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困生转化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学困生转化个案分析(1)

学困生转化个案分析(1)
1、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
通过对该生的各科成绩的分析,对本身的优势,各科可达到的(轻松的,正常的,较高的)成绩,从而树立目标,建立信心。
2、学习习惯的培养
(1)通过一些社会事例,人物传记,立志格言转化人生观。
(2)通过一些有趣的解题技巧,对解决了难题后的成就感来转移兴趣
(3)通过一些必要的手段切断Biblioteka 不良因素的接触。转化后学生情况
通过一阶段的培养
(1)在高二各次考试中,物理成绩渐渐提高,学习兴趣变浓
(2)在高二期未物理单科成绩班上前三
(3)在物理成绩优势的鼓励下,带动理中的全面提升
(4)在通过补差后,其它科也有所提升,“一诊”中已经快达三本线
通过各科教师的意见,该生在最后有可到上三本,有可到更好
物理学困生转化的个案分析
学生姓名
陈诚
班级
2010级5班
指导教师
冷青军
转化前学生情况
此同学智力水平较高,由于由于严重偏科,导致整体成绩偏下,学习兴趣不高,物理成绩也受到了影响,很不理想。到了分科阶段,由于前段的学习习惯没有纠正过来,情况一直不见好转。
转化方案
由于非智力因素在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学习习惯的培养,学习态度的转变中的作用,我采用了以下措施:

高中班主任转化后进生案例4篇

高中班主任转化后进生案例4篇

高中班主任转化后进生案例4篇高中班主任转化后进生案例第1篇高三(9)班学生王俊雄,从言行举止来看,上课沉思寡言,似睡非睡,而课后却异常活跃,所以刚接班时该生就引起了我的留意.经过一段时间的观看和接触,我了解到该生特别聪慧,但不爱动脑筋,厌倦学习,还不听从老师和班干部管理.英语课上当面顶撞老师;这一系列的事件让我熟悉到:这是一名差生,准确的说,还是一名“高能”差生.但我相信:爱是可以创造奇迹的,爱的力气是伟大的.对于这样一名学生,作为老师,不应当卑视他、漠视他;相反地,更应当在学习和生活中赐予更多的爱、更多的支持、更多的关注.这种爱是一名教师对于学生发自内心的爱,真诚的爱.这需要老师付出的百倍耐心和细心,用爱的方式在学习和生活中赐予严格的要求.对此我多次找他谈心、沟通.我之所以这样做,就是让他说说自己的心里话,如对家庭的看法、学校班级的看法.让他从心底意识到:学校、老师是关爱、关心他的.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我的一番努力,该生虽然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但与以前相比较,进步可以说是显著的.比如衣着方面,不像以前那样过于任凭了,也遵守纪律了,上课不讲话、开小差、不迟到、不早退、按时完成作业;特殊是在言行举止方面,较之以前,可以说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化学专业成果也进步很快,也变得喜欢和老师交流了.高考化学专业成果102分,总分462分,上第三批a线.高中班主任转化后进生案例第2篇我班的后进生群体,经过对其成长环境分析,有以下几种状况:1,许多学生的家长平常忙于工作无暇照料孩子;2,还有父母常年外出打工,学生很小就成了留守儿童;3,父母关系不和或离异;于是许多将子女交给长辈教育。

这就形成了较有特色的“隔代教育”问题。

在我的班级里,这种隔代教育的学生占了总数的20,这类学生在思想熟悉上总觉得自己缺少亲情,潜意识中有一种补偿心理,在能力、学习、心理方面存在较为特别的一面。

是一群特别的后进生群体。

一、个案背景:1、个案的基本状况李冠,男,17岁,由职高辍学转入,2021年进入我校高一学习,班主任反映该生学习无兴趣,打架,大喊大叫,甚至有点在女同学面前动手动脚。

转化后进生个案分析

转化后进生个案分析

转化后进生个案分析转变后进生个案分析(一)XXX是一个研究态度差的学生,上课不想听讲,做作业速度慢,字迹也很潦草。

他在家也不爱做作业,有时甚至无法完成课堂测验。

这些问题都导致了他的成绩较差。

我发现他的劳动积极性也很低,比较懒惰。

后来我去到他家,才了解到他的父母感情不和,都外出打工了,留下他一个人生活在爷爷奶奶的身边。

爷爷奶奶年龄较大,对他百依百顺,要什么给什么,这也让他在研究上变得不闻不问。

为了帮助他,我在课堂上经常提醒他注意听讲,并鼓励他多发言。

即使他回答错误,我也不会批评或嘲笑他。

我会给他更多的发言机会,让他学会对老师所讲内容提出意见,也可以让他就某一问题展开讨论,提出他自己的看法,并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哪怕只有点滴进步。

