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亭送别试卷1
高中语文2.长亭送别专项测试同步训练

高中语文2.长亭送别专项测试同步训练2020.031, 一、基础部分(每小题3分,共21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粗字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骢(jiǒnɡ)蹙眉(cù)须臾(yú)吁气(xū)B.谂知(niàn)赓续(ɡēnɡ)玉醅(pēi)调护(tiáo)C.靥儿(yàn)弃掷(zhì)泠泠(línɡ)长堤(tí)D.揾做(wèn)暮霭(ǎi)顷刻(qǐnɡ)栖迟(qī)2,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第11题。
(4分)菩萨蛮晏几道哀筝一弄《湘江曲》,声声写尽湘波绿。
纤指十三弦,细将幽恨传。
当筵秋水慢,玉柱斜飞燕。
弹到断肠时,春山眉黛低。
11.(1)这首词描写的是一种什么景象?主要内容写的是什么?(2)词里集中对什么作了描写?精妙之处在哪里?就你有体会的一点谈谈自己的见解。
3, 二、阅读部分(27分)(一)阅读下面一段曲词,完成8~10题。
(每小题3分,共9分)【正宫】【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耍孩儿】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
伯劳东去燕西飞,未登程先问归期,虽然眼底人千里,且尽生前酒一杯。
未饮心先醉,眼中流血,心内成灰。
……【四煞】这忧愁诉与谁?相思只自知,老天不管人憔悴。
泪添九曲黄河溢,恨压三峰华岳低。
到晚来闷把西楼倚,见了些夕阳古道,衰柳长堤。
……【一煞】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淡烟暮霭相遮蔽。
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
我为甚么懒上车儿内,来时甚急,去后何迟?【收尾】四围山色中,一鞭残照里。
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8.对【正宫】【端正好】一曲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通过莺莺对暮秋郊野景色的感受,抒发了情人分别的痛苦压抑的心情。
B.蓝天的白云,萎积的黄花,南飞的大雁,如丹的枫叶,它们在凄紧的西风中融成一体,构成了寥廓萧瑟、令人黯然的境界。
高二:6.21长亭送别测试 试题

?长亭送别(sòng bié)? 自测一、根底(gēndǐ)知识1.下面加黑字的注音或者(huòzhě)解释有错的一项是哪一项()A.钏(chuàn镯子(zhuó zi)) 泠泠(1íng清淡) 斜晖(huī日光)B.靥儿(yè古代妇女贴在额两边的花饰) 揾泪(wèn揩拭) 厮守(ī相守) C.谂知(shěn知悉,深知) 一递一声(dì交替,更迭) 蹙眉(cù皱) D.蜗角(wō极小) 玉醅(péi没过滤的酒) 趁程途(chèn赶)2.加黑字的读音和词义都不同的一项是哪一项()A.①只索昏昏沉沉的睡②索与我凄凄惶惶的寄 B.①阁泪汪汪②阁不住泪眼愁眉C.①挣揣一个状元回来者②顺时自保揣身体 D.①供食太急②将来的酒一共食3.给下面三组内容正确配伍①举案齐眉②蜗角虚名,蝇头微利③红泪④司马青衫⑤伯劳东去⑥鱼雁青鸾A.薛灵芸B.比喻离散C。
比喻书信消息D.西王母E.白居易F.孟光G.苏轼a.梁鸿b.?满庭芳?c.乐府d.王嘉e.?拾遗记?f.苏轼Q.汉武帝h.?琵琶行?①___②___③___④___⑤___⑥___4.对以下句子的修辞方法,讲解正确的一项是哪一项()①泪添九曲黄河(huánɡ hé)溢,恨压三峰华岳低②蜗角虚名(wō jiǎo xūmíng),蝇头微利③荒村(huānɡ cūn)雨露宜眠早,野店风霜要起迟④伯劳(bóláo)东去燕西飞A.夸大用典互文比喻B.比喻拟人比喻互文C.夸大拟人比喻互文D.比喻用典互文比喻二、阅读理解对下面曲词赏析错误的一项是哪一项5.[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A.描绘五幅图画,提醒深秋时节特征,渲染萧瑟悲凉的气氛,衬托莺莺的离人伤感之情。
B.是什么在一夜之间把这一片树林染红了呢?都是离别之人的伤心泪水!一个“染〞字沟通了景与情的联络,创造了委婉深沉、令人感伤的意境。
高中语文2.长亭送别试题

高中语文2.长亭送别试题 2019.091,2、读准下面加点字的字音。
重荷深邃踌躇磐石门槛为难流氓下颏模仿头颅喧嚣惹人注目2,3、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重荷:深邃:踌躇:磐石:愁苦:巴望:锁闭:喧嚣惹人注目:杂乱无章:不见天日:3,2、文章不管是在对贝多芬的外貌描写上,还是在对他的语言描写上,都表现了他对不幸遭遇的抗争精神。
请从课文中找出一些具体的例子进行分析。
答:4,3、品味下面的句子,说说它们表达了什么意思。
⑴“好,你们竟敢到兽穴里来抓老狮子的毛。
