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税收负担和税收原则

合集下载

税收原则与税收负担

税收原则与税收负担

3.混转
所谓税收的混转,是税收的前转及后转两者 都可能发生的情况。例如,由生产者转嫁给批发 业者,批发业者转嫁给零售业者,零售业者再转 嫁给消费者;或由生产者把税收转嫁给原材料的 供应者,而原材料供给者再转嫁给对其提供原材 料的供给者,上述前转和后转都有可能发生的转 嫁方式称为税收“混转”。
4.消转
3.税收本身的效率原则 (1)税收本身的效率原则 • 检验税收本身效率的标准,是税收成本与 税收收入的对比关系。税收成本,是指在 执行税收计划过程中,征纳双方因为征税 和纳税而支出的一定的费用,按其实际支 出部门不同,可分为征管费用和缴纳费用。 • ①税收征管费用 • ②税收的缴纳费用 (2)关于检验税收本身效率的标准
二、税收的公平原则
1.税收公平原则定义 税收的公平原则是指税收本身的公平,即国家征税要使各 个纳税人承受的负担与其经济状况相适应,并使各个纳税 人之间的负担保持均衡。 • (1)税收与社会分配公平的关系 • (2)税收与自身分配公平的关系 2.税收的横向公平与纵向公平 • 横向公平是指经济能力或纳税能力相同的人应当缴纳数额 相同的税收,并且税收负担与其经济状况相适应。纵向公 平是指经济能力或纳税能力不同的人应当缴纳不同的税收, 各级纳税人之间的税收负担差别要同纳税人的经济能力或 纳税能力的差别相适应。 3.衡量税收公平的标准 • (1)受益原则 • (2)机会原则 • (3)负担能力原则
2.税负后转或逆转
税负后转或逆转是相对于税负前转或顺转而言, 税负后转或逆转是税负转嫁的运动方向同经济运行或 经济活动的顺序或方向相反,即税负逆时方向转嫁。 例如,对生产者征税,生产者不是通过提高商品价格 把税负转嫁给批发商、零售商,最终转嫁给消费者, 而是通过压低投资要素的购入价格,把税负转嫁给要 素出售者负担,这种由生产者向要素出售者的税负转 嫁称为税负后转或逆转。同样,由零售商、批发商把 税负转嫁给生产者、要素出售者,也称为税负后或逆 转,税负后转或逆转也是税负转嫁的重要形式。

税收原则和税收负担课件

税收原则和税收负担课件
税收公平原则要求税制设计应合理确定纳税人的税收负担,以实现税收负担在纳税 人之间的公平分配。
税收公平原则还要求税制应避免对纳税人经济活动的扭曲效应,以保持税收的中性 原则。
税收效率原则
税收效率原则是指政府征税要 有利于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经济 机制的有效运行,提高税务行 政的管理效率。
税收效率原则要求税制设计应 尽可能减少纳税人的纳税成本 ,并降低税务管理的成本。
前者是指纳税人所承受的税款,后者是指纳税人通过转嫁方式将税款转
移给他人承受。
影响税收负担的因素
经济因素
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消费水平等都会对税收负担产生影响。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社 会财富积累越多,税基越广泛,税收负担可以适当提高;反之,税基相对狭窄,税收负担 应适当降低。
社会因素
社会公平正义、贫富差距、就业状况等社会因素也会对税收负担产生影响。为实现社会公 平正义,调节贫富差距,政府可以通过制定合理的税收政策,提高对高收入人群的税收负 担,同时降低对低收入人群的税收负担。
我国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税收征管体系,加强了对纳税人的管理和服 务,提高了税收征管效率。
我国税收制度存在的问题
1 2
税负不公
不同纳税人之间的税负存在差异,导致税收不公 。
重复征税
不同税种之间存在重复征税的情况,增加了纳税 人的负担。
3
税收优惠政策不尽合理
税收优惠政策存在不规范、不透明的情况,容易 滋生腐败和权力寻租。
税收转嫁是指纳税人在缴纳税款后, 通过价格调整将所纳税款转移给他人 负担的过程。
税收转嫁涉及到商品和劳务的供求关 系、生产成本、市场需求等多个因素 。
税收转嫁是一种经济行为,其本质是 税收负担在商品流通过程中的转移。

