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场生产操作规程及制度建设

合集下载

养殖场规章制度

养殖场规章制度

养殖场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养殖场的规范化管理,提高养殖效益,保障养殖业的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场实际情况,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本场范围内的一切养殖活动,包括饲养、繁殖、防疫、环保等方面。

第三条本场遵循“科学养殖、绿色发展、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的原则,努力提高养殖技术水平,确保产品质量。

第四条本场实行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管理,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确保养殖业生产安全。

第二章组织结构与职责第五条本场设场长一名,负责全场养殖工作的领导;设技术员、兽医、饲养员、防疫员等岗位,分别负责相应的职责。

第六条场长职责:1. 组织全场人员学习国家法律法规和养殖技术知识;2. 制定本场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3. 负责全场生产经营管理工作,确保养殖效益;4. 组织全场人员进行不定期培训,提高养殖技术水平;5. 处理全场重大突发事件,确保生产安全。

第七条技术员职责:1. 负责全场养殖技术的指导和服务;2. 制定本场饲养管理方案,并监督实施;3. 负责全场饲料、添加剂的采购和质量控制;4. 定期对全场养殖设施进行维护和检修;5. 收集、整理、分析养殖数据,为场长提供决策依据。

第八条兽医职责:1. 负责全场动物疫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2. 制定本场防疫计划,并组织实施;3. 负责全场兽药、疫苗的采购和质量控制;4. 定期对全场动物进行健康状况监测,及时上报疫情;5. 负责全场生物安全管理工作,防止疫病传播。

第九条饲养员职责:1. 负责日常饲养工作,确保动物福利;2. 严格执行饲养管理规程,做好饲养记录;3. 负责饲料、水源的清洁和消毒工作;4. 及时报告动物异常情况,配合兽医处理;5. 参与全场环境卫生整治,保持养殖环境整洁。

第十条防疫员职责:1. 负责全场防疫设施的建设和维护;2. 执行防疫计划,做好疫病防控工作;3. 负责全场消毒工作,定期对养殖场进行消毒;4. 监测全场动物疫病情况,及时上报疫情;5. 协助兽医开展疫病防治工作。

养殖场的安全规范与操作流程

养殖场的安全规范与操作流程

养殖场的安全规范与操作流程养殖场是生产农畜产品的重要环节,在保证产品质量和安全的同时,也需要遵守一系列的安全规范和操作流程。

本文将对养殖场的安全规范与操作流程进行详细阐述,以提高养殖场的管理水平和生产效率。

一、环境安全规范:1.1 检查养殖场的周边环境是否符合生产要求,如有必要,进行隔离和防护措施,以确保养殖场不受外界环境污染。

1.2 确保饮用水源的安全,养殖场应建立定期检测水质指标的制度,并保证水源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1.3 养殖场应设置防火、防雷设备,并定期进行检测和维护,以提高场内的防灾能力。

二、动物安全规范:2.1 养殖场应严格执行动物防疫政策,确保所有动物的免疫程序得到及时和正确的执行。

2.2 建立动物健康监测制度,定期进行动物健康检查和疾病筛查,防止疾病传播。

2.3 加强对动物的日常管理,包括合理的饲养环境、饲料供给和定期的清洁消毒。

三、员工安全规范:3.1 养殖场应设立员工安全培训制度,确保员工了解相关安全操作规程,并提供必要的防护设备和救援设备。

3.2 员工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不得擅自更改生产工艺和使用不合格的饲料或药物。

3.3 养殖场应建立应急救援预案,并定期进行应急演练,提高员工的应变能力。

四、生产回收与处理规范:4.1 养殖场应建立有效的饲料和药物管理制度,确保饲料和药物的质量和使用安全。

4.2 养殖场应建立规范的动物排泄物处理制度,包括定期清理、分类处理和安全处置。

4.3 对于有害生物的控制,养殖场应选择安全、高效的防治方法,并避免使用对环境和人体有害的农药和化学制剂。

五、安全管理制度:5.1 养殖场应制定安全管理制度,规范各项工作程序和责任分工,并明确各类事故和安全隐患的处置措施。

5.2 定期召开安全会议,评估和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并向员工报告安全生产情况和管理成效。

5.3 加强对生产设备和设施的巡检和维护,及时排除安全隐患,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使用安全。

