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料知识:纱支数与针织布的克重关系
面料成本计算方法

·面料成本计算方法面料成本核算(例)1,纱支数与针织布的克重有何对应关系?比如144gsm的纯棉平布须用多少支数的纱?2,针织坯布在染色后克重的变化范围大约是多少?a: 目前所讲的纱支数大都是指“英制支数”,用英文字“S”表示.它的定义是:在公定回潮率下,重一磅的纱线,它的长度有几个840 码,就称为几支纱线.纱线越粗,S值就越小,纱线越细,则“S”值越大.即40s/1要比20s/1的纱支幼细. 这样,在同种结构的针织布中,纱支越幼细,它的克重(g/m2)就越轻.如32s/1平纹布成品克重在135-145G/M2之间,而20s/1平纹布的成品克重在180-190G/M2.针织胚布在经过前整,煮练,与溶液中的染料结合等一系列化学反应,会吸湿澎化,所以一般都会增重15-20G/M2左右.但会随着原料纤维的选择,织物的构造,染色工艺,染料特性而有一定程度的浮动.如:普梳纱因杂质较多,同种纱支,织物较精梳纱支的成品会较轻;平纹布较罗纹布的线圈构造密实,故胚布与染后的克重相差较罗纹布要小.还有同纱支同种结构的布,织造的密度也会有影响.b:按照理论计算出来的纱支/规格米克重和实际上的大不相同. 同一批生产的面料因为拉幅定型处理稍有不同, 克重也会偏差不少.当然,从工厂价目表上看纱支,规格,幅宽,克重, 大致可以知道一定的规律. 反正算克重的那套方法不会简单.举两个例子吧.全棉:40s x 40s 133 x 72 门幅:48/50〞设:纱价33,000元/吨第一步:算出经纱条数:133 x 50(门幅)= 6650 (经条总数)40支化成Deniel. 5310(系数)/ 40 = 133 Deniel6650 x 133 / 9000(系数)=97。
53 x 1.05(损耗)经纱重量= 102g/m第二步:算出纬纱重量40s +40D = 173 Deniel x 72= 12456 x (1.27+0.10m) / 9000 x 36 = 68.26 g/m 布重:170克/米化纤产品:50D X 75D / 203 X 89 66.9”203 X 66.9 = 13580./9000 =1.5X50D X 1.03 =77.7175 X 89 X1.7/9000 X 36=45.39=123G/M假设50D 17元/KG原料:2元织造费1.3元/米染整费:0。
克重、棉纱支数和涤纶丝D的换算

克重、棉纱支数和涤纶丝D的换算要计算首先要弄清两个公式:1、纱支(英支)也就是我们通常用S表示的,与旦尼尔(用D表示)的换算公式:S=5315/D2、旦尼尔数表示9000米纱线的克数,比如我们经常说的100D就表示9000米纱线的重量为100克。
知道这两点,理解公式就很容易了。
举例:40S*40S/133*7263",133*72表示的就是每英寸经纱和纬纱的根数,63"表示面料的门幅为63英寸。
计算公式:每米经纱用量:133×63×(5315÷40)÷9000×1.1(织缩)=136克,其中织缩根据纬纱粗细及密度不同而有差别,纬纱越粗、越密,织缩也越高。
每米纬纱用理:72×63×(5315÷40)÷9000=70克然后再用每米用纱量乘以纱价,比如40S的精梳纱是25元/公斤,则该面料纱的成本为(136+70)÷1000×25=5.15元然后再加上织造费用,一般箭杆机是3分一纬,即:72*0.03=2.16元该面料的总价则为:5.15+2.16=7.31,其中有的地方就可以四舍五入了。
梭织弹力布克重及价格的计算方法大家先看一下,纬弹布的原理与此相同。
一般弹力面料坯布做到72",染色成品门幅仅有48"/50"。
一般坯布上机门幅与成品门幅比例在:1.44~1.48:1,具体要看织物是平纹、斜纹还是缎纹。
