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送带经典课件(上课)
合集下载
专题5 水平传送带模型(课件) (27张PPT)

07. 典例分析
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课件
【解析】A.开始时行李的加速度为 a g 2m/s2 ,当加速到与传送带共速时的时间
t1
v a
0.2s
,运动的距离
x1
v 2
t1
0.04m
,共速后行李
随传送带匀速运动,
加速度为零,
则选项
A
错误;
B.该行李到达
B
处的时间 t
t1 t2
t1
L x1 v
如图,传送带从A到B长度为L,以v0的速率顺时针转动。一个质量为m 的物体从A端以速度v1滑上传送带,设物体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μ,试分析滑块在传送带上的运动情况。
v1
v0
A
B
04. 分类讨论1:v1<v0
传送带 长度
传送带 不够长
传送带 刚够长
传送带 足够长
滑块在传送带上的运动情景
v0
v
v0
v0
v
v0
v0
v0 v0
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课件
滑块运动情况
滑块一直 做匀减速
滑块一直 做匀减速
滑块先做匀 减速后匀速
滑块运动的v-t图像
v1 v v0 vv01 v v1 v v0
tt tt
t1 t t
06. 典例分析
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课件
【例题1】如图甲为应用于机场和火车站的安全检查仪,其传送装置可简 化为如图乙所示的模型。紧绷的传送带始终保持v=0.4m/s的恒定速率运行, 行李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A、B间的距离为2m,g取10m/s2. 旅客把行李(可视为质点)无初速度地放在A处,经过一段时间运动到B 处,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行李的加速度大小一直为2m/s2 B.该行李经过5s到达B处 C.该行李相对传送带滑行距离为0.08m D.若传送带速度足够大,行李最快也要才能到达B处 【参考答案】D
传送带问题PPT课件

(b)产生的内能:Q=f·S相对 (c)如物体无初速放在水平传送带上,物体先做
匀加速运动,达到初速度的速度后再做匀速运动。则
物体做匀加速运动的位移大小等于物体相对于传送带
的位移大小,则在整个加速过程中物体获得的动能EK,
Ek
Q
1 2
mv传2
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能量守恒定律是高中物理境界
最高的物理规律。
曹操其人
• 曹操出生于一个显赫的宦官家庭。曹操的祖父曹腾, 是东汉末年宦官集团十常侍中的一员,汉相国曹参的后 人。父亲曹嵩,是曹腾的养子,官至太尉。 灵帝熹平三年(174),二十岁的曹操被举为孝廉, 入洛阳为郎。不久,被任命为洛阳北部尉。洛阳为东汉 都城,是皇亲贵势聚居之地,很难治理。曹操一到职, 就申明禁令、严肃法纪,造五色大棒十余根,悬于衙门 左右,“有犯禁者,皆棒杀之”。皇帝宠幸的宦官的叔 父违禁夜行,曹操毫不留情,将用五色棒处死。于是, “京师敛迹,无敢犯者”。 灵帝中平元年(184),黄巾起义爆发,曹操被拜为 骑都尉,进攻颍川黄巾军,结果大破黄巾军。随之迁为 济南相。济南国有县十余个,各县长吏多依附贵势,贪 赃枉法,无所顾忌。
a2 g(sin 37 0 cos37 0 ) 2m / s2
设物体从A端运动到B端所需的时间是t
L 1 at2
2
370
t 2S 216 4s
a
2
mg
罗贯中
罗贯中,名本,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 人,山西太原人, 。作者在民间传说和 话本、戏曲的基础上,运用了陈寿的 《三国志》和裴松之注的正史材料,结 合自己的经验,写成了《三国志演义》 或叫《三国志通俗演义》。 (我们今天叫的<三国演义>是清康熙年间,毛纶,
解:过程一.物体放在传送带后,受到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沿斜面 向下,物体沿传送带向下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
高三复习物理课件:传送带模型(共19张PPT)

分析:
1.物块相对皮带的运动方向?受 到的滑动摩擦力方向?一开始做
v0 μmg
什么运动?
