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床主轴的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课程设计)

合集下载

机械制造装备课程设计--数控车床主轴箱部件设计

机械制造装备课程设计--数控车床主轴箱部件设计

机械制造装备课程设计--数控车床主轴箱
部件设计
1. 简介
本文档旨在介绍机械制造装备课程设计中的数控车床主轴箱部件设计的基本要点和步骤。

2. 设计目标
- 优化主轴箱结构,提高数控车床的工作效率和精度;
- 减少主轴箱部件的重量,提高车床的运动性能;
- 确保主轴箱部件的可靠性和耐久性。

3. 设计步骤
1. 确定设计需求和限制条件;
2. 进行主轴箱结构的初步设计,包括布局和尺寸的确定;
3. 选择合适的材料,并进行强度和刚度计算;
4. 进一步优化主轴箱的结构,包括减少重量和提高刚度;
5. 进行主轴箱部件的详细设计,包括加工工艺和装配要求;
6. 制定主轴箱部件的制造工艺和工艺路线;
7. 进行主轴箱部件的制造和装配;
8. 对主轴箱进行性能测试和调试;
9. 检查和维护主轴箱部件的可靠性和耐久性。

4. 设计要点
- 主轴箱的结构应合理布局,避免部件之间的干涉;
- 主轴箱的材料应选择高强度和刚度的合金材料;
- 在设计过程中要考虑加工和装配的可行性;
- 主轴箱部件的表面处理应满足使用和保护要求;
- 相关设计要素应符合机械制造装备的相关标准和规范。

5. 结论
通过本文档的介绍,我们了解到,在机械制造装备课程设计中,数控车床主轴箱部件设计的步骤和要点。

合理的主轴箱设计可以提
高车床的工作效率和精度,减少重量,优化运动性能,并确保可靠
性和耐久性。

设计过程中需考虑布局、材料选择、加工装配等因素,并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

轴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

轴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

课程设计说明书课程名称机械制造工艺学设计课题轴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课程设计任务书机械工程系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名称:机械制造工艺学设计题目:轴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设计内容:1.产品零件图1张2.毛坯图1张3.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综合卡片1份4.机械加工工艺工序卡片1份5.课程设计说明书1份设计要求:大批生产设计(论文)开始日期年月日设计(论文)完成日期年月日指导老师课程设计评语机械工程系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姓名苏亚坤班级 B110234 学号 B11023423 课程名称:机械制造工艺学设计题目:轴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课程设计篇幅:图纸共 2 张说明书共 19 页指导老师评语:年月日指导老师目录第一章序言 (1)1.1 课题 (1)1.2、设计要求 (2)第二章有关零件的分析 (3)2.1、零件工艺分析 (3)2.2、零件的结构特点 (3)2.3、确定零件毛胚 (4)第三章基准的选择 (5)3.1、有关基准的选择说明 (5)3.1.1、粗基准的选用原则 (5)3.1.2、精基准的选用原则 (5)3.2、确定零件的定位基准 (5)第四章轴类零件的材料、毛坯及热处理 (6)4.1、轴类零件的材料 (6)4.2、轴类毛坯 (6)4.3、轴类零件的热处理 (6)第五章制定加工工艺路线 (7)5.1主轴加工工艺过程分析 (7)5.2、工艺路线的拟定 (7)5.3、加工余量的确定 (8)第六章心得体会 (15)第七章参考文献 (16)第一章序言1.1 课题机械制造工艺课程设计是我们完成本专业教学计划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使我们综合运用所学过的基本课程,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去解决专业范围内的工程技术问题而进行的一次基本训练。

我们在完成课程设计的同时,也培养了我们正确使用技术资料,国家标准,有关手册,图册等工具书,进行设计计算,数据处理,编写技术文件等方面的工作能力,也为我们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我们要认真对待这次综合能力运用的机会!从后面安装的手动定位销轴由于其同心精度要求很高,加工时必须注意其精度。

机械制造工艺学专业课程设计--CA6140车床齿轮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

机械制造工艺学专业课程设计--CA6140车床齿轮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

序言《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是在《机械制造工艺学》等专业课程所学的理论知识,发展专业知识解决时间生产问题的依次实践训练。

通过这次设计以巩固我们所学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提高自己解决实际生产问题的能力。

