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织与梭织面料拼接的可行性客观评价_刘红娈.caj

合集下载

针织衫可行性研究报告

针织衫可行性研究报告

针织衫可行性研究报告研究背景:针织衫作为一种常见的服装,在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

然而,由于针织衫的材料特性和制作工艺的复杂性,如何提高针织衫的质量和生产效率一直是一个挑战。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针织衫的可行性,包括材料选取、制作工艺和市场需求等方面。

通过对针织衫的分析和研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以提高针织衫的质量和生产效率。

研究内容:1. 材料选取:针织衫的材料选取直接影响到针织衫的质量和舒适度。

本研究将分析不同材料的特性和优缺点,并选取适合针织衫制作的材料。

2. 制作工艺:针织衫的制作工艺对针织衫的质量和生产效率具有重要影响。

本研究将研究不同的制作工艺,并探讨如何提高针织衫的生产效率和降低制作成本。

3. 市场需求:了解市场需求对针织衫的可行性研究非常重要。

本研究将通过市场调研和分析,了解目标消费者对针织衫的需求和偏好,并提供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研究方法:1. 文献综述:通过查阅相关的文献和研究成果,了解目前的针织衫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2. 实地调研:对一些针织衫生产企业进行实地调研,了解他们在针织衫材料选取和制作工艺方面的经验和做法。

3. 市场调研:通过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等方式,了解目标消费者对针织衫的需求和偏好。

4. 数据分析: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得出相应的结论。

研究成果:1. 材料选取方案:根据对不同材料的分析,给出适合针织衫制作的材料选取方案,以提高针织衫的质量和舒适度。

2. 制作工艺改进方案:根据对不同制作工艺的研究,提出改进针织衫制作工艺的方案,以提高针织衫的生产效率和降低制作成本。

3. 市场需求分析:根据市场调研的结果,分析目标消费者对针织衫的需求和偏好,并提供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结论:通过对针织衫的可行性研究,本研究得出了对于提高针织衫质量和生产效率的解决方案。

这些解决方案将有助于针织衫生产企业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并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和偏好。

此外,本研究也为今后针织衫相关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针织面料可行性研究报告

针织面料可行性研究报告

针织面料可行性研究报告针织面料可行性研究报告一、研究背景针织面料是通过针织技术制成的一种纺织面料,具有柔软、透气、弹性等特点,广泛应用于服装、家居纺织、工业用品等领域。

近年来,随着消费者对舒适性和个性化需求的增加,针织面料市场需求持续增长。

二、研究目的本报告旨在研究针织面料的可行性,包括市场需求、竞争情况、生产工艺、原材料供应等方面的分析,为相关企业制定决策提供参考。

三、研究方法1. 现有文献研究:收集和分析相关针织面料的市场报告、行业规划、科研论文等,了解市场需求和竞争情况。

2. 实地调研:对针织面料生产企业进行访谈和观察,了解其生产过程、设备、技术等。

3. 数据分析: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统计和分析,得出结论。

四、研究内容1. 市场需求分析:通过对国内外市场需求的调研和分析,确定针织面料的市场潜力和发展方向。

2. 竞争情况分析:通过对国内外同类产品的竞争情况进行调研,分析市场主要竞争对手、产品优劣势。

3. 生产工艺分析:对针织面料的生产工艺进行研究,包括针织机械设备、工艺流程等方面的分析。

4. 原材料供应分析:研究针织面料所需原材料的供应情况,包括供应商、价格、质量等方面的分析。

五、预期结果根据以上研究内容,预计得出以下结果:1. 针织面料市场需求稳定增长,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2. 针织面料市场竞争激烈,需提升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推动产品创新。

3. 针织面料生产工艺相对成熟,但仍有改进空间。

4. 针织面料所需原材料供应充足,但价格波动较大。

六、报告结论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针织面料具备良好的可行性和发展前景。

通过提升产品质量、技术创新和供应链管理,企业可以抓住机遇,实现稳定的增长。

此外,政府可以加大对针织面料产业的支持力度,为企业提供更好的政策环境和市场机会。

针织服装拼接机织面料的可行性评价

针织服装拼接机织面料的可行性评价

!竺生!星:蔓翌查:蔓!塑V01.37No.3.2009SHANGHAII"EXTfLESCIENCE&TECHNOLOGY上海纺织科技研究报告针织服装拼接机织面料的可行性评价刘红娈,侯金军(南山学院,山东龙13265706)摘要:通过分析针织服装自身存在的缺陷和人们对针织服装款式的审美疲劳,利用机织面料的结构特性将机织面料拼接在针织服装上,并通过实验和问卷调查验证了针织服装款式中合理拼接机织面料的可行性。

