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气象无人机简介

合集下载

美军无人机发展现状及趋势探析

美军无人机发展现状及趋势探析

美军无人机发展现状及趋势探析2011-06-28海神纵观美军近几场现代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我们不难发现,无人机在战场的投入量越来越大,担负的任务也从战场侦察和监视扩展到海域巡逻、反潜战、对舰(地)攻击、电子干扰、通信截听、目标精确定位、中继通信等领域,甚至扩展到战区空中导弹防御、心理战和网络中心战领域。

无人机已经成为美军作战不可或缺的重要武器平台,在信息化条件的现代战争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可以预见其必将成为未来信息化战争——“无人化战争”的生力军。

一、美军无人机发展的动因(一)军事需求的牵引是无人机发展的源动力未来战争形态将是信息化战争,信息力可能会成为战斗力诸要素中的首要要素。

美国国防部始终以提高美军全球感知能力为其终极目标。

无人机具有受气候条件限制少、昼夜可用、能突入危险地区上空长时间的实施监视与侦察以获取情报信息(包括通信情报和电子情报的信息)并能实时传输目标图像的独特优势,成为能够满足这一需求的有效手段。

“零伤亡”目标一直是美军追求的最高境界,也是美军发展无人机的外部原因。

现代空袭反空袭斗争异常激烈,即使美军最先进的飞机也可能遭受袭击后坠毁,人员伤亡依然不可避免。

无人机恰好可以适应美军战场上“零伤亡”的要求,不用飞行员冒着生命危险作战,就是被击落也不会有人员伤亡,所以美军把无人机列为未来实现“零伤亡”目标的首选武器。

“网络中心战”和“非接触”作战理论是美军大力发展无人机武器装备的重要依据和理论支撑。

美军军事专家分析认为,“网络中心战”和“非接触作战”将成为未来战场的主要作战方式。

美军在不断的战争实践中摸索发现,无人机是实施网络中心战和非接触作战的一种能游刃有余于战场多个空间的重要作战平台和打击手段。

因为无人机本身所具有的探测与监视、指挥与通信、干扰与摧毁能力正好符合了美军网络中心战所需的要求,使得其成为美军实施作战的主要攻击手段之一。

(二)高新技术的进步是无人机发展的支撑点微电子、动力和隐身等高新技术的进步是军用无人机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无人机在气象探测中的应用

无人机在气象探测中的应用

无人机在气象探测中的应用一、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创新,无人机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其中,无人机在气象探测中的应用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本文将通过对无人机在气象探测中的应用进行探讨,介绍无人机在气象探测中的优势和实际应用情况,并展望其未来发展趋势。

二、无人机在气象探测中的优势相较于传统的气象探测方法,无人机作为一种新型的气象探测手段,具有以下优势:1.快速响应无人机具有快速响应的特点,可以在短时间内到达目标区域,并快速进行气象数据的收集和传输。

这大大缩短了气象数据采集和分析的时间,提高了气象预报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2.高空低速飞行无人机可以在高空低速飞行,这可以避免传统气象探测方法中受到强风的影响,提高了探测数据的准确性。

3.多参数探测无人机可以携带多种探测设备,同时获取多种气象数据,如大气温度、湿度、风速、风向、气压等,而传统气象探测方法只能收集少量数据。

这有助于提高气象预测的准确性。

4.低成本无人机探测成本相对传统气象探测方法较低,大大降低了探测成本,并且可以进行密集地、高频次的气象探测。

三、无人机在气象探测中的实际应用情况目前,无人机在气象探测中已经开始应用并取得一定的成效。

下面将简要介绍一些典型的应用案例。

1.气象灾害预警无人机用于气象灾害预警是目前比较成熟的应用之一。

例如,中国气象局在汶川地震、雾霾天气等天气灾害时采用无人机进行空中探测,从而及时对灾害进行预警和应对。

此外,美国的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也在无人机气象预警系统方面有所研究。

2.气象监测无人机在气象监测方面也有广泛应用。

例如,无人机可以用于监测台风等自然灾害的预测,还可以用于动态监测气象变化情况,对气象预测进行优化和精确化。

3.气象研究无人机还可以用于气象研究方面。

例如,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使用无人机来获取地球大气层中的气象数据,为气候研究和预测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

四、无人机在气象探测中的未来发展趋势由于无人机在气象探测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优势,因此其在未来的发展也备受关注。

世界无人机大全

世界无人机大全

世界无人机大全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的RQ-4A“全球鹰”是美国空军乃至全世界最先进的无人机。

