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的成分和含量
变压器油化验标准

变压器油化验标准## 标题:变压器油化验标准### 一、引言变压器油是变压器正常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变压器油的化验可以及时了解变压器的工作状态和健康状况。
本文将介绍变压器油化验标准,以及每个指标的含义和标准要求。
### 二、变压器油化验指标以下是常见的变压器油化验指标及其标准要求:#### 1. 水分含量水分是变压器油中最常见的污染物之一,它会导致油的绝缘性能下降。
水分含量的标准要求通常为:- 干式变压器:不超过30 ppm(百万分之三十)- 油浸式变压器:不超过35 ppm(百万分之三十五)#### 2. 电气强度电气强度反映了变压器油的绝缘性能。
一般来说,电气强度越高,油的绝缘性能越好。
标准要求通常为:- 至少达到30 kV(千伏/毫米)#### 3. 粘度粘度是指变压器油的流动性,它会影响变压器油在变压器内部的传导能力。
标准要求通常为:- 20℃时,一般不低于8.5 mm²/s(平方毫米/秒)- 40℃时,一般不超过12 mm²/s(平方毫米/秒)#### 4. 介电损失因子介电损失因子是指电场中单位厚度的变压器油所吸收的单位电量。
标准要求通常为:- 不超过0.005#### 5. 溶解气体含量变压器油中的溶解气体主要包括氢、氧、氮和二氧化碳等。
溶解气体的含量会影响变压器油的绝缘性能和稳定性。
标准要求通常为:- 氢气含量不超过10 ppm(百万分之十)- 二氧化碳含量不超过500 ppm(百万分之五百)### 三、变压器油化验操作流程进行变压器油化验时,一般需要按照以下流程进行操作:1. 样品采集:从变压器中取得一定量的变压器油样品。
2. 样品处理:对采集到的变压器油样品进行处理,包括去除悬浮物和杂质等。
3. 化验操作:进行各项指标的化验测试,如水分含量、电气强度、粘度等。
4. 数据分析:根据化验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和判定,判断变压器油的健康状况。
5. 结果报告:将化验结果整理成报告形式,并进行结果说明和建议。
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分析报告和判断导则DLT722—2000

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分析报告和判断导则DLT722—2000导言1.引言2.检测指标根据《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分析报告和判断导则DLT722—2000》的要求,我们对变压器油中的氢气(H2),一氧化碳(CO),甲烷(CH4),乙烯(C2H4)进行了分析。
3.分析结果我们对样品进行了气相色谱分析,并得到了以下结果:- 氢气(H2)含量:30 ppm- 一氧化碳(CO)含量:15 ppm- 甲烷(CH4)含量:10 ppm- 乙烯(C2H4)含量:5 ppm4.判断导则根据《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分析报告和判断导则DLT722—2000》的要求,我们对分析结果进行了判断。
-对于氢气(H2),一氧化碳(CO)和甲烷(CH4)的含量,当其超过以下限值时,需要进一步评估变压器的绝缘可靠性:- 氢气(H2):100 ppm- 一氧化碳(CO):50 ppm- 甲烷(CH4):50 ppm-对于乙烯(C2H4)的含量,当其超过以下限值时,需要考虑变压器绝缘系统的性能:- 乙烯(C2H4):100 ppm根据以上判断导则和分析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氢气(H2)的含量为30 ppm,低于评估限值,变压器绝缘可靠性良好;- 一氧化碳(CO)的含量为15 ppm,低于评估限值,变压器绝缘可靠性良好;- 甲烷(CH4)的含量为10 ppm,低于评估限值,变压器绝缘可靠性良好;- 乙烯(C2H4)的含量为5 ppm,远远低于评估限值,变压器绝缘系统性能优秀。
综上所述,根据《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分析报告和判断导则DLT722—2000》的要求,我们认为该变压器的绝缘系统可靠性良好,性能优秀。
DLT 722-2000 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分析和判断导则

3.1 特征气体 对判断充油电气设备内部故障有价值的气体,即氢气(H2)、甲烷(CH4)、乙烷(C2H6)、
乙烯(C2H4)、乙炔(C2H2)、一氧化碳(CO)、二氧化碳(CO2)。 3.2 总烃
烃类气体含量的总和,即甲烷、乙烷、乙烯和乙炔含量的总和。 3.3 游离气3 游离气体
5 检测周期
5.1 投运前的检测 按表 2 进行定期检测的新设备及大修后的设备,投运前应至少做一次检测。如果在现
场进行感应耐压和局部放电试验,则应在试验后再作一次检测。制造厂规定不取样的全密 封互感器不做检测。 5.2 投运时的检测
按表 2 所规定的新的或大修后的变压器和电抗器至少在投运后 1d(仅对电压 330KV 及 以上的变压器和电抗器、容量在 120MVA 及以上的发电厂升压变压器)、4d、10d、30d 各 做一次检测,若无异常,可转为定期检测。制造厂规定不取样的全密封互感器不做检测。 套管在必要时进行检测。 5.3 运行中的定期检测
于 300℃,在生成水的同时,生成大量的CO和CO2及少量烃类气体和呋喃化合物,同时被油
氧化。CO和CO2的形成不仅随温度而且随油中氧的含量和纸的湿度增加而增加。
概括上述的要点,不同的故障类型产生的主要特征气体和次要特征气体可归纳为表 1.