A
B
L 2.当物块的速度等于皮带(共速)
后,做什么运动?摩擦力怎样?
3.在物块从A到B的运动过程中一 定会共速吗?恰好能共速的条件 是什么?
4.先求出临界状态,然后 以此分类讨论物块的运动 情况,求解题目的问题。
例4一水平的浅色长传送带上放置一煤块(可视
为送带与煤块都是静止的.现让传 送带以恒定的加速度a0开始运动,当其速度达到
v0后,便以此速度匀速运动.经过一段时间,煤 块在传送带上留下了一段黑色痕迹后,煤块相对
于传送带不再滑动.求此黑色痕迹的长度.
B. 可能落在Q点左方
C. 一定落在Q点右方
D. 可能落在Q点也可能落在Q点右方
分析: 1.物块相对皮带的运动方向?受到
v0 μmg
的滑动摩擦力方向?做什么运动? A
B
物块相对皮带向右运动,受到向左
L
的滑动摩擦力,做匀减速运动。
2.物块的速度大小减到等于传送带
速度大小时,二者是否会相对静止?
因为二者速度方向相反,故不会相
④通过以上讨论,画出物块到达B端时的速度大 小随传送带速度v变化的图像
vB
14 10
2
O 2 10 14
v
练习2.如图所示,物体从P点开始自由下滑,通过粗糙的 静止水平传送带后,落在地面Q点,若传送带按顺时针方 向转动。物体仍从P点开始自由下滑,则物体通过传送带
后: ( D )
A. 一定仍落在Q点
A
v
B
变形.如图所示,一水平传送带以v=2m/s的恒定速率运
行,传送带两端之间的距离为L=20m,将一物体轻轻
高中物理传送带问题(全面)课件

为动能和内能。
物体沿下坡的传送带下滑
当物体沿下坡的传送带下滑时,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使物体加速下滑,摩擦力阻 碍物体下滑。
当物体速度与传送带速度相同时,物体与传送带相对静止,摩擦力消失,物体将做 匀速运动。
物体下滑过程中,若支持力不做功,则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若支持力做负功,则 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和内能。
垂直传送带问题
物品在垂直传送带上滑动,需要考 虑物品的初速度、末速度、加速度 以及重力。
传送带问题的解题步骤
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
分析物体在传送带上所受的力 ,包括重力、支持力、摩擦力
和可能存在的其他外力。
确定物体的运动状态
根据受力情况确定物体的运动 状态,如静止、匀速直线运动 、匀加速或匀减速运动等。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所受的合外力等于物体质量与加速 度的乘积,即$F_{合} = ma$。由于物体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不 变,因此加速度不变,物体将做匀加速运动。
水平传送带上物体减速
当物体在水平传送带上减速时,物体所受的摩擦力方向与传送带的速度方向相反 ,即为滑动摩擦力。由于滑动摩擦力不变,物体的加速度不变,物体将做匀减速 运动。
应用物理公式解题
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和所受的 力,应用物理公式求解问题, 如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学公式 等。
验证答案的合理性
最后需要验证所得答案的合理 性,确保答案符合实际情况和
物理规律。
水平传送带问题
02
水平传送带上的物体加速
物体在水平传送带上加速时,由于受到传送带的摩擦力作用 ,物体的速度会逐渐增加。此时,物体所受的摩擦力与传送 带的速度方向相同,即为滑动摩擦力。
原理
传送带通过与物品之间的摩擦力来传 输物品,这种摩擦力可以是由带子的 拉力产生的静摩擦力,也可以是由带 子与物品之间的滑动摩擦力。
物体沿下坡的传送带下滑
当物体沿下坡的传送带下滑时,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使物体加速下滑,摩擦力阻 碍物体下滑。
当物体速度与传送带速度相同时,物体与传送带相对静止,摩擦力消失,物体将做 匀速运动。