作为“高空持久性先进概念技术验证”(ACTD)计划的一部分,包括“全球鹰”和“暗星”两个部分在内的“全球鹰”计划于1995年启动。

ACTD计划最初由国防先进研究项目处管理,1998年10月转由怀特·帕特森空军基地的空军系统计划办公室接管。

后来“暗星”计划于1999年1月取消。

“全球鹰”的研制计划分为三部分:设计,研制与试验,部署和评估。

相关厂商包括电气系统ES公司,信息科技IT公司,综合系统IS 公司,舰船系统和构成公司。

贴子相关图片:2Northrop Grumman 公司已经从机身制造公司Schweizer航空器集团接收了第一架RQ-8A配备火力的垂直升降无人侦察机.Northrop Grumman公司正在试飞一架此型飞机的有人驾驶型号来测试其执行任务的能力.此型飞机将提供给美国海军和海军陆战队来实施侦察,位置预料和支持目标精确打击.此型飞机能在任何配有航空装置的战舰和狭小的陆地上起飞.它配有电子红外传感器和激光指示器,能覆盖从起飞地方圆110海里的区域.第一批此型飞机将配给海军陆战队,包括三架飞机,两个地面控制基地,一套数据连接系统,远程数据终端等设施.贴子相关图片:3据AAI公司称,“影子-200”无人机参与了许多著名的战斗,其中之一是捕获了绰号为"金刚石之王"的萨达姆高级副官之一,在另一次战斗中,“影子”无人机完成了侦察任务,从而使美国部队成功解除了一支支持萨达姆的伊朗游击队武装。

由于“影子-200”无人机在飞行中噪声大,部队将该无人机命名为“尖叫魔鬼”。

不过,在作战期间,这种无隐身的飞机倒能提供心理上的优势。

贴子相关图片:4用途:战场侦察、目标指引、火力校正(AS90和MLRS)制造商:英国GEC-马可尼航空有限公司动力:一台TTL WAE25马力活塞发动机尺寸:翼展18.04英尺最大荷载:110lb最大起飞重量:386lb巡航速度:90节续航时间:5小时侦察装置:IR数据链吊舱(包括“窄光”J波段上行数据链和图像实时传送下行数据链)、红外线传感器发射装置:卡车运载,气/液压弹射发射导航跟踪系统:预设指令回收:降落伞回收主要设计缺陷:在高温环境下表现不佳,动力不足以致于无法加装激光指引装置,无法保障稳定的远距离数据传送,回收方式设计不佳,常常由于落地速度太快而导致机体损坏,后虽经改进解决了这一问题,但却使机体加重。

世界无人机名称

世界无人机名称

美国无人机大全1.美军无人机的发展2.RQ/MQ-1“掠食者”3.RQ-2“先锋”(Pioneer)4.RQ-3“暗星”(Dark Star)/“臭鼬”(Polecat)/RQ-170“哨兵”(Sentinel)5.RQ-4“全球鹰”(GlobalHawk)/“欧洲鹰”(Euro Hawk)6.RQ-5“猎手”(Hunter)/EX-BQM-155/MQ-5B7.RQ-6A“警卫”(OutRider)8.RQ-7“阴影”(Shadow)9.RQ-8/MQ-8“火力侦察兵”(Fire Scout)/XM-15710.MQ-9“收割者”(Reaper)11.CQ-10“雪雁”(Snow Goose)12.RQ-11B“大鸦”13.RQ-14“龙眼”(Dragon Eye)/“雨燕”(Swift)/Sea ALL/X-6314.RQ-15“海王星”(Neptune)15.RQ-16“狼蛛一鹰”(Tarantula-Hawk)/XM-156 Class16.XMQ-17A“间谍鹰”(Spy Hawk)/T-2017.XMQ-18A[A-160T“蜂雀”(Hummingbird)]18.X-47B UCAS-D19.MQ-X20.AD-15021.“航空探测”(AeroSonde)Mk422.MQM-171“宽剑”(Broad Sword)23.“破坏者”(Buster)/“黑光”(Black Lig ht)24.