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可利用量估算方法

合集下载

西辽河流域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的计算方法

西辽河流域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的计算方法

在进行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计算时 , 生态环 境需 水 量是 其 中 的一 个 主 要 因素 。然 而 , 方 河 北
流 有一个 共 同 的特 点 , 是 冬 季 结 冰 。结 冰期 生 就 态 需水量 与 畅 流期 有 很 大 的不 同 , 般 的河 流 结 一
汛期 难 于控 制 利 用 的洪 水 量 , 最后 用 多 年 平 均 地 表 水资 源量 减 去 以上 两 项 , 出 多年 平 均 情 况 下 得 的地表 水 资源 可利 用量 。 1 1 河道 内生 态环 境 需水量 计算 . 河 道 内生态 环境 需 水量 主要 为维 持河 道基 本 功 能 的生态 环 境需 水 , 在维 持河 道 基 本 功 能 的需
水得到满足的情况下, 其它河道内用水也能满足。 采用 下 列几 种方 法计 算 :
() 1多年 平 均年 径流 量百 分数 法 。 以多年 平均 径 流量 的百分 数 作为 河流 最小 生 态 环境 需水 量 。西 辽 河 郑 家 屯 站 1 5 ~ 20 9 6 00年
1 计算方法 的探讨
作者简介 : 来 (96 )男 , 郭恩 15 一 , 高级 工程 师. 现从事 水文测验工作.

9 ・ 4 a 年径 流量 的 1 ) 0
气 象 水 文 海 洋 仪 器
12 汛期难于控制利用的洪水量计算 .
汛期 难于 控制利 用洪 水量 是指在 可预期 的时 间 内 , 能 被 工 程 措 施 控 制 利 用 的汛 期 洪 水 量 。 不 汛期 水量 中除 一部 分 可 供 当时利 用 , 有 一部 分 还
第 4期
20 0 8年 1 月 2
气 象 水 文 海 洋 仪 器
M e e r l g c l Hy r l g c la d M a i e I s r me t to o o ia , d o o ia n rn n tu n s

水资源利用效率考核指标及计算方法

水资源利用效率考核指标及计算方法

水资源利用效率考核指标及计算方法1. 简介水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和生态保护的重要基础。

为了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评估水资源利用效率至关重要。

本文介绍了水资源利用效率的考核指标和计算方法。

2. 考核指标2.1 水资源利用系数(WUE)水资源利用系数是衡量水资源利用效率的重要指标。

它表示单位水资源利用量所创造的经济或生态效益。

通常以产值、效益或用水量的变化来反映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计算公式如下:WUE = 经济产值或效益 / 使用的水量2.2 水资源利用效益(WUEB)水资源利用效益是指单位水资源利用量所创造的经济或生态效益。

通过评估水资源利用效益,可以判断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计算公式如下:WUEB = 经济产值或效益 / 水资源投入量3. 计算方法3.1 数据收集为了计算水资源利用效率,需要收集相关的数据,包括经济产值或效益、使用的水量以及水资源投入量。

3.2 计算水资源利用系数根据收集的数据,使用水资源利用系数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得出水资源利用系数的值。

3.3 计算水资源利用效益根据收集的数据,使用水资源利用效益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得出水资源利用效益的值。

4. 实际应用水资源利用效率的考核指标和计算方法可以应用于不同领域,包括农业、工业和生活用水等。

通过评估水资源利用效率,可以指导合理利用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5. 总结本文介绍了水资源利用效率的考核指标和计算方法。

通过对水资源利用效率的评估,可以指导合理利用水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指标和计算方法进行评估。