物体下滑过程中,若支持力不做功,则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若支持力做负功,则 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和内能。
垂直传送带问题
物品在垂直传送带上滑动,需要考 虑物品的初速度、末速度、加速度 以及重力。
传送带问题的解题步骤
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
分析物体在传送带上所受的力 ,包括重力、支持力、摩擦力
和可能存在的其他外力。
确定物体的运动状态
根据受力情况确定物体的运动 状态,如静止、匀速直线运动 、匀加速或匀减速运动等。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所受的合外力等于物体质量与加速 度的乘积,即$F_{合} = ma$。由于物体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不 变,因此加速度不变,物体将做匀加速运动。
水平传送带上物体减速
当物体在水平传送带上减速时,物体所受的摩擦力方向与传送带的速度方向相反 ,即为滑动摩擦力。由于滑动摩擦力不变,物体的加速度不变,物体将做匀减速 运动。
应用物理公式解题
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和所受的 力,应用物理公式求解问题, 如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学公式 等。
验证答案的合理性
最后需要验证所得答案的合理 性,确保答案符合实际情况和
物理规律。
水平传送带问题
02
水平传送带上的物体加速
物体在水平传送带上加速时,由于受到传送带的摩擦力作用 ,物体的速度会逐渐增加。此时,物体所受的摩擦力与传送 带的速度方向相同,即为滑动摩擦力。
原理
传送带通过与物品之间的摩擦力来传 输物品,这种摩擦力可以是由带子的 拉力产生的静摩擦力,也可以是由带 子与物品之间的滑动摩擦力。
高中物理传送带微课PPT课件

A. 物块将仍落在Q点
P
B. 物块将会落在Q点的左边
C. 物块将会落在Q点的右边
传送带不动时,物体由皮带顶端A从静止开始 下滑到皮带底端B用的时间为t ,则:( B、C、D )
A. 当皮带向上运动时,物块由A 滑到B 的时间一定大于t B. 当皮带向上运动时,物块由A 滑到B 的时间一定等于t C. 当皮带向下运动时,物块由A 滑到B 的时间可能等于t D. 当皮带向下运动时,物块由A 滑到B 的时间可能小于t
数为μ= 3 求工件传送到顶端所需时间。
5
v
30°
例3:如图所示,传送带与地面成夹角θ=37°,以 10m/s的速度转动,传送带长度为16m。
1)物体无初速轻放于A端,传送带顺时针转动,接触 面动摩擦因数为0.5,求从A到B的时间
2)物体无初速轻放于A端,传送带逆时针转动,接触 面动摩擦因数为0.5,求从A到B的时间
3)物体无初速轻放于A端,传送带逆时针转动,接触 面动摩擦因数为0.8,求从A到B的时间
4)物体以5m/s的速度冲下斜面……
课堂练习
1.物块从光滑曲面上的P点自由滑下,通过粗糙的静 止水平传送带以后落到地面上Q点,若传送带的皮带
轮沿逆时针方向转动起来,使传送带随之运动,如图
7所示,再把物块放到P点自由滑下,则:( A )
传送带问题
水平传送带
v0
v
v
v0 v
例1. 某流水线两台机器之间距离为270m,A机器工件 输出速度为2m/s,B机器输入速度也必须是2m/s,为了
尽快地把工件从A机器输送到B机器,某人设计了以下方
案:让A机器输出的工件先经过一个高速传送带P,再经
过一个低速传送带Q,最后输入B机器。若已知工件与传
高中物理《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传送带问题》生活中的传送带 ppt课件

1:v1=0时
➢相对运动方向:物体相对传送带向左运动 相对 地 向右运动
➢受力情况: F合 f滑 N mg ;方向水平向右
➢运动情况: a g ;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一直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吗?