“鸬鹚”(Cormorant)/“变形”(Morphing)UAV25.DP-5X“黄蜂”(Wasp)26.DP-7“蝙蝠”(Bat)/DP-10X“飞镖”(Boomerang)/DP-11“刺刀”(Bayonet)27.“达科他”(Dakota)28.“沙漠鹰”(Desert Hawk)29.“鹰眼”(Eagle Eye)30.“亚瑟王神剑”(Excalibur)31.BQM-147“可消耗无人机”(Exdrone)32.“发现者”(Finder)33.GO-1“全球观察者”(Global Observer)34.“金眼”(Golden Eye)80/5035.“高升限飞艇”(HAA)36.“杀手蜜蜂”(Killer Bee)/“蝙蝠”(Bat)37.“翠鸟”(Kingfisher)38.“合成者”(Integrator)39.L15高空监视飞艇40.长航时多情报收集飞行器(LEMV)41.“灰鲭鲨”(Mako)/XPV-242.“幼畜”(Maverick)43.“走狗”(Minion)44.“奥德赛”(Odysseus)45.“猎户座HALL”(Orion HALL)46.**(目标)获取武器系统(PAWS)47.“幻影射线”(Phantom Ray)48.“指示器”(Pointer)/FQM-151 A/PUMA49.“扫描鹰”(Scan Eagle)/“洞察力”(Insight)/“夜鹰”(Night Eagle)50.“圣甲虫”(Scarab)/324型51.“哨兵”(Sentry)52.“寂静眼”(Slient Eye)53.“银狐”(Silver Fox)/“蝠鲼”(Manta)54.“天空”系列(SkySeries)55.“天空之眼”(Sky Eye)56.“空中山猫”(Sky Lynx lI)57.SL-UAV[“丛林狼”(Coyote)/“探秘者”(Voyeur)]58.“追捕者”(Stalker)59.“魔爪”轻型攻击和监视直升飞行器(Talon Lash)60.“燕鸥”【Tern)/XPV-161.“虎鲨”(Tiger Shark)/“狐车”(FoxCar)62.“警戒者”(Vigilante 502)63.“海盗400”(Viking)64.“黄蜂”(Wasp)/BATMAV65.WBBL-UAV“猫头鹰”(Owl)/“图瑞斯”(Turais)顶级飞机手册:顶级无人机图典CQ-10A“雪雁” SnowGoose“红隼” Crecerelle“食雀鹰”A Sperwer A“卢纳” LUNA“克泽奥” KZO“梭鱼” Barracuda“雕”/“雪鸮” Eagle/Harfang“神经元” NeuronRQ-2“先锋” PioneerRQ-5A/MQ-5B“猎人” Hunter“云雀”Ⅰ/ⅣSkylark Ⅰ/Ⅳ“赫尔墨斯”450/“火花” Hermes 450/Zik“搜索者”/“浮鸥”/“鹧鸪” Searcher/Meyromit/Hugla “苍鹭”TP/“稳固” Heron TP/Eitan“隼” Falco“队列””/“蜜蜂” Stroy-Polk/Pchela“搜寻者” Seeker“阿皮德”55/60 APID 55/60“曼提斯” MANTIS“雷神” Taranis“守望者” WatchkeeperRQ-7“影子”200 Shadow 200“全球观测者” Global ObserverRQ-11“大乌鸦” Raven“扫描鹰” ScanEagleXX-45/“鬼怪鳐鱼” Phantom RayMQ-1L“捕食者”(Predator)/MQ-9“死神” MQ-1L Predator/MQ-9 ReaperMQ-1C“天空勇士” Sky WarriorRQ-4“全球鹰” Global HawkRRQ-8A/MQ-8B“火力侦察兵” FireScout。

