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正反深联总——高中议论文“六字联珠”经典结构介绍
六字连珠结构

也有许多人,他们奋斗过,辉煌过,但随后便 懈怠了,最后落得个“逸豫亡身”的下场。唐 玄宗李隆基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从开元盛世 到安史之乱,究其原因就是没能将奋斗坚持到 底。
正所谓“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人生便是如 此,奋斗可以使你前进、成功,甚至辉煌。但 是一时的辉煌不可长存,时间久了就会腐烂变 质。当然辉煌也有它的保鲜剂,那就是不懈地 奋斗。这是为什么呢?从哲学上说,一切事物 都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发展之中,这就要求我 们把事物如实地看成一个发展的过程。时间不 可能永远定格在那辉煌的瞬间,只有不懈地奋 斗,才能创造一次又一次的辉煌。生命是短暂 的,奋斗使之不朽。道尔顿、海涅、马克思他 们给后人留下的不仅仅是原子学说、美丽的诗 句和《资本论》,更宝贵的是他们那奋斗到生 命最后一刻的精神。也正是这种精神,推动着 人类社会不断地进步。
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古希腊神话中有个服苦役的西西弗斯,他命中注 定推一块巨石上山,当石头靠近山顶又滚落下来, 于是重新再推,循环不息。这则故事告诉我们:只 要一个人还活着,他就注定要为一个目标奋斗不止。 纵观古今,无数的伟人在其生命的最后一刻,还 在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道尔顿临终前还在实验室 中记录数据,最后安息在了这个与他相伴一生的地 方;诗人海涅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还坚持用颤抖的手 在本上写下刚想出的诗句;无产阶级革命伟大的导 师马克思则是在自己的写字台前溘然长逝。伟人之 所以伟大,就在于他们能够真正做到“生命不息, 奋斗不止”。
写作练习:
阅读所给材料,按要求作文。 古希腊神话中终生服苦役的西西弗斯,他 命中注定要永远推一块巨石上山,当石块靠近 山顶时又滚落下来,于是重新再推,如此循环 不息。 《列子• 天瑞》中有孔子同他弟子的一段 对话:子贡倦于学,告孔子曰:“愿有所息。” 仲尼曰:“生无所息。”(“生无所息”的 “息”,这里指停息、停止) 请以“生无所息”为话题,联系实际,写一篇 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题目自拟。联系上面 所给的材料(一则或两则),所写内容必须在 话题的范围内。建议使用六字联珠式构思文章。
议论文六字联珠法----高考作文复习专题

“六字联珠”法
• 本模式是根据名篇和满分作 文的构思总结出来的一种议 论文入门的结构样式。它的 特点是全文分为六个层次, 纵横结合,层层深入。这六 个层次概括为六个字:
•点 正 反 深 联 总
六字联珠图
正
点
↨
反
深—联— 总
“点”——开门见山,点明中心论点;
(简洁醒目;4行;可用两段开头法)
逆境与成才 (点)正如水可载舟也可覆舟一样,逆境可以造就一个人 也可以毁灭一个人。那么应当怎样正确看待逆境与成才的 关系呢? (正)人生的路很漫长,遇到荆棘、沼泽是很平常的事。 西班牙著名画家戈雅为了逃避宗教裁判所的追捕,17岁就 背井离乡;被称为“俄罗斯文学之父”的普希金年轻时曾 被流放;还有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导弹之父钱学森, 他们作出的贡献是无法估量的,而他们所受的艰辛也是常 人无法想象的。逆境给与他们的是更坚定的决心、更顽强 的斗志。应该说困难绝不是一件坏事,它可以锻炼人才, 它可以创造奇迹。 (反)但逆境对于每个人的作用并不都是一样的。确实有 人因无法忍受巨大的痛苦而放弃了;确实有人在困难面前
