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能力建设及其意义
制度建设、能力建设

制度建设、能力建设
制度建设和能力建设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两个重要方面,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一、制度建设
制度建设是指建立和完善各种制度,包括法律制度、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文化制度等。
制度建设是现代社会建设的基础,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手段。
历史上,许多国家因为制度不完善而导致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衰落。
中国历史上,封建王朝时期的制度建设是非常重要的。
例如,唐朝的科举制度,使得人才得以选拔,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宋朝的铁路制度,使得交通运输更加便捷,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明朝的海禁制度,保护了国家的海洋权益,提升了国家的国际地位。
二、能力建设
能力建设是指提高人们的知识、技能和素质,使其具备更好的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能力建设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因素。
历史上,许多国家因为人才不足而导致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衰落。
中国历史上,封建王朝时期的能力建设也非常重要。
例如,唐朝的进士科举制度,
提高了人们的知识水平,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宋朝的科技发展,提高了人们的技能水平,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明朝的文化繁荣,提高了人们的素质水平,提升了国家的国际地位。
总之,制度建设和能力建设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两个重要方面,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只有建立和完善各种制度,提高人们的知识、技能和素质,才能实现国家的长期稳定和繁荣。
论加强党执政能力建设的意义及措施

论加强党执政能力建设的意义及措施作者:杨天意来源:《卷宗》2012年第05期摘要: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无论是世情、国情还是党情都迫切要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关系到小康社会进程、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关系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关系到党的执政地位。
通过在思想观念、干部培养和创新能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等方面去促进执政能力的提高,将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现实途径。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意义;途径一、加强党执政能力建设的意义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和肩负的历史使命,要求其必须具备高超的执政能力。
党执政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及前景。
1.1 加强执政能力建设, 是党对自身经验的总结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不断深入,国情的转变使党的执政地位和目标随之转变, 党必须总结执政经验、分析执政特点、提高执政能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现实。
建国初期,国家的首要任务是恢复和发展经济。
对此, 毛泽东主席对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要求, 主要是从作风和本领两方面加以强调。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着力开展经济建设是党的工作重心, 执政能力再一次成为党所关注的现实问题。
随着,改革开放逐步深入,党的队伍自身状况也发生了深刻变化, 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 不断提高拒腐防变能力, 成为了党要努力破解的两大历史性课题。
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新一届党中央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认为, 我们的事业最终能否成功,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 党的各方面建设, 最终都要体现在党的执政能力上来。
党的十六大更是根据新世纪新阶段党所面临的新形势, 把执政能力建设作为一项战略决策提了出来, 提出执政能力建设是事关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成败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课题, 这就赋予了执政能力理论深刻的时代内涵。
加强能力建设

加强能力建设实现红十字事业新跨越省红十字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王冬梅今年是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提出的“能力建设年”。
红十字会作为党和政府在人道救助领域的助手,如何全面认识能力建设的重大意义,如何深刻理解能力建设的丰富内涵,如何在实践中探索加强能力建设的途径,如何在发展进程中实现新跨越,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值得我们作深入的思考和大胆的探索。
一、充分认识加强红十字会能力建设的重要意义所谓能力,是一个人或一个群体综合素质的体现,是其能够胜任某项任务的主观条件,或者说是成功完成某种活动的个性心理特征。
能力具有实践性和社会性。
人的能力是个人努力实践的产物,社会实践催生了人的能力,人的能力又不断创新了人的社会实践。