无人机应用技术的开发与应用研究

无人机应用技术的开发与应用研究

无人机应用技术的开发与应用研究无人机,又称为无人驾驶飞行器,是一种可以远程控制的飞行器,使用无线电、卫星导航等技术进行导航和操纵,机身内置各种传感器和设备,可以拍摄视频、进行测绘、农业喷洒、运输等多种功能。

无人机的开发与应用研究已经成为当今科技领域的热点之一。

本文将分享无人机应用技术的开发与应用研究的最新进展。

一、无人机技术的发展史早期的无人机大多用于军事领域,如侦察、侦查、监视、攻击等。

1961年,美国的RQ-1 Predator无人机首次飞行。

随着技术的发展,无人机开始走向民用领域。

2006年,美国的Parrot公司推出了一款名为AR.Drone的无人机,该无人机可以连接Wi-Fi,通过智能手机进行控制、拍照和录像。

二、无人机的应用随着无人机技术发展,它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未来还将有更多的应用。

以下是无人机在不同领域的应用:1. 气象预测现在,无人机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气象预测。

它们可以搭载各种传感器,包括气压计、风速仪和湿度传感器等,以收集气象数据。

这些数据可以帮助气象学家更准确地预测当地的天气情况。

2. 农业无人机在农业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普遍。

无人机可以为农民提供大量的数据,如植物生长的速度和高度等。

凭借这些数据,农民可以更有效地管理农作物,提高收成,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

3. 运输未来,无人机有望成为运输领域的重要工具。

无人机可以运载货物和让人的药品,以及跨越距离更短的包裹。

此外,无人机还可以在交通拥堵的领域进行遥控操作,帮助减少道路交通拥堵。

4. 搜索和救援无人机可以被广泛用于搜索和救援领域。

例如,它们可以用于搜索山区和森林地区中的失踪者,以及监视自然灾害,如洪水和地震等。

这些无人机可以被用于危险区域,并且可以传送有关遇难者位置的信息。

三、无人机应用技术的未来发展随着无人机技术的不断进步,无人机在未来的应用前景也十分广阔。

以下是无人机未来发展的一些技术:1. 无线电技术未来的无人机将会搭载更先进的通信技术,如5G和6G技术,以支持更高速率和更远的距离通信。

美国未来空中主战武器——无人机

美国未来空中主战武器——无人机

美国未来空中主战武器——无人机美国未来窒中主战武器一无人机早存20世纪初,无人飞行器(英文名称UnmannedAerialV ehicle,简称UAV)就已问世I=.它可分为无人机,导弹和靶标三大类.最初无人飞行器称为遥控飞行器(RPV),大多用做靶机,住早先的简氏世界飞机年鉴中将它【J_I为遥控飞行器与靶标族类,并一直延续至今,目前靶机仍占无人飞行器市场份额的70%左右.第一架遥控航模飞机于1909年住美国试成功,1915年10月,德国西门子公一】研制成采用伺服控制装置和指令制导的滑翔炸弹,它被公认为有控无人飞行器的先驱,1917—1918年英国与德国先后研制出第一架无人驾驶的遥控飞机,但一直到1921年英国才研制成町付诸实用的第一架靶机.1930年英国首先开始靶机研制,1933年世界上第一架有人驾驶机成功地改成"蜂后"号靶机试飞成功.接着,苏联于1934年研制成36世界航空航走博览PO一2靶机,美国由于战争需要,于1939年开始研制成多种靶机.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后来被美国人尊崇为航天之父的阿波罗空间计划负责人7L5?布劳恩将靶机技术与遥控机技术结合,在德国佩内明德基地研制成世界上第一枚飞航式V一1型导弹._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们还研制成V一2导弹与"莱茵女儿"等导弹,将无人飞行器派生出一个新的族系导弹.导弹技术的发展同时又促进了无人机的发展.由此,无人机已形成其各有特点的三大分枝:无人机,导弹与靶标.战后为发展新型防空导弹,各国纷纷研制高性能靶机,法国研制CT一20与CT一22靶机,意大利研制"米拉奇",澳大利亚研制"金迪成克"系列靶机.其他如加拿大,以色列,日本,西德,南非也相继研制成多种靶机,苏联则装备了拉一17和由米格一林东方15"比斯"战斗机改装的靶机等,甚至于伊朗也研制成多种供火炮,飞机和导弹用的靶机,所以较长一段时期内,无人机基本上是靶机的一种别称.住发展靶机的同时,随着相应技术的进展,各国尝试在靶机上换装一些测量装置,使其具有战场侦察,监视,目标探测,电子战能力,甚至也设想作为无人作战飞机.美国"火蜂",意大利"米拉奇"等都做了这方面的改进与利用.另外,还有通过将有人驾驶飞机改进用作上述目的的无人机.无人侦察/攻击机最早涉足无人侦察机领域是美国,当时,为开发"宙斯"及"胜利女神"等面对空导弹的需要,先后有30多家公司投入了靶机和遥控飞行器的研制,其中最负盛名的有瑞安公司研制的世界上生产最多的"火蜂(Firebee)"系列靶机和诺斯罗普公司的"石鸡"靶机系列等.任发展靶机的同时,随着相应技术的进展,各国尝试在靶机上换装一些测量装置, 使其具有战场侦察,监视,目标探测,电子战能力,甚至也设想作为无人作战飞机.美国"火蜂",意大利"米拉奇"等都做r这方面的改进与利用.另91,,还有通过将有人驾驶飞机改进用作__卜述13的的无人机.20世纪60 年代到70年代美军侵越战争期间,由于当时越南防空火力十分猛烈,对美军构成很大成胁.