(深:使用驳论深入分析探索的代价) 也许有人会说:“涉浅水者尚有鱼虾可食,涉深水者喂蛟龙也。” 不错,“涉深水”是不如“涉浅水”来得安逸、舒服,有时还有一 定的危险,需要付出沉重的代价。但如果仅因为探索的危险就停止 活动,固守在“鱼虾”之上。人类社会的进步就会成为泡影。李时 珍为了编写《本草纲目》,跋山涉水,研究各种草药的性味、功用, 为了得到准确的资料,他还亲口尝试草药,有几次竟中毒昏迷,性 命垂危,但他没有退缩,终于完成了这部巨著。试想,如果他知难 而退,不思进取,我们现在对医药的了解将会多么贫乏,可怜? “喂蛟龙”固然可怕,但固步自封,乃至坐吃山空是更加可怕的。 (联:联系中学生的实际,谈怎么办) 我们作为新一代中学生,最宝贵的财富就是我们的勇气和探索 精神。为了社会的进步、人民的幸福,更需要我们去探索,去钻研, 去开创新天地,有比我们的父辈更辉煌的成就。 (总:首尾呼应,发出号召) 总之,人们应发扬探索精神,知难而上,不保守,不停滞,勇 于进取,不断获得新成果,开拓新领域,使国家日益发展,人民生 活水平日益提高。这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的义务。
点正反深联总——高中议论文“六字联珠”经典结构介绍共42页

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 走到底 ,决不 回头。 ——左
点正反深联总——高中议论文“六字联珠。 32、鼓腹无所思。朝起暮归眠。 33、倾壶绝余沥,窥灶不见烟。
34、春秋满四泽,夏云多奇峰,秋月 扬明辉 ,冬岭 秀孤松 。 35、丈夫志四海,我愿不知老。
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
高中作文六字连珠法

高中作文六字连珠法高中作文,对于很多同学来说,那简直就是一场“噩梦”。
每当看到作文题目,脑袋就像被堵住的水龙头,一滴水也挤不出来。
不过,经过我长时间的摸索和实践,我发现了一个神奇的方法——六字连珠法。
这六个字就是“点、正、反、深、联、总”。
接下来,我就给大家详细讲讲这六个字的奥秘,并且通过一件我自己的真实经历来让大家更好地理解。
“点”,就是点明中心论点。
比如说,有一次我们的作文题目是“坚持就是胜利”,那我的开头可能就会这样写:“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而坚持,往往就是我们战胜它们的关键。
坚持就是胜利,这绝非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无数成功人士用实践证明的真理。
”这样一来,中心论点就清晰明了啦。
“正”,就是正面举例论证。
我还记得那次,为了论证“坚持就是胜利”,我写了自己参加学校运动会跑步比赛的经历。
当时,我报名参加了 800 米跑。
比赛一开始,大家都像离弦的箭一样冲了出去。
我也不甘示弱,紧紧跟在队伍的前列。
可是,跑到一半的时候,我就感觉双腿像灌了铅一样沉重,每迈出一步都无比艰难。
我的呼吸变得急促,心跳声在耳边“咚咚”作响,仿佛在大声抗议着我的过度消耗。
这时候,身边不断有同学超过我,我心里那个着急啊,真想直接停下来走算了。
但是,我心里一直有个声音在告诉自己:“坚持,一定要坚持!”于是,我咬着牙,调整呼吸,继续一步一步地往前跑。
“反”,就是反面举例论证。
接着我又写了一个同学的例子,他和我一起参加比赛,但是因为中途觉得太累就放弃了。
结果,他不仅没有获得名次,还懊悔不已。
通过这个反面例子,更加突出了坚持的重要性。
“深”,就是深入分析原因。
我就开始思考,为什么坚持就能胜利呢?因为坚持可以让我们不断突破自己的极限,挖掘自己的潜力。
在坚持的过程中,我们能够锻炼自己的意志,让自己变得更加坚强和勇敢。
而且,只有坚持下去,我们才有机会看到希望,才有机会迎来成功的曙光。
“联”,就是联系现实生活。
点 正 反 深 联 总——高中议论文“六字联珠”经典结构资料共40页文档

字联珠”经典结构资料
•
26、我们像鹰一样,生来就是自由的 ,但是 为了生 存,我 们不得 不为自 己编织 一个笼 子,然 后把自 己关在 里面。 ——博 莱索
•
27、法律如果不讲道理,即使延续时 间再长 ,也还 是没有 制约力 的。— —爱·科 克
•
28、好法律是由坏风俗创造出来的。 ——马 克罗维 乌斯 Nhomakorabea•
29、在一切能够接受法律支配的人类 的状态 中,哪 里没有 法律, 那里就 没有自 由。— —洛克