关键词:服装:针织服装;机织面料;拼接中图分类号:TS94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2044(2009)03—0001—03FeasibleappraisalofknittingclothingsplicedwoveIlliningUUHong—luan.HOUJin-iun(NanshanInstitute,Longkou265706,China)Abstract:lhrou#analysisingknittingclothing§ownexistenceflawsandpeople§estheticwearytoknittingclothingdesign,wovenlin—ingisproposedtobesplicedonknittingclothingtomaketheknittingclothinghavesomestrueturalpropertyofwovenfabric,a/ldthefeasibiii—tyofreasonablesplicingofknittingclothingwithwovenliningisobjectivelyprovedthroughexperimentandquestionnairesurvey§method.Keywords:garment;knittingclothing;weavelining;splice针织与机织面料的拼接作为一种新的服装构成表现手法在近几年春夏服饰中应用较多,如在针织面料的肘部拼接耐磨的弹性机织面料,将针织面料的休闲舒适与机织面料的保护功能结合起来,吻合了人们对现代服装的消费需求趋势,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浅析户外运动服装与设计

浅析户外运动服装与设计

CULTURE AND DESIGN文化与设计浅析户外运动服装与设计李家懿(天津科技大300457}摘要:在当今的时代背景下,人们在对物质生活的基本满足之余,对精神生活的追求日益增强,户外运动快速地进入大众的娱乐生活之中,使得户外运动服装进入流行市场,并且获得了巨大的市场需求,在市场上占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由于国内的一些户外运动服装品牌在产品的开发上只着力于迎合市场及流行趋势,导致设计的语言缺,了设的。

对的户外运动服装市场市场需求等方面的分析,浅谈时化在户外服装设计语中的。

关键词:户外运动服装时化;设语言中图分类号:TS94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67--&602(202&)09-0119-031户外运动及户外运动服装户外运动泛指在野外或在自然环境中进行的、与自然界紧密结合的新兴体育运动,是一项在自然场地举行的一组集体项目群,包括登山、攀岩、悬崖速降、在野外露营、野炊、定向运动、溪流、探险等项目,户外休闲运动中多数带有探险性,属于极限和亚极限运动,有很大的挑战性和刺激性。

拥抱自然、挑战自我是户外运动区于其他运动项目的特性。

户外运动源于人的,人自地进行生存活动,技能,如采药、狩猎、战争等活动是人或进行的活动。

二战结,在地,户外活动和,人、休闲和生的一新的}在登山运动初期的阿尔卑斯时代,登山运动者的服装通常以呢绒和毛皮制品为主,例如大、大、夕卜、等。

二战登山运动的快速,由于合的应用,推动了登山的发展。

195$5,登山队攀登,的,登山者能30左右的严寒。

随着科技的发展,特殊材料的诞生及更是促登山运动的技术革命,这一革命又反作于户外用品生产商对于新材质的研与生产,同登山运动在往的攀登验中总结了分层着的概念。

20世纪(0年代是户外运动最的时代也是其普及的,于科学技术的与特殊材的成熟运用,地及商家台了户外的产标准,有力地动了户外运动服装的如全球知名户外面料生产商戈公司所产的著名的Gore-Tex面料,只于美国O地步兵、基地特种部队单兵作战勤装备,而后被广泛于户外用品,这种具备卓越的防水、防风、透气性能的面料到户外用品领域的一致认可与推崇。

