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 课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导学案及答案
第六单元《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导学案-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导学案知识链接1.作家作品大成至圣先师——孔子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
生于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
孔子是春秋末期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对后世影响深远,被尊为“至圣”,有“万世师表”之称。
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相传曾修《诗》《书》,订《礼》《乐》,序《周易》,撰《春秋》。
孔子死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著名的儒家学派经典———《论语》。
2.背景解读礼崩乐坏的局面,礼乐治国的理想孔子生活在春秋时期,这是由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转型时期。
虽说已是“礼崩乐坏”的局面,但周王室的精神统治力量还在,与战国时期“争城以战,杀人盈城”的局面不同,孔子也还只是忧心忡忡而已,尚有一种纡徐气象。
他所追求的是“克己复礼”,所以在课文中他对几位弟子的理想就有了不同的评价。
孔子思想的主要内容是提倡礼乐和仁义。
礼乐是孔子提出的维护社会秩序的规范,仁义是他提倡的立身处世的道德标准,“仁”是这一思想体系的核心。
所谓“仁”就是爱人,就是推己及人的同情心。
它表现在政治上就是“为政以德”。
3.相关知识《论语》: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它是孔子的门人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全面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关于儒家思想的最重要著作。
宋儒把《论语》《大学》《中庸》和《孟子》合称为“四书”。
《论语》共20 篇,每篇又分若干章,不相连属;言简意丰,含蓄凝练,包含了孔子渊博的学识和丰富的生活经验;在记言的同时,传达了人物的神情态度;在某些章节的记述中,还生动地反映人物的性格特点,其中有不少精辟的言论成为人们习用的格言和成语,对后来的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
4.文化常识【千乘之国】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
在春秋后期,是中等国家。
乘,车辆。
春秋时,一辆兵车,配甲士3 人,步卒72 人,称一乘。
《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导学案

第一单元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主备人:郑雯【应达成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掌握“如、方、作、撰、伤、与、让、乎、尔”在文中的含义,掌握文中的特殊句式。
【思维提升与发展】领会本文通过对话表现人物性格的特点。
【审美鉴赏与创造】初步了解孔子的政治思想和政治主张【文化传承与理解】理解孔子“礼治”的思想。
课前预习案(一)自主学习1.走进作者(“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
)孔子:名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__家学派创始人,被尊称为________,思想核心是________,政治上主张________,鼓励人们________,即“出来做事”。
2.了解《论语》《论语》是散文,是记录的的言行。
全面地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关于家思想的重要著作。
3.四书、五经、六艺。
四书:五经:六艺:4.给下列字注音俟莫甫哂相铿沂喟雩冠(二)结合课文助手,借助工具书,完成以下练习1.解释以下加点字的意思(1)如.或知尔,则何以哉?(2)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3)宗庙之事,如.会同。
(4)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1)以吾一日长乎尔.(2)子路率尔.而对曰(3)鼓瑟希,铿尔.(4)尔.何如(1)以吾一日长乎尔.(2)摄乎.大国之间(3)异乎.三子者之撰(4)浴乎.沂,风乎舞雩(5)何伤乎.如尔乎2.标出下列活用的词语,并解释(1)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2)鼓瑟希,铿尔(3)三子者出,曾皙后(4)浴乎沂,风乎舞雩(5)可使有勇,且知方也(6)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7)子路率尔而对曰(8)比及三年,可使足民3.指出下列句子属于哪种特殊句式,并翻译(1)不吾知也(2)毋吾以也(3)则何以哉(4)何伤乎(5)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6)异乎三子者之撰。
(7)以吾一日长乎尔(8)可使有勇,且知方也课中探究案1.自主学习根据内容,课文可划分为几个段落?试用简洁的语文概括段意。
第11篇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导学案答案

• 4.《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面对 孔子的询问,公西华(点)认为自己能力不足仍需
要学习,对于宗庙祭祀之事,他说:“端章甫,
愿为小相焉。”
• 5.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有重要地位。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他哂笑
子路是因为子路“为国以礼, 其言不让”。
• 6.《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面对 孔子的询问,曾皙描绘了一幅在大自然里沐浴临
风、一路酣歌的景象的句子是浴乎沂, 风乎 舞雩, 咏而归。
• 7.《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 没有直接让弟子言志,而是先用温和自谦的话打 消学生的顾虑,为他们创造一个轻松、亲切、活
• (三)名句名篇默写
• (1) 姚鼐《登泰山记》中“ 顶见到山与雪时的景象,进而说“ 生动地描绘出积雪的光彩。
”描写初登山 ”,形象
• (2) 王维《山居秋暝》中“
,
•
”两句,描绘了翠竹青莲之中勤劳的人们幸
福美好的生活图景。
