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年部编教材八年级期中复习提纲(1---14课)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复习提纲

八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第1课1、鸦片战争的背景、英雄人物、直接原因、根本原因、起止时间。
2、虎门销烟时间、影响。
第2课1、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目的、起止时间、影响,签订的两个条约和内容。
2、火烧圆明园的时间、侵略国家。
3、沙俄侵占领土的方位、面积、条约名称。
第3课1第4课1、洋务运动的目的、人物、时间、口号、主要内容。
2、收复新疆时间、人物。
新疆、台湾行省和海军衙门建立的时间。
第5课1、甲午中日战争开始的时间,几次战役的时间、将领、事件。
2、《马关条约》签订时间、地点、内容、影响。
光绪帝挽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第6课1、公车上书的原因、时间、人物、报刊。
2、戊戌变法(百日维新)的起止时间、内容、作用、失败原因、六君子、性质。
1、义和团运动的地点、性质、口号、失败原因、影响。
2、八国联军侵华时间、目的、国家、统帅,《辛丑条约》签订时间、内容、影响。
1、兴中会和香港兴中会成立的时间、地点、人物。
2、宣传革命思想的代表人物及代表作,革命团体。
1、萍浏醴起义、安庆起义、广西起义、黄花岗起义时间、地点、人物、意义。
21、中华民国建立的时间、标志、总统、副总统、影响。
2、清朝灭亡时间,袁世凯任临时大总统的时间、地点。
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时间、(内容)、意义。
4、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社会生活方面的变化。
第11课1、二次革命的背景、时间、人物、结果。
2、袁世凯为了建立独裁统治,又采取了哪些措施?3、护国战争的背景、时间、人物、结果。
4、护法运动的背景、时间、人物、结果。
第14课1、李大钊的代表作品、作用,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
2、中共一大召开时间、地点、代表、内容、意义。
3、中共二大召开时间、地点、内容、意义。
1、中共三大时间、内容。
国民党一大时间、地点、人物、内容、标志。
2、黄埔军校建立时间、地点、领导人、作用。
1、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会师的时间、地点、领导者、意义。
三个事件的影响。
第17课1、红军长征的原因、起止时间、路线、胜利的标志、意义、长征精神、胜利原因。
八年级上1--14课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中国近代史史起止时间:1840-1849年,中国近代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第1课鸦片战争1840-1842年一、虎门销烟:1839年6月,林则徐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鸦片。
意义: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领导这场斗争的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二、鸦片战争: 1、原因:根本原因:为了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
直接原因:虎门销烟 2、时间:1840-1842年3、结果:签订《南京条约》—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1842年)主要内容:①割香港岛给英国②赔款2100万元;③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通商口岸;④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4、鸦片战争的影响: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5、鸦片战争中国战败原因和启示:①根本原因;腐朽的封建主义不能对抗新兴的资本主义。
②具体原因:清政府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军备松弛、指挥失误。
英国制度先进,经济发达、武器先进、准备充分。
启示:落后就要挨打。
我们要坚持科教兴国,提高综合国力。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列强的侵华罪行1、第二次鸦片战争:根本原因:进一步打开中国大门,扩大侵略权益。
时间:1956年10月—1960年10月。
国家:主凶:英法,帮凶:美俄2、列强的罪行:(1)英法:占领北京,火烧圆明园。
(1860年10月)(2)沙俄——趁火打劫,强占中国北方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
(《瑷珲条约》割占领土面积最大)3、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1851年,洪秀全发动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太平军占领南京改为天京,作为都城。
1862年9月,在慈溪的战斗中,太平军击毙洋枪队头目华尔。
1 864年,由于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太平天国运动被镇压下去。
失败原因: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4、影响: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八上历史1-14课提纲

八年级上册历史期中复习提纲(1-14)(可打印)第一课鸦片战争(1840.6 道光1842.8,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一)鸦片战争的导火线/借口/直接原因:虎门销烟。
1、道光帝为维护清朝统治,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到广东禁烟。
1839年6月3日至25日,林则徐在广州虎门海滩销毁鸦片。