•
30、风俗可以造就法律,也可以废除 法律。 ——塞·约翰逊
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斯宾诺莎 7、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西班牙 8、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塞内加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赫尔普斯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笛卡儿
Thank you
议论文五种常见结构

议论文五种常见结构
一、六字连珠式结构
六字连珠式结构,由“点、正、反、深、联、总”六部分构成,综合运用了议论文结构的对比式和层进式,结构严谨且富有变化,说理论证,透彻深入,且便于考生掌握和运用。
点:开门见山,点明中心,揭示议论文的论点或直接点明文章的中心论点。
正:正面举例论证。
既可以摆事实,又可以讲道理。
反:反面举例论证。
举事例可以,假设推理也可以。
深:就上文的正反论证进行深入分析,以明辨是非,挖掘根源;或变换角度,从另一个层面展开论述,从而使文章说理全面,论证清晰。
联:联系社会现实和个人生活,或列举不良现象揭示其危害,或正面引导树立标杆,目的在于揭示论证的现实意义。
总:总结全文,重申论点;或发出号召,呼应开篇。
模板范文
时代的需要
①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中,我们实现了物质生活的大跨越,“被需要”的精神世界却无比空虚。
“被需要”是一种人类内心渴望自己被认可的外化形式。
生命的厚重从来都不是一人的埋头苦行,而是人们的相互扶持、相互认可,在需要和被需要之间交织穿梭,抵达生命的终点。
②从古至今,被时代需要是读书人的至高理想,世人需要他们以黎民苍生为己任,兼济天下。
古有宋儒张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今有哈佛学子甘当村干部,黑土麦田公益帮民脱困,心怀天下,能从容说出“成功不必在我,而功力必不唐捐”。
寒窗十几载,受光于天下,又将个人的微光照亮他人,实现了人生价值。
他们为世人所需要,他们的存在又为世人所认可。
点 正 反 深 联 总——高中议论文“六字联珠”经典结构

“点正反深联总”——议论文“六字联珠”经典结构(对照式与层进式的综合)本式是根据名家名篇和高考优秀作文的构思总结出来的一种议论文入门的结构样式。
它的特点是:全文分为六个层次,纵横结合,层层深入。
这六个层次概括为六个字:点正反深联总.“点”——开门见山,点明中心论点(或论题);略写(简洁,醒目,4行,约80字,可用两段开头法,让观点句单独成段)“正——正面举例论述;较详(排比列举事例,段的首尾要勾联论点)“反——反面举例论述;较略(举例有三种形式:举实例,概括举例,假设举例.............)“深”——对中心和事例进行深入分析、开掘;最详(方法:辨是非,挖原因,引哲理,换论证,提办法,用驳论等)“联”——紧密联系现实,展开议论;较略(一般联系青年的学习、家庭生活与社会改革、舆论热点)“总”——总收全文,呼应中心。
略写(或重申论点,或发出号召)高中课文《简笔与繁笔》是类似结构:点:点明中心论点:简笔与繁笔,各得其宜,各尽其妙。
正:从用简、使繁两方面各举两例证明论点;(反)深:用引证法阐明繁简适宜的标准和方法;联:批评现今创作中的一味求长的不良现象;总:最后说明写作目的(提倡简练为文),首尾呼应。
例文分析说“探索”①有这样一句话:“涉深水者观蛟龙,涉浅水者得鱼虾。
”意思是说,越深入探索的人所得越多。
因此我们需要倡导探索精神。
(点:以引用开头,点明论点............)②是的,只有敢于攀登高峰的人才能看到壮美的景致,只有善于钻研的人才能获得珍贵的成果。
数学家陈景润几十年如一日,挑战哥德巴赫猜想;水稻学家袁隆平,踏遍祖国山水,探索优良水稻品种的培育;生物学家屠呦呦耗尽毕生心血,研究青蒿素,方将名字镌刻在诺贝尔奖的丰碑上……还有无数的学者、勇士,他们无畏于“涉深水”,在更高、更深的领域探索、开拓,进取。
