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判断题》专项练习

合集下载

三年级语文上册判断题专项练习(15道)

三年级语文上册判断题专项练习(15道)

三年级语文上册判断题专项练习(15道)一、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画“√”,错的画“×”。

1.《花的学校》的作者泰戈尔是法国诗人、哲学家,享誉世界的作家。

(_____)2.《去年的树》一课中,小鸟最后找到了树。

(_____)3.杜牧的《山行》这首诗描写的是夏天山林的景象。

(_____)4.牛肚子里一共有四个胃,三个胃贮藏食物,只有一个胃是管消化的。

(_____)二、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童年的水墨画》只描绘了溪边垂钓图和江上戏水图这两幅画面。

(______)2.《剃头大师》中的“害人精”是“我”。

(______)3.吹肥皂泡的过程是:做肥皂水→蘸→吹→提→扇(______)4.《我不能失信》赞美了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品质。

(______)三、判断下面句子是不是比喻句,是的画“√”,不是的画“×”。

1.茫茫的草原像一块无边无际的地毯。

(_________)2.那时候上课,先生念,学生跟着念,咿咿呀呀,像唱歌一样。

(________)3.树上的苹果如灯笼般又大又红。

(_________)4.他们也有他们的妈妈,就像我有我自己的妈妈一样。

(_________)四、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中“青出于蓝”指学生通过刻苦努力,知识和学问超过老师。

(_______)2.“饶一着,退一步。

”的意思是让人一着,退让一步。

(_______)3.“植树造林,功在当代,造福子孙”这句话讲多植树给下一代带来经济效益。

(_______)4.“远水难救近火,远亲不如近邻”意思是遇有急难,远道的亲戚就不如近旁的邻居那样能及时帮助。

(_______)5.“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指我们要团结,人多力量大,不要一个人做事。

(_______)五、判断,在是比喻句的句子后面画“√”,不是的画“×”。

1.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判断题专项练习(15道)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判断题专项练习(15道)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判断题专项练习(15道)一、根据选文内容判断下列说法,对的打“√”,错的打“×”。

1.“我”叫小女儿去放蜜蜂,“我”在窝旁等着。

(________)2.到第二天为止,二十只蜜蜂都飞回来了。

(________)3.“那二十只左右被闷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飞散,好像在寻找回家的方向。

”这是一个比喻句。

(_______)4.起风时蜜蜂飞得很低,大概是为了减少阻力。

(________)二、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诵、残、凑、馋”都是平舌音的字。

(______)2.“厚”的部首是“子”,“印”的第二笔是“”。

(______)3.“准备、勾住、增送、喊叫”书写都正确。

(______)4.“假、答、稍”都是多音字。

(______)三、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横画多的字,横画要写得整齐一致才好看,不然就乱了。

(________)2.“植”右边的“直”中的三个短横靠右不靠左,这样写才美观。

(________)3.“集”字下面的“木”的横画要左右伸展,这样使整个字匀称一些。

(________)4.“最”字下面的“耳”与单独写“耳”字是一样的。

(________)四、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状”的声母是zh和“肠”的声母是ch。

(_______)2.“铃”和“零”的读音不同。

(_______)3.“乘”是一个多音字,在“乘车”中读“chéng”。

(_______)4.“浩瀚”的近义词是“浩大”。

(_______)五、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冷”和“怜”的部首相同。

(______)2.“斧”是上下结构,部首是“父”。

(______)3.“几”是多音字,在“几乎”这个词中读jī。

(______)4.“齿”的读音是cǐ,音序是C。

(______)六、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三年级语文上册判断题练习(精选15道)

三年级语文上册判断题练习(精选15道)

三年级语文上册判断题练习(精选15道)一、判断下面各题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把水喝干”“干净”“干活”中三个“干”的读音不一样。

(______)2.“家家乞巧望秋月”中的“望”指盼望。

(______)3.“有钱人花点钱就过去了。

”和“奶奶带着一副老花镜。

”这两句话中“花”字的意思是一样的。

(______)4.“传说”的近义词是“据说”,“惟妙惟肖”的近义词是“栩栩如生”。

(______)5.嫦娥奔月、女娲补天、夸父追日都是神话故事。

(______)6.“我好像在哪里见过他。

”和“今天好像比昨天冷。

”这两句话都不是比喻句。

(______)二、判断题。

(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向别人请教时,应该用上“麻烦、请、谢谢、可以吗”等词语。

