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湖湿地公园历史文化资源调查报告

合集下载

湿地公园调研报告

湿地公园调研报告

湿地公园调研报告
湿地公园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
近日,我们对某湿地公园进行了实地调研,以下是我们的调研报告。

该湿地公园位于市区的中心位置,占地面积较大,内设有丰富的湿地生态系统。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这个湿地公园是当地市民休闲、观赏自然景观的重要场所。

以下是我们对该湿地公园的一些观察和结果。

首先,该湿地公园充分展示了湿地生态系统的特点。

在湿地公园内,我们看到了各种湿地动植物,如荷花、莲藕、鹭鸟等。

公园内还设有专门的生态观测区,方便游客近距离观察湿地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其次,该湿地公园的设施完善。

公园内设有通道、小桥、观景台等,方便游客游览和观赏风景。

公园还设置了休息区和公共厕所,以满足游客的基本需求。

再次,该湿地公园文化内涵丰富。

公园内有展示湿地生态知识和保护意识的展板,以及解说员为游客提供的讲解服务。

此外,公园还定期举办湿地生态讲座和活动,以提高公众对湿地保护的认知。

最后,该湿地公园的管理维护状况良好。

在公园内我们看到专门的工作人员定时进行清洁和维护,确保公园的环境整洁。

同时,公园管理方加强了对游客的引导和监管,维护了公园的秩序。

结论
综上所述,该湿地公园是一个非常值得推荐的观赏湿地生态的景区。

它充分展示了湿地生态系统的特点,设施完善,文化内涵丰富,并且保持了良好的管理维护状况。

建议公园管理方在未来继续加强对湿地生态的保护和宣传,同时提升游客的参与度,使公园成为市民休闲、增长知识的理想场所。

以上是对某湿地公园进行的调研报告,期望能对相关方面提供参考和借鉴。

湿地资源调查报告

湿地资源调查报告

湿地资源调查报告一、引言湿地是指生态系统与水的接触或作用区域,包括沼泽、泥炭地、河口、湖泊、池塘和沿海滩涂等。

湿地是地球上最有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之一,也是重要的生态服务提供者。

为了深入了解当地湿地资源状况,本次调查了地的湿地资源情况。

二、调查目的1.了解湿地类型和范围;2.调查湿地中的物种丰富度和数量;3.调查湿地当前的生态环境;4.研究湿地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影响。

三、调查过程调查过程中,首先对湿地进行了分类和范围划定的初步分析,然后通过现场考察和采样等方式进行具体调查。

调查的重点包括湿地类型、水质状况、植被分布、动物种类和数量、以及人类活动对湿地的影响等。

1.湿地类型和范围经过实地勘测和地理信息系统分析,确定调查区域内存在河口湿地、沼泽湿地和湖泊湿地等不同类型的湿地。

其中河口湿地分布较广,面积约占调查区域湿地总面积的70%。

2.湿地水质状况通过水样采集和水质监测,发现湿地水质以中等水平为主。

其中部分河口湿地水质较差,存在一定程度的污染,可能是周边工业及农业活动对湿地水质的影响。

3.植被分布通过植被抽样和统计,发现湿地植被种类丰富,主要分布有芦苇、菖蒲、香蒲等。

4.动物种类和数量通过鸟类调查和捕捉鱼类等方式,发现湿地内鸟类种类繁多,涵盖了多个主要鸟类目。

同时还发现了多种鱼类和两栖类等。

5.人类活动对湿地的影响调查发现,湿地周边存在农田灌溉、河流治理和旅游等人类活动,这些活动对湿地的水质、生境和物种多样性均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四、调查结果根据调查结果,分析了湿地资源的特点和问题:1.特点湿地资源丰富,拥有多种湿地类型和物种,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

