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外国语大学考研真题经济学(微观经济学)2002答案

合集下载

(NEW)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金融贸易学院《811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历年考研真题汇编

(NEW)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金融贸易学院《811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历年考研真题汇编
2 证明平均成本在任何地方都递减意味着生产是次可加的。(15 分)
3 从菲利普斯曲线推导总供给曲线。(15分)
4 美国经济学家保罗·罗默不久前关于“数字滥用兴起”的论文,再 次掀起了思想交锋。其所谓的“数学滥用”是指数学并非用于阐明问题, 而是作为说服或误导的手段,这种趋势会阻碍我们深入理解推动经济增 长的因素与投入。“数学滥用”已使得我们难以解答一些问题,比如一个 想法的价值何在?或者,当大批人使用手机等同类产品生产所谓的“规
2008年上海外国语大学经济学考 研真题(部分)
2009年上海外国语大学经济学考 研真题(回忆版,不完整)
一、名词解释 1 蛛网模型 2 占优策略均衡 3 帕累托最优 4 阿罗不可能定理 5 黄金分割率 6 货币幻觉 7 价格调整曲线 8 市场出清 二、选择题 选择太多,不好写了(2分一学考 研真题
2015年上海外国语大学经济学考 研真题
2016年上海外国语大学经济学考 研真题
一、名词解释(10×3分=30分) 1 欧拉定理 2 边际技术替代率 3 基尼系数 4 勒纳指数 5 占优策略均衡 6 有效市场假设 7 预算软约束 8 政府俘获 9 效率工资
模效应”时,如何用数学方法模拟这一效应?(20分)
5 2015年10月8日,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一期)成功上线运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何谓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10分) (2)该系统的建立对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有何意义?人民币国际化 的约束条件有哪些?(15分)
2017年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金融 贸易学院811经济学(微观经济学
与宏观经济学)考研真题
一、名词解释(共10题,每题3分,共30分) 1 超边际分析 2 包络曲线 3 蒙代尔不可能三角 4 休克疗法 5 刘易斯拐点 6 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 7 人民币汇率指数 8 工业4.0

【微观经济学考试】必考题及答案解析2

【微观经济学考试】必考题及答案解析2

第二章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一、名词解释:1. 需求定理 2.需求曲线 3.供给定理 4.供给曲线 5.均衡价格 6.需求和需求量的变动7.供给的价格弹性8.需求(价格)弹性9. 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10.需求的收入弹性11. 恩格尔系数12.需求13.供给二、单项选择:1.在得出某棉花种植农户的供给曲线时,下列除哪一个因素以外其余均保持为常数()。

A.土壤的肥沃程度B.技术水平C.棉花的种植面积D.棉花的价格2.在下述的原因中哪个不是彩色电视机的需求曲线向左平移的原因:( )。

A.彩色电视机的价格上升B.消费者对彩色电视机的预期价格上升C.消费者对彩色电视机的预期价格下降D.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提高3.某月内,X商品的替代品的价格上升和互补品的价格上升,分别引起X商品的需求变动量为50单位和80单位,则在它们共同作用下该月X商品需求数量:( )。

A.增加30单位B.减少30单位C.增加130单位D.减少130单位4.如果一条线性的需求曲线与一条曲线型的需求曲线相切,则在切点处两条需求曲线的需求价格弹性系数:( )。

A.不相同B.相同C.可能相同,也可能不相同D.根据切点的位置而定5.假定玉米市场的需求是缺乏弹性的,玉米的产量等于销售量且等于需求量,恶劣的气候条件使玉米产量下降20%,在这种情况下:( )。

A.玉米生产者的收入减少,因为玉米产量下降20%B.玉米生产者的收入增加,因为玉米价格上升低于20%C.玉米生产者的收入增加,因为玉米价格上升超过20%D.玉米生产者的收入减少,因为玉米价格上升低于20%6.当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化时,这两种商品的需求量都同时增加或减少,则这两种商品的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系数为:( )。

