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俾斯麦传》读后感
《马克思传》的读后感范文(通用21篇)

《马克思传》的读后感《马克思传》的读后感范文(通用21篇)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
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马克思传》的读后感范文,欢迎大家分享。
《马克思传》的读后感篇1马克思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革命家,科学家,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被剥削压迫群众的伟大导师,科学共产主义奠基人。
马克思用毕生的心血,为全人类的解放和共产主义,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马克思,一个让全世界都记住的名字,为什么会有如此的魅力,《马克思传》,在那里我们能够追寻到他的足迹,从点点滴滴的文字河流中,阅读它就好像在与一位伟人对话,整个人都被深深的感动和震撼了。
这位伟大的革命导师,一生从事人类解放事业,并积极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
他的伟大不在于他是为自己,而是为整个人类事业孜孜不倦的工作。
他就像《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所说的那样“投入到人类事业中去吧,实现自己的价值”之前,对马克思并没有太多熟悉的了解,只感觉马克思离我们很远,他写的文章和所拥有的思想哲理都很高深。
但自从读了这部传记后,内心受到了很大的触动。
通过朴实的文字,间单的描述,可以对马克思作为一位伟大的哲学家,社会学家,经济学家,革命导师有了一初步的了解,从书中可以看出他对真理的执着追求,对工作的忘我投入,对友谊的珍爱,对亲情的眷恋,无不感动着我们每一个人。
下面我将从马克思对工作的不懈追求,与恩格斯深厚友谊和与其妻子的爱情婚姻三方面,谈谈自己的感想。
马克思曾经讲过“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艰险眼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马克思在科学事业上的不懈努力,忘我投入给了我们很多的思考,特别是对于我们这些当代大学生。
有人说:“大学时恋爱的摇篮”,我到觉得这些都是谬论,大学其实也是一个社会,我们可以在其中学到做事,做人的道理,为以后步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只要我们肯努力,肯付出,踏踏实实走好每一步,不怕苦。
俾斯麦传读后感

俾斯麦传读后感首先,我被俾斯麦的聪明才智所深深吸引。
他能够凭借自己的智慧和才能,在动荡不安的时代中稳定德国的政治局势,推动国家的发展。
他在外交战略上的高明之处更是让人佩服。
无论是在与法国的战争,还是在与其他欧洲国家的谈判中,他总能够以巧妙的手段达到自己的目的。
他善于利用外交手腕,保持德国与其他强国的关系,同时通过军事力量来加强德国的地位。
俾斯麦的政治智慧不仅是德国历史的一笔宝贵财富,更是对世界政治学的极大贡献。
其次,我对俾斯麦的坚强意志和不屈精神深感敬佩。
他在政治舞台上经历了许多挫折和困难,但他从未放弃追求自己的理想。
他能够在逆境中保持冷静,迅速做出决策,并付诸行动。
他对于困难从不回避,而是以自己的意志和勇气去克服。
正是这种坚韧的精神,使得他在德国的政治生涯中取得了如此辉煌的成就。
这个骨子里带着军人气质的政治家,不仅在政治上坚定不移,而且在私人生活中也展现出坚强的意志。
此外,我也对俾斯麦的领导才华和人格魅力感到深深着迷。
他是一位极富魅力的领导者,能够以自己的魅力和号召力来影响和激励其他人。
他能够与各种不同背景的人建立起亲密的工作关系,同时也能够团结和管理他的团队。
他注重和下属的沟通,善于倾听他人的意见,并根据需要做出决策。
他的领导力极具感染力,使得他的团队能够齐心协力地为共同的目标而努力。
无论是在政治家的角色中,还是在军人的角色中,俾斯麦的领导才华和人格魅力都是他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
最后,在这本传记中,我也看到了一位伟大政治家背后辛勤工作的身影。
俾斯麦是一位勤勉且富有责任心的领导者,他在塑造德国历史的同时,也在不断地学习和进步。
