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学 南开大学视频公开课 PPT课件第二十章 国际货币制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国际金块本位制和国际金汇兑本位制 (一)国际金块本位制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规定金币作为本位币,但在国内不流通金币,只流 通银行券。 银行券不具有无限的法偿力。 不能自由铸造金币,但仍然规定单位货币的含金量 及黄金的官方价格。 银行券不能自由兑换成黄金,但在需要进行国际支 付时可以到央行根据规定数量兑换黄金。 1925—1928年期间英国、法国、比利时和荷兰曾经 使用过金块本位制度。


国际货币制度和发展中国家的金融问题
发展中国家金融体制的特征 发展中国家的债务危机 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危机
第一节 国际货币制度的历史演变
一、国际金本位制

黄金充当国际货币制度的基础
各国货币间的汇率由各自货币的含金量决定 国际金本位制具有自动调节国际收支的机制


(自动调节国际收支机制作用的发挥应满足三个条件:其一, 各国货币与黄金挂钩,并随时可以兑换黄金;其二,黄金可 以自由输出入;其三,中央银行或货币当局必须在黄金准备 的基础上发行货币。)
第四节 国际货币制度和发展中国家的金融问题
一、发展中国家金融体制的特征
(一)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市场

长期资本融资市场尚未成熟; 投机活动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受非经济因素的影响; 银行系统或短期资本融资的市场受到政府的严格控制; 人为地控制贷款的利息率水平,造成存贷款利率倒挂; 黑市猖獗,非法金融机构多; 为了使企业获得足够的资金需要,较大程度上要借助引 进外资。


(二)国际金汇兑本位制


国内不流通金币,只流通银行券。 银行券在国内不能兑换成黄金或金币。 将本国货币与另一个实行金本位制国家的货币挂钩, 实行固定汇率,并在该国存放外汇和黄金作为储备 金。 通过自由买卖外汇维护本国货币币值的稳定。
实际上是一种“钉住汇率制度” 。 一战以前,实行这种货币制度的国家是殖民地和半 殖民地国家;一战后战败国德国、意大利和奥地利 曾经实行过这种货币制度。
6.政策一体化程度(Degree of Policy Integration)。
以上所列六条标准都是从一个方面给出了形成最优货币区的标准,这种单 一标准的分析方法通常被认为是片面的和不完整的,需要进行综合归纳和发展。
(二)成本-收益分析法
与传统分析方法不同,成本收益分析法(The Cost-Benefit Approach)认为, 一国参与某一货币区,不但会带来收益,而且也存在成本,因此一国要采取正 确的行动,就要进行成本-收益分析。
三、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危机
(一)东南亚金融危机的爆发
1997年7月2日泰国政府和金融当局宣布,放弃实行长 达13年之久的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度,随后泰铢贬值了48% 左右。随后,泰国的金融危机波及菲律宾、马来西亚、印 度尼西亚、新加坡、韩国和日本等。金融市场的动荡波及 到该地区的证券市场。东南亚乃至东亚地区的金融危机导 致了该地区持续高速经济增长的中断,泰国、马来西亚、 印度尼西亚、韩国的经济从过去每年经济增长7%,降低到 零增长,甚至是负增长。日本也出现了罕见的负增长。直 到2000年,东亚各国经济才相继从危机中恢复过来。
三、布雷顿森林体系
(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所谓布雷顿森林体系就是指,1944年7 月1日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由 44个国家参加会议,并商定建立的以美元为 中心的国际货币制度。
(二)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内容


本位制度
美元与黄金挂钩(黄金官价为35美元=1盎司黄金)。 美国承担向各国政府或中央银行按官价兑换美元的义务。 各国政府需协同美国政府干预市场的金价。
汇率制度---认可了浮动汇率的合法性;
储备制度---黄金非货币化,以特别提款权为主要的 储备资产; 资金融通问题---扩大对发展中国家的资金融通。



牙买加会议后国际货币制度的特点
国际储备走向多元化; 汇率制度多元化; 国际收支调节多样化。
第二节 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之争
一、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的争论