• (3) 苏轼《赤壁赋》中通过写动物和人物的反应或感
受,侧面写箫声的语句是: “
• 翻译:孔子说:“那有什么妨碍呢?正是要各 人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啊。”
• 8.( 莫 )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 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 雩 ),咏而归。
• 翻译:暮春三月,春天的衣服已经穿上了。我 陪同五六位成年人、六七个小孩,在沂水旁边 沐浴更衣,在舞雩台上唱祭歌、献祭品,祭天 求雨。
• 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 “亦各言其志也已矣(罢了)。”曰: “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 言不让(谦让),是故哂之。”“唯求则 非邦(国家,这是指国家大事)也 与?”“安见(怎见得)方六七十,如五 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 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 之小,孰能为之大?”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学案(含答案)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学习目标】1、掌握积累本文重点文言词汇句式。
抓住关键词语,提高根据语境推断词句意思的能力。
2、学习本文成功地运用对话和人物动作、表情等细节来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3、从文中体会学习孔子及其弟子的处世之道,树立正确、健康的“三观”,领会孔子及弟子的思想在当今社会中的现实意义。
领略大教育家孔子的教育风采,树立学习和人生理想。
课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zhǎng)乎尔,毋吾以也。
居则曰:‘不吾知也。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shèng)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shěn)之。
“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如其礼乐,以俟(sì)君子。
”“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
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鼓瑟希,铿(kēng)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zhuàn)。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mù)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yí),风乎舞雩(yú),咏而归。
”夫子喟(kuì)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皙后。
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译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四人在孔子近旁陪坐。
孔子说:“因为我年纪比你们大一点,你们不要因为我年长就不敢说话了。
你们平日说:‘(别人)不了解我啊!’假如有人了解你们,那么(你们)打算怎么做呢?”子路急遽而不加考虑地回答说:“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中等诸侯国,夹在几个大国之间,加上有军队来攻打它,接下来又有饥荒;如果让我治理这个国家,等到三年功夫,就可以使人有保卫国家的勇气,而且还懂得合乎礼义的行事准则。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导学案 (含答案)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导学案1.了解孔子和《论语》,积累文化常识,落实字词,积累文言知识。
2.反复诵读,研读课文,把握四子之性格与志向。
3.探究曾皙的志趣和孔子的核心思想之间的联系。
1.重点:把握四子之性格与志向,感知《论语》对话的魅力。
2.难点:探究曾皙的志趣和孔子的核心思想之间的联系,感受孔子的精神格局。
第一课时1课时。
课前学习任务一:1.通读全文,结合注释,掌握下面字词的读音和意思。
曾皙、饥馑、哂之、俟、礼乐、铿尔、撰、莫春、沂、舞雩、与点2.利用注释,疏通文本内容,找出参加这场对话的双方,完成下表。
提示:关注年龄差以及字和名的联系。
对话者姓氏名字年龄孔子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课中学习任务一知人论世,积累知识1.如果让你向一位热衷于中国文化的外国朋友介绍《论语》,你会选择哪些内容来介绍呢?2.结合注释,再读文本,落实字词,梳理掌握重要文言知识,完成填空。
(1)通假字鼓瑟希莫春者(2)古今异义如会同,端章甫加之以师旅(3)词类活用如会同,端章甫浴乎沂,风乎舞雩三子者出,曾皙后鼓瑟希可使有勇赤也为之小(4)特殊句式毋吾以也不吾知也则何以哉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异乎三子者之撰浴乎沂,风乎舞雩可使有勇课中学习任务二整体感知,赏析形象1.《侍坐》是《论语》中篇幅最长又极具特色的一章。
本文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图景呢?分角色朗读课文,并概括这场对话的主要内容。
明确:一场伟大的师生对话子路则何以哉?千乘之国,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冉有求,尔何如?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公西华赤,尔何如?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曾皙亦各言其志也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小结:2.研读“问志”“言志”两部分,思考:从师生五人的言谈、动作和神态中,可以看出他们有怎样的性格特点?课中学习任务三比较鉴赏,四子之志1.四子之志各不相同,夫子的态度也有所差异,但“吾与点也”的喟叹让人印象深刻,这是为什么呢?(1)既然课文是围绕着“言志”展开的,那么,谁的“志向”得到了老师的肯定呢?(2)四子各言其志,夫子唯独“与点”,曾皙的志向是什么,曾皙描绘的是一幅怎样的画面?(3)这幅画面里有什么呢?可从下面选项中选择,也可以有自己个性化解读,都要说明理由。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理解性默写学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理解性默写通关训练+题组训练第一部分通关训练1.《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公西华认为自己能力不足仍需要学习,在宗庙祭祀、诸侯会盟这方面,他的志向是“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2.《侍坐》中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有重要地位。