通过遵守以上养殖场的安全规范与操作流程,可以更好地保障养殖场的安全生产和产品质量。

养殖业生产操作规程手册

养殖业生产操作规程手册

养殖业生产操作规程手册第1章养殖业基础知识 (4)1.1 养殖业概述 (4)1.2 养殖环境与设施要求 (4)1.3 饲料与营养 (4)第2章畜禽品种选择与繁殖 (5)2.1 品种选择原则 (5)2.2 繁殖技术要点 (6)2.3 提高繁殖效率的方法 (6)第3章饲料与饲养管理 (7)3.1 饲料种类及其特性 (7)3.1.1 能量饲料 (7)3.1.2 蛋白质饲料 (7)3.1.3 矿物质饲料 (7)3.1.4 维生素饲料 (7)3.1.5 添加剂饲料 (7)3.2 饲料配方设计 (7)3.2.1 配方原则 (7)3.2.2 配方方法 (7)3.2.3 配方调整 (7)3.3 饲养管理要点 (8)3.3.1 饲料采购与储存 (8)3.3.2 饲料加工与调制 (8)3.3.3 饲喂制度 (8)3.3.4 饲料添加剂使用 (8)3.3.5 饲养环境管理 (8)3.3.6 疾病预防与控制 (8)第4章疾病预防与控制 (8)4.1 疾病预防措施 (8)4.1.1 健全生物安全体系 (8)4.1.2 科学饲养管理 (8)4.1.3 定期疫苗接种 (8)4.1.4 隔离观察 (9)4.2 常见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9)4.2.1 传染病 (9)4.2.2 普通病 (9)4.2.3 治疗原则 (9)4.3 兽药使用规范 (9)4.3.1 兽药采购 (9)4.3.2 兽药储存 (9)4.3.3 兽药使用 (9)第5章水产养殖技术 (9)5.1.1 鱼类 (10)5.1.2 甲壳类 (10)5.1.3 贝类 (10)5.1.4 两栖类 (10)5.2 水质调控技术 (10)5.2.1 水源选择与处理 (11)5.2.2 水质监测 (11)5.2.3 水质调控措施 (11)5.3 饲料投喂与养殖管理 (11)5.3.1 饲料选择与投喂 (11)5.3.2 饲料投喂技术 (11)5.3.3 养殖管理 (11)第6章禽类养殖技术 (11)6.1 鸡的养殖技术 (11)6.1.1 选址与布局 (11)6.1.2 鸡舍建设 (12)6.1.3 饲料与饲养 (12)6.1.4 疾病预防与控制 (12)6.1.5 繁殖与孵化 (12)6.2 鸭的养殖技术 (12)6.2.1 选址与布局 (12)6.2.2 鸭舍建设 (12)6.2.3 饲料与饲养 (12)6.2.4 疾病预防与控制 (12)6.2.5 繁殖与孵化 (12)6.3 鹅的养殖技术 (13)6.3.1 选址与布局 (13)6.3.2 鹅舍建设 (13)6.3.3 饲料与饲养 (13)6.3.4 疾病预防与控制 (13)6.3.5 繁殖与孵化 (13)第7章畜牧养殖技术 (13)7.1 猪的养殖技术 (13)7.1.1 品种选择 (13)7.1.2 饲养管理 (13)7.1.3 饲料及饲养 (13)7.1.4 疾病预防与控制 (14)7.2 牛的养殖技术 (14)7.2.1 品种选择 (14)7.2.2 饲养管理 (14)7.2.3 饲料及饲养 (14)7.2.4 疾病预防与控制 (14)7.3 羊的养殖技术 (14)7.3.2 饲养管理 (14)7.3.3 饲料及饲养 (14)7.3.4 疾病预防与控制 (14)第8章特种养殖技术 (15)8.1 野生动物养殖 (15)8.1.1 养殖场规划与建设 (15)8.1.2 品种选择与繁育 (15)8.1.3 饲养管理 (15)8.1.4 野生动物保护与利用 (15)8.2 蜜蜂养殖 (15)8.2.1 养殖场选址与布局 (15)8.2.2 蜂群选育与繁殖 (15)8.2.3 饲养管理 (15)8.2.4 蜂产品质量与安全 (16)8.3 蛇类养殖 (16)8.3.1 养殖场规划与建设 (16)8.3.2 品种选择与繁育 (16)8.3.3 饲养管理 (16)8.3.4 蛇类产品开发与利用 (16)第9章养殖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 (16)9.1 废弃物处理方法 (16)9.1.1 固体废弃物处理 (16)9.1.2 液体废弃物处理 (17)9.2 资源化利用技术 (17)9.2.1 有机肥生产 (17)9.2.2 沼气发电 (17)9.2.3 沼液利用 (17)9.2.4 饲料化利用 (17)9.3 环保政策与法规 (17)9.3.1 国家层面政策与法规 (17)9.3.2 地方层面政策与法规 (17)9.3.3 行业标准 (17)第10章养殖业发展趋势与产业升级 (17)10.1 养殖业发展趋势 (17)10.1.1 产业结构优化 (17)10.1.2 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 (18)10.1.3 科技创新驱动 (18)10.1.4 产业链条延长 (18)10.2 产业升级策略 (18)10.2.1 品种改良与选育 (18)10.2.2 提升设施化养殖水平 (18)10.2.3 发展循环经济 (18)10.2.4 品牌建设与推广 (18)10.3 互联网养殖业发展模式 (18)10.3.1 智能养殖 (18)10.3.2 电商平台 (18)10.3.3 信息化管理 (18)10.3.4 精准扶贫与产业扶贫 (19)第1章养殖业基础知识1.1 养殖业概述养殖业作为我国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为社会提供丰富的动物性食品和相关的农业产品。