能力是一种主观条件,但并不是完全随着人的生理条件自发形成和发展的,后天的环境和教育等对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什么是红十字会的能力建设?我个人的理解是:依据红十字会的宗旨和使命,不断满足人道需求和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能力建设。
1.能力建设,是红十字运动历史发展的动力。
从红十字运动发展的历史轨迹看,能力建设是红十字运动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个半世纪以来,国际红十字运动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遍及186个国家,越来越深入人心,惠及越来越多的易受损群体,红十字精神百年传承,红十字事业经久不衰。
其根本魅力在于,它所弘扬的人道精神,所倡导的宗旨理念和奉行的七项原则,超越了国界、种族、意识形态、宗教,能够被社会广为接纳。
而这种独特的精神和理念之所以能得到实现,能得到快速传播,正是亨利〃杜南等红十字运动先驱们以及一代又一代的红十字人呕心沥血、创建组织、制订规则、壮大队伍、努力奋斗的结果,也正是他们能力的充分体现和能力的不断提升的结果。
2.能力建设,是红十字会组织正确应对新形势新任务的迫切需要。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大变革、经济大发展、利益大调整时期,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公共安全、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等任务十分繁重。
能力建设:一个有重要意义的新概念

五、 公共卫生的能力建设
公共卫生是一个进化发展和富有活力的领 域,旨在恢复、保护和促进人的精神、身 体和社会幸福或安宁(Public Health is an evolving and dynamic field that aims to restore , protect and promote peoples mental, physical and social well-being)。
一、能力建设的概念
能力建设在公共卫生领域的应用,最早出现在 20世纪90年代的健康促进项目中(Health promotion programs),随后成为了健康促进项 目的重要内容或组成部分(An important component)。能力建设被定义为增强或提升个 人、群体、机构、社区、或社会能力的过程,包 括:(1)分析所处的环境,(2)鉴别问题、需 要及机遇,(3)制定解决问题、满足需要、抓住 机遇的策略或措施,(4)制定能力建设的行动计 划,(5)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集中和有效利 用资源,执行、监测、评估能力建设的行动计 划,(6)总结经验与教训。
capacity)
7、机构的影响力(explicit and implicit
Voluntaril food recall
What leverage does the USDA or FDA have to motivate companies to voluntarily recall their food product? The answer is simple: it is the implicit threat of regulatory action, liability, and adverse publicity
能力建设提升发言稿范文

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能站在这里,与大家共同探讨能力建设提升的重要性。
在此,我想就以下几个方面发表一些看法。
一、能力建设提升的必要性1. 应对新时代挑战的需要。
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的关键时期,面对国际国内复杂多变的环境,我们必须不断提升自身能力,以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
2. 提高工作效率的需要。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我们面临着巨大的工作压力。
提升能力,提高工作效率,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3. 实现人生价值的需求。
能力建设提升是个人成长的重要途径,只有不断提升自身能力,才能在职场、生活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二、能力建设提升的途径1. 加强学习。
学习是提升能力的基础。
我们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充分利用各种学习资源,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2. 实践锻炼。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我们要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
3. 求助合作。
在工作中,我们要学会与他人沟通、协作,充分利用团队的力量,共同提升能力。
4. 培养良好的心态。
心态决定一切。
我们要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勇于面对困难和挑战,不断提升自己的抗压能力。
三、能力建设提升的具体措施1. 制定个人发展规划。
我们要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个人发展规划,有针对性地提升能力。
2. 参加培训课程。
充分利用企业、行业提供的培训机会,学习新知识、新技能,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3. 深入基层调研。
了解基层工作实际,掌握一线工作方法,提高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
4. 交流学习。
积极参加各类交流活动,借鉴他人经验,拓宽自己的视野。
5.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提升能力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总之,能力建设提升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需要我们共同努力。
让我们携手共进,不断提升自身能力,为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贡献自己的力量!谢谢大家!。
能力建设: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新概念

能力建设概念的引入,为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带来 了的
新 的理 念 和 靠 法。