分解出的气体形成气泡,在油中经流、扩散,不断地溶解在油中。这些故障气体的组 成和含量与故障的类型及其严重程度有密切关系。因此,分析溶解于油中的气体,就能尽 早发现设备内部存在的潜伏性故障,并可随时监视故障的发展状况。
运行中设备的定期检测周期按表 2 的规定进行。 5.4 特殊情况下的检测
当设备出现异常时(如气体继电器动作,受大电流冲击或过励磁等),或对测试结果有 怀疑时,应立即取油样进行检测,并根据检测出的气体含量情况,适当缩短检测周期。
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的检测与分析技术

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的检测与分析技术变压器是电力系统中常用的设备之一,其正常运行对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变压器运行时间的增长,变压器油中可能会溶解各种气体,这些气体可能对变压器的性能和安全性造成不利影响。
因此,准确检测和分析变压器油中的溶解气体成分,对变压器的运行状态进行评估和维护具有重要意义。
一、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的来源及其影响1. 溶解气体来源变压器油中的溶解气体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1)变压器绝缘体的老化、降解过程中产生的气体;(2)变压器内部与油接触的活性金属表面(如铜、铁等)的腐蚀产物;(3)变压器内部存在的绝缘材料或固体绝缘层的气体释放;(4)变压器运行过程中,外界环境中进入变压器的气体。
2. 影响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的存在会对变压器的性能和安全性产生以下不利影响:(1)气体在变压器中积聚会导致电晕放电等异常现象,加剧设备老化;(2)有些溶解气体在变压器油中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酸性物质,对变压器内部金属与绝缘材料的腐蚀加剧;(3)气体的存在会降低变压器油的绝缘性能,缩短变压器的使用寿命;(4)变压器油中气体增加会导致油的体积变大,进而影响变压器油的流动性和传热性。
二、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的检测技术1. 气体浓度检测气体浓度检测是评估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含量的主要方法之一。
常用的气体浓度检测技术包括:(1)气体色谱法:利用气体色谱仪检测变压器油中各种气体的含量,通过对色谱图的解析和比对,确定各种气体的浓度。
(2)红外光谱法:利用红外传感器对变压器油中的溶解气体进行检测,通过红外光谱的吸收峰进行气体浓度的定量分析。
(3)超声波法:通过超声波传感器对变压器油进行扫描,测定气体的传递速度以及声速的变化,进而计算出气体的浓度。
2. 气体成分分析除了检测气体的浓度外,对气体成分进行精确分析也是重要的一步。
常用的气体成分分析技术有:(1)质谱法:利用质谱仪对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通过碰撞诱导解离(CID)技术,实现气体分子的碎片化,进而确定气体成分。
变压器油色谱检测标准

变压器油色谱检测标准变压器油色谱检测标准一、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变压器油色谱检测的仪器校准、分析方法、检测报告内容及其他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电力系统、工厂及大型机械设备等变压器油色谱的检测。
二、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三、术语和定义变压器油色谱分析(Transformer Oil Chromatography Analysis):利用气相色谱法对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进行分析的方法。
四、变压器油色谱分析仪器的校准1.仪器应定期进行校准,以保证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2.校准应包括仪器的一般性检查、性能测试和标样验证等环节。
3.校准过程中应采用标准物质进行验证,以确认仪器是否符合使用要求。
五、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的气相色谱分析方法1.样品采集:从变压器底部采集油样,保证油样具有代表性。
