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教案)

合集下载

古诗三首《浪淘沙》(其一)教案

古诗三首《浪淘沙》(其一)教案
2.思维发展与提升: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诗句,培养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提升学生对诗意、诗境的感悟和审美鉴赏能力。
3.文化传承与理解:让学生了解黄河文化,感悟古诗中所蕴含的家国情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培养积极向上的审美情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古诗三首《浪淘沙》(其一)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古诗三首》中的《浪淘沙》(其一)。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朗读与背诵: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受古诗的韵律美,提高学生的朗读技巧,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背诵。
2.诗意理解:引导学生结合课文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刘禹锡通过描绘黄河的雄浑壮阔,表达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诗句朗读与背诵:《浪淘沙》(其一)的韵律感强,重点指导学生正确把握诗歌的节奏和韵脚,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和背诵,加深对古诗的语感认知。
-诗意理解:解析诗句中的关键词语,如“九曲黄河”、“浪淘风簸”等,理解诗人如何通过形象的描绘表现黄河的壮阔与力量。
-文化背景认识:介绍黄河的历史文化意义,让学生了解黄河在中华民族文化中的地位,以及诗人在诗中表达的家国情怀。
此外,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也让我看到了他们的潜力。通过分组讨论和成果展示,他们不仅加深了对古诗内容的理解,还提高了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但在活动组织方面,我认识到需要更加细致地规划,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活动中得到充分锻炼。
最后,今天的课堂总结环节,学生对《浪淘沙》(其一)的理解程度超出了我的预期。他们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感悟到黄河所蕴含的家国情怀。但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需关注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巩固与拓展,引导他们更好地将知识内化。

《古诗三首·浪淘沙》教案

《古诗三首·浪淘沙》教案
2.教学难点
(1)诗歌背景的理解:学生对作者刘禹锡及其创作背景的了解,有助于深入理解诗歌内容,但这一点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
举例:通过讲解刘禹锡的历史背景,以及他创作这首诗的情境,帮助学生理解诗中所表达的情感。
(2)诗歌意境的感悟:把握诗中所表达的豪情壮志,体会大自然的雄伟壮观,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
举例:运用多媒体展示黄河、大海的壮丽景色,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更好地感悟诗歌意境。
(3)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诗歌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培养合作交流的能力,对于部分学生来说存在难度。
举例:在小组内讨论诗句中的意象、修辞手法,教师适时给予指导和鼓励,帮助学生克服自主学习中的困难。
然而,我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在诗歌背景的讲解上,可能过于注重历史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导致部分学生在理解诗歌背景时显得有些吃力。因此,我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好地将诗歌背景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让他们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此外,在小组讨论环节,我发现有些学生参与度不高,可能是因为讨论主题与他们的兴趣不符。为此,我将在设计讨论主题时,更加关注学生的兴趣点,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讨论,提高课堂互动性。
(2)词汇学习:掌握诗中的生僻字词,如“涛”、“峰”、“岸”、“帆”等,理解这些词汇在诗中的意义。
举例:通过图片、实物等形式,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涛”指波涛,表现了大海的壮阔。
(3)诗句解读:分析诗句中的意象、修辞手法,理解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举例:分析“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中的比喻手法,将黄河比作银河,引导学生理解诗人的豪情壮志。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与重点将围绕以上内容展开,教师需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掌握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和指导,确保学生能够理解透彻。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浪淘沙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浪淘沙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浪淘沙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浪淘沙教案与反思第【2】篇〗【教材分析】《浪淘沙》是统编教材小学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古诗三首》中的第一首,是唐代刘禹锡的一首七言绝句体,全文内容共28个字,诗人由景色联想起黄河与天河相通的典故,进而驰骋想象,表现了诗人逆流而上、直冲九霄的豪迈气概。

整首诗前两句的写景与后两句的典故,呈现了层层相映,将黄河的壮阔与诗人的情感仅仅交织在一起。

【设计理念】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立足于每一个学生的发展,面向全体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差异性、自主性和独立性,着眼于并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通过三维目标,设置精准的适合学生思考的教学环节和教学问题,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紧扣关键字词,最大化的为学生创建获取直接经验的环境,以方法引导学生对知识的积累和情感的深化与沉淀。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随文识字“涯”。

2.通过感知“九曲”“浪淘”“万里”关键词语感受黄河壮阔雄伟的气势。

3. 通过神话传说故事和作者自身的遭遇,体会刘禹锡当时逆流而上的心境。

【教学难点】通过神话传说故事和作者自身的遭遇,体会刘禹锡当时逆流而上的心境。

【教学重点】通过感知“九曲”“浪淘”“万里”关键词语感受黄河壮阔雄伟的气势。

【教法学法】引导法、情境教学法、铺垫法。

想象法、圈点批注法、以读促悟法。

【教学过程】一、导语与感知:1.同学们,黄河自古以来就是我们的母亲河,她用她那甘甜的河水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儿女,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唐代刘禹锡的一首词,《浪淘沙》。