养殖场八项制度(3篇)

养殖场八项制度(3篇)

养殖场八项制度养殖场是一种特殊的生产经营单位,为了规范管理、提高生产效率和保障员工权益,必须制定一套科学的制度来指导和管理养殖场的日常运作。

以下是养殖场常见的八项制度:一、安全生产制度安全生产制度是养殖场的基础制度,它包括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规程、安全生产责任制和事故应急预案等内容。

养殖场必须制定并严格执行安全巡查、设备维护、意外事故等相关制度,确保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和员工的健康。

二、质量管理制度质量管理制度是为了确保养殖场产品的质量和安全,养殖场必须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养殖技术标准、饲料供应合格证明、产品检测和冷链运输等环节的管理制度。

三、环境保护制度养殖场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排放物和废弃物,必须建立环境保护制度,包括废弃物处理、排污管理、环境保护设施维护等制度,保护周围环境的安全和清洁。

四、人事管理制度人事管理制度是为了规范养殖场的人力资源管理,包括员工招聘、薪资福利、员工培训、绩效考核、职称评定等内容。

养殖场应该确保员工的合法权益,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发展机会。

五、规范养殖技术制度养殖场应制定相应的规范养殖技术制度,包括养殖过程中的饲料配制、疾病防控、养殖环境调控、养殖设备维修等方面的要求和规定,确保养殖工作符合科学、安全、高效的要求。

六、农药、兽药管理制度养殖场在猪、鸟禽等动物的养殖中会使用农药、兽药,必须建立规范的管理制度,包括农药、兽药的购买、存放、使用和废弃物处理等环节的管理要求,确保养殖场产品符合相关的食品安全标准。

七、设备管理制度设备管理制度是为了保证养殖场设备的正常运转和维护,包括设备购置、安装调试、日常维护保养、备品备件管理等要求,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和生产效率,减少设备故障和损坏。

八、考勤管理制度考勤管理制度是为了对员工的工作时间和工作情况进行记录和管理,包括员工上下班打卡、请假、调休等方面的规定。

养殖场必须建立考勤制度,确保员工的工作时间和工作内容能够清晰地记录和核算。

动物养殖场的规章制度

动物养殖场的规章制度

动物养殖场的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动物养殖场的管理,确保养殖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保障动物养殖场的安全生产,特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各类动物养殖场,包括但不限于家禽养殖场、畜牧养殖场、水产养殖场等。

第三条:动物养殖场应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遵循科学养殖原则,保障人畜环境卫生安全,提高养殖效益。

第四条:动物养殖场应当建立健全管理体系,明确责任分工,健全内部监督机制,不得利用市场几奖损害养殖大利益。

第五条:动物养殖场应当加强对养殖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养殖技术水平和安全意识。

