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消防设计

合集下载

高层住宅建筑防火设计要点

高层住宅建筑防火设计要点

高层住宅建筑防火设计要点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高层住宅建筑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这些高耸的建筑为人们提供了舒适的居住环境,但也带来了一系列的消防安全挑战。

由于高层住宅建筑人员密集、疏散困难、火势蔓延迅速等特点,防火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详细探讨高层住宅建筑防火设计的要点,以确保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一、建筑总体布局1、防火间距高层住宅建筑与周边建筑之间应保持足够的防火间距。

根据相关规范,高层民用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 13 米。

防火间距的设置可以有效防止火灾蔓延,为消防救援提供有利条件。

2、消防车道小区内应设置环形消防车道,或沿建筑的两个长边设置消防车道。

消防车道的宽度不应小于 4 米,转弯半径不应小于 12 米,尽头式消防车道应设置回车道或回车场。

消防车道应保持畅通无阻,不得被占用或堵塞。

3、登高操作场地高层住宅建筑应在消防车登高操作面一侧设置登高操作场地。

场地的长度和宽度分别不应小于 15 米和 10 米,其坡度不应大于 3%。

登高操作场地应与消防车道连通,便于消防车辆展开救援作业。

二、建筑结构防火1、耐火等级高层住宅建筑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

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应符合相关规范要求,如承重墙、柱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300h,梁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 200h,楼板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 150h 等。

2、防火分隔建筑内部应采用防火墙、防火门、防火窗等防火分隔设施将不同的区域分隔开来,以阻止火势和烟气的蔓延。

例如,楼梯间、前室、电梯井等部位应采用防火分隔措施,防止火灾通过竖向通道蔓延。

3、管道井防火管道井应在每层楼板处采用不低于楼板耐火极限的不燃烧体或防火封堵材料进行封堵,其井壁应为耐火极限不低于 100h 的不燃烧体。

三、安全疏散设计1、疏散楼梯高层住宅建筑应至少设置两部疏散楼梯,且楼梯间应能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

楼梯的宽度应根据居住人数和疏散要求确定,一般不应小于 11 米。

楼梯间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并向疏散方向开启。

超高层消防工程要求标准

超高层消防工程要求标准

超高层消防工程要求标准
超高层消防工程的要求标准如下:
1. 建筑设计要求:
- 建筑高度:超过高层建筑的标准,一般指高度超过150米。

- 建筑结构:采用钢结构或混凝土构造以提供足够的结构强度和耐火性能。

- 防火分区:将建筑划分为一定的防火分区,限制火势扩散。

2. 火灾报警系统:
- 安装火灾报警系统,在关键区域设置烟雾探测器、温度探测器、火焰探测器等设备,及时发现火灾。

3. 自动灭火系统:
- 安装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包括室内消火栓、喷淋系统等,提供及时有效的灭火方式。

- 在每个防火分区设置供水、加压设备,确保消防水源充足。

4. 疏散设施:
- 设置足够数量的疏散通道和疏散楼梯,保证人员可以迅速疏散。

- 安装应急照明和导向标志,确保疏散通路的可见性。

5. 应急电源设备:
- 超高层建筑需要备有应急发电设备,以确保消防设备和疏散通道在火灾时的正常运行。

6. 防烟排烟系统:
- 安装防烟排烟设备,以减少烟雾对疏散的影响,同时能为灭火提供清晰的视野。

7. 消防通道和消防电梯:
- 高层建筑需设置独立的消防通道,以保障灭火人员和疏散人员的安全。

- 安装特殊消防电梯,保证在火灾情况下的运行和疏散。

8. 定期检测和维护:
- 对消防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

- 进行定期的防火演练和培训,提高建筑内人员的灭火和疏散能力。

超高层消防工程的要求标准可能会因地区和国家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以上仅是一般的要求。

大于33层住宅消防要求

大于33层住宅消防要求

大于33层住宅消防要求
1. 高层建筑的防火设计必须保证建筑物的结构安全和人员的生命安全,防止火灾的发生和蔓延。

2. 高层建筑应设有独立的消防水源设施,包括消防水池、消防水泵房等。

3. 高层建筑应设有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4. 高层建筑的电梯井、管道井、电缆井、排烟道、排气道等竖向井道应采取防止火灾蔓延的措施。