水资源总量及可利用量计算

水资源总量及可利用量计算
Q总=Q地表+Q地下-Q重 Q重=ρ(Q渠+Q田) 可利用总量; 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 Q总-可利用总量;Q地表-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Q 浅层地下水可开采量; 重复计算量; 地下-浅层地下水可开采量;Q重-重复计算量;Q渠 -渠系渗漏补给量;Q田-田间地表水灌溉入渗补 渠系渗漏补给量; 给量; 给量;ρ-可开采系数(可开采量与地下水资源 可开采系数( 量的比值) 量的比值)
二、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
• 可供水量与可利用量的区别
—可供水量:从供需分析的角度出发,根据需 可供水量:从供需分析的角度出发, 可供水量 水要求, 水要求,既考虑通过工程措施所能提供的河道 外用水量,也考虑回归水的重复利用和非常规 外用水量, 水源的利用, 水源的利用,水量平衡的对象是用水量 —可利用量:从资源的角度分析可能被开发利 可利用量: 可利用量 用的量, 用的量,不考虑回归水和非常规水源的重复利 用量, 用量,水量平衡的对象是耗水量
二、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
• 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应按流域水系进 行分析计算, 以反映流域上下游、 行分析计算 , 以反映流域上下游 、 干 支流、左右岸之间的联系以及整体性 支流、 • 省 ( 自治区 、 直辖市 ) 按独立流域或 自治区、 直辖市) 控制节点进行计算 • 流域机构按一级区协调汇总
三、水资源可利用量总量 水资源可利用量总量: 水资源可利用量总量:水资源可 利用总量是指在可预见的时期内 在统筹考虑生活、 ,在统筹考虑生活、生产和生态 环境用水的基础上, 环境用水的基础上,通过经济合 理、技术可行的措施在当地水资 源中可资一次性利用的最大水量
二、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
• 水资源量 、 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 、 水资源量、 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 可供水量的涵义 水资源总量: 水资源总量:一定区域内的水资源

最新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计算补充技术细则

最新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计算补充技术细则

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计算补充技术细则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计算补充技术细则一、基本要求1、水资源总量可利用量分为地表水可利用量和地下水可利用量(浅层地下水可开采量) 。

水资源总量可利用量为扣除重复水量的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与地下水资源可开采量。

本补充细则仅针对地表水可利用量,本文所提到的可利用量一般指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涉及到水资源总量可利用量及地下水资源可利用量将单独注明。

2、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是指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在统筹考虑河道内生态环境和其它用水的基础上,通过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的措施,可供河道外生活、生产、生态用水的一次性最大水量(不包括回归水的重复利用)。

水资源可利用量是从资源的角度分析可能被消耗利用的水资源量。

3、水资源可利用量是反映宏观概念的数,是反映可能被消耗利用的最大极限值,在定性分析方面要进行全面和综合的分析,以求定性准确;在定量计算方面不宜过于繁杂,力求计算的内容简单明了,计算方法简捷可操作性强。

4、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以流域和水系为单元分析计算,以保持成果的独立性、完整性。

对于大江大河干流可按重要控制站点,分为若干区间段;控制站以下的三角洲地区和下游平原区,应单独进行分析。

各流域可根据资料条件和具体情况,确定计算的河流水系或区间,并选择控制节点,然后计算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

对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等大江大河还要对干流重要控制节点和主要二级支流进行可利用量计算。

大江大河又可分为上中游、下游,干、支流,并按照先上游、后下游,先支流、后干流依次逐级进行计算。

上游、支流汇入下游、干流的水量应扣除上游、支流计算出的可利用量,以避免重复计算。

全国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计算共分94个水系及区间,水系及区间划分详见附件2。

5.根据流域内的自然地理特点及水资源条件,划分相应的地表水可利用量计算的类型。

全国地表水可利用量计算的类型可以划分为:大江大河、沿海独流入海诸河、内陆河及国际河流等4种类型。

6.本次只计算多年平均水资源量的可利用量。

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的计算方法探讨

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的计算方法探讨

确操作,以此来有效提高航测的效率和质量。

3.3无人机的局限和解决方案无人机技术的应用虽然能够有效提高城市测绘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但是其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比如一般情况下,无人机航测的飞行时间不会超过1h,而如果算上起飞、降落的时间,那么拍摄的时间就需要控制在50min左右,这就需要对航拍时间进行合理的控制,避免无人机发生故障和问题[5]。

在航拍50min内想要保证拍摄质量和效率,就必须对航线进行合理的规划,比如可以将测绘区域划分为多个小型区域,进而根据无人机的起飞时间、航行距离、飞行速度等对整个航拍路线、流程进行规划,保证测绘区域能够得到全面的航测,进而也能够更好的保证航拍数据的完整性和测绘结果的准确性。

另外,无人机在飞行过程中,飞行器存在着各种随机运动,如平移、旋转和抖动等,相机也存在着焦距的突变等因素,进而容易造成视频序列模糊、画质不清晰等问题的出现。

为了更好地提高无人机获取影像的质量,可以在无人机中安装ND减光滤镜、偏光滤镜等,这对于提高航测画质具有一定的作用。

4结束语在城市测绘工作中,无人机技术的合理有效应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应用无人机技术开展地形数据采集、地形图绘制工作,可以有效提高测绘工作的质量及效率,进而为城市测绘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持。