➢由速度变化进一步分析相对运动:
物体的速度V1增大,可能就会和传送带的速度 V0相等,这时两者相对静止
解:(1)滑动摩擦力f=μmg =4N 由牛顿第二定律, f=ma
代入数值,得 a=1m/s2
(2)设行李做匀加速运动的时间为t1,行李加速 运动的末速度为v=1m/s。 则 t1=v/a=1s
匀速运动的时间为t2 t2=(L - 1/2 at12)/v=1.5s
运动的总时间为 T=t1+t2=2.5s
重力,弹力(支持 力)
水平方向 ① 摩擦力的有无 ② 摩擦力的性质 (动/静摩擦、大小、方 向)
分析物体在水平传送带上如何运动的方法
(3)弄清速度方向 和物体所受合力方向 之间的关系
方向相同----加速 运动
方向相反----减速 运动
(4)由速度的变化进一 步分析物体的受力和运 动情况
摩擦力的变化,发生 两者速度相等时。
(2)分析物体的受力情 况 竖直方向
重力,弹力(支持 力)
水平方向 ① 摩擦力的有无 ② 摩擦力的性质 (动/静摩擦、大小、方 向)
分析物体在水平传送带上如何运动的方法
(3)弄清速度方向 和物体所受合力方向 之间的关系
方向相同----加速 运动
方向相反----减速 运动
(2)分析物体的受力情 况,并求合力 竖直方向
注意此时是
➢进一步分析否受已B经力点到和达运动状态: 当V1=V0时,这时两者相对静止,无摩擦力,以 V0做匀速直线运动。
传送带经典课件(上课)

划痕长度为 S传- S1=1m
t总=t1+t2=1.5 s.
解析:(1)物体下滑到A点的速度为v0 , mgh=mv02/2 v0 =2m/s 物体在摩擦力作用下先匀减速运动,减速到0m/s, 用时t1,加速位移S1 S1=v02 /2μ g=1m <L=5 m t1=v0/μ g=1s 之后反向匀加速运动,因v0 <v,所以返回A点时速度为v0, 由对称性知:t2=t1 t总=t1+t2=2 s.
(二)倾斜匀速传送带
【情景一】无初速度的物体在匀速倾斜传送带下端 FN 【问题一】若传送带足够长,分析 物体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并画出 FN v-t图像。 v
mg (能向上传送需μ>tanθ)
摩擦力是否突 刚开始摩擦力 合力方向往哪 mg 先加速至后匀速 v(μ>tanθ) 变(大小和方 有没有?若有 t 儿? t1 向)?如何变? 方向往哪儿? 【问题二】若传送带长度L一定,物体可能的运动情况有 哪些?又如何判断是哪一种情况?
(μ = tanθ) 匀速
(μ< tanθ)加速
至v0 (v0 ≤ v) (μ>tanθ) 减速 后反向加速
同水平传送带【情景三】
至v后匀速(v0>v)
【变式】
v0≠0 v
【例2】如图,倾角为37°,长为L=16 m的传送带顺时针转动, 运行速度恒为v=10 m/s,动摩擦因数μ=0.5,在传送带顶端A处无 初速度地释放一个质量为m=0.5 kg的物体.已知sin 37°=0.6, cos 37°=0.8,g=10 m/s2.求:物体从顶端A滑到底端B的时间; 解析: 传送带顺时针转动时,物体相对传送带向下运动,则 物体所受滑动摩擦力沿斜面向上,相对传送带向下匀加速运动,
t总=t1+t2=1.5 s.
解析:(1)物体下滑到A点的速度为v0 , mgh=mv02/2 v0 =2m/s 物体在摩擦力作用下先匀减速运动,减速到0m/s, 用时t1,加速位移S1 S1=v02 /2μ g=1m <L=5 m t1=v0/μ g=1s 之后反向匀加速运动,因v0 <v,所以返回A点时速度为v0, 由对称性知:t2=t1 t总=t1+t2=2 s.