他善于利用自己的时间和资源,不断深入研究各种重要问题,为国家的未来做出贡献。
他为政治事务付出了大量的努力和汗水,而这种努力也成为他在政界取得成功的保证。
通过俾斯麦的经历,我意识到成功的背后是需要付出努力和坚持的,只有付出足够的努力,才能够成就自己的梦想。
综上所述,《俾斯麦传》是一本充满智慧和激励的作品。
马克思传读后感共

马克思传读后感共《马克思传》读后感《马克思传》是作者鲍克斯纳晚年所写的一部传记,全书共分为两卷,分别介绍了马克思从出生到去世的经历和思想发展。
作为一名政治学专业的学生,读完这本书我深深地感受到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魅力和其所具有的巨大社会意义和历史意义。
第一卷主要介绍了马克思的青少年时期。
作为一名德国犹太人,马克思成长于一个斯巴达式的家庭,家庭的封建传统和社会的动荡都对他的思想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他投身于新思想的探索中,拒绝了家庭和德国知识界的传统思想,开始走上革命之路。
在人生的早期,马克思接触到了许多先进的思想,他不断深化自己的思想,发展了从历史唯心主义到唯物史观的转化。
第二卷则主要讲述了马克思主义在欧洲和亚洲的传播和影响。
在马克思去世后,马克思主义迅速传播到欧洲和俄罗斯等地区,并成为了巨大的社会思潮。
许多人因为马克思主义的理念而献身革命事业,不断发展和完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魅力。
无论是关于人类社会演进的发展规律还是对于产业和财富的分配理论,马克思都以真理的面孔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关于社会、人类、世界的广阔画卷。
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科学的社会学理论体系,对于认识社会,改变社会,推动社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和实践价值。
此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还有很多重要的现实意义,例如分配的公平和社会的稳定,让人们更好地认识社会,决策者也能够更好地做出决策。
同样的,马克思主义也提供了巨大的思想智力支持,尤其在产业发展和全球治理问题上。
历史事实也表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对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很多发展中国家采用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模式,在经济、文化、政治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发展。
总之,《马克思传》是一本具有巨大价值的书籍。
关于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的经历,在这本书中得到了精确地再现。
同时,阅读这本书也让我更好地认识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对自己未来的思想研究和社会发展有重要的启示和指导作用。
【读后感】拿破仑传读后感

【读后感】拿破仑传读后感最近我认真读了一本书《拿破仑传》给我感触很深。
歌德认为拿破仑传奇像圣约翰的启示录一样,人人都觉得其中有更妙,但究竟是怎么回事,谁也不是太清楚,七巧板是任人摆布的,如果不迷不乱可以变幻无穷,但难就难在把他们拼在一切组成正确的图案。
无疑的,拿破仑是他那时代的巨星,从1785入陆军任少尉至1815年滑铁户败北被逐放至圣赫勒岛,在三十年的军事生涯中,他先后指挥过50多个战役,他越过埃及,横扫欧洲,创造了一系列在资产阶级军事史上具有历史意义的卓越范例他的一生与克伦威尔极为相似而他是仔细研究过克伦威尔的,当然无论作为政治家,还是军事家,拿破仑都是较克伦威尔更加伟大的天才。
许多崇拜着都为拿破仑唱过赞歌,当然也不乏反对者,有人称颂他是为统一欧洲实现资本主义而不断奋斗的英雄,也有人指责他是为满足个人野心而到处杀戮的战争贩子诚然拿破仑不是一个宽仁博爱的理想统治者,但是无可争议的他是驾驭战争的能手而且是这个行当里出类拔萃的匠师尽管拿破仑有着无比的残忍对人类生命和言情感的极度漠视以及有着马基雅维利式的奸诈然而我还是要称之为英雄。
