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粉虱的发生规律与防治对策

合集下载

烟粉虱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

烟粉虱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

图2黄瓜上烟粉虱种群消长动态(2015年)日期日期图1花菜上烟粉虱种群消长动态(2014年)烟粉虱[Bemisia tabaci (Gennadius )]又名棉烟虱(cottonwhitefly )、甘薯粉虱(sweetpotato whitefly ),属同翅目粉虱科小粉虱属的多食性害虫,在世界各地分布广泛,目前的资料表明,烟粉虱的寄主植物有600多种。

其不仅为害棉花、大豆等农作物,还对园林花卉有较大危害。

该虫为害方式包括通过刺吸导致危害,或者也可分泌蜜露,引发植物病害。

近年来,烟粉虱在许多国家的多种植物上发生危害,造成较重的经济损失,从而已成为一种世界性的害虫,引起全世界许多昆虫学家的广泛关注。

我国已有20多个省(市、自治区)在多种植物上发现烟粉虱危害,并在部分地区农作物上暴发成灾。

为此,连云港市植物保护植物检疫站于2014—2016年对连云港地区烟粉虱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进行了研究。

1烟粉虱发生危害规律1.1田间消长规律根据近2年的试验和调查结果,烟粉虱主要在双层大棚、温室等较温暖环境中的蔬菜、花卉等寄主植物上越冬。

5月下旬至6月上旬,当日均温达到12℃以上,夜间无霜冻,大棚和温室经过较长时间的通风后,发现少量烟粉虱成虫飞迁到律草、露地越冬,并在春季定植蔬菜、花生、大豆等作物上危害。

随着气温不断回升,烟粉虱开始在不同作物上繁殖,虫口密度逐渐升高。

当日均温超过26℃的7月中下旬,烟粉虱繁殖速度迅速加快,8月下旬至9月上旬,田间的烟粉虱种群数量迅速上升并达到高峰,此后种群数量逐渐下降。

由于寄主不同,烟粉虱在田间出现高峰期的时间略有不同。

随着温度的逐渐下降,露地寄主上的烟粉虱数量也随之降低,部分成虫转移到大棚、温室内等温暖环境中的寄主上,11月下旬(通常日平均温度降到12℃以下)露天蔬菜等寄主上的烟粉虱基本消失[1-4]。

1.2烟粉虱在主要蔬菜上的发生动态通过2014年的系统调查,9月10日烟粉虱成虫在花菜上出现生长繁殖高峰,此后成虫量下降,进入10月后虫量仍有小幅的波动,并形成2个小高峰;11月底,由于气温的下降,花菜上的烟粉虱逐渐消失(图1)。

烟粉虱的发生特点与综合防治措施

烟粉虱的发生特点与综合防治措施

河南农业2010年第2期(上)HENANNONGYE烟粉虱又称甘薯粉虱、棉粉虱,以其种群数量大、寄主范围广、危害严重而引起各级植保部门的重视。

危害后的植株叶片褪绿、黄化、萎蔫、枯死,成虫分泌大量蜜露污染蔬菜,诱发煤污病,更为严重的是传播病毒病,由于成虫的大量迁飞,给防治工作带来困难,造成大面积减产。

一、发生特点烟粉虱属同翅目,粉虱科,小粉虱属。

生活史分为卵、若虫、伪蛹和成虫。

卵极小,长椭圆形,长0.22~0.26mm ,多产在叶片背面,肉眼很难看到;若虫为3个龄期,固定在叶片背面不活动;伪蛹在若虫蜕皮后硬化的皮壳内,表面有一层“蛹壳”;成虫体长1.0~1.5mm ,体翅覆盖白色蜡粉,虫体小,一般停留在叶片背面,外观与温室白粉虱非常相似,但较白粉虱小,烟粉虱在温室条件下1年可发生10~14代。

冬季在大棚内越冬,4~5月份由大棚通风处迁飞至露地繁殖危害。

一般1个月左右完成1个生育周期。

成虫羽化后1~3天可交配产卵,卵期5~7天,若虫期10~15天,伪蛹期约8天,成虫期寿命长,一般10~22天,最长可达60天。

烟粉虱主要以成虫和若虫在叶背刺吸植株汁液,造成寄主营养缺乏,影响正常的生理活动,同时成虫、若虫分泌蜜露,诱发煤污病的发生,影响光合作用,造成叶片变黄、萎蔫,甚至整株枯死,产量低,直至绝收。