在设计中能逐步掌握查阅手册,查阅有关书籍的能力。

在设计中逐步培养了我们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严谨的工作作风,对我们今后参加工作有极大的帮助。

一.零件分析1.零件的作用零件图:零件是CA6140卧式车床齿轮,它位于车床变速箱传动轴,主要作用是传递力矩,改变速度进而实现调速作用。

1.11审查零件的工艺性齿轮零件的图样的视图正确、完整、尺寸、公差及技术要求齐全。

但基准孔φ68K7mm 要求Ra0.8μm有些偏高。

本零件各表面的加工并不困难。

关于4个φ5mm的小孔,其位置是在外圆柱面上6mmX1.5mm的沟槽内,孔中心线距沟槽一侧面距离为3mm。

由于加工时不能选用沟槽的侧面为定位基准,故要较精确地保证上述要求比较困难。

分析该小孔是做油孔之用,位置精度不需要太高,只要钻到沟槽之内,即能使油路畅通,因此4个φ5mm的孔加工亦不成问题。

1.12零件的工艺性分析1、ø68K7外圆表面精度等级为IT7,表面粗糙度为Ra0.8。

并且槽相对ø68K7孔的轴线成90度均匀分布。

2、16mm宽槽口相对ø68K7孔的轴线成90度均匀分布,其径向设计基准是ø68K7mm 孔的轴线,轴向设计基准是ø106.5mm外圆的左端平面。

3、4×ø5mm孔在6×1.5mm沟槽内,孔中心线距沟槽一侧面的距离是3mm。

圆锥角度为90度。

4个ø5mm孔分别与16mm槽宽错开45度均匀分布。

4、由于加工时不能选用沟槽的侧面定位基准,故要精确地保证上述要求比较空难,但这些小孔为油孔,位置要求不高,只要钻到沟槽之内接通油路就可,加工不难。

5、ø90外圆表面精度等级为IT14,表面粗糙度为Ra3.2.6、左端外圆表面ø106.50-0。

CA6140车床主轴-课程设计

CA6140车床主轴-课程设计

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课程设计报告课程名称模具制造设计题目CA6140车床主轴专业名称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班级 141班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2017年5月20日设计任务:(参考按以下格式填写)制造方向1.每个学生在1个月时间内必须完成给定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并加工出符合要求的零件实物。

2.绘制给定零件的零件图。

(给定零件名称,学生自行去工程训练中心找对应的实物测量绘制)3.编写设计说明书一份。

4.制定给定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和机械加工工序卡。

制造方向1. 绘制零件图需有对应的尺寸和形位公差,并手绘A4图纸一张,图纸按标准A4图纸格式,不可直接从三维软件导出。

2. 工艺过程卡和工序卡不允许抄袭,如发现雷同现象,做0分处理。

(电子版或手绘均可)3.加工实物所用机床为新老厂房现有设备。

4. 要求依据任务要求,运用机械制造工艺学理论设计、制定工艺过程卡和工序卡,并撰写课程设计论文,字数要求3000字以上,格式符合模板要求。

(电子版打印)目录摘要 (1)1绪论 (2)1.1本课题的来源;目的及意义 (2)1.2课程背景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2)1.3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2)1.4轴类零件的简单介绍 (2)1.5主轴图样 (3)2 零件加工工艺分析 (3)2.1零件图的分析 (3)2.1.1零件图的工艺分析 (4)2.1.2零件的组成 (4)2.1.3主轴各主要部分的作用及技术要求 (5)2.2轴类零件的材料、毛坏 (5)2.2.1轴类零件的材料 (5)2.2.2零件的毛坏 (6)3 工艺路线 (7)3.1主轴加工的要点与措施 (7)3.2划分加工阶段 (8)3.3工序划分的原则 (8)3.3.1 CA6140车床主轴加工定位基准的选择 (9)3.3.2 CA6140车床主轴主要加工表面加工工序安排 (9)3.4 CA6140车床主轴加工工艺过程 (11)3.5轴类零件的热处理 (12)4 零件的加工顺序和切削用量 (14)4.1加工顺序及刀具选择 (14)4.2刀具的选择 (14)4.3切削用量的确定 (14)4.4加工精度 (16)总结 (17)参考文献 (18)摘要主轴是车床的关键零件之一,其性能好坏直接影响到车床的性能和加工精度.轴支持车床卡盘的转动,是转动零件具有确定的工作位置,同时传递运动和扭矩,因此要求轴材质具有较高的刚性、疲劳强度和良好的耐磨性能。