(二)倾斜匀速传送带
【情景一】无初速度的物体在匀速倾斜传送带下端 FN 【问题一】若传送带足够长,分析 物体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并画出 FN v-t图像。 v
mg (能向上传送需μ>tanθ)
摩擦力是否突 刚开始摩擦力 合力方向往哪 mg 先加速至后匀速 v(μ>tanθ) 变(大小和方 有没有?若有 t 儿? t1 向)?如何变? 方向往哪儿? 【问题二】若传送带长度L一定,物体可能的运动情况有 哪些?又如何判断是哪一种情况?
(μ = tanθ) 匀速
(μ< tanθ)加速
至v0 (v0 ≤ v) (μ>tanθ) 减速 后反向加速
同水平传送带【情景三】
至v后匀速(v0>v)
【变式】
v0≠0 v
【例2】如图,倾角为37°,长为L=16 m的传送带顺时针转动, 运行速度恒为v=10 m/s,动摩擦因数μ=0.5,在传送带顶端A处无 初速度地释放一个质量为m=0.5 kg的物体.已知sin 37°=0.6, cos 37°=0.8,g=10 m/s2.求:物体从顶端A滑到底端B的时间; 解析: 传送带顺时针转动时,物体相对传送带向下运动,则 物体所受滑动摩擦力沿斜面向上,相对传送带向下匀加速运动,
传送带 课件

4
任务目标
序号 一 类别 知识点 目标 1.可编程控制器步进指令,定时器, 1.可编程控制器步进指令,定时器, 可编程控制器步进指令 计数器的作用、分类、要素。 计数器的作用、分类、要素。 2.顺序控制的思想 顺序控制的思想。 2.顺序控制的思想。 1.PLC输入与输出端接线 1.PLC输入与输出端接线 2.编程软件中注释的应用 2.编程软件中注释的应用 3.利用步进指令编程 3.利用步进指令编程 4.程序的下载与调试 4.程序的下载与调试 5.电气设备的正确操作 5.电气设备的正确操作
6
PLC 控制系统的设计流程
3.PLC调试分模拟调试和联机调试 硬件 部分的模拟调试主要是对控制柜或操作台的接线进行 测试。可在操作台端子上模拟PLC外部开关量输入信号, 观察对应PLC输入点状态。用编程软件将PLC输出点强制 ON/OFF,观察PLC对应输出信号或对应负载状态(指示 灯、接触器等)是否正常。 联机调试时,把调试好的程序下载到现场PLC内,主电路 断电,只对控制电路进行调试。通过现场的联机调试,发 现新问题,并对控制系统进行改进。 2.PLC类型 按照结构分为整体型和模块型,按照应用环境可分为现场 安装和控制室安装;按照CPU字长可分为1位、4位、8位、 16位、32位、64位等。
12
输出 输出 继电器 Y000 Y001 Y002 输出 元件 灯 灯 灯 作用 模式一 模式二 报警
Y003
灯
手动模式
传送带接线图
13
任务二: 任务二:三节传送带控制实验
14
任务二: 任务二:三节传送带控制实验
• 控制要求:启动时,先启动M3,经5s延时依次启动M2、 启动时,先启动M 延时依次启动M 启动时 延时5 后开始装料。 M1,M1延时5s后开始装料。 • 停止时,先停装料,待运料结束5s后停止M1,再依次 停止时,先停装料,待运料结束5 后停止M 停止其他传送带。 停止其他传送带。 • 发生故障时,该传送带及其前面的立即停止,装料停 发生故障时,该传送带及其前面的立即停止, 后面传送带送料完成后停止。 止,后面传送带送料完成后停止。 • 单动与循环控制连锁,任何一个单动建立则不能循环; 单动与循环控制连锁,任何一个单动建立则不能循环; 循环状态下,单动不成立。 循环状态下,单动不成立。 • 手动 / 循环模式 , 切换到手动模式时候 , 才能进行单 手动/循环模式,切换到手动模式时候, 动操作。 动操作。 • 报警后,要求有复位才能启动。 报警后,要求有复位才能启动。 1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倾斜匀速传送带
【情景一】无初速度的物体在匀速倾斜传送带下端 FN 【问题一】若传送带足够长,分析 物体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并画出 FN anθ)
摩擦力是否突 刚开始摩擦力 合力方向往哪 mg 先加速至后匀速 v(μ>tanθ) 变(大小和方 有没有?若有 t 儿? t1 向)?如何变? 方向往哪儿? 【问题二】若传送带长度L一定,物体可能的运动情况有 哪些?又如何判断是哪一种情况?