另外成虫还是植物病毒的传毒媒介,易造成作物发生病毒病,导致产品产量降低、品质下降,一般减产达30%~40%,产值降低40%~50%。

二、重发原因(一)越冬场所充足,越冬成虫量大河南省保护地栽培面积大,日光能温室、蔬菜大棚为烟粉虱提供了充足的越冬场所,特别是种植黄瓜、番茄、辣椒等烟粉虱喜食寄主偏多,有利于其取食繁殖,为翌年暴发危害提供了充足虫源。

(二)寄主范围广,防治难度大由于烟粉虱危害的作物品种很多,还可以在多种农田杂草上为害、繁殖,具有寄主范围广、食性杂、繁殖快、生活周期短、产卵量多、迁飞性强、扩散性大等特点,极不易防治。

仙桃市烟粉虱发生规律及防治策略

仙桃市烟粉虱发生规律及防治策略
空 中大量 飞扬着烟粉 虱成虫 , 曾一度给市 民心里 上 造成恐慌 及 出行带 来不便 , 由于烟粉虱 寄主范 围广 , 繁殖 力 和抗药 性极 强 , 导致 田间 防治难 度
20 年偏 轻 ,2 0 年 烟粉成虫 开始在 城 区空 中 07 08 飞扬 的时 间是 在 8 月下旬 , 20 年大约 晚近 1 比 07 个月 (0 7 20 年在 7月 中旬 )8 ~1 月空 中飞扬 ,月 0 烟粉 虱的密度 比 20 年少 得多 ,大部分 地方是 07 零 星 飞散 , 菜场 附近稍 多一点 。 0 9 - 0 1 2 0 年 2 1 年 烟粉 虱在我市发生为害急速下降 , 为轻发生状态 。
20 年 , 0 3 我们 在沙 嘴街 道办事处卢 湾村蔬菜 田发现 少量 烟粉虱 为害 ,04年零 星发生 。 20 据统 计 2 0 年 烟粉 虱在棉 田上发 生面积 近 2 0h , o5 0m2 0
在 蔬菜 上发 生 面积 67 I;2 0 6l l 0 6年烟 粉虱 在棉 u2 田上 发 生 面 积为 65 3 m 在 蔬 菜 上 发 生 面 积 7 h , 4 6 h 2少数蔬菜 田、 7m , 6 棉花 田几乎 造成毁灭性 灾 害, 部分 园林绿 化草及 花卉 遭受 烟粉虱 为害 , 并 且在 1 月 以后有 大量烟粉 虱成虫 进入 城 区范 围 0 内, 漫天 飞扬 , 重影 响市 民的出行 ;07 严 2 0 年烟粉 虱发生更 普遍 , 各镇 办棉 田均 受到不 同程度 的为 害, 在棉 田上发 生面积为 25 万 h , . 3 m2在蔬菜上发 生面积 1 5 h , . 万 m2 7月 中旬 市城 区空 中开始 出 2 现烟粉成虫 飞扬 , 月烟粉虱 飞扬 的数量更多 , 8 城 区 内的许 多杂草 、 部分 园林绿化植 物也遭受 大量

烟粉虱防治对策

烟粉虱防治对策

烟粉虱防治对策烟粉虱(Bemisia tabaci)是一类危害严重的害虫,它侵害广泛,不仅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还可能导致整个生态系统的严重破坏。

因此,为了有效地防止烟粉虱的侵害,我们必须采取正确的控制措施。

本文将讨论一些可行的烟粉虱防治对策,帮助农民和研究人员更好地保护农作物。

1. 生物防治在传统的农业控制方法中,化学方法是最常见的手段,但这种方法存在一定的弊端。

首先,长期使用化学农药容易造成害虫对药物的抗药性,需要不断更新药品。

其次,药品有毒性,会对环境及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因此,使用生物防治方法是更可持续的控制手段,生物防治以石蜡虫、瓢虫、金龟子等天敌形式进行控制,能够更加安全有效地控制烟粉虱的侵害。

首先,针对烟粉虱的生物防治策略,应该从防止其繁殖和进一步扩散入手。

生物控制的一种方法是通过引入一些天敌生物来控制烟粉虱的数量。

石蜡虫,瓢虫和蚜茧蜂是烟粉虱的天然天敌,可以通过引入这些天敌生物,限制烟粉虱的繁殖数量,起到控制烟粉虱的杀灭效果。

其中,石蜡虫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生物防治手段,它可以对烟粉虱幼虫进行寄生,限制其繁殖数量。

