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 其一
刘禹锡《浪淘沙·其一》赏析:黄河壮丽与浪漫情怀的交融

刘禹锡《浪淘沙·其一》赏析:黄河壮丽与浪漫情怀的交融《浪淘沙·其一》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的一首脍炙人口的七言绝句,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黄河的壮丽景象,并寓含了诗人深厚的情感与理想。
一、作品原文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二、译文及注释1、译文弯弯曲曲的黄河,挟带着泥沙,浪涛汹涌,奔腾万里,从遥远的天边滚滚而来。
如今好像要直飞上高空的银河,请带上我一起去寻访牛郎织女的家。
2、注释浪淘沙:唐教坊曲名。
创自刘禹锡、白居易,其形式为七言绝句。
后又用为词牌名。
九曲:自古相传黄河有九道弯。
形容弯弯曲曲的地方很多。
万里沙:黄河在流经各地时挟带大量泥沙。
浪淘风簸:黄河卷着泥沙,风浪滚动的样子。
浪淘:波浪淘洗。
簸:掀翻,上下簸动。
自天涯:来自天边。
牵牛织女:银河系的两个星座名。
自古相传,织女为天上仙女,下凡到人间,和牛郎结为夫妇。
后西王母召回织女,牛郎追上天,西王母罚他们隔河相望,只准每年七月七日的夜晚相会一次。
牵牛:即传说中的牛郎。
三、创作背景唐朝自安史之乱后,气势顿衰。
藩镇割据,宦官专权。
才人被外放,愤激之际,怨刺之作应运而生。
刘禹锡从京官调到地方官之后亦有流芳之作,如《浪淘沙九首》。
此组诗当为刘禹锡后期之作,且非创于一时一地。
据诗中所涉黄河、洛水、汴水、清淮、鹦鹉洲、濯锦江等,或为辗转于夔州、和州、洛阳等地之作,后编为一组。
有学者认为这组诗作于夔州后期,即长庆二年春(公元822年)在夔州贬所所作。
四、作品赏析1、整体赏析“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见唐·刘禹锡《浪淘沙》。
淘:用水冲洗。
簸:摇动。
自:来自。
这两句大意是:九曲黄河之中有无数的砂砾,它们随同黄河流经万里,经受了浪涛的冲洗和狂风的簸荡,从天涯一直来到这里。
诗人歌咏九曲黄河中的万里黄沙,赞扬它们冲风破浪,一往无前的顽强性格。
我们引用时可取其象征意义,歌颂与它们有着共同特点的事物或人们。
刘禹锡《浪淘沙九首》赏析

刘禹锡《浪淘沙九⾸》赏析刘禹锡《浪淘沙九⾸》赏析 《浪淘沙九⾸》是唐代⽂学家刘禹锡的组诗作品,还是唐朝教坊曲名。
以下是⼩编带来的刘禹锡《浪淘沙九⾸》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浪淘沙九⾸ 其⼀ 九曲黄河万⾥沙,浪淘风簸⾃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织⼥家。
其⼆ 洛⽔桥边春⽇斜,碧流轻浅见琼砂。
⽆端陌上狂风疾,惊起鸳鸯出浪花。
其三 汴⽔东流虎眼⽂,清淮晓⾊鸭头春。
君看渡⼝淘沙处,渡却⼈间多少⼈。
其四 鹦鹉洲头浪飐沙,青楼春望⽇将斜。
衔泥燕⼦争归舍,独⾃狂夫不忆家。
其五 濯锦江边两岸花,春风吹浪正淘沙。
⼥郎剪下鸳鸯锦,将向中流匹晚霞。
其六 ⽇照澄洲江雾开,淘⾦⼥伴满江隈。
美⼈⾸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
其七 ⼋⽉涛声吼地来,头⾼数丈触⼭回。
须臾却⼊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其⼋ 莫道谗⾔如浪深,莫⾔迁客似沙沉。
千淘万漉虽⾟苦,吹尽狂沙始到⾦。
其九 流⽔淘沙不暂停,前波未灭后波⽣。
令⼈忽忆潇湘渚,回唱迎神三两声。
第⼀⾸演绎神话传说;第⼆⾸⽤象征⼿法表现爱情经受磨难;第三⾸写世事流变之理;第四⾸写游⼦情怀;第五⾸描绘锦江风情;第六⾸揭⽰劳作与享受的不平;第七⾸描绘钱塘江潮;第⼋⾸写迁客情怀;第九⾸再写世事流变之理。
注释 1.直上银河:古代传说黄河与天上的银河相通。
据《荆楚岁时记》载:汉武帝派张骞出使⼤夏,寻找黄河源头。
张骞⾛了⼀个多⽉,见到了织⼥。
织⼥把⽀机⽯送给张骞。
骞还。
同书⼜载:织⼥是天帝的孙⼥,长年织造云锦。
⾃从嫁了⽜郎,就中断了织锦。
天帝⼤怒,责令她与⽜郎分居银河两岸,隔河相望,每年七⽉初七之夜相会⼀次。
2.洛⽔:黄河⽀流,在今河南省西部。
唐敬宗宝历⼆年(826),刘禹锡奉调到洛阳,任职于东都尚书省,约两年。
晚年⼜以太⼦宾客⾝份分司东都洛阳,七⼗⼀岁病逝于洛阳。
此⾸⾔及洛⽔桥,应是在洛之作。
3.琼砂:美⽟般的.砂砾。
4.⽆端:⽆缘⽆故,突然间。
5.汴⽔:起于今河南省荥阳县,东流经安徽,⾄江苏⼊淮河。
【语文知识点】浪淘沙其一的意思和注释