时代需要无情的英雄远胜于需要柔弱的庸人后者至多这能守住祖上所传下来一点点可怜的家业而前者则可以改变整个世界虽然对于敌人拿破仑不是一个受欢迎的人然而对于法兰西他则是英雄国家机器总是为本国利益服务的诚然和平是美好的但真正的和平却是可望而不可及的。
感谢您的阅读,希望文章能帮助到您。
1815年的滑铁卢之战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对此瑞典国王卡尔十四即昔日曾在拿破仑靡下作战后来领兵与之对抗的贝尔纳多特曾经发表过如下评论。
拿破仑也不是被世人征服的,他比我们所有人都伟大但上帝之所以惩罚他是因为他只相信自己的才智把他那部庞大的军事机器用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然而凡事物极必这古今概莫能外……这的确是一篇中肯的墓志铭。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马克思传》读后感范文(通用7篇)

《马克思传》读后感范文(通用7篇)《马克思传》读后感1今年暑假,一个偶然的机会让我得到了《马克思传》这本书,一时兴起花了一个多月看完了这本书,获益匪浅。
马克思不再是书本上的马克思,不再是一种思想,他只是一个人,一个平凡无奇却又让人敬仰的人。
下面让我来带大家更深入了解马克思。
从小到大,我就被灌输作为共产主义的先驱者和缔造者的马克思是多么的伟大。
总觉得他是那么高高在上,是我们无法所触碰到的“圣人”。
然而,看了这本书,才发现马克思是如此的接近生活,如此的实在。
他也是一个在正常不过的人,和我们一样吃喝住行、有恋人朋友家人、爱情亲情友情;他和我们一样也有缺点,人格不完善、受感情限制等。
马克思的一生也是他思想形成的一生。
思想的形成受很多因素影响,家庭环境,社会环境,个人性格,爱情,生活,事业,等等。
这些可以被认为是偶然因素,终归也将是必然因素。
总体印象,马克思的一生大部分时间是一个“自由撰稿人”,而且很多时候在“不太宽容”的“论战”中,他与报纸、刊物结缘,以此为阵地,发表自己的生活见解。
在书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毕生都在孜孜不倦学习的革命导师。
马克思也说:“没有知识从来也不能帮助任何人”。
他在伦敦最初十年间,即使生活艰难,他也每天去图书馆如饥似渴的进行学习和研究。
他所积累的知识非常渊博,包括经济学、法学、宗教学等各个领域,他也熟识德、法、英三种语言。
他之所以能掌握如此多的知识,除了天资聪颖外,更重要的是因为他的勤奋拼搏、对知识的忘我追求以及勤于思考的学习习惯。
这种严肃的学习态度、惊人的学习毅力、刻苦的学习精神贯穿他的一生,也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我们同时看到了一个为实现个人理想而忘我工作的革命导师。
事业中的马克思是执着的、专横的、偏执的、尖锐的。
他在中学时就确立了自己服务人类的个人理想。
从此在漫长的斗争岁月中他积极努力奋斗。
即使被国家政府驱逐,生活穷困,颠沛流离。
他在批判的同时,他也不断的吸收、改进。
他曾说:“我还有这样一个特点:要是隔一个月重看自己的东西,就会感到不满意,于是又得全部改写”。
《俾斯麦传》读后感

《俾斯麦传》读后感第一篇:《俾斯麦传》读后感《俾斯麦传》读后感在欧洲,在世界上,德国都是一个重要的国家。
现代德国的形成,是从俾斯麦开始的。
在德国历史上,俾斯麦是一个绝对不可忽视的人物。
一天,让老婆在网上买了一本《俾斯麦传》,作者是艾密尔鲁特维克,文慧翻译,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
1805年,拿破仑打败了第三次反法同盟,第三次反法同盟中的神圣罗马皇帝费朗茨被迫放弃神圣罗马皇帝称号,也使德国南部、中部和西部等诸侯国组成松散的联邦—“莱茵联邦”。
在这些联邦中,奥地利和普鲁士是两个比较大的国家,都有统一德意志的雄心壮志。
1815年,拿破仑在滑铁卢被击败以后,普鲁士占领大量国土,逐渐强大,并在德意志地区建立了“德意志关税同盟”。
俾斯麦,全名是奥托·爱德华·利奥波德·冯·俾斯麦,1815年出生于一个贵族家庭。
从小受到很好的教育,一直到大学毕业。
最早的职务是河堤监督官,33岁时,当选为议员,后来出任国王代表、驻法兰克福大使、驻俄大使等职务。
1862年被任命为首相兼外交大臣。
1862年成为首相的俾斯麦在9月26日的下院首次演讲中坚定的对议会说道:“当代的重大问题并非通过演说和多数派决议就能解决的,而是要用铁和血来解决。
”从此俾斯麦被冠上了“铁血宰相”的绰号。
他在任期间发动三次战争,消灭了德意志统一的障碍。
1864年,俾斯麦联合奥地利发动了对丹麦的战争,打败了丹麦。