除了石蜡虫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天敌就是瓢虫,瓢虫对烟粉虱的危害极大,可以直接捕食烟粉虱,起到控制烟粉虱的快速效果。

此外,蚜茧蜂也是烟粉虱的另一种天敌,它可以将受感染的烟粉虱卵寄生在他的蚜茧上,限制烟粉虱的繁殖,起到控制烟粉虱的效果。

2. 化学防治如果生物防治不起效,就需要借助化学防治来控制烟粉虱。

实际上,在一些特定的情况下,化学防治能够更好地控制害虫的数量,化学防治主要是指使用农药来控制烟粉虱的繁殖。

但需要注意的是,化学防治要避免过度使用导致环境及人身健康的危害。

化学防治的主要内容既是通过喷洒农药来控制烟粉虱的数量。

在选择农药的过程中,应首先考虑农药的稳定性和毒性,以及对环境的影响。

推荐选择环境友好型农药,如菊酯类农药等,要牢记安全第一的原则。

化学防治不仅要注意药品的选择,还需要注意药品的使用方法。

烟粉虱暴发成因分析及防治策略探讨

烟粉虱暴发成因分析及防治策略探讨

烟粉虱暴发成因分析及防治策略探讨摘要近年来,烟粉虱在我市发生危害,2005~2006年暴发。

其成灾原因主要是:检疫措施不力、保护地栽培面积不断扩大、农药滥用、使用药剂不对路,以及思想麻痹防治不及时。

因此,应加强检疫,及时围歼越冬虫源基地,选准对路化学药剂,适时施药。

同时,加强农业调控措施的研究和运用,适当开展生物防治。

关键词烟粉虱;发生原因;防治对策烟粉虱属同翅目粉虱科,是一种多食性害虫,被列为检疫对象。

目前不但是农业生产上的重要害虫,而且是城市居民生活中的重要害虫之一,被科学界冠以世界唯一“超级害虫”之称号。

江苏省2001年已有烟粉虱发生,我市2002年部分地区亦发现烟粉虱。

2003年烟粉虱在我市东台地区局部暴发,出现了毁苗绝收田块。

2005~2006年8月起我省众多城市受烟粉虱危害长达2个月之久,给市民的出行及交通都带来极大的妨碍。

为了控制烟粉虱进一步扩散蔓延,减少烟粉虱对农业生产造成的危害损失,减轻烟粉虱对城市居民生活带来的困扰,有必要对烟粉虱暴发成因进行调查分析,研究防治策略,及时采取措施,综合控制该虫的发生和危害。

1暴发成因1.1检疫措施不力由于交通运输的便利,花卉种苗的频繁调运,加之检疫措施的不到位,导致烟粉虱人为地从疫区带入。

2003年烟粉虱在我市东台首次发生,局部地区暴发成灾,并形成了2个明显的危害核心区。

调查结果是:种苗的调运引进了最初虫源。

调查中发现,在烟粉虱发生核心区有大面积塑料薄膜覆盖的大棚栽培,2002年冬季和2003年春季,大棚承包农户从山东等地引进花卉苗木和西瓜嫁接苗,并反映从山东引进的西瓜苗和花卉苗上就带有“小白虫子”,从而证实了从外地引进苗木或花卉带进了烟粉虱初始虫源。

据报道,江苏绝大部分地区的烟粉虱主要是外来虫源,都是随花卉(主要是一品红)和蔬菜苗携带传入,而后在温室、大棚内大量繁殖危害,温室揭膜或秧苗移栽后进一步扩散至大田,造成进一步繁殖危害。

1.2保护地栽培面积不断扩大烟粉虱在气温低于12℃,繁殖生长将受到遏制;气温在4℃以下,就很难存活。

淮安红椒烟粉虱发生特点与绿色防控技术分析

淮安红椒烟粉虱发生特点与绿色防控技术分析

淮安红椒烟粉虱发生特点与绿色防控技术分析淮安红椒烟粉虱是淮安地区一种常见的害虫,它会给红椒的生长和产量带来影响,因此研究其发生特点和绿色防控技术对农业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淮安红椒烟粉虱的发生特点1. 烟粉虱的生活习性烟粉虱是一种小型昆虫,体长约1.5毫米,外形呈长椭圆形,身体呈黄色或浅绿色,体表有白粉状分泌物。