45钢车床主轴加工工艺路线

45钢车床主轴加工工艺路线

45钢车床主轴加工工艺路线
45 钢是一种常用的中碳结构钢,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和加工性能,常用于制作机械零件和工具。

以下是一个45 钢车床主轴的加工工艺路线:
1. 下料:根据设计尺寸和形状,将45 钢棒料切割成适当的长度。

2. 锻造:将下料后的钢棒加热到一定温度,然后进行锻造,以改善材料的组织结构和力学性能。

3. 正火:将锻造后的主轴进行正火处理,以消除锻造应力和改善材料的力学性能。

4. 粗加工:对主轴进行粗加工,包括车削、铣削、钻削等,以去除大部分余量,为后续的精加工做好准备。

5. 调质:对主轴进行调质处理,以提高材料的硬度和强度。

6. 半精加工:对主轴进行半精加工,包括车削、铣削、钻削等,以进一步去除余量,为后续的精加工做好准备。

7. 淬火:对主轴进行淬火处理,以提高材料的硬度和耐磨性。

8. 精加工:对主轴进行精加工,包括车削、磨削、镗削等,以达到设计要求的尺寸和形状精度。

9. 珩磨:对主轴进行珩磨处理,以提高表面质量和精度。

10. 检验:对主轴进行检验,以确保其符合设计要求和质量标准。

11. 包装:对主轴进行包装,以方便运输和储存。

需要注意的是,具体的加工工艺路线可能因不同的加工要求和设备条件而有所不同,以上仅为参考。

同时,在加工过程中还需要注意安全和环保问题。

ca6140型卧式车床主轴的加工工艺过程

ca6140型卧式车床主轴的加工工艺过程

车床主轴零件的加工工艺过程(一)CA6140型卧式车床主轴的加工主运动为回转运动的各种金属切削机床的主轴,是轴类零件中最有代表性的零件。

主轴上通常有内、外圆柱面和圆锥面,以及螺纹、键槽、花键、横向孔、沟槽、凸缘等不同形式的几何外表。

主轴的精度要求高,加工难度大,假设对主轴加工中一些重要问题〔如基准的选择、工艺道路的拟定等〕能做出正确的分析和解决,那么其他轴类零件的加工就能迎刃而解。

以CA6140型卧式车床主轴为例,分析轴类零件的加工。

如下列图为CA6140车床主轴简图,其材料为45钢。

1. 主轴的功用及技术要求分析(1〕支承轴颈主轴的两支承轴颈A,B 与相对应的内孔配合,是主轴组件的装配基准,其制造精度将直接影响到主轴组件的旋转精度。

当支承轴颈不同轴时,主轴产生径向圆跳动,影响以后车床使用时工件的加工质量,因此,对支承轴颈提出了很高要求。

尺寸精度按IT5级制造,两支承轴颈的圆度公差0.005mm ,径向圆跳动公差0.005mm ,外表粗糙度Ra 值为0.4刚。

(2〕装夹外表主轴前端锥孔是用于安装顶尖或心轴的莫氏锥孔,其中心线必须与支承轴颈中心线严格同轴,否那么会使工作件产生圆度、同轴度误差,主轴锥孔锥面的接触率要大于75%;锥孔对支撑轴颈A ,B 的圆跳动允差:近轴端为0.005mm ,距轴端300m 处为0.01mm ,外表粗糙度Ra 值为0.4Mm 。

主轴前端短圆锥面是安装卡盘的定心外表。

为了保证卡盘的定心精度,短圆锥面必须与支承轴颈同轴,端面必须与主轴回转中心垂直。

短圆锥面对支撑轴颈A,B 圆跳动允差为0.008mm,外表粗糙度Ra 值为0.8刚。

〔3〕螺纹外表0.1^5/D.D 1/片一/lo.flOS A-&裡肉拍瑞MX )帖45-SOHRC1:12<i图CA6140型卧式车床主轴简图机轴端处主轴的螺纹外表用于锁紧螺母的配合。