【语文知识点】浪淘沙其一的意思和注释
《浪淘沙·其一》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的诗作品,这首绝句模仿淘金者的口吻,表明他们对淘金生涯的厌恶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波涛滚滚如巨风掀簸来自天涯。
如今好像要直飞上高空的银河,请你带上我一起去寻访牛郎织女的家。
浪淘沙:唐教坊曲名。
创自刘禹锡、白居易,其形式为七言绝句。
后又用为词牌名。
九曲:自古相传黄河有九道弯。
形容弯弯曲曲的地方很多。
万里沙:黄河在流经各地时挟带大量泥沙。
浪淘风簸:黄河卷着泥沙,风浪滚动的样子。
浪淘:波浪淘洗。
簸:掀翻,上下簸动。
自天涯:来自天边。
牵牛织女:银河系的两个星座名。
自古相传,织女为天上仙女,下凡到人间,和牛郎结为夫妇。
后西王母召回织女,牛郎追上天,西王母罚他们隔河相望,只准每年七月七日的夜晚相会一次。
牵牛:即传说中的牛郎。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人,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
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
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
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淘沙其一的意思

淘沙其一的意思《浪淘沙·其一》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一首七言绝句,它以沙漏比喻时光匆匆流逝,用淘沙游戏来表现人生的得失荣辱。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这两句描绘了黄河的雄伟景象,河水携带着大量的泥沙,波涛汹涌,从遥远的天边奔腾而来。
诗人以生动的笔触表现出黄河的宏伟气势和壮观的景象,同时暗示了时间的无情和人生的短暂。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这是对人生无常、时光难留的感叹。
诗人借助神话传说,表达了对人生无常、时光匆匆的感慨。
他希望能像神仙一样,自由地驾驭时光,留住那些美好的时光。
整首诗以淘沙游戏为喻,形象地展现了人生的得失荣辱。
诗人通过描绘黄河的壮观景象和神话传说的运用,表达了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这首诗以其生动的描绘、深刻的哲理和感人的情感,成为了中国古代诗词中的经典之作。
这首诗所表达的人生哲理是深刻而普遍的。
它告诉我们,人生短暂而时光无情,得失荣辱都是瞬息万变。
我们应该珍惜当下,把握住每一个美好的瞬间,不畏过去,不惧未来,以积极的态度面对人生。
同时,诗人也启示我们要有勇气面对人生的困境和挑战,像神仙一样不畏艰险,勇往直前。
此外,这首诗的艺术表现也非常出色。
诗人巧妙地运用了生动的描绘、神话传说的运用和比喻等修辞手法,使诗歌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和深刻的思考。
这首诗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哲理,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之,《浪淘沙·其一》是一首具有深刻人生哲理和出色艺术表现的经典之作。
它启示我们要珍惜当下,面对人生的挑战和困境要勇敢前行,同时也表达了对人生短暂和时光无情的感慨。
这首诗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哲理,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刘禹锡写的浪淘沙5首