初探针织与机织面料拼接工艺的设计

初探针织与机织面料拼接工艺的设计
不 同材质的质感和服用特性衬托出身体 曲线 , 凸显优点 ,隐藏缺陷 ,达到不同的穿着 目的和
效果。
( )在保证产品质量的条件下, 3 尽量节省
原料,减少损耗 ,降低生产成本 ; ( )结合实际生产情况 ( 4 主要包括原料 、 设备 、操作及各工种生产能力的平衡等)制定
出最佳 的拼接工艺生产流程; ( )在保证产品质量的条件下 , 5 提高劳动 生产率 ; ( )为了保证产品质量, 6 先经小批量试生
坯布或原型片、机织 面料 、里料 、衬料及其它 材料按结构设计要求剪切成符合缝制要求的成 衣衣 片 ,包 括 针 织Hale Waihona Puke 片的剪 切 、锁 边 、验 片和
机织面料的排料 、铺料 、算料 、划样 、剪切 、 验片等 。 () 4 缝制工艺。 是整个拼接服装加工过程 中技术较复杂 ,也较为重要 的成衣加工工序 。 按针织面料 和机织面料在服装 中不同的拼接部 位和不 同的款式要求 ,通过选择合适的缝制设
数量复核 、疵病检验 、伸缩率测试 、缝缩率测
试 、色牢度测试、耐热度测试等 ,以确保拼接 生产 的可行 性 。
() 2 编织工艺。 是服装生产的第一大工序, 主要 是在 整经 、穿 经 、上浆 、络纬 等 机织 面料 进行织造的同时根据不同的部位要求和不同的
( )完整结合针织与机织服装 的不同工 1
维普资讯
江 苏 丝 绸
2 0 年第 3期 08
初 针

料桶 毖
的 设 针
刘红 娈 ,梁 惠娥 ( 江南 大学纺 织服装 学院 ,江 苏无锡 24 2 ) 112 摘要 :服 装拼 接 工 艺设 计 是拼 接服 装 整 个产品 设计 过程 中的重要 环 节 ,从 工 艺设 计 的原 则入 手 ,

面料拼接技术探讨

面料拼接技术探讨

面料拼接技术探讨张秀婷 广东省城市建设高级技工学校摘要:为了提升服装及其面料的肌理效果,结合服装风格和款式特点,运用新的设计思路和工艺改变现有面料的外观风格,来提高服装的品质与肌理效果。

越来越多的拼接元素也进入设计师的灵感当中,拼接技术所塑造出来的造型不仅从色彩还是款式造型以及不同材质形成的肌理效果都渐渐满足了人们对现代时尚的要求,深深地蕴藏在人们的审美中,设计师大胆的运用拼接这种新的服装构成表现手法以此来满足人们对现有服装改进的需求,使整体造型本身具有的潜在美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本文主要阐述不同拼接技术在服装中的运用,针对不同面料的性能、不同款式要求及缝制工艺等几个方面处理。

关键词: 拼接技术 肌理效果 造型 工艺改变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现代时尚的追求,人们的审美水平渐渐提高,他们不仅要求造型上有所变化,服装面料的特性同样能够左右服装的外观和品质,越来越多的人打破传统的思维模式,更重要的是对服装的整体造型上进行深入的探究,在款式上及面料色彩上提出了新的要求拼接设计通过色彩来组织画面进行色彩碰撞,通过不同材质的面料进行拼接塑造出不同风格的服装,不仅满足了现代时尚感的需求,而且从不同面料材质之间的拼接、不同色彩面料的拼接、不同款式之间的拼接等几大方面来寻求设计的新方向,进一步突破拼接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并淋漓尽致的表达了拼接在服装设计中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艺术魅力。

一、服装的潮流与时尚呼唤面料肌理的多样性(一)服装的潮流与时尚拼接设计大胆的运用了设计的三要素来进行改进,进一步满足了现代消费者的需求及时尚感的追求。

拼接在时尚造型上的多样性和趣味性进一步迎合了人们对追求时尚潮流的心态,多变的艺术处理效果运用在现代造型设计中,增加了几分新鲜感和时尚的美感。

服装拼接是一种具有创造性的设计手法,拼接设计是由多种元素组合而成,服装面料的多元素组合是由古代的拼接设计与拼布发展而来,简单的说是由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面料拼接组合而成并进行艺术再造,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利用各种布料的特性来进行改造。

针织面料以及纱线染色加工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针织面料以及纱线染色加工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枣庄市#####################################有限公司针织面料及纱线染色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目录.........................................................................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章总论...................................................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章项目背景...................................................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 项目提出的背景.............................................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 项目建设必要性.............................................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 项目承担单位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2.4项目区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章市场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 国际市场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 国内市场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 市场潜力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针织与梭织面料拼接的可行性客观评价_刘红娈.caj