也有厂家为了偷工减料故意将上机门幅减少的。
举例说明:40S*40S+40D/133*7248"/50",此为成品的门幅和经纬密,坯布门幅则要做到72"。
每米经纱用量:133(成品经密)×50(成品门幅)×(5315÷40)÷9000×1.1=108克每米纬纱用量:72(纬密)×72(门幅)×(5315÷40)÷9000*1.1=84克72(纬密)×72(门幅)×12(旦数)÷9000=7克,注:40D的氨纶一般换算成12D,70D的氨纶一般换算成25D每米纬纱用量为:84+7=91克不过,理论总是和实际会有些差距,一般来说,克重还是以测量成品为准,因为这个误差在量大的时候就会很明显了!。
服装用料计算方法

服装用料计算方法1、丝光棉T恤175码的后中长为73厘米,胸围为55厘米,袖长(短袖)24厘米,1/2袖口17.5厘米,夹围(袖笼)为23.6。
门幅为130,克重为155克/平方米。
那么我在这匹布上就可以这么排,0.97米/件。
那净单耗是不是为0.97x1.3x155=195.5克..得到这个数据,我只把工艺单的尺寸,算上去。
至于缝位的什么我都没加。
计算面料(理论计算),一般都是以方形或者长方形来计算。
如:胸围x身长x2=前后片,袖肥x袖长x4=袖片。
但是在计算时要增加缝合部分(胸围+2cm),握边部分。
(注意每增加一道拼接,要增加1个缝头,各1cm)如果是条或格面料,要求对格对条,长度要增加一个条宽。
将所有的用料合计是:净用料,再计算损耗。
损耗:(全部以针织面料为例)1、布边损耗,针织面料大约是总用料的3-4%。
2、布头,裁剪,布残损耗,大约是总用料的3%。
3、理论与实际的差异,大约是总用料的8-10%。
实际排料有规格的变动,幅宽的限制。
净用料大约要再加14-17%左右才是实际用料的单耗。
2、T恤用料算法:这件珠地面料的男士T恤用料是多少啊?怎么计算的?衣长:72cm胸围:114cm(一圈)袖长:22cm袖肥:50(一圈)面料的门幅宽是2米5的。
大身用料=(1/2胸围+3CM)×(身长+5CM)×2×克重短袖用料=1/2袖肥×(袖长+4CM)×2×克重长袖用料=(袖肥+袖口+4CM+1/2袖肥-1/2袖口)×(袖长+4CM)×克重领子用料:这个要看你是什么领子了,罗纹领还是滚边领什么的,不过这个是次要的了,自己看着加吧。
整件衣服用料=所有的加起来×损耗(1000~2000件为1.05%5000以上为1.03%20000以上为1.02%)注意,这个仅是T恤的算吧,不适用于其它款式按以上公式算的话你这T恤的用料则为大身用料=(1.14+0.06)*(0.72+0.05)=0.924平方袖子用料=(0.22+0.04)*0.5*2=0.26平方总计用料=(0.26+0.924)*1.05裁剪损耗=1.26平方如果幅宽是2.5米的.按这尺寸排料则为大身一门幅可以排四片(两件)则大身用料=(0.72+0.05)/2件=0.385米袖子一门幅可以排五片(2.5件)则袖子用料=(0.22+0.04)/2.5=0.104米得出2.5米幅宽的单件用料段长为(0.385+0.104)*1.05裁剪损耗=0.514米/件换算成平方则为0.514米*2.5幅宽=1.28平方这样算下来与我按第一个方法算得出1.26平方差的不多.一般来说.报价时算用料都是按我第一个方法算的,至于幅宽什么的,则是根据实际情况需要来安排不同大小的幅宽3、胸围82cm(一圈).肩宽33.5cm.身长60cm.腰围76.3cm.下摆87com.袖隆16.6cm.袖长8.9cm.袖口28.8cm(一圈).领宽19.7com.领深9.1cm.领高1.5cm.大身面料克重为200g/m2 汗布. 领面料为270g/m2 1*1罗纹.大身:1,横向:下摆比胸围大,以下摆为准。
面料知识:纱支数与针织布的克重关系