为了更好地提高城市测绘工作质量,在无人机技术应用过程中,还需要制定合理的技术方案,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和要求选择合理的无人机类型,并做好数据信息检查工作,以此来保证无人机技术应用的效果。

参考文献[1]张新盈.无人机遥感技术在茶乡工程地形测绘中的实践开发[J].福建茶叶,2018,40(12):27.[2]李平生.试论无人机测绘数据处理关键技术及应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8(34):147~148.[3]王珏,乔美萍.测绘技术在地质测绘工程中的应用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8(38):241.[4]罗天宇.工程测绘中无人机遥感测绘技术的应用研究[J].科学技术创新,2018(23):17~18.[5]闫润芳.浅谈现代测绘技术在地质测绘中的应用[J].世界有色金属, 2018(03):31+33.收稿日期:2019-1-16作者简介:沈佳洁(1983-),女,工程师,硕士,主要从事专业摄影测量与遥感方面工作。

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计算补充技术细则

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计算补充技术细则

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计算补充技术细则一、基本要求1、水资源总量可利用量分为地表水可利用量和地下水可利用量(浅层地下水可开采量) 。

水资源总量可利用量为扣除重复水量的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与地下水资源可开采量。

本补充细则仅针对地表水可利用量,本文所提到的可利用量一般指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涉及到水资源总量可利用量及地下水资源可利用量将单独注明。

2、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是指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在统筹考虑河道内生态环境和其它用水的基础上,通过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的措施,可供河道外生活、生产、生态用水的一次性最大水量(不包括回归水的重复利用)。

水资源可利用量是从资源的角度分析可能被消耗利用的水资源量。

3、水资源可利用量是反映宏观概念的数,是反映可能被消耗利用的最大极限值,在定性分析方面要进行全面和综合的分析,以求定性准确;在定量计算方面不宜过于繁杂,力求计算的内容简单明了,计算方法简捷可操作性强。

4、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以流域和水系为单元分析计算,以保持成果的独立性、完整性。

对于大江大河干流可按重要控制站点,分为若干区间段;控制站以下的三角洲地区和下游平原区,应单独进行分析。

各流域可根据资料条件和具体情况,确定计算的河流水系或区间,并选择控制节点,然后计算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

对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等大江大河还要对干流重要控制节点和主要二级支流进行可利用量计算。

大江大河又可分为上中游、下游,干、支流,并按照先上游、后下游,先支流、后干流依次逐级进行计算。

上游、支流汇入下游、干流的水量应扣除上游、支流计算出的可利用量,以避免重复计算。

全国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计算共分94个水系及区间,水系及区间划分详见附件2。

5.根据流域内的自然地理特点及水资源条件,划分相应的地表水可利用量计算的类型。

全国地表水可利用量计算的类型可以划分为:大江大河、沿海独流入海诸河、内陆河及国际河流等4种类型。

6.本次只计算多年平均水资源量的可利用量。

区域矿井水可利用量估算方法及应用实例

区域矿井水可利用量估算方法及应用实例

Journal of Water Resources Research 水资源研究, 2019, 8(2), 146-153Published Online April 2019 in Hans. /journal/jwrrhttps:///10.12677/jwrr.2019.82017Estimation of Regional Available Mine Water Quantity and Its ApplicationHaolin Mao1, Xinfeng Fu2*, Xiaowei Gu2, Hongmou He21Hydrology and Water Resources Survey Bureau of Zhengzhou, Zhengzhou Henan2Yellow River Institute of Hydraulic Research, Key Laboratory of Soil and Water Loss Process and Control on the Loess Plateau of the Ministry of Water Resources, Zhengzhou HenanReceived: Feb. 22nd, 2019; accepted: Mar. 24th, 2019; published: Apr. 15th, 2019AbstractIn order to estimate available mine water resources, the basic concepts of mine water resources and available water resources are clarified, and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m are analyzed. Taking Ningxia as an example, the mine water resources and available mine water resources in a single coal mine and Ningdong coal base (or other mining area) are estimated based on mine water data from local investiga-tion. The mine water resources and available mine water resources are calculated. The mine water re-sources quantity of Ningxia is 43.7 million m3, and the available mine water resources quantity is 29.54 million m3. These results are reasonable based on comparative analysis, which is useful for mine water resources utilization and water resources allocation in Ningxia.KeywordsMine Water, Water Resources, Available Water Resources, Ningxia区域矿井水可利用量估算方法及应用实例毛豪林1,付新峰2*,谷晓伟2,何宏谋21河南省郑州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河南郑州2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水利部黄土高原水土流失过程与控制重点实验室,河南郑州收稿日期:2019年2月22日;录用日期:2019年3月24日;发布日期:2019年4月15日摘要为估算矿井水可利用量,本研究明确矿井水资源量和可利用量的基本概念,分析其之间的关系,提出相应的估作者简介:毛豪林(1983-),男,河南商水县人,本科,工程师,主要从事水文水资源方面的研究。