第二章:养殖场基本管理制度第六条:养殖场应当健全规范的种畜资源管理制度,确保种畜来源可追溯、饲养记录完整。

第七条:养殖场应当建立健全饲料管理制度,保障饲料质量安全,确保动物健康成长。

第八条:养殖场应当健全疾病防控制度,及时发现疾病,采取有效措施防治,确保养殖场动物健康。

第九条:养殖场应当建立兽医保健制度,定期对动物进行健康检查和疫苗接种,预防疫病的发生。

第十条:养殖场应当建立动物的处置制度,对于生病、受伤或其他原因需要淘汰的动物,必须按照规定进行处置,确保安全卫生。

第十一条:养殖场应当建立定期检查和评估制度,对养殖场进行定期检查和自查,及时发现问题并整改。

第三章:安全管理制度第十二条:养殖场应当建立消防安全管理制度,配备必要的消防设施,开展定期演练,确保动物和人员安全。

第十三条:养殖场应当建立危险化学品管理制度,合理使用危险化学品,加强储存和管理,确保安全生产。

第十四条:养殖场应当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度,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加强安全隐患排查,确保生产安全。

第十五条:养殖场应当建立安全培训制度,不定期组织安全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第十六条:养殖场应当建立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进行预案制定和演练,提高应急处理能力。

第四章:监督检查制度第十七条:养殖场应当接受相关部门的监督检查,配合监督检查工作,及时整改存在的问题。

养殖场工作制度

养殖场工作制度

养殖场工作制度一、总则为了加强养殖场管理工作,提高养殖效益,确保动物疫病防控和产品质量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等法律法规,结合养殖场实际情况,制定本工作制度。

二、人员管理1. 养殖场应建立健全人员管理制度,明确岗位职责,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

2. 养殖场应配备足够的专业技术人员,包括畜牧、兽医、饲料、防疫等方面的人才。

3. 养殖场员工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患有传染性疾病的人员不得从事与动物接触的工作。

4. 养殖场应加强员工的安全教育,提高员工安全意识,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动物饲养管理1. 养殖场应根据动物的生长阶段和生理特点,制定合理的饲养计划,确保动物生长发育所需营养。

2. 养殖场应定期进行饲料质量检测,确保饲料安全、卫生、有效。

3. 养殖场应加强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定期进行动物疫病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疫情。

4. 养殖场应建立健全动物疫苗接种、用药、出栏等记录,便于追溯和管理。

5. 养殖场应定期对动物进行生长发育、繁殖、肉质等指标的检测和评估,及时调整饲养管理措施。

四、环境卫生管理1. 养殖场应建立健全环境卫生管理制度,确保养殖场环境清洁、卫生。

2. 养殖场应定期进行消毒,防止病原微生物的传播。

3. 养殖场应合理布局,区分生产区、生活区、办公区等,防止交叉污染。

4. 养殖场应加强粪便、尸体等废弃物的处理,防止污染环境和传播疫病。

5. 养殖场应加强水资源管理,确保用水安全。

五、质量管理1. 养殖场应建立健全产品质量管理制度,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2. 养殖场应加强原料、饲料、兽药等产品的采购管理,严把质量关。

3. 养殖场应加强产品生产过程的管理,确保产品符合国家标准。

4. 养殖场应建立健全产品质量检测制度,定期对产品进行检测,确保产品质量。

5. 养殖场应加强产品销售管理,防止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

六、安全生产管理1. 养殖场应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确保养殖场安全生产。

生猪养殖场管理制度范本(四篇)

生猪养殖场管理制度范本(四篇)

生猪养殖场管理制度范本1. 整体管理1.1 生猪养殖场应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确保合法、安全、环保生产。

1.2 养殖场应具备完善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并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和教育,确保人员操作符合规范要求。

2. 动物管理2.1 猪只进场前需进行健康检疫,不得携带传染性疾病等途径进场。

2.2 猪只进场后需进行隔离观察,防止疾病传播。

2.3 定期对猪只进行体检,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处理,如隔离、治疗、报告等。