历史意义: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二)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目的):打开中国大门,倾销商品,掠夺原料。
(三)爆发及结果:鸦片战争爆发的标志:1840.6 英军封锁珠江口,鸦片战争爆发。
结果:中国战败,签定《南京条约》。
民族英雄:关天培等战死虎门,陈化成在吴淞力竭牺牲。
1、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①清朝政治腐败,经济和军事技术落后。
②英国国力强盛,武器先进。
(根本原因:腐朽的封建制度无法战胜新兴的资本主义)(说明了:落后就要挨打。
)2、中英《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主要内容:①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②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最能反映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目的)。
③赔款2100万银元。
④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
(四)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①社会性质上: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最大影响)②地位: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第二课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0咸丰1860.11,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第二次鸦片战争根本原因(目的):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侵略者:英法组成联军,俄、美支持。
借口:“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
(二)过程:1、1856.10,英军炮轰广州,战争爆发。
2、1860.10,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结果:1、中国战败,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天津条约》(开放口岸最多):允许各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汉口、南京等十个通商口岸,允许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特权。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期末总复习提纲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1课:鸦片战争1.虎门销烟:1839年6月,林则徐在虎门海滩将缴获的鸦片全部销毁。
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2.鸦片战争:(1)原因:①根本原因: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
②直接原因:林则徐虎门销烟。
(2)爆发:1840年6月,鸦片战争爆发。
1841年初强占香港。
(3)结果: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
(4)《南京条约》内容:通商: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割地: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赔款2100万银元;议税: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
(5)影响: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
中国不再享有完整独立的主权,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1)原因:根本原因: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直接原因:“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
(2)爆发标志:1856年10月,英军炮轰广州,挑起战争。
(3)列强罪行:①英、法: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火烧圆明园。
②沙俄: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4)与中英、中法签订了《北京条约》,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1)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发动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
(2)1853年3月,太平军攻占南京,将南京改名为天京,作为都城。
定都天京后,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
(3)1856年秋,天京事变使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4)1864年,天京的陷落,标志着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农民运动的失败。
(5)性质: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
(6)意义: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复习提纲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复习提纲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1课鸦片战争1.鸦片的走私:19世纪前期,中国的对外贸易处于出超地位,为了改变这种局面,英国进行鸦片走私。