A.正B.负C.0D.17.当羽毛球拍的价格下降时,对羽毛球的需求量将( )。

A.减少B.不变C.增加D.视具体情况而定8.当出租车租金上涨后,对公共汽车服务的( )。

A.需求下降B.需求增加C.需求量下降D.需求量增加9.均衡价格一定随着( )。

微观经济学各校考研试题及答案整理第二章

微观经济学各校考研试题及答案整理第二章

微观经济学各校考研试题及答案整理第二章考试真题及典型题1概念题1.供给(武汉理工大学2004试;四川大学2006试)2.供给函数(中山大学2005试)3.恩格尔定律(北师大2001试;财政部2004试;对外经贸大学2006试;华东理工大学2006试;南京大学2007试)4.有效需求(effective demand)(人大2002试;北京邮电大学2003试)5.弹性、收入弹性、交叉弹性(elasticity, income elasticity, cross elasticity)(武大2000试)6.吉芬商品(Giffen goods)(武大2000、2002、2003试;人大2003试;复旦大学1998、2000试;中山大学2005试;西安交大2007试)7.替代产品(substitute goods)(复旦大学1997试)8.互补商品(complementary goods)9.均衡(Equilibrium)与非均衡(Non-equilibrium)(北大1997试)9. 均衡价格(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07试)10.供给量和供给的变动11.弧弹性(中山大学2005试)2 简答题1.对于厂商来说,其产品的需求弹性大于1和小于1对其价格战略(采取降价还是涨价)将产生何种影响?(南开大学2004试)2.目前,中国有些行业实行行业自律价格,给出一个支持论据,给出一个反对论据。

(北大1999试)3.什么是对商品需求的价格弹性和收入弹性?需求的价格弹性与售卖者的销售收入(或者说购买者的支出)的关系如何?举例说明之。

(复旦大学1993试)4.简述支撑需求定律和供给定律的经济学原理。

(天津财大2006试)5.简述需求规律的含义及其特例。

(武大2001试)6.当经济学家观察到一种产品的价格上升而需求反而增加时,他们给出什么样的解释?7.“谷残伤农”,粮食丰收反而会带来农民收入的下降,请分析背后的经济学原因,并说明政府在农业领域可以发挥哪些作用。

上海大学 上大 2002年现代经济学 考研真题及答案解析

上海大学 上大 2002年现代经济学  考研真题及答案解析

答案部分 上海大学 2002 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 入学考试试题 产业经济学 学 观经济学) 一、名词解释(每个 3 分,共 15 分)
布丁考研网,在读学长提供高参考价值的复习资料

1.经济人(economic man):指经济生活中一般人的抽象。其本性被假设为是利己的, 总是力图以最小的经济代价去追逐和获取自身的最大的经济利益。 这样人们做出经济决策的 出发点,就是私人利益,每个人都寻求个人利益极大化,而不会做出于已无利的事。它是西 方经济学在进行经济分析时的一个基本假设,也称为理性人。经济人假设包括以下内容:① 在经济活动中,个人所追求的惟一目标是自身经济利益的最大化。例如,消费者所追求的是 最大限度的自身满足; 生产者所追求的是最大限度的自身利润; 生产要素所有者所追求的是 最大限度的自身报酬。这就是说,经济人主观上既不考虑社会利益,也不考虑自身非经济的 利益。 ②个人所有的经济行为都是有意识的和理性的, 不存在经验型和随机型的决策。 因此, 经济人又被称为理性人。 ③经济人拥有充分的经济信息, 每个人都清楚地了解其所有经济活 动的条件与后果。因此,经济中不存在任何不确定性。获取信息不需要支付任何成本。④各 种生产资源可以自由地、不需要任何成本地在部门之间、地区之间流动。 经济人的利己主义假设并不等于通常意义上所说的“自私自制” ,即该假设并不意味着 这些市场活动个体只会关心自己的钱袋子, 相反, 他们会在孜孜以求地追求自己最大利益的 过程中,自然地、必然地为社会提供最优的产品和服务,从而客观地实现一定的社会利益。 2.生产者剩余(producer’s surplus) :指生产者愿意出售商品的价格同生产者实际 出售商品的价格之间的差额, 是对生产者总的净收益类似的量度。 某些生产者的生产成本正 好等于市场价格,其他生产者的生产成本可能低于市场价格,并且如果市场价格降低,他也 仍要进行生产和出售。因此,生产者通过出卖这些商品而获取利益——一种剩余。对每一单 位商品来说,在生产者接受的市场价格和生产这个单位的边际成本之间,剩余是不同的。它 代表每一单位的利润加上生产要素增加的租金。 从市场总体来看, 生产者剩余是介于供给曲 线和市场价格之间的那块面积, 这是低成本生产者在市场价格下出售而得到的总利润加上要 素租金。

微观经济学各校考研试题及答案整理-第一章

微观经济学各校考研试题及答案整理-第一章

考试真题与典型题1概念题1. 均衡与非均衡(Equilibrium, Non-equilibrium)(北大1997试)2. 动态分析、静态分析和比较静态分析(dynamic analysis, static analysis, comparative static analysis)(人行2002试;北师大2006试)3. 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杭州大学1998试;四川大学2006试)4. 稀缺(scarcity)(中财2000试)5. 经济模型(economics model)(杭州大学1998试)6. 经济人(中央财大2005试)2 简答题1. 西方微观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武大2001试)1.你如何理解“经济学是试究人类理性行为的科学”?(北师大2007试)2. 微观经济对于宏观经济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北大2002试)3. 什么是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的试究以哪些假设条件为前提?(中南财大1997试)4. 解释经济活动的流量指标与存量指标, 并给出二者之间的数学关系。

