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新中国外交的起步PPT精品课件
合集下载
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课件PPT

③“一边倒”: 内容:坚定不移的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意义:在国际交往中不致孤立。
易混易错: 一边倒不等于放弃独立自主(步步高)
二、新中国初期取得的外交成就
成就一: 建国后的第一
年,同苏联等17个 国家正式建立外交 关系。(建国后第 一个建交高潮,以 社会主义国家为主 体)
新中国第一次建交高潮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在这个会议 上用不着宣传意识形态和各国的政治制度,虽然这种不同在我们 中间显然存在。”
——周恩来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周恩来在亚非会议 上的讲话中,“求同存异”的“同”和“异”分别指什 么?
“同”: 相同的遭遇:在近代都有被殖民主义掠夺的经历。 相同的任务:都面临着维护民族独立,发展本国经济。 相同的愿望:都有维护世界和平的愿望。 “异”:
黄色: 资本主义 阵营 红色: 社会主义 阵营 绿色: 新兴民族 独立国家
一、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2、内容
①“另起炉灶”: 内容:不承认旧的屈辱外交关系,而在新的基础上另建新的平 等外交关系。 意义:使我国改变半殖民地的地位,在国际交往中独立自主。
②“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内容:先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势力和一切特权,再考虑与西方 国家建交。 意义:巩固独立,奠定与各国建立平等互利外交关系的基础。
②苏联:第一个承认新中国并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作用:促进中国经济恢复发展,打破帝国主义孤立封锁中
国的政策。
1949年12月毛泽东访问苏联
1950年签订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成就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目的:为了同邻近国家 和新兴的民族独立国 家发展友好关系。
提出:1953年,与印度; 1954年,与印度、缅 甸。
易混易错: 一边倒不等于放弃独立自主(步步高)
二、新中国初期取得的外交成就
成就一: 建国后的第一
年,同苏联等17个 国家正式建立外交 关系。(建国后第 一个建交高潮,以 社会主义国家为主 体)
新中国第一次建交高潮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在这个会议 上用不着宣传意识形态和各国的政治制度,虽然这种不同在我们 中间显然存在。”
——周恩来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周恩来在亚非会议 上的讲话中,“求同存异”的“同”和“异”分别指什 么?
“同”: 相同的遭遇:在近代都有被殖民主义掠夺的经历。 相同的任务:都面临着维护民族独立,发展本国经济。 相同的愿望:都有维护世界和平的愿望。 “异”:
黄色: 资本主义 阵营 红色: 社会主义 阵营 绿色: 新兴民族 独立国家
一、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2、内容
①“另起炉灶”: 内容:不承认旧的屈辱外交关系,而在新的基础上另建新的平 等外交关系。 意义:使我国改变半殖民地的地位,在国际交往中独立自主。
②“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内容:先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势力和一切特权,再考虑与西方 国家建交。 意义:巩固独立,奠定与各国建立平等互利外交关系的基础。
②苏联:第一个承认新中国并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作用:促进中国经济恢复发展,打破帝国主义孤立封锁中
国的政策。
1949年12月毛泽东访问苏联
1950年签订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成就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目的:为了同邻近国家 和新兴的民族独立国 家发展友好关系。
提出:1953年,与印度; 1954年,与印度、缅 甸。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下册历史《新中国的外交》课件

材料三:即使没有苏联的威胁,我们也有必 要在世界上两个最强大、人口最多的国家之间架 起新的友谊桥梁。原因之一是,这种友好关系将 会给双方带来明显的经济和文化利益。原因之二 在于原子时代这一严峻的现实。……但无论我们 还是中国,都再也承受不起为意识形态所付的昂 贵代价了。———尼克松
中美建交的一系列努力:中国的信号
•世界被压迫民族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民族解 放运动蓬勃兴起的历史趋势。
•到万隆会议召开前夕,在亚非两大洲己涌现出近30 个独立国家。这是几百年来国际关系史上一个空前 未有的变化,它为亚非国家独立自主地召开一次大 型国际会议创造了条件。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吵架的, 是来求同而不是立异的,我们的会议应该 求同存异”。 ——周恩来
罗马尼亚
匈牙利
缅甸
瑞士 芬兰
朝鲜
捷克斯洛伐克
丹麦
一、我国的外交政策 1、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奉行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新中国的外交原则:奉行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3年12月31日,周 恩来会见印度代表团 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 项原则
西藏地方的 关系问题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中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
《建交公报》——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
国,台湾是中国的一个省
建交三原则: 美国在台湾问题上
“断交、撤军、废约”
中美正式建交:1979、1、1
1979年1月28日邓小平应邀访问美国
“八.一七”公报(1982、8、17)
解决美国向台湾出售武器的问题
思考
从中美三个联合公报来看,在中美建 交以及中美关系发展过程中,最重要、最 敏感的问题是什么? 中美从对抗到和解给我们什么启示?
求同 1、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 义的干涉和侵略 2、维护和促进民族独立和 世界和平 3、互帮互助,发展亚非各 国的经济和文化 存异 1、社会制度不同 2、意识形态不同
新中国的外交 PPT课件