烟粉虱主要以红椒等作物的嫩叶汁液为食,对植物造成危害。

在发生期间,烟粉虱会聚集在植物的嫩叶上,吸食叶片汁液,导致叶片黄化、卷曲、变形等症状。

2. 发生规律烟粉虱的发生受气候和环境条件的影响较大,一般来说,在天气较暖和潮湿的情况下,烟粉虱的发生较为严重。

在淮安地区,烟粉虱的主要发生期集中在春季和夏季,特别是在植物生长迅速的阶段,烟粉虱会迅速繁殖,对红椒的生长造成危害。

3. 传播途径烟粉虱主要通过昆虫传播,如蚜虫、白蚁等。

它们会将烟粉虱的卵或幼虫带到健康植物上,并在新植物上繁殖。

一旦发现烟粉虱的存在,需要及时采取防控措施,防止其通过昆虫传播对其他植物造成危害。

二、绿色防控技术分析针对淮安红椒烟粉虱的发生特点,我们可以采取一些绿色防控技术,来控制烟粉虱的数量,减少对红椒的危害。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绿色防控技术:1. 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一种利用天敌昆虫、真菌和细菌等天然生物因素来控制害虫数量的方法。

在淮安地区,可以引入一些对烟粉虱有天敌作用的昆虫,如瓢虫、蚁狮、蚜茧蜂等,它们可以帮助控制烟粉虱的数量,减少对红椒的危害。

还可以利用一些对烟粉虱有致病作用的真菌或细菌,如疫霉菌、白僵菌等,通过喷施或浸渍等方式进行防治,达到控制烟粉虱数量的效果。

这些生物防治手段对环境友好,不会对植物和人体造成危害。

2. 植物提取物防治植物提取物是一种利用植物提取的有效成分来防治害虫的方法。

在淮安地区,可以选用一些对烟粉虱有驱避或致死作用的植物提取物,如辣椒素、茉莉酮等,进行喷雾或浸渍处理,可以有效减少烟粉虱对红椒的危害。

烟粉虱的发生规律与防治技术研究综述

烟粉虱的发生规律与防治技术研究综述

烟粉虱的发生规律与防治技术研究综述摘要对近年来烟粉虱发生规律和防治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烟粉虱;发生规律;防治技术;研究进展1 烟粉虱发生情况概述烟粉虱 Bemisia tabaci (Gennadius)(图1、2)属同翅目、粉虱科、小粉虱属,是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主要害虫之一,在南美洲、欧洲、非洲、亚洲、大洋洲的很多国家和地区都有分布 [1]。

烟粉虱取食范围很广,自从有文献记载以来,烟粉虱的寄主一直在增加。

较早的Azab A等 [2]报道埃及其寄主至少有155种植物;Mound和Halsey [1]列出了300多种寄主植物;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Greathead [3]又报道了烟粉虱的寄主植物范围包括74科420种,而B型烟粉虱的寄主更为广泛,有人估计已超过500种。

一般造成作物减产15%左右,严重者可减产30%~40%,甚至达75%以上或绝收。

Perring等(1993)估计1991年烟粉虱在美国部分地区造成的经济损失达5亿美元以上 [3]。

20世纪后期,烟粉虱借助人类调运花卉及其他经济作物苗木的活动向世界各地扩散。

温室大棚提供了烟粉虱在温带和寒带躲避寒冷的理想场所,使烟粉虱在这些原本不能生存的地区定居下来。

过去仅仅生存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烟粉虱,目前已将其地域扩展到除南美赤道附近地区以外的几乎所有地区。

据报道,在过去的18年间,烟粉虱仅仅借助人类的花卉运输活动已传播到整个欧洲、地中海盆地、非洲、亚洲、中美、北美洲(墨西哥和美国)、南美洲(阿根廷、巴西、哥伦比亚和委内瑞拉)和加勒比海,几乎成为全球性的苗木和花卉主要危险性害虫。

目前,烟粉虱已是美国、巴西、以色列、埃及、意大利、法国、泰国、印度等国家棉花、蔬菜和园林花卉等植物的主要害虫之一。

在我国,烟粉虱最早记载于1949年,分布于广东、广西、海南、福建、云南、上海、浙江、江西、湖北、四川、陕西、台湾等地 [4],近年已有20多个省(市、自治区)发现烟粉虱为害,并有迅速扩展蔓延和暴发之势,至2000年大暴发。