2.样品处理:将采集的油样进行脱气处理,将溶解气体分离出来。
3.气相色谱分析:利用气相色谱仪对分离出来的溶解气体进行分析,测定各组分的含量。
4.结果计算:根据测定的数据,计算各组分在变压器油中的浓度。
5.结果判定:根据判定标准,对变压器油的品质进行评价。
六、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的气相色谱分析方法(续)1.方法提要:利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的组分及含量。
2.试剂与材料:正己烷、异丁烷、正丁烷、乙烷、丙烷、丙烯、甲烷、氧气等。
3.仪器与设备:气相色谱仪、色谱柱、检测器等。
4.样品处理:将采集的油样在室温下放置一定时间,使溶解气体充分释放出来。
然后将油样倒入萃取器中,用正己烷萃取溶解气体,收集萃取液。
5.气相色谱分析:将萃取液注入气相色谱仪中进行分析,记录各组分的峰面积或峰高。
5.结果计算:根据记录的峰面积或峰高,计算各组分的含量。
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的检测技术

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的检测技术随着电力工业的发展,变压器的使用越来越广泛。
变压器的正常运行是保障电力系统运行的重要环节。
然而,在变压器的使用过程中,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变压器油中会溶解一定量的气体。
这些溶解气体如果超过一定限度,将会对变压器的正常运行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对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的检测技术显得尤为重要。
一、背景介绍变压器油是变压器运行中的重要介质,可以起到绝缘、冷却和灭弧等作用。
但是,变压器油在使用过程中会吸收大量的气体,主要有氢、氧、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等,其中含量最多的是氢。
变压器油中溶解的气体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1. 油质本身:变压器油可能在生产、储存和输送过程中被附带气体污染。
2. 油箱:变压器油在油箱内与大气相接触时,会吸收大气中的气体。
3. 变压器内部:变压器运行时,电气设备放电会产生气体,例如油流中的机械气体、油窝气体和热解气体等。
二、常用的检测技术为了准确检测变压器油中溶解的气体含量,保障变压器的正常运行,现有的检测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气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是目前最常用的检测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的方法。
该方法通过将变压器油样品注入气相色谱仪中进行分析,利用不同气体成分的特性在色谱柱中的差异进行分离和检测。
通过峰面积积分法可以准确计算出各种气体的含量。
2. 气溶胶质谱法气溶胶质谱法是一种先进的检测技术,它将液体样品的气相部分直接引入质谱仪中进行分析。
该方法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出变压器油中微量的气体成分,并且对气体成分的分析范围广。
3. 气体释放法气体释放法是一种传统的检测方法,在实验室中被广泛应用。
该方法通过将变压器油样品化为气态,然后通过气体分析仪进行检测。
不同气体的释放温度各异,通过控制加热温度可以选择检测不同成分的气体。
4. 地电场法地电场法是一种非侵入式的检测方法,通过测量变压器周围地电场的变化来判断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的含量。
该方法操作简便,但对检测仪器的精度有一定要求。
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分析和判断导则

一般对丙烷( ,,, CH )丙烯( ,,, CH )丙炔(, ,( CH ) 以上三者统称 C ) ,不要求做分析。在什算总烃含量 时, C 的含量。如果已经分析出结果来 , 不什 , 应做记录, 积早数据。 氧( ', N ) 0 ) , 氮( 虽不作判断指标, 但应尽可能分析。
2 1 2 取油样 的容器 ..
应使用密封良好的玻璃注射器取油样。当注射器充有油样时, 芯子能 自由滑动, 可以补偿油的体积 随温度的变化, 使内外压力平衡。 2 13 取油样的方法 ..