当螺纹外表中心线与支承轴颈中心线歪斜时,会引起主轴组件上锁紧螺母的端面跳动,导致滚动轴承内圈中心线倾斜,引起主轴径向跳动,因此,加工主轴上的螺纹外表时,必须控制其中心线与支承轴颈中心线的同轴度。

卧式车床主轴箱课程设计

卧式车床主轴箱课程设计

卧式车床主轴箱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卧式车床主轴箱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及其在机械加工中的重要性。

2. 学生掌握卧式车床主轴箱的拆卸、组装及调整方法,了解其维护保养知识。

3. 学生了解卧式车床主轴箱中常见故障及其排除方法。

技能目标:1. 学生能独立完成卧式车床主轴箱的拆卸、组装及调整操作,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卧式车床主轴箱在实际应用中遇到的问题。

3. 学生具备一定的团队协作能力,能在小组内共同完成卧式车床主轴箱的拆装与调试任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增强对机械加工专业的热爱,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

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提高安全意识。

3. 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卧式车床主轴箱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机械加工专业的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机械基础知识和技能,对卧式车床有一定了解,但缺乏对主轴箱内部结构及原理的深入认识。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和实际操作技能。

二、教学内容1. 卧式车床主轴箱结构及工作原理- 主轴箱结构组成- 各部件作用及其相互关系- 工作原理及传动系统分析2. 卧式车床主轴箱的拆卸与组装- 拆卸工具的选择与使用- 拆卸步骤及注意事项- 组装顺序及技巧- 调整方法及精度要求3. 卧式车床主轴箱的维护保养- 日常保养内容和方法- 常见故障分析及排除- 定期检查与维护4. 实践操作- 拆卸与组装卧式车床主轴箱- 调整主轴箱传动系统- 故障分析与排除5. 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 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按照教材章节逐步进行- 教学进度依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掌握程度适时调整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结合教材章节进行详细教学大纲的制定。

关于车床主轴的零件机械加工工艺研究

关于车床主轴的零件机械加工工艺研究

很多人 认为 ,课# il 与设计 实训 是 同一种模 式 ,从 bl )练
操 作 的角度来 看 ,二者 的确有 诸多 的相似 之 处 ,但 是从 课
程 教学 安排 的角度 来看 ,这是 截然 不 同的 。实训是 计划 在 整 个教 学周 期 内的活动 ,它有 着 固定课程 节 奏 的安排 ,不 会 被打 乱 。但 是课 外 蟮 l东,则是一 种更 加个 体 、更 加 临时 的选择 。开展 景观 设计 教学 ,是为 了培 养一批 可用 的专 业 人 才 ,但 是 如果全 部采 用 同样 的教 学方 式和 实训课 程 ,会 使 学生 的个 人技 能趋 同 ,无 法满足 设计 艺术 所需要 的独 创
在 以设 计 为 主 的课 程 体 系 中 ,理 论 课 程 的时 间应 该控 制
在一 定 的 比例 范 围 内,理解 掌握 即可 。 2 2 设计 实训 . 学生实 践课程 的展开 ,无论接 受何 种理论 知识 , 它 都 需要 最 终 的转 化 成 一 种 实践 成 果 。在 整 个 课 程 中安
性 。所 以,通过课 外训 练 ,不 同的学生 可 以根据 自己的兴 趣 爱好 自主 地设计 某个 项 目,在兴 趣 中锻炼 实际操 作 的技 能 ,有 利于 教学培 养 的个性化 。
排 实 训 课程 已经 成 为 所 有涉 及 专 业 的 共 同特 征 ,它就 是 将 理 论 与 实 践结 合 起 来 的 最佳 典 范 。 从 当前 的教 学 现状 来 看 ,设 计 实 训 的形 式 很 多 ,有 些 是 通过 课 程 安 排 的形
m n a ur te h ol g , ha t e t mel s ri t e e t t t e ro es n t c ni al a a t r s a uf ct e cn oy s he x re y t c r qu s o h p c si g e h c p r me e a w l s he ec ni a p oc ss T re o t S rt Cl c r e o t e r ef n y S o he l h el a t t h c l r e . he f re hi a i e a ri s n h b i a al si t t at e m n xl c mp ne t c n — ni hi g r ft ai a e o o n s ma hi e fi s n c a . K y wor l h s n e: pa t e ds at e pi dl r ma hi n c ni g: p oc ss r e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设计报告课程名称:机械制造技术与项目训练设计题目:车床主轴的零件机械加工工艺系别:机电工程系设计时间:2010年12月10日浙江大学浙江大学机电工程系课程设计任务书目录第一章、课程介绍 (4)1.1课题 (4)1.2设计要求 (5)第二章、有关零件的分析 (6)2.1零件结构特点 (6)2.2加工工艺性 (7)2.3确定零件毛坯 (7)第三章、基准的选择 (7)3.1有关基准的选择说明 (7)3.2确定零件的定位基准 (8)第四章、轴类零件的材料、毛坯及热处理 (8)4.1轴类零件的材料 (8)4.2轴类毛坯 (8)4.3轴类的热处理 (9)第五章、制定加工工艺路线 (9)5.1主轴加工工艺工程分析 (9)5.2工艺路线的拟定 (10)5.3车床主轴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 (15)5.4加工余量的确定 (18)第六章、轴类零件的检验 (18)6.1加工中的检验 (18)6.2加工后的检验 (18)致谢词 (19)第一章课题介绍1.1、课题车床主轴是车床的主要零件,它的头端装有夹具、工件或刀具,工作时要承受扭曲和弯矩,所以要求有足够的刚性、耐磨性和抗振性,并要求很高的回转精度。

