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后体系时代”立法学研究之嬗变——基于立法方法论的考察

合集下载

主要研究领域与成果

主要研究领域与成果

主要研究领域与成果:法理学、西方法哲学、立法学。

在法学学术刊物和各类报刊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随笔五十余篇,参编各类教材、著作十余部。

主要作品有:《法的真善美》(合著)、《法律人性化:一个概念的澄清》、《论法律的权威性》、《论法律真理及其存在的可能性》、《探寻现代法治之美》、《立法正义观与当代之求索》、《近代西方法律与经济的互动关系及其人性基础》、《西方文明起源时期的法律人》、《后现代法学思潮的缺陷与现代法学的价值合理性》、《法学与科学》等。

主持、参加的科研项目:主持并完成“法理学教学研究”(省教育厅)、“武汉市文明执法问题研究”(市社科联)、“中国《立法法》的理论与实践”、“地方立法体制与立法精神”(省人大)等省级和校级科研项目;主持第三十七届中国博士后科研基金项目“近代西方法律现代化与市场规范化的互动关系研究”;主要参加并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二战以后美国的人权与法制”(1997年结项)、“法之真善美结构解析”等(2004年结项);主持国家人文社科基地重大项目“知识产权的宪政研究”之子课题“知识产权作为人权的理论基础研究”(2005年立项);主持并完成共青团湖北省委专项项目“湖北省青少年权利保障机制建设调研报告”(2007年立项)。

张德淼,法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1965年2月生于湖北仙桃,汉族,中共党员。

现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精品课程法理学、法学通论之课程负责人;兼任中国法理学研究会理事,中国行为法学会理事,湖北省法学会理事,湖北省法理学研究会副会长,湖北省行为法学会副会长。

1986年本科毕业于原中南政法学院法律专业,获得法学学士学位;1991年研究生毕业于该校法学理论专业,获得法学硕士学位;2003年中国人民大学法学理论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获法学博士学位。

1986年起留校任教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2000年合并前为中南政法学院),主要为本科生、研究生讲授法理学、西方法律思想史、西方法哲学、立法学和法学通论等课程。

试论法学的科学性

试论法学的科学性
4
试论法学的科学性
十八、十九世纪之交,德国潘德克顿学派其实也崇尚法学的科学性,主张以古典罗马法(尤其是《学说 汇纂》)为蓝本,借助法学体系方法建构近代民法体系。⑬潘德克顿学派的创始人沃尔夫整合了普芬道夫的 自然法的义务体系和托马希乌斯的原初权利的理论,于 1754 年撰写《自然法与万民法诸原理》一书,从 而建构了民法的权利体系。⑭潘德克顿学派通过解释罗马法,揭示了概念和规则之间的内在联系,尤其是 历史法学派代表人物萨维尼以法律关系来编排民法典的理论为许多国家所接受。⑮萨维尼力倡研究、教授、 学习法律的重心应当从自然法转到人定法上,应当总结和整理德国已经实践的法律和习惯,从中发现基 本的法律原则,根据这些法律原则发展出具体规则。潘德克顿学派的一个突出特点在于,试图构建法学的 “概念金字塔”。所谓概念金字塔是指,金字塔的最顶端是一个最普遍的概念,这一最普遍的概念可以用来 包摄所有其他概念的概念体系。据此,从金字塔底部的每一点出发,都可以通过概念涵摄向上进行逻辑演 绎的推理。⑯正如普赫塔所述:“科学现在的任务在于体系性的关联上去认识法条,以便能够从个别的系谱 学向上追溯至其原则,并且同样地可以从这个原则向下衍生至最外部的分支。”⑰然而普赫塔也深受萨维 尼关于体现民族精神的法律必须依赖法律所构建、必须通过法律人之手加以系统化的观点的影响,提出法 律要由法律人构建,由法律人所构建的法律要呈现出一个“概念的金字塔”⑱,这个概念系统可以为法官 的裁判提供足够的依据,法官只需要在概念中寻求依据,便可解决争议。由于以普赫塔为代表的潘德克顿 学派极强调概念形式主义(Begriffsformalismus),因而也被后人称为概念法学。
③ 参见[法]雅克·盖斯坦、吉勒·古博《 :法国民法总论》,陈鹏等译,法律出版社 2004 年版,第 30 页。 ④ [美]约翰·亨利·梅利曼《 :大陆法系》,顾培东、禄正平译,法律出版社 2004 年版,第 66 页。 ⑤ 参见[日]大木雅夫《 :比较法》,范愉译,法律出版社 1998 年版,第 191 页。 ⑥ 参见格老秀斯《 :战争与和平法》, 第一编 , 第一章 , 第一节。转引自《西方法律思想史》,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3 年版,第 144 页。 ⑦ 参见章士嵘《 :西方认识论》,吉林人民出版社 1983 年版,第 101 页。 ⑧ See Roger Berkowitz, The Gift of Science: Leibniz and the Modern Legal Tradition,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Cambridge, MA, 2005, p.42. ⑨ 参见舒国滢《 :论近代自然科学对法学的影响——以 17、18 世纪理性主义法学作为考察重点》,载《法学评论》2014 年第 5 期。 ⑩ 同上注。 ⑪ Dieter v. Stephanitz, Exakte Wissenschaft und Recht,1970,S.84ff. ⑫ F. Wieacker, Privatrechtsgeschichte der Neuzeit 193 (1952).