针织与梭织面料拼接的可行性客观评价_刘红娈.caj

表 1 针织织物规格参数
织物 编号
1
组织
成分
织物密度
纱线线密度/
横密/[纵行·(5 cm)-1] 纵密/[横列·(5 cm)-1]
tex
罗纹 真丝、棉(50/50)
105
105
5.9
2 纬平针 棉氨(95/5)
90
3 纬平针 涤棉(93/7)
90
150
14.8
180
9.8
织物 编号
1 2 3
组织
平纹 平纹 斜纹
针织工业
断裂情况也不相同。 因为 13.0 tex× 3 中 弹 线 不 仅 强 度 大 于 9.8 tex ×3 和 14.8 tex×2 涤纶线, 而且经过改 性后其弹性增加,所以在拉伸过程 中缝线不易断裂,而在接缝处的针 织面料断裂,此外,由于缝线强力 的作用导致整块面料的拉伸断裂 强力和断裂伸长率较大。 因为 14.8 tex ×2 涤 纶 线 与 9.8 tex ×3 涤 纶线强度相差不大,所以断裂情况 相同,均为缝线断裂,但其拉伸断 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还是有差别 的。 综上所述,缝纫线也是影响针 织与梭织面料接缝强度的主要因 素之一。 2.2 不 同 的 拼 接 方 式 对 接 缝 强 度 的影响
上夹钳
接缝
下夹钳
图 1 垂直拉伸法
b. 预加张力均为 200 g。 c. 拉 伸 试 样 , 直 至 织 物 断 裂、缝纫线断裂或其他原因引起的 接缝断裂时,试验终止。 记录最大 拉伸断裂强力和相应的伸长率,同
针织工业
No.4
时记录最终断裂的原因。 d. 每 种 试 样 试 验 重 复 做 6
次,计算平均拉伸断裂强力、平均拉 伸断裂伸长率,结果精确至整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 1 针织织物规格参数
织物 编号
1
组织
成分
织物密度
纱线线密度/
横密/[纵行·(5 cm)-1] 纵密/[横列·(5 cm)-1]
tex
罗纹 真丝、棉(50/50)
105
105
5.9
2 纬平针 棉氨(95/5)
90
3 纬平针 涤棉(93/7)
90
150
14.8
180
9.8
织物 编号
1 2 3
组织
平纹 平纹 斜纹
织物缝合方式
4 针/cm
F/N E/%
断裂原因
5 针/cm
F/N E/%
断裂原因
F/N
针织 1 号横向与梭织 1 号经向 210
19 缝合处梭织断裂 301
25
缝线断裂
310
针织 1 号横向与梭织 2 号经向 334
29
缝线断裂
422
33 缝合处针织断裂 402
针织 1 号横向与梭织 3 号经向 261
后将针织面料的横向和纵向分别 与梭织面料的经向和纬向缝制后 进行试验。 接缝位于试样中间部 位。
针织面料:横向和纵向试样规 格均为 110 mm×50 mm。
梭织面料:经向和纬向试样规 格均为 110 mm×50 mm。 1.4 步骤
试验步骤如下: a. 接缝与试样的受力方向垂 直,拉伸方法为垂直拉伸法,如图 1 所 示 。 调 整 上 、下 夹 钳 间 距 离 为100 mm,仪器空载速度为 300 mm/min, 选择适当的负荷量程,使测得的强 力 值 落 在 满 刻 度 的 20% ~80% 之 内。
No.4
针织工业
2009 年 4 月
针织与梭织面料拼接的可行性客观评价
刘红娈
(南山学院 服装系,山东 烟台 265706)
摘要:从接缝拉伸强度方面对针织与梭织面料拼接的可行性进行客观评价,采用单向拉伸垂直拉伸
法测试针织与梭织面料拼接后的平均拉伸断裂强力、断裂伸长率和断裂原因,介绍了试验方法和步骤,并
b. 缝迹密度影响到缝迹延伸 性,从而也会影响到接缝强力。当缝 迹密度较大时,缝迹的延伸性减小, 所以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 面料的 拉伸断裂伸长率也会减小,但从表3 中发现缝迹密度为 5 针/cm 时的拉 伸断裂伸长率要大于 4 针/cm 时的 断裂伸长率, 这是因为针织面料的 弹性在拉伸断裂强力加大时也会相 应地加大, 导致其拉伸断裂伸长率