烟粉虱的发生危害及防治对策

烟粉虱的发生危害及防治对策

烟粉虱的发生危害及防治对策摘要烟粉虱是徐州市棉花、蔬菜等多种旱作物上的重要害虫之一。

总结其危害特点,并对其重发原因加以分析,以提出防治对策。

关键词烟粉虱;发生;防治烟粉虱属同翅目、粉虱科,是我市棉花、蔬菜等多种旱作物上的重要害虫之一,自2001年在新沂市部分乡镇首次发现以来,发生程度逐年加重。

受其为害,棉花、蔬菜等作物大量落叶、落果,煤污病暴发,作物产量和品质受到严重影响。

据调查,烟粉虱在我市适宜寄主近70种,包括棉花、大豆、蔬菜等作物及一品红、紫荆等花卉林木,这些寄主作物往往插花种植,播期又相互交错,许多成为桥梁寄主,为烟粉虱种群暴发提供了稳定的食料条件。

1危害特点烟粉虱是一种寄主范围广、传播和蔓延速度快、繁殖能力强、为害程度高、防治难度较大的危险性害虫,在适宜的寄主植物上具有趋嫩性,成虫喜聚集在植物顶部嫩叶背面活动,在植物的中下部叶片主要是卵及若虫。

烟粉虱对植物的为害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以成虫、若虫刺吸植物汁液,造成寄主营养缺乏,影响正常的生理活动,使受害叶片褪绿萎蔫直至死亡;二是成虫可作为植物病毒的传播媒介,传播病毒病;三是由于其分泌蜜露引起被害植物煤污病的发生,虫口密度高时,叶片呈现黑色,影响光合作用和外观品质。

据调查,烟粉虱对不同的植物有不同的危害症状,如番茄被害,表现为果实不均匀成熟;甘蓝、花椰菜被害表现为叶片萎缩、黄化、枯萎;西葫芦、南瓜被害表现为银叶;花卉一品红被害造成茎苍白,叶黄化;棉花被害,叶正面出现褐色斑,虫口密度高时出现成片黄斑,严重时导致蕾铃脱落,影响棉花产量和纤维质量。

近几年我市因烟粉虱危害造成棉花脱落成光杆、茄果类蔬菜减产超过5成以上的例子屡见不鲜。

由于该虫迁移扩散能力较强,在发生量大的地区,秋季将大量向城区扩散,严重影响城市空气质量和环境,甚至影响居民出行。

2重发原因据调查,烟粉虱在我市露地不能越冬,保护地可常年发生,呈现明显的世代重叠现象。

根据调查分析,烟粉虱在我市发生重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烟粉虱的发生规律与防治对策
摘要介绍烟粉虱的发生规律及为害情况,提出在防治策略上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全面有效地控制烟粉虱对在田作物的危害。

关键词烟粉虱;发生规律;防治对策
烟粉虱属外来有害生物,据专家调查,入侵我国的外来有害生物已有400多种,每年对我国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1 000亿元以上。

近年来,我国部分地区烟粉虱暴发成灾,已成为为害经济作物的重要害虫。

烟粉虱在淮北地区暴发为害尚属首次。

据初步调查,仅淮北市2004年发生面积达1.33万公顷次以上,其为害作物主要集中在棉花、蔬菜等作物上。

特别是在番茄、白菜、萝卜等烟粉虱较喜食的作物上,虫口密度高达每株千头以上,已引起广大农民的重视。

1烟粉虱的生物学特性及发生规律
1.1形态特征
成、若虫虫体小,体长不过1mm,翅2对,透明白色,合拢呈屋脊状,外观全体呈白色。

若虫1龄能活动,其他各龄居于叶背,灰黄色,类似介壳虫。

蛹长0.55~0.77mm,宽0.36~0.53mm,椭圆形,扁平,蛹壳边缘变薄或自然下陷,无周缘蜡丝。

1.2寄主
烟粉虱寄主范围广、食性杂,多达74科500多种植物,主要寄主有茄科、豆科、葫芦科、十字花科、番薯、棉花、烟草等作物,并且新的寄主范围还在扩大。

据田间调查,黄瓜、冬瓜、丝瓜、茄子、番茄、豆角等作物田间发生量较大、为害较重。

1.3为害特点
烟粉虱为害隐蔽,开始为害时一般不易被人们发现。

成虫和若虫一般群集在
叶背,吸食叶片汁液,致使植物叶片变黄,直接影响植株的正常生长发育。

成虫和若虫均能分泌大量的蜜露,堆积于叶面和果实上,引起煤污病的发生。

叶片受污染后,妨碍植株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造成叶片萎蔫,植株枯死。

果实被污染则影响果实品质,降低食用价值。

据报道,烟粉虱还是多种病毒的传播媒介,可在30多种作物上传播70种以上的植物病毒病,2004年冬季大棚菜通过烟粉虱传毒,已造成西葫芦银叶病、番茄青枯病的暴发。

1.4垂直分布
烟粉虱成虫具有趋嫩性,喜欢群集于植株上部嫩叶背面取食和产卵。

随着植株的生长,成虫也不断向上部叶片转移,以致在植株上各虫态的分布是:最上部的嫩叶,以成虫和初产淡绿色至淡黄色卵为最多,稍下部的叶片多为黄褐色的卵和初孵若虫,再下部为中、高龄若虫,最下部则以蛹最多。