(人行2001试)5.根据有关经济学原理, 简析我国森林减少、珍稀动物灭绝的原因与解决的措施。

(北师大2004试)6. 什么叫理性人假设?试举两例说明微观经济学是建筑在这个假设基础上的。

(人大2005试)7.试概述微观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并说明微观经济学试究的中心问题。

(华中科技2005试)考试真题与典型题详解1概念题1. 均衡与非均衡(Equilibrium, Non-equilibrium): (1)均衡一般指经济事物中有关的变量在一定条件的相互作用下所达到的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

经济事物之所以能够处于这样的一种静止状态, 是由于在此状态中有关该经济事物的各方面的力量能够相互制约和相互抵销, 也由于在此状态中有关该经济事物的各方面的愿望都能得到满足。

正因为如此, 西方经济学家进而认为, 经济学的试究往往在于寻找在一定条件下经济事物变化最终趋于静止之点的均衡状态。

微观经济学第二章课后练习答案

微观经济学第二章课后练习答案

第二章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1. 已知某一时期内某商品的需求函数为Q d=50-5P,供给函数为Q s=-10+5P。

(1)求均衡价格P e和均衡数量Q e,并作出几何图形。

(2)假定供给函数不变,由于消费者收入水平提高,使需求函数变为Q d=60-5P。

求出相应的均衡价格P e和均衡数量Q e,并作出几何图形。

(3)假定需求函数不变,由于生产技术水平提高,使供给函数变为Q s=-5+5P。

求出相应的均衡价格P e和均衡数量Q e,并作出几何图形。

(4)利用(1)、(2)和(3),说明静态分析和比较静态分析的联系和区别。

(5)利用(1)、(2)和(3),说明需求变动和供给变动对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影响。

解答:(1)将需求函数Q d=50-5P和供给函数Q s=-10+5P代入均衡条件Q d=Q s,有50-5P=-10+5P得P e=6将均衡价格P e=6代入需求函数Q d=50-5P,得Q e=50-5×6=20或者,将均衡价格P e=6代入供给函数Q s=-10+5P,得Q e=-10+5×6=20所以,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为P e=6,Q e=20。

如图2—1所示。

图2—1(2)将由于消费者收入水平提高而产生的需求函数Q d=60-5P和原供给函数Q s=-10+5P代入均衡条件Q d=Q s,有60-5P=-10+5P得P e=7将均衡价格P e=7代入Q d=60-5P,得Q e=60-5×7=25或者,将均衡价格P e=7代入Q s=-10+5P,得Q e=-10+5×7=25所以,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为P e=7,Q e=25。

如图2—2所示。

图2—2(3)将原需求函数Q d=50-5P和由于技术水平提高而产生的供给函数Q s=-5+5P代入均衡条件Q d=Q s,有50-5P=-5+5P得P e=5.5将均衡价格P e=5.5代入Q d=50-5P,得Q e=50-5×5.5=22.5或者,将均衡价格P e=5.5代入Q s=-5+5P,得Q e=-5+5×5.5=22.5所以,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为P e=5.5,Q e=22.5。

上外贤达微观经济学测试题二(答案)

上外贤达微观经济学测试题二(答案)

测试题二1.如何考虑提高生产者收入?对农产品和轿车之类高级消费品应采取提价还是降价办法?为什么?对农产品,应采取提价的办法;对轿车这类高级消费品则应采取降价的办法。

根据需求的价格弹性与销售总收入之间的关系,我们知道, 对需求富于弹性的商品来说,其销售总收入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动,即它随价格的提高而减少,随价格的降低而增加;而对需求缺乏弹性的商品来说,其销售总收入与价格成正方向变动,即它随价格的提高而增加,随价格的降低而减少。

所以,为了提高生产者的收入,对农产品这类需求缺乏弹性的必需品应该采取提价办法,而对于轿车这类需求富于弹性的高级奢侈品应该采取降价的办法。

2.为什么在产品产量增加时,平均成本AC与平均可变成本A VC越来越接近?3.试用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解释利率上升后储蓄会增加的现象。

利率是资金借贷的价格,利率上升表示现期(假定是今年)消费相对于下期(假定是明年)消费来说,其代价或成本上升了。

因此,消费者会减少现期消费,增加下期消费,即用明年消费来替代今年消费,这样储蓄便会增加。

这就是利率上升的替代效应。

同时,利率上升,会使消费者实际财富增加,因此消费也会增加,但现期储蓄相应减少。

这就是利率上升的收入效应。

利率上升对现期消费与下期消费的影响即价格效应是前述两种效应的合成。

一般说来,在通货膨胀不严重的国家,实际利率都保持在较低的水平,因此,利率上升的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 就是说,储蓄会随利率的上升而增加。