(____)2.丑小鸭、稻草人、坚定的锡兵都是《安徒生童话》中的故事人物。

(____)3.叶圣陶在《自报家门》中用简洁朴实的语言,描写了路上的场景。

(_____)4.从动作、神态描写中,我体会到“青头”是一只沉着冷静的小蟋蟀。

(____)5.形声字“螃蟹、蝌蚪”中的部首“虫”表示这些字与昆虫有关。

(_____)三、在下面使用比喻修辞方法的句子后面括号里打“√”,不是比喻句的打“×”。

1.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_____)2.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_____)3.一阵微风吹过来我就翩翩起舞,雪白的衣裳随风飘动。

(_____)4.秋天到了,树上的苹果像灯笼似的又大又红。

(_____)5.鹅毛一般的雪花,纷纷扬扬从空中飘落下来。

(_____)四、判断下列各句是否是比喻句,是的打“√”,不是的打“×”。

1.这繁花从树枝开到树梢,不留一点空隙,阳光下就像几座喷花的飞泉……(___)2.我和爸爸似乎是一个模子打造出来的。

(___)3.那孩子白嫩嫩的小腿如同秋藕一般。

(___)4.往远处看,山山相连,一望无际,映山红到处燃烧着红色的火焰。

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判断题专项练习题及答案

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判断题专项练习题及答案

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判断题专项练习题及答案一、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饮水思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______)2.达·芬奇是意大利著名的作家。

(______)3.幽默是以夸张、轻松的形式令人发笑,同时揭示一定的道理引人思考。

(______)4.练字时要使用中性笔,平时书写可以使用钢笔。

(______)5.邀请函主要包括四个部分:标题、正文、落款、日期。

(______)二、根据课文内容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英子不愿意让别人看见她走路的姿势,所以总是早早地来到教室,最后一个离开。

(______)2.刚调来的老师是想鼓励英子,所以故意让英子上台讲故事。

(______)3.自从上台发言以后,英子变得自信了。

(______)4.英子的同学都是善良、有爱心的孩子。

(______)三、判断题,下列说法对的打“√”,错的打“×”。

1.“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这一句是比喻句。

(___)2.“刻舟求剑”的意思是比喻模仿人不到家,反把原来自己会的东西忘了。

(___)3.“赵”和“历”的结构不一样,“赵”是左右结构,“历”是半包围结构。

(___)4.《蜜蜂》的作者是美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

(___)5.万寿菊在晚上八点开放。

(___)四、读课文《鹿角和鹿腿》,判断下面说法的正误。

对的打“√”,错的打“×”。

1.鹿觉得自己身上最好看的部位是腿。

(________)2.鹿觉得自己的腿太细了,配不上美丽的角。

(________)3.鹿被凶猛的老虎追。

(________)4.最终,是美丽的角救了鹿的命。

(________)5.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不同的情况下,优点也可能变成缺点。

(________)五、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赠刘景文》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_______)2.《秋天的雨》全文以秋雨为线索,为我们勾勒出一个色彩缤纷、喜乐丰收、动物可爱的秋天图。

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判断题(带答案)

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判断题(带答案)

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判断题(带答案)一、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剃头大师”指“我”,突出了“我”的技艺高超,手艺胜过老剃头师傅。