2.问题存在部分湿地水质污染的问题,人类活动对湿地生态环境的影响不可忽视。

五、建议与对策针对湿地资源调查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与对策:1.加强水质监测与污染治理,控制工业和农业活动对湿地的污染;2.制定湿地保护政策和规划,加强湿地保护与恢复;3.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和物种多样性;4.提倡可持续旅游,加强湿地旅游开发与保护的平衡。

湿地公园调研报告(二)2024

湿地公园调研报告(二)2024

湿地公园调研报告(二)引言概述湿地公园是一种特殊的自然保护区,它在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同时,也为人们提供了一个休闲娱乐的场所。

为了深入了解湿地公园的建设和管理,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调研。

本报告旨在总结我们的调研结果,并提出一些建议,以促进湿地公园的可持续发展。

正文一、湿地公园的建设1. 选择合适的地点:湿地公园的建设应考虑自然湿地的分布和保护需求,选择地理条件适宜的区域。

2. 设计合理的布局:湿地公园应充分利用自然地形和植被,设置步道、观景台等设施,提供优美的景观和便利的游览通道。

3. 建设必要的设施:为了方便游客的休闲和学习,湿地公园需要建设厕所、休息亭、展示馆等设施。

4. 创新的环境保护措施:在湿地公园的建设过程中,应采取生态友好的建设方式,如绿色建筑、雨水收集系统等,以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5. 加强宣传推广:通过宣传推广,增加公众对湿地公园的了解和参与。

二、湿地公园的生态保护1. 保护湿地植被:加强湿地植被的保护,防止非法采伐和过度破坏,维护湿地的生态完整性。

2. 控制游客流量:控制湿地公园的游客流量,避免过度开发和利用,保护湿地的生态平衡。

3. 加强物种保护:重点保护湿地公园内的特有物种和濒危物种,通过野生动植物保护区的设立和监测,确保其可持续生存。

4. 保持水质清洁:减少湿地公园周边污染物的排放,加强水质监测和治理,保持湿地的水体清洁。

5. 促进生态旅游发展:通过开展生态旅游活动,增加公众对湿地生态系统的了解和参与,提高生态保护的意识。

三、湿地公园的管理1. 建立科学的管理机构:设立湿地公园管理委员会或管理机构,负责湿地公园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

2. 制定详细的管理规定:制定湿地公园的管理规定和标准,明确各项管理要求和责任。

3. 定期维护和修复:定期进行湿地公园的巡查、维护和修复工作,确保设施的完好和景观的良好状态。

4. 强化安全管理:加强湿地公园的安全管理工作,制定应急预案和安全培训计划,确保游客的安全。

湿地调研报告共(湿地资源调查报告)(一)2024

湿地调研报告共(湿地资源调查报告)(一)2024

湿地调研报告共(湿地资源调查报告)(一)引言概述:湿地是地球上一种独特的生态系统,具有许多重要的生态功能和价值。

为了深入了解湿地资源的现状和问题,我们进行了一次湿地调研,旨在提供关于湿地保护和管理的科学依据。

本报告将概述我们所进行的湿地调研工作,并重点介绍湿地资源现状、湿地生态功能、湿地保护和管理、湿地利用和湿地生态修复等五个大点。

正文:一、湿地资源现状1. 湿地的定义和分类2. 湿地的分布与面积3. 主要湿地类型的特征和现状4. 湿地资源的利用与开发现状5. 湿地资源的威胁和保护现状二、湿地生态功能1. 湿地的水文功能2. 湿地的生物多样性3. 湿地对气候调节的作用4. 湿地的水质净化功能5. 湿地对灾害防护的重要性三、湿地保护和管理1. 国内外湿地保护政策与法规2. 湿地保护的机构和管理者3. 湿地保护的措施和技术手段4. 湿地保护规划与管理策略5. 湿地保护管理中的挑战与对策四、湿地利用1. 湿地的经济价值和利用潜力2. 湿地旅游开发与管理3. 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4. 湿地农业与养殖5. 湿地资源利用中的生态补偿机制五、湿地生态修复1. 湿地生态退化与修复的原因2. 湿地生态修复技术和方法3. 生态修复实践案例分析4. 湿地生态修复的效果与评估5. 湿地生态修复的可持续发展策略总结:综上所述,湿地是珍贵的自然资源,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和经济价值。