刘禹锡写的浪淘沙5首刘禹锡写的浪淘沙5首刘禹锡的浪淘沙组诗一直流传至今,下面就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刘禹锡写的浪淘沙5首的相关文章,希望可以帮到您,如果你觉得不错的话可以分享给更多小伙伴哦!浪淘沙(其一)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浪淘沙(其二)洛水桥边春日斜,碧流轻浅见琼砂。
无端陌上狂风疾,惊起鸳鸯出浪花。
浪淘沙(其三)汴水东流虎眼文,清淮晓色鸭头春。
君看渡口淘沙处,渡却人间多少人。
浪淘沙(其四)鹦鹉洲头浪飐沙,青楼春望日将斜。
衔泥燕子争归舍,独自狂夫不忆家。
浪淘沙(其五)濯锦江边两岸花,春风吹浪正淘沙。
女郎剪下鸳鸯锦,将向中流匹晚霞。
古诗翻译其一万里黄河曲曲折折挟带着泥沙,波涛滚滚如大风掀簸来自天涯。
到今天我们可以沿着黄河径直到银河,我们一起去寻访牛郎织女的家。
其二洛水桥边春天的夕阳西斜,碧流又清又浅看得见水底的.琼砂。
路上无端刮起急剧的狂风,惊得鸳鸯逃出了水中浪花。
其三汴水往东流去,河水泛着很细的水波纹,清清的淮河早晨显出鸭头绿的春色。
您看渡口流水淘沙的地方,渡过了人世间多少人。
其四鹦鹉洲头波浪卷着泥沙,青楼上少妇凝望春光,直到夕阳西下。
衔泥的燕子都争着回巢,只有那冤家就一点也不想家。
其五濯锦江边两岸开满了鲜花,春风吹拂着水面,波浪正冲刷着沙砾。
女郎剪下一段鸳鸯锦,投向濯锦江中流与晚霞相比美。
浪淘沙其一译文、赏析、拼音版注释与解释(刘禹锡)

浪淘沙其一译文、赏析、拼音版注释与解释(刘禹锡)浪淘沙其一全文(原文):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浪淘沙全文翻译(译文):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波涛滚滚如巨风掀簸来自天涯。
到今天我们可以沿着黄河径直到银河,我们一起去寻访牛郎织女的家。
浪淘沙其一字词句解释(意思):直上银河:古代传说黄河与天上的银河相通。
据《荆楚岁时记》载:汉武帝派张骞出使大夏,寻找黄河源头。
张骞走了一个多月,见到了织女。
织女把支机石送给张骞。
骞还。
同书又载:织女是天帝的孙女,长年织造云锦。
自从嫁了牛郎,就中断了织锦。
天帝大怒,责令她与牛郎分居银河两岸,隔河相望,每年七月初七之夜相会一次。
浪淘沙其一全文拼音版(注音版):jiǔqūhuáng héwàn lǐshā,làng táo fēng bǒ zìtiān yá。
rújīn zhíshàng yín héqù,tóng dào qiān niúzhīnǚjiā。
浪淘沙其一赏析(鉴赏):浪淘沙,唐教坊曲。
刘禹锡、白居易并作七言绝句体,五代时始流行长短句双调小令,又名《卖花声》。
28字,前后片各四平韵,多作激越凄壮之音。
《乐章集》名《浪淘沙令》。
入"歇指调",前后片首句各少一字。
复就本宫调演为长调慢曲,共一百三十四字,分三段,第一、二段各四仄韵,第三段两仄韵,定用入声韵(唐宋人词,凡同一曲调,原用平声韵者,如改仄韵,例用入声,原用入声韵者,亦改作平韵)。
《清真集》入"商调",韵味转密,句豆亦与《乐章集》多有不同,共一百三十三字,第一段六仄韵,第二、三段各五仄韵,并叶入声韵。
浪淘沙其一的注释

浪淘沙其一的注释
《浪淘沙其一》的意思: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波涛滚滚如巨风掀簸来自天涯。
如今好像要直飞上高空的银河,请你带上我一起去寻访牛郎织女的家。
刘禹锡〔唐代〕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宝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注解
浪淘沙:唐教坊曲名。
创自刘禹锡、白居易,其形式为七言绝句。
后又用为词牌名。
九曲:自古据说黄河存有九道弯角。
形容弯弯曲曲的地方很多。
万里沙:黄河在流经各地时挟带大量泥沙。
浪淘风簸:黄河卷着泥沙,风浪翻转的样子。
浪淘:波浪淘洗。
簸:推倒,上下簸动。
自天涯:来自天边。
牵牛织女:银河系的两个星座名。
自古据说,织女为天上仙女,玉帝至人间,和牛郎结为夫妇。
后西王母下架织女,牛郎冲上天,西王母罚他们隔河相望,只准每年七月七日的夜晚相见一次。
浪淘沙其一,的诗意