2.虎门销烟:1839年6月,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全部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
虎门销烟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气焰,表明了中国人民维护民族尊严的决心。
3.鸦片战争(1)根本原因: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2)战争经过:1840年6月,英国舰队封锁珠江口,挑起鸦片战争;1841年,英军强占香港岛;1842年8月,清政府向英军求和。
4.《南京条约》(1)地位:这是近代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2)内容:《南京条约》可归纳为“五亿(议)港元”(1)“五”指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2)“亿(议)”指英国商人在华进出口货物应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3)“港”指割香港岛给英国;(4)“元”指中国赔款2100万银元。
附件中英国获得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等特权。
5.1844年,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获得了比英国更多的在华特权。
6.影响: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和主权独立,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1.战争爆发: 1856年,英国法国以“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为借口,挑起了新的战争。
英法发动战争完全是为了进一步扩大侵略权益,故称“第二次鸦片战争”。
美、俄是帮凶。
2.列强罪行:(1)火烧圆明园: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火烧圆明园。
(2)俄国割占中国领土:19世纪下半期,沙俄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攫取中国领土达150多万平方千米,是近代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
3.签订条约(1)《天津条约》:各国公使常驻北京;增开十处通商口岸;外国人可往内地游历、通商、传教;对英、法分别赔款400万和200万两白银。
(2)《北京条约》: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加开天津为商埠;割让九龙的一部分给英国;赔偿英、法军费各800万两。
八年级下册期中语文复习提纲【重点标注版】

八年级下册期中语文复习提纲一、词汇积累落第不逊诘责托辞油光可鉴抑扬顿挫深恶痛疾翳责罚广漠宽恕文绉绉凄惨奥秘翻来覆去滞留愚钝器宇禁锢轩昂犀利侏儒酒肆尴尬粗制滥造藏污纳垢郁郁寡欢鹤立鸡群正襟危坐颔首低眉诚惶诚恐无可置疑黯然失色广袤无垠搓捻企盼繁衍迁徙觅食油然而生花团锦簇美不胜收繁花似锦风云突变不可名状落英缤纷冥思苦想期期艾艾博识美艳消释裉尽凛冽脂粉奁睥睨迸射拖泥带水播弄虐待踌躇鞭挞祈祷罪孽雷霆旸谷姮娥苍茫翡翠精灵蜿蜒执拗海誓山盟憔悴馈赠真谛镶嵌酷肖长吁短叹千山万壑盛气凌人蓬蒿咫尺狼藉呐喊不自量力相形见绌精巧绝伦美味佳肴二、课文理解【标注】黄色突出显示重点课文粉色突出显示重点段落红色字体重点知识蓝色字体重点内容淡蓝字体较重点内容1、《藤野先生》鲁迅先生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被收在《朝花夕拾》里。
这篇回忆性散文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真挚怀念,赞扬了他正直热诚、治学严谨、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
作者追述了自己弃医从文的思想变化,文中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本文依据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移和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来记叙。
文章以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叙事线索,还有一条内在的暗线,就是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
文中具体写了四件事,从不同侧面表现了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
(1)主动关心“我”的学习,认真为“我”改讲义,表现了藤野先生自始至终认真负责的精神。
(2)为“我”改正解剖图,体现了藤野先生对学生严格要求和循循善诱。
(3)关心解剖实习,表现藤野先生对“我”的学习一直关心、一直惦记,既热情,又诚恳。
(4)向“我”了解中国女人裹脚,表现了他对骨学的兴趣和求实精神。
文中还有白描的手法来勾画人物的特征。
2、《我的母亲》作者是学者胡适。
文章选自《胡适自传》。
这篇文章写自己童年至少年时代如何在母亲的严格要求和深情关爱下成长的几件事。
表现了母亲那无比深挚的爱子之情和优秀的性格品质,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怀念和敬爱。
从全文来看,课文写了母亲三个方面的事:一是对我的管教;二是作为当家的后母如何处理家庭的难事和矛盾;三是如何对待他人对自己人格的侮辱。
初二语文上册期中考试复习提纲

【导语】虽然在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到许多不顺⼼的事,但古⼈说得好——吃⼀堑,长⼀智。
多了⼀次失败,就多了⼀次教训;多了⼀次挫折,就多了⼀次经验。
没有失败和挫折的⼈,是永远不会成功的。
本篇⽂章是为您整理的《初⼆语⽂上册期中考试复习提纲》,供⼤家借鉴。
【篇⼀】初⼆语⽂上册期中考试复习提纲 ⼀、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
荻dí溃kuì退泄xiè⽓阻遏è绥suí⾀yù 2.解释下列词语。
(1)业已:已经。
(2)锐不可当:锋利⽆⽐,不可抵挡。