据当时统计,1965年用13枚地空导弹就能击落一架军用飞机,由f采取了干扰措施,1967年需33—55枚,即使如此,美军飞机还是被大量击落,为减少飞行员与飞机的损失,美军首次使用了经改装后的"火蜂"尢人侦察机用于军事侦察.1964—1975年,美国使用"瑞安"系列的无人侦察机在东南亚地区共进行过3435次照相侦察任务,并在6年中先后侵入中国领空93架次, 被中国宅军先后击落20架.据统计, 美国的无人驾驶飞机同收率达97% (其中对中国侦察的回收率只有75%),损失率为16%,这意味着避免了近550架有人驾驶飞机彼击毁, 也避免r1000多名飞行员的损失.越战结束后,受到各方面习惯势力的影响,无人机一直进展缓慢,直到1982年爆发的贝卡谷地空战中,以色列采取以无人机诱骗叙军地空导弹的制导雷达开机的手段,用空对地反辐射导弹摧毁了叙军的19个"萨姆" 一6导弹阵地.这次空战引起了各国军方对此无人机的重视,从而对无人机发起了一股竞相研究与采购的热潮,大大促进了无人机的发展.在海湾战争和1994年的波黑战场上,美国空军及多国部队出动了无人机在敌军前沿阵地上空昼夜侦察,提供实时图像,引导地面部队以及空中飞机摧毁敌军阵地.在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中,美军出动了100多架无人机,用于战场侦察与监视,为美军历时78天的空袭行动立下了汗马功劳.任此期间,"捕食者"共飞行了1100个小时. 2002年的伊拉克战争期间,美军大量使用无人机为地面部队提供情报.无人机在战场上的优异表现再次促进各国加紧对无人机的研制.一些发达田家把无人机作为重点项目优先发展. 由于军事上的需求,技术上:的推动,加上经费上可接收,许多发展中国家---I=战一2R,SR一71有人驾驶侦察机.为解决三军通用问题,1985年成立了由国防部牵头的"无人机联合计划项151 办公室"(UAV—JPO),提出按距离分近程,短程,中程和长航时四个系列总体规划,研制了二军通用,远程与近程合并的"战术无人侦察机" (TUAV),其中"蒂尔一后来发展成MQ一1A"捕食者",该机由通用原子航空系统公刮研制,1996年装备,最大速度速度204千米/时,巡航速度111—130千米/时,续航时间为60小时,最大飞行高度8000米,机也加入到采购或自行研制无人机的行列.美国无人机发展计划美国目前重点发展三军通用的长航时无人机,长航时指空中工作在十几至几十小时的无人机,通常在7 000—20000米的中高空飞行.它必须备有通信中继设备和数据链系统, 以确保数据,图像实时传输给地面指挥中心.为此实施了"蒂尔(Tier)"系列长航时无人机发展计划,如蒂尔l,ll,Il+和…四种.美国国防部空中侦察处在规划21世纪空中侦察力量时,已考虑用蒂尔系列无人机取代U 长8.13米,起飞量850千克,有效载荷205千克,动力装置为1台63,4 千瓦四缸四桨发动机,随机携带燃料295千克.美空军官员于今年3月称,他们在过去8个月来一直在秘密使用一架"捕食者"MQ一9A无人机,并TE在使第一批MQ-9A能在明年用于作战.该机美空军已经过实战验证的MQ-1 "捕食者"的放大型,后者正在伊拉克广泛使用.空军发现MQ-9A和MQ- 1同样有效,而且飞得更快,巡逻时间更长,能装载更大的传感器并具有更大的武器载荷.MQ-1/-9A都由通用原子航空系统公司(GA-ASI)ltili造,并世界航空航天博览37分别被称为"捕食者"A/B.美空军迄今仍未公开MQ-9A的使用情况,只透露一架预生产型飞机从2004年8月开始投入实战使用.此前美空军也从未暗示MQ-9A已用于全球反恐战争,曾仅仅宣称他们正对该机继续进行试验和评估,并为其建立后勤支持体系.美国空军仍打算将MQ?9A用作一种"猎杀者"平台,利用机载光电/红外摄像机和高分辨率合成孔径雷达搜索和跟踪地面目标并将其数据传送到其他平台,或者用自身携带的精确制导弹药进行攻击.美空军希望在2006年3月前能有4架MQ?9A用于作战部署.这些飞机将装备种227千克的GBU?38 JDAM(联合直接攻击弹药),目前正在进行综合工作.美空军已取消为该机装备重227千克的GBU?12激光制导炸弹,250磅(113,5千克)级的"小型炸弹"(SDB)则将是以后的一种选择.美空军目前拥有6架MQ-9A, 2004年又订购了8架,今年计划再购买5架,最终组建2个MQ?9A中队和1个MQ?9A/?1混合中队,使两型无人机的战备数达到60架,此外还有备份机和测试与训练设备(两种型别的地面控制站相同).GA?ASI最近在南加州扩建了工厂,使"捕食者"B的生产速度从原来的1架/月增加到2架/月,A型生产能力也由2架/月增加到4架/ 月."蒂尔"一IV发展型为"全球鹰"系列高空长航时无人机,为当代水平最高的无人机,是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简称诺?格公司)为美国空军研制的高空长航时战略型无人机,其最高飞行高度达20ooo米以上,滞空时间长达34/j,~时.可根需要开改装成适合欧洲或海湾地区"欧洲鹰"和"海湾鹰"型远程无人飞机,供外国客户执行区域性特殊任务.诺?格公司宣38世界航空航天博览称"全球鹰"已经具备了处理飞行过程中故障的能力.机上还可以安装空中侦察雷达,执行缉毒工作.一种拖曳式假目标改进工程将很快在"全球鹰"上进行.这种系统包括ALE一50拖曳式假目标,ALR一89雷达告警接收器和一部新的雷达干扰机.干扰机改进之后能干扰S一300等雷达制导型导弹."全球鹰"计划还将使用一种机载电子攻击分析方案,对"全球鹰"进行作为战区内,外干扰平台的评审.2000年时诺?