”答:5,⑵“听我心里的音乐!你不知道我心里的感觉!一个乐队只能奏出我在一分钟里希望写出的音乐!”答;6,1. 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与现在的用法分析正确的一组是:①古之学者必有师。
②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③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④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①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⑥年十七,好古文A.全不相同 B.②③⑤和现在的用法相同C.全都相同 D.①③⑥和现在的用法相同7,2. 下列加点词语含义相同的一组是: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B.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圣人无常师C.吾从而师之 D.其闻道也亦先乎吾乃大惊,问所从来余嘉其能行古道8,3.下列各句中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B.于其身也,则耻师焉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三人行,则必有我师B.而耻学于师 D.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不拘于时,学于余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9,4.下列加点词语的注音和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传:chuan,流传B.作《师说》以贻之贻:dai,赠送C.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读:dou,句中的停顿D.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谀:ru,阿谀,奉承10, 5.韩愈,字_______,世称_______,卒谥“____”,作品集有《___________》。
他是唐代“___________”的倡导者,后人称之为“文起八代之衰”,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其余七家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长亭送别》练习1

《长亭送别》练习1一、基础知识与运用1.下列各组字形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筵席煎熬栖惶亲眷B.蹙眉携手顷刻厮守C.狼籍淋漓解剖讫今D.罗帏青鸾暮蔼胸臆2、选择句中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 )A.莺莺在长亭送别张生,真是黯然销魂。
B.白马将军的确救下莺莺,使崔相国一家终于破镜重圆。
C.莺莺有心与张生举案齐眉,怎奈老夫人从中作梗。
D.莺莺对感情是执着的,她害怕这一别从此劳燕分飞。
3、在“晓来谁染霜林醉”一句中,“染”和“醉”历来为人所称道,这两个词妙在何处?阅读下面一诗一词,都是描写离别的名篇,所使用的手法同中有异。
阅读时要弄清抒情的层次,各自使用了什么手法,达到了怎样的艺术效果。
无题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雨霖铃柳永寒蝉凄切。
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4.对《无题》解说不正确的是( )A.诗人以相见之难来衬托分别之难,未见时的相思在离别时的依依不舍面前,好像也减轻了一些,这种感受貌似无理却极见真情。
B.作者以双关的手法和比喻的手法,写出思念之绵长和痛苦。
C.眼前分别在即,作者却已想到了分别后“晓镜”和“夜吟”的情形,扩大了抒情空间。
D.作者嘱咐对方要经常通音讯,以慰思念的愁肠。
E.从“夜吟应觉”之“应”和青鸟的典故,可以推测诗中的主人公是女性。
5.对《雨霖铃》解说不正确的是( )A.上阙以清秋之景衬托离别的心境,情景交融,并直接描写了不忍分手的动作神态。
尤其是以空廓的楚天来形容愁绪漫无边际。
B.下阕从眼前的分别设想别后明朝寂寞之情和经年孤寂之感,反过来加强了眼前的离愁别绪。
C.“良辰好景虚设”的“虚”,“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的“纵”、“更与何人说”,强烈地表达了爱情的专一忠诚。
《长亭送别》同步练习附答案

《长亭送别》同步练习附答案一、基础达标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金钏.(chuàn)挣揣.(chuǎi)玉骢.(cōnɡ)B.玉醅.(bèi)靥.儿(yè)迍.迍(zhūn)C.谂.知(shěn)弃掷.(zhì)筵.席(yán)D.绣衾.(qīn)青鸾.(luán)经忏.(chǎn)【解析】选C。