板书并齐读课题。

2.五千年的黄河,既是一幅画,也是一首诗,让我们打开翰墨文字,把每一个字读到心里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PPT出示文字全诗。

)推荐读。

集体读。

(指导读:重读、节奏读)设计意图:检查学生在这首诗中字词读音是否准确及朗读是否流畅。

明确前两句写景和后两句的用典。

这首诗的内容很简单,大家读几遍就可以成诵了,那么,这首诗写景与用典,有何关联。

古诗诵读《浪淘沙》教案及反思

古诗诵读《浪淘沙》教案及反思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古诗诵读《浪淘沙》教案及反思适用年级:四年级教学课时:1课时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浪淘沙》。

(2)理解《浪淘沙》的内容,体会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3)学会欣赏古诗,提高朗读和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浪淘沙》的意境。

(2)运用想象和联想,感受诗中的画面,提高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诗的热爱,培养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浪淘沙》。

难点:理解《浪淘沙》的意境和情感,学会欣赏古诗。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2. 学习诗歌(1)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浪淘沙》,理解诗歌内容。

(2)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3)教师讲解: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诗歌。

3. 朗读与背诵(1)指导学生正确朗读《浪淘沙》,注意语气、节奏和情感。

(2)组织学生进行背诵,巩固学习成果。

4. 欣赏与想象(1)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联想诗中的画面,体会诗歌的美。

(2)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互相交流。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古诗的重要性和欣赏方法。

五、课后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的古诗诵读能力。

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激发他们对古诗的热爱。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流利地朗读和背诵《浪淘沙》。

2. 学生能够理解诗文内容,描述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3. 学生能够运用想象和联想,感受诗中的美感。

4. 学生对古诗产生兴趣,愿意主动学习和欣赏古诗。

七、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浪淘沙》的文本,提前熟悉诗文内容。

2. 准备相关的背景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文。

3. 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用于展示诗文和相关图片。

八、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浪淘沙其一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浪淘沙其一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浪淘沙其一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浪淘沙其一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认识1个字.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3,能借助注释,结合图画,展开想象,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黄河磅礴的气势和作者丰富的想象,体会其表达的思想感情.4,感受诗句的优美,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感. 【教学重点】理解古诗意思,想象诗中意境,感受黄河气势磅礴,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有感情地诵读.【教学难点】体会诗人丰富奇特的想象和用词的生动传神.【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一首古诗——《浪淘沙》,作者唐代诗人刘禹锡.他创作的《浪淘沙》共九首.今天我们学习其中的一首.二,读通读顺.请大家看着书,自由地朗读古诗,注意把字音读准. 多练读几遍,还可以同位互读.(板书:簸bǒ)谁来读请你读!其他同学注意听,他是否把字音读准了.预设:师:同学们,他把字音读准了吗评:你第一个站起来朗读,就能把生字和多音字的字音都读正确,真了不起!不过,我想问一下,曲是多音字还读qǔ你为什么读qū师:对,你真会学习,根据字义来选择字音.谁还想读师:同学们,他把字音读准了吗哪个字音不正确师:你想再读读吗评:这一遍,进步真大,把字音都读准了,请坐!谁还想读评:你把平翘舌"直上"和鼻音"牛女"都读得正确.评:你读得很认真.字正腔圆,真好!还有谁想读来,我们一起读. 三,读懂诗意.1,同学们把字音都读准了,古诗的意思能读懂吗行,那就借助注释和插图试着自己说说诗意.有不懂的字词,可以和同位交流.2,同学们,有哪些字词还不懂吗预设一:万里沙为什么理解沙多你想想"万里"还形容什么对,"万里沙"不仅告诉我们水里夹带着大量泥沙,其实还告诉我们黄河河流漫长.预设二:浪淘风簸谁知道形容浪怎样为什么浪大风大掀起巨浪,浪头很高,波涛汹涌.预设三:自天涯"自"什么意思,谁知道 "自"字典里有许多意思,其中有"自己" 也有" 来自".你选择哪一个 "自天涯"的意思呢好像来自遥远的天边.3,这些字义理解了,谁能说出诗意呢可以说一句也可以说整首诗.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波涛滚滚好像来自天涯.我想沿着黄河巨浪,直上银河寻访牛郎织女的家.四,品读想象.(过渡)诗人站在黄河边,望着滚滚的波涛,他浮想联翩写下这千古佳作.(课件师范读)听了老师的朗读,你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别急同学们,自己再细细地读诗,想想你眼前会浮现哪些画面你是从哪些字词中想象到的在这些字词下做上记号,等会儿和周围同学交流一下.同学们,诗人用短短四行描绘出生动的画面,你最欣赏其中哪一行诗所描绘的画面呢你想象到什么你是从哪些字词中想象到的【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浪淘沙其一教案与反思第2篇】一、设计理念情感素养是人的一切素养的血肉。