(正:正面......)..三.例,证明论点....概况..列举③反之,如果对任何事物只是浅尝辄止,稍有些“小鱼小虾”的收获就洋洋得意,那么自古至今,就不会取得什么生产上、科技上的进步,人们也不会创造什么现代化生活了。
六字连珠议论文

2012浙江高考卷:
台湾作家刘继荣的一篇博文说,她读中学的女儿成绩一直
中等,但却被全班同学评为“最欣赏的同学”。理由是乐观幽 默、热心助人、守信用、好相处等。她开玩笑地对女儿说:
“你快要成为英雄了。”女儿却认真地说:“我不想成为英雄,
我想成为坐在路边鼓掌的人。”这篇博文在网上引起了热议。 网民甲:坐在路边鼓掌,其实也挺好。 网民乙:都在路边鼓掌,谁在路上跑呢? 网民丙:路边鼓掌与路上跑步,都值得肯定。 请在上述网民的议论中,选取一种看法,写一篇文章。你 可以讲故事,抒发情感,也可以发表议论。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不得脱离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我们作为新一代中学生,最宝 贵的财富就是我们的勇气和探索精 神。为了社会的进步、人民的幸福, 我们更需要去探索,去钻研,去开 创新天地,创造出比我们的父辈更 辉煌的成就。
(联:联系中学生的实际, 谈怎么办)
总之,人们应发扬探索精神, 知难而上,不保守,不停滞,勇于 进取,不断获得新成果,开拓新领 域,使国家日益发展,人民生活水 平日益提高。这是我们的责任,也 是我们的义务。 (总:首尾呼应, 发出号召)
“正” ——正面举例论述; 较详 (排比列举)
“反” ——反面举例论述; 较略
(举例的两种形式:实例、假 设)
“深” ——对中心和事例进行深入分 析、开掘; (方法:辨是非、挖原因、引 哲理等)
“联” ——紧密联系现实展开议论; 较略
“总” ——总收全文,呼应中心。 略写 (或重申论点,或发出号 召……)
李时珍为了编写《本草纲目》, 跋山涉水,研究各种草药的性味、 功用,为了得到准确的资料,他还 亲口尝试草药,有几次竟中毒昏迷, 性命垂危,但他没有退缩,终于完 成了这部巨著。试想,如果他知难 而退,不思进取,我们现在对医药 (深:使用驳论深入分析探 索的代价) 的了解将会多么贫乏,可怜?“喂 蛟龙”固然可怕,但固步自封,乃 至坐吃山空是更加可怕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文]
挑剔永远解决不了问题。(此篇文章采用递进式分论点。 分论点一从反面写不肯欣赏的危害。)我们绝大多数凡人都 想通过指出别人的错误来使别人同意我们自己的观点,但是 事实上,即使我们动用的武力,也难以使别人同意我们。每 个人都有自尊心,即使是那些总是落后的人也不例外。他们 承认自己错了就必须面对自尊心受挫的巨大心理压力,在这 一压力之下,即使他们心里服气,嘴上也难以承认。然而不 幸的是很多人并不懂得这一点——尽管他们自己也从不承认 自己有错——他们不断的试图证明别人错了,然而得到的除 了反抗和失败,什么都没有。这也许就是绝大多数家长老师 与子女学生之间矛盾的根源。(注意,这段论述没有一个事 例,没有一句引用,但是非常在理,相对于堆砌论据来说, 实在是高水平论述。但是也许你已经发现了,是不是这些观 点你都似曾相识?事实上这都不是我的观点,而是成功学大 师卡耐基的观点,书店里有很多他的书,但是我记住了,并 变成了自己的话,不但效果好,而且不费力。)
10
④深:即深入开掘,揭示实质、意
义、危害等方法:辨是非,挖原因, 提办法, 用驳论等(为什么、怎么 做) (约250-300字)
11
⑤联:即联系社会现实、人生自 我等,展开议论(约100字)
⑥总:即总收全文,呼应中心 (约80字)
12
周末作文(温州十校联考高三期末卷)
有人说:“想要走得快,就单独上路;想要 走得远,就结伴同行。” 这引发了你怎样的感悟与思考?请自选角度, 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 歌外,文体不限。
21
并列式:
3、 第三至第五段,为分论点论述。三段每段 开头均为一个分论点,递进关系,以尊老爱 幼举例,递进的分论点可以是1)尊老爱幼是 个人道德水准高低的体现。2)尊老爱幼是社 会风气好坏的体现。3)尊老爱幼是人类文明 进步与否的体现。这种设置分论点的方法依 照从个人到社会再到人类的层次递进,体现 了逻辑的准确与思路的清晰,强烈推荐在高 考中使用设置分论点,效果好,得分高。分 论点的句式最好使用统一的句式,比如排比。
