作方 特 别是 广东 的合 作 蓬 勃 开 展 ,已签订 大批 合作 项 目。据 初 步 统 计 , 截止到 20 年底 ,云南与 广东 、福建 、海南 、湖南等 8 区实施 的各类 合作项 目已接近 03 省
1 o ̄ ,协 议金 额 288亿元 ,香港 、澳 门在 云南 直 接投 资项 目1 6个 ,合 同金 额 l . o, o 6. 9 0 74亿 美 元 。20 年 至 20 01 04年 ,广 东在 云南 实施 的合 作项 目达到 36项 ,协 议 投 资金 额 23亿 元 , 1 0 实 际到 位资 金 3 . 36亿元 。在 日渐 加 深 的合 作 中 ,双 方 实 施 的 项 目涉 及 烟 草 、电力 、旅 游 、 冶 金 、商 贸 、石 化 、机 电 、农 业 、纺 织 和 地 质勘 探 、基 础设 施 等 众 多 领 域 。在 20 05年 7月
所 取得 的进 展 ,主要 包 括 以下几 个方 面 :

是省 领导 一再 表 明态 度 ,要积 极应 对 和参 与 “ 珠 三 角 ” 区域 合 作 。 自 “ 泛 泛珠 三角 ”
区域合 作启 动 以来 ,云南省 委 、省政 府 的领 导反 应积 极 ,多 次公开 阐述 了云南参 与 “ 泛珠 三

大湄公河次区域货币合作问题的探究

大湄公河次区域货币合作问题的探究

在 区域经济和金融一体化发展的大背景下 , 币一体化 已 货 成 为国际金融合作的研究热点 , 并在 部分国家和地区得到 了成 功实践 。自 19 97年金融危机之后 , 亚洲各国 , 别是东亚地区 特 加 强经济合作多层次 、 全方位 的各种机制 层出不穷 , 效果 十分 显著 。同时 , 《 在 清迈协议》 的双边货 币互换 以及亚洲债券市 下 场建设更是标志着亚洲金融合作迈出了实质性 的步伐 。自亚洲 开发银行确定次区域 1 8年来 ,次区域各 国在亚 洲经 济合作浪
灾害 、 国际市场 油价和汇 率波 动等因素的 影响 , 越南 的通 货膨 胀率达到了 66 . %以上 , 高于同期东盟的平均水平 。缅甸和老挝 的通货膨胀最为严 重 , 通货膨胀率在大 部分 时间都保持着两位 数, 其中受东南亚金融 危机的影响 , 老挝 的通 货膨胀率在 19 99
年更是达到 了 18 %, 2 . 其后随着 世界及本国经 济的复苏 , 4 两国 的通 货膨胀率虽仍高于 东盟平均水平 , 已下降到 了 1%以下 。 但 0
大湄公河 次区域各国产业 结构 的差异使得 各国产业 互补
性很强。中国和泰 国制造业和服 务业所 占比重较大 , 南工业 越
了就 业人数 的稳步增加 , 国、 泰 越南和 柬埔寨 的失 业率也呈 现
《 当代经济》00 2月( ) 2 1 年1 上 1 日 I
下降趋势 。总体上说 , 次区域国家 的平均失业率水平较低 , 与此 相比 , 高失业问题则一直是困扰欧盟国家的主要宏观经济问题。 I 财政赤字 占 G DP的比率来看 ,96年底 , 19 欧洲货 币联盟 通过 了《 稳定与增长 公约 》该公约 明确规 定成员国必 须符合预 , 算赤字 占 G DP的比率低于 3 %、国债 占 G DP比率低于 6%的 0 标准 。 98年 , 19 欧盟的这两个指标分别为 23 和 7 . 与此相 . % 39 %。 比 ,大湄公河次区域各国财政 赤字 占 G DP比率的平均水 平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一、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的历程

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有以下四种主要合作机制


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 东盟—湄公河流域开发合作 湄公河流域可持续发展合作
中、老、缅、泰毗邻地区增长四角
3



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是基于湄公河流域的区域经济合作机制,包 括的国家有越南,柬埔寨,老挝,泰国,缅甸,中国。 湄公河是亚洲一条重要的国际河流,发源于中国青藏高原唐古拉山, 自北向南流经中国青海、西藏、云南3省区和缅甸、老挝、泰国、柬 埔寨、越南5国,于越南胡志明市附近注入南中国海,全长4880公里。 湄公河在中国境内段称为澜沧江。 大湄公河次区域是连接中国和东南亚、南亚地区的陆路桥梁,地理位 置十分重要。该区域总面积256.86万平方公里,总人口约3.2亿。域 内蕴藏着丰富的水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具有极大的经济潜能 和开发前景。 大湄公河次区域各国历史悠久,风景秀丽,民族文化多姿多彩。长期 以来,受多种因素影响,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对落后,其中柬埔 寨、老挝和缅甸被联合国列入最不发达国家之列。近年来,次区域各 国都在进行经济体制改革,调整产业结构,扩大对外开放,加快经济 发展已经成为各国的共同目标。
4

