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浪淘沙古诗赏析

合集下载

浪淘沙原文译文诗句赏析

浪淘沙原文译文诗句赏析

浪淘沙原文|译文|诗句赏析浪淘沙是唐代诗人作的七言绝句,它模仿了淘金者的口吻,讲述了自己对淘金的厌烦。

用天上的牛郎织女美好生活反衬自己的枯燥艰难的生活,表达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是浪淘沙介绍资料介绍,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浪淘沙》原文唐代:刘禹锡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译文及注释译文九曲黄河从遥远的地方蜿蜒奔腾而来,一路裹挟着万里的黄沙。

既然你从天边而来,如今好像要直飞上高空的银河,请你带上我扶摇直上,汇集到银河中去,一同到牛郎和织女的家里做客吧。

注释⑴浪淘沙:唐教坊曲名。

创自刘禹锡、白居易,其形式为七言绝句。

后又用为词牌名。

⑵九曲:自古相传黄河有九道弯。

形容弯弯曲曲的地方很多。

⑶万里沙:黄河在流经各地时挟带大量泥沙。

⑷浪淘风簸:黄河卷着泥沙,风浪滚动的样子。

浪淘:波浪淘洗。

簸:掀翻,上下簸动。

⑸自天涯:来自天边。

李白有一首诗中说:“黄河之水天上来”。

古人认为黄河的源头和天上的银河相通(6)牵牛织女:银河系的两个星座名。

自古相传,织女为天上仙女,下凡到人间,和牛郎结为夫妇。

后西王母召回织女,牛郎追上天,西王母罚他们隔河相望,只准每年七月七日的夜晚相会一次。

牵牛:即传说中的牛郎。

古诗赏析这是一首女子抱怨丈夫久出不归和自诉深情的小诗。

健康活泼,笔墨简洁,塑造了一个大胆而深情的女子形象,富有民歌气息。

全诗都是一个多情女子的独白。

“借问江潮与海水,何似君情与妾心了?”是一个假设的问句。

女主人郁闷已久,爱情炽烈,对着江潮、海水发泄自己的不满。

这里“江潮与海水”的描写,意义有三。

其一是为了扣住题目“浪淘沙”;其二是借喻女子的内心如波浪起伏的江潮那样不平静;其三,江潮与海水事实上并不像“君情与妾心”,而此处“何似君情与妾心?”却反过来责备它们为什么不像,似乎江潮、海水本来是像“君情与妾心”的,现在不像了。

这样的描写可以显示出女子的天真和她对爱情的执着。

刘禹锡《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古诗注释译文及赏析

刘禹锡《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古诗注释译文及赏析

刘禹锡《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古诗注释译文及赏析 《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唐代: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译文 九曲黄河从遥远的地方蜿蜒奔腾而来,一路裹挟着万里的黄沙。

既然你从天边而来,如今好像要直飞上高空的银河,请你带上我扶摇直上, 汇集到银河中去,一同到牛郎和织女的家里做客吧。

注释 浪淘沙:唐教坊曲名。

创自刘禹锡、白居易 ,其形式为七言绝句。

后又用为词牌名。

九曲:自古相传黄河有九道弯。

形容弯弯曲曲的地方很多。

万里沙:黄河在流经各地时挟带大量泥沙。

浪淘风簸:黄河卷着泥沙,风浪滚动的样子。

浪淘:波浪淘洗。

簸:掀翻, 上下簸动。

自天涯:来自天边。

李白 有一首诗中说: “黄河之水天上来”。

古人认为黄河的源头和天上的银河相 通 牵牛织女: 银河系的两个星座名。

自古相传, 织女为天上仙女, 下凡到人间, 和牛郎结为夫妇。

后西王母召回织女,牛郎追上天,西王母罚他们隔河相望,只 准每年七月七日的夜晚相会一次。

牵牛:即传说中的牛郎。

赏析 这首绝句模仿淘金者的口吻, 表明他们对淘金生涯的厌恶和对美好生活的向 往。

同是在河边生活,牛郎织女生活的天河恬静而优美,黄河边的淘金者却整天 在风浪泥沙中讨生活。

直上银河,同访牛郎织女,寄托了他们心底对宁静的田园 牧歌生活的憧憬。

这种浪漫的理想,以豪迈的口语倾吐出来,有一种朴素无华的 美。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见唐·刘禹锡《浪淘沙》。

