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与哲学》判断题专项训练
哲学生活基础判断题(无答案)

《生活与哲学》判断题汇总1.人们远在知道什么是辩证法以前,就已经辩证地思考了。
2.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3.哲学可以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4.人人都有世界观,人人都有方法论。
5.人们对世界的看法和观点,就是世界观。
6.世界观一般是人们自发形成的,不成体系的。
7.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8.哲学与具体科学是共性与个性,普遍与特殊,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9.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是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是科学之科学。
10.哲学能为具体科学提供正确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11.哲学的基本问题就是意识和物质的辩证关系问题。
1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划分哲学两大阵营的标准。
13.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的问题。
14.思维是客观存在的正确反映。
15.天地之变,阴阳之化是一种唯物主义的观点,坚持了物质是世界的本原,意识是派生的。
16.“气者,理之依也”和“未有此气,已有此理”分属于哲学的两大阵营。
17.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虽然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面,但却在历史观上犯了唯心主义的错误。
18.孟子说,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
这个观点正确把握了人主观精神的作用。
19.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指导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强大的思想武器。
20.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眼开则花明都是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2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可知论和不可知论是哲学史上的两个对子。
22.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是指世界一切事物和现象的总和。
23.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和意识可以相互依赖。
24.历史过程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到底是现实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
25.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26.生产关系中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产品的分配关系都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学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练习题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一、判断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在相应题号后的括号中填“T”,错误的填“F”)1.世界统一于物质与意识。
( )2.自然界发展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是客观的,人的思维规律是主观的。
()3.人脑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和前提。
( )4.“通过思维的眼睛”,我们能揭示事物内部的本质和规律。
( )5.意识因其反映的直观性而具有直接现实性。
( )6.“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启示我们要坚持主观与客观具体历史的统一。
( )7.实践是社会性活动,单个人的实践活动不存在。
( )8.个人未必要通过实践才能获得对具体事物的认识。
( )9.在一定条件下一定范围内是谬误的东西,在另外的条件下和范围内则可以转化成真理。
( )10.真理永远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而是在发展中不断推翻和超越自身。
( )11.认识只有不断超越历史条件才能成为真理。
( )12.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表明,真理往往包含谬误。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3.姿态万千的山川湖海,看不见却又真实存在的磁场、紫外线,从哲学的角度看,这些事物的共性有①具有客观实在性②不依赖于人的感觉而存在③同为世界的本原④不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14.2016年11月16日1时29分在北京门头沟区发生2.6级地震。
专家指出“地球一直处于‘震动’状态,‘震动’是地球的常态”。
“震动”是常态体现了()。
①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②运动是静止的特殊状态③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④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15.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下列选项中与诗中观点一致的是()。
A.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B.方生方死,方死方生C.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D.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16.达尔文的《物种起源》至今深刻影响着人们对生命起源和进化历程的认识,尽管人们对其进化假说一直存在争议,但他的基本观点还是闪烁着真理的光彩,不断被科学的发展所证实,例如()。
政治选修三生活与哲学第1—4单元检测题

鹏峰中学2010届高三《生活与哲学》练习题班级姓名座号第一单元练习一、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1、哲学是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2、具体科学是哲学研究的基础。
()3、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4、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是否承认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5、哲学的任务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和改造世界。
()6.不同的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不同。
()7.凡是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就是辩证唯物主义。
()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三大理论成果是: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实事求是。
()9、任何哲学都是一定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10、真正的哲学是永恒不变。
()二、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每小题2分,共70分。
)11.哲学和我们的生活之间的关系是()①哲学和我们的生活的关系不大②生活需要智慧,需要哲学③人人都懂哲学④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12.我们应这样看待哲学的产生()①与人类同时产生的②产生于人的主观情绪③产生于人的实践活动④产生于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A.①② B.③④C.①③ D.②④13. 人人都有自己的世界观,但并非人人都是哲学家,这是因为()A. 哲学就在我们身边B. 世界观人皆有之C. 要形成哲学,必须把世界观系统化理论化D.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14、下列关于哲学的说法,正确的是A哲学是关于方法论的科学 B哲学是对于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C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D哲学是对自然知识的总结15、哲学和各门具体科学的区别在于A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具体科学以哲学为指导B哲学是世界观,具体科学是方法论C哲学是社会知识的总结,具体科学是自然科学的总结D哲学研究整个世界最一般的本质和规律,具体科学研究的世界某一具体领域的问题16、下列关于世界观、方法论和哲学三者之间的关系的说法错误的是A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B不同的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也不同C科学的世界观决定科学的方法论 D要有世界观和方法论必须学习哲学17.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是()A.