他嗤笑子路是因为子路:“为国以礼,其言不让。
”3.《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曾皙描绘了一幅在大自然里沐浴临风,一路酣歌的美丽动人的景象: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4.《侍坐》中,孔子没有直接让弟子言志,而是先用温和自谦的话打消学生的顾虑,为他们创造一个轻松、亲切、活跃的环境。
他说:“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5.《侍坐》中,对于子路的回答,孔子没有直接表态,而是用神态去暗示:夫子哂之。
这既是暗示性的批评,又不伤其自尊。
6.《侍坐》中,孔子最赞同曾暂的回答,从“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这句话可以看出来。
7. 《侍坐》中,写孔子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志向的句子是:“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8.《侍坐》中,从言谈、动作、神态可以看出四个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
子路的性格直率,从“子路率尔而对曰”一句可以看出,冉有比较谦虚,从他述志时说“如其礼乐,以俟君子”中可以看出,公西华更为谦虚,从呼应冉有的“非曰能之,愿学焉”两句话可以看出;曾暂从容酒脱而又谦恭,从“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的动作神态中可以看出。
9.《侍坐》中子路急忙回答问题,他想通过军事强国来达到“可使有勇,且知方也”的目的。
10.《侍坐》中,孔子评冉有志向的句子是: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11.《侍坐》中,孔子评公西华志向的句子是: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12.《侍坐》中,子路自信认为在“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的情况下,他可以用三年时间完成军事强国的目标。
13.《侍坐》中,冉有认为在“方六七十,如五六十”的条件下,他可以用三年时间达到富民的目的。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 导学案

高二语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导学案(1)编写:孟艳使用日期:2013/12/10 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 熟读课文,读准字音,读清句读。
三课时后能背诵全文。
2.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鼓瑟希通,莫春者,春服既成通,3. 学生分角色读,教师再次纠正字音、句读,学生在书上做标记。
4 .学生齐读。
5. 学生四人小组合作,参照注释,口译全文。
标注出不清楚的句子,向老师提问。
以下句子翻译存在困难:①②③④⑤6.教师答疑二.合作探究这篇文章分为言志和评志两部分:第一部分(1-12段)是四位学生,开头与中间穿插孔子的简略引导、评价。
这一部分可以分为五个小部分,孔子提问(第1段),子路言志(第2、3段),冉有言志(第4、5段),公西华言志(第6、7段),曾皙言志(第8-12段);第二部分是曾皙与老师对话(第13-16段),引出孔子对三位弟子言志的具体评价。
三.当堂检测1、多义词辨析:(每空1分,共10分)如或知尔,则何以哉?方六七十,如五六十如如其礼乐,以俟君子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以则何以哉加之以师旅以俟君子2、翻译下列语句(每句5分,共15分)⑴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⑵居则曰:“‘不吾知也。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⑶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4)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5)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七.作业布置:指出下列文言句式。
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不吾知也------------------------------则何以在----------------------------我的收获:高二语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导学案(2)编写:孟艳使用日期:2013/12/10 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总结文言知识:重点实词“尔”,重点虚词“以”和“为”,词类活用、一词多义。
高一语文课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导学案及答案

高一语文课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导学案及答案《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导学案班级姓名学号学习目标1、掌握有关的文言词语和句式,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2、把握孔子的形象和和四弟子的性格特点,体会其为政的理念。
3、感受孔子“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领会孔子及弟子的思想在当今社会中的现实意义。
课前自主学习案一、了解孔子1998年全体诺贝尔奖获得者共同作了一个宣言:如果人类在21世纪还想继续生存下去的话,必须回头到两千五百多年前,从中国的孔子那里吸取智慧。
孔子,春秋末期鲁国人(前551年---前479年),名丘,字仲尼,儒家学派创始人,被尊称为圣人,思想核心是仁,政治上主张礼治,鼓励人们入仕,即“出来做事”。
曾周游列国,晚年整理了“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
到汉代以后,孔子的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1)百代馨香,德配天地;万世师表,道贯古今。