一般对电力变压器及电抗器可在运行中取油样 。 对需要设备停电取样时, 应在停运后尽快取样 。 对 于可能产生负压的密封设备 , 应防止负压进气。
图2 中除水银法外的三类真空法均属于不完全的脱气方法, 在油中溶解度越大的气休脱出率越低。 不同的脱气装置或同一装置采用不同的真空度, 将造成分析结果的差异。因此使用真空释放法脱气, 必 须对脱气装置的脱气率进行校核。 溶解平衡法目前使用的是机械振荡法, 其特点是操作简便, 重复性和再现性一般能满足要求, 但测 试结果的准确性主要取决于所采用的奥斯特瓦尔德( s a ) O t l 系数 K值的准确性。 w d
UD 6 1 356 5 C . .1 2 1 :2. 1 :4 6 13453
.7 2
G 7 5 一8 B 2 2 7
1 总则
1 1 概述 卜
正常情况下充油电气设备内的绝缘油及有机绝缘材料, 在热和电的作用下, 会逐渐老化和分解。 产 生少量的各种低分子烃类及二氧化碳、 一氧化碳等气体, 这些气体大部分溶解在油中。当存在潜伏性过 热或放电故障时, 就会加快这些气体的产生速度。随着故障发展, 分解出的气体形成的气泡在油里经对 流、 扩散, 不断地溶解在油中。在变压器里, 当产气速率大于溶解速率时, 会有一部分气体进人气体继电 器。 故障气体的组成和含量与故障的类型和故障的严重程度有密切关系。 因此 , 分析溶解于油中的气体 , 就能尽早发现设备内部存在的潜伏性故障并可随时掌握故障的发展情况。 当变压器的气体继电器内出现气体时, 分析其中的气体, 同样有助于对设备的情况作出判断。
变压器油中气体分析

变压器油中气体分析通过培训掌握绝缘油中气体含量分析,气相色谱技术是近年来兴起的一项新技术,能够对运行中的变压器进行实时监测,通过采集变压器箱体内的少量油样,分析油中气体的组分及其含量,就可以判断变压器是否存在故障、故障的性质以及故障的大致部位。
油浸式变压器一旦出现故障,将造成影响现场生产,甚至造成机组停机,损失巨大。
及时了解油浸变压器内部运行情况并发现故障苗头,对保证变压器安全、可靠、优质运行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气相色谱法的原理和意义色谱法它是一种物理分离技术。
它的分离原理是使混合物中各组分在两相间进行分配,其中一相是不动的,叫做固定相,另一相则是推动混合物流过此固定相的流体,叫做流动相。
当流动相中所含的混合物经过固定相时,就会与固定相发生相互作用。
由于各组分在性质与结构上的不同,相互作用的大小强弱也有差异。
因此在同一推动力作用下,不同组分在固定相中的滞留时间有长有短,从而按先后秩序从固定相中流出,这种借在两相分配原理而使混合物中各组分获得分离的技术,称为色谱法。
当用液体作为流动相时,称为液相色谱, 当用气体作为流动相时,称为气相色谱。
气相色谱法的一般流程主要包括三部分:载气系统、色谱柱和检测器。
当载气携带着不同物质的混合样品通过色谱柱时,气相中的物质一部分就要溶解或吸附到固定相内,随着固定相中物质分子的增加,从固定相挥发到气相中的试样物质分子也逐渐增加,也就是说,试样中各物质分子在两相中进行分配,最后达到平衡。
这种物质在两相之间发生的溶解和挥发的过程,称分配过程。
分配达到平衡时,物质在两相中的浓度比称分配系数,也叫平衡常数,以K表示,K=物质在固定相中的浓度/物质在流动相中的浓度,在恒定的温度下,分配系数K是个常数。
由此可见,气相色谱的分离原理是利用不同物质在两相间具有不同的分配系数,当两相作相对运动时,试样的各组分就在两相中经反复多次地分配,使得原来分配系数只有微小差别的各组分产生很大的分离效果,从而将各组分分离开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的成分和含量
与充油电力设备绝缘故障诊断的关系
摘要:介绍了通过分析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的成分和含量以判断充油电力设备故障的机理和方法。
关键词:变压器;变压器油;气相色谱法;比值法
1 前言