2 能力建设的内容
而言,对什么是能力建设?也许 尚无清晰而公认的答案。在
字典 上, 能力指胜任某项工作 的条件,或者指容纳,汲取或 保持 的能力,或者指学 习和理解的能力,或指生产或干事的 能力。此定义反映的是个人或单个的能力I 而在能力建设概念 中的 “ 能力 ,则指 个人 、一个机 构、 以及一个 系统执 行职
维普资讯
・
1 ・ 4
中国卫生法制 2 0 年 3 06 月第 l 卷第 2 ( 4 期 总第 8 期 ) l
能力建设: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新概念
杨 明亮
湖北省卫生厅 生监督局
近些 年来,能 力建设 的概念在公共 生领域得到较为广
df io fa a i ulig e nt no cp c y i n )则包 含着通过 引入更有效的技 i i tb d 术和资源, 以改变人们思想倾 向 ( a gn e p n st Ch n ig o lmide) p e
作用, 能提高 人群健康和减小健康的不平等性 (el i r h tdp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hs a i ), t 使发展中国家接近与健康相关的千年发展目标。 y 4 J 亚太地 区公共卫生能力建设的战略措施 . 1 .强化政府主办公 共卫 生能 力建设的职责,实 现健康相
关的千年发展 目标。
和行 为 (ea o ) 的复杂过程。 尽管能力建设涉 及个人、 bh v r i
泛 的 应 用 。 已 成 为 一 个 重 要 的 行 话 或 术 语 ( bt f A io
b z- od。从字 面上看,能力建设的含义 比较容易理解, uz w r)
论推进技工院校治理能力建设的意义、困境与建议

编辑 靳 静MAJOR专业建设文 / 黄 健论推进技工院校治理能力建设的意义、困境与建议摘 要:在新时代的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学校管理、完善治理结构、提升治理能力,是技工院校改革建设的重要课题。
本文阐述了推进技工院校治理能力建设的意义及现实困境,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技工院校 治理能力建设 多元主体近些年来,党和国家越来越重视职业教育。
2014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其中提出:“职业院校要依法制定体现现代学校教育特色的章程和制度,完善治理结构,提升治理能力。
”技工教育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技工院校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推动强化技工院校的改革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推进技工院校治理能力建设的背景及意义(一)时代背景:国家政策赋予教育治理的内涵和意义在教育领域,治理的对象包含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各类型学校及教育机构,技工院校的教育治理是教育领域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社会大环境来看,系列教育发展重大利好政策的发布与出台,教育顶层设计、制度标准、法律法规的逐步完善,都表明教育治理正在不断地走向有序化、规范化、法制化。
从教育的小环境来看,技工院校承载着培养技能人才的重担,必须抓住机遇,提升学校的治理能力建设质量和水平。
(二)现实背景:对于构建教育治理体系和提升教育治理能力具有重要意义2017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印发了《技工教育“十三五”规划通知》,指出技工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广东省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发展现状分析报告(2019-2020)》中的数据披露,广东省共有职业学校444所、技工院校150所。
这些数据表明,如果能够提升技工院校的治理水平,对推进地区教育治理整体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三)治理意义:推进技工院校的治理比管理符合时代要求治理和管理只有一字之差,二者目的都是为了充分调动和运用各类资源,保证组织架构的正常运作,从而实现组织架构的目标,但二者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同,治理比管理更注重相互协调与合作沟通,其主体也不仅仅局限于政府与学校,还包括学生、家长、社区、企业等。
能力建设推进会发言稿范文

大家好!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能力建设推进会,旨在进一步明确工作目标,分析当前形势,部署下一步工作。
在此,我谨代表XX部门,就能力建设推进工作发表以下几点意见:一、充分认识能力建设的重要性能力建设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
面对新时代、新形势、新任务,我们要深刻认识到能力建设的重要性,切实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
只有不断提升自身能力,才能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二、总结经验,查找不足回顾过去一段时间的能力建设工作,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足。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思想认识不够到位。
部分同志对能力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存在“等靠要”的思想。
2. 工作力度不够。
部分部门在能力建设工作中缺乏主动性,工作推进缓慢。
3. 资源配置不合理。
部分资源未能得到有效整合,影响了能力建设的整体效果。
4. 人才培养机制不完善。
人才队伍建设滞后,缺乏高素质、专业化的复合型人才。
三、明确工作目标,抓好贯彻落实针对上述问题,我们要紧紧围绕以下目标,抓好能力建设工作:1. 提高思想认识,强化责任担当。
各部门要切实增强“四个意识”,把能力建设摆在突出位置,主动作为,狠抓落实。
2. 加大工作力度,强化措施保障。
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明确责任分工,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3. 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使用效益。