然而,湿地资源正面临着严重威胁和挑战,包括湿地退化、污染和人类活动的影响等。

为了保护和合理利用湿地资源,我们需要加强湿地保护和管理工作,促进湿地生态修复,制定科学有效的政策和措施,增强公众对湿地保护意识。

只有这样,湿地资源才能得到有效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湿地公园考察情况汇报

湿地公园考察情况汇报

湿地公园考察情况汇报
近日,我对本地区的湿地公园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考察,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首先,我对湿地公园的整体环境进行了观察。

公园内绿树成荫,湖水清澈见底,空气清新,环境优美。

在公园内,我看到了许多野生动植物,有水鸟在湖面上嬉戏,也有蝴蝶在花丛中飞舞,生态环境良好。

其次,我对湿地公园的设施进行了检查。

公园内设有步道、观景台、休息亭等
设施,方便游客观赏湿地风景,休息放松。

同时,公园内还设有信息展示牌,介绍了湿地公园的植物、动物种类及保护知识,为游客提供了丰富的科普知识。

再次,我对公园的管理情况进行了了解。

公园内保洁工作人员积极劳动,保持
公园的整洁卫生。

管理人员对游客进行引导和安全提示,保障游客的安全和秩序。

同时,公园内还有专业的生态保护人员,对湿地生态环境进行长期的监测和保护工作。

最后,我对游客的反馈进行了收集。

我采访了部分游客,他们对湿地公园的环境、设施和管理都给予了积极评价,认为这是一个理想的休闲放松场所。

同时,他们也提出了一些建议,如增设更多的座椅、设置更多的垃圾桶等,以提升游客的体验感。

总的来说,湿地公园的考察情况良好,环境优美,设施完善,管理到位。

但也
需要进一步改进,以更好地满足游客的需求。

希望相关部门能够重视这些问题,加大投入,不断完善湿地公园,让更多的人能够享受到自然的美好。

同时,也希望广大游客能够爱护环境,文明游览,共同保护好这片美丽的湿地生态环境。

湿地公园考察报告

湿地公园考察报告

湿地公园考察报告第一篇:湿地公园考察报告太湖湿地公园调研报告前言:苏州太湖湿地公园坐落在“人间天堂”苏州市区的西部,西枕太湖,东接东渚,南联光福,与“中国刺绣之乡”镇湖毗邻,规划总面积4.6平方公里,一期对外开放2.3平方公里,投资近4亿。

由苏州市园林设计院编制的“苏州太湖湿地公园方案设计”完成,由英美两国的世界顶级设计师联手设计。

充分结合当地自然人文特色,展现鱼米之乡、江南水乡、刺绣之乡的特征。

2007年6月,苏州太湖湿地公园被江苏省林业局命名为省级湿地公园,于2010年2月正式对外开园。

关键词:湿地保护区设计生态苏州太湖湿地公园是一个自然与文化相融的个性独具的原始时尚休闲景区,汇集了生态环境、度假休闲、旅游观光、科普教育等功能于一体。

景区在突出“自然、生态、野趣”的基础上,融入观景、人文、休闲和游乐等要素,规划设计了湿地渔业体验区、湿地展示区、湿地生态栖息地、湿地生态培育区、水乡游赏休闲区、湿地生态科教基地、原生湿地保护区等七大功能区,全面展现了现代水上田园的自然生态景观。

景区内五十余座名称造型各异的桥梁,与五里木栈道蜿蜒相连,错落有致地贯穿整个湿地公园。

桃源人家、桑梓人家、七桅古船、渔矶台、槿篱茅舍、半岛茗茶、客至画舫、烟波致爽等景点,让人时而如同打开一册底蕴深厚的志书史籍,时而又有轻松翻阅风情风物掌故逸兴读物的美妙感觉;而植物知识长廊广场、濒危植物观察廊、水八仙景1 区、观鸟亭、湿地栖息岛等景点又将人们带入了一个科普知识的教育园地,让游客汲取生态科学知识,提升自然生态的环保理念。