淘:用水 冲洗。

簸:摇动。

自:来自。

这两句大意是:九曲黄河之中有无数的抄砾,它们1/5随同黄河流经万里,经受了浪涛的冲洗和狂风的簸荡,从天涯一直来到这里。

诗人歌咏九曲黄河中的万里黄沙, 赞扬它们冲风破浪, 一往无前的顽强性格。

我们引用时可取其象征意义,歌颂与它们有着共同特点的事物或人们。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浪淘沙刘禹锡古诗赏析

浪淘沙刘禹锡古诗赏析

浪淘沙刘禹锡古诗赏析 浪淘沙,唐教坊曲。

刘禹锡、白居易 并作七言绝句体,五代时始流行长短句双调小令,又名《卖花声》。

下面是 小编收集整理的浪淘沙刘禹锡古诗 赏析,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浪淘沙 唐·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创作背景 永贞元年,刘禹锡被贬连州刺史,行至江陵,再贬朗州司马。

一度奉诏后还 京后,他又因《游玄都观》触怒当朝权贵而被贬连州刺史,后历任和州刺史。

他 没有沉沦, 而是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世事的变迁。

这首诗正是表达了他的这种 情感。

这首绝句模仿淘金者的口吻, 表明他们对淘金生涯的厌恶和对美好生活的向 往。

同是在河边生活,牛郎织女生活的天河恬静而优美,黄河边的淘金者却整天 在风浪泥沙中讨生活。

直上银河,同访牛郎织女,寄托了他们心底对宁静的田园 牧歌生活的憧憬。

这种浪漫的理想,以豪迈的口语倾吐出来,有一种朴素无华的 美。

本诗句 是唐朝诗人刘禹锡的作品。

是《浪淘沙九首》的第一首诗,句意思:九曲黄 河从遥远的地方蜿蜒奔腾而来,一路裹挟着万里的黄沙。

你从天边而来,如今好 像要直飞上高空的银河,请你带上我扶摇直上,汇集到银河中去,一同到牛郎和 织女的家里做客吧。

词语注释 ⑴浪淘沙:唐教坊曲名。

创自刘禹锡、白居易,其形式为七言绝句。

后又用 为词牌名。

⑵九曲:自古相传黄河有九道弯。

形容弯弯曲曲的地方很多。

⑶ 万里沙:黄河在流经各地时挟带大量泥沙。

⑷浪淘风簸: 黄河卷着泥沙, 风浪滚动的样子。

浪淘: 波浪淘洗。

簸: 掀翻, 上下簸动。

⑸自天涯:来自天边。

李白 有一首诗中说: “黄河之水天上来”。

古人认为黄河的源头和天上的银河相 通 (6)牵牛织女:银河系的两个星座名。

自古相传,织女为天上仙女,下凡 到人间,和牛郎结为夫妇。

后西王母召回织女,牛郎追上天,西王母罚他们隔河 相望,只准每年七月七日的夜晚相会一次。

牵牛:即传说中的牛郎。

浪淘沙刘禹锡诗意及赏析

浪淘沙刘禹锡诗意及赏析

浪淘沙刘禹锡诗意及赏析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唐朝文学 家,哲学家,政治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 治改革集团的一员。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 浪淘沙刘禹锡诗意及赏析,欢迎阅 读。