(2)删诗书,定礼乐,创儒学,传经艺,师表万世;赞周礼,写春秋,立杏坛,育才德,桃李三千。
二、了解《论语》《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它是孔子的门人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子的言行录,全面地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关于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
宋儒把《论语》《大学》《中庸》和《孟子》全称为“四书”。
《论语》共20篇,492章,12700字。
每篇又分若干章,不相连属;言简意丰,含蓄凝练,包含了孔子渊博的学识和丰富的生活经验;在记言的同时,传达了人物的神情态度;在某些章节的记述中,还生动地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其中有不少精辟的言论成为人们习用的格言和成语,对后来的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
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诗》《书》《礼》《易》《春秋》六艺: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六种科目:礼、乐、射、御、书、数三、孔子名言集锦●子日:“巧言令色,鲜矣仁。
”《论语·学而》●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导学案班级姓名学号学习目标1、掌握有关的文言词语和句式,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2、把握孔子的形象和和四弟子的性格特点,体会其为政的理念。
3、感受孔子“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领会孔子及弟子的思想在当今社会中的现实意义。
课前自主学习案一、了解孔子1998年全体诺贝尔奖获得者共同作了一个宣言:如果人类在21世纪还想继续生存下去的话,必须回头到两千五百多年前,从中国的孔子那里吸取智慧。
孔子,春秋末期鲁国人(前551年---前479年),名丘,字仲尼,儒家学派创始人,被尊称为圣人,思想核心是仁,政治上主张礼治,鼓励人们入仕,即“出来做事”。
曾周游列国,晚年整理了“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
到汉代以后,孔子的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1)百代馨香,德配天地;万世师表,道贯古今。
(2)删诗书,定礼乐,创儒学,传经艺,师表万世;赞周礼,写春秋,立杏坛,育才德,桃李三千。
二、了解《论语》《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它是孔子的门人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子的言行录,全面地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关于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
宋儒把《论语》《大学》《中庸》和《孟子》全称为“四书”。
《论语》共20篇,492章,12700字。
每篇又分若干章,不相连属;言简意丰,含蓄凝练,包含了孔子渊博的学识和丰富的生活经验;在记言的同时,传达了人物的神情态度;在某些章节的记述中,还生动地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其中有不少精辟的言论成为人们习用的格言和成语,对后来的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
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诗》《书》《礼》《易》《春秋》六艺: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六种科目:礼、乐、射、御、书、数三、孔子名言集锦●子日:“巧言令色,鲜矣仁。
”《论语·学而》●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论语·卫灵公》●子曰: “道不同,不相为谋。
”《论语·卫灵公》●子曰:“志土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论语·卫灵公》●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卫灵公》●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
”《论语·颜渊》●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里仁》●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论语·季氏》●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论语·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为政》四、题解“侍”是倍侍长者,长者是孔子,孔子在文中被省略了,没有写出来,是学生陪老师。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与孔子的年龄分别是51、39、31、18、60岁。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陪着孔子坐。
是孔子引导他的学生畅谈人生理想的一个片段。
通过孔子和四个学生的谈话,以言志为线索,写出了学生们的志趣、性格,表达了孔子的思想、态度。
题译:学生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陪从孔子坐着。
五、学生口头翻译课文,掌握重点知识(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论.语()饥馑.()曾皙.()哂.()舞雩.()铿.尔()小相.()沂.()冠.者 ( 喟.()俟.()撰.()摄.()比.及()毋.()冉.()(二)、翻译下面句子,注意句子顺序和现代汉语不同1、不吾知也2、毋吾以也3、则何以哉?翻译以前学过的句子,注意句式特点1、微斯人,吾谁与归?2、忌不自信。
3、何厌之有?4、何陋之有?5、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6、唯利是图(三)翻译下面句子,注意加点的词1、吾一日长乎尔2、摄乎大国之间3、异乎三子者之撰4、浴乎沂,风乎舞雩(四)、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尔”的用法1、子路率尔而对曰2、鼓瑟希,铿尔3、尔何如?尔(五)、翻译下面句子的句子,注意“如”的用法1、如或知尔,则何以哉?2、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3、宗庙之事,如会同。