所以主轴的加工质量对机床的工作精度和使用寿命有很大的影响。

其原始资料如下:零件材料: 45钢技术要求:1、莫氏锥度及1:12锥面用涂色法检查,接触率为大于等于70% 。

2、莫氏6号锥孔对主轴端面的位移为+2 。

3、用环规紧贴C面,环规端面与D端面的间隙为0.05~0.1 。

4、花键不等分积累误差和键对定心直径中心的偏移为0.02 。

零件数据:(见零件图)图1 车床主轴零件图1.2、设计要求要求编制一个车床主轴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按照老师的设计,并编写设计说明书。

具体内容如下:1、选择毛胚的制造方法,指定毛胚的技术要求。

2、拟定车床主轴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

3、合理选择各工序的定位定位基准。

4、确定各工序所用的加工设备。

5、确定刀具材料、类型和规定量具的种类。

6、确定一个加工表面的工序余量和总余量。

7、确定一个工序的切削用量。

8、确定工序尺寸,正确拟定工序技术要求。

9、计算一个工件的单件工时。

10、编写工艺文件。

11、编写设计说明书。

第二章有关零件的分析根据轴类零件的功用和工作条件,其技术要求主要在以下方面:⑴尺寸精度轴类零件的主要表面常为两类:一类是与轴承的内圈配合的外圆轴颈,即支承轴颈,用于确定轴的位置并支承轴,尺寸精度要求较高,通常为IT 5~IT7;另一类为与各类传动件配合的轴颈,即配合轴颈,其精度稍低,常为IT6~IT9。

⑵几何形状精度主要指轴颈表面、外圆锥面、锥孔等重要表面的圆度、圆柱度。

其误差一般应限制在尺寸公差范围内,对于精密轴,需在零件图上另行规定其几何形状精度。

⑶相互位置精度包括内、外表面、重要轴面的同轴度、圆的径向跳动、重要端面对轴心线的垂直度、端面间的平行度等。

⑷表面粗糙度轴的加工表面都有粗糙度的要求,一般根据加工的可能性和经济性来确定。

支承轴颈常为0.2~1.6μm,传动件配合轴颈为0.4~3.2μm。

⑸其他热处理及外观修饰等要求。

2.1、零件的结构特点图1所示零件是车床的主轴,它属于台阶型轴类零件,由圆柱面、轴肩、螺纹、退刀槽和键槽等组成。

轴肩一般用来确定安装在轴上零件的轴向位置;键槽是便于安装键,以传递转矩;螺纹用于安装各种锁紧螺母和调整螺母。

从图1所示的车床主轴零件的支撑轴颈A、B是装配基准,故对A、B两段轴颈的加工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主轴的支撑轴颈、配合轴颈、锥孔、前端圆锥面及端面、锁紧螺纹等表面是轴的主要加工表面。