浪淘沙 唐 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②, 浪淘风簸自天涯③。

如今直上银河去④, 同到牵牛织女家⑤。

[作者简介]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人,一说彭城(今江苏徐州)人。

二十二岁 中进士,曾任监察御史。

随即与柳宗元 等积极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为朗州 (今湖南常德) 司马。

十年后,相继任连州、夔州、和州刺史。

晚年官至检校礼部尚书(“检校” 是加官的名称),兼太子宾客,在洛阳常与白居易 唱和。

刘禹锡就是中唐的进步政治家,朴素的唯物主义者,也是著名诗文家。

他有 不少诗篇讽刺当时腐败的政治, 抒发自己被排挤的积愤, 表现了要求改革的斗争 精神。

其诗风格雄浑、意境丰富,有些仿效民歌的作品更为清新活泼。

他积极支 持韩、柳的古文运动,反对写作“沉溺于浮华”。

他的散文 思路清晰,简洁晓畅,说理文论证周密,深入浅出。

著有《刘梦得文集》。

[注释] ①浪淘沙:原就是民间的曲名。

②九曲:形容弯曲的地方很多。

万里沙:指黄河漫长,夹带着大量泥沙。

③浪淘风簸(bǒ):形容黄河风浪很大,汹涌澎湃。

自天涯:从天边来, 指黄河源长流急,如李白诗句 “黄河之水天上来”。

④直上银河:传说汉武帝派张骞(qiān)寻找黄河的源头,经过一个多月, 张骞乘筏一直到了天河,见到织女。

⑤牵牛、 织牛: 即牵牛星、 织女星。

古代神话把这两颗星宿说成牛郎、 织女, 他们结成夫妻,住在银河两岸。

[译诗] 弯弯曲曲的黄河,挟带着泥沙,浪涛汹涌,奔腾万里,从遥远的天边滚滚而 来。

如今诗人要迎着狂风巨浪、顶着万里黄沙,逆流而上,直到银河,同黄河一 起去牛郎织女家中做客。

[赏析] 《浪淘沙》 组诗共九首, 此其第一首。

刘禹锡《浪淘沙九首》赏析

刘禹锡《浪淘沙九首》赏析

刘禹锡《浪淘沙九⾸》赏析刘禹锡《浪淘沙九⾸》赏析 《浪淘沙九⾸》是唐代⽂学家刘禹锡的组诗作品,还是唐朝教坊曲名。

以下是⼩编带来的刘禹锡《浪淘沙九⾸》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浪淘沙九⾸ 其⼀ 九曲黄河万⾥沙,浪淘风簸⾃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织⼥家。

其⼆ 洛⽔桥边春⽇斜,碧流轻浅见琼砂。

⽆端陌上狂风疾,惊起鸳鸯出浪花。

其三 汴⽔东流虎眼⽂,清淮晓⾊鸭头春。

君看渡⼝淘沙处,渡却⼈间多少⼈。

其四 鹦鹉洲头浪飐沙,青楼春望⽇将斜。

衔泥燕⼦争归舍,独⾃狂夫不忆家。

其五 濯锦江边两岸花,春风吹浪正淘沙。

⼥郎剪下鸳鸯锦,将向中流匹晚霞。

其六 ⽇照澄洲江雾开,淘⾦⼥伴满江隈。

美⼈⾸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

其七 ⼋⽉涛声吼地来,头⾼数丈触⼭回。

须臾却⼊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其⼋ 莫道谗⾔如浪深,莫⾔迁客似沙沉。

千淘万漉虽⾟苦,吹尽狂沙始到⾦。

其九 流⽔淘沙不暂停,前波未灭后波⽣。

令⼈忽忆潇湘渚,回唱迎神三两声。

第⼀⾸演绎神话传说;第⼆⾸⽤象征⼿法表现爱情经受磨难;第三⾸写世事流变之理;第四⾸写游⼦情怀;第五⾸描绘锦江风情;第六⾸揭⽰劳作与享受的不平;第七⾸描绘钱塘江潮;第⼋⾸写迁客情怀;第九⾸再写世事流变之理。