vt v
先a1加速至v
临界点
后a2加速(μ < tanθ)
t1
t2
t
【问题二】若传送带长度L一定,物体可能的运动情况有 哪些?又如何判断是哪一种情况?
【情景三】有初速度的物体在匀速倾斜传送带上端
FN
v
【问题】若传送带足够长,分 刚开始的摩 析物体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 合力方向? mg 并画出 擦力方向? v-t图像。
划痕长度为 S传- S1=1m
t总=t1+t2=1.5 s.
解析:(1)物体下滑到A点的速度为v0 , mgh=mv02/2 v0 =2m/s 物体在摩擦力作用下先匀减速运动,减速到0m/s, 用时t1,加速位移S1 S1=v02 /2μ g=1m <L=5 m t1=v0/μ g=1s 之后反向匀加速运动,因v0 <v,所以返回A点时速度为v0, 由对称性知:t2=t1 t总=t1+t2=2 s.
v0=0 FN
f
mg
a
FN
v v v v t1
mg
【问题一】若传送带足够长, 分析物体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 并画出v-t图像。 先加速后匀速
t
【问题二】若传送带长度L一定,物体可能的运动情况有 哪些?又如何判断是哪一种情况? (1)可能一直加速 (2)可能先加速后匀速
临界点
【情景二】与传送带具有同向初速度的物体在匀速水平传 F FN N F N 送带上 v0 ≠ 0
af
mg f a v v mg
【问题一】若传送带足够长,分析物体受力情况和运动情 v 况,并画出v-t图像。 讨论:(1)v0<v时,先加速后匀速 (2)v0>v时, 先减速后匀速 (3)v0=v时, 匀速
v v0 刚开始摩擦力 t v t t 1 2 v0 有没有?若有 v 方向往哪儿?
t1 t2 t
【问题二】若传送带长度L一定,物体可能的运动情况有 哪些?又如何判断是哪一种情况? (1)可能一直减速到达左端 (2)可能先减速后反向加速到右端 (v0≤v) 可能先减速后反向加速至v后匀速到右端 (v0>v)
v
v0 v0 v
v0
t1 t2
t
v t1 t2
(v0≤v)
临界点
v
t (v0>v)
【例1】如图,质量m=1kg的物体从高为h=0.2m的光滑轨道上P点由 静止开始下滑 , 滑到水平传送带上的 A 点 , 物体和皮带之间的动摩 擦 因 数 为 μ =0.2, 传 送 带 AB 之 间 的 距 离 为 L=5m, 传 送 带 一 直 以 v=4m/s的速率沿顺时针方向运行, 求: (1)物体在传送带上的运动时间是多少? (2)物体在输送过程中在传送带上留下的划痕长度是多少? 解析:(1)物体下滑到A点的速度为v0 ,
mgh=mv02/2 v0 =2m/s 物体在摩擦力作用下先匀加速运动,加速到4m/s, 用时t1,加速位移S1 S1=(v2-v02 )/2μ g=3m <L=5 m t1=(v-v0)/μ g=1s
之后匀速,位移S2=S-S1=vt2
变式:若传送带沿逆时针方向运行,物体在传送带上的 (2)在加速阶段S传=v t1=2m 运动时间又是多少?