1866年6月,俾斯麦发动了对奥地利的战争,最后取得了胜利,7月签订了停战协定。
值得一提的是,俾斯麦并没有乘胜追击,严惩奥地利,而是给了奥地利非常宽松的讲和条件,为他以后统一德意志创造了条件。
1870年7月,欧洲两大巨头法国和普鲁士战争爆发,这就是著名的普法战争。
色当战役,法军打败,拿破仑三世投降。
1871年1月,德皇威廉一世登基,统一的德意志帝国(第二帝国)成立。
一直到1890年3月,“铁血宰相”俾斯麦才辞职,那一年,他接近75岁。
俾斯麦传读后感

俾斯麦传读后感《俾斯麦传》读后感。
《俾斯麦传》是由德国历史学家奥托•冯•俾斯麦所著的一部传记,全书详细记录了俾斯麦的一生,以及他在19世纪德国政治舞台上的重要角色。
这本传记不仅仅是对一个伟大政治家生平的记录,更是对整个德国历史的深刻剖析。
在阅读完《俾斯麦传》之后,我深受启发,对于俾斯麦的政治智慧和对德国历史的影响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俾斯麦是一个极具争议性的政治家,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
他在政治上的手段和决策常常引起争议,但无可否认的是,他对于德国的统一和强大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书中,作者生动地描绘了俾斯麦的性格特点和政治理念,使我对这位伟大的政治家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在书中,我深刻感受到了俾斯麦的政治智慧。
他善于利用外交手段解决国家间的矛盾,同时也善于运用军事力量维护国家利益。
他的“铁血政策”使得德国在19世纪成为了欧洲的一支强大力量。
同时,他也是一个善于运用策略的政治家,他懂得在国际事务中寻找利益最大化的平衡点。
他的政治智慧和决断力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对于政治家的要求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除此之外,俾斯麦对于德国历史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他在19世纪中叶成功实现了德国的统一,建立了德意志帝国,为后来的德国政治和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他的政治理念和手段对于德国的未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德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通过阅读《俾斯麦传》,我对于德国历史的发展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也对俾斯麦的政治智慧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总的来说,阅读《俾斯麦传》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通过对这位伟大政治家一生的记录,我对于政治智慧和对于历史的理解都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俾斯麦的一生是政治家的楷模,他的政治智慧和对于国家的忠诚让我深受启发。
同时,他对于德国历史的影响也是深远的,他的一生成为了德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节点。
通过阅读这本传记,我对于德国历史和政治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也对于俾斯麦这位伟大政治家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俾斯麦传读后感

俾斯麦传读后感《俾斯麦传》读后感《俾斯麦传》是一部关于德国政治家俾斯麦生平和政治生涯的传记作品。
这部作品以其详实的史料和深刻的分析,展现了俾斯麦作为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和战略家的风采,同时也揭示了他作为一个人的复杂性和矛盾性。
读完这部传记,我深受启发和感动。
首先,俾斯麦作为一个政治家,展现了其非凡的智慧和决断力。
他在统一德国的过程中,采取了一系列巧妙的外交手段和军事行动,最终实现了德国的统一。