2.4 合理管理猪群大小,保持合适的密度,防止疾病传播和争斗现象发生。

2.5 饮水设施和饲料应保持清洁卫生,定期清洗和消毒。

3. 饲养管理3.1 给予猪只合理的饲料,确保营养均衡且安全,根据猪只的生长阶段进行饲养管理。

3.2 确保饲料质量,不得使用过期、霉变、污染的饲料。

3.3 定期测定饲料的营养成分,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3.4 确保猪只的饮水和饲料供应充足,定期清洗和消毒饮水设施。

4. 疫病防控4.1 定期对猪只进行疫苗接种,确保猪只免疫力。

4.2 定期进行疫病检测,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疫情隐患。

4.3 防止野生动物和有害昆虫进入养殖场,以防止疫病的传播。

4.4 在发生疫情时,应立即隔离病猪,进行治疗,并向当地疾病防控部门报告,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5. 环境管理5.1 养殖场应建立相应的环境管理制度,保持环境的卫生和清洁。

5.2 定期清理猪舍内的粪便,采取隔离、消毒等措施控制臭气和病原菌。

5.3 养殖场应建立相应的污水处理设施,确保生活污水和兽医病废处理合规,并做好相应记录。

以上是生猪养殖场管理制度的范本,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做适当调整和补充。

生猪养殖场管理制度范本(二)猪是我国重要的畜产品之一,猪肉的需求量一直保持相对稳定的增长态势。

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养猪业的发展十分迅猛。

然而,养猪业也面临着许多问题,如疫病的传播、环境污染、管理不善等。

为了保障养猪场的正常运营与猪的健康成长,建立科学合理的养殖管理制度是至关重要的。

牛养殖场的规章制度

牛养殖场的规章制度

牛养殖场的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牛养殖场的管理,保障员工和牛群的安全,特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牛养殖场负责人是牛养殖场的最高管理者,负责全面领导和管理工作。

第三条牛养殖场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遵循科学养殖原则,保障牛群的健康和安全。

第四条牛养殖场规章制度是牛养殖场的管理规范,必须严格执行,不得擅自修改或违反。

第五条牛养殖场应建立健全的制度文件管理制度,确保规章制度的完整性和可操作性。

第二章工作职责第六条牛养殖场负责人负责全面协调和管理养殖场的各项工作,包括牛群的喂养、疫病防控、员工管理等。

第七条养殖场管理员负责具体的养殖工作,指挥员工进行日常管理和操作。

第八条养殖场饲养员负责牛群的喂养和管理工作,确保牛群的健康和生长。

第九条养殖场防疫员负责牛群的疫病防控工作,定期检查和监测牛群的健康状况。

第十条养殖场保洁员负责牛舍和环境的清洁卫生工作,保障牛群的生活质量。

第三章牛群管理第十一条牛养殖场必须建立健全的牛群档案管理制度,记录每头牛的基本信息和生长情况。

第十二条牛养殖场应定期进行牛群体检,确保牛群的健康状况。

第十三条牛养殖场应严格按照饲养标准喂养牛群,保障牛群的营养需求。

第十四条牛养殖场应定期对牛群进行驱虫和疫苗接种,预防疫病的发生。

第十五条牛养殖场应建立并落实牛群的分组管理制度,根据牛群的生长情况和健康状况进行合理安排。

第四章疫病防控第十六条牛养殖场应建立完善的疫病防控制度,定期对牛群进行健康检查和监测。

第十七条牛养殖场应严格按照兽医要求对牛群进行疫苗接种,防止疫病的传播。

第十八条牛养殖场应加强环境卫生管理,保持牛舍和周边环境的清洁卫生。

第十九条牛养殖场应建立传染病报告制度,一旦发现疫情,立即向相关部门报告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置。

第五章安全管理第二十条牛养殖场必须严格遵守安全法规,加强安全意识教育,确保员工和牛群的安全。

第二十一条牛养殖场应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包括消防安全、电气安全、机械设备安全等方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黔杨养殖场生产工艺流程注:图中“*”为产品质量关键控制点饲养流程检疫杂 交* 检疫合格*疫苗怀孕114天左右 *疫苗注射疫病防治饲料生产流程图检验合格*施用腐熟农家肥 不使用任何农药兽药管理流程图*绝不购进无公害肉*严格按无公害生猪生产猪规定的禁用兽药兽药使用准则执行兽药*购入兽药必须具备具 的使用量、次数和备合法的生产登记证号 休药期生猪生产档案管理图黔杨养殖场生猪免疫程序种公猪免疫程序后备母猪免疫程序本技术操作规程根据《无公害食品生猪饲养管理准则》(NY/T5033-2001)结合实际生产情况制定,适用于安顺生态牧业有限公司生猪饲养。