浪淘沙教案7篇

浪淘沙教案7篇

浪淘沙教案7篇教师在写一份教案时,自身的能力一定都得到很好的发挥,教案是我们开展教学工作必不可少的书面文体,XX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浪淘沙教案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浪淘沙教案篇1教学要求:1、学习生字:淘、簸、涯。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理解古诗的内容,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把对句子的理解和想象结合起来,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教学准备:1、课前收集有关作者及其作品的资料。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1、上课前,我们一起观看一段关于黄河的录像。

播放课件:黄河波涛汹涌、奔流不息的画面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2、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去感受唐代诗人刘禹锡笔下黄河的风采神韵吧!3、板书课题:浪淘沙。

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交流资料。

1、通过预习,你有什么收获2、谁愿意为大家读一读这首诗个别读、集体读同桌对读3、检查自学生字情况。

三、精读古诗,理解诗句。

1、学习第1、2句。

(1)出示诗句“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2)指名读、全班齐读诗句。

(3)分小组学习、交流。

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是你不懂的(4)学习汇报。

教师随机答疑。

(板书:浪淘风簸)(5)咱们可以用什么词概括黄河给你留下的印象(板书:气势雄伟)(6)同学们,下面就让我们通过朗读把黄河的这种雄伟壮丽、气势磅礴的力量美表现出来吧!自由朗读、指名读、分组读。

2、学习第3、4句。

(出示3、4句诗)(1)全班齐读。

(2)诗人想直上银河去做什么呢(板书:直上银河)(3)让我们随着诗人的脚步,沿着黄河顺流之上,到那天上的银河之畔,探访牛郎和织女。

男、女生读诗句。

(板书:想象写实)3、指导朗读。

4、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的意思5、尝试背诵。

(指名背。

全班背。

)四、拓展延伸,保护黄河。

1、诗人向我们展示雄伟壮丽、气势磅礴的黄河。

黄河历经千年,如今怎样呢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

四下语文《浪淘沙》教案

四下语文《浪淘沙》教案

四年级下册语文《浪淘沙》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浪淘沙》。

(2)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对黄河的赞美之情。

(3)学习生字词,巩固并拓展词汇。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朗读和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黄河的伟大和壮丽,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了解黄河的历史和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浪淘沙》。

(2)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3)学习生字词,提高词汇量。

2. 教学难点:(1)诗中意象的分析和文化背景的理解。

(2)古典诗词的鉴赏方法和技巧。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课文《浪淘沙》的全文。

(2)生字词卡片。

(3)相关黄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4)古典诗词鉴赏的相关资料。

2.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浪淘沙》。

(2)搜集有关黄河的资料,了解其历史和文化。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黄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关注黄河。

(2)简介黄河的历史和文化,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浪淘沙》,理解大意。

(2)学生分享预习时搜集的关于黄河的资料,增进对黄河的了解。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诗中的意象有哪些?诗人是如何赞美黄河的?4. 朗读与鉴赏(1)学生齐读课文《浪淘沙》,体会诗的韵律美。

(2)教师指导学生朗读技巧,学会欣赏古典诗词。

5.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读生字词,理解词义。

(2)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学生抢答解释生字词。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浪淘沙》。

2. 写一篇关于黄河的短文,表达对黄河的感悟。

3. 搜集其他描写黄河的诗词,与同学交流欣赏。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合作交流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能力。

2. 作业完成评价: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包括熟读背诵《浪淘沙》、短文写作和对描写黄河诗词的搜集交流。

四下语文《浪淘沙》教案

四下语文《浪淘沙》教案

四下语文《浪淘沙》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浪淘沙》。

(2)理解《浪淘沙》的内容,体会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3)学习生词和词组,扩展词汇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2)通过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大自然的壮丽和美好,培养对自然的热爱和珍惜之情。

(2)理解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追求,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内容1. 教学文本:《浪淘沙》全诗。

2. 教学重点:(1)生词和词组的学习和理解。

(2)诗的意境和情感的理解和体会。

(3)诗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的分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大自然的壮丽景色,引导学生对自然产生兴趣和好奇心。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大海、浪花等景物的感受和体验。