格公司从事"全球鹰"研制工作的人数是750人,2001年中期已扩展到1000人,目前更成为重点项目.2000年"全球鹰"的产值约为2亿美元,公司计划今后年将"全球鹰"项目的产值增加到5—1O亿美元.无人机武器化2001年1O月,在对阿富汗塔里班武装的空中打击中,"捕食者"无人机首开实用作战之先河,致使美国军方研制作战无人机及其配套武器的热情空前高涨,从而引领了无人机发展向着武器化迅跑的潮流.无人机在此次战争中的出色表现,将促使其武器化进程缩短3—5年.美国空军已投入1.2亿美元,加紧推行一种名为"无人驾驶战斗飞行器"的无人战斗机计划.按照此计划对X?45A重新设计之后编号X-45B. 此项目已在2003--2007财年的防务预算中得到充分的拨款,从而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与X?45A)~H比,X?45B 全机增大了24%,空机重量增大了31%.X一45B的头2架原型机还将增加低可见性特征.从2008年开始,该机的改型将装备直接能量武器.直接能量武器是一种固态高能激光器和大功率微波武器.美国空军希望到2O12年就能将这种武器装用在它的无人驾驶作战飞机上.在直接能量武器方面,以前的重点集中在机载化学激光器之类的大型装置上,目的是击落弹道导弹.在近期,为使无人机能携带这种武器作战,美国空军的兴趣很快转向小型便宜的固态高能激光器和大功率微波武器.现在,美国空军研究室实验室至少在对5个这类项目进行研究.专家预测,固态激光器的功率将从当前的3千瓦增加到15 千瓦,到2006—2007年前将增加到100千瓦.高能激光器和高能微波武器要解决的问题是共同的.它们一个领域的突破也将促进另一种武器的发---I="战展.但是,发展出功率能达到击毁一辆主战坦克的直接能量武器至少是10 年以后的事.无人机小型划除了武器化以实现实际作战用途外,无人机发展的另一个趋势是向小型化和微型化发展."捕食者"和"全球鹰"本身体积比较大,因而被发现的概率也较高.其操作复杂,对地面控制的依赖性很大.一架"掠夺者"需要55名地面人员进行维护与控制.发展中的新一代微型飞行器体积非常小,隐蔽性高,在卫星导航下,只要一个人就可以完成所有工作.美军目前开发了2种微型飞行器,其中"龙眼"是美国海军陆战队发展的一种微型飞行器,其仅重2.27千克,翼展114.3厘米.整个飞机可以被拆解为5块,并装入一个背包中.其发射方式也很简单,就像射弹弓一样.它可以对5千米以内的情况进行侦察,飞机上配备了摄像机和红线传感器.MA V是由美国陆军主持开发的微型飞行器,侦察距离10千米,飞行速度达160千米/时.它可以连续数周进行侦察活动.外形有些像装咖啡豆的罐子.最小一种大约只有0.5千克重,直径大约为12厘米.MA V上配备了摄像头,红线传感器,声感设备和金属探测器等.迷你无人飞行器目前尚处于试验阶段,美军的地面部队已经开始利用这些微型工具进行近距离的侦察工作.有专家认为,由于微型机重量轻,尺寸小,气象,尤其是风力的影响将是有待解决的一大难题.无人战斗机美国陆军要求在远,中,近多层次信道无人机的配合下,能及时提供信息进行战役指挥.以便陆军部队能有效的完成作战任务.这套装备装干两辆高机动的轮式车上,信息直接与陆军的C41系统相连,以便最大限度地降低从传感器到发射器的时间.并提出需要按完成的任务地优先次序配备相应的有效载荷(传感器).在研制战术与战略无人机领域中,除完善无人飞行器本身性能外,还全面改进配套机载设备与地面站.90年代中期后,在无人飞行器领域,还大力开发了无人战斗机(UCAV)与微型无人机(MAV),从而将无人机研制推向新的领域.美国空军顾问委员会在1996年的《新世纪展示一21世纪的航空力量》研究报告中提出,"不久的将来, 无人作战飞机将有可能成为21世纪空中作战的主力".美国空军的((2025 年空军认为:一种可用来执行侦察,攻击和电子战任务的多用途无人战斗机,将是空军今后几十年内的一项关键需求,为此各国争相投入力量发展.根据新时期对无人机的需求,国外按功能将无人飞行器划分为四类, Ip:战术无人侦察机(TUAV):主要功能为侦察,搜索,目标截获,部队战役管理与战场目标与战斗损失的评估等.战略无人侦察机(SUAV):主要承担对敌方部队动向的长期跟踪, 工业产量情报及武器系统试验监视等.无人战斗机(UCAV):它不仅作为地面战争中的攻击平台,而且更是空中决斗的载机及直接攻击武器.另外一种是高性能靶机,主要用于射击武器试验.西方军事家预测,目前无人战斗机处在幼年时期,下世纪中叶将会有更高级的无人战斗机投入战争.他们预计未来的空战将是具有隐身特性的无人战斗机与防空武器之间作战,也有认为未来空战将是无人机与无人机之间的对抗.目前设想的作战方式有程序控制方式,被动式无人战斗机(由有人驾驶战斗机携带多架无人战斗机,在空中发射后执行攻击任务), 自主式无人战斗机(根据自主探测到的目标,通过地面站控制攻击目标). 无人机的另一个发展方向是微型无人机,美国国防预研规划局提出的微型无人机(MAV)计划,已经初步取得进展,4种15厘米长的微型无人机已开始进入飞行试验阶段.4种布局中2 种为固定型翼,一种为直升机型,另一种为扑翼布局.要求在3—4年内研制成具有自动驾驶仪及电视摄像机的微型无人机,要求它的航程为500 —10000米,翼展和机长不超过15厘米,重量为100克.它能进入建筑物内部实施侦察,或粘附在结构或设备上充当潜听哨和视频监视哨,用于侦察机和侦察卫星侦察不到的死角. 到本世纪中期,无人机产量将达到23 000架,这证明无人机有着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世界麓空麓天博览39。