2018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立项名单

2018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立项名单
3
贺琛 张玉洁 刘久 郭兵 尹培培 秦红嫚 何源 石冠彬 李帅 侯卓 张建伟 杨亦晨 杨涛 蒋莉 谢炎 马春晖 瞿昊晖 倪朱亮 睢苏婕 杨天红 李晓倩 吕鑫 刘征峰
379 380 381 382 383 384 385 386 387 388 389 390 391 392 393 394 395 396 397 398
科技新时代下劳资治理与立法完善研究 乡村振兴战略下乡贤治村问题的法律对策研究 “三权分置”背景下宅基地权利体系的法律构造研究 环境保护督察的治理逻辑与制度创新研究 生态环境损害政府民事索赔与行政执法的适用关系研究 生态修复性司法模式及其实践路径研究 中国引领投资便利化国际合作的法律研究 “一带一路”背景下国际投资仲裁多边改革与中国对策研究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视阈下外空安全国际法保障研究 网络强国战略下数据资源的国际法规制研究 气候治理的“逆全球化”态势与国际法应对研究 《巴黎协定》下国家自主贡献遵约评估机制研究 海洋命运共同体视阈下南海航行自由制度研究 自贸区纠纷解决机制创新与临时仲裁的制度构建研究 里耶、岳麓简牍所见秦代的犯罪与刑罚执行研究 清代服制定罪研究 清代私法衡平“情理法”的法律方法研究 晚清财政法制变革与国家现代化研究 中国民事诉讼法近代化研究(1901—1935) 拉丁语族国家合伙学说发展史研究
1
姓名 袁小玉 马斌 李相森 马洪伦 王宇欢 朱智毅 苏绍龙 孙南翔 罗恬漩 樊传明 梁君瑜 张效羽 施立栋 翟翌 胡婧 张恩典 覃慧 朱道坤 史溢帆 邹奕 韩宁
333 334 335 336 337 338 339 340 341 342 343 344 345 346 347 348 349 350 351 352 353 354 355
2
董妍 杨文明 吴俊 冯洋 陈梦 吴飞飞 曹志勋 杨立民 范卫国 吕晓刚 自正法 黄云波 刘夏 邹兵建 冀洋 李颖峰 韩振文 康兰平 王燃 宋沂鹏 武腾 孙道萃 杨洁