世界观和方法论相互决定 B.方法论决定世界观,世界观体现方法论C.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D.世界观和方法论相互影响,相互决定18.下列关于哲学、世界观、具体知识之间联系的正确说法是()A、哲学是世界观和具体知识的统一B、哲学就是科学的世界观和具体知识C、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D、哲学决定世界观,世界观决定具体知识19、哲学的基本问题A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B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D哲学与生活的关系20、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A、是否承认意识反映物质B、是否承认存在决定思维C、是否承认世界是可以认识的D、是否承认社会发展是客观的21、在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上,如认为思维和存在没有同一性,这种观点属于A不可知论 B形而上学 C唯心主义 D唯物主义22、“任何哲学只不过是在思想上反映出来的时代内容“这是恩格斯的名言,说明了A、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的构成部分B、哲学是一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C、哲学对一定形态的经济和政治有反作用 D哲学对社会变革有先导作用2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A古希腊哲学 B17世纪英国哲学 C18世纪法国哲学 D德国古典哲学24.奥运吉祥物五个福娃,代表着金、木、水、火、土,那是中国传统意义上的五行。
高中政治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基础过关训练《生活与哲学》

高中政治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基础过关训练《生活与哲学》【判断】世界观是人们关于世界具体问题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B)A.正确B.错误【判断】世界观每个人都有,且每个人的世界观都是哲学。
(B)A.正确B.错误哲学是怎样的世界观。
(A)A.系统化、理论化B.不自觉的C.零散的、理论化的【判断】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科学。
(B)A.正确B.错误【判断】哲学是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总和。
(B)A.正确B.错误【判断】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B)A.正确B.错误【判断】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B)A.正确B.错误关于哲学与具体科学表述正确的是(C)A.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B.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C.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判断】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A)A.正确B.错误哲学的基本问题是(B)A.物质和思维的关系问题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C.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有(C)A.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B.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C.以上都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B)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B.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C.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是(B)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B.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C.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判断】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
(B)A.正确B.错误哲学的基本派别有(A)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B.唯物主义、唯心主义、二元论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是(A)A.物质是世界的本原B.意识是世界的本原C.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是(B)A.物质是世界的本原B.意识是世界的本原C.思维和存在没有同一性唯物主义的基本形态有(C)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B.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C.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的基本形态有(A)A.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B.主观唯心主义;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C.客观唯心主义;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判断】唯物主义是正确的,唯心主义是错误的。
高中政治四《生活与哲学》-3.1 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课时训练

3.1 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课时训练一、选择题1.每一个真正的哲学问题所把握的都是自己所处时代脉搏的一次跳动,每一个真正的哲学问题所演奏的都是自己所处时代的一段最强的音符。
这段话说明( )A.哲学源于哲学家的主观想象B.哲学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C.哲学是对客观现实的真实反映D.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2.判断真正哲学的关键就在于看( )A.它是否反映了自己时代的要求,是否代表了时代的主流和历史的前进方向B.它是否以不断丰富的具体科学知识为基础C.它是否是马克思等伟大哲学家的论述或观点D.它是否是广大人民群众所需要的3。
马克思说:“哲学家不是像蘑菇那样是从地里冒出来的,他们是自己的时代、自己的人民的产物,人民的最美好、最珍贵、最隐蔽的精髓都汇集在哲学思想里。
"这说明()A.真正的哲学都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
真正的哲学都是一定时代社会变革的先导C。
真正的哲学都是具体科学 D.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4.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必须结合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使之更好地发挥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咨政育人、服务社会的重要功能。
这表明真正的哲学()A.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有力工具B.是对社会生活的总结和升华,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C.把握了时代的脉搏,为社会变革提供巨大的物质力量D.是“科学之科学",可以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5。
乔布斯对于世界的意义,不仅在于他创造了那个魔器般的“苹果”,更在于他对“智慧之学”的情有独钟.乔布斯说过:“我愿用我的全部科技来换取与苏格拉底(古希腊哲学家)一个下午的相处.”他鼓励人们把苏格拉底的原则运用到生活、工作、学习以及人际关系上,去追求更多的真、善、美。
乔布斯的成就和他对哲学的态度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人生②真正的哲学是对问题的高明认识和解决问题的巧妙方法③真正的哲学可以为我们的生活和实践提供有益的指导④真正的哲学可以启迪我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中不断创新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
高中政治必修《生活与哲学》判断题

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判断题资料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判断题唯物论部分1、物质和意识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解析: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因此,物质和意识相互影响是正确的。
但物质的决定作用是第一位的,因此相互制约不正确.2、意识离不开物质,物质也离不开意识,两者相互依存;正确说法:物质可以脱离意识而存在,并非相互依存。
3、意识的形式和内容都是客观的。
正确说法:意识的内容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所以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但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