5. 高层建筑的疏散楼梯应设置在易于疏散的地方,楼梯间应设有足够的疏散宽度和疏散出口。

6. 高层建筑的外墙材料应采用不燃材料或难燃材料。

7. 高层建筑的室内装修材料应采用不燃材料或难燃材料。

8. 高层建筑应设有专门的消防控制室,配备专业的消防管理人员。

9. 高层建筑应定期进行消防设施的检查和维护,确保消防设施的正常运行。

10. 高层建筑应制定详细的消防应急预案,定期进行消防演练,提高人员的消防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

高层建筑消防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高层建筑消防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高层建筑消防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摘要:近年来,由于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人口迅速增加,导致了土地资源的紧缺。

建设高层、超高层建筑已经成为缓解城市土地资源紧缺的主要途径,同时也是衡量一个城市发展速度的指标。

于是,高楼林立,高层建筑为人们提供了新的工作、居住条件,同时也为人们提出了一种新的问题:如何防止高层建筑的火灾,以及如何有效地扑救火灾。

关键词:高层建筑;消防设计;问题;解决方案引言: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居住密度也在不断提高,而且建筑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因此,一旦发生火灾,将会带来无法弥补的损失。

因此,必须对高层建筑的火灾隐患进行深入的研究,以确保其正常运行,确保其安全运行。

一、高层建筑消防设计的意义1、有利于确保高层建筑安全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建筑的设计受到了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生态环境、空间结构、未来发展等都是影响其发展的重要因素。

在完成安全规划和防火设计后,设计者必须重新制定防火安全设计方案,以保证高层建筑在城市规划中的积极作用,保证施工作业中的建筑安全。

同时,设计单位在设计和规划高层建筑时,要留出多条消防通道和安全通道,并对总体消防设计规范、防火分区划分、安全疏散通道、应急装置安装等进行了严格的设计,以保证当有火灾的时候,高层建筑的人们能够在火灾中“自救”。

2、有利于确保居民人身财产安全建筑物火灾是危害社会公共财产安全和人身安全的重大隐患,其危险性大、蔓延快、扑救难度大、安全隐患多,对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威胁巨大。

所以,在高层建筑的设计中,一般都会考虑到各种防火安全措施,如防火通道、防火门等,以避免或降低火灾的发生。

在高层建筑的设计中,还应包含消防栓、增压稳压设施、自动喷水系统、屋顶消防水箱等方面的设计内容,以应对各种可能的火灾发生,从而有效地消除高层建筑的火灾安全隐患[1]。

二、高层建筑消防设计中存在的问题1、消防设计不规范有的消防设计者对防火设计的要求不够全面,在进行消防设计时不能根据不同的特点灵活使用;有的消防设计师不认识到自己的工作职责,在设计中不够严谨,很容易造成火灾事故的发生。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一,高层民用建筑的设计应符合建筑法规的要求。

这包括对建筑的设计、施工、使用、维护和管理等方面的规定。

例如,建筑的结构和耐火性能应符合相关国家标准,建筑内部的消防设施要满足国家消防部门的要求。

第二,高层民用建筑的设计要考虑建筑的消防逃生通道。

每层建筑应该设置足够数量的疏散通道,以保证人员能够迅速、安全地逃离火灾现场。

通道的设计应满足相关的规定,通道的宽度、高度和长度等都需要符合相应标准。

第三,高层民用建筑的设计要考虑建筑的消防设备。

每层建筑应设置相应的灭火设备,如灭火器、消防栓、喷淋系统等。

这些设备应布置在易燃、易爆和易烟的场所,并定期检查和维护。

第四,高层民用建筑的设计要考虑建筑的防烟措施。

防烟通道应设置在建筑内的关键位置,如楼梯间、走廊和公共区域等。

这些通道应具有良好的防烟性能,以确保被困人员能够安全地逃生。

第五,高层民用建筑的设计要考虑建筑的火灾监测系统和报警系统。

建筑应设置火灾报警器、烟雾探测器等系统,以便及时发现火灾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这些系统应与当地的消防部门和相关机构联网,以便及时报警和调度。