18
练一练
《真正的强者需要挑战》
19
例文提纲:《真正的强者需要挑战》 ①点:真正的强者需要挑战 ②正:拳王阿里比赛前雇人作为自的反对者,要他羞辱自 己,以激发自己的抗争意识,以此作为比赛的强大动力, 这是真正的强者,有志气,有魄力的表现 ③反:反面举出美国著名冰球运动员收买他人为自己捧场, 雇人打断对手的脚,以此来赢得胜利,这是卑鄙的懦夫行 径,并非强者所为。 ④深:分析为什么挑战可以使强者更强的原因,论述其魅 力所在(自信、自强、自尊),真正的强者需要实力上的 强大以及精神上的强大 ⑤联:联系我们国家的改革大业,我们面前有很多困难, 我们应勇于面对,迎难而上,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 ⑥总:每一个有志气有实力的人都应有强者的信念去迎接 挑战,真正的胜利是属于真正的强者。 20
23
并列式:
4、第六段是所谓辩证段。这一段主要是为了 体现考生具有辩证思维的能力,不必过多, 几十字即可,防止将论点极端化以后出现漏 洞。比如论点如果是“人必须学会自信”, 那么有人也许会抬杠说自负也是自信,所以 这一段必须指出,我们要自信但是我们绝对 不能将自信和自负混为一谈,这样一说,文 章就显得严密,给阅卷人的印象很好。
论点建议独占一段!!这是一个最简 单但是最有效的切题方法,切记。
开头第一段需谨记:如果是给材料议论文,则该段 必须将材料压缩到30-40%左右,以此提醒阅卷人, 考生是具备概括材料的能力,此项分数可以得到。
8
②正:即正面举例论述 如:排比列举事例, 段的首尾要勾联论点 (约200字)
如:我想到陶潜与鲁迅。陶渊明不愿为五斗米折腰, 致仕归家,过起采菊东篱,悠然南山的生活,只为 耕耘自己的精神家园;鲁迅深感民族的危难,弃医 从文,以如椽大笔写下血一样的文字,为了中国的 崛起和复兴。前者坚守,后者激进,相同的是对内 心神圣道德的捍卫,对精神崇高的向往。 时间过去了,带不走的是对善的执着追求。
24
并列式:
5、第七段要联系生活现实。可以指出论点在现实中的 指导意义,更可以联系时事,给人一种眼界开阔关 心国家大事的感觉。比如还是谈自信,这一段就可 以写自信在我们现实生活的学习与交往中的意义, 而且还可以联系神州五号成功发射,正是由于我们 中华民族充满自信,才在人类的科学技术发展上取 得了这么大的成绩。此段也不宜过多,几十字、足 够。 6、最后一段可以以抒情句式发出鼓励或者号召。比如: 让我们将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发扬光大吧!千万不 要多写,一句足矣。
28
[例文]
学会欣赏能不断走向成功。(第三个分论点相对于第二个 又有了更为深入的递进,在解决矛盾的基础上,我们还可以 做得更好。)一个人一天不吃饭就会饥饿难耐,可是对于比 食物还重要的欣赏,我们怎么能几十年都不给别人一点呢? (此处是比喻类比论证。)高尔基曾经说过:“如果你总是 说一个人像猪,他就会真的打起呼噜来。”(此处是引用论 证。)相反,你欣赏一个人,他就会像你希望的那样变得成 功。心理学家做过这样一个著名的实验:让大家不断向一个 一直被认为很笨的女孩献殷勤,不断的称赞她的优点,不断 的以欣赏的口吻赞美她。不久,奇迹竟然发生了,她一下子 变得聪明了,而且出落得可爱动人。(此处使用了事实论 证。)亲爱的家长与老师们,不要再以恨铁不成钢为自己的 挑剔辩护了,每一个真正懂得爱与教育的人都不会这么做, 如果您想让您的孩子成功,就不要吝惜您廉价却又弥足珍贵 的欣赏吧!(这一段使用了事实与引用,但是恰到好处,毫 无堆砌之感。至此主体论述段落结束,三段字数基本一致。)
——2011年上海高考作文《一切都会过去》片断
9
③反:即反面举例论述。
如:忘记历史终将被世人鄙弃。在刚结束的戛纳电 影节上,因《抑郁症》的成功而妄自尊大的导演特 尔竟放出“我同情希特勒,我是纳粹”的言论,随 即组委会将特尔驱逐出境。“我们绝不允许这样颠 倒历史的人出现”,组委会如是说。“只有铭记历 史,才不会重演悲惨。”然而在清华百年校庆上, 却惊现大学生围着当年红卫兵司令合影的景象。这 或许是对历史的无知,而这无知的对历史的遗忘, 又怎么不为我们敲响晨钟暮鼓呢?