其中支撑轴颈本身的尺寸精度、几何形状精度、相互位置精度和表面粗糙度尤为重要。

2.2、加工工艺性次零件的技术要求不高,用车床、铣床和钻床就可以加工出来,精度要求一般是7到8级,而且表面粗糙度要求也不太高,是一个较好加工的零件。

2.3、确定零件毛坯考虑到零件的经济性和综合性能要求,零件材料为45钢。

第三章基准的选择3.1、有关基准的选择说明1、粗基准的选用原则1、保证不加工表面与加工表面相互位置要求原则。

当有些不加工表面与加工表面之间有相互位置要求时,一般不选择加工表面作为粗基准。

2、保证各加工表面的加工余量合理分配的原则。

应选择重要加工表面为粗基准。

3、粗基准不重复使用的原则。

粗基准的精度低,粗糙度数值大,重复使用会造成较大的定位误差,因此,同一尺寸方向的粗基准,通常只允许使用一次。

2、精基准的选用原则1、基准重合原则。

尽可能使设计基准和定位基准重合,以减少定位误差。

2、基准统一原则。

尽可能使用同一定位基准加工个表面,以保证各表面的位置精度。

如轴类零件常用两端顶尖孔作为统一的定位基准。

3、互为基准原则。

当两个加工表面间的位置精度要求比较高的时候,可用互为基准的原则反复加工。

4、自为基准的原则。

当要求加工余量小而均匀时,可选择加工表面作为自身的定位基准。

3.2、确定零件的定位基准主轴加工中,为了保证各主要表面的相互位置精度,选择定位基准时,应遵循基准重合、基准统一和互为基准等重要原则,并能在一次装夹中尽可能加工出较多的表面。

由于主轴外圆表面的设计基准是主轴轴心线,根据基准重合的原则考虑应选择主轴两端的顶尖孔作为精基准面。

用顶尖孔定位,还能在一次装夹中将许多外圆表面及其端面加工出来,有利于保证加工面间的位置精度。

所以主轴在粗车之前应先加工顶尖孔。

为了保证支承轴颈与主轴内锥面的同轴度要求,宜按互为基准的原则选择基准面。

如车小端1∶20锥孔和大端莫氏6号内锥孔时,以与前支承轴颈相邻而它们又是用同一基准加工出来的外圆柱面为定位基准面(因支承轴颈系外锥面不便装夹);在精车各外圆(包括两个支承轴颈)时,以前、后锥孔内所配锥堵的顶尖孔为定位基面;在粗磨莫氏6号内锥孔时,又以两圆柱面为定位基准面;粗、精磨两个支承轴颈的1∶12锥面时,再次用锥堵顶尖孔定位;最后精磨莫氏6号锥孔时,直接以精磨后的前支承轴颈和另一圆柱面定位。

定位基准每转换一次,都使主轴的加工精度提高一步。

第四章轴类零件的材料、毛坯及热处理4.1、轴类零件的材料常用45钢,精度较高的轴可选用40Cr、轴承钢GCr15、弹簧钢65Mn,也可选用球墨铸铁;对高速、重载的轴,选用20CrMnTi、20Mn2B、20Cr等低碳合金钢或38CrMoAl氮化钢。

4.2、轴类毛坯常用圆棒料和锻件;大型轴或结构复杂的轴采用铸件。

毛坯经过加热锻造后,可使金属内部纤维组织沿表面均匀分布,获得较高的抗拉、抗弯及抗扭强度。

4.3、轴类零件的热处理锻造毛坯在加工前,均需安排正火或退火处理,使钢材内部晶粒细化,消除锻造应力,降低材料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能。

调质一般安排在粗车之后、半精车之前,以获得良好的物理力学性能。

表面淬火一般安排在精加工之前,这样可以纠正因淬火引起的局部变形。

精度要求高的轴,在局部淬火或粗磨之后,还需进行低温时效处理。

第五章制定加工工艺路线拟订零件的加工路线是制定工艺规程的总体布局,主要任务是选择各表面的加工方法,及定位基准,确定加工顺序,各工序采用的机床设备和工艺装备等。

5.1主轴加工工艺过程分析主轴加工工艺过程可划分为三个加工阶段,即粗加工阶段(包括铣端面、加工顶尖孔、粗车外圆等);半精加工阶段(半精车外圆,钻通孔,车锥面、锥孔,钻大头端面各孔,精车外圆等);精加工阶段(包括精铣键槽,粗、精磨外圆、锥面、锥孔等)。