A项,“揣”应读chuài;B项,“醅”应读pēi;D 项,“忏”应读chàn。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解析】选A。
B项,保揣:保重;C项,将来:拿来;D项,倩:请,央求。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 )A.似这等蜗角虚名....,在他眼里是算不了什么的。
....,.蝇头微利B.转眼间,一桌饭菜被消灭个精光,只剩下杯盘狼藉....。
C.张家兄弟两人非常和睦,举案齐眉....,从没见他们红过脸、吵过嘴。
D.莺莺对感情是执着的,她害怕这一别从此劳燕分飞....。
【解析】选C。
A项,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指微不足道的名声与利益。
B项,杯盘狼藉:杯盘等放得乱七八糟,形容宴饮后桌上凌乱的样子。
C项,举案齐眉:形容夫妻相敬。
D项,劳燕分飞:比喻人别离(多用于夫妻)。
4.选出对下列各句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1)晓来谁染霜林醉?(2)笑吟吟一处来,哭啼啼独自归。
(3)若见了那异乡花草,再休似此处栖迟。
(4)泪添九曲黄河溢,恨压三峰华岳低。
A.(1)反问 (2)夸张(3)借代(4)对偶B.(1)比拟(2)对比(3)借喻(4)对偶C.(1)比拟(2)对偶(3)借喻(4)夸张D.(1)比喻(2)对偶(3)借代(4)夸张【解析】选C。
(1)“染”“醉”是比拟;(2)“笑”与“哭”,“吟吟”与“啼啼”形成对偶;(3)“花草”是借喻;(4)“黄河溢”“华岳低”是夸张。
5.名句默写。
高中语文长亭送别阅读练习 人教版

高中语文长亭送别阅读练习一、阅读下文,完成1~2题。
(夫人、长老上,云)今日送张生赴京,十里长亭,安排下筵席;我和长老先行,不见张生、小姐来到。
(旦、末、红同上)(旦云)今日送张生上朝取应,早是离人伤感,况值那暮秋天气,好烦恼人也呵!“悲欢聚散一杯酒,南北东西万里程。
”1.“今日送张生赴京”,交代事情的缘起,“安排下筵席”,给人以的气氛;而“旦、末、红”上场,却带来了的气息。
气氛由到,形成了巨大的,激起了读者的欣赏兴趣。
解析:考查对文段的整体理解。
答案:喜庆悲切喜悲反差2.“悲欢聚散一杯酒,南北东西万里程”中的“悲欢聚散”是偏义复词,偏重在什么词语上?这为本折戏奠定了怎样的基调?解析:考查词义理解。
依剧情可知。
答案:悲;散。
悲凉。
二、阅读下文,完成1~3题。
〔正宫〕〔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1.“碧云天,黄花地”化用了《》中的词句。
解析:考查文学常识。
由文字注释可知。
答案:范仲淹苏幕遮2.“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抓住富有季节特征的景物,集中渲染了的气氛。
生动地衬托出莺莺的之情。
解析:考查对曲句的理解。
答案:深秋寥落萧瑟、悲凉离人伤感3.最后两句,使用的修辞手法是,形象传神地展示了莺莺内心曲折而深沉的之情,感人至深。
解析:考查修辞方法。
设问、夸张都是用来表现人物心情的,此时当是“悲愁”。
答案:设问、夸张悲愁三、阅读下文,完成1~3题。
(旦云)张生,此一行得官不得官,疾便回来。
(末云)小生这一去白夺一个状元。
正是:“青霄有路终须到,金榜无名誓不归。
”(旦云)君行别无所赠,口占一绝,为君送行:“弃掷今何在,当时且自亲。
还将旧来意,怜取眼前人。
”(末云)小姐之意差矣,张珙更敢怜谁?谨赓一绝,以剖寸心:“人生长远别,孰与最关亲?不遇知音者,谁怜长叹人?”1.莺莺的叮咛,主要针对前文崔母说的“驳落呵,休来见我”,而表达了对张生的和对母亲的果断。
解析:考查对人物形象的把握。
2021年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长亭送别》练习卷(答案详解)

【最新】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长亭送别》练习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斜晖.(huī) 筵.席(yàn) 绣衾.(qīn) 靥.儿(yè)B.金钏.(chuàn) 罗帏.(wéi) 谂.知(shěn) 相携.(xié)C.牺.惶(qī) 蹙.眉(cù) 蜗.角(wō) 厮.守(sī)D.青鸾.(1uán) 禾黍.(shǔ) 栖.迟(xī)女婿.(xù)2.下列各句中字形有误的一句是 ( )A.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B.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C.意似痴,心如醉,昨霄今日,消减了小腰围D.青宵有路终须到,金榜无名誓不归3.