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课文插图,提高课堂效率

合集下载

巧用插图,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

巧用插图,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

巧用插图,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使用插图是一种常见的教学手段。

巧妙地运用插图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提高教学效率。

本文将探讨如何巧用插图,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

一、插图的作用插图是语文教学的有力辅助工具。

通过插图,可以提供感性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插图可以为抽象的文字内容增加形象的标示,使抽象的思想易于理解。

插图还可以帮助学生记忆和理解知识,提高学习的效率。

二、插图的运用范围插图广泛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各个方面。

例如,在教授诗歌鉴赏时,可以通过插图展示诗歌所描绘的人物、景色等;在教授古代文学经典时,可以通过插图帮助学生理解古代的服饰、建筑等;在教授现代故事时,可以通过插图呈现故事发生的场景、角色等。

插图的运用范围非常广泛,只要能够增强教学效果、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知识,都可以使用插图。

三、运用插图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插图的存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在讲解知识点时,教师可以选择具有吸引力的插图,例如生动的卡通画、精美的彩图等,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通过插图,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更愿意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积极思考和交流。

四、插图辅助记忆和理解插图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

有些抽象的概念和文字描述对小学生来说可能比较难以理解,而通过插图,可以将这些抽象的概念形象化,让学生更容易理解。

例如,在教授诗歌时,可以使用插图来展示诗歌中的情景、表情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

在教授古代文学时,可以使用插图呈现古代服饰、建筑等,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古代文化的特点。

五、插图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合理运用插图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通过插图,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思考和构建自己想象的空间。

例如,在讲解一篇童话故事时,可以让学生观察插图,从中发现故事的蛛丝马迹,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激发他们创造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能力。

六、插图的选择和设计原则使用插图时,需要注意选择合适的插图,并合理进行设计。

巧用插图,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

巧用插图,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

巧用插图,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和阅读能力的重要环节。

然而,由于小学生的特点,他们通常对抽象的概念难以理解,也对枯燥的知识缺乏兴趣。

因此,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让学生在充满趣味的学习中掌握知识,成了语文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讨论巧用插图,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方法,并深入阐述它的重要性。

一、巧用插图的定义及作用1.1 插图的定义插图是指通过图片、图表、图解等形式,辅助文字进行解释、说明和表达,以达到增强理解力和记忆力的目的。

在语文教学中,插图可以充当视觉助记的工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增加记忆效果。

1.2 插图的作用插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以下几个作用:(1)提高学生理解能力:插图通过直观的方式向学生展示课文或知识内容,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概念和复杂的文字。

(2)激发学生兴趣:插图能够使学习变得更有趣味和情感色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3)加深学生记忆:插图能够提供更加生动形象的表现形式,增加学习信息的联想和记忆。

(4)培养学生观察力和细致入微的能力:通过学习和观察插图,学生能够培养出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提高他们对细节的把握。

二、巧用插图的应用方法为了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教师可以巧用插图,运用以下几种方法:2.1 制作图表图表制作是一种常用的巧用插图的方法。

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制作各种形式的图表,如时间轴、流程图、分类表等。

这些图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的逻辑关系和知识的结构,提高学习效率。

2.2 插画绘制插画绘制是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有力工具。

教师可以选择重要的场景或人物,通过插画的方式展示给学生。

学生可以通过观察插画,深入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进一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3 口头表达配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经常需要进行口头表达。

教师可以将学生的表达内容以图示的方式展示给全班或小组同学,引导学生进行口头交流。

这种方法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还能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巧妙利用课文插图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巧妙利用课文插图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巧妙利用课文插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闫静(西安经发学校)课文插图教学效率学习兴趣现在的语文课本,几乎每一篇课文都配有色彩鲜艳、栩栩如生的插图,课文插图是我们不可忽视的教学资源。