法理学毕业论文题目与选题

法理学毕业论文题目与选题

法理学毕业论文题目与选题论文选题是按一定价值标准或条件对可供选择的课题进行评价和比较并对研究方向、目标、领域和范围作出抉择的过程,是决定论文内容和价值的关键环节。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法理学毕业论文题目与选题参考,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法理学论文题目参考1、作为一种法律干预模式的家长主义2、法律推理中的法律理由和正当理由3、平等概念的法理思考4、全球化背景下的国家与公民5、“法律人”之治:“法治政府”的主体性诠释6、当代中国法学理论学科的知识变迁7、在政治与伦理之间:本体维度的国际法8、刑事控审分离原则的法理探析9、关于法学方法论的几个基本问题10、梁启超与中国近代法理学的主题和特征11、迈向法理学的中国经济法学12、中国军事法学的过去现在与未来13、论一国两制法学及其形成和发展14、法学思潮与行政行为15、国际经济法理论的多元视角16、法律信仰概念及其意义探析17、对体育法律关系分类的研究18、“中国法哲学”及其法治思维的形成19、法律解释的效力:一个难题的追问20、《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的法理分析21、宏观调控权法律控制必要性之法理探析22、中小投资者权益保护的理论探析23、一人公司刑法地位探悉24、美国女性主义法学的法律观及其局限性25、法律概念的主权之维:奥斯丁与法律实证主义26、当前国内关于“法律全球化”问题研究述评27、关于行政合理性原则的法理思考28、关于我国实施安乐死的法理思考29、超越形式逻辑眼界的法律逻辑30、法哲学的形而上学本质及诸种“法哲学”观批判31、学术规范的法律视角分析32、探寻“中国法哲学”的意义33、法理学是什么--兼论法学的学术研究方法34、经济分析方法在法学研究中的运用35、失地农民权利保护的法理学分析36、关于法学方法论在中国的几点思考37、部门法理学属性辨析38、经济法对法理学的借鉴、贡献与突破39、对清末杨月楼一案的法理学分析40、种族批判法学的后现代性分析41、宪法的现实世界与观念世界--宪法学基础性研究中的一类典型错误剖析42、对当代“中国法哲学”研究现象的反思--以严存生教授的研究为例43、论法律家的素质与法律制度的有效性44、马克思主义法哲学视阈中的法理学思维方法45、建筑物区分所有权行使之理论依据46、科学发展观的法治基础与法治视野中的科学发展观47、法理学本科课堂教学模式与方法改革新探48、关于婚姻法的法理思考49、论纯粹法理论及其对我国法学研究之指引50、管理学方法在行为法学中的应用法学专业法理学论文题目参考1 论法的本质属性2 关于法的起源3 论法的实现4 论法律的平等原则5 论法律关系的几个问题6 法学研究的方法7 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法律体系8 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法制建设9 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对法学的指导意义10 法律在民主政治建设中的作用11 论法律在国家宏观调控经济中的作用12 我国法制思想研究13 论廉政建设14 论市场经济与法治15 关于法制与法治16 关于人治与法治17 关于人权与法治18 论法律与道德19 对现代资本主义法治的研究20 法律与科学技术21 论改革中的“合理”与“合法”的矛盾22 法律与政策23 法律与自由24 论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25 论市场经济与法的观念26 论法律标准与生产力标准27 论法律意识28 论法律实施的监督机制29 论法律文化30 论法律与改革31 论法律职业道德32 法律解释在法治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33 论权利和义务34 论法治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35 论法律责任36 论法律监督37 论法律效力与法律实效38 法律与行为39 法律与秩序40 法律与利益41 法律与权利42 法律和公平正义43 评析司法中的地方保护主义44 评“法不责众”45 论民主与法治46 论立法的国际化47 论法律手段与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的关系48 论法律执行社会公共事务的职能49 论社会主义法律和资本主义法制的区别和联系50 论依法治国最新法理学硕士论文选题1、中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的法理学分析2、实证主义抑或自然主义?3、基于关系视角的法律与文学研究4、中国法制转型期的“权利观”考察5、国际法上的权利冲突问题研究6、网络空间的法理分析7、中国语境下的能动司法8、作为自然法理学的古典政治经济学9、中国第三部门的法理学研究10、中国成人教育制度的解构与重建11、“斯密问题”的法理学解释12、严复权利思想研究13、生存权的法理学分析14、我国法理学教科书的评析15、中国司法解释制度的法理学研究16、言论自由的法理学研究17、中国检察权性质的法理学考察18、我国制度性就业歧视的法理学分析19、废除劳动教养制度的法理学分析20、辩诉交易制度的法理学思考21、阳光政府基础的法理学思考22、法律关系客体价值论23、法律责任的法理学研究24、语言哲学视角下的哈特法哲学思想研究25、社会公共利益的法理学探析26、司法能动主义的法理学思考27、地方自治的法理学分析28、循环经济立法的法理学视角29、中国古代社会法理学存在之证成30、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法理学思考31、非强制行政的法理学思考32、当代中国法哲学的哲理探索33、行政知情权的法理学研究34、法律论证理论研究35、原始佛教“正法律”的法理学研究36、公司社会责任的法理学研究37、论实用主义法理学进路下的国际经济法38、高校法治研究39、立法权正当行使的法理学研究40、论人的尊严41、1997-2007:一国两制法治实践的法理学观察42、规范性司法解释的法源地位研究43、反思与重构:研究生法理学教学模式之改革44、试论中国法哲学自觉的必要性45、对法律要素理论的再认识46、法律救济权的法理学探析47、法理学视角下我国公立大学章程制定研究48、新疆少数民族地区法学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特殊性及其法理学思考49、执行和解的法理学分析50、司法实践的道路。