5、意识的能动作用表现在只有正确意识才能反映事物本质;(错误)P386、意识的能动作用表现在只有正确意识才对事物有反作用;(错误)P387、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P40(错误)(正确的意识才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8、意识能够直接引起客观事物的变化;(错误)P409、意识能够正确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错误)P4010、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正确说法: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不一定是正确);11、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使事物处于显着的变化之中。
正确说法: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不一定是显着的变化。
12、运动是相对的、有条件的,静止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注意:颠倒了二者的特点。
13、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改造规律;正确说法:人可以认识规律,但不能改造(创造、改变、消灭)规律。
14、春夏秋冬四季更替、昼夜循环、苹果落地,属于自然规律;注意:规律不能等同于规律的表现形式15、“天灾不由人,抗灾不由天”,坚持了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统一;(正确)P4116、规律是客观的,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是成功的前提,违背规律必将受到规律的惩罚;(正确)17、实事求是是按规律办事的前提;(错误)18、人们可以改变或创造条件,使规律发生作用的表现形式发生变化;(正确)19、是否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办事情取得成功的决定性因素;(错误)20、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无条件的;(错误)21、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范围是不可改变的;(错误)22、离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就不能按客观规律办事;(正确)23、因为规律是正确的(错误),所以我们必须把规律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正确)24、规律是客观的,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是成功的前提,违背规律必将受到规律的惩罚。
浙江省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生活与哲学判断题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1.某市面对发展规划和发展实际的关系涉及了哲学的基本问题。
( )2.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是哲学史上的“两个对子”。
()3.总体而言,唯物主义在大方向上是正确的,唯心主义在大方向上是错误的。
()4.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要从哲学高度为科技进步把握方向。
()5.哲学为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所以,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6.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和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 )7.“心外无物”与“理生万物”在世界本原问题的回答上没有本质的区别。
( )8.唯物主义三种形态的主要区别在于对世界本原——“物质”的认识程度不同。
( )9.世界观所涉及的问题,是关于整个世界的最普遍、最一般的问题。
( )10.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和,说明二者是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1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意识与物质的辩证关系问题。
( )12.唯物主义是正确的,唯心主义是错误的,所以我们要坚定唯物主义立场,反对唯心主义。
()13.主观唯心主义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14.随着自然科学领域中每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唯物主义也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
()15.唯物主义的世界观自始至终贯彻在社会历史研究领域之中。
( )16.哲学之所以富有活力,就在于它能够指导具体科学的研究。
()17.缺乏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科学家就一定会在自己的研究活动中偏离正确的方向。
()18.离开运动谈物质会陷入形而上学;离开物质谈运动会陷入唯心主义。
( )19.“天下无独燃之火,世间安得有无体独知之精”,蕴含着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
( )20.我们面对和处理自己的学习计划与学习实际之间的关系时必然涉及哲学的基本问题。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1.规律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因为规律是亘古不变的。
()2.“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承认了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 )3.物质世界是相对运动和绝对静止的统一。
《生活与哲学》判断改错题(1——9)课

高二《生活与哲学》判断改错题1、哲学就是关于世界观的科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科学化的世界观。
2、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方法论决定世界观,世界观体现着方法论,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3、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是具体科学的总和,是科学之科学。
具体科学随着哲学的发展而发展。
4、哲学就是对自然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5、哲学的一切问题都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它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6、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在实际生活中表现为主观与客观的关系。
7、学习实际与学习计划之间的关系,从哲学上讲,就是意识与思维的关系,处理这一关系,要求我们做到客观与主观相统一。
8、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思维和存在是否有同一性。
9、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正确地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客观规律,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科学之科学”。
10、相对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来说,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具有从属意义。
11、物质和具体的物质形态,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12、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概括了自然界中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
13、物质是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意识也具有客观实在性。
14、没有运动的物质与没有物质的运动一样,都是不可想象的。
15、任何具体的物质形态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和存在方式。
16、辩证唯物主义所讲的静止,是绝对静止,是不作任何运动的形态。
17、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
18、规律就是联系。
规律不能被创造、消灭,但可以被发明、改变、改造、认识和利用。
19、在我们没有违背规律时,规律是不存在和发生作用的。
20、自然规律、社会规律是客观的,思维规律是主观的。
21、事物运动的规律是客观的,不会随人们的主观意志而转移,因此规律是亘古不变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活与哲学》判断题专项训练
1、哲学就是世界观,世界观就是哲学。
2、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3、具体科学以哲学为基础,并且随着哲学的发展而发展。
4、从意识的本质上看,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5、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6、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形式是客观的。