有了插图的课文,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格外浓厚,学习的效果就有明显提高。

所以,在教学中,只要我们巧用课文插图,就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一、课前看图,激发兴趣低年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较高,如果能很好地利用课文插图,来进一步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教学寄给青蛙的信一课,课前,我出示一只垂头丧气、闷闷不乐的青蛙图片,引导孩子观察:这是一只怎样的小青蛙?再出示一只兴高采烈的青蛙图片,观察这又是一只怎样的青蛙?这只青蛙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呢?这样利用课文插图中的强烈反差引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带着这种强烈的好奇心走进文本寻找答案,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明确了学习任务,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二、读文看图,理解课文低年级孩子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课文插图能帮助孩子理解课文,从而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

如教学小猪画画一课,小猪画了一只可爱的小花猫,它听了小松鼠、小山羊和小白鹅的话又把小花猫画成了一只大怪物,这样前后的变化,通过引导孩子观察课文中的插图,他们很容易就理解和实际生活一样的花猫是可爱的,而加上大尾巴、一对角和一对翅膀的小花猫是大怪物,从而懂得要尊重事实,对于别人的建议也要考虑之后,才能判断是否采纳。

三、巧用插图,激发想象孩子们具有丰富的想象力,课文中的插图为孩子们插上了想象的翅膀,给孩子们提供想象的空间。

诗歌只听半句中的马小哈(孩子们为文中的主人公起的名字):他无论听谁讲话,都只听半句。

奶奶的话还没有讲完,他已经摆手跑掉了。

看完图之后,启发思考:马小哈还会把谁的话打断,只听半句?孩子们思维的闸门打开了,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也被调了出来。

孩子们说道:妈妈说:吃饭时他说:知道了,知道了,我已经吃饱了!爷爷说:帮爷爷去买他说:知道了知道了,买一包烟嘛!结果他买错了。

巧用课文插图,提高课堂效率

巧用课文插图,提高课堂效率

学习 兴趣 比较浓 厚 . 学 习效 果相 对 就好 。 究 其原因. 是 因 为插 图 比文 字 更 为生 动 . 更 能 吸引学 生 的 注意 。 学生 在 学 习课 文时 , 会自 觉 或 不 自 觉 地 凭 借 插 图 中 鲜 明 的艺 术 形 象 .较快 领 悟 出相 关 文字 的内 涵 这 也 说 明 .充分 地 利用 插 图 可 以有 效 激 发学 生 对 课 文 的理 解 和兴 趣 . 拓 展 学 生 的想 象 空 间 . 对 辅 助语 文 教学 大有 益处 。 而 学 生观 察 、 利 用 插 图 .也 从另 一 个 侧面 反 射 出学 生 对 这 课 文 的喜 欢 .给 了学 生多 一 个 理懈 课 文 的 机会 , 也 就 增 强 了学 生 的学 习 兴趣 。 如《 宿 新市 徐 公 店 》 这 首 古诗 . 描绘 了一 幅春 意盎 然 的 景象 和 可爱 的儿 童在 菜 花丛 中捉 蝴 蝶 的欢 乐 情景 这 节课 上 . 我 没有 逐 字逐 句 地 学 习诗 意 .而是 在屏 幕 上 出示 了课 文 的插 图 问学 生 : “ 同学 们 . 这 幅 图美 不美 ? 图上 都 画 了些 什 么 ?” 学生 兴 趣 盎然 , 睁大 眼 睛仔 细 地观 察 插 图 在 学 生的 感 官得 到 满 足 之 后 .我 让 学 生用 自己 的语 言描 述 图意 。 然 后. 我 再 一句 一句 地 引导 学生 理解 诗 意 这 样 .便 亲 切 自然 地 把学 生 带进 了作 者 描 写 的 春 天农 村 景色 中 .并 使 学 生体 会 到 了作
拍卖 ” 的游戏 。我们把学生 轮流做 “ 拍 卖师” . 其他 学生扮成顾 客进行交 易 .买卖双方 用英 语进行对话 。学生在欢声笑语 、 手脑并用 中竞 相参 与. 极大程度地锻炼 了英语 口语

巧用教材插图,优化课堂教学

巧用教材插图,优化课堂教学

巧用教材插图,优化课堂教学教材插图是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要的辅助工具,它能够通过图像的方式直观地展示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点。