纱支数与针织布的克重关系1,纱支数与针织布的克重有何对应关系比如144gsm的纯棉平布须用多少支数的纱2,针织坯布在染色后克重的变化范围大约是多少a目前所讲的纱支数大都是指“英制支数”,用英文字“S”表示.它的定义是:在公定回潮率下,重一磅的纱线,它的长度有几个840 码,就称为几支纱线.纱线越粗,S值就越小,纱线越细,则“S”值越大.即40S/1要比20S/1的纱支幼细. 这样,在同种结构的针织布中,纱支越幼细,它的克重(g/m2)就越轻.如32S/1平纹布成品克重在135-145G/M2之间,而20S/1平纹布的成品克重在180-190G/M2.针织胚布在经过前整,煮练,与溶液中的染料结合等一系列化学反应,会吸湿澎化,所以一般都会增重15-20G/M2左右.但会随着原料纤维的选择,织物的构造,染色工艺,染料特性而有一定程度的浮动.如:普梳纱因杂质较多,同种纱支,织物较精梳纱支的成品会较轻;平纹布较罗纹布的线圈构造密实,故胚布与染后的克重相差较罗纹布要小.还有同纱支同种结构的布,织造的密度也会有影响.b按照理论计算出来的纱支/规格米克重和实际上的大不相同. 同一批生产的面料因为拉幅定型处理稍有不同, 克重也会偏差不少.当然,从工厂价目表上看纱支,规格,幅宽,克重, 大致可以知道一定的规律. 反正算克重的那套方法不会简单.举两个例子吧.全棉:40 x 40 + 40D 133 x 72 门幅:48/50“设:纱价33,000元/吨第一步:算出经纱条数:133 x 50(门幅)= 6650 (经条总数)40支化成Deniel. 5310(系数)/ 40D = 133 Deniel6650 x 133 / 9000(系数)=97。
53 x (损耗)经纱重量= 102g/m第二步:算出纬纱重量40s +40D = 173 deniel x 72= 12456 x + / 9000 x 36= g/m布重:170克/米化纤产品:50D X 75D / 203 X 89 ”203 X = 13580./9000 = X =75 X 89 9000 X 36==123G/M假设50D 17元/KG原料:2元织造费元/米染整费:0。
针织布克重计算公式

针织布克重计算公式针织布是目前最常用的一种纺织品,其特点是柔软、透气、舒适,非常适合制作日常服装。
在生产过程中,针织布的重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它关系到织物的质量和成本。
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下针织布的重量计算公式。
针织布的重量是指单位面积的织物重量,通常用克/平方米(g/m²)来表示。
计算针织布重量的公式是:织物重量(g/m²) = 克重(g/㎡) × 面积(㎡)其中,克重指的是每平方米的重量,是制作针织布时重要的参数之一。
克重的计算公式为:克重(g/㎡) = 纱密度(支数) × 平均单纱质量(克)纱密度是指单位长度上有多少根纱线,支数是纱线长度为1英寸(1英寸=2.54厘米)时所包含的纱线长度,通常用支数表示。
平均单纱质量指的是每根纱线的质量,是制作针织布时另一个重要的参数。
针织布克重计算公式比较简单,但具体实施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精确测量织物面积在计算针织布重量时,需要精确测量织物的面积,一般通过计算织物的长和宽得出。
如果织物形状较为复杂,可以把织物划分为若干个小部分,分别测量面积后累加得到总面积。
2、准确测量纱密度和单纱质量纱密度和单纱质量是制作针织布时很重要的参数,需要通过仪器准确测量。
测量纱密度可采用纱线计数器、纱捻计等仪器,而测量单纱质量则需要用到轻量秤。
3、注意测量单位在计算针织布克重时,各个参数的单位必须保持一致。
如纱密度用支数表示,单纱质量用克表示,面积用平方米表示。
如果单位不一致,会导致计算结果错误。