注释 1.直上银河:古代传说黄河与天上的银河相通。

据《荆楚岁时记》载:汉武帝派张骞出使⼤夏,寻找黄河源头。

张骞⾛了⼀个多⽉,见到了织⼥。

织⼥把⽀机⽯送给张骞。

骞还。

同书⼜载:织⼥是天帝的孙⼥,长年织造云锦。

⾃从嫁了⽜郎,就中断了织锦。

天帝⼤怒,责令她与⽜郎分居银河两岸,隔河相望,每年七⽉初七之夜相会⼀次。

2.洛⽔:黄河⽀流,在今河南省西部。

唐敬宗宝历⼆年(826),刘禹锡奉调到洛阳,任职于东都尚书省,约两年。

晚年⼜以太⼦宾客⾝份分司东都洛阳,七⼗⼀岁病逝于洛阳。

此⾸⾔及洛⽔桥,应是在洛之作。

3.琼砂:美⽟般的.砂砾。

4.⽆端:⽆缘⽆故,突然间。

5.汴⽔:起于今河南省荥阳县,东流经安徽,⾄江苏⼊淮河。

浪淘沙刘禹锡曲的赏析

浪淘沙刘禹锡曲的赏析

浪淘沙刘禹锡曲的赏析浪淘沙〔唐〕刘禹锡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注释及译文注释1.浪淘沙: 唐教坊曲名。

创自刘禹锡、白居易,其形式为七言绝句。

后又用为词牌名。

2.九曲: 自古相传黄河有九道弯。

也形容弯弯曲曲的地方很多。

3.万里沙: 黄河在流经各地时挟带大量泥沙4.浪淘风簸: 黄河卷着泥沙,风浪滚动的样子。

5.浪淘: 波浪淘洗6.簸: 掀翻,上下簸动。

7.自天涯: 来自天边。

古人认为黄河的源头和天上的银河相通。

8.如今: 到今天9.直: 径直10.去: 不是到什么地方去,而是离开此地。

11.牵牛织女: 银河系的两个星座名。

自古相传,织女为天上仙女,下凡到人间,和牛郎结为夫妇。

后王母召回织女,牛郎追上天。

牛郎夫妇被罚隔河相望,只准每年七月七日的夜晚相会一次。

译文九曲黄河一路裹挟着万里黄沙,历经浪涛冲洗、狂风簸荡,从天涯一直蜿蜒奔腾来到这里。

你从天边来如今好像又要直飞上高空的银河,请你带我扶摇直上,一同到牛郎和织女的家里做客吧。

鉴赏《浪淘沙九首》是唐代大诗人刘禹锡的一组七绝作品,本诗是其中第一首。

永贞元年,刘禹锡接连被贬,但他并未沉沦,而是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世事的变迁。

这首诗正表达了他的这种生活态度。

前两句用白描的手法描绘了来自天边、奔腾万里的黄河壮丽图景。

“九曲”用了夸张的手法,描绘黄河的曲曲折折。

“自天涯”将黄河的源远流长写得出神入化,与李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有异曲同工之妙。

后两句采用了张骞为汉武帝寻找河源及牛郎织女相隔银河的典故,驰骋想象,表示要迎着狂风巨浪、顶着万里黄沙,逆流而上,直到牵牛织女家。

诗人歌咏九曲黄河中的万里黄沙,赞扬了它们冲风破浪、一往无前的顽强性格。

我们引用时可取其象征意义,歌颂与它们有着共同特点的人或事物。

这首绝句模仿了淘金者的口吻,表明他们对淘金生涯的厌恶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同是在河边生活,牛郎织女生活的天河恬静而优美,黄河边的淘金者却整天在风浪泥沙中讨生活。

刘禹锡《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及赏析

刘禹锡《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及赏析

刘禹锡《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及赏析刘禹锡的诗大多自然流畅、简练爽利,同时具有一种空旷开阔的时间感和空间感。