一、饲养场地的选择、圈舍建设及设备配置(一)饲养场地的选择1、无公害肉猪产地的选择:无公害产地应选在周围1公里内无化工厂、采矿厂、肉品加工厂、屠宰场、饲料、活畜交易市场或其它畜牧污染源。

无公害猪肉生产选择交通方便、水源充足、草料丰富、避免地方病的地方。

2、无公害肉猪产地猪舍建设地点的选择:农户可根据自己的情况,把猪舍建在房前屋后、牧草田地及果园地附近,猪舍建设应便于农户的饲养管理和疫病防治的要求。

(二)无公害肉猪产地猪舍建设1、按无公害猪肉生产的要求改建猪舍,猪舍的改建要符合产地农村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和建设,设斜坡式地面加50cm宽的排粪沟,单列式或双列式,后墙高度不得低于2米,舍内配设补料槽。

2、猪舍应通风良好,空气新鲜、尘埃和细菌数少、有毒气体应符合NY/T388-1996的要求,湿度为75%左右。

猪舍建设要考虑冬季保温,夏季通风。

3、生猪猪舍场地面积大小要适宜,每头基础母猪的套间式圈舍面积保证值为4.4×2.7(m2)以上,每10头商品猪的圈舍面积保证值为2.9×2.8(㎡)以上。

4、饲养规模较大的农户,猪舍应设计有能繁母猪的饲养区,仔猪饲养区,育肥猪饲养区,隔离室;猪舍进出口要设消毒池。

(三)设备配置生猪生产产地应需配置以下设备:1、疫病防治设备:注射器、针头、酒精、镊子、药棉、寄生虫药品、常用治疗药品、病猪隔离室、兽医诊疗室。

2、生猪产地卫生设备:积粪池、排粪沟、消毒设备及药品(酒精、新洁尔灭液、生石灰粉、来苏尔等)。

3、供水供料设备:水池、水管、自动饮小器、饲料槽、铡草刀。

4、管理设备:兽医室、品改点、工作室等(以村为单位或饲养场为单位设立)。

二、饲料的种植和加工利用(一)种草:1、大力推广人工种草:种植产量质量好的优质牧草,主要品种是紫花苜宿、菊苣、奇可利、鲁美克斯,确保在一年四季都有产量高、质量好的鲜草养猪。

2、草地建设过程中主要施用无害化处理的有机肥,控制使用复合肥及钙、镁、钾等无机肥。

控制和禁止使用与生猪生产饲料有关的化肥、农药、激素等有害物质的使用。

大西桥镇肉猪产地牧草种植禁止使用农药清单自配饲料要求:严格按无公害生猪饲养饲料使用准则Y5032—2006进行自配饲料。

1、无公害产地养猪精料的原料,以自产的玉米、豆类、菜子饼、谷类、米糠为主,作为猪蛋白质和能量饲料的补充。

2、无公害产地养猪的能量饲料:种植部分洋芋、红苕、南瓜、菜萝卜、葫萝卜等作为能量饲料补充养猪。

3、养猪饲料应新鲜、不发霉、不变质、不结块、无农药等污染。

4、按标准使用配合饲料,浓缩饲料、添加剂预混合饲料养猪。

5、饲料添加剂的使用:不使用激素、抗生素等添加剂;根据需要适量添加食盐和钙粉等。

6、禁止使用肉粉、肉骨粉、骨粉、鱼粉等动物性蛋白饲料。

自配饲料的配合比例:(一)无公害产地种公猪引进从具有畜禽经营许可证的种猪场引进优良杜洛克种猪,隔离饲养15天后再入户饲养,建立生猪人工授精点1个,为产地农户进行猪的品种改良服务。

(二)外二元母猪的引进从西秀区内外二元母猪繁殖场引进外二元母猪(长*大)要求引进的外二元母猪四肢匀称,体健无病并符合品种特征,乳房对称(乳头不少于6对),且发育良好,无生殖生理缺陷,隔离饲养15天后再入户饲养。