针织布克重计算公式的应用非常广泛,可以帮助纺织品生产企业准确控制织物的重量,保证产品质量。
此外,对于纺织品买家来说,掌握针织布克重计算公式也可以帮助评估纺织品的质量和价格。
面料公式

纱长、门幅计算公式汇总纱长计算公式1、单面布——1181/Ne/克重=线圈长度2、双面布——3440/(Ne+1.6)/(克重+100)=线圈长度3、单珠地——2010/(Ne+2.7)/(克重+80)=线圈长度4、双珠地——2280/(Ne+3)/(克重+100)=线圈长度5、1*1罗纹——4388/(Ne+2)/(g+60)=线圈长度6、2*2罗纹——纱长(CM/25R)=228554/(Ne+1)/(克重+70)Ne——英制支数门幅计算公式1、单面布——门幅=针筒总针数/〔1平方米线圈数的平方根*0.375*(线圈长度+1.018)/(纱直径d+0.318〕〕纱直径d=1.3/公制支数的平方根(公支=1.693*英支)单面布门幅简化的公式:横密/CM=0.0026*(Ne+1.05)*(克重+50 )2、双面布——横密(针柱数/CM)=0.00118*(Ne+3)*(克重+110)3、单珠地——A. 横密(针柱数/CM)==线圈总数/1m2开方*900*(线圈长度+0.07)/(D+270)(线圈总数=m2纱长/线圈长度纱长(m)=9000/D*克重*100)单珠地——B. 简化的横密/CM=0.000467*(Ne+11)*(克重+450)4、双珠地——横密/CM=0.00145*(Ne+2.5)*(克重+65)5、1*1罗纹——横密/CM=线圈总数/m2开方*0.301*(线圈长度+0.2)/(纱直径+0.08)新公式:横密/CM=0.000436*(Ne+14)*(克重+400)6、2*2罗纹——CM/针筒每针=550/(Ne+2)/(克重+130)【门幅=总针数*(CM/针筒每针)】针织布料缩率测试流程(方法\时间\干的方式)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下.有不对或不足的地方,欢迎大家提出哦首先,和纤维绝对有关系。
但是还没有聼说过这样的相关知识(-----这是我回复午夜猫。
的那个问题),,也许是我是没聼过(见识少啦)。
梭织面料基本知识

=45.39
=123G/M
假设50D 17元/KG
原料: 2元 织造费1.3元/米
染整费:0。9元/米。
4.2元 X 缩损 14% = 4.79元 + 0.30元轧光
5.09 X 10% 利润 5。60元/米。(成本价)
如果有氨纶,比如: 75D + 40D = 105D
设:纱价 33,000元/吨
第一步:算出经纱条数:133 x 50(门幅)= 6650 (经条总数)
40支化成Deniel. 5310(系数)/ 40D = 133 Deniel
6650 x 133 / 9000(系数)=97。53 x 1.05(损耗)
经纱重量= 102g/m
第二步:算出纬纱重量
涤纶面料,可将涤纶线密度按公式转化为棉支数,例;300d
5247÷300=17.49s (5247为常数)
涤纶面料,可将涤纶线密度按公式转化为棉支数,例;300D
5315÷300=17.49s (5315为常数)
公式(注意:只能为估算结果)
经向克重=(5315/20)*[(128*100/2.54)/9000]=148.8g=A
b按照理论计算出来的纱支/规格米克重和实际上的大不相同. 同一批生产的面料因为拉幅定型处理稍有不同, 克重也会偏差不少.当然,从工厂价目表上看纱支,规格,幅宽,克重, 大致可以知道一定的规律. 反正算克重的那套方法不会简单.举两个例子吧.
全棉:40 x 40 + 40D 133 x 72 门幅:48/50“
梭织面料的基Βιβλιοθήκη 知识 1,纱支数与针织布的克重有何对应关系?比如144gsm的纯棉平布须用多少支数的纱?