第六,高层民用建筑的设计要考虑建筑的电气安全。

建筑的电路设计和安装应符合相关安全标准,电气设备应定期检测和维护,以减少电气火灾的发生。

总之,高层民用建筑的设计防火规范是确保建筑在火灾发生时能够及时发现、迅速疏散和有效灭火的关键。

这需要考虑建筑的结构、消防设备、防烟措施、火灾监测系统、报警系统和电气安全等方面,以确保建筑的消防安全。

同时,建筑的设计也应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以确保建筑的合法性和安全性。

高层建筑消防设计有哪些要点

高层建筑消防设计有哪些要点

高层建筑消防设计有哪些要点随着城市的发展,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

然而,高层建筑由于其高度高、人员密集、功能复杂等特点,一旦发生火灾,后果不堪设想。

因此,高层建筑的消防设计至关重要。

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高层建筑消防设计的要点。

一、防火分区设计防火分区是指采用防火分隔措施划分出的、能在一定时间内防止火灾向同一建筑的其余部分蔓延的局部区域。

在高层建筑中,合理划分防火分区可以有效地控制火灾的蔓延范围,减少火灾损失。

根据相关规范,高层建筑的防火分区面积应根据建筑的使用性质、火灾危险性、建筑高度等因素确定。

一般来说,一类高层建筑的每个防火分区面积不应超过 1500 平方米,二类高层建筑的每个防火分区面积不应超过 1000 平方米。

当设有自动灭火系统时,防火分区面积可适当增加。

在划分防火分区时,应采用防火墙、防火门、防火窗、防火卷帘等防火分隔设施。

防火墙应从楼地面基层隔断至梁、楼板或屋面板的底面基层。

防火门、防火窗和防火卷帘应具有良好的防火性能和可靠性。

二、安全疏散设计安全疏散是高层建筑消防设计的核心内容之一。

在火灾发生时,确保人员能够迅速、安全地疏散到室外安全区域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要合理设置疏散楼梯。

高层建筑应设置不少于两个疏散楼梯,且楼梯应分散布置,避免集中在同一区域。

疏散楼梯应具有足够的宽度和坡度,以满足人员疏散的要求。

楼梯间应采用防烟楼梯间或封闭楼梯间,并设置正压送风系统,防止烟雾进入楼梯间。

其次,要合理设置疏散通道。

疏散通道应保持畅通无阻,不得堆放杂物或设置障碍物。

通道的宽度应根据人员流量和疏散距离确定,一般不应小于 14 米。

再者,要合理设置安全出口。

安全出口的数量、宽度和距离应符合相关规范要求。

安全出口应设置明显的标志和指示灯具,以便人员在火灾时能够迅速找到。

此外,还应考虑人员疏散的时间。

根据相关规范,高层建筑的人员疏散时间应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以确保人员在火灾发展到危险状态之前能够安全疏散。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度规范«高层民用修树立计防火规范»GB50045-95局部修订条文目录2 术语………………………………………………………………………………………………3 修建分类和耐火等级……………………………………………………………………………4 总平面规划战争面布置…………………………………………………………………………4.1 普通规则……………………………………………………………………………………4.2 防火间距……………………………………………………………………………………4.3 消防车道……………………………………………………………………………………6 平安疏散和消防电梯………………………………………………………………………………6.1 普通规则……………………………………………………………………………………7 消防给水和灭火设备………………………………………………………………………………7.3 室外消防给水管道、消防水池和室外消火栓………………………………………………7.4 室内消防给水管道、室内消火栓和消防水箱………………………………………………7.6 灭火设备………………………………………………………………………………………8 防烟、排烟和通风、空气调理……………………………………………………………………8.4 机械排烟………………………………………………………………………………………9 电气…………………………………………………………………………………………………9.1 消防电源及其配电……………………………………………………………………………9.4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火灾应急广播和消防控制室…………………………………………9.5 漏电火灾报警系统……………………………………………………………………………2 术语2.1.07 商业效劳网点commercial serving cubby住宅底部〔地上〕设置的百货店、副食店、粮店、邮政所、储蓄所、理发店等小型商业效劳用房。

高层建筑防火设计的重点是什么

高层建筑防火设计的重点是什么

高层建筑防火设计的重点是什么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

这些高耸入云的建筑在为人们提供更多居住和工作空间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安全隐患,其中火灾风险尤为突出。

高层建筑由于其高度、人员密集度和复杂的结构,一旦发生火灾,扑救难度极大,往往会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因此,做好高层建筑的防火设计至关重要。