加强资源整合,盘活存量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4. 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加强人才引进、培养、使用和激励机制,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干部队伍。
四、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工作成效为确保能力建设工作取得实效,我们要加强组织领导,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1. 建立健全工作机制。
成立能力建设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各部门工作,形成合力。
2. 加强督促检查。
定期对能力建设工作进行督促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3. 强化考核评价。
将能力建设工作纳入绩效考核体系,对工作成效进行量化评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能力建设及其意义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作出《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从而引发了有关能力和能力建设的议题。
能力建设是指各级给类主体为了开发人的潜能而展开的能力教育、培养、配置、使用、管理和鼓励的活动过程,以及作为个体主体的人树立能力价值观,养成能力型人格,增强能力素质,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能力的过程。
能力建设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完成具体的任务而进行的技能训练,更重要的是使人最终形成全面的能力体系,并使一切人的潜能均得到全面而充分发展。
能力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当前加强能力建设,关键是要进行一系列创新,即确立以人的能力为本制度体系;建立和完善人的能力开发、使用和激励的机制;通过组织结构、层次结构和职权结构的创新,建立能力型组织;实行以能力制度为核心的管理;摒弃应试教育,实行素质教育和能力教育。
关键词:能力;能力建设:能力建设的意义论能力建设及其意义一当前知识经济和信息化时代,越来越多的国家已认识到:在所有资源中,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在所有资本中,人力资本是第一资本;在综合国力中,人的能力特别是科技创新能力是第一国力。
可以说,21世纪是创新能力竞争的世纪,是人的创新能力竞争的世纪。
培养创新型人才和提高人的创新能力的根本途径就是进行能力建设。
把握“能力建设”的关键首先上如何界定“能力”和“建设”这两个概念。
我们认为,能力(也叫主体能力)是主体智力和体力的总和,是指具有一定素质的社会主体从事对象性活动的内在可能性及实际本领,是主体内在创造性力量的外化活动和水平体现,是人和社会发展的内在力量。
至于“建设”一次,以往人们大多是从空间的外在的意义上来理解。
我们认为,作为一种活动过程的能力建设,其“建设”一词应该是既有空间上的“建立、设立”之意,如教育设施的建造、组织机构的设立等,也有时间上的“渐进、持久”之意,如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等;既有外在意义,如能力教育、使用和管理等一系列活动,也有内在意义,如主体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自我完善的能力修养活动等等。
所以,能力建设应是一种环境和自我相联动、外塑和内修相结合的不断开发和提升人的潜能的系统过程。
基于上述对“能力”和“建设”两词的理解,我们认为能力建设就是各级各类主体(国家、社会、组织、家庭等)为了开发人的潜能,进而促进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而展开的能力教育、培养、管理和激励的活动过程,以及作为个体主体的人树立能力价值观,养成能力型人格,增强能力激发和自培素质,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能力的过程。
能力建设既是一种提高人的能力素质的主体建设,又是一种有利于人的能力充分正常发挥和提高的社会环境的客体建设。
具体来说,能力建设的内容主要包括:一是个体的自我生存和发展能力建设。
二是加强为提高主体的能力而开展活动的组织机构的建设,如通过机构或职能的重新设置、新的管理方式和手段的采用等来促进人的能力建设;三是为主体提供能力发展的环境建设,如有利于主体能力发挥的政治环境、文化环境和社会环境的营造等。
从结构上说,人自身的能力建设分为一般能力建设(如学习能力、认识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建设等)和特殊能力建设(即从事专业活动的才能),单关键是人的一般能力建设。
因为人的一般能力是普通适用的一般素质的有效发挥,是完成各种具体工作的基础。
特殊能力作为人从事默写专业活动所必须的专业才能。
一般能力是特殊能力的基础并蕴涵在特殊能力之中,特殊能力表现并丰富了一般能力。
从发展上说,人自身的能力建设是一个不断深入和提高的过程,主要表现为:它是一个从潜能到现能的发展过程即发掘人的能力;是一个由片面到全面的发展过程即发展人的能力;是一个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即提高人的能力;是一个从无到有的发展过程即培育人的能力;是一个从不健全到健全的发展过程即完善人的能力。
因此,人的能力建设具有横向和纵向(或空间和时间)两个维度,即能力建设不但要在横向上从片面建设向全面建设转变,而且在纵向上也应从阶段性建设向终身性建设转变,既让能力建设贯穿于人的各个方面和人的整个一生。
二当前加强能力建设我们认为关键是要抓好一系列创新。
第一,制度创新。
制度是规范化的社会关系,它具有根本性、全局性和长期性的特点。
一定的制度已对主体的压力、动力和约束机制影响和制约着主体能力发展的方向、速率和水平。
通过政治制度的创新,加大主体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能力建设的进程和力度;通过经济制度创新,使主体责、权、利、能相统一;通过文化制度的创新,培育创造精神,塑造能力人;通过人事制度创新,实行能者上庸者下的选人和用人机制。
第二,体制创新。
通过摒弃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来推进主体能力的全面发展。
市场经济是充分社会化了的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经济,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决策的分散化、市场竞争的激烈化、市场开放的世界化,必然会唤醒沉睡的主体意识,培养主体的独立人格。
因为市场竞争是指上市能力的竞争,市场经济本质上是能力的经济,这就意味着应该进一步注重个人在遵循一定的规则前提下的能力发挥。
这对每个人来说意味着一种压力和动力。