组织形式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1945年12月建立,两个职能:向成员 国提供外币贷款以解决经常项目短期逆差;调整货币平价。 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世界银行),1945年12月成立,宗旨: 促进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摆脱长期国际收支逆差。

(三)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局限性


布雷顿森林体系实际上是一种金汇兑本位制度,当 它作为国际货币制度的基础时,存在着一国能否支 撑的问题。 美国经济学家特里芬在1960年发表了《黄金与美元 之危机》一书,提出了著名的“特里芬两难问题”, 即无论美国的国际收支是顺差还是逆差,都会给这 一货币体系的运行带来困难。
一、最优货币区理论
最优货币区(Optimum Currency Area, OCA)的概念是在固定汇率和浮动 汇率的优劣争论中提出来的,最早由蒙代尔引入国际经济学领域。研究最优货 币区理论主要有两种不同的方法,即传统方法和成本-收益分析法。
(一)传统方法
传统分析方法(The Traditional Approach)试图找出一些关键的标准来 界定一个适当的货币区域。这些标准包括: 1.国际要素流动性(International Factor Mobility)。要素流动性高 的国家之间参与同一货币区可以有利可图,而要素流动性低的国家之间则应实 行浮动汇率。 2.经济的开放度(Degree of Openness)。如果一国生产的可贸易商品占国内 产出的比例较高,则该国参与某一货币区是有利可图的;相反,如果一国生产 的可贸易商品占国内产出的比例较低,则该国最好采取浮动汇率制。 3.产品多样化(Product Diversification)。一国如果产品多样化程度较高, 则更能适应固定汇率的要求。相反,产品多样性较小的国家,其出口受出口波 动的影响就较大,从而采用浮动汇率制较为有利。



汇率制度
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 各国不能随意改变其货币平价。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允许的汇率波动度为正负1%



储备制度
美元取得了与黄金具有同等地位的国际储备资产的地位。


国际收支调整制度
会员国对于国际收支经常项目的外汇交易不得加以限制。 不得施行歧视性的货币措施或多种货币汇率制度。

美元荒(1960年以前) 特里芬两难问题

美元灾(1960年以后)
四、牙买加体系

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以后 ,需要重建国际货 币体系,1976年1月IMF成员国在牙买加首 都金斯敦举行会议,讨论修改国际货币基金 协定的条款,达成了《牙买加协定》。形成 了以该协议为基础的新的国际货币制度。



《牙买加协定》主要内容
特里芬(Triffin)和蒙代尔(Mundell)等经济学家坚持认为固定汇率 制有利;而弗里德曼(Friedman)、哈伯勒(Harberler)和米德(Meade) 等经济学家则提倡浮动汇率制。
(一)赞成固定汇率制的观点
固定汇率制的支持者们认为浮动汇率制与固定汇率制相比存在以下几 点缺陷: 1.浮动汇率的内在不稳定性,将会阻碍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的发展。 2.浮动汇率下的投机行为,更容易导致外汇市场的不稳定。
二、国际货币制度的改革方向
自牙买加体系成立以来,改革现行国际货币制度的呼声就没有停止过。 改革方案大致可分为三类:
一是在现行的牙买加体系的基础上进行调整和改革;
二是重新回到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固定汇率制; 三是实行全面的浮动汇率制。
从目前的总体情况看,国际社会还是更加倾向于第一种方案。
第三节 最优货币区理论及欧洲货币一体化的实践



(三)债务危机的处理
1989年,美国当时的财政部长尼古拉斯· 布雷迪提出了解决
债务危机的计划;