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和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奈时间..怎不悲啼!B.鞍马秋风里,最难调护,最要扶持..C.做到..见夫人科D.遍人间烦恼..填胸臆4.下列句子中,修辞方法和另外三个不同的一项是( )A.“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拆鸳鸯在两下里B.休要“一春鱼雁无消息”!C.若见了那异乡花草,再休似此处栖迟D.泪随流水急,愁逐野云飞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一煞】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淡烟暮霭相遮蔽。
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
我为甚么懒上车儿内,来时甚急,去后何迟?(红云)夫人去好一会,姐姐,咱家去!(旦唱)【收尾】四围山色中,一鞭残照里。
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旦、红下)(末云)仆童赶早行一程儿,早寻个宿处。
泪随流水急,愁逐野云飞。
(下)5.上文中有“夕阳古道”之语,很容易让人想起同时代另一散曲大家——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___,__。
___,断肠人在天涯。
另文段末“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一句也化用了宋代著名女词人__写烦愁的名句:____,___,这些都给唱词增色不少。
语文必修五+第二专题《长亭送别》练习1+

《长亭送别》练习一1.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弃掷斜晖挺身举案齐眉B.揩拭青霄狼藉蝇头微利C.暮蔼蜗角胸臆萧瑟凄冷D.厮守把盏扶持喁喁私语1.C2.下列词语解释正确的一组是()A.忳忳(行动迟缓的样子)破题儿(开始,起头)弃掷(遗弃)靥儿(笑脸)B.揾做(用手指按)煞强如(远胜过)谂知(深切体会,深知)口占一绝(即兴作诗)C.就里(内中的实际情况)赓续(继续)玉醅(美酒)泠泠(清淡D.栖迟(留恋)只索(只好)余荫(多余的荫凉)推壶(假装整理)2.C3.下列语句停顿恰当的一项是()A.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
B.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D.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
3.C4.红娘问莺莺:“姐姐今日怎么不打扮?”莺莺无心打扮的原因是()A.“你哪知我的心里啊!”—你不懂我的心。
B.“见安排着车儿.马儿,不同人不熬熬煎煎的气。
”—眼前车马忙碌,分明离别在即,别情沉重。
C.“准备着被儿.枕儿,只素昏昏沉沉的睡。
”—被老夫人如此逼迫,弄得头昏脑胀。
D.“久已后书儿.信儿,索与我恓恓惶惶的寄。
”—想到离别后惟一可作慰藉的只能是鱼雁传书,就心痛欲碎。
4.B5.对《长亭送别》中《端正好》一段戏文,分析不当的是()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A.前四句,写秋天.秋地.秋风.秋雁,天碧.地黄,风紧.雁飞,有声有色,动静相间;既是写秋天的实景,又暗含着离人的伤感。
B.这首曲词的前四句,由范仲淹《苏幕遮》一词“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四演化而来,同为离别渲染气氛。
C.最后是个设问句,先暗中点明离别的具体时间“晓”,然后借景抒情,一问一答,是离人的泪染红了遍野的霜林,读来催人泪下。
D.整首曲词,借对秋景的描写,构成萧瑟凄凉的氛围,与主人公的离愁别恨相融合,景语境语不可复辨,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5.B6.[滚绣球]一曲中有“马儿迍迍的行,车儿快快的随”两句,金圣叹赞其为真正妙文,下面的解释哪个是错误的()A.张生骑马在前,莺莺坐车在后,莺莺要马儿慢慢地走,车儿快快的跟上,好让自己同张生更靠近些,也能有更多一点的时间呆在一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亭送别试卷1
一、基础知识(12分)
1.下列字音或字形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经忏.(chàn)长吁.短叹(xū)厮守如拾草芥
B.呼吁.(yù)白泠.泠(lěnɡ)挨靠草菅人命
C.亲眷.(juān)携.手(xí)筵席不系之舟
D.依偎.(wěi)蹙.愁眉(qī)宴席东施效颦
2.下列近义词填空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________高的人,他的生活优雅、精致,有情趣,有格调,有追求,有意义。
②陶渊明归隐田野,以“力耕”谋取“衣食”。