浪淘沙其一,的诗意
浪淘沙其一的诗意:弯弯曲曲的黄河,挟带着泥沙,浪涛汹涌,奔腾万里,从遥远的天边滚滚而来。
如今好像要直飞上高空的银河,请带上我一起去寻访牛郎织女的家。
全诗原文:
浪淘沙·其一
唐·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永贞元年,刘禹锡被贬连州刺史,行至江陵,再贬朗州司马。
一度奉诏后还京后,他又因《游玄都观》触怒当朝权贵而被贬连州刺史,后历任和州刺史。
他没有沉沦,而是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世事的变迁。
这首诗正是表达了他的这种情感,有学者认为这首诗就是长庆二年春公元822年作者在夔州被贬时所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浪淘沙其一
唐代: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译文
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波涛滚滚如巨风掀簸来自天涯。
如今好像要直飞上高空的银河,请你带上我一起去寻访牛郎织女的家。
注释
浪淘沙:唐教坊曲名。
创自刘禹锡、白居易,其形式为七言绝句。
后又用为词牌名。
九曲:自古相传黄河有九道弯。
形容弯弯曲曲的地方很多。
万里沙:黄河在流经各地时挟带大量泥沙。
浪淘风簸:黄河卷着泥沙,风浪滚动的样子。
浪淘:波浪淘洗。
簸:掀翻,上下簸动。
自天涯:来自天边。
牵牛织女:银河系的两个星座名。
自古相传,织女为天上仙女,下凡到人间,和牛郎结为夫妇。
后西王母召回织女,牛郎追上天,西王母罚他们隔河相望,只准每年七月七日的夜晚相会一次。
牵牛:即传说中的牛郎。
创作背景
永贞元年,刘禹锡被贬连州刺史,行至江陵,再贬朗州司马。
一度奉诏后还京后,他又因《游玄都观》触怒当朝权贵而被贬连州刺史,后历任和州刺史。
他没有沉沦,而是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世事的变迁。
这首诗正是表达了他的这种情感,具体创作时间不详。
赏析
这首绝句模仿淘金者的口吻,表明他们对淘金生涯的厌恶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同是在河边生活,牛郎织女生活的天河恬静而优美,黄河边的淘金者却整天在风浪泥沙中讨生活。
直上银河,同访牛郎织女,寄托了他们心底对宁静的田园牧歌生活的憧憬。
这种浪漫的理想,以豪迈的口语倾吐出来,有一种朴素无华的美。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见唐·刘禹锡《浪淘沙》。
淘:用水冲洗。
簸:摇动。
自:来自。
这两句大意是:九曲黄河之中有无数的砂砾,它们随同黄河流经万里,经受了浪涛的冲洗和狂风的簸荡,从天涯一直来到这里。
诗人歌咏九曲黄河中的万里黄沙,赞扬它们冲风破浪,一往无前的顽强性格。
我们引用时可取其象征意义,歌颂与它们有着共同特点的事物或人们。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采用了张骞为武帝寻找河源和牛郎织女相隔银河的典故,驰骋想象,表示要迎着狂风巨浪,顶着万里黄沙,逆流而上,直到牵牛织女家,表现了诗人的豪迈气概。
这首诗通俗易懂,常见诸儿童读物。
刘禹锡写诗常借物抒情言志,牛郎和织女是天上的星宿名称,和高高在上、距己遥远的朝中之位相似。
刘禹锡本在高处任职,由于谗言遭到贬谪下放的不公待遇,但诗人为苍生造福的社会理想永不改变。
刘禹锡渴望回到能够发挥自己才能的职位,有一番作为,纵然是恶浪频袭也不改入世的初衷。
由此可见,诗人百折不挠、积极进取的精神是多么让人欣羡!这首诗用夸张等写作手法抒发了诗人的浪漫主义情怀,气势大起大落,给人一种磅礴壮阔的雄浑之美,一不留神就会落后于诗人的思路。
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
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
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
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
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
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