宗旨
通过加强各成员间的经济联系,促进次区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成员
中国、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亚行作为参与方和出资方,主要 负责为GMS有关会议及具体项目的实施提供技术和资金支持。


合作原则与方式
GMS采取协商一致的合作原则,所作决定需经各成员国一致认可。
秘书处
GMS日常事务由设在菲律宾马尼拉亚行总部秘书处负责处理。
8
二、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的逻辑Fra bibliotek政治基础
这一地区处于中国、东南亚、南亚三大区域的结合部,在自然资源开发、市 场潜力等方面都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正是由于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地区所具 有的这种“地缘经济—地缘政治”特点,自亚洲开发银行倡导大湄公河次区 域合作以来,西方发达国家以及东盟对该地区合作都高度重视,纷纷参与到 该区域合作中来。
9
经济基础
1.经济的互补性较强
大湄公河次区域六国都是发展中国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共同发展的愿望, 使六国把密切交通联系、提高本地区国际竞争力和促进一体化视为平等发展 和繁荣的基石。 大湄公河次区域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资源、农业资源、水能资源、矿产资 源、土地资源、人力资源、人文资源和旅游资源,区位优势特别明显,在资 源和市场方面具有较强的互补性,充满着巨大的贸易和投资机会,具有极大 的发展潜力。 大湄公河次区域腹地涉及东南亚和南亚的许多国家和地区,大约拥有20亿人 口,是当今世界经济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也是世界重要的战略物资补给地, 有望成为21世纪世界和亚洲新兴的巨大市场。

组织机构
GMS最高决策机构为领导人会议,每三年举行一次。各成员国按照字母顺序 轮流主办,目前已举行三届。GMS日常决策机构是部长级会议,下设高官会、 工作组及专题论坛等。
5


1992年,在亚洲开发银行(ADB)倡议下,大湄公河次区域6国举行 首次部长级会议,共同发起了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GMS)机制, 以加强各国间的经济联系,促进次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共同繁 荣。此后,GMS事务部长会议原则上每年举行一次。 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领导人会议是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的最 高决策机构,每三年召开一次,各成员国按照国名字母顺序轮流主办。 部长级会议每年举行一次,下设专题论坛和工作组。
第14章 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
云南财经大学东南亚南亚研究所所长 云南对外金融合作研究基地首席专家召集人 2010年6月
胡列曲
博士、教授
大纲

一、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的历程 二、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的逻辑


三、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的主要内容
四、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的前景

五、云南与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
6


2002年11月3日,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首次领导人会议在柬埔寨 金边举行。朱镕基总理出席会议并就加强次区域合作的重要性等问题 作了主旨发言。会议批准了《次区域发展未来十年战略框架》,并决 定其后每三年在成员国轮流举办一次领导人会议。会后,有关国家签 署了《大湄公河次区域便利运输协定》谅解备忘录、《大湄公河次区 域便利运输协定》中方加入书和《大湄公河次区域政府间电力贸易协 定》。 2005年7月4-5日,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第二次领导人会议在中 国昆明举行,温家宝总理主持会议,并在会议开幕式上发表了讲话。 会议围绕“加强伙伴关系,实现共同繁荣”的主题,进行深入讨论并 达成广泛共识,确立了以“相互尊重、平等协商、注重实效、循序渐 进”为主要内容的合作指导原则,并发表了《昆明宣言》。与会六国 领导人还签署了便利客货运输、动物疫病防控、信息高速公路建设和 电力贸易等多项合作文件,批准了贸易投资便利化行动框架和生物多 样性保护走廊建设等多项合作倡议。

10
2.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差距显著但呈现缩小态势


形成了两个不同的层次。从人均国民收入水平来看,泰国与中国较为 突出,泰国超过3000美元,中国超过2000美元,其余四个国家的水 平十分接近,不到1000美元。 东亚金融危机前,作为次区域五国中经济规模最大的泰国,其国内生 产总值是经济规模最小的老挝的约90倍左右,2006年,两国差距缩 小到64倍左右。
7

2008年3月30-31日,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第三次领导人会议在 老挝万象举行,六国领导人围绕“加强联系性、提升竞争力”的主题, 就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贸易运输便利化,构建伙伴关系、促进经 贸投资,开发人力资源、增强竞争力,可持续的环境管理,次区域合 作与发展伙伴关系等六大方面的合作构想交换意见。与会各国领导人 签署了《领导人宣言》,指出了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面临的机遇 与挑战以及未来行动的方向,提出2008-2012年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 合作发展行动计划。与会领导人还签署了《实施次区域跨国电力贸易 路线图谅解备忘录》以及《经济走廊可持续与均衡发展谅解备忘录》 等一系列合作文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