⼆、重点句⼦背记知识清单 ⽩崇禧经常说;“不怕共产党凶,只怕共产党⽣根。
”他是怕对了。
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是树⽊,⽽且是森林了。
不仅⽣了根,⽽且枝叶茂盛了。
三、⽂学(⽂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1.《⼈民解放军百万⼤军横渡长江》和《中原我军解放南阳》两则新闻的作者是⽑泽东。
2.新闻的特征是⽤事实说话。
3.新闻的六要素是⼈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的原因、经过、结果。
4.新闻的结构包括五部分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第2课芦花荡 ⼀、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
提防dīfang疟yào⼦寒噤jìn 吆喝yāohe蹿cuān仄zè歪转弯抹mò⾓ (点拨:注意“提”、“喝”、“抹”等是多⾳字。
) 2.解释下列词语。
(1)寒噤:因寒冷⽽哆嗦。
(2)张皇失措:慌慌张张,不知怎么办才好。
3.⽤恰当词语填空。
(1)可是假如是⽉明风清的夜晚,⼈们的眼再尖利⼀些,就可以看见有⼀只⼩船从苇塘⾥撑出来,在淀⾥,像⼀⽚苇叶,奔着东南去了。
(2)每天夜⾥,在敌⼈紧紧封锁的⽔⾯上,就像⼀个没事⼈,他按照早出晚归捕鱼撒那股悠闲的⼼情撑着船,编算着使⾃⼰⾼兴也使别⼈⾼兴的事情。
⼆、⽂学(⽂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芦花荡》的作者是现代作家孙犁,选⾃《孙犁⽂集》,本⽂是作者的“⽩洋淀纪事之⼆”,“之⼀”是他的另⼀篇⼩说《荷花淀》。
八年级下册期中考试复习提纲

八年级下册期中考试复习提纲第一课珍爱生命1.为什么要珍惜生命?①生命是神奇的②生命是珍贵的.2.为什么说生命是珍贵的?每一个生命都是独特的.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也不可能有两个完全相同的生命.每一个生命,都会发出独特的光彩.生命的珍贵,还在于它不可重复.生命的河流不会复回,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限的.每一个生命,生命的每时每刻,都是珍贵的.3.如何珍爱生命?①珍爱生命,需要关注生命安全. ②珍爱生命,让生命变得充实.4.如何让生命变得充实?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只要我们能够对社会有所贡献,对他人有所帮助,让自己的生活内容丰富多彩,我们的生命就有意义.5.为什么要关爱他人?关爱他人,是现代公民的基本素养.每一个人都拥有平等的生命权利,每一个生命都值得关怀和珍爱.平等的生命之间,要相互关爱.每一个生命的成长,都会经历很多坎坷和困难,我们要学会感同身受.要尊重他人的健康和生命权利.6.如何关爱他人?①关爱他人,最基本的是不侵犯他人的生命健康权利.②当他人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时,能够伸出援助之手.③在危急生命的重大灾难面前,更能体现一个人的品德和素养.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和自然灾害,有的人能够把生的机会留给别人.他们的行为闪耀着人性的伟大光辉,值得全社会学习.第二课磨砺坚强意志1.为什么需要坚强?①人生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每个人都要坚强面对挫折.②坚强的意志是健康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③坚强的意志是成功的保证.2.为什么说坚强的意志是成功的保证?坚强的意志是战胜挫折和困难的力量源泉.它赋予我们锲而不舍的精神,自强不息的毅力和直面困难的勇气.每个人都希望获得成功,这需要我们各方面的努力.坚强的意志能够调动我们所有的能量,使我们一步一步迈向成功.3.坚强意志的表现在哪里?①意志坚强的人能独立地支配自己的行动,不轻易受外界的影响;(独立性)②能够在生活中不怕困难和失败,在困难、艰苦的条件面前不动摇;(坚定性)③能够果断的处理事情;(果断性)④具有很强的自制力,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自制力)4.如何磨砺坚强意志?①在战胜挫折的过程中磨砺意志.②磨砺坚强意志,需要持之以恒.③在不懈追求目标的过程中磨砺坚强意志.5.如何应对挫折?①分析挫折的原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2019年部编教材八年级期中复习提纲(1---14课)第1课鸦片战争一、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鸦片走私:为了扭转贸易逆差,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
鸦片泛滥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
林则徐禁烟:1838年底,道光帝派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查禁鸦片。
在林则徐的主持下,1839年6月3日至25日,收缴的鸦片在虎门海滩被当众销毁。
虎门销烟的意义: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二、英国发动浸略战争原因: 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直接原因(借口)—中国的禁烟运动。
经过: :1840年6月,英军封锁珠江口战争开始----1842年8月英军到达南京下关,战争结束。
重大事件:1841年英军强占香港岛;虎门——关天培等殉国;广州——三元里人民抗英;吴淞——陈化成殉国。
结果:战争终以清朝的失败结束。
三、《南京条约》的签订签订: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一、英法再次发动俊华战争原因: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侵略者:英法组成联军,俄、美支持。
借口:“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
经过:1856年10月,英军炮轰止广州,挑起战争→次年,英法联军攻陷广州→1858年,攻陷大沽,逼近天津。