中国法学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中国法学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中国法学论文参考文献一、中国法学论文期刊参考文献[1].中国法学教育改革与行业需求.《学习与探索》.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4年9期.季卫东.[2].由“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看中国法学教育模式变革.《社会科学研究》.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3年6期.朱志峰.[3].也论中国法学向何处去.《中国法学》.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09年1期.顾培东.[4].唤起中国法学的觉醒评邓正来《中国法学向何处去》.《法制博览》.2015年23期.林肖依.[5].全球化进程中“主体中国法学”的秩序建构一种基于中国传统法律文明智慧理性的思考.《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14年5期.刘顺峰.[6].概念分析与微观论证:中国法学的一个未来面向——接着《中国法学向何处去》讲.《河北法学》.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07年5期.黄金兰.周贇.[7]."五个主义"的摒弃与中国法学的未来.《现代法学》.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09年5期.李步云.[8].中国法学的正当性及其知识谱系——兼论“新道统论”法哲学的理论意义.《甘肃理论学刊》.2014年6期.吕勇.[9].中国法学现代性话语的内质与形态.《河北学刊》.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09年4期.叶传星.[10].认识全球化的"问题化"进路——对中国法学"全球化论辩"中理论问题的追究与开放.《河北法学》.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08年2期.邓正来.二、中国法学论文参考文献学位论文类[1].我国民事诉讼法学发展之评析——以《中国法学》为研究蓝本.作者:衣娅妹.诉讼法学南京师范大学2010(学位年度)[2].职业化理念下的美国法学教育——兼论对中国法学教育改革的启示. 作者:黄静雅.法学理论西南政法大学2008(学位年度)[3].法律多元及其中国意义.作者:李海彦.法学理论山东大学2012(学位年度)[4].论法治背景下的中国法学本科教育改革.作者:曾婧.法学理论中南民族大学2007(学位年度)[5].法制现代化视野下中国法学教育研究.被引次数:3作者:常晶.法学理论北方工业大学2008(学位年度)[6].“和谐社会”主题下的法学研究现象之分析:基于布迪厄的“场域”逻辑视角.被引次数:1作者:姚选民.法学理论厦门大学2009(学位年度)[7].吴经熊自然法思想研究.作者:董璘琳.法学理论南京师范大学2010(学位年度)[8].苏力的本土资源理论研究.被引次数:1作者:罗小庆.法学理论南京师范大学2008(学位年度)[9].杨度立宪思想研究.被引次数:1作者:吴昊.宪法学与行政法学西南政法大学2009(学位年度)[10].墨子"兼相爱,交相利"法律观及其现代价值.被引次数:1作者:王金慧.法学理论烟台大学2008(学位年度)三、中国法学论文专著参考文献[1]中国法学的体系和分类.陈春龙,2009首届中国法学名家论坛[2]少年法学在中国的发展和定位中国法学急需建立的一门新学科.徐建,2009首届中国法学名家论坛[3]全球化、特定时空与中国法律哲学——关于中国法学向何处去的讨论. 王勇,2006第二届“全国法学理论博士生论坛”[4]中国法学会商法学研究会2007年研讨会综述.王佩佩.方斯远,2007中国法学会商法学研究会2007年年会[5]说不尽的“现代性”——评《中国法学向何处去?》.夏继森,2006第二届“全国法学理论博士生论坛”[6]“新帝国主义”时代的中国法学理论创新.占红沣,2006第二届“全国法学理论博士生论坛”[7]摒弃“五个主义”中国法学六十年反思.李步云,2009首届中国法学名家论坛[8]中国法学与中国改革的社会动力.郭道晖,2009首届中国法学名家论坛[9]他山的石头1978年以来中国法学翻译的回顾与分析.刘毅,2008中国改革开放30年暨博士后科学论坛[10]"互联网+"时代中国法学教育改革的紧迫性和方向基于法科生创新创业的立场.徐姿.李健康,2015第一届全国法学本科生学术论坛。

中国法律现代化及其意义

中国法律现代化及其意义

中国法律现代化及其意义内容提要:法律现代化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树立文明和良好形象的标志。