(________)2.《肥皂泡》一文中,作者冰心运用了丰富的想象,把轻清脆丽的肥皂泡的美丽去处写得很丰富。

(________)3.《童年的水墨画》是一组现代诗,用溪边、江上、林中三个画面写出了孩子们童年的快乐。

(________)4.《我不能失信》中宋庆龄为了去伯伯家玩,没有去教小珍叠花篮,体现了她是一个守信用的好孩子。

(________)二、判断题。

对的选“√”,错的选“×”1.“风尘扑扑仆人奴仆”这组词语里没有错别字。

(____)2.“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了一样。

”是比喻句。

(____)3.赵州桥是隋朝的石匠李春设计和参加建造的。

(____)4.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____)5.“盘古”是神话中的英雄。

(____)三、根据课文内容判断对错,对的画“√”,错的画“×”。

1.海底蕴藏的资源包括煤、铁和天然气。

(________)2.五百米以下的深海里,没有一点儿亮光。

(________)3.最大的风浪,也只能影响到海面几十米深。

(________)4.地球上最长的生物是海藻。

(________)5.海底的植物都是绿色的。

(________)四、判断题,对的画“√”,错的打“×”。

1.“乘坐”的“乘”读“chéng”。

(______)2.“目不转睛”的近义词是“聚精会神”。

(______)3.“奇迹,真是奇迹!”这句话既赞扬了小象,又赞美了小象的主人阿玲。

(______)4.“翻”的部首是“羽”。

(______)五、了解实验。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实验都要在实验室进行。

(______)2.实验是为了检验一种理论或假设而进行的,一般都有目的性。

(______)3.一般实验前都要准备好实验的器材。

语文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判断题练习(15道)

语文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判断题练习(15道)

语文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判断题练习(15道)一、我当“小法官”(正确打“√”错误打“×”)1.“农夫把土豆,谷子……,调皮的儿子放在手推车上。

”加粗的字读 diào。

(______)2.种子一生按时间顺序经历了大树-手推车-椅子-地板(______)3.本课歌颂了大树的无私奉献精神。

(_____)4.大树任劳任怨,把自己的一切奉献给人们。

(_____)二、判断题,下列说法对的打“√”,错的打“×”。

1.“独”字的部首是“犭”,笔顺是:撇、弯勾、撇。

(_____)2.“酒”的结构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共11笔。

(_____)3.“阿”字共有7笔,第3笔是横。

(_____)4.“匠”字是半包围结构,最后一笔是竖。

(_____)5.“赵”和“历”的结构不一样,“赵”是左右结构,“历”是半包围结构。

(_____)三、根据课文内容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五百米以下的深海里没有一点亮光。

(________)2.最大的风浪也只能影响到海面以下几十米深。

(________)3.海底的动物只有鱼。

(________)4.地球上最长的生物是海藻。

(________)5.海底的植物是绿色的。

(________)四、正确打“√”,错误打“×”。

1.童话故事中经常采用拟人、想象的写作方法。

(______)2.我们平时在学习中要像急性子顾客那样,学习的效率才会高。

(______)3.《方帽子店》告诉我们要有创新的意识,要懂得与时俱进。

(______)4.《枣核》是神话故事。

神话是由人民集体口头创作,为表现对自然力量的崇拜及对理想的追求所虚构出来的故事。

(______)五、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蓬”共 13画,是半包围结构。

(_______)2.“微”是左中右结构,可组词为“微笑”。

(_______)3.“降”是多音字,在“降落”这个词中读“jiànɡ”。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判断题练习(精选15道)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判断题练习(精选15道)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判断题练习(精选15道)一、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卖火柴的小女孩》作者是格林兄弟。

(______)2.“知有儿童挑促织”是唐代诗人杜牧《山行》中的诗句。

(______)3.《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一课中,胡萝卜先生用胡子帮助了别人。

(______)4.“运动员们像离弦的箭一样冲向终点。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______)二、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古诗《惠崇春江晓景》是宋朝诗人叶绍翁写的。

(______)2.从“绸、线、绵、纱”等字我知道了带“纟”的字大都跟织物有关。

(______)3.吆喝是一种电视广告,也是一种语言艺术。

(______)4.课文《万年牢》主要讲了父亲的吆喝吸引了许多买糖葫芦的客人。

(______)三、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剃头大师”指“我”,突出了“我”的技艺高超,手艺胜过老剃头师傅。

(________)2.《肥皂泡》一文中,作者冰心运用了丰富的想象,把轻清脆丽的肥皂泡的美丽去处写得很丰富。

(________)3.《童年的水墨画》是一组现代诗,用溪边、江上、林中三个画面写出了孩子们童年的快乐。

(________)4.《我不能失信》中宋庆龄为了去伯伯家玩,没有去教小珍叠花篮,体现了她是一个守信用的好孩子。

(________)四、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京剧脸谱中,黑脸代表正直,红脸代表忠勇。