《天津条约》:时间:1858年清政府被迫与俄、美、英、法四国分别签订,主要内容: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特权。
之后通过《通商章程善后条约》:清政府被迫承认鸦片贸易的合法化。
二、火烧圆明园与《北京条约》的签订背景:1860年,英、法两国借口换约受阻,再次出兵占领天津,进逼北京,咸丰帝逃往承德避暑山庄。
史实:1860年10月,英法联军对北京西北郊的著名皇家园林—圆明园进行了大肆抢劫,之后放火烧毁。
《北京条约》的签订:时间:1860年签订国:中英、中法内容:清政府除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外,又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赔款额也大幅增加。
三、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沙俄割占中国领土: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沙俄共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丧失更多主权,英国、法国、美国等西方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一带深人到长江中下游地区,沙俄占领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背景:鸦片战争的失败,进一步加深了清政府的统治危机。
随着剥削的加重,统治阶级与劳动群众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
准备:1843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和冯云山前往广西传教。
开始标志: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初步建立起政权组织(东西南北翼,杨萧冯韦石)定都天京:1853年3月,太平军攻占南京,将南京改名为天京,作为都城。
《天朝田亩制度》:主要内容: 规定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目的: 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评价: 主张在小生产的基础上废除私有制和平均社会财富,是不可能实现的,实际上也没有实行。
北伐和西征:目的为了推翻清朝统治和巩固政权意义:太平天国军事上进入全盛时期。
天京事变: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重整国政:洪秀全封洪仁玕为干王,总理朝政;洪仁玕写成《资政新篇》,提出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等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外交主张,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但由于历史条件限制,未能付诸实践。
军事防御:提拔军事将领陈玉成(英王)、李秀成(忠王)等。
取得浦口、三河大捷,但未能从根本上改变军事上的不利局面。
天京陷落:标志着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农民运动的失败。
太平天国运动的意义: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
第4课洋务运动一、洋务运动的兴起:目的: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的统治(根本目的)。
代表人物:中央→奕䜣;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起止时间: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口号:“自强”“求富”二、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创办近代军事工业:(1)19世纪60年代,以“自强”为口号,发展近代军事工业。
如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
(2)为了洋务的需要,兴办新式学校,培养翻译和军事人才;设立翻译馆,翻译外国科技书籍;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等。
创办近代民用工业:19世纪70年代,提出“求富”主张。
开办了一些民用工业。
重要的有: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
三、建立新式海陆军:1.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开始组建新式洋枪队,淘汰传统兵器,采用西式练兵。
19世纪70年代,左宗棠率领新式陆军,成功收复了新疆。
1884年,清政府设新疆行省。
2.19世纪80年代,建成了南洋、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
885年,清政府成立海军衙门统一协调指挥。
洋务运动的评价:性质: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
进步性:中国近代化的军事工业、民用企业、交通运输业等逐渐发展起来,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失败原因:①根本原因:没有变革落后的封建制度②洋务派内部的腐败③外国势力的挤压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一、甲午中日战争:目的:日本为实现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梦想。
战争爆发:1894年7月,日军进攻驻守朝鲜的中国军队,并在牙山口外丰岛海面袭击清军运兵船,清政府被迫对日宣战。
主要战役:平壤战役:清军将领左宝贵中炮牺牲,统帅叶志超弃城逃跑,平壤陷落。
黄海战役:北洋舰队与日本联合舰队在黄海激战,致远舰管带邓世昌殉国;辽东半岛战役:只有徐邦道孤军迎敌,寡不敌众而败。
日军占领旅顺,进行了大屠杀;威海卫战役:水师提督丁汝昌拒绝投降,自杀殉国。
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二、《马关条约》的签订签订:1895年,清政府派李鸿章为议和全权大臣李鸿章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签订了《,签订《马关条约》。