作为天然湿地,该地区原为太湖的一处秀丽湖湾,水壤交错,有茭芦莲菱、鱼虾蜄蛤之利,更有白鹭飞天、蛙鸣鸟啾之境。

当地人文荟萃、物产丰富,因春秋时吴王常来此游湖而史称“游湖”。

一、周边环境自20世纪90年代起,苏州的城市化进程开始高速化,城市在扩张中吞并了原本位于城市边缘地带的湿地。

公园的用地范围是由黄海高程为4m左右的大堤围起的人工鱼塘群,鱼塘高程在0.8~2.2m之间,属于人工湿地。

湿地公园调查报告内容包括

湿地公园调查报告内容包括

湿地公园调查报告内容包括1. 背景湿地公园作为一个拥有丰富自然资源的环境保护区,不仅为当地居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场所,也成为了吸引游客的热门旅游目的地。

为了更好地了解湿地公园的状况和满意度,我们进行了一次调查。

2. 调查目的- 了解湿地公园的环境和生物多样性- 获得游客对湿地公园的满意度和需求的反馈- 发现湿地公园存在的问题和提出改进建议3. 调查方法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共发放了500份问卷,其中200份发放给当地居民,300份发放给游客。

问卷中包括以下内容:- 个人信息(性别、年龄、职业等)- 对湿地公园的了解程度- 游览湿地公园的频率和目的- 对湿地公园环境和设施的评价- 意见和建议等4. 调查结果4.1 受访者的特征调查结果显示,受访者中男性占比51%,女性占比49%。

年龄分布较为均匀,22岁以下的年轻人占比20%,22-35岁的青年人占比35%,35岁以上的成年人占比45%。

职业方面,学生和上班族占大多数,分别占比30%和40%。

4.2 对湿地公园的了解程度调查显示,65%的受访者表示对湿地公园有一定了解,其中有30%的人表示对湿地公园非常熟悉。

另外35%的人承认对湿地公园的了解程度较低。

4.3 游览湿地公园的频率和目的分析结果显示,大部分受访者(50%)表示每年会去湿地公园游览1-3次,有20%的人每年会去湿地公园超过3次。

游览目的方面,45%的受访者表示主要是为了休闲娱乐,30%的人主要是为了欣赏自然风光,其余的人则是为了学习和拍照。

4.4 对湿地公园环境和设施的评价综合对湿地公园环境和设施的评价,70%的受访者认为湿地公园的生态环境维护得较好,30%的受访者认为还有待改善。

对于设施方面,80%的受访者对公园的厕所、餐厅等基础设施表示满意,20%的受访者认为设施不够完善。

4.5 意见和建议调查结果显示,受访者对湿地公园的整体评价比较高。

大部分受访者对公园的环境和景色表示满意,认为湿地公园是一个良好的休闲场所。

湿地公园调研报告

湿地公园调研报告

湿地公园调研报告湿地公园调研报告(一)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环保意识的提高,湿地公园作为一种重要的生态保护景观得到了广泛关注和重视。

本次调研旨在探讨湿地公园的建设与管理现状,以及对其未来发展提出合理建议。

通过对现有湿地公园的实地考察与采访调查,以及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得出如下结论:一、湿地公园建设现状分析1. 湿地公园的基本概念与功能湿地公园是一种集湿地自然生态保护、环境宣传教育、科学研究和休闲观光于一体的综合性公共绿地。

它具有调节气候、净化环境、保持生态平衡等重要功能,是城市生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2. 湿地公园建设的现状目前,我国湿地公园的建设规模呈逐年增加的趋势,但大多数湿地公园规模还较小,且建设进度缓慢。