7、物质离不开意识,意识也离不开物质。
8、物质和意识是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
9、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以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为前提的。
10、意识不仅能够正确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正确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11、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
12、有的意识能够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引起客观事物的变化。
13、意识对物质(认识对实践,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促进(阻碍)作用。
14、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关系问题。
15、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哲学中的两个基本派别。
16、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
17、马克思主义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8、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必然的联系。
19、事物之间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无条件的。
20、“彗星、地震,预示国家衰败”,“指纹、手相,决定人的命运”是用虚构的主观联系代替事物的真实联系,属于唯心主义观点。
21、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22、整体和部分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23、“一着不慎,全盘皆输”告诉我们整体处于统帅的决定地位。
24、物质的固有属性是客观实在性。
25、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26、运动是普遍的、永恒的、无条件的,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27、发展是一种运动和变化,运动和变化也是一种发展。
28、发展的实质是一种运动和变化。
29、新事物都是后来出现的,后来出现的东西都是新事物。
30、“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否认了规律的客观性,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31、春夏秋冬四季更替,昼夜循环,苹果落地,属于自然规律。
32、人们可以发现、认识和利用规律,也可以制定、修改、废除、创造、消灭和改变规律。
、
33、人们可以改变规律起作用的条件和范围,为人类谋福利。
34、自然规律是永恒不变的。
35、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
36、矛盾分析的方法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37、矛盾双方的转化是现实的、无条件的。
38、任何事物都包含着优点和缺点两个方面。
39、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
40、物体在同一瞬间既在这个地方又不在这个地方体现了物质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41、矛盾分析的方法就是指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坚持两点论,两分法。
42、矛盾的普遍性是世界上诸种事物之所以千差万别的内在原因,构成这个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殊本质。
43、“对症下药”、“量体裁衣”、“因材施教”、“因地制宜”、“人云亦云”等成语都体现了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
44、“举一反三”说明了共性和个性(或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45、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46、矛盾的普遍性包含特殊性,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
47、主要矛盾决定着事物发展的进程和方向。
48、“牵牛要牵牛鼻子”、“好钢要用在刀刃上”、“工作要做到点子上”,都是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的表现。
49、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规定的。
50、“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九个指头”和“一个指头”符合矛盾主次方面关系原理。
51、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没有发展就没有质变。
52、只要有量变,就会有质变,量变必然引起质变。
53、“过犹不及”启示我们要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
54、“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防微杜渐”启示我们要重视量的积累、不忽视支流、发挥主观能动性,趋利避害。
55、新事物是对旧事物的全盘否定。
56、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一个扬弃的过程。
57、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曲折的。
58、只有正确的认识(意识、社会意识、理论)才会对客观事物起作用。
59、真理是人们对事物现象的正确认识。
60、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61、历史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62、所谓价值观是指人对事物的积极意义。
63、价值观(理想)对人生与社会起着重大的指导和促进作用。
64、评价一个的人的人生价值,首先看他在物质方面对社会的贡献,其次看他在精神方面对社会的贡献。
65、实践是人们改造主观世界的一切活动。
66、实践出真知,实践是一切科学知识的源泉。
67、矛盾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观点。
68、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作用的人们。
69、体力劳动者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脑力劳动者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70、人们获得知识的唯一途径是参加实践。
71、实践是认识的重要来源。
72、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73、实践决定于认识。
74、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75、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重复才能完成。
76、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77、扬弃就是抛弃。
78、辩证的否定的实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79、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和辩证的否定观要求树立创新意识。
80、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81、唯物辩证法的实质是矛盾观。
82、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83、质变是一种发展,发展也是一种质变。
84、运动和变化是事物发展的两种状态。
85、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我也要做好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困难。
86、“气者,理之依也”是唯物主义的观点。
87、理生万物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88、唯物主义是正确的,唯心主义是错误的。
89、学习他人的间接经验也是认识的一个来源。
90、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
91、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总和。
92、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多数与少数的关系。
93、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
94、主次矛盾的关系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
95、重点论就是要抓主要矛盾。
96、辩证的否定是外力作用的结果。
97、人民群众就是劳动群众。
98、科学发展观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
99、矛盾具有普遍性要求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00、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之后才有了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的划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