为了充分发挥教材插图的作用,教师需要巧妙运用,将其与教学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教师可以在课前使用教材插图进行导入。

教材插图通常是经过精选和设计的,包含了核心概念和要点,能够帮助学生获得全面的概览。

教师可以利用这些插图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思考和好奇心。

通过对插图进行提问和讨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并预测即将学习的内容。

这样能够在课堂开始前,让学生对即将要学习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教师可以利用教材插图进行课堂互动。

教材插图可以成为学生参与课堂的重要媒介。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插图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在课堂中进行思考和讨论。

通过与学生互动,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程度和困惑之处,并及时进行矫正和补充。

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小组活动,让学生根据教材插图共同完成任务,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教师可以利用教材插图进行案例分析。

教材插图常常以实际生活中的案例为基础,能够将抽象的概念具象化,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与学生日常生活相关的插图进行分析和讨论。

通过具体情境的引入,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将抽象的概念与实际问题相联系,培养学生的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可以利用教材插图进行课后拓展。

在课堂结束后,教师可以选取一些教材插图,鼓励学生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学习。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相关问题,要求学生进一步分析和解释插图中的内容,并与课堂上学习的知识进行联系。

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巧用教材插图,优化课堂教学

巧用教材插图,优化课堂教学

巧用教材插图,优化课堂教学教材插图是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巧妙地运用教材插图,使之成为教学的利器,下面我们就来谈谈如何巧用教材插图优化课堂教学。

教师需要充分了解教材插图的内容,包括图片的含义、作用、用途等。

只有了解了插图的内容,教师才能够有针对性地运用插图,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本内容。

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插图。

教材中的插图种类繁多,有图表、图示、图片等,教师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插图,以便更好地辅助教学。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观察插图,分析插图,从中获取所需的信息,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在引导学生观察插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提问,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从插图中获取知识,增强学习的深度和广度。

教师还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设计各种活动,运用教材插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教师可以设计小组讨论、创设情境、开展角色扮演等多种活动,让学生在实际的情境中运用插图,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及时引导学生对插图进行评价和应用。

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对插图进行评价,给出自己的看法,指出插图的优点和不足之处,这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

在巧用教材插图优化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创造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达到提高学习效果的目的。

教材插图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辅助工具,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巧妙地运用教材插图,引导学生观察插图,分析插图,从中获取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

I hope these are helpful to you. If you have further questions, please, let me know.。

运用部编本教材的课文插图提高低年级教学效率的几点尝试

运用部编本教材的课文插图提高低年级教学效率的几点尝试

运用部编本教材的课文插图提高低年级教学效率的几点尝试在低年级教学中,课文插图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习效率。

而在部编本教材中,也有着丰富多彩的插图资源。

运用部编本教材的课文插图,可以提高低年级教学效率。

下面将就如何利用部编本教材的课文插图提高低年级教学效率进行一些尝试。

利用课文插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文插图往往生动形象地展现了课文中的场景和情境,这些画面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对课文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

我们可以在讲解动物的相关课文时,使用生动的动物插图,让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动物的习性和外貌特征,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而且,利用插图还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更主动地参与到课文故事中去,提高学习主动性。

利用课文插图辅助学生记忆和理解课文内容。

课文插图可以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课文内容,减少抽象概念对学生的认知压力。

在学习《小白兔和胆小鸟》这篇课文时,我们可以利用课文中插图中的小白兔和胆小鸟的表情和动作,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记忆故事内容。

通过插图的辅助,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提高记忆效果。

利用课文插图拓展学生的思维。

课文插图不仅可以直观地呈现出课文内容,还可以让学生通过插图的细节进行推理和总结。

在讲解《乌鸦喝水》这篇课文时,我们可以通过插图中乌鸦喝水的动作来引导学生思考有关乌鸦装水瓢的问题,从而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他们的逻辑推理能力。

结合插图的细节进行解读,还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课文内容,提高对课文的理解能力。

利用课文插图进行语言输入和输出的培养。

在低年级教学中,学生的语言输入和输出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利用课文插图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课文中的语言知识。