这种情况与富贵绝无________,在古人心目中乃成为真正的清高。
③在这里,确是可以悠然见南山的。
像我这样一个贫寒的人,或许只有在北平能______一点清福了。
A.品位姻缘享受
B.品味因缘消受
C.品位姻缘消受
D.品味因缘享受
3.下列各句使用的表现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
B.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C.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
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
D.若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莺莺在长亭送别张生,真是黯然销魂
....。
B.白马将军杜确救下莺莺,使崔相国一家终于破镜重圆
....。
C.莺莺有心与张生举案齐眉
....,怎奈老夫人从中作梗。
D.莺莺对感情是执著的,她害怕这一别从此劳燕分飞
....。
二、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5~8题。
叨叨令见安排着车儿、马儿,不由人熬熬煎煎的气;有甚么心情花儿、靥儿,打扮得娇娇滴滴的媚;准备着被儿、枕儿,只索昏昏沉沉的睡;从今后衫儿、袖儿,都揾做重重叠叠的泪。
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久已后书儿、信儿,索与我凄凄惶惶的寄。
脱布衫下西风黄叶纷飞,染寒烟衰草萋迷。
酒席上斜签着坐的,蹙愁眉死临侵地。
幺篇虽然久后成佳配,奈时间怎不悲啼。
意似痴,心如醉,昨宵今日,清减了小腰围。
幺篇年少呵轻远别,情薄呵易弃掷。
全不想腿儿相挨,脸儿相偎,手儿相携。
你与俺崔相国做女婿,妻荣夫贵,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
满庭芳供食太急,须臾对面,顷刻别离。
若不是酒席间子母们当回避,有心待与他举案齐眉。
虽然是厮守得一时半刻,也合着俺夫妻们共桌而食。
眼底空留意,寻思起就里,险化做望夫石。
朝天子暖溶溶的玉醅,白泠泠似水,多半是相思泪。
眼面前茶饭怕不待要吃,恨塞满愁肠胃。
“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拆鸳鸯在两下里。
一个这壁,一个那壁,一递一声长吁气。
5.叨叨令中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几个叠词?这种手法和这些叠词的运用有何艺术效果?(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脱布衫中的环境描写有何作用?(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7.“昨宵今日,清减了小腰围”一句采用了什么手法?请再举出与其表意手法相同的一句诗。
“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表现了崔莺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8.满庭芳和朝天子中用了哪些典故?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A[B项“泠”音línɡ;C项“眷”音juàn,“携”音xié;D项“偎”音wēi,“蹙”音cù。
]2.D[品味:动词,①尝试滋味,品尝;②仔细体会,玩味。
名词,③(物品的)品质和风味;
④格调和趣味。
此处根据第④项,选“品味”。
品位:名词,①指官吏的品级,官阶;②矿石中
有用元素或有用矿物含量的百分率;③泛指人或事物的品质、水平。
因缘:佛教谓使事物生起、变化和坏灭的主要条件为因,辅助条件为缘;泛指机会、缘分。
姻缘:专指婚姻的缘分。
享受:物质上或精神上得到满足。
消受:享用,受用,多用于否定。
]
3.C[A.B.D三项将抽象的“情”形象化,C项属直接抒情。
]
4.B[“破镜重圆”指夫妻之间经离乱或变故后又团圆。
这里使用对象有误。
]
5.排比手法;五个叠词;排比和叠词的运用造成了音节和声韵的回环流转,产生了“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
6.渲染张生内心因离别而产生的惆怅凄凉之情。
7.夸张手法,意思是说因为离愁别恨而消瘦了;李清照的“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与之同。
珍惜爱情,轻视功名利禄。
8.满庭芳中运用孟光献饭的典故,是为了表现崔莺莺对张生的体贴之心;运用“望夫石”的典故,是为了表现崔莺莺对张生的爱之深切。
朝天子中的“暖溶溶的玉醅,白泠泠似水,多半是相思泪”
化用了范仲淹《苏幕遮》的词句,表明了她对张生相思的痛苦;“蜗角虚名,蝇头微利”语出苏轼《满庭芳》词,表明了她对功名利禄的蔑视和痛恨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