2. 朗读与背诵:(1)引导学生正确朗读《浪淘沙》,注意语调和节奏的把握。

(2)分段落进行朗读,让学生边朗读边体会诗的意境。

(3)鼓励学生进行背诵,加强记忆和表达能力。

3. 生词和词组的学习:(1)引导学生自学生词和词组,通过查字典或询问同学解决不理解的字词。

(2)通过小组合作或全班讨论,共同总结和分享生词和词组的含义和用法。

(3)通过造句或情景模拟等方式,巩固生词和词组的学习。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包括朗读、讨论、提问等。

2. 生词和词组掌握情况:通过小组讨论、提问或小测验等方式,检查学生对生词和词组的掌握情况。

3. 诗的理解和表达能力:通过小组讨论、提问或写作等方式,评估学生对诗的内容、意境和情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学PPT或黑板:用于展示诗文、生词和词组等信息。

2. 图片或视频:用于展示大自然的壮丽景色,增加学生的直观感受。

3. 字典或词典:用于学生自主学习生词和词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浪淘沙》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簸”字,会写“簸”字。

2.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古诗,体会诗歌的意境,了解诗歌的意思。

3.入情入境学习古诗,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想象能力以及互相交往,合作学习的能力。

【学习重点、难点】
1.学习借助注释初步理解古诗大意,体会诗的意思。

2.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播放课件少儿金曲《春晓》,学生倾听。

2.古诗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一朵奇葩,从我们刚进牙牙学语开始,《春晓》《静夜思》就一直伴我成长,今天,我请同学来背一背知道的古诗。

设计意图:通过课件歌曲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背古诗能有效的调动课堂气氛。

二、复习学习古诗的方法
1.今天,我们又要学一首古诗《浪淘沙》,在学古诗之前,我请
同学来说一说古诗的学习方法。

解诗题知作者——诵读全诗——抓字眼,明诗意,理解大意——品意境,悟感情。

设计意图:古诗学习方法的复习,为学生自主学习古诗指明了方法和步骤,能让学生有目标有方法的学习。

三、学习古诗
1.小组合作,学习古诗。

①根据注释解诗题。

②互相交流资料,了解作者刘禹锡。

③将古诗读正确、流利。

④根据注释理解大意。

2.集体反馈
①指名读。

纠音曲(qū) bǒ簸
(根据注释纠正“qū”,重点指导书写“簸”右下边是“皮”字)
②交流理解诗意
教师点评:喂,你说得真好,能根据注释来理解诗意,不过老师有点疑问,九曲黄河,你为什么不说千曲,百曲呢?真的是万里沙吗?
生:这里是夸张的手法,自古以来黄河相传就有九曲十八弯的说法。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教学主要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为主,训练了学生独立学习古诗的能力,突破难点。

3.品味古诗意境,指导朗读。

①自古“黄河”就与“雄伟”联系在一起,你能从哪些词体会到黄河雄伟壮观?
生:“九曲黄河”“浪淘风簸”
师:你能读出这种气势吗?
②学生读,全班读。

③看到大家读诗这么积极,老师也想来读一读,请给老师一点温馨提示?
生:希望老师能把诗读准,声音洪亮。

生:希望老师把“九曲黄河”“良淘风簸”读重些,豪迈些。

生:读出黄河的雄伟壮观。

教师读,学生挑战
设计意图:抓住重点词朗读品味诗歌意境,在读中悟情,在读中感悟黄河的雄伟壮观,巧妙采用给教师的温馨提示,既能让学生掌握朗读技巧,又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做到师生互动。

④自由朗读第三四句,想象一下牛郎织女家是什么样子的?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可以画出来,也可以用一段话写出来。

学生交流,展示。

对比:黄河是雄伟壮观的,可淘金女的眼里却是十分凶险的,每天她们都要冒着生命危险去淘金,她们生活怎样,牛郎织女生活又怎样?读到这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小结:牛郎织女生活的天河恬静优美,直上银河,同去牛郎织女家,寄托了对宁静田园牧歌生活的向往。

指导朗读三、四句。

设计意图:通过想象、作画、描述牛郎织女的生活,然后和淘金女的生活进行对比,通过朗读,体会诗人的情感。

⑤背诵全诗。

四、拓展延伸
浪淘沙(2)
日照澄洲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

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江中浪底来。

运用已学古诗的方法,自主学习古诗。

设计意图:以一篇带多篇,训练学生学习古诗的能力。

五、作业
1.背诵古诗。

2.根据古诗发挥想象,自由编写故事。

情节合理,语言要生动。

设计意图: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六、板书
浪淘沙(唐·刘禹锡)
1.解诗题、知作者。

2.朗读全诗
3.理解大意
4.体会感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