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攀枝花地理
攀枝花地理情况

攀枝花地理情况:攀枝花市是中国四川省直辖市。
位于中国西南川滇交界部,金沙江与雅砻江汇合处,东经108°08'~102°15',北纬26°05'~27°21'。
东北面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的会理、德昌、盐源3县接壤,西南面与云南省的宁蒗、华坪、永仁3县为界。
成昆铁路和108国道公路纵贯全境,北距成都749千米,南接昆明351千米,是四川通往华南、东南亚沿边、沿海口岸的最近点,为“南方丝绸之路”上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商贸物资集散地。
攀枝花市辖东区、西区、仁和区、米易县、盐边县。
有16个街道办事处,44个乡镇,129个社区居委会,353个村民委员会。
【国土资源】攀枝花市幅员面积7440.398平方千米。
2005年全市土地总面积7423.43平方千米,其中,农用地6676.27平方千米(耕地面积504.31平方千米),约占89.93%;建设用地292.32平方千米,约占3.94%;未利用地面积454.84平方千米,约占6.13%。
【矿产资源】全市共发现矿产76种,矿产地490处(含矿点、矿化点),探明储量的矿产39种,已得到开发利用的矿产45种。
全市宝玉石资源也较为丰富,计有各类矿点81个。
2005年主要矿产储量:煤保有储量39055万吨,钒钛磁铁矿保有储量67.29亿吨,伴生钛保有储量42870万吨,伴生钒保有储量1047.9万吨,溶剂石灰石保有储量29554万吨,冶金白云岩保有储量7495万吨,耐火粘土保有储量1032.4万吨, 晶质石墨保有储量1545. 3万吨,水泥用灰岩保有储量20166万吨,水泥砂岩保有储量1194.05万吨,大理石资源储量5399万立方米,饰面用花岗石资源储量8387万立方米,苴却砚石资源储量2098.5万吨。
【水能资源】攀枝花市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达492.9万千瓦。
全市可开发量占理论蕴藏量的83.2%,可达410.1万千瓦,年发电量可达271.5万千瓦小时,平均每平方千米占有年均发电量365.19万千瓦小时,为全国的17.7倍,四川省的4倍,攀西地区的1.27倍。
攀枝花概况

第2章项目区域概况2.1 攀枝花市概况2.1.1 自然地理攀枝花市位于中国西南川滇交界部、金沙江与雅砻江汇合处,东经101°08′~102°15′北纬26°05′~27°21′。
是长江上游第一城。
北距成都749公里,南接昆明351公里,是四川通往华南、东南亚沿边、沿海口岸的最近点。
为“南方丝绸之路”上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商贸物资集散地。
本项目位于攀枝花市东区。
2.1.2 城市性质及规模攀枝花市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为开发我国西部丰富的矿藏资源,改善我国工业布局而建设发展起来的现代城市。
经过近四十年的建设与发展,现已成为我国西部工业重镇和新的经济支撑点、川滇毗邻地区的中心城市、长江流域经济带重要的能源和原材料基地。
攀枝花的资源得天独厚,已经查明的主要矿产有47 种,尤以钒钛磁铁矿为最其中钛储量占世界第一位,钒储量占全国第一位、世界第三位。
水能资源亦非常丰富。
1999年已建成的二滩电站装机容量330万千瓦,在三峡电站全部建成前为全国之最。
装机容量50 万千瓦的桐子林电站即将竣工,新的水力开发还在进行。
攀枝花城市建成区面积61平方公里,2010年末总人口111.79万人,其中城镇人口72.97万人。
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4‰,城市化水平达到60.1%。
常住人口121.41万人,年平均增长1.07%。
攀枝花的城市布局根据资源、用地、地形条件和工业企业的协作关系,在金沙江南北两岸由西向东布置了功能不同、规模不等、相互联系的八个片区。