5水资源可利用量估算方法

5水资源可利用量估算方法

5水资源可利用量估算方法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资源,合理评估和利用水资源可提供科学依据,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介绍5种常见的水资源可利用量估算方法。

区域可利用水资源量估算是指针对一个地理区域内的水资源进行评估和估算。

该方法通常包括以下步骤:(1)确定区域内水资源的组成和特点,包括表层水资源、地下水资源和河流湖泊水资源等。

(2)收集区域内的气象数据和水文数据,例如降雨量、蒸发量和径流量等。

(3)计算水资源的自然补给量,即由降雨补给的水资源量。

(4)计算水资源的可利用量,即减去水资源的损失量,例如蒸发损失和径流损失等。

(5)根据水资源的可利用量和人口等因素,评估区域内的水资源承载力和可持续利用水平。

2.水资源需求估算方法水资源需求估算是指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等因素,预测未来一定时期内的水资源需求量。

该方法通常包括以下步骤:(1)收集水资源需求的数据,包括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农业用水和生态用水等。

(2)根据统计数据和预测模型,分析水资源需求的变化趋势和影响因素。

(3)预测未来一定时期内的水资源需求量,例如未来十年水资源需求量的估算。

(4)结合可利用水资源量估算结果,评估水资源供需状况和水资源利用的合理性。

水资源可再生量估算是指根据地理区域内的降雨量和水文特征,评估可再生水资源的量和供应能力。

该方法通常包括以下步骤:(1)收集降雨量和蒸发量的观测数据,建立降雨-径流关系模型。

(2)根据降雨-径流关系模型,计算水文循环过程中的可再生水资源量。

(3)结合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水文地质特征,估算可再生水资源的供应能力。

(4)根据可再生水资源量和需求量,评估水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

4.水资源利用效率评估方法水资源利用效率评估是指评估水资源利用过程中的效益和损失,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该方法通常包括以下步骤:(1)收集水资源利用的数据,包括供水设施、用水设备和排水设备等。

(2)分析供水和排水过程中的损失和浪费,例如管网泄漏和非技术性水损失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资源可利用量估算方法(试行)一、基本要求1.本次水资源综合规划要求进行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和水资源可利用总量的分析估算。

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和水资源可利用总量估算应与地表水资源量及水资源总量评价成果以及相关成果等相互协调。

在水资源综合规划调查评价阶段,对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和水资源可利用总量进行初步估算。

2.水资源可利用量是从资源的角度分析可能被消耗利用的水资源量。

本次规划中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是指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在统筹考虑河道内生态环境和其它用水的基础上,通过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的措施,在流域(或水系)地表水资源量中,可供河道外生活、生产、生态用水的一次性最大水量(不包括回归水的重复利用)。

水资源可利用总量是指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在统筹考虑生活、生产和生态环境用水的基础上,通过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的措施,在流域水资源总量中可资一次性利用的最大水量。

3.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以流域或独立水系为计算单元,以保持成果的独立性、完整性。

在进行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估算时,全国初步划分为90 个水系,然后对全国10 个水资源一级区进行汇总。

各水资源一级区水系划分见附件2 。

具体控制节点由流域机构商相关省(自治区、直辖市)确定。

在估算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的基础上,对不同的计算区(根据实际需要划定的区域),估算水资源可利用总量。

在供水预测和水资源配置时,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水资源可利用总量用于对流域开发利用的总量控制。

4.各水系水资源可利用量估算及协调与汇总工作要以流域机构为主进行。

对于全部或绝大部分在某一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的水系,可以该省(自治区、直辖市)为主进行估算,流域机构进行协调平衡与合理性分析;对于涉及省际之间上下游关系的水系,分析计算工作应在相关省(自治区、直辖市)协助下以流域机构为主进行。