由于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湿地公园之间的品质参差不齐,部分湿地公园存在规划不合理、设施陈旧、管理不到位等问题。

3. 湿地公园的管理机制目前,湿地公园的管理机制主要以政府主导为主,缺乏社会参与和市场运作。

湿地公园的建设与管理主要依靠政府投入,缺乏自我运营和可持续发展机制。

此外,湿地公园的管理中存在管理部门职责不清、协调不力等问题,导致资源浪费和效益不高。

二、湿地公园建设与管理的问题1. 缺乏统一的规划标准当前,湿地公园建设缺乏统一的规划标准,导致每个湿地公园的规划方案差异较大,一些湿地公园规划不合理,影响了后期的管理和运营。

2. 设施陈旧与管理不到位部分湿地公园的设施老化严重,需要进行更新改造。

此外,湿地公园的管理不到位,存在乱停车、乱扔垃圾等问题,影响了公园的整体形象和生态环境。

3. 缺乏自我运营与可持续发展机制湿地公园的建设与管理主要依赖政府投入,缺乏自我运营和可持续发展机制。

这不仅对政府财政造成负担,还影响了湿地公园的长期发展。

4. 缺乏科学研究与环境保护意识目前,湿地公园建设中缺乏系统的科学研究和环境保护意识,导致湿地公园的生态环境保护力度不够,无法达到预期的生态效益。

三、湿地公园建设与管理的对策建议1. 建立统一的规划标准应建立统一的湿地公园规划标准,根据不同湿地类型和地区特点,制定相应的规划方案,确保湿地公园的建设与管理更加科学合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镜湖湿地公园历史文化资源调查报告绍兴市是长江三角洲南翼的重要城市之一,境内河道密布,湖泊众多,向以“水乡泽国”享誉海内外,湿地资源丰富,昔日‚烟水无际,鸥鹭翔集‛的大泽气象仍可略见一二。

镜湖湿地公园位于绍兴中心城市三大组团越城、柯桥、袍江之间,距越城、柯桥各4公里,距袍江3公里。

于2005年5月20日经国家建设部批准,总面积约15.63平方公里,约23468亩,其中水面8064亩,浅滩地15381亩,东西长约3700米,南北宽约5460米。

北侧的犭央犭茶湖是绍兴最大的天然淡水湖,原有面积4.29平方公里,现存面积2.23平方公里,犭央犭茶湖以盛产犭央犭茶鱼出名,极具地方特色,湖上有省级文保单位避塘;东侧有历史沉淀深厚的梅山,还是白鹭集聚栖息地;西邻千年古镇东浦镇南部河湖密布,形态丰富,宛如一片片荷叶地飘浮于水面。

一、水之秀美——犭央犭茶湖犭央犭茶湖是湿地公园内面积最大的水域,也是绍兴平原的第一大湖。

因湖盛立黄色无鳞有刺之鱼,越人俗称犭央犭茶而得名,亦作黄鱼桑湖、黄鱼柔湖[1],宋史又有更名王公湖[2]之记载。

湖略显长方形,原南北长约3000米、东西宽约2500米,俗称直七斜八横三里。

水内南浅北深,浅域不足1米,深处在2.7米左右(注:绍兴县文物志讲:平均水深1.06米,本报告讲 2.7米,笔者视见,前者不足,后者不到,故改为浅域不足1米,深处2.7米更确切一些)[3]。

现有水面面积2.4平方公里,是水乡湿地特色浓缩之精华,水阔浮天,云动虚空,山映碧波,鱼游浅底,兼有蓄水、航运、养殖和捕捞多种动物、青墩、帚头、垂钓、耗螺蛳……白日是三三两两的鱼舟,夜晚是星量点点的渔火,谱就渔歌唱晚上一景,傍湖而居者20余村,周边是纵横交汇的稠密水道,将湖南面的田野分割成无数洲渚,恰如一片片漂浮在水面上的荷叶,故又称‚荷叶地‛,土壤肥沃,物产丰饶,风光旖旎。