(三)生猪免疫程序用引进的杜洛克种公猪作为终端父本与引进的外二元母猪(长*大)杂交生产外三元商品猪。

生猪人工授精技术严格按照猪人工授精操作规程进行猪的品种改良,具体操作规程如下:1、室内工作制度①人工输精员进行配种时必须穿工作服。

②非配种人员禁止进入配种室。

③配种室必须保持安静、整洁、卫生、无烟、无蝇、无异味。

④禁止在配种室内烧火、吸烟。

⑤防疫、治疗药品、治疗器械和其它杂物不得与人工配种器皿混贮串用。

2、配种器械的清洗和消毒①金属、玻璃输精器、输精胶管等,使用后必须及时用肥皂清洗,再用清水清洗,用纱布分类包扎,置锅内煮沸一小时。

②新购玻璃器皿应先用2%碳酸钠溶液浸泡,再用清水洗净煮沸灭菌。

③凡与精液接触的用具,使用前用灭菌生理盐水冲洗两次。

3、母猪发情鉴定①询问畜主,了解母猪发情情况,如:发情开始时间、性行为表现等。

②观察母猪发情表现。

发情初期:母猪表现不安,抬头张望,游走鸣叫,阴道粘膜潮红,阴户湿润肿胀,粘液透明、量少、粘性差。

发情盛期:外阴充血肿胀明显,常由阴道流出牵缕性强,呈乳白色半透明或淡黄色粘稠糊状液体(线状)。

4、采精①采精准备a、备齐器械药品,包括集杯、玻璃棒、温度计、纱布、盐水瓶、消毒锅、显微镜、量筒、恒温箱、水浴锅、分装瓶、输精管、ph试纸、青霉素、链霉素、高锰酸钾、标签等。

b、认真清洁消毒,凡是同精液有接触的器械都必须用煮沸或高温干燥等方法消毒。

采精员、检验员必须用消毒液清洗手臂。

保持采精室、检验室的环境卫生和安静。

c、每次采精前应配制好稀释液,现配现用。

配制方法是先按配方准确称量各种药品(除抗菌素)放入量具内,加蒸镏水,用玻璃棒轻轻搅动,待充分溶解后,用纱布过滤装入盐水瓶,盖紧瓶塞,然后高压蒸汽消毒(103.4kp a 15分钟)或煮沸消毒待自然冷却备用。