第4章 税收原则和税收负担

第4章 税收原则和税收负担
➢ 税收效率的内涵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 1.税收经济效率
➢ 是指税收对经济发展所产生的影响或效果。按照帕 累托效率来定义,即如果生产资源在各部门之间的 分配和使用已经达到这样一种状态,即生产资源的 任何重新配置,已经不可能因使一些人的境况变好 而不使另一些人的境况变坏;或者说,社会分配已 经达到这样一种状态,任何分配的改变都不可能使 任何人的福利有所增加而不使其他人的福利减少, 这被称为资源最优配置状态,或帕累托最优。
负担能力相同的纳税人,税负 应该相同,这叫做税收的横向 公平;二是指负担能力不同的 纳税人,税负应该不同,即负 担能力大者多纳税,负担能力 小者少纳税,这叫做税收的纵 向公平。
•(2)税收管理公平。
➢ 主要体现在税收征收管理的过程中。所谓税收管 理公平就是在税收征管过程中给纳税人创造一个 平等的税收环境。对所有纳税人要一视同仁,要 克服“人情税”,严格征管,应收尽收。
税收经济效率也应与帕累托效率相一致
➢ 税收经济效率也应与帕累托效率相一致,税收必须 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有利于企业的优化组合, 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 2.税收征管效率 ➢ 是指税收征收管理本身必须有效率或效益。税收征
管效率的高低集中体现为税收成本与税收收入之间 的比例关系。在税收收入一定的情况下,关键就要 看税收成本的高低。
➢ 如果税收征管不严,必然造成有人偷税,有人不 偷税等现象,就会使得纳税人的实际税收负担出 现不公平。
要实现税收管理公平,主要应该做到:
• (1)尽可能抵消通货膨胀 的影响。
• (2)对纳税人实行区别对 待。
• (3)防止偷、欠、骗税的 发生。
• (4)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四、税收政策原则
➢ 国家的各项政策是制定各项管 理制度的基本依据。税收制度 的建立,必须体现国家的各项 政策。

税收原则--经济师考试辅导《财政税收专业知识与实务》第四章第二节讲义2

税收原则--经济师考试辅导《财政税收专业知识与实务》第四章第二节讲义2
【例题1·多选题】现代税收原则包括( )。
A.财政原则
B.经济原则
C.保障原则
D.公平原则
E.政治原则
[答疑编号502556040109]
『正确答案』ABD
『答案解析』现代税收原则包括财政原则、经济原则、公平原则。
【例题2·多选题】(2007年)财政原则是税制建设的重要原则,其内容有( )。
A.充裕原则
C.对经济条件相同的纳税人区别征税
D.对经济条件不同的纳税人同等征税
[答疑编号502556040115]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横向公平原则体现具有相同纳税能力的人应当承担相同的税收。
横向公平,又称为“水平公平”,对相同境遇的人课征相同的税。
纵向公平,又称为“垂直公平”。对不同境遇的人课征不同的税。
判断“境遇”的标准一般包括受益标准和能力标准。
从能力标准角度,横向公平——具有相同纳税能力的人应当承担相同的税收;纵向公平——不同纳税能力的人应当承担不同的税收
测定纳税人纳税能力强弱的标准:收入、财产和支出。收入通常被认为是测定纳税人纳税能力的最好的尺度。
C.经济原则
D.弹性原则
[答疑编号502556040111]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税收收入应能随着财政支出的需要进行调整,体现了税收的弹性原则。
【例题4·单选题】(2009年)下列原则中,属于现代税收原则中经济原则的是( )。
A.弹性原则
B.节约原则
C.效率原则
D.平等原则
[答疑编号502556040112]
中级经济师考试辅导《财政税收专业知识与实务》第四章第二节讲义2
税收原则
二、现代税收原则
税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主要有:财政原则、经济原则、公平原则等

第四章 税 收 原 则

第四章 税 收 原 则

第四章税收原则一般掌握1、古代西方税收原则的代表人物。

2、现代西方税收原则的主要内容。

3、我国税收原则的主要内容。

重点、难点问题分析:1、配第的税收原则配第提出了三条税收原则理论(他自己称为税收标准):公平、简便、节约。

他认为,公平标准就是课税对任何人都没有偏袒,而且税负不能过重;简便标准就是征税时手续不能太复杂,也不能模糊不清或模棱两可,在纳税形式的选择和纳税日期的确定上应给纳税人以便利;节省标准就是征收费用不能太多,应注意尽量节约。

另外,他还反对包税的做法。

2、尤斯迪的税收原则尤斯迪认为,税收是当国家的收入不足时,人民分割自己的财产及利益以充实国家的必要经费,但国家征税时,不能使人民负担过重,这是赋税问题的根本命题,据此,他提出了征税的六条原则:(1)税收应该采用使国民自动自发纳税的方法。