那么,高层建筑防火设计的重点究竟是什么呢?一、合理的建筑布局高层建筑的布局设计对于防火至关重要。

首先,要确保建筑物之间有足够的防火间距,以防止火灾从一栋建筑蔓延到另一栋建筑。

防火间距的大小应根据建筑物的高度、使用性质、耐火等级等因素来确定。

其次,建筑物内部的功能分区要明确,将不同用途的区域合理划分,如将住宅、商业、办公等区域分开,减少火灾蔓延的可能性。

同时,要设置专门的防火分区,每个防火分区要有独立的防火分隔设施,如防火墙、防火门、防火卷帘等,以将火灾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在建筑布局中,还要考虑疏散通道的设置。

疏散通道应直通室外,且宽度和数量要满足人员疏散的要求。

楼梯间、前室等疏散部位应采用防火分隔措施,防止烟雾和火势侵入。

二、可靠的防火分隔防火分隔是阻止火势蔓延的重要手段。

在高层建筑中,垂直方向的防火分隔尤为重要。

楼板、楼梯间、电梯井等部位应采用具有足够耐火性能的材料进行分隔,防止火灾通过竖井蔓延。

防火墙应从建筑基础一直砌到屋顶,且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密封性。

防火门和防火卷帘应能在火灾发生时自动关闭,并能保持其防火性能。

管道穿过防火分隔部位时,应采用防火封堵材料进行密封,防止火势通过管道蔓延。

对于一些特殊的部位,如玻璃幕墙与楼板之间的缝隙,应采用防火材料进行封堵,以防止火灾通过幕墙蔓延。

三、安全的疏散设施疏散设施是保障人员生命安全的关键。

高层建筑应设置足够数量的疏散楼梯,楼梯的宽度、坡度和扶手高度等应符合规范要求。

楼梯间应采用防烟楼梯间或封闭楼梯间,以防止烟雾侵入。

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应保持畅通无阻,疏散指示标志和应急照明应清晰可见,引导人员快速疏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GB50045-95中关于消防水池容积确定的条文精神与老规范GBJ45-82的主要区别在于:在条件许可条件下,尽量减少消防水池储水容积,这样的改变是现实的,客观的。
三、关于双阀双出口消火栓的采用及消火栓间距之探讨
当高层建筑在我国较普遍兴建的初期,伴随着产生了单阀双出口消火栓。虽然在栓口上设置了闷盖,实际用起来还是存在很多弊端。但在当时都视为“宝贝“,争相采用,还有人大力推广,这是可以理解的。时至今日早已产出双阀双出口消火栓,完全克服了单阀双出口消火栓之弊端。全国各大设计院也有采用。几年来绵阳市部分建筑在经过市级以上机关审查时,他们也同意使用及建议某些场合改为双阀双出口消火栓。但在设计队伍中此仍有争论。
第五,如果因为是超高层建筑或普通一类高层,因水箱设置高度不够而设置增压系统,那么对于高区(或叫上区)消防来说,高位水箱的消防储水量单单对直接灭火而言,其意义几乎为零。当然为了使增压系统正常工作及中、下区来讲,高位水箱之消防储量仍然是必须的。
此外,如果建筑中有雨淋系统、水幕系统、泡沫灭火系统等不是又要增加高位水箱的消防储量吗?这不仅仅是经济问题了,还有实际面积与技术问题,甚至在具体问题上根本不可能实现。
中间走廊时,走廊两边面对面设置,则竖管增加一条,管材耗量增加且不说,要多穿多少个房间?对使用及美观有什么好处?所以,笔者认为采用双阀双出口消火栓较好。
关于消火栓间距问题:
消火栓间距或者消火栓的位置,笔者认为主要依据应是GB50045-95的7.4.6.1条“……消火栓间距应保证同层任何部位有两个消火栓的水枪充实水柱同时到达”。而7.4.6.3条恐怕不确切“消火栓的间距应由计算确定,且高层建筑不应大于30m,裙房不应大于50m”裙房主楼连通,近年来多为营业用房,如商场,此时消火栓间距取50m绝对不可以。即使按GBJ16-87,第8.62条之二“室内消火栓的布置应保证有两支水枪的充实水柱同时到达室内任何部位”的要求,消火栓间距取50m也是不行的。而只有在“建筑高度小于或等于24m时,且体积小于或等于5000m3的库房,可采用1支水枪的充实水柱到达室内任何部位”的情况下,才允许消火栓间距不大于50m。显然GB50045-95关于裙房消火栓间距值不如GBJ16-87要求高,是不舒适的。另外,GB500-45-95中的“不应大于30m3也欠妥、欠严密。笔者认为应改写为“当采用单阀单出口消火栓时,间距不应大于30m,采用双阀双出口消火栓时间距不应大于50m”为妥,当然还是要以计算为准。