中国法律现代现代化的标准是“中外通行”。

当今中国法律现代化的关键不再是观念现代化而是制度现代化。

法律现代化的切入点是实现宪政。

当今中国法律现代化的经济基础已经具备,中国实现法律现代化的有效途径是走“拿来主义”和“自上而下”之路。

一百年前中国法律近代化中的主要教训是领导主体的腐败和理论指导的错误。

一、法律理念的内涵与功能从词源上考察,“理念”(英语:idea,德语:Idee)一词源自古希腊文(ειδs)/(eidos),原意是指见到的东西,即形象。

柏拉图在其创立的理念论中剔除了“理念”一词的感性色彩,用来指理智的对象,即理解到的东西。

他认为,善的理念是理念世界的顶峰、最高的本体,认识只不过是对理念的回忆。

这实质上是关于理念的客观唯心主义本体论的解释。

亚里斯多德继承并发展了柏拉图的理念学说,他认为客观的理念并不与事物分离,它存在于事物之中。

圣·托马斯·阿奎那认为理念有三种存在:第一,存在于事物之前,作为神心中创造世界的蓝图;第二,存在于事物之中,作为事物的本质(大体相当于亚里斯多德所说的“理念”);第三,作为人心中的概念,即主观方面的思想。

作为思想的理念与作为客观存在的理念,意义有所不同,一般把思想的理念称为“观念”。

十八—十九世纪的德国古典哲学重新规定了“理念”的含义。

在康德哲学中,理念指理性所产生的概念,是理性应当追求的东西,但却是永远不能实现的理想,是不能达到的彼岸世界的自在之物。

所以,黑格尔说:“康德诚然使人知道重新尊重理念”,“但关于理念,他同样只是停留在否定的和单纯的应当阶段。

”黑格尔自己则将理念看作是世界的本质,是理性构成世界的元素。

在自然哲学中,理念为自然界的本质,自然界发展到人出现,而人是具有精神活动的,理念再复归为精神,上升为自在自为的理念。

黑格尔认为人类的法律、政治、宗教、艺术、哲学均为理念的表现。

《法治现代化研究》2020年总目录

《法治现代化研究》2020年总目录

《法治现代化研究》2020年总目录特稿新中国刑法立法的伟大成就..............................................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与法治现代化...................................行政规范性文件的司法审查强度研究............................杨小军民法典的中国特色、实践特色、时代特色...................................从规范法治到案例法治——论法治建设的路径选择.........................................回顾与反思:法社会学研究的不同导向.....................................晚近20年英美法理学发展评析——以夏皮罗等人的实践差异命题、法律规划理论为中心......何勤华主题研讨新时代检察改革的理论与实践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下的检察官主导作用...................................民事检察监督中引领性案件研究.........................................检察公益诉讼的实践观察................................................认罪认罚量刑建议的几个理论问题..............................刘辰纪念恩格斯诞辰200周年恩格斯晚年对马克思主义法学的杰出贡献................................恩格斯法律思想的发展脉络.......................................吕世伦历史唯物主义法律观形成的独特之路.....................................恩格斯司法思想论纲..................................................... 恩格斯法律思想中阶级分析方法的形成...................................中国自贸区法治建设论中国自贸试验区管理委员会的法律地位.................................高铭暄(1,1)江必新(2,1)姚瑶(3,1)王利明(4,1)胡云腾(5,1)朱景文(6,1)吴怡(6,10)刘华(1,3)李浩(1,16)刘辉(1,28)周健(1,36)李龙(2,8)叶传星(2,18)龚廷泰(2,38)胡玉鸿(2,62)徐晓(2,81)陈建科(3,10)205法治现代化研究2020年第6U天津自贸区法治化建设的问题与思考..............................闫尔宝自贸区金融创新的改革实践与立法完善...................................“自贸区法治"的法理蕴意与规范证成.....................................家事审判改革论家事司法中的家事调查员制度.........................................我国家事审判改革阶段性成效盘点.......................................民事诉讼中家庭暴力的证明困境及其化解.................................家事案件审判程序改革的观察与思考.....................................民法典的理解与适用中国民法典的精神实质和核心要义.......................................民法典时代习惯法源的适用——以“顶盆过继案”为样本.........................................民法典违约责任规范与请求权基础.......................................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基层治理在法治社会建设中的格局与布局.................................在网格化社会治理中推进法治社会建设..........................李飞资源型治理的运转机制及其法治展望.....................................专题研究唐代司法自由裁量权的法律规制及其实践价值............................跨越实体与程序的鸿沟——刑事一体化走向深入的第一步...................................国务院会议制度变迁的组织法透视.......................................我国行政赔偿归责原则刍议..............................................加拿大央地立法事权冲突解决标准及其借鉴意义..........................