通过插图的呈现,可以让学生更容易地理解课文中的语言知识,培养他们的语言输入能力。

而且,结合插图进行语言输出练习,比如让学生用英语描述插图中的情景,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这样的方法,可以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课文学习中去,提高语言输入和输出的能力。

巧用课文插图 优化课堂教学

巧用课文插图 优化课堂教学

巧用课文插图优化课堂教学打开小学语文教材,我们总能看到一些色彩鲜艳、形象生动、惟妙惟肖的插图。

这些插图新颖独特,富有童趣,不仅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对解读课文内涵也有重要的辅助作用。

在我们这些农村学校,充分挖掘插图资源,进行形式多样、方法多变、层次多重的语文训练,一定能让我们的课堂教学更有效。

那么,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该如何巧妙地用好插图呢?本文将试着从以下三方面探讨插图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一、巧用插图,处理好教学的几个环节1.观察插图,导入新课兴趣是求知的先导。

新教材针对儿童认知心理,运用了许多生动有趣的插图进行诱导,只要我们抓住这些插图深入解读,精心设计,就一定能为我们有效快速地导入新课打开方便之门。

在教学《可贵的沉默》时,我就用幻灯片呈现第一幅插图:请学生仔细观察孩子们的表情、动作,用一句话来说孩子们的心情。

(兴奋、骄傲、神奇十足……)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兴奋、骄傲。

紧接着我又呈现第二幅插图问:又该怎样来形容孩子们的心情呢?(沉默、难过、垂头丧气……)我又相机板书:沉默、难过。

当学生被这两幅截然不同的插图吸引时,我便引导学生提问:是什么原因使得“兴奋、骄傲、神气十足”的孩子变得“沉默、难过、垂头丧气”了呢?这中间又发生了什么事情?请大家尽情朗读,到文中找答案吧!学生带着兴趣、揣着疑问走进课文。

2.借助插图,承前启后课文是以文字的形式展示在学生面前的。

学生对课文朗读、理解、感悟、积累、运用,需要“几进几出”课文,他们常常要在文字与情景之间来回多次,才能达到目标。

而课文中的插图便是学生“进出课文”的桥梁。

我在教学《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诗时,学生交流了有关重阳节的习俗,却无法感受”插茱萸”“登高望远”的真实情景。

我便引导学生观察插图,了解到重阳节这天,一家人头戴茱萸,手挽着手登上高山,脸上洋溢着笑容,学生自己也很快就融入了温馨、幸福的情境中。

这时,我引导提问,而远离家乡的王维呢,此时他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学生带着温馨、幸福的企盼去读这首诗,却发现王维孤身一人,徘徊在一群群欢聚的陌生人身旁,孤寂、落寞、思念、慨叹,种种思绪弥漫心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巧用课文插图,提高课堂效率
课文插图是语文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们和文字一样,都是重要的教学资源。

而且,课文插图具有形象性、直观性、趣味性和启迪性等特点,是课文文字所无法替代的。

《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

”并且,在教学中,运用直观手段获得的表象,可以使学生感到学习对象清晰、鲜明、生动有趣、印象深刻,便于记忆,容易巩固,更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而低年级语文课本中的每篇课文都配有色彩鲜艳、生动活泼的图画,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所以,在教学中只要我们巧用课文插图,就能大大提高教学质量。

一、巧用插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实践中,图文并茂的课文,学生的学习兴趣比较浓厚,学习效果相对就好。

究其原因,是因为插图比文字更为生动,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

学生在学习课文时,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凭借插图中鲜明的艺术形象,较快领悟出相关文字的内涵。

这也说明,充分地利用插图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兴趣,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对辅助语文教学大有益处。

而学生观察、利用插图,也从另一个侧面反射出学生对这课文的喜欢,给了学生多一个理解课文的机会,也
就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宿新市徐公店》这首古诗,描绘了一幅春意盎然的景象和可爱的儿童在菜花丛中捉蝴蝶的欢乐情景。