(________)2.“停车坐爱枫林晚”中“坐”的意思是“因为”。

(________)3.三毛趟水过河摔倒在河里,是打鱼的白胡子老爷爷救了他。

(________)4.下雨天,三毛送小弟弟上学路上跌倒了,衣服全湿了。

太阳出来了,他们脱下衣服拧干,搭在竹竿上晾晒。

他们光着屁股躲在一座旧仓库里。

(________)5.阿根饿极了抢火烧吃,结果被抓送给了巡警,巡警把他抓走了。

三年级上册语文判断题及答案(完整版)

三年级上册语文判断题及答案(完整版)

三年级上册语文判断题及答案(完整版)一、判断题,下列说法对的打“√”,错的打“×”。

1.《蜜蜂》的作者是美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

(_____)2.昙花的花瓣又大又娇嫩,它适应了晚上九点左右的温度和湿度,到了那时,它便开花了。

(_____)3.“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这句话采用比喻、拟人的手法写出了叶的数量多、形状大、颜色美。

(_____)4.所有的昆虫都有复眼。

(_____)5.《小虾》这篇课文抒发了作者对小虾的喜爱之情。

(_____)二、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中的老屋因为小猫、老母鸡和熊的求助,到现在也没有倒下。

(______)2.《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中胡萝卜先生的胡子是因为沾了果酱才越长越长的。

(______)3.《小狗学叫》中不会叫的狗跟公鸡学叫,引来了狐狸;跟燕子学叫,差点儿被猎枪打中。

(______)4.本单元的三个故事都是童话,每个故事的结尾都能引发我们的想象,都能续写出精彩的故事。

(_____)三、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元日》一诗描绘出一幅热闹、欢乐、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

(______)2.我国传统节日清明节有扫墓、踏青的习俗。

(_______)3.清明时节,诗人触景伤怀,所以借酒浇愁。

(_______)4.《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山东”指山东省。

(_______)5.本课所选入的三首古诗《元日》《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清明》中都是关于传统节日的。

(________)四、小法官,巧断案。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1.《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为悼念张思德同志写的一篇记叙文。

(_______)2.《十六年前的回忆》和《灯光》这两篇课文都采用了倒叙的记叙方法,采用了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写法。

(_______)3.“精兵简政”这一条意见是司马迁先生提出来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判断题》专项练习
判断题练习
判断下面的说法,对的打√,错的打×。

1、“高山流水”用来比喻乐曲高妙或是知心朋友,也可以指某处的风景迷人。

( )
2、达.芬奇用他神奇的画笔,使蒙娜丽莎“神秘的微笑”成了永恒的美的象征。

( )
3、“盈”字用部首查字法,应该查“皿”部。

( )
4、“瞻仰”的意思是低下头来看。

( )
5、“厉害、动弹、师傅”中的带点字都读轻声。

( )
6、“飞流直下三千尺”是比喻句。

( )
7、“玉屑似的雪末随风飘扬”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 )
8、“海洋里鱼类丰富,有黄鱼、鲨鱼、比目鱼等”是个病句。

( )
9、“我们应该接受大家的意见,改进工作中的错误和缺点”犯了词语搭配不当的错误。

( )
10、“我不是没跟你说”是个双重否定句。

( )
11、“一棵棵榕树就像一顶顶绿绒大伞。

”是比喻句。

( )
12、《有的人“歌颂了鲁迅先生为人民无私奉献的可贵精神,号召人们做真正的有价值的人。

( )
13、“倒影”“倒映”“颠倒”三个词语中“倒”的读音相同。

( )
14、“听到这个好消息,他高兴得一蹦三尺高。

”这是夸张的说法。

( )
15、“难道他不该去?”和“他不该去。

”两句话的意思一样。

( )
16、《怀念母亲》一文的作者是季羡林。

( )
17、“一块钱你有没有?一块钱!”这句是设问句。

( )
18、古诗《春夜喜雨》是唐代诗人杜牧写的,体现了诗人的喜悦之情。

( )
19、“偶尔”的反义词是“经常”、“指望”的反义词是“希望”。

( )
20、“手不释卷”的“释”是“解释”,“卷”就是“书”;意思是手里的书不需要解释。

( )
21、“闪着晶亮的雪花。

”这是一句完整的句子。

( )
22、“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好象披上了银莎,显得格外清幽。

”这句是比喻句。

( )
23、阅读,既是读者同作者交流思想感情的过程,又是读者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的过程。