无人机简介

无人机简介

无人机简介1、什么是无人机(UAV)无人机(Unmanned Aerial Vehicle),无人航空器是指不搭载操作人员的一种动力空中飞行器,采用空气动力为飞行器提供所需的升力,能够自动飞行或远程引导;既能一次性使用也能进行回收;能够携带致命性和非致命性有效负载。

无人机与各种导弹等无人武器系统的区别:(1)无人机在飞行结束后可以收回,导弹不能。

(2)无人机携带的弹药并不与机身形成一体,而导弹的弹头整合在弹体内。

2、无人机系统的一般组成无人机系统包括地面系统、飞机系统、任务载荷和无人机使用保障人员。

如下图并不是无人机都全部具有上述所有系统。

3、无人机的一般分类无人机的分类不完善,有些概念的界限比较模糊。

按起飞重量分:按用途分:无人侦察机、电子战无人机、靶机、反辐射无人机、对地攻击无人机、通信中继无人机、火炮较射无人机、特种无人机、诱饵无人机。

按飞行方式分:固定翼无人机、旋翼无人机、扑翼无人机、飞艇4、无人作战飞机的组成:典型的无人作战飞机的组成如下图:(1)飞行器平台:任务承载平台,根据不同的任务进行气动布局和气动力设计。

(2)动力系统:(3)自主飞行控制系统:无人机的飞行控制系统是无机机系统的核心,负责控制飞机完成自主飞行、着陆、出航等任务。

(4)信息处理与传输系统:无人机配备的数据链系统、战术信息收发系统。

用于无人机和地面控制站、卫星、军舰等进行信息交流、传递情报、接受指令。

(5)目标探测系统:用于探测目标的传感器,包括红外成像、SAR雷达、激光测距等(6)武器系统:提供武器控制和投放(7)目标识别:包括敌我识别、目标识别和目标细节识别(8)精确导航:包括惯导、GPS、多普勒导航等(9)起降系统:现役的无人机起飞和着陆基本上依靠地面来操作,未来的无人机系统向自主起飞、着陆和空中机动的能力。

(10)空域管理系统:包括冲突检测和防撞系统、着陆辅助装置等(11)自主攻击决策系统:无人作战飞机完成作战任务的主要系统。

扫描鹰无人机(Scan eagle)

扫描鹰无人机(Scan eagle)

Scan Eagle——扫描鹰无人机1 背景2005年4月,波音公司从美国海军处获得1450万美元的合同提供无人机来支持伊拉克自由行动和全球反恐战争。

波音公司为在波斯湾的海军远征打击群(ESG)和石油平台安全提供扫描鹰无人机、通信链路和地面设备。

2005年9月,海军提供波音公司1300万美元的合同变更,令其继续为海军高速舰艇和一个漂浮前进的中途补给基地提供扫描鹰系统支持。

自此,扫描鹰无人机系统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2 扫描鹰系统简介扫描鹰由美国波音公司和英国Insitu公司联合研制,是一种低成本的,可提供高质量的图像情报、监视和侦察(ISR)和其他特殊任务的自主式长航时无人系统。

“扫描鹰”的设计思想,就是可以最起码连续3天不着陆,在任务空域完成长时间监测与侦察任务。

“扫描鹰”是一个低成本的,可提供高质量的图像情报、监视和侦察(ISR)和其他特殊任务的无人系统。

对于和它同样大小的车辆,扫描鹰的续航能力/有效载荷的组合是无与伦比的。

扫描鹰另一个关键的设计特点是其内部的航空电子模块。

航空电子模块允许无缝集成新的有效载荷和传感器,以满足新兴客户的要求,并确保其能够采用最新的技术。

系统主要由一架或两架扫描鹰无人机、弹射发射装置、“天钩”(SkyHook)回收装置、地面或舰上控制工作站和运输储存箱组成。

其主要技术指标如下:(1)外形尺寸:翼展:3.1m长:1.37m(2)重量:空结构重量:13.1kg最大起飞重量:20.0kg(3)性能:最大水平速度:41m/s巡航速度:25m/s最大飞行高度:5944m续航时间:24小时以上(4)适用于:情报,监事和侦察;沿海巡逻;搜救;环境监测;地形测绘及勘察;生物化学试剂检测;气象测量;矿产勘测;3 扫描鹰总体设计接下来主要从扫描鹰的设计、发射和回收装置、有效载荷、发动机和导航与控制系统来介绍。

3.1 设计扫描鹰由5个现场可更换的主要模块组成:机头,机身,航空电子设备,机翼和推进系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气象无人机简介
气象无人机主要用于远程气象监测和侦察目的,是专为海洋、边远地区、战区和不利天气条件下气象和环境侦察而开发研制的。

起初,气象无人机多由通用无人机改装而成。

随着计算机、微电子、通信、信息、材料等技术的不断发展,近年来国内外也在研制专门用于气象和环境侦察的气象无人机。

气象无人机具有经济、机动、灵活的特点,使用范围广,既可对热带气旋和其他危险天气进行系统性监测,也适用于军事侦察及其他领域。

无人机气象探测系统由飞机系统、有效载荷、地面设备组成。

飞机系统包括飞行器平台、推进系统、导航系统、飞行控制系统、起飞/着陆系统机载部分、数据链路机载部分等。

起飞/着陆系统的机载部分与地面部分配合,完成无人机的发射与回收。

推进系统提供无人机的动力。

导航系统可以通过卫星导航、预警机指引、地面导引以及无人机自身的目标发现与跟踪能力为无人机系统完成战术任务提供导航和目标信息的保障。

飞行控制系统是无人机机上部分的核心,它监视、控制和指挥其他机载子系统,接受地面站发出的指令,协调机载各子系统的工作,并把无人机的状态及其他需要的信息通过数据链路发送给地面站,在地面站的监控和指挥下,控制无人机完成预定任务。