党组织内嵌模式下的国有企业治理机制完善..............................论民事诉讼案例分析框架:案例教学与研究方法............................康德刑罚观的内在理据之反思............................................萨维尼法学方法论的内容及其展示.......................................马克思主义对人权目标的革新............................................程程(3,26)孟于群(3,35)丁轶(3,44)刘敏(4,16)丁宝同(4,32)任凡(4,46)陈爱武(4,55)周江洪(5,20)汪洋(5,29)姚明斌(5,39)陈柏峰(6,26)庞正(6,41)石建(6,53)郑显文(1,49)李勇(1,68)贾圣真(1,79)万千慧(1,93)张鹏(1,105)许俊伟(1,115)任重(1,124)郭晔(1,141)李栋(1,150)李超群(2,93)206《法治现代化研究,020年总目录列宁社会主义民主观的权利表达...................................... 《刑统赋》注释本与宋元时期的律学转型................................ 法院罚款的权力属性与法律规制......................................虚假诉讼罪的法益关系与司法适用............................储陈城互联网时代罚金刑执行难的成因及其化解路径.................自正法英美法系土地发展权制度的经验与启示................................ 国企高管业绩考核机制的法律规制与完善路径.........................“法理解释”的方法论证成及其裁判适用................................ 合宪性审查的法律语言学进路........................................ 中国犯罪治理模式变迁及其逻辑#949—2019......................................................... 互联网平台封禁行为的反垄断法解读.........................陈兵“检察机关刑事诉讼主导责任论”辨析.................................. “裁判依据”与“裁判理由”的法理之辨及其实践样态.....................香港基本法司法适用的样态及检讨.................................... 情感、政治与礼法:北魏兰陵长公主被殴致死案再探.....................探{索隐,尽显中华法理之妙——读黄源盛著《汉唐法制与儒家传统》..............................恩格斯晚年书信中的法学方法论思想研究.............................. 粤港澳大湾区法治建设论纲.......................................... 党政融合改革中行政主体资格的审视与认定...................朱建新论刑事数字辩护:以有效辩护为视角.................................... 中国“非市场经济条款”的解释困境及其进路............................ 论自贸区战略中的税收法治建设及其完善.............................. 古木含新绿,仙葩吐旧枝——读闫晓君教授《陕派律学家事迹纪年考证》........................备案审查年报事例覆盖对象类型研究——再评2019年备案审查年度报告...........................郑磊法律行为所创个别规范的效力来源再探讨——凯尔森“规范三段论否定说”之反思..............................中国内陆自由贸易港的制度选择与立法构建.....................杨旭王建国(2,102)彭巍(2,119)王世涛(2,131)王晶晶(2,140)练中青(2,153)姜楠(2,165)李昌庚(2,175)闫朋(3,55)赵心(3,67)张健(3,81)赵青(3,95)秦宗文(3,108)刘树德(3,123)杜维超(3,139)沈玮玮(3,152)陈景良(4,75)任岳鹏(4,86)王春业(4,96)吕长城(4,113)裴炜(4,124)杨国华(4,143)李慈强(4,152)霍存福(5,46)赵计义(5,64)崔拴林(5,85)徐忆斌(5,106)207法治现代化研究2020年第6U天津自贸区绩效梳理与法治化建设............................陈耀东刘子睿(5,115)“独立劳动”视角下网约车运输承运人的认定............................王艺(5,127)程序选择的博弈分析................................................王福华(5,137) ISDS机制变革的根源、趋势及中国方案................................肖威(5,159)从判例要旨到指导案例——法秩序一致性视野下的判例制度演绎.....................黄源盛施奕(6,71)从他塑到自塑—“东方主义”视角下中国法律形象的域外传播..............胡波董晓波(6,91)—论交通肇事罪中的逃逸问题..........................................邹兵建(6,107)寺庙财产民事纠纷案件处理的司法立场与裁判依据.....................吴昭军(6,125)论法律职业伦理学构建的学理基础.............................王申刘冰琪(6,140)传承之力:英格兰巡回法庭源起考......................................杨丽娟(6,157)域外法治论诈骗罪的欺骗行为[日]桥爪隆著王昭武译(1,170)论诈骗罪的实质性界限[日]桥爪隆著王昭武译(2,185)!日]加藤新太郎等著日本民事诉讼法学的方法论及其展望(下)雷彤译(3,166)论诈骗罪的交付行为[日]桥爪隆著王昭武译(3,187) 2020年《俄罗斯联邦宪法》修改前后文本对照於海梅(4,166)论侵占罪之“自己所占有的他人之物”[日]桥爪隆著王昭武译(4,186)爱德华一世时期总巡回法庭的消逝[英"卡洛琳•伯特著李洋译(5,174)论侵占行为的含义[日]桥爪隆著王昭武译(5,185)诉讼类型、行政行为与法律关系[日"山本隆司著王贵松译(6,168)论与银行存款相关的财产犯罪[日]桥爪隆著王昭武译(6,188)学术动态中国法治现代化暨中国法治实践学派2019年智库论坛综述........韩玉亭孟星宇(1,186) 208。