刘禹锡的山水诗,改变了大历、贞元诗人襟幅狭小、气象萧瑟的风格,而常常是写一种超出空间实距的、半虚半实的开阔景象。

刘禹锡的咏史诗十分为人称道。

这些诗以简洁的文字、精选的意象,表现他阅尽沧桑变化之后的沉思,其中蕴涵了很深的感慨。

下面是无忧考网为大家带来的刘禹锡《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

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唐代:刘禹锡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译文九曲黄河从遥远的地方蜿蜒奔腾而来,一路裹挟着万里的黄沙。

既然你从天边而来,如今好像要直飞上高空的银河,请你带上我扶摇直上,汇集到银河中去,一同到牛郎和织女的家里做客吧。

注释浪淘沙:唐教坊曲名。

创自刘禹锡、白居易,其形式为七言绝句。

后又用为词牌名。

九曲:自古相传黄河有九道弯。

形容弯弯曲曲的地方很多。

万里沙:黄河在流经各地时挟带大量泥沙。

浪淘风簸:黄河卷着泥沙,风浪滚动的样子。

浪淘:波浪淘洗。

簸:掀翻,上下簸动。

自天涯:来自天边。

李白有一首诗中说:“黄河之水天上来”。

古人认为黄河的源头和天上的银河相通牵牛织女:银河系的两个星座名。

自古相传,织女为天上仙女,下凡到人间,和牛郎结为夫妇。

后西王母召回织女,牛郎追上天,西王母罚他们隔河相望,只准每年七月七日的夜晚相会一次。

牵牛:即传说中的牛郎。

创作背景永贞元年,刘禹锡被贬连州刺史,行至江陵,再贬朗州司马。

一度奉诏后还京后,他又因《游玄都观》触怒当朝权贵而被贬连州刺史,后历任和州刺史。

他没有沉沦,而是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世事的变迁。

这首诗正是表达了他的这种情感。

文学赏析这首绝句模仿淘金者的口吻,表明他们对淘金生涯的厌恶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同是在河边生活,牛郎织*活的天河恬静而优美,黄河边的淘金者却整天在风浪泥沙中讨生活。