(2)税收不要侵害人民的合理自由,也不要对产业加以压迫。

换句话说,税收应该无害于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

(3)税收应该平等课征。

(4)课税应有明确的依据,并且要实行确实的征收,不能发生不正常的情形。

(5)税收应对征收费用较少的物品课征。

(6)税收的征收,必须使纳税容易而便利。

3、亚当·斯密的税收原则斯密提出了著名的税收四原则,即:平等原则,确实原则,便利原则,节约原则。

(1)平等原则,即个人为了支持政府,应该按照各自的能力,也就是以个人在国家保护之下所获得的收益为比例,缴纳税收。

亚当·斯密所主张的平等原则,包含三种观念:—是取消免税特权。

二是税收应该采取中立的态度,不应于涉社会财富的分配问题,在这种条件下,征税应采用比例税率。

三是主张按能力大小,比例课税。

(2)确实原则即个人应该缴纳的税收,必、须明确决定,不可含混不清,征税者不可肆意征收。

(3)便利原则,即税收的课征,应站在纳税人的立场上,来考虑其适当的缴纳时间、地点以及简便的缴纳方法。

(4)节约原则又称经济原则,是指向国民征税要适量,不能超过一定的量度,如果向国民所征收的税过多,反而不利于国家财政。

税收学思考题8分析

税收学思考题8分析

第一章税收概论一、名词解释1.税收:是国家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凭借政治权力,按照法定标准,向居民和经济组织强制、无偿地征收取得的一种财政收入。

2.税收的强制性:是指国家凭借政治权力,以法律形式确定征纳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3.税收的无偿性:是指国家征税以后,税款即归国家所有,既不需要再直接归还给纳税人,也不需要向纳税人支付任何报酬或代价。

4.税收的固定性:是指国家通过法律形式预先规定了征税对象和征税标准。

5.税收职能:是指由税收本质所决定,内在于税收分配过程中的功能。

6.税收筹集资金职能:是指税收所具有的从社会成员处强制性地取得一部分收入,为政府提供公共品,满足公共需要所需物质的功能。

7.税收资源配置职能:是指税收所具有的,在市场对经济资源基础配置的基础上,通过税收政策、制度,对市场所决定的资源配置,在公共部门、私人部门以及不同的私人部门之间进行重新组合安排的功能。

8.税收收入分配职能:是指税收所具有的影响社会成员收入分配格局的功能。

9.税收宏观调控职能:是指税收所具有的,通过一定的税收政策、制度,影响社会经济运行,促进社会经济稳定发展的功能。

二、问答题1.试述国家征税的主要目的。

答:国家征税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包括提供和平安定的社会环境,保持良好的社会秩序,兴建公共工程,举办公共事业等。

2.试述国家征税的依据。

答:国家征税的依据是政治权力。

国家凭借政治权力,也就是行政管理权,可以对其行政权力管辖范围内的个人和经济组织征税,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3.税收具体有哪些形式特征?答: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三大特征。

4.税收如何产生?答:税收的产生取决于两个条件:一是国家的产生;二是私有财产制度的产生。

5.在税收发展过程中,征收形式有哪些变化?答: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初期,税收的征收和缴纳形式基本上以力役形式和实物形式为主;在自然经济向商品货币经济过渡的漫长封建社会中,对土地课征的田赋长期以农产品实物为主;到商品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税收的征收缴纳形式都以货币形式为主。

财政与金融第四章 税收概论

财政与金融第四章 税收概论
术等方法,提高劳动生产率,自我消化税款 税收资本化:将税款预先从商品价格中一次扣除,
再从事交易的方式
• 三、税负转嫁与归宿的一般规律
– 1.商品课税较易转嫁,所得课税一般不易转嫁 – 2.供给弹性较大、需求弹性较小的商品的课税较易转嫁,
供 给弹性较小、需求弹性较大的商品的课税不易转嫁
– 3. 课税范围宽广的商品较易转嫁,课税范围狭窄的难以 转 嫁。
享有依法征税的权利