针织服装用料及面料计算公式

针织服装用料及面料计算公式针织服装用料公式(1)衣服大身用料:(胸围+6CM)X(身长+6CM)X 24 X 克重 X (1+总损耗)袖子用料:(挂肩+袖口+4CM)X (袖长+4CM)X 24 X克重 X (1+总损耗)领子用料:(领宽X2+2)X领高 X 12 X 克重 X (1+总损耗)每打衣服用料=大身用料+袖子用料+领子用料(2)裤子(横檔+腿围+4CM)X(裤长+8CM)X 24 X克重X (1+总损耗)备注:以下仅供参考罗纹:18% 汗布:15-16% 网眼:15-16% 氨纶汗布18-20% 绒布:17-18% 色织布(大):27-32% 色织布(小):22-25% 面料计算公式面料价格=纱价+织造价格+染价+其它(包括印花、开副定型、后道各工序)针织理论基础知识针织物概念:针织物是由线圈组成的,每个线圈分为三个部分如下图:线圈组织结构: 1-圈弧,2-针编弧,3-沈降弧。
在针织物种两个相邻的线圈横向对应点之间的距离叫做“圈距”。
A ------------纵向对应点之间的距离叫做“圈高”。
B 圈柱覆盖在圈弧之上的为针织物的正面,反之为反面。
上图就是正面图。
针圈在针织物中并非平面结构,而是三维空间弯曲曲线,不管受到任何方向的力,均可产生变形。
针织物的组织结构可以分为:原组织、变化组织、花色组织。
原组织是所有针织物组织的基础;变化组织是原组织的复合;花色组织则是上述组织的衍生结构,它具有显著的花色效应。
一、纬平组织纬平组织是最简单的纬编组织,由连续单元线圈串套构成。
正面圈柱暴露呈丛向条纹,平坦有光,背面圈弧曝露较为阴暗。
纬平组织横向延伸大于丛向两倍。
当丛向密度相同时,丛向强力较横向的大。
纬平结构易于脱散,也易于卷边,都用于汗布、袜子、手套。
二、罗纹组织罗纹组织由正面线圈纵行和反面线圈纵行,以一定比例相间配置而成。
正反面均呈现纬平组织的正面结构,所以又称为:“双面组织”(双正面组织)与纬平组织比较,这种组织不易卷边和脱散,而且横向弹性很好,密度较大,越显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纱支数与针织布的克重关系
1,纱支数与针织布的克重有何对应关系?比如144gsm的纯棉平布须用多少支数的纱?
2,针织坯布在染色后克重的变化范围大约是多少? 1 `& n* p% r( U- X( {/ `'
a目前所讲的纱支数大都是指“英制支数”,用英文字“S”表示.它的定义是:在公定回潮率下,重一磅的纱线,它的长度有几个 840 码,就称为几支纱线.纱线越粗,S值就越小,纱线越细,则“S”值越大.即40S/1要比20S/1的纱支幼细. 这样,在同种结构的针织布中,纱支越幼细,它的克重(g/m2)就越轻.如 32S/1平纹布成品克重在 135-145G/M2之间,而20S/1平纹布的成品克重在180-190G/M2.
针织胚布在经过前整,煮练,与溶液中的染料结合等一系列化学反应,会吸湿澎化,所以一般都会增重15-20G/M2左右.但会随着原料纤维的选择,织物的构造,染色工艺,染料特性而有一定程度的浮动.如:普梳纱因杂质较多,同种纱支,织物较精梳纱支的成品会较轻;平纹布较罗纹布的线圈构造密实,故胚布与染后的克重相差较罗纹布要小.还有同纱支同种结构的布,织造的密度也会有影响.