直上银河,同访牛郎织女,寄托了他们心底对宁静的田园牧歌生活的憧憬。

《浪淘沙》赏析

《浪淘沙》赏析

《浪淘沙》赏析今天查字典语文网小编为大家分享的是一位著名诗人刘禹锡的《浪淘沙》赏析,大家一起来品味下它的魅力吧。

原文【唐】·刘禹锡《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注释①浪淘沙:原是民间的曲名。

②九曲:形容弯曲的地方很多。

万里沙:指黄河漫长,夹带着大量泥沙。

③浪淘风簸(bǒ):形容黄河风浪很大,汹涌澎湃。

自天涯:从天边来,指黄河源长流急,如李白诗句“黄河之水天上来”。

④直上银河:传说汉武帝派张骞(qiān)寻找黄河的源头,经过一个多月,张骞乘筏一直到了天河,见到织女。

⑤牵牛、织女:即牵牛星、织女星。

古代神话把这两颗星宿说成牛郎、织女,他们结成夫妻,住在银河两岸。

翻译弯弯曲曲的黄河河流漫长,夹带着大量的黄沙,黄河波涛汹涌,奔腾澎湃,来自天边。

现在我要迎着风浪直上银河,走到牛郎、织女的家门口。

作品赏析《浪淘沙九首(其六)》《浪淘沙九首(其八)》诗人遭受谗言,蒙冤外放,愤慨痛苦之中志向未改,信心不摇。

坚信谗言总会破灭,真相总要大白。

因此他对自己所受的蒙难持一种达观态度,这首小诗就反映了他的这种感情和心态。

前两句说不要认为谗言像海浪一样深,也不要说迁客像沙子一样随海浪沉浮。

后两句说淘沙虽然很辛苦,但就是这样的辛苦付出才会收获黄金的回报。

谗言如浪,迁客似沙,大浪可以把沉沙扬起又抛落,沉沙受到巨大的折磨,但也就在无数次的起伏升降之中,沙泥被冲走了,滤掉了,埋葬于其中的金子才得以显现出来。

迁客那高尚的品格情操也会在这无数次的磨难当中显露出来,迁客自身也便锻炼得更加坚强。

这就是大浪淘沙的道理,就是烈火现真金,士穷节乃现的道理。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永远激励着每一个有志之士!《浪淘沙》组诗共九首,此其第一首.是刘禹锡穆宗长庆年间(821━824)任夔州刺史时所作.第九首末联云∶令人忽忆潇湘渚,回唱迎神三两声.作者或许是有感于屈原放逐沅湘间,为民作迎神曲《九歌》而作.这是一首描写黄河雄伟气势的著名诗篇.作为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华民族光辉灿烂文化的发源地,黄河,古往今来,无数诗人为她放声歌昌.李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流不复回,王之涣的黄河远上白云间,这些诗,极写黄河的源远、势猛,至今众口传诵.黄河之水天上来,著意渲染的是黄河一泻千里的气派,表现的是奔腾不息的动态美.黄河远上白云间,视角与河之流向相反,意在突出其源远流长的闲远仪态,表现出一种静态的美.刘禹锡这首黄河诗开篇与众多的黄河诗篇一样,著力描写九曲黄河大浪淘沙之势.紧接著张骞穷河源遇牛郎织女的典故,再把黄河之水天上来更君形象化.在王之涣、李太白之外,另辟一番境界,增添了一层奇妙的神话色彩.据张华《博物志》记载,汉武帝指令张骞穷溯河源,张骞乘槎而去,经月至一处,见城郭如官府,室内有一女织布,又见一丈夫牵牛饮河.后还至蜀中,方知已至牛郎、织女二星座.这里诗人巧妙地运用了上下联的开合关系.第一联由上而下,顺黄河奔流之势著墨;第二联以直上为转折,把人们的视线从奔流到海不复回的顺视中拉回,从地下引到天上,从现实世界进入神话世界━━黄河连银汉,乘槎溯河源.全诗节奏有徐有疾,奔放而有宕逸之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刘禹锡浪淘沙古诗赏析 浪淘沙,唐教坊曲。

刘禹锡、白居易 并作七言绝句体,五代时始流行长短句双调小令。

刘禹锡浪淘沙古诗 赏析,我们来看看。

浪淘沙 唐 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②, 浪淘风簸自天涯③。

如今直上银河去④, 同到牵牛织女家⑤。

[浪淘沙译诗] 弯弯曲曲的黄河,挟带着泥沙,浪涛汹涌,奔腾万里,从遥远的天边滚滚而 来。

如今诗人要迎着狂风巨浪、顶着万里黄沙,逆流而上,直到银河,同黄河一 起去牛郎织女家中做客。

《浪淘沙》组诗共九首,此其第一首。

是刘禹锡穆宗长庆年间(821━824) 任夔州刺史时所作。

第九首末联云∶“令人忽忆潇湘渚,回唱迎神三两声。

”作 者或许是有感于屈原放逐沅湘间,为民作迎神曲《九歌》而作。

这是一首描写黄河雄伟气势的著名诗篇。

作为中华民族的摇篮, 中华民族光 辉灿烂文化的发源地,黄河,古往今来,无数诗人为她放声歌昌。

李白 的“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流不复回”,王之涣 的“黄河远上白云间”,这些诗,极写黄河的源远、势猛,至今众口传诵。