1.5发生规律
烟粉虱繁殖能力极强,据调查,在淮北地区该虫年生10~12个重叠世代,常年均可繁殖。

夏季为害大田作物,冬季为害大棚菜,所以烟粉虱一经暴发后,其防治较困难。

成虫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5~30℃,当气温适宜,寄主丰富时,往往造成烟粉虱大发生。

烟粉虱成虫对黄色具有强烈的趋性,但不善于飞翔,靠田间多点多片发生后逐渐扩散为害。

大雨或暴雨对烟粉虱成虫有较大的杀伤力,往往大雨后数天成虫数量明显减少。

2应对措施
烟粉虱虽虫体小,但其繁殖快、寄主范围广,在多种农作物上均能造成为害。

从目前我市调查情况看,烟粉虱为害的作物有棉花、山芋、番茄、茄子、白菜、萝卜、莴苣,其他作物目前虽然没有造成为害,但存在着潜在的危害性。

特别是全市建成的多片大型蔬菜基地,这些蔬菜基地主要种植品种为茄科、豆科、十字花科等,这些蔬菜品种均易受烟粉虱的繁殖和为害,如何采取积极主动的有效措施,将烟粉虱为害控制在最低水平,保护全市大田农作物、大型蔬菜基地生产安全课为一重要课题。

(1)积极开展烟粉虱的发生、为害规律的研究。

烟粉虱为外来入侵的有害生物,目前在淮北地区发生、为害的规律尚不完全明确,农业科研部门、技术推广部门应尽快开展烟粉虱发生为害及防治等相关课题的研究,为控制烟粉虱的为
害提供科学依据。

(2)广泛宣传,开展培训。

烟粉虱是淮北地区入侵的有害生物,农业科技人员及农民,对其发生为害的规律和防治方法了解不多。

要通过多种形式宣传,让农民家喻户晓,掌握科学有效的防治方法,特别对农业科技人员应开展烟粉虱的专项技术培训,以便做好烟粉虱的虫情监测,适时指导当地防治工作。

(3)加强虫情监测,及时掌握烟粉虱的发生动态。

农业技术部门应做好烟粉虱的发生及为害的田间调查,调查重点为棉花、山芋、蔬菜等作物,调查的方法是5点取样法,计算单叶虫口密度,监测烟粉虱的发生动态,及时预报,制定切实有效的防治方案,适时指导大田防治。

(4)开展秋冬季大棚蔬菜的统一防治,“切断”烟粉虱的年生活史。

在淮北地区,烟粉虱越冬的场所主要是集中在大棚蔬菜及温室花卉(包括家庭花卉)。

冬季是防治烟粉虱的最佳时期,有效压低冬季虫源,对于减轻或消灭烟粉虱翌年的为害起到关键作用。

其防治要点是抓好5个字。

①无:一是培养无虫苗,虫苗不进棚;二是有虫棚不栽苗,温棚定植前铲除杂草,清洁田园,定植前1~2d熏杀,不让一头虫漏网;②堵:温棚放风口、门及通风口上安装防虫网,不让烟粉虱飞入棚内;③诱:烟粉虱对橙黄色有较强的趋性,温棚内放置橙黄色粘板可诱杀成虫,而且可用于预防预报,作为化学防治的依据;④熏:一旦发现危害,夜间用烟剂熏杀,常用蚜虱净烟剂等在傍晚点燃,闷一夜,次日放风;⑤杀:早晨、傍晚成虫多潜伏在叶片背面,迁飞能力差,可用杀虫剂喷雾防治。

由于烟粉虱比温室白粉虱更易产生抗性,因此要注意化学药剂的使用方法,可用吡虫啉类、菊酯类等交替使用,每种药剂连续使用不超过2次。

(5)开展大田统一防治。

选用5%扑虱灵800倍液,或10%吡虫啉1 500倍液,或10%联苯菊酯2 000倍液等喷雾,为保证防治效果,最好采用迷雾机统一开展防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