m' O; a0 T* }
b按照理论计算出来的纱支/规格米克重和实际上的大不相同. 同一批生产的面料因为拉幅定型处理稍有不同, 克重也会偏差不少.当然,从工厂价目表上看纱支,规格,幅宽,克重, 大致可以知道一定的规律. 反正算克重的那套方法不会简单.举两个例子吧. w( k2 ], o w4 k% M
全棉:40 x 40 + 40D 133 x 72 门幅:48/50“ * W1 Q6 k8 Z) M' x)
设:纱价 33,000元/吨7 z( W4 t% R- s" \,
第一步:算出经纱条数:133 x 50(门幅)= 6650 (经条总数)" N& q- k3 _ M9 L S; `
40支化成Deniel. 5310(系数)/ 40D = 133 Deniel
6650 x 133 / 9000(系数)=97。
53 x 1.05(损耗) / f0 `. }* \4 K( M3 H! b)
经纱重量= 102g/m
第二步:算出纬纱重量+ D2 X6 y) H$ ^/ C) M7 N1 }5 x
40s +40D = 173 deniel x 72
= 12456 x (1.27+0.10m) / 9000 x 36
= 68.26 g/m
布重:170克/米" C2 @- G) N) A2 X)
化纤产品:50D X 75D / 203 X 89 66.9” ; O5 A* z3 g: l0 U% B% p%
203 X 66.9 = 13580./9000 =1.5X50D X 1.03 =77.71 : Z- h5 d/ O8 a5 U9
75 X 89 X1.7/9000 X 36 # _ 5 D- i5 r0 L" F
=45.39 3 I. K$ b+ ~6 ?5 n z6 d( h* E/ O, _8 c
=123G/M
假设50D 17元/KG ) v! J( d" h6 Q- ]
原料: 2元织造费1.3元/米
染整费:0。
9元/米。
5 \7 t% r* \/ w$ b5
4.2元 X 缩损 14% = 4.79元 + 0.30元轧光
5.09 X 10% 利润 5。
60元/米。
(成本价)
如果有氨纶,比如: 75D + 40D = 105D z/ S E% w% X
所以, 最精确的计重办法: 用克重机打克重!!!! ! U+ z/ d8 x2 o# ]8 Y! P' P9 g
出口成本核算 4 Y: I6 Z, L&
出口商品总成本=G+Quota+A+F1+(1+F)x Ratel-V
出口商品总成本= + + + +(1+ )x -
计算结果显示:
其中: G表示出口货物的出厂价或出库价,Quota为出口配额价,A为外贸公司的出口代理费,F1是工厂(仓库)到港口或机场的运费,Ratel是外汇汇率,I 是海运或空运的保险费,F是海运、空运费,V为出口退税额。
& w# ]' n% k$ T# M)
模拟演算:假设有一批出口美国的服装,出厂价为48万元人民币,出口配额总价为1.8万元美元,外贸公司的代理费率为2%,工厂运到装运港口的运输费为1200元人民币,海运保险费为118美元,海运费为3500美元,出口退税额为69743.59人民币。
解:出口商品总成本=G+Quota+F1+(I+F)x Ratel+A-V / @& l* h$ E- g7 T,
=480000+18000x8.28+1200+(118+3500)x8.28+13204-69743.59 3 s1 ]* \0 O1 x9 u- U; o: m& h- O6 v$ [7
=603657.41(元人民币)M _9 `* N+ Q, e+ p% [7 G$ I8 x
#1:外贸公司代理费的计算,是以出口合同的合同总价(即G+Quota+F1+(I+F)x Ratel)为依据,再乘以代理费率而得。
* E6 k6 K4 Z : W8 W9
#2:出口退税额的计算方法是:退税额=销售金额(增值税发票上)x出口商品退税率=出厂价/(1+0.17)xV。
国家规定各类出口商品的退税率不同,本例中的服装退税率为17%。
+ l5 W7 O. a! O% }% R) G2 k7 a9 Z
注意:只能为估算结果)
经密×36×织缩÷纱支÷840×16=A 9 K7 ]% P ) K6 b' b
纬密×36×横缩÷纱支÷840×16=B - f' r$ X, ^2 t( B& ?4 P3 \- a/
平方克重=(A+B)÷3 例∶128×36×1.2÷20÷840×16=5.2oz
60×36×1.05÷16÷840×16=2.45oz
( 5.2+2.45)÷3≈2.55g
涤纶面料,可将涤纶线密度按公式转化为棉支数,例;300d
5247÷300=17.49s (5247为常数)
涤纶面料,可将涤纶线密度按公式转化为棉支数,例;300D 7 c, X _5 o% N# G" p, R( H
5315÷300=17.49s (5315为常数)
公式(注意:只能为估算结果) . Q( ]* `2 q x9 T, r" j0 b
经向克重=(5315/20)*[(128*100/2.54)/9000]=148.8g=A
纬向克重=(5315/16)*[(60*100/2.54)/9000]= 87.2g=B
平方克重=(A+B) 例∶ 平方克重=236g =236/28.35=8.32oz
简化为(英制经密/英制纱支)*23.25 =A
(英制纬密/英制纱支)*23.25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