表 2 梭织织物规格参数
成分
织物密度
纱 线 线 密 度 /tex
经密/[根·(10 cm)-1] 纬密/[根·(10 cm)-1] 经纱 纬纱
涤纶
945
456
10.8 10.8
锦 棉 (70/30 )
536
420
16.2 16.7
棉 涤 (95/5 )
320
320
9.8 11.1
表 3 不同缝迹密度对拼接面料接缝强度的影响
由于人体曲线的凹凸变化,服 装在制作过程中要根据人体的曲 线变化来进行裁剪缝制,所以面料 之间的缝合方式也是多变的。 针织 与梭织面料在进行拼接缝合时也 有多种组合方式,现选择针织面料 与梭织面料分别进行 4 种不同方
2009 年 4 月
式的拼接,即针织面料的横向与梭 织面料的经向拼接;针织面料的横 向与梭织面料的纬向拼接;针织面 料的纵向与梭织面料的经向拼接; 针织面料的纵向与梭织面料的纬 向拼接。 测试结果如表 5 所示。
针织与梭织面料的拼接是对 现有针织与梭织面料的款式和色彩 设计等的改进, 根据面料不同的视 觉反应和服用性能将拼接设计应用 到针织与梭织服装的不同部位,展 现出不同的风格。 虽然市场上拼接 服装的款式种类很多, 但由于没有 经过严格的性能测试, 导致服装在 穿着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的缺陷,如 由于拼接的针织面料与梭织面料的 缩水率不同, 导致洗涤后服装拼接 缝周围褶皱不平, 出现一些无法消 除的皱纹;色牢度不同,洗涤后出现 色彩的混杂,导致颜色不纯正等。所 以对针织与梭织面料拼接的可行性 进行客观评价很重要。 评价针织与 梭织面料拼接的可行性的客观因素 很多,如面料的缩水率、色牢度和可 缝性等, 本文从面料拼接后的接缝 拉伸强度方面对其拼接的可行性进 行客观评价。 1 试验 1.1 方法的确定
服装在穿着过程中往往会产
生两种拉伸状态,即单向拉伸和双 向拉伸[1]。 鉴于针织与梭织面料的 拼接设计在上衣中的应用较多,产 生单向拉伸频率大于双向拉伸,所 以本文只对拼接面料的单向拉伸 进行探讨。
单向拉伸可分为平行拉伸法 和垂直拉伸法[1]。 经验证,由于针织 面料的弹性大于梭织面料,平行拉 伸法的结果均为梭织面料断裂,测 得的试验数据不能准确反映织物 接缝牢度的客观情况,而垂直拉伸 试验中测得的数据反映的是拼接 后的断裂情况,能够客观反映针织 与梭织面料拼接的可行性,从而得 出影响拼接后接缝强度的主要因 素, 所以试验方法选择垂直拉伸 法。
360 33
缝线断裂 286 65 缝合处针织断裂 282 77
针织断裂
针织 2 号与梭织 2 号 175 52 缝合处针织断裂 177 50 缝合处针织断裂 200 71 缝合处针织断裂 176 70 缝合处针织断裂
本文选用目前加工中常用的3 种缝纫线做了 3 组对比试验。
3 种缝纫线分别为: a. 9.8 tex×3 涤纶线,均匀性 较好; b. 14.8 tex×2 涤纶线, 使用 较多,强度较高; c. 13.0 tex×3 中弹 线 , 延 伸 率为15%,弹性好。 试验结果如表 4 所示。 由表 4 可以看出,使用不同的 缝纫线时面料的拉伸断裂强力和 拉伸断裂伸长率有很大差别,而且
YG026A 型 电 子 织 物 强 力 机 、 剪刀、直尺、划粉。 1.3 试样
针织与梭织织物规格参数分 别如表 1、表 2 所示。
在距布边 1/10 幅宽处裁取,然
作者简介:刘红娈(1983—),女,硕士研究生,教师。 主要从事服装 CAD 方面的研究。
· 30 ·
100 mm
2009 年 4 月
· 31 ·
No.4
加大,当然这也要看它的断裂情况, 如针织 1 号横向与梭织 3 号经向在 缝合时缝迹密度采用 5 针/cm 时的 断裂伸长率要大于 4 针/cm 时,均为 缝线断裂,而当采用 6 针/cm 缝纫时 的断裂情况是接缝处的针织面料断 裂,所以它的伸长率要小于 5 针/cm。