笔者主张,消防电梯井底排水及地下室其他部位,至少有一处的排水集水坑及排水泵应满足GB50045-95,6.3.3.11之要求,另外必须设备用泵,宜为一用一备,自动切换,集水坑高、低水位自动控制水泵之启、闭。必须是消防电源,建议采用QW型无堵塞潜水排污泵,一用一备时压力排水管宜为两条独立的排水水箱中消防储量的意见
GB50045-95(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7.4.7.1规定:高位消防水箱的消防储水量,一类公共建筑不应小于18m3。
GBJ84-85(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第3.2.3条:自动喷水灭火系统采用临时高压给水系统时,应设消防水箱……,但可不大于18m3。
究竟如何理解规范,采用何值(对一类高层而言)才是“安全适用”、“经济合理”呢?
笔者认为18m3是指10分钟消防总贮量,消防二字含义为:所有消防手段(包括消火栓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即不存在24m3或36m3的问题。说明如下:
第一,一般说来火灾发生时,如果有人在火灾现场,则除了灭火器等扑救外,会动用消火栓灭火,绝不会坐视不救而等待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动作,任其火灾扩大(火灾不到一定程序,普通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是不会动作的)。这样在初起火灾时,即消除队到达现场前之5~10分钟内不可能有6~8股水柱同进使用灭火,一般两股水柱应为现实的,如不放心,加倍也只有4股水柱作用。这是因为:(1)初起火灾不大可能出现火灾层的上、下层同时“灭火”;(2)不大可能有多人同时灭火,如有,那么在消火栓启用同时定会按启动消防泵之按钮,这样就不存在储量不够的问题了。这个时期(5~10分钟内)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一般不会动作,故18m3储水量即使是有4股水柱工作,则10分钟也只用去12m3。仍有6m3未动用。另外,有的设计者在高位水箱的消火栓系统出水管上设置水流指示器(设置与否有争论),当消火栓动用后,即使无人按消火栓箱处启动水泵按钮,则因水流指示器动作,在消防控制室有灯光和音响信号,值班人员可依据情况启动或“延时”启动消防泵。笔者不主张设水流指示器,更不主张由水流指示器信号经控制柜直接启动消防泵。
城乡建设情况保护部主编之“室内消火栓安装图集”87S163,页16-3“双栓室内消火栓安装图”,公安部消防局未提出异议。该图也没有说仅适用于7.4.2条情况。
GBJ16-87,第8.6.2条,室内消火栓布置应保证有两支水枪的充实水柱同时到达室内任何部位。当7~9层住宅设计消防时,如何保证上述一条呢?笔者认为采用双阀双出口消火栓是合理的。
第二,当发生火灾时无人在现场,如娱乐场所、仓库等等,则只有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工作,并且该系统只要有一个喷头动作,压力开头将在60秒内动作发出电信号,向控制中心报警,并经控制箱切换启动消防泵。即使几个喷头动作,18m3储水量也仅仅动用约三分之一。
第三,当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不理想,火灾漫延、扩大,消防队到达现场,消火栓开始使用时,早已不是10分钟的问题了,直接启动消防供水灭火。此时高位水箱中仍有相当量的储水。
GB50045-95,7.4.2条“……十八层及十八层以下,每层不超过8户,建筑面积不超过650m3的塔式住宅,当设两根消防竖管有困难时,可设一根竖管,但必须采用双阀双出口消火栓”。这里、乃至所有正式规范、规定中皆没有说其它场合不许采用双阀双出口消火栓。特别是在影剧院、职工食堂、大会堂、体育馆、大教室、商场等处双阀双出口消火栓具有独特的优越*,不必出现竖管林立,影响使用,影响美观。