灵活性:
在不同阶段,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及时调整外交政策。
①建国初期针对西方的封锁孤立包围,重点发展同苏联社会主义 国家的关系,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②20世纪60年代形成美苏争霸的格局,反对两个超级大国争夺 世界霸权,即“两个拳头打人”;
③20世纪70年代苏联对外扩张势头猛烈,改善同西方国家的关 系,重点加强同第三世界的合作,抵制苏联的势力;
——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上的讲话
1、周恩来是在怎样背景下发表上述讲话的?
2、讲话中指出的亚非国家和人民的共同之处是什么?
3、用最少的字概括讲话精神。
针对帝国主义阴谋破坏与会各国存在的矛盾和分歧。
共同的遭遇(都遭受过殖民主义的侵略);
共同的愿望和要求
(都面临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的任务;都有维护和平的愿望)
万隆精神:
“屈辱”与“尊荣”,这可以说晚清外交和新中国外交 的最大不同。据此回答: 1、造成晚清70余年屈辱外交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晚清外交特点:一曰丧权辱国,二曰半殖民地化。请 举出两例有关重大史实说明晚清外交的特点。 3、新中国成立后的十年,我国外交取得了那些重大成就?
1、封建制度的腐朽 2、不平等条约的签定和总理衙门的设立。 3、建国第一年和十七个国家建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的提出;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万隆会议并发挥重大 作用。
用大日一 。国内九
的瓦五 地国四 位际年 参会四
加议月 国。, 际这周 会是恩 议中来 ,国率 并第中 起一国 了次代 积以表 极世团 作界出
五席
1950年2月,中国和苏联两国政府在莫斯科签署《中苏友好同盟 互助条约》,毛泽东主席和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斯大林出席签字 仪式。周恩来总理兼外长代表中国政府在条约上签字。这是 新中国与外国签订的第一个条约。
课件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答案 C
(2011·海南单科)《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评论说: 在 1955 年的一次国际会议上,“周恩来利用了他个人的巨大魅 力和外交机敏逐渐减弱了那些怀疑中国或怀疑共产主义的领导 人的敌对情绪”。在这次会议上,周恩来提出的外交方针是
() A.“求同存异”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另起炉灶” 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3)20 世纪 70 年代:中国外交获得重大突破,中美、中日 关系实现正常化,许多国家纷纷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原因: 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失败,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急于改善 同中国的关系,中国的快速发展和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巨大影 响。
(4)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的“不结盟政策”。由于东欧剧变 和苏联解体,世界格局由美、苏两极向多极化方向发展,和平 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中国经济建设也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要一个和 平安全的国际环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的基础上,同世界一切友好国家和平相处,反对霸权主义和强 权政治,为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重大贡献。
答案 D
(2011·上海单科)“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 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善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 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周恩来说这段话是 在( )
A.与尼克松会面时 B.与田中角荣会面时 C.出席万隆会议时 D.出席联合国大会时 解析 扣住中心词“周恩来”、“共同基础”、“不是互相 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即可知是周恩来在万隆会议对 发展中国家发表演讲时提出的求同存异的方针。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1)背景:中国与印度、缅甸等新兴民族国家发展友好关系 过程中逐渐形成。
(2)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 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2011·海南单科)《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评论说: 在 1955 年的一次国际会议上,“周恩来利用了他个人的巨大魅 力和外交机敏逐渐减弱了那些怀疑中国或怀疑共产主义的领导 人的敌对情绪”。在这次会议上,周恩来提出的外交方针是
() A.“求同存异”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另起炉灶” 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3)20 世纪 70 年代:中国外交获得重大突破,中美、中日 关系实现正常化,许多国家纷纷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原因: 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失败,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急于改善 同中国的关系,中国的快速发展和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巨大影 响。
(4)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的“不结盟政策”。由于东欧剧变 和苏联解体,世界格局由美、苏两极向多极化方向发展,和平 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中国经济建设也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要一个和 平安全的国际环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的基础上,同世界一切友好国家和平相处,反对霸权主义和强 权政治,为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重大贡献。
答案 D
(2011·上海单科)“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 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善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 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周恩来说这段话是 在( )
A.与尼克松会面时 B.与田中角荣会面时 C.出席万隆会议时 D.出席联合国大会时 解析 扣住中心词“周恩来”、“共同基础”、“不是互相 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即可知是周恩来在万隆会议对 发展中国家发表演讲时提出的求同存异的方针。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1)背景:中国与印度、缅甸等新兴民族国家发展友好关系 过程中逐渐形成。
(2)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 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八年级历史 第七课新中国外交的起步课件 冀教版