5.本规划仅要求估算多年平均情况下的地表水资源量可利用量和水资源可利用总量。

二、技术路线(一)计算原则水资源可利用量计算遵循以下原则:1.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原则水资源可利用量是以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为前提,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要对经济社会的发展起促进和保障作用,且又不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水资源可利用量分析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最大限度和潜力,将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充分利用当地水资源和合理配置水资源,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统筹兼顾及优先保证最小生态环境需水的原则水资源开发利用遵循高效、公平和可持续利用的原则,统筹协调生活、生产和生态等各项用水。

同时为了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维持生态环境最基本的需水要求。

因此,在统筹河道内与河道外各项用水中,应优先保证河道内最小生态环境需水要求。

3.以流域水系为系统的原则水资源的分布以流域水系为特征。

流域内的水资源是具有水力联系,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形成一个完整的水资源系统。

水资源量是按流域和水系独立计算的,同样,水资源可利用量也应按流域和水系进行分析,以保持计算成果的一致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4.因地制宜的原则由于受地理条件和经济发展的制约,各地水资源条件、生态环境状况和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模式也不同。

因此,不同类型、不同流域水系的水资源可利用量分析的重点与计算的方法也应有所不同。

要根据资料条件和具体情况,选择相适宜的计算方法,计算水资源可利用量。

二)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的分析计算方法1.不可以被利用水量与不可能被利用水量 地表水资源量包括不可以被利用水量和不可能被利用的水量。

不可以被利用水量是指不允许利用的水量,以免造成生态环境恶化及被破坏的严 重后果,即必须满足的河道内生态环境用水量。

不可能被利用水量是指受种种因素和条件的限制, 无法被利用的水量。

主要包括: 超出工程最大调蓄能力和供水能力的洪水量;在可预见时期内受工程经济技术性影响 不可能被利用的水量;以及在可预见的时期内超出最大用水需求的水量等。

2.倒算法与正算法 (倒扣计算法与直接计算法 ) 多年平均水资源可利用量计算可采用倒算的方法或正算的方法。

所谓倒算法是用多年平均水资源量减去不可以被利用水量和不可能被利用水量 中的汛期下泄洪水量的多年平均值,得出多年平均水资源可利用量。

可用(2—1)式 表示:地表水可利用量=地表水资源量一'W 河道内最小生态环境需水量 一洪水弃水 (2 — 1) 倒算法一般用于北方水资源紧缺地区 所谓正算法是根据工程最大供水能力或最大用水需求的分析成果,以用水消耗系 数(耗水率)折算出相应的可供河道外一次性利用的水量。

可用( 2— 2)式或( 2—3) 表示:正算法用于南方水资源较丰沛的地区及沿海独流入海河流,其中(2— 2)式一般 用于大江大河上游或支流水资源开发利用难度较大的山区,以及沿海独流入海河流, (2— 3)式一般用于大江大河下游地区。

三)类型划分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估算要分类型进行,根据水系的特征划分为:大江大河、 沿海独流入海诸河、内陆河及国际河流等 4 种类型。

根据各类型水系的特点和具体情 况确定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的估算方法。

W 地表水可利用量 =k用水消耗系数 最大供水能力 (2 — 2) W 地表水可利用量 =k 用水消耗系数 x W 最大用水需求 (2 — 3)1. 大江大河及其支流采用倒扣计算法,从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中扣除非汛期 河道内最小生态环境用水和生产用水,以及汛期难于控制利用的洪水量,剩余的水量 可供河道外用水户利用,该部分水量即为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

图一、图二为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估算示意图。

\JSTOrn2 3 4 5 6 7 8 9 10 11 12月份o o O o o O 5 4 3O OO2.独流入海诸河及长江、珠江上游部 分支流,由于建设控制工程的难度较大, 水资源的利用主要受制于供水工程的建设及其供水能力的大小。

可利用量计算一般采 用正算的方法,通过对现有工程和规划工程供水能力及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的分析, 估算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

3. 内陆河上游出山口以上为产水区,其所产水量经过中下游河道外用水消耗及 河道内水量消耗,全部被消耗掉。

内陆河地表水与地下水转换关系复杂,宜直接进行 水资源可利用总量的分析估算。

内陆河水资源可利用总量的估算,采用水资源总量扣 除河道内生态环境需水量的方法。

河道内生态环境需水主要为维护天然生态保护目标 所需的水量。

4. 国际河流分为出境河流、入境河流和国际界河。

国际河流涉及面广,情况特殊, 宜作为个例,单独进行分析估算。

(四)技术途径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估算应采用以下技术途径:1. 定性分析与定量计算相结合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是宏观层次的估算成果,在定性分析方面要进行全面和综合 的分析,以求定性准确;在定量计算方面计算方法不宜过于繁琐,力求计算的内容简 单明了,0040地表水资源量 图二 南方河流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计算示意图00 5 00 300 5 00 200 O 00 5005 O难于控制利用的洪水量计算方法简捷、可操作性强。