②精液采集a、赶公猪至采精室,待公猪爬跨后,用高锰酸钾水湿布擦试公猪下腹部,重点是包皮口附近,再用干纱布擦干,擦试必须由包皮口向后单方向进行。

b、采精员手持集精杯,杯口3—4层做成漏斗的消毒纱布盖住,待公猪伸出阴茎后,采精员握成空心拳,让阴茎自然插入拳心随后固定阴茎,以不让抽动为准。

在公猪阴茎自动缩回时,结束采精。

c、采精开始和结束前射出的少量白色液体和清白稀薄精液不予收集。

5、精液处理a、送检验室检查,首先用感观外观检查精液的色泽、浓度、气味。

然后用玻璃棒蘸取精液滴于玻片上,在35—37℃温度下放大400倍进行显微镜检查,检查原精的密度、活力以及PH值等。

将检查结果逐项记录填表。

b、根据原精的浓度计算出需要稀释的倍数。

其计算方法为:需加稀释液数量=滤精量×(原精密度×活力/0.1—1)。

c、将稀释液调配致所需要的量,按每100ml,5—10万单位的比例加入抗菌素,轻轻搅拌。

d、将集精杯内的原精液沿杯壁或玻璃棒慢慢倒入大量筒内,然后再加入等温稀释液轻轻搅拌。

e、稀释后,立即按常规项目对稀释精液进行镜检。

活力不低于稀释前,每毫升活精子在0.1亿个以上方可分装。

f、按每头剂20ml进行精液分装,分装时精液沿瓶壁慢慢倒入小瓶内,不能直冲,然后密封瓶口。

在分装过程中手和袖口不接触瓶口,防止污染。

g、精液分装后,贴上品种、日期标签。

放入恒温箱或旱井中,在15—20℃温度中避光保存。

在运输过程中,必须使用精液保温箱,尤其在夏冬季切忌温度陡然升降或振动。

h、从采精结束至分装贮存过程应在15分钟内完成。

i、分装后,及时清洁采精室、检验室。

整理好采精及检验记录、归档。

同精液接触过的器具全部清洗、消毒备用。

切断镜检箱、水浴锅等电源。

最后,采精室、检验室紫外线全部消毒30分钟。

6、输精a、输精前首先要用显微镜检查稀释精液的质量,符合本规程3、5条才能使用。

b、根据受配母猪发情症状,适时输精。

母猪发情期明显症状有不安、鸣叫、爬跨其它猪、阴门掀动、外阴充血、阴道粘液外溢,触摸背部母猪举尾不动。

c、用高锰酸钾水清洗、消毒发情母猪外阴部,并擦干。

d、将输精管轻轻旋入母猪阴道15—20cm,缓缓注入精液,输液量不少于20ml。

输完后慢慢取出输精管,并用手按压母猪腰背部,防止精液倒流。

若实行两次输精,间隔时间应在10小时左右。

e、对有生殖道疾病的母猪不予输精。

一根输精管不能连续为两头母猪输精。

f、按要求认真做好各项记录,并分类整理、归档。

四、管理(一)人员管理1、养猪户饲养人员应身体健康,有传染病者不得从事生猪饲养。

2、产地兽医人员和配种人员应相对固定,主要为产地农户开展技术服务。

在技术服务过程中,要做好自身的消毒工作。

对工作服、雨鞋等用具定时清洗、消毒。

3、养猪户不应携带未经检疫合格的动物食品回家食用。

(二)生产档案管理建立生猪生产档案,明确由一名副站长负责填写生产档案。

认真填写“无公害产地能繁母猪繁育登记表”、“无公害产地生猪生产登记表”、“无公害产地生猪防疫登记表”、“无公害产地生猪治疗用药登记表”、“无公害产地生猪驱虫登记表”、“无公害产地饲料作物农药使用登记表”、“无公害产地饲料使用登记证”。

生产档案保存两年以上。

(三)饲养管理1、饲养管理原则:(1)不喂发霉和变质的饲料和饲草。

(2)按体重、性别、年龄、强弱分群饲养,观察猪群健康状态,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保持地面、圈舍、料槽、水槽及舍内用具洁净并定期消毒。

(4)对所有生猪用耳标编号。

2、生猪各阶段的饲养管理(1)空怀母猪的饲养管理:主要是充分利用青饲料,同时辅以相应精料,保证母猪有中上等膘,能够正常发情,配种受胎,提高猪群的输配率。

母猪发情应及时予以配种,防止漏配。

母猪出现空怀,应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措施加以处理。

运动和日光浴对加强猪群体质,提高猪的生殖机能有着密切关系。

(2)妊娠母猪的饲养管理:主要是防止流产,保证胎儿的正常发育、生产出数量多、体重高、生活力强的仔猪和安全分娩及产后的正常泌乳。

以青粗饲料为主,适当搭配精料,按饲养标准供给一定的能量及养分。

妊娠前期和中期母猪对营养物质的需要明显增加,在妊娠母猪的日粮中,供应足够的能量和蛋白质,青饲料、精饲料合理搭配。

妊娠母猪日粮必须饲喂品质良好的饲料,变质、霉变、冰冻的饲料不能喂,以防引起流产。

母猪妊娠后期即应专舍饲养,以避免与其它猪抢槽、抵撞,产前3—5天减少容积大的饲料,饲喂一些麦麸粥,以利产仔。

对妊娠母猪不要鞭打、急速驱赶,防止挤压,咬架,滑跌等,以免造成机械性流产,并注意适当运动,尤其是大型猪种更应注意运动。

(3)泌乳母猪的饲养管理:①分娩前后的护理:临近产期的母猪给予营养丰富、品质优良、易于消化的饲料。

产前一周,最好将母猪移入产房,由专人饲养和管护,发现临产征兆,准备接产工作。

分娩后母猪体内损失大量水分,产后最初几天不要喂料过多,并注意保持猪圈及猪体的清洁,尤其是母猪的乳房,乳头要经常洗净擦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