城市中心区由炳草岗、渡仁、弄弄坪、攀密四个片区组成,集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商贸、金融等职能于一体;面积40平方公里,人口40-42 万人;城西分区由格里坪、河门口、陶家渡三个片区组成,以能源、建材工业和木材储运加工业为主,兼有向滇西北中转、集散物资和商贸功能,面积15-17平方公里,人口18-20万人;城东分区由金江片区和团山-马店河沿线组成,以铁路运输、物资集散和发展钛化工工业为主,面积9-10平方公里,人口3-5万人。
攀枝花地理特征

攀枝花地理特征攀枝花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地理上具有独特的特征。
该地区地势复杂,山脉纵横,河流纵贯横流,独特的地貌和气候条件造就了攀枝花丰富多样的地理特征。
一、地理位置攀枝花位于四川盆地的西南边缘,东邻四川省内江市、泸州市,北接眉山市,南与云南省保山市相连,西隔澜沧江与缅甸接壤,处于西南地区的交界处。
地理位置得天独厚,交通便利,是西南重要的经济枢纽城市。
二、地势地貌攀枝花地势起伏,地貌复杂多样。
境内主要分布着昆明至成都、昆明至重庆的两条大断裂带,这使得攀枝花拥有了许多山脉和丘陵。
其中最著名的是攀枝花市区北部的马岭山脉,山势险峻,海拔高度逐渐增加,最高峰为马岭山,海拔3420米。
此外,攀枝花还有大量的河流,如攀脊河、瘴江等,它们在不同的山脉间蜿蜒流动,形成了攀枝花独特的地貌。
三、气候条件攀枝花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域,属于高原季风气候。
受到青藏高原和四川盆地的影响,攀枝花气候温和,四季分明。
夏季炎热多雨,而冬季相对较短且温暖。
年平均气温为18℃左右,降水相对较少。
四、生态环境攀枝花地区拥有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
攀枝花位于横断山区,地理条件多样,造就了该地区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市区内有大片的森林覆盖,分布有珍稀的动植物资源。
马岭河流域是世界著名的亚热带季风森林区,拥有大量的珍稀濒危物种,如金丝猴、大熊猫等。
五、经济地位由于地理上的优势和发达的交通网络,攀枝花已经成为西南地区的经济中心之一。
农业是该地区主要的经济支柱,主要种植水稻、玉米、香蕉等农作物。
此外,攀枝花还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如铁、煤、石灰石等,这为该地区的工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总结:攀枝花地理特征的独特性体现在其地势地貌、气候条件、生态环境以及经济地位等多个方面。
这些特征不仅决定了攀枝花的自然风光的丰富多样,也为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攀枝花的地理特征使其在旅游业、农业和工业等领域具有巨大的潜力和优势,对该地区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 农业区位-攀枝花,干热河谷中的热带水果王国 课件(共21张PPT)

近年来,作为一个典型的资源型城
市,攀枝花的形象正在改变。今年8月15 日,在第二届攀枝花国际芒果采摘节上, 一个重达6斤的“芒果王”被人以112600 元的价格拍走,成为了各大媒体追逐的 热点。不仅仅是芒果,近年来,火龙果、 番荔枝、牛油果……这些原产于热带地 区的水果在攀枝花的土地上落地扎根, 结出了香甜的果实。
焚风是气流越过高山后下沉 造成的,当一团空气从高空下沉 到地面时,每下降1000米,温度 平均升高6.5摄氏度甚至更多。这 就是说,当空气从海拔四千到五 千米的高山下降至地面时,温度 会升高20度以上。
增温会让作物和水果 安全过冬和早熟;也会 增加水果品种与类型。
芒果属于热带水果。芒果树喜温耐旱。芒果生长的有效温度为18-35℃,在-
降水较少,光照充足,光合作用强;海 拔较高(河谷地区),昼夜温差大,利于有 机质积累;纬度较高,生长周期长;品质优 良;比国内其他芒果产区晚熟1~2个月,错 峰上市,市场需求量大。
从气候条件说出攀枝花水果种植的制约因素及改造方法。
降水少,蒸发量大。 提水灌溉,喷灌滴灌。
针对当地的地形特点,提出攀枝花地区进一步发展芒果产 业的合理措施。
攀枝花位于金沙江谷地,夏季高大山脉对西南季风阻挡作用强,下沉气流增温效应强, 热量充足,无霜期长;海拔较高,多晴朗天气,光照更充足;山区昼夜温差大;离海洋较 远,受地形阻挡,花期和果期无台风、 暴雨等灾害性天气的影响,品质更佳。