——犭央犭茶湖避塘[4]犭央犭茶湖避塘全长七华里,建于明崇祯年代,均以大块石板横铺,舟行塘内,可避风涛之险。

其工程浩大、功能显著、形制独特,是绍兴石文化中的重要代表性建筑。

《嘉庆山阴县志》中记载,湖西尤子午之冲,舟楫往来,遇风辙遭覆溺。

捐资人张贤臣(思溪)少年丧父,事母至孝,客游京邸,经商致富,归乡后,‚性喜施舍,汲汲赈济,凡桥梁道路之缺碍行役者、悉筑砌之‛,做了大量的好事。

他先后捐资银两六千,耗时七年,建成避塘,从此‚舟无覆者‛,造福乡里,邑人感其德,建祠纪念,岁时致祭,比之为马、汤两公。

避塘上有天济、普济、德济、平济、中济5座石桥及一石亭[5],被称为‚水上奇观‛,是湿地公园内唯一一处省级文物保护点。

二、山之幽趣——梅山[6]梅山位于镜湖新区中部,湿地公园东侧,山势呈南北狭长走向,主峰海拔79.6米,山上多两汉、六朝古墓,亦偶见越国时期文物。

梅山(4)的得名,来自于汉代隐居此山的一个叫梅福(字子真)的名士。

据《越中杂识》记载,梅山之‚梅‛,历代皆言来自梅福这样一个人:梅福,字子真,九江寿春人。

少习《尚书》、《春秋》,为郡文学,补南昌尉。

后去官。

王莽专政,福一朝弃家去,人传以为仙。

其后有人见福于会稽者,变姓名,为吴市门卒云。

今山阴有梅山、梅墅、梅里,皆以福得名。

另据《嘉泰会稽志》引旧经,梅山还有一个名字,叫‚巫山‛。

而这巫山,在《越绝书》上就已有记载:‚巫山者,越?,神巫之官也,死葬其上,去县十三里许。

‛据史书记载,梅山西南有本觉寺、梅子真泉、适南亭、竹径、茶坞。

——适南亭[7][8]北宋熙宁年间,郡守程师孟建适南亭于梅山之巅,陆游的祖父、北宋名士陆佃撰写了著名的《适南亭记》。

南宋时,郡守汪纲重葺整修。

明末,祁彪佳所著《越中园亭记》将其列为北区胜景之一。

清代以后,此亭渐圯。

——梅子真泉[9]梅子真泉,亦系纪念梅福而得名。

此泉位于山之西南麓,约三尺见方,水质‚甘寒澄澈,珠王非玉雪‛。

《陆放翁全集》中《梅子真泉铭》中有记载。

——本觉寺[10]位于城北梅山,汉梅福(字子真)隐居之所,故俗称梅山寺。

始建于后唐清泰三年(936年),建于梅山之西南坡,早已不存。

寺址附近有关帝庙,系清代所建,现存庙屋两进,基本完好,因属清代建筑现已列为市文物保护点。

三、王宝和酒坊王宝和酒坊(非酒厂)位于犭央犭茶湖南岸之林头村,是绍兴历史悠久、商誉良好的大型酒坊之一。