我也放下架子,亲近他,以关爱之心来触动他的心弦。

我用师爱去温暖他,用情去感化他,用理去说服他,从而促使他主动地认识并改正错误。

经过长期的转化,马开在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上进心增强了,对自己充满了信心,研究态度、研究惯等都有了很大的进步,与同学、老师的关系也融洽了许多,整个人的精神面貌也有了很大的改观。

转变后进生个案分析(二)XXX同学聪明灵活,但不爱研究,爱搞恶作剧。

我尝试了各种方法,包括找他的家长、罚他写保证书、罚他唱歌、扫地等,但都无济于事。

我甚至发现他对我产生了敌意。

有一次,放学后我走进教室,发现XXX正在擦桌椅板凳上的灰尘。

这让我想起了教育家XXX说的一句话:“表扬和鼓励是伟大的教育法宝。

”于是我决定表扬他。

我把他叫到办公室,表扬他的行为,告诉他他的责任心很强,这种行为难能可贵。

最后我向他道歉,请求他原谅我之前的错误。

他看着我不好意思地笑了。

第二天,我当着全班同学表扬了他,大家都热烈鼓掌。

从那以后,XXX像变了一个人,研究也自觉了,成绩提升很快。

教育的得法,不仅包括教学的得法,也包括育人的得法。

如果我们能够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就能够很快看到他们的进步和改变。

在这个个案中,XXX的作业偶尔完成且书写潦草,衣着也拖沓,成绩在及格上下徘徊。

高中物理学困生转化案例与反思

高中物理学困生转化案例与反思

高中物理学困生转化案例与反思引言物理学是一门抽象而复杂的科学学科,对许多学生来说,它可能是一门难以理解和掌握的学科。

在高中阶段,有一部分学生往往被称为"物理学困生",即对物理学知识理解较差、研究成绩较低的学生。

本文旨在通过介绍一个高中物理学困生的转化案例并进行反思,探讨如何提高学生的物理学研究效果。

案例描述小明是一名高一学生,他对物理学一直感到困惑和无法理解。

在物理学课堂上,他总是感到迷茫,很难跟上老师的讲解。

他的物理学成绩一直不理想,特别是在考试中经常得低分。

面对这种情况,小明开始对物理学失去了信心,他觉得自己永远学不会物理学。

转化过程为了帮助小明克服物理学困难,老师采取了以下措施:1. 个性化辅导:老师与小明一对一进行了交流,了解了他在物理学方面的困惑和难点。

根据小明的问题,老师给予了个性化的辅导和解答。

2. 知识梳理:老师通过梳理物理学知识脉络,让小明能够更清晰地把握知识结构,从而更好地理解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3. 实践操作:为了增强小明对物理学的兴趣和研究积极性,老师组织了一些物理实验和实践操作,让小明亲自动手进行实践,以更直观地感受物理学的知识和应用。

4. 鼓励激励:老师时常鼓励小明,肯定他的努力和进步,让他积极面对研究中的困难和挑战。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和辅导,小明渐渐地克服了自己的物理学困难。

他逐渐理解了物理学的基本概念,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他的物理学成绩也得到了明显的提升,从而重拾了对研究的信心。

反思与启示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启示:1. 个性化教学具有重要意义:每个学生在研究方面存在不同的困惑和问题,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个性化的教学方法和辅导措施,帮助学生克服困难。

2. 知识结构的重要性:物理学是一门系统性强的学科,学生应该注意理清知识的脉络和结构,建立良好的知识体系,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物理学知识。

3. 实践操作的推动作用:物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强的学科,通过实践操作能够加深学生对物理学知识的理解和体验,激发研究兴趣和研究积极性。

利用归因理论进行学困生转化的案例分析

利用归因理论进行学困生转化的案例分析

利用归因理论进行学困生转化的案例分析
归因理论是一种心理学理论,它探讨个体对自己行为结果的解释方式。

归因理论可以帮助学困生转化,其中一种方法是通过改变学困生的归因方式,以改善他们的学习表现。

案例分析:
李某是一名高中生,他在学习上表现不佳,他的成绩一直落后于同学。

李某的父母很担心,他们想帮助他改善学习表现。

李某的家长向学校寻求帮助,学校推荐了一位心理学家,他教授了李某归因理论。

李某的心理学家向他解释归因理论,并向他解释他的学习表现可能是由于他的归因方式不当而导致的。

心理学家还教授了李某如何改变他的归因方式,使他能够更好地应对学习中的挑战。

通过学习归因理论,李某开始改变他的归因方式,他开始认为自己的学习表现取决于自己的努力,而不是外部因素,例如同学的表现。

他开始努力学习,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以上就是利用归因理论进行学困生转化的案例分析。