以上分析说明缝迹密度是影 响针织与梭织面料接缝强度的主 要因素之一。 2.1.2 缝纫线
由表 5 可以看到,当同一块针 织面料的横向和纵向分别与同一 块梭织面料的经向和纬向拼接时, 其拉伸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是 不同的,主要是因为针织面料本身 横向与纵向的拉伸断裂强力和断 裂伸长率有很大差别。 如 1 号针织 面料的横向拉伸断裂强力为 231 N, 断裂伸长率为 127%; 纵向拉伸断 裂强力为 585 N, 断裂伸长率只有 47%。 而 1 号梭织面料的经向拉伸 断裂强力为 277 N, 断裂伸长率为 8%; 纬向拉伸断裂强力为 542 N, 断裂伸长率为 29%。 正是由于拼接 面料本身不同方向的拉伸断裂强 力和断裂伸长率不同,才会使拼接 后的试样出现不同的拉伸断裂强 力和断裂伸长率。
反映离散的指标很多,试验次 数和试验数据也很多,所以没有把 这些反映离散的指标都放上去,只 是选择有代表性的指标进行计算, 将计算后的平均结果进行比较分 析。 2 试验结果与分析 2.1 缝纫条件对接缝强度的影响 2.1.1 缝迹密度
我国服装加工中缝迹密度多 采用 4~6 针/cm,在国内 外方法、标 准中,一般规定为 5~6 针/cm,试 验 中选择 4 针/cm、5 针/cm 和 6 针/ cm 做了 3 组对比试验, 如表 3 所示, 具体分析如下。
263
47 缝合处针织断裂
表 5 不同的拼接方式对拼接面料接缝强度的影响
织物种类
针织横向与梭织经向
F/N E/%
断裂原因
针织横向与梭织纬向 F/N E/% 断裂原因
针织纵向与梭织经向 F/N E/% 断裂原因
针织纵向与梭织纬向 F/N E/% 断裂原因
针织 1 号与梭织 1 号 301 25
缝线断裂
25
缝线断裂
234
44
缝线断裂
231
注:1.F 为平均拉伸断裂强力,E 为平均拉伸断裂伸长率。
2.缝线选用 14.8 tex×2 涤纶线,缝迹采用平缝缝迹 301 型,机针为同一圆头机针,压脚压力不变。
3.拉伸速度 100 mm/min。
6 针/cm
E/%
断裂原因
27 缝合处针织断裂
35 缝合处针织断裂 42 缝合处针织断裂
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影响针织与梭织面料拼接后接缝强度的主要因素包括缝迹密度 、缝线的
选择、拼接方式、面料的选择以及拉伸速度。
关键词:针织与梭织面料拼接;接缝拉伸强度;垂直拉伸法;拉伸断裂强力;断裂伸长率;缝迹密度
中图分类号:TS 101.9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4033(2009)04-0030-05
拉伸试验中按其夹样形式又 可分为抓样法和条样法。 我国 GB 3923—1983《机织物断裂强力和 断 裂 伸 长 的 测 定 ( 条 样 法 )》 和 GB/T 15788—1997 《土工 布 拉 伸 试 验 方 法 宽条样法》 都采用条样法;美
国和日本标准均采用抓样法;国际 标准 ISO/DIS 13943.1—1994《纺 织 品 织物拉伸性能 第 1 部分 最大强力和最大强力时伸长率的 测定 条样法》 则两种方式皆采 用。 事实上,条样法节省试样,但制 样较繁琐,而抓样法较符合实际服 用情况,制样也较简便,且便于直 接从成品上取样。 经试验对比,两 种方法试验结果相关密切,因此可 认为这两种方法具有同样效果,可 以根据测试条件和要求选用[2]。 由 于本文试验是选用 3 种不同的针 织面料与 3 种不同的梭织面料进 行两两拼接组合,而在市场上很难 找到适合试验要求的成品服装,故 试验选择条样法。 1.2 设备与工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