( )
24、“渺小”的反义词是“伟大”。

( )
25、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是无限的。

( )
26、巴拉那河上有一条世界著名的大瀑布——塞特凯达斯大瀑布。

这句话的破折号是表示解释说明的。

( )
27、《只有一个地球》一文作者采用了列数字、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 )
28、“正确”和“不正确”是一组反义词。

( )
29、《穷人》是俄国作者列夫.托尔斯泰写的。

( )
30、“我怎么会不认识你呢?”这是一个反问句。

( )
31、“他好象要去干一件非常伟大的事情。

”是个比喻句。

( )
32、“弯弯的小路穿过密密的白桦树林。

”可以缩成“小路穿过树林。

”( )
33、《大瀑布的葬礼》中的瀑布是拉丁美洲的塞特凯达斯大瀑布。

( )
34、“天上的星星快活地眨着眼睛。

”是比喻句。

( )
35、詹天佑是明末时期的爱国工程师。

( )
36、毛泽东评价鲁迅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军事家。

( )
37、《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的作者是他的侄女周晔。

( )
38、的确,伯父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 )
39、《有的人》的作者是陈逸飞。

( )
40、“四周黑洞洞的”意思是说四周全是黑的,没有一点亮光。

( )
41、鲁迅一生创作和翻译了很多作品,如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等。

( )
42、《春夜喜雨》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写的一首诗。

( )
43、“西江月”“天净沙”都是词牌名。

( )
44、《春夜喜雨》这首诗处处都体现着诗人的喜悦之情。

( )
45、《白桦》这首诗是俄罗斯诗人赛宁写的。

( )
46、《天净沙·秋》《天上的街市》《白桦》《致老鼠》都是写自然景物的诗( )
47、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集中表现了天上的街市的神神奇景象。

( )
48、“零”与“灵”的读音是完全相同的。

( )
49、“盖”和“盖儿”、“头”和“头儿”、“一块”和“一块儿”的意思都是一样。

( )
50、“凹”和“凸”都是五画。

( )
51、“J、Q、X”不能与“U”相拼。

( )
52、《月光曲》就是贝多芬在月光下写的曲子。

( )
53、《我的舞台》中的“我”就是新凤霞。

( )
54. “潮声澎湃”加上句号是个完整的句子。

( )
55. 诗歌虽然语言高度概括,具有音乐美,但是也一定要打标点。

( )
56. 《我们去看海》这首诗是以我们去看海的呼唤贯穿始终的。

( )
57. 《致老鼠》这首诗中的老鼠爱做坏事,又不爱清洁,不讨人喜欢。

( )
58. “就像是山上的小火车”知识作者用来比喻爸爸的鼾声的句子。

( )
59.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描写了春天的美丽景象。

( )
60. 《春夜喜雨》这首诗表达作者对春雨来的及时的喜悦心情。

( )
61. 《天净沙·秋》是元代散曲家马致远描写秋景的一首小令。

( )
62. 《白桦》《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诗经·采薇》都描写了自然景物。

( )
63. 用音序查字法查“蹭”.“餐”.“蹿”应查大写字母C。

( )
64 、“惊”“谅”“凉”是同音字。

( )
65 、“它整天满屋乱跑,在橱柜和家子上跳来跳去,动作灵活得惊人,从来没有碰掉过一样东西。

”这句话表现对松鼠动作灵活的称赞。

( )
66 、正太郎捉了一只狐狸。

( )
67 、正太郎从悬崖边摔下去,大狐狸救了他。

( )
68、“老人每天必来,和海鸥就向亲人一样”是比喻句。

( )
69 、“桂子花开,十里飘香”是夸张句。

( )
70 、《伯牙绝琴》赞扬了朋友见相与欣赏的纯真友情。

( )
71 、钟子期和伯牙,钟子期善鼓琴,伯牙善听琴。

( )
72 、《月光曲》是德国音乐家贝多芬创作的。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