负有提供公共物品的义 会




负有纳税的义务

享有消费公共物品的权 利
凯恩斯
矫正外部效应、协调收入分配、刺激有 效需求、优化产业结构
• 二 税收特征
(一)税收的强制性:指政府征税凭借的是国家 政治权力,并运用法律形式对社会产品实行强 制征收
(二)税收的无偿性:指税收是国家向纳税人进 行的无须偿还的征收
• 三、税负转嫁与归宿的一般规律
– (the law of tax sh (tax shifting in China )
一、税负转嫁与归宿的含义
• 1、税收转嫁:指在商品交换过程中,纳税 人通过提高商品销售价格或压低购买价格 的方法,将税负部分或全部转嫁给购买者 或供给者的一种经济现象
• 定额税率:对课税对象的数量规定每单位 征收某一固定的税额
• 比例税率:对所有的课税对象,不论数额 大小,都按照同一比例课征的税率
• 累进税率:把课税对象按照一定的标准划 分为若干等级,从低到高分别规定逐级递 增的税率
• 累进税率又分为全额累进税率和超额累进 税率
• 全额累进税率:随着征税对象数额的增加, 税率逐步提高,全部税基适用相应的最高 一级税率

财政与税收第四章 税收原理

财政与税收第四章 税收原理
(500,2000]的部分 (2000,5000]的部分
5
10 15
0
25200000]的部分 20% ……. ……
速算扣除数的由来
设某人全月应纳税所得额为x元, 500<x<2000 全额累进时应纳税额
A=x*10%
超额累进时应纳税额B=
B=500*5%+(x-500)*10%
一、税负转嫁
(对酒课税的例子) 纳税人在市场交易过程中,通过变动价格 的方式,将其所缴纳的税款部分或全部地 转由他人负担的一种经济现象
二、税负转嫁的方式
1、前转 2、后转 3、混合转嫁:前转和后转的混合 4、辗转转嫁:转嫁行为多次发生 5、税收资本化 返回
三、从量税和从价税对需求/供给函数的影响
1)对消费者课征从价税: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供给曲线不变
(相同消费量下, 新的需求曲线的价 格加上税之后回到 原来的价格)
2)对生产者课征从价税:供给曲线向左移动, 需求曲线不变
四、竞争条件下的税负转嫁和归宿
1、例题 2、税负的无关性定理 3、 从价税情况下的竞争市场的税负转嫁 和归宿 4、小结 5、讨论 返回
第一节 税收制度及其要素 p231
一、税收制度
即税制,是税收法令,条例和税收办法的总称,
在税制中会明确规定了向谁征税、对什么征税、 征多少税,即如何征收等问题
二、税制要素 返回
二、税制要素
1、纳税人 2、课税对象 3、税率 4、课税环节 5、附加、加成和减免 6、违章处理(略) 7、纳税期限(略)返回
纳税成本:世行与普华永道近日(2004)联合公布了 全球纳税成本的调查报告。在被调查的(地区)中, 马尔代夫纳税成本最低,白俄罗斯纳税成本最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税收负担水平的高低,以及如 何确定合理的税收负担,既是 一个重要的财政问题,也是一 个重要的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
税收负担可分为宏观税负、微 观税负和中观税负。下面分别 从这三个方面进行研究。
一、宏观税收负担
宏观税收负担:是一国范围内的全体纳税 人所承受的税收负担,又叫总体税收负担。
宏观税收负担-e鸟:如果我是全国人大代表, 我一定上一个提案:纳税的时候采用支 付宝,等政府做出政绩或者兑现承诺了, 我们就确认支付,不然全额退款。那时, 政府官员就会追着我们的屁股喊:亲, 给个好评亲!亲,选我咯,包为人民服 务亲!亲,政绩在这里,请查收,亲!"
• 任何一项税收政策首先要考虑的,就是税 收负担的高低。税负水平定低了,会影响 国家财政收入;定高了,又会挫伤纳税人 的积极性,妨碍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一般 说来,税收负担水平的确定既要考虑政府 的财政需要,又要考虑纳税人的实际负担 能力。
2.国内生产总值税负率
国内生产总值税负率:是指在一定时期内 (通常为一年)税收收入总额与国内生产总 值的比率(T/GDP)。
国内生产总值税收负担率 =税收收入总额/国内生产总值 ×100%
国民收入是指一国生产要素(包括土地、劳动、 资本、企业家才能等)所有者在一定时期内提 供生产要素所得的报酬,即工资、利息、租金 和利润等的总和。
3.国民收入税负率
国民收入税负率:是指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 年)税收收入总额与国民收入的比率(T/ NI)。 国民收入税收负担率 =税收收入总额/国民收入总 额 ×100%