芒果花期和果期天气良好,成熟季节,芒果被包在 牛皮纸袋。攀枝花晚熟芒果成熟期一般在 8、9 月份,
3℃时果树会冻灾严重。一般认为,北回归线是芒果栽培的北缘。 攀枝花市是世界上纬度最高、海拔最高、成熟期最晚、品质最优的芒果
生产基地,生产的芒果被誉为“热带水果之王”。这里年日照数 2300-2700 小 时,年积温 6600-7500℃,无霜期 300 天以上
攀枝花稀有植物与自然奇观的宝库

攀枝花稀有植物与自然奇观的宝库攀枝花是位于中国四川省西北部的一个风景秀丽的城市,以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地理环境而闻名。
作为一个地处高原和山脉交汇的地方,攀枝花以其宝贵的植物资源和自然奇观而引起人们的关注。
在这片神秘而美丽的土地上,隐藏着许多珍稀植物,同时也是一些世界级自然奇观的所在地。
本文将为您介绍攀枝花作为稀有植物和自然奇观的宝库。
首先,攀枝花是世界上许多稀有植物的所在地之一。
由于其特殊的地理条件和气候环境,这里孕育着丰富多样的植物资源。
例如,攀枝花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针叶植物——银杉的分布中心之一。
银杉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和重要研究价值的植物,被誉为“活化石”。
攀枝花的银杉林是中国最大的自然银杉保护区,它的纯净空气和音乐疗法的效应吸引了许多游客和研究者。
除了银杉,攀枝花还拥有众多其他稀有植物,如川断夏(一种藤本植物)、攀枝花大头茶(一种特有的冷杉科植物)等。
这些植物在全球范围内都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和生态保护意义,因此攀枝花被认为是稀有植物的宝库。
其次,攀枝花也以其举世闻名的自然奇观而著称。
最具代表性的当属攀枝花大峡谷,它是世界上最深、最陡的峡谷之一。
攀枝花大峡谷呈东北-西南走向,总延伸约75公里,最宽处达到15公里,最深达到3,000多米。
站在峡谷边缘,恍若置身于壮丽的自然画廊之中,让人叹为观止。
同时,攀枝花还拥有悬挂寺、红壁瀑布、观音洞等自然奇观。
这些奇观自然形成,景色壮美,吸引了众多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
此外,攀枝花还有独特的地质景观,如红岩地貌。
攀枝花特殊的地理条件和地质构造使得其土壤富含矿物质,形成了红色的岩石和土壤。
攀枝花的红土地被誉为“天然红地毯”,它独特的颜色和纹理给这个地方增添了无穷的魅力。
此外,攀枝花的地壳运动和地质过程也形成了其他地质奇观,如风化壳、地下河、地质断层等。
这些地质奇观是攀枝花独特地景的一部分,使这里成为地质学研究的热点。
总之,攀枝花作为稀有植物和自然奇观的宝库,以其丰富多样的植物资源和独特的地理环境而闻名。
攀枝花市地理环境

攀枝花市地理环境
攀枝花市位于四川省南部,地处川西高原东部,三江汇流地带。
攀枝花市地理环
境独特,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地理特征。
下面将从地形地貌、气候特点、水
系河流等方面介绍攀枝花市的地理环境。
地形地貌
攀枝花市地处山地和盆地交汇处,地势东北高西南低,主要分布着川西北山地、
攀西盆地和攀西丘陵三大地形地貌类型。
市区西北部是大雪山脉余脉,地势陡峭,气
候寒冷;东南部是攀西盆地,地势较为平坦,气候温和。
攀枝花市地形多样,山水相间,风景秀丽。
气候特点
攀枝花市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温和干燥,夏季炎热多雨。
年平均气温在16℃左右,冬季最低气温在0℃左右,夏季最高气温可达35℃以上。
降雨集中在夏季,年
降水量约为1000毫米。
气候适宜,四季分明。
水系河流
攀枝花市地处长江上游水系,拥有丰富的水资源。
主要河流有攀西河、攀蓉河等,水系发达,有利于农业灌溉和城市供水。
攀枝花市地理环境水资源丰富,为当地经济
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综上所述,攀枝花市地理环境多样丰富,地形地貌复杂多变,气候适宜,水资源
丰富,为当地的发展提供了独特的优势和条件。
四川攀枝花钒钛磁铁矿矿床地理位置

四川攀枝花钒钛磁铁矿矿区地理位置及交通简况:
攀枝花是四川通往华南、东南亚沿边、沿海口岸的最近点,是四川与云南交界处重要的区域性枢纽城市,具有对内对外的区位优势,成昆铁路贯通全境,境内还有国道214,216,310线。
攀枝花位于成昆线上,可直达成都,重庆,昆明,北京等地。
攀枝花市境内水运航道是两江一河,即金沙江,雅砻江和安宁河,总通航里程为368公里。
攀枝花式钒钛磁铁矿位于四川西南部,四川省渡口市东北12Km处。
区内攀枝花、白马、红格、太和四大矿区集中展布在四川省西昌至攀枝花市区域内,呈一个南北长约200公里、东西宽30~50公里的狭长区带内——即攀西裂谷带。
储量近百亿吨,是我国最大的岩浆型钒钛磁铁矿矿床。
渡口市是我国西南地区最大的钢铁冶金联合企业所在地。
图1 攀枝花交通地理位置图。
攀枝花市自然资源

攀枝花市自然资源
攀枝花市位于四川省南部,是一座拥有丰富自然资源的城市。
攀枝花市地处长江
上游金沙江和岷江的交汇处,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优越的气候条件,孕育了丰
富的自然资源。
攀枝花市的主要自然资源包括水资源、矿产资源和地质资源。
水资源是攀枝花市最宝贵的自然资源之一。
攀枝花市地处长江流域,拥有丰富的
水资源,金沙江、岷江等河流穿城而过,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水源保障。
此外,攀枝花市还拥有众多湖泊和水库,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优质的饮用水和灌溉水。
水资源
的充足保障了攀枝花市的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
矿产资源是攀枝花市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
攀枝花市富集了丰富的矿产资源,如
铀矿、煤炭、铁矿等。
这些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为攀枝花市的工业发展提供了强大
的支撑。
同时,矿产资源的丰富也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就业机会,推动了城市经济的持
续增长。
地质资源是攀枝花市的独特之处。
攀枝花市地质构造复杂,地质资源丰富多样,
如石灰岩、煤层、石英砂岩等。
这些地质资源的存在不仅为攀枝花市的建设提供了原
材料,还为地质科研和旅游开发提供了宝贵的资源。
攀枝花市的地质资源丰富多样,
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④地的纬度较⑤地低,获得的太阳光热多,再加上⑤地的海拔比④地高,所以④地年均 温远高于⑤地。(2 分)
(4)⑥地位于面向太平洋的山地的迎风坡,降水量较大,⑦地位于山地的背风坡,即雨 影区,故降水量大大降低。(2 分)
C. C
D. D
图 4 是板块构造示意图,读图回答 16~17 题。
16.有关 2008 年 5 月 12 日 14 时 28 分,我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 8.0 级特大地震的成因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地处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交界地带
B.地处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地带
C.地处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地带
B.100 米
C.250 米
D.500 米
29. 某观测者测得山顶的气温为 3℃,则图中最低气温接近
A.0.9℃
B.1.7℃ C.2.2℃ D.3℃
30. 图 10 是图 9 中 O 地一段等高线地形图,实线为等高线,虚线
为泥石流路线,游客此时正好位于 O 地,则其正确的逃生路
线是
A.①
B.②
C.③
1
分。 [来源:Z&xx&]
32.(6 分)图 12 中阴影部分为我国“三江源自然保护区”,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三江源地区是
、
、
的源区,
被荣誉为 “中华水塔”。(3 分)