(六)、翻译下面句子注意“方”的用法1、方六七十,如五六十2、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复习学过的知识1、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2、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七)、翻译下面句子,注意“与”的用法1、夫子喟然曰:吾与点也2、唯求则非邦也与大利复习学过的知识:1、失其所与,不知与2、遂与外人隔绝3、生三人,公与之母(八)、翻译下面句子,注意加点词的用法1、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章2、鼓瑟希,铿尔3、三子者出,曾皙后4、浴乎沂,风乎舞雩练习:口头翻译下面的句子,特别要注意关键词。
1、居则曰:“不吾知也。
”2、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
3、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4、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5、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6、何伤乎?7、吾与点也。
8、为国以礼,其言不让。
六、朗读课文并思考1、这是一篇什么体裁的文章?课文可划分为几个段落?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段意。
2、每位弟子的志向3、孔子的评价课堂探究案探究学习:1、从子路、冉有、公西华的言谈中可以看出他们各自的什么性格特点?2、简析孔子对三人述志的态度。
3、用自己的语言,形象地复述曾晳的一段话。
为什么“孔子喟然与点”?孔子的“志”是什么?5、结合课文中的言、行、神态描写,具体分析孔子的形象。
课后自我检测案(见课时素养测评)附课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论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 ‘不吾知也.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
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yí,风乎舞雩,咏而(表修饰)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表修饰)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皙后。
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课文参考注释:1曾皙(xī):名点。
曾参的父亲。
冉有:名求,字子有。
公西华:名赤:字子华,公西是复姓。
皆孔子弟子。
侍坐:陪伴长者坐着。
2因为我比你们年纪大一些。
以:因为。
一日:一两天,表示年岁大的一种谦虚说法。
长(zhǎng):年长。
乎:介词,表示比较。
尔:你们。
3不要因为我年长而不敢讲话了。
以:因为。
4居:闲居,指平时。
5或:无定代词,有人。
6何以:用什么方法治理国家呢。
7率尔:轻率的样子。
8千乘(shèng)之国:一千辆兵车的国家,指中等国家。
在春秋后期,是中等国家。
乘,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
春秋时,一辆兵车,配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
9摄:夹处。
10加之以师旅:以师旅加之,意思是把战争强加到它的头上。
师旅,古代军队编制单位,五百人为一旅,二千五百人为一师。
这里指大国来犯的军队。
11 因:继,接着。
饥馑:荒年。
《尔雅·释天》:“谷不熟曰饥,菜不熟曰馑。
”12 比及:等到,到了。
13 使有勇:使之有勇。
使国家的人民有勇。
14方:方向,这里指道义的方向。
15哂(shěn):微笑。
16如五六十:如:连词,或者。
下文“如会同”的“如”用法相同。
17如:至于。
其:那些。
俟(sì):等待。
18焉:于是(此),指在这方面。
19宗庙之事:诸侯祭祀祖先的事。
会同:诸侯之间会盟和诸侯共同朝见天子一类的事。
20相(xiàng):在祭祀或会盟时,主持赞礼和司仪的人。
主持赞礼的分大相和从相。
21鼓瑟:弹瑟。
瑟,古代一种弦乐器。
希:即“稀”。
鼓瑟的声音稀疏,说明已近尾声。
22铿(kēng)尔:象声词,描写推开瑟时的声音。
舍:这里是放下、推开的意思。
作:起立23撰:才能,才干。
24何伤:何妨,意思是有什么关系呢。
25亦:副词。
“只不过”。
26莫(mù)春:晚春,指三月。
莫,即“暮”。
春服:春天穿的衣服即夹衣。
已成:已经做好,有穿在身上的意思。
27冠(guàn)者:成年人。
古时男子到了二十岁要行冠礼,表成年。
28沂:沂水。
29风:吹风,乘凉,用作动词。
舞雩(yù):古时求雨的坛,在曲阜县城东南。
32咏:唱歌。
33喟(kuì)然:长叹的样子。
与:同意,赞成。
三、孔子名言集锦●子日:“巧言令色,鲜矣仁。
”《论语·学而》【译】孔子说:“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人,很少有仁爱之心。
”●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论语·卫灵公》【译】孔子说:“君子不会根据言论推举选拔人才,也不会因为某人有缺点错误而废弃他的言论。
”●子曰: “道不同,不相为谋。
”《论语·卫灵公》【译】孔子说:“立场不同、观点不同,也就不要相互商议谋划了。
”●子曰:“志土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论语·卫灵公》【译】孔子说:“有志之士,仁义之人,不能为了求得保住性命而损害仁,而应舍生忘死来维护仁义。
”●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卫灵公》【译】孔子说:“多责备自己,少责备别人,就可以化解怨恨了。
”●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
”《论语·颜渊》【译】孔子说:“看到朋友做的不对的事,你要真心的劝告,善意的引导,如果他实在不听就算了,别再说了,不要自取其辱。
”●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里仁》【释义】孔子说:“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单的,必定有志同道合的人来同他做伙伴。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论语·季氏》【译】孔子说:“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三种。
同正直的人交朋友,同诚实的人交朋友,同见多识广的人交朋友,这是有益的。
同阿谀奉承的人交朋友,同当面恭维背后诽谤的人交朋友,同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便有害了。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