通过改变学困生的归因方式,可以有效提高他们的学习表现,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应对学习中的挑战。

学生转化案例及反思

学生转化案例及反思

学生转化案例及反思1. 案例描述案例:小明是一名高中生,在开始高中阶段的时候成绩一直不理想,研究态度也较为消极。

经过老师、家长和同学的努力,小明逐渐转变了研究态度,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2. 案例分析2.1 初始状态在高中阶段开始时,小明的研究成绩不理想,普遍在班级中排名靠后。

他对研究缺乏热情,经常不完成作业,对知识也缺乏兴趣。

他经常和一些研究成绩差的同学在一起,互相打发时间,没有正确认识到研究的重要性。

2.2 利益相关者介入老师、家长和同学等利益相关者意识到小明的研究问题,并开始关注他的状况。

他们积极与小明进行沟通,了解他的困惑和问题,并提供支持和帮助。

2.3 利益相关者的努力2.3.1 老师的努力老师通过与小明的对话,了解到他对研究的消极态度和缺乏自信心。

老师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关注他的研究进程,并提供额外的指导和辅导,帮助他克服研究困难。

此外,老师还积极与小明进行正向激励,鼓励他参加课外活动,提高他的自我认同感。

2.3.2 家长的努力家长关注到小明的研究问题后,主动与他进行交流,了解他的研究困惑和心理状态。

家长鼓励他多参加学校的研究辅导班和社团活动,为他提供良好的研究环境和支持。

同时,家长也与他制定了研究计划,并对他的研究情况进行了监督和督促。

2.3.3 同学的努力班级中的同学也对小明进行了友善的关心和帮助。

他们积极地与他交流和互动,为他解答研究上的疑问和困惑。

同时,同学还组织了一些小组研究活动,帮助小明提高研究效果,并增强了他的社交能力。

2.4 转化过程在利益相关者的共同努力下,小明逐渐意识到了研究的重要性,并开始改变自己的研究态度。

他积极参加课堂讨论,主动完成作业,并主动寻求研究的帮助。

随着时间的推移,小明的研究成绩逐渐提高,在班级中的排名也逐渐上升。

3. 案例反思小明的研究转化案例给我们提供了一些启示:- 利益相关者的关心和支持对学生的转化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学校、家庭和同学应该密切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研究状况。

后进学生转化案例分析4篇

后进学生转化案例分析4篇

后进学生转化案例分析4篇案例1:小明的转化经历背景小明是一名初中生,性格比较内向,研究成绩一直不理想。

他缺乏自信心,对研究兴趣不大。

问题小明的家长非常担心他的研究情况,希望他能够改变态度并提升成绩。

解决方案学校和家长一起制定了一套具体的研究计划和目标,包括每天的作业时间、复计划等。

同时,学校还组织了一些兴趣班,让小明能够参与其中,培养他的兴趣和研究动力。

转化结果通过学校和家长的帮助与鼓励,小明逐渐改变了研究态度。

他开始认真完成作业,参加兴趣班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他也变得更加自信,对研究充满了兴趣。

案例2:小红的转化经历背景小红是一个高中生,性格活泼外向,但是她在研究方面一直表现不佳,尤其是数学和物理科目。

问题小红对研究缺乏耐心和兴趣,经常对数学和物理科目感到迷茫和困惑。

解决方案学校安排了一位专业老师给小红进行一对一辅导,帮助她理解和解决研究中遇到的问题。

同时,学校还鼓励小红参加一些数学和物理方面的竞赛,增加她的研究动力。

转化结果在老师的辅导和学校的鼓励下,小红逐渐对数学和物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她开始主动参加竞赛,不断提升自己的研究能力。

最终,在一次数学竞赛中,小红获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不仅提升了自信心,也激发了她在研究方面的潜力。