该酒坊在乾隆年间(1744年)时出资一万两银始建,并在上海小东门开设王宝和酒店,自产自销,营业兴旺。

早在清朝时期,东浦双浜和林头两地以酿酒为生,双浜有十八家酒作坊,林头仅王宝和一家。

东浦有民谣:‚双浜酒坊十八家,不如林头王宝和。

灶前灶后都藏酒,栈店糯米十车箩。

‛描述了这家百年老店的兴旺史。

王宝和酒坊是上海王宝和酒店的生产基地,目前仍保留完整的作坊原址,实属难能可贵,该酒坊现已列为绍兴县级文保单位。

注释:[1]陈桥驿主编《浙江古今地各词典》犭央犭茶湖,与东浦相邻,越人俗呼黄色无鳞有刺之鱼曰犭央犭茶,是湖多出此鱼,故名,亦叫黄鱼桑湖、黄鱼柔湖。

《方舆纪要》卷九二:‚犭央犭茶湖……周广十余里,俗称黄鱼桑湖。

舟楫往来之道也。

‛属深湖。

[2]《宋史卷四百》起知湖州,信未涉州縣,據桉部析,敏如流泉。

擢集英殿修撰、知绍兴府、浙东安抚使。

奏免逋官钱十四万、绢七万匹、锦十万五千两、米二千万斗。

山阴境有犭央犭茶湖,四环皆田,岁苦潦,信创启斗门,导停瀦注之海,筑十一坝,化匯浸为上腴。

民绘象以祠,更其名曰王公湖。

[3]录自《绍兴县文物志》P103《犭央犭茶湖避塘》‚位于绍兴城西北15公里的央茶湖上,乾隆《绍兴府志》卷十四:央茶湖《万历志》:在府城北十里,约广十余里,又呼黄鱼桑湖,是舟楫往来之道‛。

央茶是一种黄色无鳞有刺的鱼,因此湖盛产此鱼,故名。

湖南北长3000米,东西宽2500米,总面积6425亩,平均水深1.06米,最深2.1米,湖的东、西、北三面与数条河湖相通,是绍兴的水路交通要道。

[4]《嘉庆山阴县志》‚犭央犭茶湖塘——湖周回四十里,傍湖居者二十余村,湖西尤子午之冲,舟楫往来,遇风辙遭覆溺。

明天启中,有石工覆舟遇救得免,遂为僧,发愿誓筑石塘,十余年不成,抑郁以死。

会稽张贤臣闻而悯之,于崇祯十五年(1642)建塘六里,为桥者三,名曰天济,盖罄赀产为之,五年而工始竣。

塘内舟行,既可避风涛之险,兼以捍卫沿湖田囿。

邑人感其德,为立祠塘南,岁祀之。

‛(旧志参考府志)[5] 录自《绍兴县文物志》P103《犭央犭茶湖避塘》犭央犭茶湖湖面辽阔,来往船只每遇风浪,常使舟翻人溺。

乾隆《绍兴府志》卷十四:‚犭央犭茶湖塘,《闸务全书》:犭央犭茶巨湖屡遭履舟之患,崇祯十五年邑人张贤臣捐资六千两,于湖西一带建塘六里,舟行塘内,以避风涛,且沿湖田囿,无免水激岸坍,并筑桥曰‘天济’,往来便之‛。