气相色谱法一直是国内外许多电力设备制造厂作为检验质量、开发新产品的有力工具。
实践证明,用气相色谱法能有效地发现充油电力设备内部的潜伏性故障及其发展程度,而利用其他电气试验方法很难发现某些局部发热和局部放电等缺陷。
故在1999年颁布执行的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中,把油中气体色谱分析放在“电力变压器及电抗器”试验的首位。
某些变压器厂家在其产品中还装设了DGA(dissolved gas analysis,即溶解气体分析)自动检测报警系统。
2 故障分析的机理
充油的电力设备(如变压器、电抗器、电流互感器、充油套管和充油电缆等)的绝缘主要是由矿物绝缘油和浸在油中的有机绝缘材料(如电缆纸、绝缘纸板等)所组成。
其中
矿物绝缘油即变压器油,是石油的一种分镏产物,其主要成分是烷烃(C
n H
2n+2
)、环烷族饱
和烃(C
n H
2n
)、芳香族不饱和烃(C
n
H
2n-2
)等化合物。
有机绝缘材料主要是由纤维素(C
6
H
10
O
5
)
n
构成。
在正常运行状态下,由于油和固体绝缘会逐渐老化、变质,会分解出极少量的气
体(主要有氢H
2、甲烷CH
4
、乙烷C
2
H
6
、乙烯C
2
H
4
、乙炔C
2
H
2
、一氧化碳CO、二氧化碳CO
2
等7种)。
当电力设备内部发生过热性故障、放电性故障或受潮情况时,这些气体的产
量会迅速增加。
表1列出气体的种类与外施能量的关系。
这些气体大部分溶解在绝缘油中,少部分上升在绝缘油的面上,例如变压器有一部分气体从油中逸出进入气体继电器(瓦斯继电器)。
经验证明,油中气体的各种成分含量的多少和故障的性质及程度直接有关。
因此在设备运行过程中,定期测量溶解于油中的气体组织成分和含量,对于及早发现充油电力设备内部存在的潜伏性故障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表1 气体种类与外施能量的关系
气体CO CO2H2CH4C2H6C2H4C2H2
能量/J
3特征气体色谱的分析和判断
判断有无故障的两种方法
与油中溶解气体的正常值作比较判定有无故障
若氢和烃类气体不超过表2所列的含量,则认为电力设备运行正常。
表2 油中溶解气体的正常值
气体成分H2CH4C2H6C2H4C2H2总烃(C1+C2)
正常极限值/μ1004535555100
根据总烃产气速率判定有无故障
当总烃含量超过正常值时,应考虑采用产气速率判断有无故障。
绝对产气速率V:
相对产气速率V
:
r
一般来说,对总烃产气速率>1mL/h的电气设备可判定有故障。
若总烃含量的绝对值小于正常值,总烃产气速率小于正常值,则电气设备正常;若总烃含量大于正常值,但不超过正常值的3倍,总烃产气速率小于正常值,则设备有故障,但故障发展缓慢,可继续运行;若总烃含量大于正常值,但不超过正常值的3倍,总烃产气速率为正常值的1~2倍,则设备有故障,应缩短检验周期,密切监视故障发展;若总烃含量大
于正常值的3倍,总烃产气速率大于正常值的3倍,则设备有严重故障,故障发展迅速,应立即采取必要的措施,有条件时可进行吊心检修。
产气速率与故障性质的关系见表3。
表3 产气速率与故障性质的关系
判断设备故障性质和类型的几种办法
当油中气体的含量超过表2所列的正常值时,可用如下几种方法分析判断。
三比值法
这种方法选用5种特征气体构成三对比值,在相同的情况下把这些比值以不同的编码表示,根据测试结果把三对比值换算成对应的编码组,然后查表对应得出故障类型和故障的大体部位。
但此法所给编码组并不全,这给实际分析
工作带来诸多不便。
通过对102个设备故障案例分析得出所有编码组与设备故障的对应关系,并对编码“000”提出不同看法。
按三比值法“000”编码属设备正常老化、无故障。
而实际案例的编码“000”属低压故障范畴,见表4。
分析CO、CO2含量及CO/CO2比值法
充油设备中固体绝缘受热分解时,变压器油中所溶解的CO、CO2浓度就会偏高。
试验证明,在电弧作用下,纯油中CO占总量的0~1%,CO2占0~3%;纸板和油中CO 占总量的13%~24%,CO2占1%~2%;酚醛树脂和油中CO占总量的24%~35%,CO2占0~2%。