有效载荷包括温度、湿度、气压、风速、风向、电场等气象参数测量设备,完成飞行区域的气象参数测量。

地面设备包括地面辅助设备、地面监控分系统、起飞/着陆系统地面部分、数据链路地面部分等。

起飞/着陆系统的地面部分是完成无人机发射、回收的重要保证。

数据链路的地面部分与机载部分协同工作,提供地面站与无人机的通信,实现对无人机的监控、指挥,完成预定的作战任务。

地面监控分系统监视、控制和指挥其他分系统工作,给操作员提供全面的环境信息和无人机状态信息,根据操作员的命令安排各个子系统完成预定的任务。

对突发的事件做出合理的反应,并及时通报给操作员。

2、美国气象无人机介绍
用于气象研究的无人机已问世30 多年。

早在1973 年10 月,美国航空航天局就
开始研制“小型取样器”系列无人机,主要用于研究边远地区的高层大气。

1974 年,南非国家动力学有限公司开始研制低成本的小型ND-100 型无人机,用于大气采样和风暴研究。

但早期的气象无人机由于性能不太理想,未得到广泛应用。

为了提高目标区天气信息获取能力,1987 年美国空军与洛克希德公司签订了“打击前天气监视/侦察系统”概念验证合同,利用成熟的货架设备和政府提供的机载能见度仪(A VM),设计了吊舱式机载天气侦察系统。

随后针对无人机安装使用需求,进行了气象传感器小型化,开发出无人机模块式天气侦察有效载荷。

该项技术后来被移植到民用无人气象探测飞机的开发上,洛克希德公司、道格拉斯公司和奥罗拉(Aurora)公司相继开发出了被称为“无人驾驶飞行器”和“柏修斯”(Perseus)气象无人机。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20 世纪90 年代以后,尤其是海湾战争期间,光靠气象卫星提供战区气象信息不能满足作战需要的现实,使作战指挥人员和气象保障人员认识到,必须大力发展低成本小型无人机来获取战区气象信息,这种军事上的需求推动了气象无人机的进一步发展。

美国气象无人机主要有以下两种:
(1)柏修斯(Perseus)
柏修斯是一种高空大气研究无人机,由1989 年建立的飞行科学公司从事研制生产,供美国能源部用于全球性气候变化的科学研究。

其方案的技术验证机于1991 年11 月8 日首次飞行,全尺寸样机尚在研制中。

其外形由竞赛中获胜的滑翔机转化而来。

大展弦比的上单翼,短舱加尾梁式机身,十字形尾翼,大直径推进式螺旋桨。

机身骨架为4130 铬钢,碳纤维翼梁和预浸渍碳纤维尾梁。

空气动力面为蜂窝、石墨和芳纶布的复合材料夹层结构,前
三点式起落架。

用一台85.8 kW 的Rotax914 型四缸四冲程发动机,附加三级涡轮增压器和电喷、电控装置,可变桨距的推进式双叶螺旋桨,发动机液冷通过涡轮增压器内部冷却器和机翼下部散热器实现。

采用VME 总线飞行计算机、GPS 导航、无线电指令上行链路、C 波段视频下行链路。

通过机载G 波段雷达信标进行高空跟踪。

利用卡车牵引起飞,可飞行到燃料耗尽,无动力减速到跑道着陆,降落伞用于应急回收。

柏修斯A:设计用于平流层大气研究。

使用以液态氧和汽油为燃料的闭环发动机。

制造了两架并于1993 年12 月21 日首飞,1994 年4 月 2 日完成首次闭环飞行,早期飞机要装50~100 kg 载荷飞到25 000 m 高度。

典型任务包括臭氧层研究和高速商用运输机的环境冲击研究。

目前参加NASA 的ERAST 计划。

柏修斯B:设计用于上部对流层和下部平流层的研究。

和A 型相比,把飞控系统集成化,改进了结构并采用了三级增压的发动机。

1994 年10 月7 日首飞。

任务载荷为下投式探空仪,B 型可布放24 个下投式GPS 探空仪,从而提供温度、压力和湿度的垂直剖面。

(2)提修斯(Theseus)
提修斯是一种高空长航时大气研究无人机。

1989 年在美国科学发展基金支持下开发,但1995 年让位于柏修斯无人机,最后又把开发柏修斯时在气动、结构、动力和飞控系统方面积累的经验用在该机上。

1994 年 6 月订立开发合同,11 月通过设计评审,其任务为平流层区和平流层/对流层转换研究、遥感、飓风探测和作战气象学研究。

任务载荷与柏修斯无人机相同。

非常大展弦比的上单翼,T-形尾翼布局,两台发动机装在翼下吊舱内,推进式螺旋桨,前三点起落架,全复合材料结构,运输时可将尾翼及外翼拆除。

任务载荷装在机头及发动机舱的前半部。

首架飞机采用两台59.7 kW 的Anon II a 四缸四冲程涡轮增压活塞发动机,两叶推进式螺旋桨,燃料量1135 L。

第二架飞机采用两台带涡轮增压器的涡桨发动机,每台额定功率为261 kW,能在25 000 m 高度上输出功率119 kW,三叶推进式螺旋桨。

常规跑道起飞和着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