布雷迪计划的显著特点是减少拉美的债务负担;
拉美国家积极配合国际社会,调整了它们的经济结构和经 济政策,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992年,在巴西和阿根廷与它们的债权国签定了减免债务 协定时,发展中国家终于渡过这次债务危机。
一国参与某一货币区的收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持久的固定汇率制,可以消除成员国之间投机资本的流动。 2.可以节省国际储备。 3.货币一体化可以刺激经济政策一体化甚至经济一体化。 4.尽管货币区内各成员国的货币对非成员国的货币采用浮动汇率,但货币 区采取共同的对外汇率政策,这无疑有利于提高货币区整体的谈判实力。
3.在浮动汇率制下,政府有违反所谓“物价纪律”倾向,即倾向于采取通 货膨胀性政策。
4.浮动汇率制下可能会出现“以邻为壑”的经济政策。
(二)支持浮动汇率制的观点
浮动汇率制的支持者们提出浮动汇率制具有以下几方面的优势: 1.货币政策的自主性。 2.汇率具有自动稳定器功能。 3.汇率决定的对称性。
事实上,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表明,固定汇率制和浮动汇率制各有优劣。 总的来 说,在一定条件下,当面临内部冲击时,固定汇率比浮动汇率更能 稳定国内经济;而当面临外部冲击时,浮动汇率可使国内经济免遭外部冲击 的影响,它比固定汇率更能起到稳定国内经济的作用。
第二十章 国际货币制度
本章结构


国际货币制度的历史演变


国际金本位制 国际金块本位制和国际金汇兑本位制 布雷顿森林体系 牙买加体系


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之争
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的争论 国际货币制度的改革方向


最优货币区理论及欧洲货币一体化的实践
最优货币区理论 欧洲货币一体化的实践
二、欧洲货币一体化的实践
1970年,欧共体拟定了“魏尔纳计划”。 1978年4月在哥本哈根召开的欧共体首脑会议上提出了建立欧洲货币体 系(European Monetary System, EMS)的动议,同年12月5日,欧共体各国首 脑在布鲁塞尔达成协议,自1979年初起欧洲货币体系协议正式实施。 1989年4月,欧共体委员会主席德洛尔向12国财政部长提出了“关于欧洲 共同体经济与货币联盟”的报告(即“德洛尔计划”)。1989年6月,在欧 洲理事会马德里会议上决定,自1990年7月1日起开始实行。 1992年欧共体成员国签定了《马斯特里赫特条约》。 1999年1月1日,欧洲统一货币正式启动。2002年1月1日欧元开始在市场 上正式流通,各成员国的法定货币开始退出市场。2002年7月1日,各欧元实 施国的本国货币完全退出流通,欧洲货币一体化计划初步完成。
4.金融一体化程度(Degree of Financial Integration)。如果国际金融一体 化程度较高,为保持外部平衡就不一定需要汇率变动(利率的很小变化就能引 起大量的国际资本流动来平衡国际收支差额)。因而在资本流动性较高时,采 取固定汇率是恰当的。 5.通货膨胀率的相似性(Similarity in Rates of Inflation)。通货膨胀率的 差异过大,就会对贸易条件产生很大的影响,从而影响贸易商品的流量。在这 种情况下,当发生经常项目差额时,就有必要改变汇率。相反,如果各国具有 相同或相似的通货膨胀率,则不会对贸易条件产生影响,这时,采用固定汇率 较为有利。
一国参与某一货币区的成本,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1.各成员国会丧失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的自主性。
2.财政政策受到约束。 3.可能引起失业增加。
4.如果货币区内事前存在不平衡,则这种不均衡可能会恶化。
根据上述对一国参与某一货币区的成本和收益的分析,一国就可以在理 性比较的基础上,作出是否加入或继续留在某一货币区的正确选择了。当然, 由于不同国家的社会福利函数不同,因而最终的选择结果可能并不统一。

二、发展中国家的债务危机


(一)债务危机的爆发
1982年8月12日,墨西哥通知外国金融官员,该 国不能按照原计划偿付外债。不久巴西也出现 类似情况。债务危机爆发了。


(二)债务危机的原因
发展中国家债务负担日益加重,难以用商品的 大量出口保证债务的顺利偿还; 拉美国家对国际金融市场过分乐观,大量举债; 美国及其他发达国家的商业银行对拉美经济过 度乐观,不顾其偿债能力,以各种形式向拉美 国家提供贷款。



发展中国家的汇率制度
采取钉住汇率制度; 实行外汇管制; 本国货币不能自由兑换外国货币。


发展中国家汇率制度的局限性
钉住汇率制度的维持是有条件的; 外汇管制将鼓励外汇黑市的出现; 本国货币不能自由兑换也意味着国际贸易和引进外 资的便利性较差; 汇率的人为高估或低估可能破坏该国对外贸易和引 进外资的正常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