“黄河之水天上来”, 著意渲染的是黄河一泻千里的气派, 表现的是奔腾不息的 动态美。

“黄河远上白云间”,视角与河之流向相反,意在突出其源远流长的闲 远仪态,表现出一种静态的美。

刘禹锡这首黄河诗开篇与众多的黄河诗篇一样, 著力描写九曲黄河大浪淘沙之势。

紧接著张骞穷河源遇牛郎织女的典故,再把 “黄河之水天上来”更君形象化。

在王之涣、李太白之外,另辟一番境界,增添 了一层奇妙的神话色彩。

据张华《博物志》记载,汉武帝指令张骞穷溯河源,张骞乘槎而去,经月至
1/6


一处,见城郭如官府,室内有一女织布,又见一丈夫牵牛饮河。

后还至蜀中,方 知已至牛郎、织女二星座。

这里诗人巧妙地运用了上下联的开合关系。

第一联由 上而下,顺黄河奔流之势著墨;第二联以“直上”为转折,把人们的视线从“奔 流到海不复回”的顺视中拉回, 从地下引到天上, 从现实世界进入神话世界━━ 黄河连银汉,乘槎溯河源。

全诗节奏有徐有疾,奔放而有宕逸之气。

(原载《中 国古代山水诗鉴赏辞典》,余冠英主编,江苏古籍出版社 1989 年 7 月出版) [附] 浪淘沙九首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洛水桥边春日斜,碧流清浅见琼沙。

无端陌上狂风急,惊起鸳鸯出浪花。

汴水东流虎眼文,清淮晓色鸭头春。

君看渡口淘沙处,渡却人间多少人。

鹦鹉洲头浪 s 沙,青楼春望日将斜。

衔泥燕子争归舍,独自狂夫不忆家。

濯锦江边两岸花,春风吹浪正淘沙。

女郎剪下鸳鸯锦,将向中流疋晚霞。

日照澄洲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

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

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 迁客似沙沈。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流水淘沙不暂停,前波未灭后波生。

令人忽忆潇湘渚,回唱迎神三两声。

《浪淘沙》原为唐代教坊曲名,后来刘禹锡、白居易等改创为诗题、词牌。

此组诗当为作者后期之作, 且非一时一地。

据诗中所涉黄河、 洛水、 汴水、 清淮、 鹦鹉洲、 濯锦江等, 或为辗转于夔州、 和州、洛阳等地之作, 后编为一组。

与 《竹 枝词》相比,此组诗中民歌情味减少,文人气息增多。

第一首演绎神话传说;第 二首用象征手法表现爱情经受磨难;第三、九两首写世事流变之理;第四首写游 子情怀;第五首描绘锦江风情;第六首揭示劳作与享受的不平;第七首描绘钱塘 江潮;第八首写迁客情怀。

[注释] ①浪淘沙:原是民间的曲名。

②九曲:形容弯曲的地方很多。

万里沙:指黄河漫长,夹带着大量泥沙。

③浪淘风簸(bǒ):形容黄河风浪很大,汹涌澎湃。

自天涯:从天边来, 指黄河源长流急,如李白诗句 “黄河之水天上来”。

④直上银河:传说汉武帝派张骞(qiān)寻找黄河的源头,经过一个多月, 张骞乘筏一直到了天河,见到织女。


2/6


⑤牵牛、 织牛: 即牵牛星、 织女星。

古代神话把这两颗星宿说成牛郎、 织女, 他们结成夫妻,住在银河两岸。

[作者简介]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人,一说彭城(今江苏徐州)人。

二十二岁 中进士,曾任监察御史。

随即与柳宗元 等积极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为朗州 (今湖南常德) 司马。

十年后,相继任连州、夔州、和州刺史。

晚年官至检校礼部尚书(“检校” 是加官的名称),兼太子宾客,在洛阳常与白居易唱和。

刘禹锡是中唐的进步政治家,朴素的唯物主义者,也是著名诗文家。

他有不 少诗篇讽刺当时腐败的政治, 抒发自己被排挤的积愤, 表现了要求改革的斗争精 神。

其诗风格雄浑、意境丰富,有些仿效民歌的作品更为清新活泼。

他积极支持 韩、柳的古文运动,反对写作“沉溺于浮华”。

他的散文 思路清晰,简洁晓畅,说理文论证周密,深入浅出。

著有《刘梦得文集》。


3/6


4/6


5/6


6/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