毛主席访苏 (“一边倒”的外交
政策)
图一为毛泽东率中国代表团到达莫斯科,图二为 毛泽东访问苏联期间和斯大林在一起,观看图片 后请同学回答毛泽东访苏的时间、结果及其作用 分别是什么?
二 外交政策的成熟—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图一是周恩来与印度总理尼赫鲁举行会谈,图二 是周总理访问缅甸时和吴努总理在一起,结合课 文内容请回答:(2分钟)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是什么?它们之间 有怎样的内在联系?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意义?
导入新课
图一 中国近代史 上不平等条约文 本图
图二 2009年美 国总统奥巴马在 上海科技馆与中 国青年对话时发 表演讲
第7课 新中国外交的起步
“另起炉灶”与“一边倒”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万隆会议上的声音
一 外交政策的确立——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请同学们看第一子目,然后回答问题:(2 分钟) 1、新中国的外交政策是什么? 2、毛泽东把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形象地比喻 为哪三句话?对此你有何理解?
5、认真观察下面两幅图片:
请回答: (1)图一是1955年周恩来出席亚非会议的情景。在这次会 议上,周恩来提出了什么方针“改变了会议的航向”? 图二反映的是2001年中国承办APEC会议。从参加亚非会议 到主办APEC会议,中国在外交和国际地位上,哪些方面没 有变化?哪些方面变化很大?
3、20世纪50年代,我国提出的外交方针原则, 至今仍富有生命力并被广为运用的是 (D) 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②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 ③“求同存异”方针 ④发展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
A.①②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4、下列重件与周恩来有关的是
(C ) ①辛亥革命 ②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③重庆谈判 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⑤“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⑥“一国两制”的构 想 A.①②③④⑤⑥ D.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④⑤ C.②③④⑤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6课 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外交课件(共26张PPT)

《《《南辛马京丑关条条条约约约》》》的的的签签签订订订
自主探究:
用10分钟时间阅读课文,找出下列问题。 1.新中国建立时,奉行什么样的外交政策? 2.我们国家刚刚建立之初,所面对的外交环境
是怎样的?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时间、内容 和意义? 4.万隆会议的主题是什么?遇到了什么困难? 5.周恩来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活动有哪些?
二十世纪在美国人心目中最伟大的人物
1. 富兰克林·罗斯福 2. 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 3. 温斯顿·丘吉尔 4. 毛泽东 5. 圣雄甘地 6. 约瑟夫·斯大林 7. 周恩来 8. 德怀特·艾森豪威尔 9. 戴高乐 10. 伍德罗·威尔逊
概括建国初年周恩来的外交成就: (1)1953,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1954,访问印、缅,首次将和平共处
共同探究下面让我们来看一下总理是怎 么说的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吵架的”,“是 来求同而不是立异的”,“我们的会议应该求 同存异”。 ——周恩来
遭遇相同:曾经受到帝国主义的侵略;
同
面临问题相同: 如何发展国家经济,
维护民族独立,
促进世界和平。
异
社会制度不同,宗教信仰不同, 建设道路不同。
中国总理的发言应受到最大的重视。 ——尼赫鲁
五项原则写入外交公报; (3)1954,首次以五大国身份率团参加
日内瓦会议; (4)1955,参加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 异”
方针。
B 1.新中国成立后奉行的外交政策是( ) A 自力更生 B 独立自主 C 平等互惠 D 友好结盟
B 2.周恩来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至今仍是国际社会公认的国际 关系准则,这一原则首次提出针对的是( ) A 中苏之间关于军事协作问题 B 中印之间关于西藏问题 C 中缅之间关于领土边界问题 D 中美之间关于台湾问题
自主探究:
用10分钟时间阅读课文,找出下列问题。 1.新中国建立时,奉行什么样的外交政策? 2.我们国家刚刚建立之初,所面对的外交环境
是怎样的?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时间、内容 和意义? 4.万隆会议的主题是什么?遇到了什么困难? 5.周恩来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活动有哪些?
二十世纪在美国人心目中最伟大的人物
1. 富兰克林·罗斯福 2. 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 3. 温斯顿·丘吉尔 4. 毛泽东 5. 圣雄甘地 6. 约瑟夫·斯大林 7. 周恩来 8. 德怀特·艾森豪威尔 9. 戴高乐 10. 伍德罗·威尔逊
概括建国初年周恩来的外交成就: (1)1953,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1954,访问印、缅,首次将和平共处
共同探究下面让我们来看一下总理是怎 么说的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吵架的”,“是 来求同而不是立异的”,“我们的会议应该求 同存异”。 ——周恩来
遭遇相同:曾经受到帝国主义的侵略;
同
面临问题相同: 如何发展国家经济,
维护民族独立,
促进世界和平。
异
社会制度不同,宗教信仰不同, 建设道路不同。
中国总理的发言应受到最大的重视。 ——尼赫鲁
五项原则写入外交公报; (3)1954,首次以五大国身份率团参加
日内瓦会议; (4)1955,参加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 异”
方针。
B 1.新中国成立后奉行的外交政策是( ) A 自力更生 B 独立自主 C 平等互惠 D 友好结盟
B 2.周恩来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至今仍是国际社会公认的国际 关系准则,这一原则首次提出针对的是( ) A 中苏之间关于军事协作问题 B 中印之间关于西藏问题 C 中缅之间关于领土边界问题 D 中美之间关于台湾问题
新中国的外交(课件)