宏观税负达GDP35% 委员建议大范围减税 (2011年3月19日)
在记者们关于中国“税负重、民众痛”的 提问下,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税务总局原副 局长许善达表示,如果把地方政府收费和中 央所属金融系统的经营性资本预算包括进来, 中国的宏观税负占GDP的比重据他估测约为 35%。
Company Logo
LOGO
第四章 税收负担 和税收原则
• 税收负担概述
• 税负转嫁 • 税收原则
第一节
税收负担概述
• 税收负担是指纳税人应履行纳税义务而承 受的一种经济负担。税收负担是国家税收 政策的核心。
• 乐活北京 : • 新个税法下,在北京月赚 1万元,需纳个税745元,要 交12%公积金,8%养老保 险,4%医疗失业险一共 2400元,余6855元,假定你 拿出6855元全部消费,需要 为你消费的商品埋单17% 增值税,28%各种杂税(消 费税,教育附加费,关税,燃 油税等十几种税费)一共 3085元,所以,月赚1万元的 人要上缴各种税金6230元, 实际收入为3770元.
二、中观税负
1、中观税负的概念
中观税负是指某个地区、国民经济某个部门或某个税种的税收负担。
2、中观税负的意义 研究中观税负,
①对于促进地区经济繁荣,协调全国各地区经济的共同进步有重 要意义;
②对于掌握国民经济各部门的纳税能力,促进部门经济发展,合 理调整产业结构; ③以及发挥税收体系的各税种优势效用并构成总体调控功效,有 重要意义。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董 事长李剑阁直言,大幅度大范围减税不仅是 当务之急,而且力所能及,特别要尽快免除 小额纳税人的负担,因为这种税征收成本极 高、会产生极大的社会摩擦,但收上来的税 其实很少。
宏观税负的国际比较
当今世界各国税负水平的分类情况 大体可以分为三类:
重税负国家:大多数是发达国家,国内生产总值税负率一般在 35%以上,有的国家以已达到45%以上,如瑞典、丹麦等。 中等税负国家:发展中国家多属于这一类,国内生产总值税负 率一般在20%-30%之间。如肯尼亚、南非、突尼斯、扎伊尔、埃 及、巴西、印度、
虽然这个数字要低于发达国家普遍40%的 宏观税负水平,但中国的舆论普遍反映百姓 税收痛苦直观感受明显,认为“税负高,福 利少”,而中小企业也经常在媒体反映税负 较重。
全国政协委员、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 长贾康今年两会期间对媒体分析,我国总体 税负水平仍处于合理区间,但税制结构需要 进行调整,因为税收结构中流转税占比高, 意味着我国商品含税高,这会造成中低收入 阶层消费大众的税收痛苦指数高。贾康认为, 中国需要逐渐提高财产税等直接税的比重, 降低总体税负水平。
宏观税负的意义 研究宏观税负,旨在解决税收在宏观 方面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稳定发展中带 有整体性的问题,也为国际税负的比较 提供了基础。
衡量宏观税收负担的指标
衡量宏观税收负担水平,必须以国民 经济总量指标为基础,与国民经济核算的 总量指标体系相适应,可以确定衡量宏观 税收负担水平的指标体系。
GNP即国民生产总值,指一 个国家的国民在国内、国外 所生产的最终商品和劳务的 总和。
衡量中观税收负担的指标
• 税种(税类)负担率: • =某税种(税类)实纳税款/该税种(税类) 计税依据×100%
三、微观税收负担
微观税收负担是相对于宏观税收负担而言的 宏观税收负担是从整个社会或国民经济总体 来分析税收负担,而微观税收负担则是从纳 税人个体来分析税收负担。
微观税负的意义 微观税负是制定税收政策时被考虑进去 的最基本的因素,研究微观税负,是要解 决宏观税负和中观税负在微观领域内的合 理化问题。
轻税负国家:国内生产总值税负率在15%以下
低税负国家和地区的具体情况又分为以下3种: 一部分属于实行低税模式的避税港,如巴哈马、百慕大、香港、澳门等等。 另一部分属于经济欠发达国家,国民生产总值不高,税源小,财政收支比较紧张。 再一部分属于靠非税收入为主的资源国,特别是石油输出国,如阿联酋、科威特、伊朗等,这些国 家的财政收入主要依靠非税收入。
1.国民生产总值税负率
国民生产总值税负率:是指一定时期内(通 常为一年)税收收入总额与国民生产总值的 比率(T/GNP)。
国民生产总值税收负担率 =税收收入总额/国民生产总值×100%
GDP即国内生产总值,是指在一定时 期一个国家的国土范围内,本国和外 国居民所生产的供最终使用的商品和 劳务的总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