(2)从日照和温差等条件,分析雅鲁藏布江谷地农产品 品质优良的原因。(3 分)
图 12
答案:
(1)长江 黄河 澜沧江
(2)雅鲁藏布江谷地日照时间长,有利于作物的光合作用;气温低,作物的生长期长;
昼夜温差大,有利于作物养分和糖分的积累。
33.(7 分)图 13 中的三个不同的区域是我国主要的商品粮基地。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 13
(1)三地中建有著名水利工程都江堰的是
地,有“鱼米之乡”之称的是
地,
分布着亚洲最大的淡水湿地的是
,丁地的经度
。(2 分)
(2) 丙地位于乙地的
方向。(1 分)
(3) 乙、丁两地之间的距离大约是
千米。(1 分)
(4) 地球自转一周,甲、乙、丙三地中经过距离最长的
是
。(1 分)
(5)甲、乙、丙三地中,既位于西半球又位于热带的是
。(1 分) 图 14
(1)60°S 20°W(2 分) (2)西南(1 分)
正常
省区
江苏 山东 新疆 西藏
轻旱
中旱
重旱
特旱
南海诸岛
人口密度(人 740 600 12 2
/平方千米)
(1)图示重旱的主要省(区)是
(2 分)
A.陕西、 广西、湖南
B.云南、贵州、四川
图 11
C.云南、贵州、湖南
D.陕西、四川、广西
(2)材料二说明我国的人口分布特点是
。(1 分)
分布不均。(或东多西少、分布很不均匀)
D.④
图9 图 10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共 40 分)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 5 小题,共 40 分。 31.(11 分)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图 11 是 2013 年春我国部分地
2013 年 3 月 3 日全国气象干旱综合监测图
区发生严重干旱示意图。
材料二 我国部分省区人口密度比较表
图例
(3)2220(2200、2222、 20 40000 20000 )(1 分) 360 9
(4)乙(1 分) (5)丙(1 分)
[来源:学。科。网]
35.(10 分)读表格及图 15,回答下列问题。
地点 海拔(m)
①
②
③
④ [来源:Z,xx,]
⑤
⑥
⑦
4 2895 l288 1302 2261 23 12
D. 丁~长白山 D. 地形因素 D. 海陆位置
图 9 是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图中等高距为 50 米,AB 段为河流。读图回答 27~30 题。
27.图中河流的大致流向为
A.由东向南流
B.由南向东流
C.由南向北再向东流
D.由东向西再向南流
28.AB 河段的图上距离为 5 厘米,则实际距离是
A.50 米
12.划分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主要依据是
A. 气候、地貌
B. 气候、植被
C. 植被、土壤
D. 土壤、地貌
13.C与D区域的界线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其地理意义表现有
A.为7月0℃等温线经过的地区
图3
B.是长江水系和淮河水系的分水岭
C.为 1000 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区
D.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
(3)④地的年降水量、年均温都远高于⑤地,请分析原因。(4 分 )
(4)⑥、⑦两地海拔、年均温都接近,但降水量差异较大,请分析原因。(2 分)
答案:
(1)①地的年均温大于②地。(1 分) 原因:虽然②地纬度较①地 稍低,但其地势较高,故②地年均温低于①地。(1 分)
(2)③地地处我国西北内陆(非季风 区),远离海洋,水汽来源少,故年降水量小于① 地。(2 分)(或①地地处我国东部沿海(季风区),海洋水汽来源多,故年降水量大于③地)。
地。(3 分)
(2)简要分析三地农业生产共同的自然条件。(提示:从地形、土壤、气候、水源等方面回
答,共 4 分)
答案:
(1)C B A
(2)三地均为冲积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气候湿润,雨热同期;水源充足,灌溉