法理学论文题目(推荐109个)

法理学论文题目(推荐109个)

对于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人说,法律渗透于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法律无所不在。

在每一个法律里面,都有法理问题。

法理学是以整个法律现象的共同发展规律和共同性问题为研究对象的学科。

下面是搜素整理的法理学论文题目,供大家参考阅读。

法理学论文题目一:[1]俄罗斯当代法律科学的基本研究方法[2]法的认识维度——兼与徐爱国教授、钱继磊教授商榷[3]法理学实验研究的兴起与中国法理学观念的更新[4]法律规则逻辑结构理论的变迁及反思[5]向法理开放的法教义学——“法理与法教义学”学术研讨会暨“法理研究行动计划”第十二次例会述评[6]寻求法理的方法[7]浅谈网络暴力的法理学实质及法律应对[8]宪法与行政法中的法律保留原则探析[9]法理学与部门法学的三重关系[10]法理时代环境法学范畴体系初探[11]法理学视阈下的人工智能研究[12]司法调解的法理学评述[13]关于陆地的法理学考察[14]关于海洋的法理学考察[15]论民间习惯在司法实践中的运用[16]法律与社会的关系——读《一般法理学:以法律与社会的关系为视角》[1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法理学释义[18]在科学性与实践性之间——论法理学的学科定位与性质[19]人工智能在法律领域中的应用与主要问题[20]寻找经济法中的法理——“经济法中的法理”学术研讨会暨“法理研究行动计划”第七次例会述评[21]面向法治话语体系建构的中国法理学[22]案例教学法在法理学课程中的运用[23]中国“法治”概念的流变:1949—2019[24]第二条进路:案例教学在法理教学中的应用机制研究[25]批判法律理论的场域——从《秋菊打官司》看批判法律理论的转向[26]传统礼法制度的现代法理学启示[27]从权利本位到法理中心:中国法理学的变革之路(1978—2018)[28]论本科法理学教师的角色定位[29]《中外法学》引证体例[30]法理学视角下的守法概念解读[31]论治疗法理学[32]新中国法理学研究进路的三次变迁[33]新中国法理学七十年:变化与成长[34]法律调整机制的认知分歧与弥合——一个人工系统功能实现视角下的思考[35]证据法体系化的法理阐释[36]政策定向法理学研究范式及其“法律政治性”——关于拉斯韦尔和麦克道格尔法理学的探讨[37]浅析法理学的实践功能[38]程序性制裁制度的法理学分析法理学论文题目二:[39]裁判员的自由裁量权的法理学研究[40]法理思维及其与逻辑的关联[41]关于我国生前预嘱立法的相关思考[42]基于法治中国建设视阈下的法理学分析[44]批判性法理思维的逻辑规制[45]论法理学的实践功能[46]《中外法学》引证体例[47]再论东亚的法律文化与法哲学课题[48]课程思政理念下的本科法理学教学改革思考与实践[49]高等法学教育“课程思政”改革的探索与设计——以《法理学》为研究标的[50]法律社会学的“北大学派”——怀念沈宗灵先生[51]公共利益的法理学分析[52]新时代法学理论教学的目标和价值[53]器官移植之法理思考——基于我国法律规制的“本土化”研究[54]《环球法律评论》中文注释体例[55]法理学的中心主题和法学的共同关注[56]法哲学和法理学的区分及其对学科建设的意义[57]全面依法治国思想的法理学解读[58]从司法宪制主义到立法者的法理学——一个对传统宪法审查理论的反思[59]探寻法理概念,凝聚法理共识——“法理的概念”学术研讨会暨“法理研究行动计划”第十次例会述评[60]普遍法律行为概念的法理学重构——以“权能”概念为基础[62]中国法理学及其贡献[63]法外之理:法理学的中国向度[64]法理学的性质:关于法律一般属性的讨论如何可靠[65]论秦晋之法理学[66]我国“禁放令”的正当性法理分析[67]法理学视角下的法律职业道德[68]见危不救:道德的,还是法律的?