多数消费者会以期待未来更多的消费而减少当前消费以增加储蓄。

4.利润最大、亏损最小的原则为什么是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为什么在完全竞争条件下,该定理可以表述为MC=P?5.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有什么区别?规模经济是指随着生产规模扩大,产品平均成本下降的情况,而范围经济是指有的企业同时生产基本技术和设备相同或相关的多种产品时所拥有的生产和成本的优势。

可见,范围经济和规模经济不同;前者指利用相同的设备或相关联的生产要素生产多种产品时形成的经济,而后者指大规模生产相同产品而形成的经济。

微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第二章

微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第二章

第二章 复习与思考题参考答案1. 已知某一时期内某商品的需求函数为Q d =50-5P ,供给函数为Q s =-10+5p 。

(1) 求均衡价格P e 和均衡数量Q e ,并作出几何图形。

(2) 假定供给函数不变,由于消费者收入水平提高,使需求函数变为Q d =60-5P 。

求出相应的均衡价格P e 和均衡数量Q e ,并作出几何图形。

(3) 假定需求函数不变,由于生产技术水平提高,使供给函数变为Q s =-5+5p 。

求出相应的均衡价格P e 和均衡数量Q e ,并作出几何图形。

(4) 利用(1)(2)(3),说明静态分析和比较静态分析的联系和区别。

(5) 利用(1)(2)(3),说明需求变动和供给变动对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影响。

解 (1) 由Q d =50-5P ,Q s =-10+5p ,Q d =Q s ,得:50-5P=-10+5P ,所以 P e =6 Q e =20 (2) 由Q d =60-5P ,Q s =-10+5p ,Q d =Q s ,得: 60-5P=-10+5P , 所以 P e =7 Q e =25。

(3) 由Q d =50-5P ,Q s =-5+5p ,Q d =Q s ,得:(4)静态分析与比较静态分析的联系:变量的调整时间被假设为零。

在(1)(2)(3)中,所有外生变量或内生变量都属于同一个时期。

而且,在分析由外生变量变化所引起的内生变量变化过程中,也假定这种调整时间为零。

区别:静态分析是根据既定的外生变量值来求内生变量值的分析方法。

如图(1)中,外生变量收入、消费者偏好、自发需求量及自发供给量等是确定的,从而求出相应均衡价格P e和均衡数量Q e。

而(2)(3)中,外生变量收入水平、生产技术水平发生变化,得出得内生变量P 和Q 的数值是不相同的。

这种研究外生变量变化对内生变量的影响方式,以及分析比较不同数值的外生变量的内生变量的不同数值,被称为比较静态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考答案
上海外国语大学2002年研究生入学考试微观经济学试题
一、选择题
略(选择题历年所考的知识点比较多,且重复性很小,故略去)
二、名词解释
1. 恩格尔定律:是19世纪德国统计学家恩格尔根据统计资料对消费结构的变化得出的一个规律。

指在一个家庭或在一个国家中,食物支出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减少。

在需求的收入弹性的基础上,如果具体的研究消费者用于购买食物的支出量对于消费者收入量变动的反映程度,就可以得到食物支出的收入弹性。

用弹性来定义恩格尔定律是,对于一个家庭或一个国家来说,富裕程度越高,则食物支出的收入弹性就越小;反之,则越大。

恩格尔定律是根据经验数据提出的,它是在假定其他一切变量都是常数的前提下才适用的,因此在考察食物支出在收入中所占比例的变动问题时,还应当考虑城市化程度、食品加工、饮食业和食物本身结构变化等因素都会影响家庭的食物支出增加。

只有达到相当高的平均食物消费水平时,收入的进一步增加才不对食物支出发生重要的影响。

2. 内生变量与外生变量:数学经济模型一般是用由一组变量所构成的方程式或方程组来表示的,变量是经济模型的基本要素。

变量可以被区分为内生变量、外生变量和参数。

在经济模型中,内生变量指该模型所要决定的变量。

而外生变量指由模型以外的因素所决定的已知变量,它是模型据以建立的外部条件。

内生变量可以在模型体系内得到说明,外生变量决定内生变量,外生变量本身不能在模型体系内得到说明。

参数指数指通常不变的变量,也可以理解为可变的常数。

参数通常是由模型以外的因素决定的,也可以被看成是外生变量。

3.产品的边际替代率:在维持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1单位的某种产品的消费时所需放弃的另一种产品的消费数量。

以MRS 代表产品的边际替代率,1X ∆和2X ∆分别是产品1和产品2的变化量。

则产品1对产品2的边际替代率的公式为:
1
212X X MRS ∆∆-=。

当产品数量的变化趋于无穷小时,则产品的边际替代率公式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