传送带专题
此类问题一般从两个方面展开 : (1)受力和运动分析: 受力分析的关键是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以及 摩擦力的突变(大小和方向)——发生在V物与V带 相同的时刻; 运动分析的关键是运动中对地速度V物、V带的大 小和方向的变化。
(2)功能分析
(一)水平匀速传送带
【情景一】无初速度的物体在匀速水平传送带上
(μ = tanθ) 匀速
(μ< tanθ)加速
至v0 (v0 ≤ v) (μ>tanθ) 减速 后反向加速
同水平传送带【情景三】
至v后匀速(v0>v)
【变式】
v0≠0 v
【例2】如图,倾角为37°,长为L=16 m的传送带顺时针转动, 运行速度恒为v=10 m/s,动摩擦因数μ=0.5,在传送带顶端A处无 初速度地释放一个质量为m=0.5 kg的物体.已知sin 37°=0.6, cos 37°=0.8,g=10 m/s2.求:物体从顶端A滑到底端B的时间; 解析: 传送带顺时针转动时,物体相对传送带向下运动,则 物体所受滑动摩擦力沿斜面向上,相对传送带向下匀加速运动,
当物体继续加速下滑,加速度大小为a2,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mgsin 37°- μmgcos 37°=m a2 则a2=2 m/s2
x2=L-x1=11 m 又因为x2=vt2+a2t22/2, 解得:t2=1 s(t2=-11 s舍去) 所以t总=t1+t2=2 s.
mg(sin 37°-μcos 37°)=ma 则a=gsin 37°-μgcos 37°=2 m/s2,
根据L=at2/2得t=4 s.
变式:若传送带沿逆时针方向运行,物体运动到B点的时间又是 多少?
解析:传送带逆时针转动,当物体下滑速度小于 传送带转动速度时,物体相对传送带向上运动,则 物体所受滑动摩擦力沿传送带向下,设物体的加速 度大小为a1,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mgsin 37°+μmgcos 37°=ma1 则a1=10 m/s2 设当物体运动速度等于传送带转动速度时经历的时间为t1,位移 为x1,则有t1=v/a1=1 s,x1=a1t12/2=5 m<L=16 m 当物体运动速度等于传送带速度瞬间,有mgsin 37°>μmgcos 37°,则下一时刻物体相对传送带向下运动,受到传送带向上的滑 动摩擦力——摩擦力发生突变.
【问题二】若传送带长度L一定,物体可能的运动情况有 哪些?又如何判断是哪一种情况?
(1)v0<v时,
v
v 可能一直减速,也可能先减 v0
速再匀速
(2)v0>v时, 可能一直加速,也可能先加 速再匀速 (3)v0=v时, 匀速
v v0 v
t1 t2 t
临界点
t1 t2 t
【情景三】与传送带具有反向初速度的物体在匀速水平传 FN 送带上 v0 ≠ 0 FN
a
f mg v a
速度为0
f
mg
【问题一】若传送带足够长,分析物体受力情况和运动情 v 况,并画出v-t图像。
v0
反向加速回到 (1)先匀减后反向匀加至 v0 (v0 ≤ v) 初始位置的速 度是不是v0呢?
t1 t2 t v t1 t2
v0 v v0
(2)先匀减后反向匀加至v后匀速(v0>v)
v
t
v
(1)可能一直加速 (2)可能先加速后匀速
临界点
【情景二】无初速度的物体在匀速倾斜传送带上端
FN v mg FN
【问题一】若传送带足够长, 分析物体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 并画出v-t图像。 mg v 摩擦力是否突 刚开始摩擦力 注意:a1 和a2 变(大小和方 有没有?若有 v 是不同的! 向)?如何变? 方向往哪儿? t t 2 后匀速(μ ≥ tanθ) v t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