他的战略眼光和果断行动,使得德国成为欧洲强国之一,对世界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处理国内政治问题时,他也展现出了高超的政治智慧,通过巧妙的权衡和策略,维护了德国的统一和稳定。
其次,俾斯麦作为一个人,展现了其丰富的内心世界和矛盾的个性。
他既是一个坚定的保守派,又是一个具有改革精神的政治家。
他对自己的家庭和朋友十分忠诚,但在政治上却常常采取冷酷的手段。
他对权力的渴望和对荣誉的追求,使得他在政治斗争中不惜一切代价。
然而,他也有着对人民的深厚感情,对农民和工人的关爱,使得他在德国社会中有着广泛的支持和尊重。
最后,俾斯麦的传记也揭示了他的悲剧性命运。
在晚年,他因为与威廉二世的矛盾而被迫辞去宰相职务,最终过着孤独的生活。
他的政治理想未能完全实现,他自己也深感孤独和失落。
然而,正是这种悲剧性的命运,使得俾斯麦成为了一个永恒的传奇人物,他的政治智慧和个人魅力,将永远激励着后人。
通过阅读《俾斯麦传》,我对俾斯麦这位伟大的政治家和人物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他的政治智慧和个人魅力,使得他成为了一个永恒的传奇,他的生平和政治生涯也成为了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宝贵经验。
这部传记不仅展现了一个伟大政治家的风采,也揭示了一个复杂而矛盾的人的内心世界,读后让我深受启发和感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俾斯麦传》读后感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俾斯麦传》读后感
在欧洲,在世界上,德国都是一个重要的国家。
现代德国的形成,是从俾斯麦开始的。
在德国历史上,俾斯麦是一个绝对不可忽视的人物。
一天,让老婆在网上买了一本《俾斯麦传》,作者是艾密尔鲁特维克,文慧翻译,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
1805年,拿破仑打败了第三次反法同盟,第三次反法同盟中的神圣罗马皇帝费朗茨被迫放弃神圣罗马皇帝称号,也使德国南部、中部和西部等诸侯国组成松散的联邦—“莱茵联邦”。
在这些联邦中,奥地利和普鲁士是两个比较大的国家,都有统一德意志的雄心壮志。
1815年,拿破仑在滑铁卢被击败以后,普鲁士占领大量国土,逐渐强大,并在德意志地区建立了“德意志关税同盟”。
俾斯麦,全名是奥托·爱德华·利奥波德·冯·俾斯麦,1815年出生于一个贵族家庭。
从小受到很好的教育,一直到大学毕业。
最早的职务是河堤监督官,33岁时,当选为议员,后来出任国王代表、驻法兰克福大使、驻俄大使等职务。
1862年被任命为首相兼外交大臣。
1862年成为首相的俾斯麦在9月26日的下院首次演讲中坚定的对议会说道:“当代的重大问题并非通过演说和多数派决议就能解决的,而是要用铁和血来解决。
”从此俾斯麦被冠上了“铁血宰相”的绰号。
他在任期间发动三次战争,消灭了德意志统一的障碍。
1864年,俾斯麦联合奥地利发动了对丹麦的战争,打败了丹麦。
1866年6月,俾斯麦发动了对奥地利的战争,最后取得了胜利,7月签订了停战协定。
值得一提的是,俾斯麦并没有乘胜追击,严惩奥地利,而是给了奥地利非常宽松的讲和条件,为他以后统
一德意志创造了条件。
1870年7月,欧洲两大巨头法国和普鲁士战争爆发,这就是著名的普法战争。
色当战役,法军打败,拿破仑三世投降。
1871年1月,德皇威廉一世登基,统一的德意志帝国成立。
一直到1890年3月,“铁血宰相”俾斯麦才辞职,那一年,他接近75岁。
8年后,1898年7月,俾斯麦去世,享年83岁。
这本书,我看了一年多,还没看完,后面我都是大致翻翻而已,本文很多内容有的来自本书,有的来自网上。
这本书中,有太多的议论,太多心情描写,一点点事情,能写很多篇章,而重大历史事件,如战争进程等,一带而过。
文章的翻译,感觉也不是特别通达,以至于我看了一年,还没看完。
书中提到了当时很多历史人物,其中包括马克思、李卜克内西、倍倍儿等人,也有我国清代著名大臣李鸿章拜访的图片。
俾斯麦的宰相时代,正是我国
同治皇帝和光绪皇帝的时代,德皇利用俾斯麦称霸欧洲,清朝被慈禧太后所把持,同时处在乱世,德国从分裂走向统一,从弱小走向强大,清朝则是走向更加动荡,走向更加羸弱。
注:
《俾斯麦传》作者是艾密尔特鲁维克,翻译是文慧
出版社:湖南人民出版社
在鼓浪屿上,我看到了一个牌子:德国大使馆旧址1870年—1918年,俾斯麦统一同时,不忘扩张。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