22
并列式:
每段的分论点写完后,就进入使用论据进行论证 的阶段。论证方法按照学校的教学所教,无非有事 实论证,引用论证,比喻论证等几种。我们可以写 一些事例作为事实论证,引用相关的名人名言作为 引用论证。但是这不能算是高水平的论证,每段论 证中一定要有自己的论述,这一点非常重要,否则 你的论证将被认为是堆砌事例和名言而毫无说服力, 事实证明,自己的论述越多的文章,分数往往也越 高。但是以现在中学生众所周知的贫乏的课外知识 和思考能力,自己的论述从哪里来?这里有个不诚 实但有效的办法,我们可以多多背诵一些名人名 言——这一点显然不难办到——然后去掉说话人, 把名人的论述当成自己的论述,不但有话说而且效 果很好。
3
【审题立意】两则名言内涵不同,材料①强调要有 坚定的信念,材料②是讲走路时要有虚心求教的精 神,要听从他人指导。 二者孰对孰非?应该说都各有道理,但都只是就某 一方面而言,两者具有很强的互补性,若将二者结 合起来,就既全面而又很合理了。 因此,可以提炼这样的观点:既要有“走自己的路” 的坚定信念,又要有“常问路”的虚心精神,才能 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 由此可见,多个名言警句,要注意彼此之间的联系, 我们称之为互补法。
4
“六字联珠”经典结构
——“点 正 反 深 联 总”
5 5
高考作文现象: 一、绝大多数考生写的是议论文, 不像议论文。 二、单纯的并列式结构又嫌呆板。 三、论点和论据之间缺乏必要的粘连
6
议论文快速构思法之“六字联珠”样式:
六字珠联式(对照式与层进式的综合)
结构图示: 正 点 深 反
联
总
7
①点:即点明中心论点 (约80字)
16
(联:联系中学生的实际,谈怎么办) 我们作为新一代中学生,最宝贵的财富就 是我们的勇气和探索精神。为去开创新天地,有比我们的父辈更辉煌的成 就。
17
(总:首尾呼应,发出号召) 总之,人们应发扬探索精神,知难而上, 不保守,不停滞,勇于进取,不断获得新成 果,开拓新领域,使国家日益发展,人民生 活水平日益提高。这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 们的义务。
27
[例文]
懂得欣赏能迅速化解矛盾。(这是第二个分论 点,相对于挑剔,这个论点已经递进一步,转到正 面论述,并且开始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成为重 要人物的愿望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只要你找到了 别人的优点,并且让他感到自己是一个重要人物, 那么他的心理武装就一下子解除了。他也许会出乎 意料很友善的和你谈问题,甚至承认他自己也会有 做错的时候,在这种情况下,不但矛盾会迎刃而解, 而且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也会越来越近。如果每个家 长和老师都懂得欣赏,也许很多问题都会烟消云散。 (卡耐基的观点,只是做了整合和修改而已。)
1
作文的要求: 1.立意的要求:思辨的思维 2.结构的要求:掌握议论文的基本结构—— 并列式、递进式、对照式
2
较好的作文:优禹、上楠、烨茹、栩乐
瑞芸、灵洁、林亚、超凡、曾俐
让人眼前一亮的标题: 《肯定自我,学会倾听》(上楠)、
《常问道路,不忘方向》(烨茹)、 《问者自谦,不问自信》(怡慧)
作文回顾简评: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①佛罗伦萨诗人但丁的名言:“走自己的路,让 别人去说吧!” ②波兰谚语:“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
综合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所思所感?写一篇 议论性文章。 【注意】①标题自拟,观点自定。②明确文 体,明晰结构。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 抄袭、套作。
递进式:
1、开头第一段的写法。如果是给材料议论文,则该段
必须将材料压缩到60%左右,以此提醒阅卷人考生 具备概括材料的语文能力,此项分数可以得到。 2、第二段为论点段。论点宁可不新颖也绝对不要有争 议,更不能出现立场上的错误,否则将变成零分作 文,实在没有高水平的认识,可以选用大众化但绝 对没有错误的论点——与报纸上的新闻论调一致是 个可以遵循的简单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