参加万隆会议
• 提出“求同存异”的 方针及其影响
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 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第三部分:全面的发展(20世纪70年代)
• 一、中美建交
• 二、重返联合国 • 三、中日建交
第四部分:新世纪的辉煌
• 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 牵头成立“上海合作组织” • 加入世贸组织 • 成功举办第29届世界奥林匹克运动会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举行的迄今规模最大、 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是什么? 2001年在上海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为什么有人用“梅花三弄”形容我国20世纪 70年代的外交成就?
三件大事: 中美建交;重返联合国;中日建交
• 内容: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 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 • 影响: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 越多的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 关系的基本准则。
参加日内瓦会议
• 是中国第一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 的国际会议,周恩来总理出色的外才能和 政治家的风度,为新中国赢得了很高的国 际声誉,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为 打开新中国的外交的新局面作出了巨大贡 献。
万隆会议的召开是在哪一年,哪个国家召开? • 1955年 印度尼西亚
在这次会议,周恩来总理提出什么方针,该 方针的提出起到了什么作用?
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 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 影响中美关系的根本问题是什么?在中美 建交之初中美两国曾就此达成什么共识? 台湾问题,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 是中国的一部分。 一幅珍贵的照片《乔的笑》让人们想到了 中国当年重返联合国的场景,那么中国是 哪一年哪一届大会上重返联合国的? 1971年10月25日 第26届联合国大会
总结新中国的外交成就: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完整ppt课件

合作探究2:中美、中日建交
2.中日建交 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 中日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1972年,毛泽东会见日本首相田中角荣
.
28
合作探究2:中美、中日建交
1972年9月,毛泽东主席会见来访的日本首相田中角荣,田中访华期间, 两国政府首脑签署了中日两国政府联合声明,实现了两国关系正常化
20
破冰之旅—尼克松访华(1972年2月21日)
尼克松主动与周恩来 握手,仅仅是礼貌问题 吗?你怎样理解?
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从杜勒斯拒绝与周恩来握手,到尼克松主动与周恩来握
.
21
手,中国与美国之间经历了一段不平凡的历程。
合作探究2:中美、中日建交
【小组探究】
1954年日内瓦会议期间国务卿杜勒斯拒绝与周恩来握手,到尼 克松主动与周恩来握手,这仅仅是礼貌问题吗?
中华人民共和国 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并 立即把国民党集团的代表从联合国及其所属一切机构 中驱逐出去。
3、是中国 外交 的重大胜利。中国积极参与国际 事务,作为联合国 安理会 常任理事国之一, 发挥了重要作用。
.
10
合作探究2:中美、中日建交
建国初期美国对华军事包围示意图
长期实行敌视 中国的政策, 拒绝承认新中 国,并采取政 治上孤立,经 济上封锁禁运,
.
15
合作探究2:中美、中日建交
1971年4月14日,周恩来接见美国兵乓球代表 团,中美开始接触,即所谓“小球推动大球”
.
16
“乒乓外交”
以小球影响大球的“乒乓外交”轰动了世
界
.
17
1971年7月美国总统特使、总统国 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秘密访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毛 主 席 访 苏
1950年2月《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周总理访问印度和缅甸
周总理和尼赫鲁会谈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 互不侵犯 ❖ 互不干涉内政 ❖ 平等互利 ❖ 和平共处
周 总 理 出 席 万 隆 会 议
THANKS
FOR WATCHING
演讲人: XXX
PPT文档·教学课件
新中国交的起步
“另起炉灶”
新中国不承认国民党政府时期 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 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 新的平等的外交关系。
“一边倒”
外交旗帜上鲜明的站在社 会主义阵营一边。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清除帝国主义在我国的残余势 力,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 以巩固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