2.以现状水资源开发利用综合分析为基础现状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综合分析对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的分析计算至关重要。

状(近10 年)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综合分析包括水资源开发利用条件、程度、模式、存在问题及潜力分析等。

3.计算成果要进行合理性分析与协调平衡对于各水系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计算成果要进行合理性分析,并在流域和全国的层面上进行反复协调平衡,最终确定成果。

要进行现状开发利用及开发利用潜力综合分析与比较;水资源利用率及水资源消耗利用率综合分析与比较;未来发展趋势,生产布局及水资源开发利用模式与配置格局分析等。

4.选择典型水系进行实例估算各流域选择若干典型水系进行估算,典型的选择要有足够的数量和代表性。

通过实例估算取得经验,并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估算方法,推广到其他水系进行分析估算。

三、河道内需水量估算河道内需水量包括河道内生态环境需水量和河道内生产需水量。

由于河道内需水具有基本不消耗水量、可满足多项功能以及水量重复利用等特点,因此应在河道内各项需水量中,选择最大的,作为河道内需水量。

(一)河道内生态环境需水分类及其估算河道内生态环境需水量主要有:1)维持河道基本功能的需水量(包括防止河道断流、保持水体一定的自净能力、河道冲沙输沙以及维持河湖水生生物生存的水量等);2)通河湖泊湿地需水量(包括湖泊、沼泽地需水);3)河口生态环境需水量括冲淤保港、防潮压咸及河口生物保护需水等)。

1.维持河道基本功能需要的水量(1)河道基流量河道基流量是指维持河床基本形态,保障河道输水能力,防止河道断流、保持水体一定的自净能力的最小流量,是维系河流的最基本环境功能不受破坏,必须在河道 中常年流动着的最小水量阈值。

通常可供选用的估算方法:20~30% )作为河流最小生态环境需水量。

计算公式为:式中,w r 为河流最小生态环境需水量; W i 表示第i 年的地表水资源量;K 为选取的百 分数;n 为统计年数。

b. 根据近10年最小月平均流量或 90%保证率最小月平均流量,计算多年平均最 小生态需水量。

计算公式为:W r =12 x Min (W)(3 — 2) 或 W r =12 x Min (V j ) P = 90%(3 — 3) 式中,W r 为河流最小生态环境需水量; Min (W)表示近10年最小的平均月径流量; Min(W ij )P =90%表示90%保证率最小月径流量。

c. 典型年法选择满足河道基本功能、未断流,又未出现较大生态环境问题的某一年作为典型年,将典型年最小月平均流量或月径流量,作为满足年生态环境需水的平均流量或月 平均的径流量。

公式为:W r =12x W 最小月径流量(3— 4) 或 W r = 365 x 24 x 3600 x Q 最小月平均流量(3 — 5) (2)冲沙输沙水量冲沙输沙水量是为了维持河流中下游侵蚀与淤积的动态平衡,必须在河道内保持 的水量。

输沙需水量主要与输沙总量和水流的含沙量的大小有关。

水流的含沙量则取 决于流域产沙量的多少、流量的大小以及水沙动力条件。

一般情况下,根据来水来沙 条件,可将全年冲沙输沙需水分为汛期和非汛期输沙需水。

对于北方河流而言,汛期 的输沙量约占全年输沙总量的 80%左右。

但汛期含沙量大,输送单位泥沙的用水量比a.以多年平均径流量的百分数(北方地区一般取10~20%,南方地区一般取W r -(W i ) Kn i i(3 - 1)非汛期小得多。

根据对黄河的分析,汛期输送单位泥沙的用水量为期为 100m 3/t 。

汛期输沙需水量计算公式为:^Vmi S i C wsi式中,W mi 为汛期输沙需水量,S i 为多年平均汛期输沙量,C WS1为多年平均汛期输送 单位泥沙用水量,C max 为多年最大月平均含沙量的平均值,可用下式计算:式中,C j 为第i 年j 月的平均含沙量,N 为统计年数非汛期输沙需水量计算公式为:W m2 S 2 C ws2 式中,W m2为非汛期输沙需水量,S 2为多年平均非汛期输沙量, 期输送单位泥沙用水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