消防电梯井底排水设施设计中仍旧存在很多问题:(1)电梯下到地下室,又在电梯基坑下设集水坑(初设中常见),这是不行的,结构上不好处理,施工也困难,更主要的是潜水泵及压力排水管从哪里进入集水坑?除非加大集水坑面积,使之大于电梯井,但带来不必要的结构困难、施工困难、投资大等。建设电梯不要下到最下一层,至多下到半层。(2)集水坑容积不够、排水量不满足规范要求。(3)多数设计没考虑备用泵,个别设计考虑了备用泵,然而排水泵之电源却是普通电源,一旦发生火灾,普通电源都是要切断的,无论有无备用泵,排水将成为一句空话,此条应务必引起重视。
总之,笔者认为,无论一类高层建筑中有几个消防系统,其高位水箱中的消防储量不小于18m3就是符合规范要求的。
二、消防储水池的设置及容积的确定
首先谈谈如何确定是否应设置消防储水池的有关问题。
GB50045-95,7.3.2条是这样写的,“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高层建筑应设消防水池:7.3.2.1市政给水管道和进水管或天然水源不能满足消防用水量;7.3.2.2市政给水管道为枝状或只有一条进水管(二类居住建筑除外)”;条文有了,但关键是如何理解什么叫“且能满足”及是否“市政给水管道为环状,且有从市政环状管网不同侧引入的两条进水管”,就可以不设消防储水池叫?笔者认为对于大多数城市而言这是不容置疑的,但对于某些特定条件下,这样执行规范仅仅是死抠字眼,是不够负责任的。如某工程处于某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展区,其给水管道网为环状,只要水厂供水、流量、压力均能满足某高层建筑需要,假如引入管也符合规范要求,是否可以不设置消防储水池及加压设施呢?从表面看是可以的。然而,当深入地了解一下情况就会明白不设置消防储水池是不行的。因该开发区有一座水帮,而且仅有一路电源,这与一般大中城市几水厂,甚至一个水厂有两路电源不可同是而语。这一路电源不停电,尤其秋、冬季节,如发生火灾,该水源何以保证供水呢?谈谈消防水池容积确定的有关问题。GB50045-95,7.3.3条及条文说明,明确地说明了各种情况下消防储水池的有效容量应如何确定。在设计工作中,有人认为消防水池容量越大越好、越安全、这种观点是片面的。超规范设置谈不上经济合理,水质也难以保证,何以“安全适用”?如某商业属一类高层,初步设计中的消防设计:该商城地处市中心地带,门前¢800预应力钢筋砼给水管道过,引入管为1条DN200给水管,市政管网虽为枝状,但城市三个水厂已连通供水。该商城室外的环状管网,发生消防时供给室外消防用水应视为无问题的(与规范有出入),此时消防储水池容量应为:40L/s×3.6×3+26L/s×3.6+生活调节水量。笔者认为总容量600m3就可以了,可是竟设计成1200m3,且有屋顶高位水箱总容积290m3,这样将大大增加投资,水质也难以保证。另外,消防水池容积大于500m3时,应分成两个能独立使用的水池。这个问题在笔者见到的设计中都没有解决。
从现行的规范及笔者所见到的资料里都没有明确消防水箱中的消防储水量是一个18m3还是两个18m3。即一般的将GB50045-95中的18m3的理解为消火栓系统室内10分钟消防用水(故近日有将高位水箱中之10分钟消防储水量定为24m3,因室内消火栓用水量为40L/s);将GBJ84-85中的18m3理解为自动喷水灭火系统10分钟消防储量(与原GBJ45-82第6.2.3建筑物内自动喷水灭火设备的用水量,按30L/s计算巧合)。因此设计消防检与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同时存在时出现高位水箱中的消防储量为36m3的情况(其他情况还多,不一一列举了)。
第四,初起火灾在5~10分钟后,消防队才到达现场,在此之前一般说来,消防泵应没有启动。如果启动了就不存在18m3储水量够不够用的问题。如果没有启动,则因高位水箱位下降到低水位(即消防储量水位)时,生活水泵将启动供水。也就是说在火灾发生后的5~10分钟内,生活水泵继续供水5~10分钟,这样因消防储量已动用,实际上生活泵供水基本上是供给了消防用,因水位已可能是在消防储量以下,生活出水管无水可出,亦即说明供10分钟内消防用水量不止18m3,是够用的。
有人认为,解决两股水柱问题的办法有三:一是增加竖管数量,如商场中就是这样,二是采用两个消火栓并排在一块;三是在中间走廊的对面(面对面)各设一个消火栓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