内容: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人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
影响: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人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三、瓜分中国狂潮诱因:《马关条约》签订后,沙俄联合法国、德国迫使日本放弃辽东半岛,日本则向中国索取了3 000万两白银作为“赎辽费”。
表现:列强在中国掀起了抢夺利权、强租海港、划分“势力范围”的“瓜分”中国狂潮。
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承认承认各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和既得特权,同时要求在各国的租借地和“势力范围”内享有均等贸易机会。
“门户开放”反映出美国与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在侵华政策上的矛盾。
第6课戊戌变法一、康有为与公车上书公车上书:背景:1895年春,《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
过程:康有为和梁启超及参加科举考试的举人,联名上书,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拒和、迁都、变法。
影响: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维新变法思想的传播:维新人士在各地组织学会,创办报刊,宣传变法,其中影响最大的报刊是上海的《时务报》和天津的《国闻报》。
二、百日维新: 时间:1898年6月11日---9月21日。
皇帝:光绪皇帝内容: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等。
结果: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囚禁光绪皇帝,杀害“戊戌六君子”戊戌变法失败.影响: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第7课抗击八国联军一、义和团运动兴起:山东、直隶一带的民间秘密组织,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转变为具有反帝组织。
清政府为利用义和团,以“招抚”代替“剿灭”,并承认其合法地位。
义和团控制了京津地区。
口号:“扶清灭洋”。
二、抗击八国联军八国联军侵华:目的:以镇压义和团运动为借口,旨在维护帝国主义在华利益。
时间:1900年5月国家:英、美、俄、日、法、德、意、奥。
经过:天津---北京(义和团在廊坊一带狙击敌人),(在天津保卫战中,直隶提督聂士成壮烈殉国。
)三、《辛丑条约》的签订:时间:1901年。
主要内容: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 8亿两,以海关税、盐税等税收作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在从北京到山海关的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驻守,不准中国人居住,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
影响:《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额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
从此.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第8课革命先行者孙中山一、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兴中会的成立;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
提出“振兴中华”的宗旨,号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广州起义:1895年,准备在广州发动武装起义,由于消息泄露,陆皓东等人被捕牺牲,起义失败。
二、同盟会与三民主义背景:章炳麟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的《革命军》陈天华的《猛回头》和《警世钟》等著作,号召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制度。
各种革命团体纷纷成立。
孙中山成为革命党公认领袖。
同盟会:1905年8月,孙中山等在日本东京联合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成立中国同盟会,确立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政治纲领,选举孙中山为同盟会总理。
创办《民报》作为机关报。
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它的成立,使全国资产阶级革命派有了一个统一的领导和明确的奋斗目标,大大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
三民主义: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
成为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
第9课辛亥革命一、革命志士的奋斗萍浏醴起义:刘道一、蔡绍南领导的。
萍浏醴起义是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
安庆起义:徐锡麟在安庆发动起义,刺杀安徽巡抚恩铭,因寡不敌众失败。
革命党人秋瑾在浙江绍兴准备策应,因歹徒告密,被捕遇难。
广西起义:1907年,孙中山亲赴越南河内,与黄兴筹划袭取镇南关,起义军奋战七昼夜,最终失败.黄花岗起义:这次起义很多革命党人壮烈牺牲。
后来,将收殓到的七十二具烈士遗骸,合葬于广州黄花岗,称作“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这次起义虽然失败,但革命党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