案例3:小亮的转化经历背景小亮是一名大学生,他在大一的时候成绩突然滑落,进入了研究低谷期。

问题小亮陷入了研究的困惑,他不知道如何调整自己的研究方法和心态。

解决方案学校提供了一系列的研究支持和资源,包括研究指导、研究小组和心理辅导等。

同时,学校还鼓励小亮参加一些学术活动和交流会,培养他对研究的兴趣。

转化结果在学校的支持和帮助下,小亮逐渐找到了适合自己的研究方法和节奏。

他开始参加学术活动,和同学们积极交流,不断提升自己的学术能力和自信心。

最终,小亮在大二的时候取得了很好的成绩,重新找回了研究的乐趣。

案例4:小芳的转化经历背景小芳是一名职业学校的学生,她在研究和生活上都存在很多问题,导致她的研究成绩一直不理想。

景国苗学困生转化案例分析

景国苗学困生转化案例分析

学困生转化案例分析潞城职业高中景国苗一、案例的具体表现:我班中一名男学生,上课总是不专心听讲,打瞌睡,而且不管在上课下课,总是无缘无故地招惹别人,并且不服老师的管教,和老师顶嘴。

还有个人卫生极差,还随手乱扔垃圾,没有班级荣誉感。

二、原因分析:后来得知他父母离异,他跟随父亲生活,父亲常年在外打工,平时很难有时间照管他的生活学习,只是在向他要钱时给他钱。

母亲沉溺于打麻将,偶尔和他交流,但时间少之又少,他感觉自己没有人爱,缺乏幸福和快乐感,心中还有一些不平衡和敌意。

平时就无缘无故地招惹别人,想借此机会引起别人的注意。

由于上课经常不听讲,所以导致学习成绩一直很不稳定时好时坏,学习也越来越吃力,有厌学的迹象。

三、帮扶措施:基于这学生的特殊情况,我经常找他谈心,上学期曾与他私下交流,了解他近期的想法,并以好朋友的立场和口吻劝说他摆脱心理障碍,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

我的设想是不给同情,只给引导,帮助他释放自己心里压抑的情绪,能够客观正确地看待父母离异,树立正确、积极、乐观的人生观。

为增加学生与教师的交流机会,了解学生,同时增强他的学习自信心,我有时要求他用书面形式写给我看,一次,他在文章中,写他渴望母爱,打电话给妈妈,爸爸知道了不高兴。

我就与他爸爸交流,说服他爸爸,同意他打电话与妈妈交流。

另外我告诉他:不要责怪父母,许多事情不是用对错能够说得清的。

他们分开并不能代表着你一定会孤独;也许你没有体会到,他们都在加倍地关爱你,你得到的不是更少,而是更多,生长在什么样的家庭是无法选择的,但未来将要拥有什么样的生活却是由你自己决定的。

试试将精力集中在学习上,这是你现在最重要的任务,只有掌握知识、增加能力,才能真正创造美好的生活。

起初我要求他认真听课,按时完成作业,课堂上多鼓励他,一些简单的问题让他回答,我再利用课余时间对他进行辅导。

渐渐地,成绩在不断地提高,他对学习的兴趣逐渐浓厚了,我为他的进步而感到高兴。

后来,我在班会上表扬了他,并私下给他提了个小小的要求:不要乱扔垃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学困生转化案例分析
一、基本情况
张华(化名),男,高一(6)班学生。

平常爱违反纪律,犯小错误,自控能力差,上课时总是管不住自己,上课经常说话。

我发现他在学习上存在拖延、等待的坏毛病。

他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翻书包找东西好像成了一种习惯,上课回答问题好举手,但叫起来却不知回答什么。

甚至动歪脑筋,课间跟几个成绩好的同学勾肩搭背,搞关系。

所以上课一拿到题目,不是想着我要快点想、快点做,而是磨磨蹭蹭地拖延时间,一到下课铃声响,连忙用眼睛看着别的同学的。

作业马马虎虎,潦潦草草,作业速度较慢,总是拖拖拉拉,经常不完成。

因为学习效率低,其学习质量可想而知,在第一次期中考试中只考了324分。

二、成因分析
(一)自身因素
张华没有把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对待学习的态度不够端正,缺少奋斗目标,但个性比较好动、倔强,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空间想象力都不错,主要原因是从小养成懒惰、散漫的习惯,对学习缺乏主动性,等待老师去教,缺乏责任感和自控力。