嘉庆《山阴县志》卷二十:‚湖周回四十里,傍湖居者二十余村,湖西尤子午之冲,舟楫往来,遇风辙遭覆溺。

明天启中,有石工覆舟,遇救得免,遂为僧,发愿誓筑石塘,十余年不成,抑郁以死。

会稽张贤臣闻而悯之,于崇祯十五年建塘六里,为桥者三,名曰天济,盖罄资产为之,五年而工始竣‛。

从此,舟行塘内,可以避风涛之险,亦免受浪涛激岸,捍卫沿湖田园。

厥后,塘有倾圯,子孙即起而修之,以承前志。

据犭央犭茶湖避塘北端西侧湖口庙壁间镶嵌的咸丰元年八月吉旦司事公立《捐修塘碑》记载:‚道光己酉、庚戌年,连遭大水,塘桥俱坍,吾等重修。

自北首湖梢起,至南首中济桥止,共修塘路三百八十四丈。

兼修三眼普济桥东西桥堍,又修通济桥一,加扶侧石,并造浪桥四,并接修南塘……‛。

此后,未见重大修理。

塘上共建有石梁桥六座,分别取名为天济、永济、中济、平济、通济、普济。

1969年,当地围湖造田时,永济桥被拆除。

文革时,除天济、普济桥未改名外,永济、中济、通济分别改名为群建桥、金光桥和朝阳桥。

1975年,犭央犭茶湖乡政府对天济桥、朝阳桥及金光桥进行维修。

1991年,绍兴县文物部门对塘上石亭按原状作了修缮,并树立永久性石刻标志。

1996年县文物部门又恢复了石亭以南塘路八十余米及部分路面石板。

犭央犭茶湖避塘全程保护范围,南起林头村北首天济庙旁的天灯下藕池头,北至七里江村平风湾,全长3.5公里,其中南段约2公里,1969年围湖造田时,已改变成为堤岸,北段约1.5公里仍两面临水,破水而筑,保持原状。

今塘上有凸起石桥5座,平桥三孔,石亭1座,塘身稍弯,北端弯度较大。

其砌筑方法大部分用长约2-2.3米,宽厚0.3-0.4米的条石实叠砌筑,自下而上逐渐收分。

面宽2米多,高1.6-2米左右。

塘面上铺有长1.7-2.3米、宽0.95米的石板,石板之间用凹凸榫卯相衔接,下有小石块垫搁,以防松动。

南端林头村一段采用条石间丁石叠砌,塘面石板块与塘身宽度基本一致,塘上五座石桥自南而北,依次为天济桥、群建桥、金光桥、普济桥和朝阳桥,形制如下:天济桥——位于避塘南端西侧,东西走向,平面与塘堤呈丁字形交接。

原是三孔石梁桥,文革时被拆毁,后改建成单孔钢筋混凝土拱桥。

全长43米,桥面宽2.3米,桥孔净跨27.2米,桥面两侧用水泥扶栏,东西桥堍用条石间丁石砌筑,桥坡上各有踏跺18级和16级,坡两侧各臵拦板三块,间望柱四根。

群建桥——为单孔石梁桥,在避塘中部偏南,南北走向,全长15.1米,桥孔跨径5米,桥两侧金刚墙用条石错缝间丁石砌筑,桥面用三根条石直铺。

通面宽2.1米,一侧臵实体拦板一块,另一侧拦板已佚,南北桥坡各有12级。

金光桥——为单孔石拱桥,南北走向,位于避塘稍北,全长16米,面宽2-12米,桥孔净踌5.05米,拱券呈半圆形,用条石作错缝并列砌筑,两侧桥堍先用四层条石间丁石叠砌,其上再加块石斜砌,石缝间勾出水泥线条,桥面用水泥铺面,两侧各设实体石栏板、石望柱、中央栏板外侧刻‚金光桥‛三字,楷书,南北桥坡各臵13石级,两旁设垂带。

普济桥——为三孔石梁桥,坐落在避塘北面,东西走向,平面与塘堤呈‚T‛形。

桥全长27.6米,中孔跨径5.4米,东西两边跨径均为4.3米,桥墩用条石错缝叠砌,桥面用三根条石平铺,通宽1.8米,桥两侧有实体栏板间望柱围护,桥中央栏板外侧阴刻‚普济桥‛三字。

石级桥坡,东西各12级、13级。

该桥1992年被船只撞损,同年维修,98年又遭船撞,残破较甚。

朝阳桥——单孔石拱桥,在避塘北面、南北走向,全长20.6米,桥孔净跨5.2米,桥面宽2.1米。

两则桥墩先用四层条石间丁石叠砌,其上再用块石斜砌。

石缝间勾水泥缝,桥面用水泥,两侧臵实体栏板间石望柱,桥中间栏板外侧阴刻‚朝阳桥‛三字,石级桥坡,南北分别为18级、19级,两旁设带。

此外,在避塘北端和朝阳桥之间还臵有南北走向平桥三孔,跨径分别为1.9米、3.1米、2.1米。

桥墩用长约2-2.3米,宽和厚均为0.3-0.4米条石作‚一顺一丁‛实砌,桥面架石梁,其中第一孔三根,第二三两孔多为二根,其高低与塘堤相一致,桥面宽1.05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