便利。
34.(6 分)图 14 中两条经纬线之间的间距相等,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 写出甲地的纬度
B. 水源充足
C.油气资源丰富
D. 城市、人口分图布7 多
23.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为东部地区带来的好处有
①能够缓解能源供应紧张局面 ②可以优化能源结构,提高环境质量 ③能够使天然气资
源得到大规模开发,增加财政收入 ④可以带动其他相关行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图8
是我
国某地地
年降水量(mm) 559 966 61 1536 372 2045 975
年均温(℃) 12.2 6.6 11.7 17.2 5.5 24.1 24.3 [来
源:学,科,网]
(1)说出①、②两地年均温的差异,并分析原因。(2 分)
图 15
(2)①、③两地纬度接近,但年降水量差异较大,请分析原因。(2 分)
14.“我的家乡气候湿热,风光秀美,独特的傣家文化,是全国著名的旅游区。” 这是小明
对家乡的描述。则小明的家乡位于四 大地理区域的
A. A
B. B
C. C
D. D
15.“我的家乡地形平坦,一望无际,水草丰茂,以生产三河马和三河牛而闻名。”这是小
敏对家乡的描述。则小敏的家乡位于四大地理区域的
A. A
B. B
1.攀枝花市位于五带中的
A.热带
B.亚热带
C.暖温带
D.北温带
2 . 攀枝花市的地形类型是
A.盆地
B.山地
C.高原
D.丘陵
3. 河流雅砻江建有著名的
A.二滩水电站 B.三峡水电站 C.三门峡水电站 D.葛洲坝水电站
2014 年 5 月 20 日,中俄“海上联合~2014”军事演习在上海正式拉开帷幕。图 1 为地球
8. 四大洋中,面积最大的是
A. A
B. B
C. C
9.意为“阳光灼热的大陆”的大洲是
A. ①
B. ②
C. ③
10. ④⑤⑥⑦四个大洲中,面积最大的是
A. ④
B. ⑤
C. ⑥
11.⑥与⑦两大洲之间的分界线是
A.白令海峡
B.巴拿马运河
D. D D. ④ D. ⑦
C. 苏伊士运河
图2
D. 麦哲伦海峡
图 3 是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示意图,读图回答 12~15 题。
公转示意图,据此回答 4~5 题。 4.该日,地球公转位于图中的
A.甲~乙之间 B.乙~丙之间
C.丙~丁之间 D.丁~甲之间
5.上海市濒临的我国的边缘海是
A. 渤海
B. 黄海
C. 东海
D. 南海
台湾是我国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据此回答 6~7 题。 6.我国爱国诗人余光中先生的《乡愁》诗中写到“……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
初 2015 届学业考试试题卷 地理
第一部分(选择题 共 60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精 心选一选,看哪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攀枝花市位于中国西南川滇交界部,金沙江与雅砻江汇合处,东经 102°15’~108°08’,
北纬 26°05’ ~27°21’。据此回答 1~3 题。
(3)我国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自然灾害种类多、分布广。如江西因暴雨引发洪
涝、台风“海葵”登陆浙江绍兴、寒潮入侵内蒙古呼伦贝尔、甘肃舟曲遭受泥石流重
创。请把上述四省、区的简称,填在图 11 中对应的省、区位置。(注意:不能跨省、
区界限,8 分)
提示:学
生填对省、区,各
1
分,写对简称(赣、浙、内蒙古、甘或陇),各
在这头,大陆在那头。”诗中的“海峡”是指 A. 渤海海峡 B. 琼州海峡 C. 朝鲜海峡 D. 台湾海峡 7. 台湾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有利因素有
①海岛多港口 ②岛内市场广阔 ③吸收外国资本 ④大量受过教育和培训的劳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