(二)家庭因素
张华家庭经济较好,在家是独生子,父母在外打工,家中老人缺乏正确教导意识,过分溺爱,养成了懒惰、自私等坏习惯。

父母对孩子的期望过高,又让孩子觉得遥不可及,致使其对学习失去了信
心,有点自暴自弃。

(三)学校原因
由于张华刚刚由初中升入高中,还没有来得及适应就进入了高中生活。

对于新的课程和环境不适应,也没有积极地去调试,对待学习漫不经心。

同时,由于大学生毕业后就业率降低,致使其对未来充满迷茫。

三、转化过程
(一)激励张华,唤起他的自尊心
通过了解情况,我发现张华的体育不错,尤其是篮球。

所以,我鼓励他参加校篮球队。

由于在县中小学篮球比赛中表现出色,极大地唤起了他的自信心。

我希望通过篮球唤起他的自信,并让他把这种自信转化为强大的内驱力,并以此为起点,不断积累自信,挖掘潜在的非智力因素,如兴趣、意志等,让他能更积极主动地去面对生活和学习。

他发现自己有能力解决自己的问题,让他觉得他就有可能渐渐脱离学习困境,在学习上会有所进步。

同时,关心他的学习、生活,经常性地与他沟通交流,让他自己去改变他的学习状况。

尽管学困生有很多不足之处,但他们身上也都有些“闪光点”,需要我们充分肯定他们身上的优点和每一次的进步,哪怕不太突出,很微小,甚至只是一些苗头,也要加倍去鼓励和扶植。

积极的评价能使学生的进取之火燃得更旺,使学困生重新找回自我,获取克服缺点的勇气和信心。

(二)帮助张华改进学习方法
学困生,追根究底,就是有着学习障碍的各类学生。

所以,我帮助张华分析他的各科成绩,根据他的学习情况制定学习计划,改进学习方法。

1.课前预习,找出问题,听课时才能有重点的听。

2.认真听讲,将老师讲的精华抓住。

“课上一分钟,课下半天功”。

3.记笔记时,基本概念不用记,而老师对概念的解释特别要记。

老师讲例题时,将题抄好之后,就听老师分析、解题,最后把答案抄下来,课后再自己独立做出来。

4.课后把当天所学的内容看几遍,想一遍,直到全部理解后再去做题,否则只是应付作业。

这样事半功倍地掌握了知识,以后少了许多障碍。

(三)和班主任沟通,多帮助张华
要进行转化工作,光有计划是不够的,还需要老师及各种力量的有效辅导及督促,方能有实效,也避免流于形式化。

所以,我联系了张华的班主任,让班主任多多关注和帮助张华。

在教学中,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对宋刚同学多关注、多提问,及时掌握宋刚听课的情况。

如果他走神了,班主任提醒他,他的注意力逐渐有了好转。

这样,就能把当堂学的知识理解和掌握。

对课堂上布置的作业,及时给予指导、帮助,发现他不懂的地方,及时讲解,直至理解了为止。

(四)和家长沟通,改进家庭教育方式
转化学困生,光靠学校一方面是不够的,这个过程还要家长的配合。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和成长的榜样。

在当今这个以升学率来衡量教育成果的时代,家庭教育的实质往往被学业成绩所掩盖。

大多数家长只关心中学生的分数,而不懂得如何去引导中学生在学习中不断进步、不断完善自我,从而走向成功。

其实,对于每个学生来说,并不都是学习成绩好、考试分数高,就一定能体验到成功。

是体验到成功,还是体验到失败,还取决于学生对考试成绩的态度。

因此,张华的父母应该告诉孩子,只要平时上课用心听讲,学习认真、努力,无论最后考试得多少分,只要比以前进步了,就都应该感到满意。

因为,进步即是超越自我,而超越自己就是一种成功。

四、转化效果和反思
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张华上课能集中注意力了,作业认真多了,基本能按时完成,学习的积极性有了明显提高,成绩也有了明显进步。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谁不爱学生,谁就不能教育好学生。

”只有对学生发自内心真挚的爱,才能给他们以鼓舞,才能使他们感到无比的温暖,才能点燃学生追求上进、成为优秀生的希望之火。

教育实践告诉我们,爱是一种最有效的教育手段,教师的情感可以温暖一颗冰冷的心。

当学生体验到老师对自己的一片爱心和殷切期望时,他们就会变得“亲其师而信其道”。

给学困生多一些爱,让爱的阳光温暖他们,让爱的雨露滋润他们,实现学困生的转化。

不过,“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因此,转变学困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只要教师对他们以爱心、耐心、诚心相待,用浓浓的师爱激励他们成长,多一分爱,少一分斥责,我确信一定会取得好的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