在机械加工工序中间尚需插入必要的热处理工序,这就决定了主轴加工各主要表面总是循着以下顺序的进行,即粗车→调质(预备热处理)→半精车→精车→淬火-回火(最终热处理)→粗磨→精磨。

综上所述,主轴主要表面的加工顺序安排如下:外圆表面粗加工(以顶尖孔定位)→外圆表面半精加工(以顶尖孔定位)→钻通孔(以半精加工过的外圆表面定位)→锥孔粗加工(以半精加工过的外圆表面定位,加工后配锥堵)→外圆表面精加工(以锥堵顶尖孔定位)→锥孔精加工(以精加工外圆面定位)。

当主要表面加工顺序确定后,就要合理地插入非主要表面加工工序。

对主轴来说非主要表面指的是螺孔、键槽、螺纹等。

这些表面加工一般不易出现废品,所以尽量安排在后面工序进行,主要表面加工一旦出了废品,非主要表面就不需加工了,这样可以避免浪费工时。

但这些表面也不能放在主要表面精加工后,以防在加工非主要表面过程中损伤已精加工过的对凡是需要在淬硬表面上加工的螺孔、键槽等,都应安排在淬火前加工。

非淬硬表面上螺孔、键槽等一般在外圆精车之后,精磨之前进行加工。

主轴螺纹,因它与主轴支承轴颈之间有一定的同轴度要求,所以螺纹安排在以非淬火-回火为最终热处理工序之后的精加工阶段进行,这样半精加工后残余应力所引起的变形和热处理后的变形,就不会影响螺纹的加工精度。

5.2、工艺路线的拟定为保证几何形状、尺寸精度、位置精度及各项技术要求,必须判定合理的工艺路线。

工艺路线方案一工艺路线方案二两个工艺路线的分析:相比工艺路线方案一,工艺路线方案二采用先铣面,后钻孔的思路,符合工序集中和先面后孔的原则,但在加工右边圆柱上平面和左边圆柱下平面时不便于定位和装夹,且不符合基准先行的原则;而加工方案一不仅符合先面后孔的原则和基准先行原则,而且便于定位和装夹。

另外,选择方案时还应考虑工厂的具体条件等要素,如:设备能否借用工、夹、量具等。

本次设计采用工艺路线一.5.3、车床主轴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5.4、加工余量的确定工艺路线拟定以后,应确定每道工序的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其公差。

工序尺寸是工件加工过程中,每个工序加工应保证的尺寸,工序尺寸允许的变动范围就是工序尺寸的公差。

工序尺寸的确定与加工余量有着密切的关系。

零件图上的尺寸和公差就是最终的加工工序尺寸和公差。

将此尺寸加上加工余量就是上一工序的工序尺寸。

第六章轴类零件的检验6.1、加工中的检验自动测量装置,作为辅助装置安装在机床上。

这种检验方式能在不影响加工的情况下,根据测量结果,主动地控制机床的工作过程,如改变进给量,自动补偿刀具磨损,自动退刀、停车等,使之适应加工条件的变化,防止产生废品,故又称为主动检验。

主动检验属在线检测,即在设备运行,生产不停顿的情况下,根据信号处理的基本原理,掌握设备运行状况,对生产过程进行预测预报及必要调整。

在线检测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越来越广。

6.2、加工后的检验单件小批生产中,尺寸精度一般用外径千分尺检验;大批大量生产时,常采用光滑极限量规检验,长度大而精度高的工件可用比较仪检验。

表面粗糙度可用粗糙度样板进行检验;要求较高时则用光学显微镜或轮廓仪检验。

圆度误差可用千分尺测出的工件同一截面内直径的最大差值之半来确定,也可用千分表借助V形铁来测量,若条件许可,可用圆度仪检验。

圆柱度误差通常用千分尺测出同一轴向剖面内最大与最小值之差的方法来确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