这节课上,我没有逐字逐句地学习诗意,而是在屏幕上出示了课文的插图问学生:“同学们,这幅图美不美?图上都画了些什么?”学生兴趣盎然,睁大眼睛仔细地观察插图。

在学生的感官得到满足之后,我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图意。

然后,我再一句一句地引导学生理解诗意。

这样,便亲切自然地把学生带进了作者描写的春天农村景色中,并使学生体会到了作者生动的语言。

二、巧用插图,帮助学生理解词语
在学习《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时,我启发学生从前后两幅图的联系上,引导学生知道“不爱护自然,必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教育学生应该爱护树木,保护周围的环境,维护生态平衡。

我还利用插图让学生理解“郁郁葱葱、湛蓝深远、裸露”等词语的意思,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此外,利用课文中的插图,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学生朗读课文的感情。

插图虽小,但作用甚大。

合理使用插图,可以让学生在图文并茂的情景中掌握知识,让学生在妙趣横生的图画中发展思维,提高想象力。

而且,这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

三、利用插图,培养观察力
在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不仅是帮助学
生理解课文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过程。

教师在指导学生观察插图时,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观察的兴趣,并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和观察方法。

教师要教给学生观察的顺序、主次、细节等。

教师还要紧紧围绕大纲要求及本章节训练的重点,培养学生相应的观察能力。

如从二年级起,教师就要培养学生有顺序地观察的能力,即由远及近,由人到景,从主要人物到次要人物,从人物的衣着动作到表情神态,从整体到局部等。

只要坚持长期、系统的观察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会得到长足的提高。

四、利用插图引导学生背诵或复述课文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名篇佳作写得非常精彩,需要背诵或复述。

但不少学生感到望而生畏。

一篇较长的文章,学生单凭机械地死记硬背是很枯燥乏味的。

因此,我在让学生背诵这些课文时,就借用插图激发兴趣,让学生看插图背诵课文。

这样,学生既背诵得快,又记得牢。

如在背诵《桂林山水》一文时,我将文章中的插图制作成幻灯片投放在大屏幕上。

学生看着图片试背,很快就背了下来,而且背得声情并茂。

又如,在复述《小英雄雨来》这篇中篇小说时,我把文章中的插图制作成连续的幻灯片,让学生看图片复述。

看着图片,学生流畅地把六部分复述下来,不仅故事情节完整,而且感情充沛。

五、巧用插图,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借助插图训练学生的想象力,并以此促进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如第六课口语交际《小兔运南瓜》中,第一幅插图是说小兔在思考怎样运南瓜;第三幅插图是兔妈妈问小兔是怎样把南瓜运回来的;而第二幅是一个空白图。

这个空白图给了学生想象的空间和自我展示的机会。

教师巧妙利用这个空白图,就能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于是,在进行口语交际时,我启发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想了很多的办法,从而引发出了很多交际的话题。

交际活动也就由学生创造出的课题展开,从而让学生的思维在动态中发展,也使得交际活动在动态中进行。

学生完全把自己融进了活动之中,他们从自身的实际出发想出了办法。

比如,身体壮的学生说把南瓜扛回去;骑车的学生说把南瓜绑在车架上带回去;有的学生说请好朋友帮他抬回去;也有的学生说把南瓜滚回去。

尽管他们想的并不一定是最好的办法,但每个办法都是他们对生活的一种体验,都闪烁着智慧的火花。

而且,由于这些办法是他们自己想出来的,他们自然便会产生一种自豪感,他们自然会感到“我行”“我很聪明”,这样就增强了他们创新的信心和精神。

这个空白图激人思考,促人发展,使学生逐步学会在问题面前积极开动脑筋,去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提高了他们分析、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

又如,教学《在家里》时,我让学生观察图中人物的表现。

然后,我问学生:“当
图中的小朋友给爸爸妈妈递水果时,小朋友会说什么呢?爸爸妈妈又会说什么呢?”在学生观察说话的同时,想象力自然就得到了培养。

总之,课文插图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忽视的教学资源。

只要我们充分重视,灵活巧用,以图助学,我们的课堂教学就会得到良好的效果,从而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责编张翼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