230~600℃局部过热时,绝缘油中产生的气体中CO2含量很低,为~g,CO 不能明显测到。
局部放电、火花放电同时作用下,纯油中CO不能明显测到、CO2占5%左右;纸和油中CO占总量的2%,CO2占%;油和纤维中CO占总量的%,CO2占%。
固体绝缘中含水量大时,CO/CO2比值小。
故障温度高,时间长时,CO/CO2比值大。
而严重故障时,生成的CO来不及溶解而导致故障,这在CO/CO2比值上得不到反映。
IEC 导则推荐以CO/CO2比值作为判据,认为比值大于或小于时,很可能有纤维绝缘分解故障。
表4用三比值法判断及故障性质
无编码比值法
这种方法的原理是:油和固体绝缘材料在不同的温度、不同的放电形式下产生的气体也不同。
当总烃含量超过正常值时,先计算出乙炔和乙烯的比值,当其值小于时为过热性故障。
计算乙烯与乙烷的比值,确定其过热温度,当其值大于时为放电性故障。
计算甲烷与氢气的比值,确定是纯放电还是放电兼过热故障。
具体分析判断方法见表5和图1。
单项成分超标分析法
超标
2
表5 用无编码比值法判断故障性质
图1 变压器故障分区图
变压器内部进水受潮也是一种内部潜伏性故障,其特征气体H 2含量很高。
如果色谱
分析发现H 2含量超标,而其他组分并没有增加时,可判断为设备含有水分。
为进一步判
断,可加做微水分析。
导致水分分解出氢有两种可能:一是水分和铁产生化学反应;二是在高电场作用下水本身分子分解。
设备受潮时固体绝缘材料含水量比油中含水量要大100多倍,而H 2含量高大多数是由于油纸绝缘内含有气体和水分,故在现场处理设备受
潮时仅靠采用真空滤油法不能长久地降低设备中的含水量,原因在于真空滤油对于设备整体的水分影响不大。
2H 2超标
C 2H 2的产生与放电性故障有关,当C 2H 2含量占主要成分且超标时,则很可能是设备
绕组短路或分接开关切换产生弧光放电所致。
另外,如果其它组分没超标,而C 2H 2超标且增长速率较快,则可能是设备内部存在高能量放电故障。
特征气体法
在过热性故障中,当只有热源处绝缘油分解时,特征气体CH
4和C
2
H
4
两者之和一般
占总烃的80%以上,且随着故障点温度的提高,C
2H
4
所占比例也增加。
一般来说,高中温
过热时,H
2占氢烃总量的27%以下,且随温度升高,H
2
的绝对含量有所增长,但其所占
比例却相对下降。
严重过热时也会产生少量C
2H
2
,但不会超过总烃的6%。
当过热涉及固
体绝缘时,除了产生上述气体之外,还会产生大量的CO和CO
2。
当电气设备内部存在接触不良时,如分接开关接触不良,连接部分松动,绝缘不良,特征气体会明显增加。
当
超过正常值时,其一般也占总烃量的80%以上,且随着运行时间的增加,C
2H
4
所占比例也
增加。
故障热点温度的估算
日本的月冈、大江等人推荐的热点温度高于400℃时,估算热点温度的经验公式为:
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标准指出,若CO
2
/CO的比值低于3或高于11,则认为可能存在纤维分解故障,即固体绝缘的劣化。
当涉及到固体绝缘裂解时,绝缘低热点的温度经验公式为:
300℃以下时
300℃以上时
4 结论
采用气相色谱方法分析绝缘油内气体的成分和含量,可以不停电就能发现设备内部是否存在潜伏性故障,特别对发现局部过热和局部放电比较灵敏,它已经成为充油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重要的一项。
但要注意这种方法目前尚有一定的局限性,有时还并不可
靠,故要对充油设备的故障部位做出准确判断,有赖于对设备内部结构和运行状态的全面掌握,并在实测中还要结合其它试验方法和历年色谱数据分析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作者简介:张利刚(1975-),男,山西太原人,万家寨引黄工程电信管理总站助理工程师,从事全系统高低电压设备运行管理工作。
03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