第三,机制创新。
能力建设重在形成机制、健全机制。
在这里能力运行机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能力环境问题,而是贯穿能力运行的全过程。
体现于能力运行的各个环节和方方面面,体现于能力运行的内外联系和制约机制。
能力运行机制主要包括能力开发机制、能力使用机制和能力激励机制。
进行能力建设就必须把规划与测评、培养与管理作为主要环节,把人的潜能开发和创新能力开发作为主要内容的能力开发机制,就要形成依法用人、依德用人、依能用人的用人机制;就要建设能力与收入、能力与待遇相匹配的激励机制。
第四,组织创新。
在当前全球化、市场化、信息化的时代大潮的背景下,组织的形态向着重视组织核心能力,组织及其成员的能力的提高和发展。
相对于传统组织,能力型组织实现了如下变革,一是组织结构的创新。
即它在管理上实现了从控制到协调,从服从到信任,从职位权威到能力权威,从序列活动到同步活动,从纵向交流到横向交流。
二是层次结构的创新。
主要表现在组织结构的扁平化,管理层次的减少和管理幅度的扩大;组织结构的柔性化,在组织结构上少设置固定和正式的组织结构,而带之以一些临时性的、以任务为导向的团队是组织,三是职权结构的创新。
能力型组织内部权力配置方式的一个新特点就是赋权管理,交给员工做好自己的工作的自由权利,就是从职位权威到能力权威。
第五,管理创新。
能本管理,是一种以对人的能力管理为核心内容的以人为本的管理。
能本管理坚持能力为核心的价值观,即主张组织成员要各尽其能,各尽其才;也要求组织为每个人能力的充分发挥提供相对平等的舞台和条件;还要求把员工个人的发展目标、岗位技能的提高同组织目标统一起来,使组织和成员形成一个责、权、利、能相统一的命运共同体,从而促进个人和组织的共同发展。
能本管理在用人上要求据才选人,按才用人;在分配上要按能力、按绩效分配;在组织操作上力图形成一种最佳的能力结构,以达到不同能力的优化组合。
第六,教育创新,即推进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
中国的传统教育观念认为:教育就是学校教育。
只有学校才是教育的场所,只有在学校期间才能进行学习。
而在学校教育中,又以学生的认知发展为目的,学习多为以事实概念为中心的知识传授。
这种重教学轻获得的方法,重理论而轻实践、重应试而轻应用、重继承而轻创造的教育模式,忽视了个性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培养能力型人才应是21世纪我国教育的出发点。
为此就要突破传统教育框架的束缚,建立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在内的一体化终身教育体系,建立相互学习、相互取长补短、能者为师的新型社会关系。
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实行以提高人的能力为目的的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
三能力建设的实质就是强调社会和人的发展对主体的能力尤其是人的创新能力的依赖,它的提出为当代中国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思路。
具体来说,能力建设的意义主要在于:首先,能力建设有助于推进人的全面发展。
马克思指出,要使人的全面发展成为可能,人的“能力的发展就要达到一定的程度和全面性”,所以“任何人的职责、使命、任务就是全面地发展自己的一切能力”。
基于人及其能力的发展状况,马克思把人类历史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这就是:“人的依赖关系,是最初的社会形态,在这种形态下,人的生产能力知识在狭窄的范围内和孤立的地点上发展着。
以物的依赖关系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是第二大形态,在这个形态下才形成普通的社会物质变换,全面的关系,多方面的需求以及全面的能力体系。
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是第三个阶段。
第二个阶段为第三个阶段创造条件。
”马克思的这一论述揭示了人的能力状况既是社会和人的历史发展阶段的产物,也是社会和人的历史发展阶段的表征。
正式在这一意义上,我们说坚持以人为本最根本的就是要增强和充分发挥人的能力。
由于人的能力是潜伏的,需要唤醒,需要让他们表现数来并加以发展。
人的任何具体能力还都具有历史性和片面性,人们还没有形成全面的能力体系。
这些都决定了需要进行能力建设。
但能力建设不仅仅是为完成具体任务而进行的素质培养和技能训练,更重要的是要唤醒对人类生活前景的认知,以及为培养人性意识而进行的潜能开发与提升,其目的是最终促进人的全面能力体系的形成和促使一切人的潜能均得到全面而充分的发展。
其次,能力建设有助于落实以人为本的发展观。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就是从人的角度确立发展的新视野,它要求把人的发展看做社会发展的根本目标、前提、主体和核心。
人的发展的核心是人的能力的发展,因此社会发展归根到底是为了满足社会成员提高生活质量和增进发展能力的要求。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还要求我们应有由传统的粗放式经济增长方式转向现代的主要依靠科学技术和人的知识、素质和创新能力的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
在当前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和创新能力成为实现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人的创新能力作为决定性的生产要素,不仅具有一般的生产要素质量和效率的作用,这是其他生产要素所不具备的。
对科学技术来说,人的创新能力是其核心层的动力源头,科学技术不过是人的创新能力外在表现,科学技术之所以是第一生产力就在于:在今天人的创新能力的提高已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根本基础,人的能力的全面发展是提高社会生产力的基本条件,人的创新能力的充分发挥已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因此,只要实行人才强国战略,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以人为本的理念才能真正确立起来,科学技术才能得到充分运用,人、社会和自然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才具有持久的内在发展动力。
再次,能力建设有助于增强国家综合竞争实力。
随着信息化、经济全球化的日益发展,世界各国的竞争日益激烈。
而世界各国的竞争就是综合国力的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就是科学技术的竞争;科学技术的竞争就是创新的竞争;创新靠人才,归根到底开人才的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