——以法理学的视角分析[69]法理的概念:反思、证成及其意义[70]中国法理学的时代使命[71]从法理学视角审视法律职业道德的价值[72]阿里巴巴“合伙人制度”背后的法理学思考[73]李达: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的奠基者[74]注释刑法学经由刑法哲学抵达教义刑法学[75]中国实践法理学的话语体系构想[76]未成年人优惠票标准的法理学价值体现[77]法理学视角下的税收法律主义研究——以新个人所得税法为例分析[78]韩国国立大学法人化改革的张力与平衡:基于法学视角[79]论法学本科教育中的法律思维培养[80]高校法学教学方法研究法理学论文题目三:[81]从法教义学到法理学——兼论法理学的特性、作用与功能局限[82]中国知识产权建设的利益平衡——针对山寨现象的法律思考[83]法理思维及其与逻辑的关联[84]人工智能法律主体资格的法理学分析[85]试析网络暴力的法律应对——基于法理学视角[86]法理学研究的一般特点及其功能[87]从法理学角度看校园暴力[88]智慧社会建设中的“众创”式制度变革——基于“网约车”合法化进程的法理学分析[89]法理学对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体系构建的意义[90]纯粹法理学:概念之争、学科地位与基本问题[91]法理学二元划分的意义与功用——对法理学与部门法学关系的深层省思[93]论齐鲁之法理学[94]富勒划定法律义务界限的法理学策略[95]我国农村土地确权制度的法理学分析[96]浅析法理学的实践功能[97]大数据时代被遗忘权与本土化路径——基于法理学的分析视角[98]“法源”的误用——关于法律渊源的理性思考[99]基于法理学的视角分析路权的内涵与结构[100]法理学视野下完善大学生网贷市场的法律规制探讨[101]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法理学回顾与反思[102]法学概论课的定位及其应用[103]陈晨.试论经济法法律责任的法理学分析[104]现代科技与法治融合的理论思考[105]经济法律行为理论研究思辨[106]大湾区立法进路下的法理学思辨与定位[107]两种法理学之争:如何可能与发展[108]当代中国法理学的主体性缺失及其转型研究[109]当代中国法理学的变化与反思——一个局内人的知识社会学观察以上就是关于法理学论文题目的分享,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代中国的法治实践无疑与法治的理论— — —法 学相关, 在中国法学 到 底 面 临 什 么 样 的 问 题 的 回 应 上, 各位学人会有不同的问题意识、 不同的论述维度 和不同的判断 标 准。 早 在 十 年 之 前, 就有人尖锐地 指出中国的法治进程似乎 是 得 了 “ 法 律 饥 渴 症” , 其 客观的后果是“ 我们一方面建构出了全方位的法制 ( 治) , 另一方面我们又发 现 叛 逆 法 治 的 实 践 仍 然 不 减, 使得 中 国 法 治 刺 目 地 凸 现 出 奇 特 的 双 重 性 特 征— — —法治建构领域 突 飞 猛 进, 却无力满足于人民 的基本秩序的 需 要。 无 论 我 们 多 么 努 力 宣 称 法 治, 但却始终无法掩盖这样的现实, 法治的力不从心, 表 面繁荣的法制时代 掩 盖 不 了 粘 乎 乎 的 法 治 泡 沫, 正 如表面的经济繁荣 掩 盖 不 了 脆 弱 的 泡 沫 经 济 一 样。 试镜中的法治效果 并 不 明 显, 期望中的法治并没有 到来, 不期而至的 却 是 变 形 的 法 治, 变 味 的 法 治, 给 人一种形似而 神 不 似 的 感 觉。 究 其 根 源, 当与中国 法治传统基础薄弱, 民众法治意识、 参与精神的匿乏 有很大关系, 但更重要的是, 这不能不说是方法论缺 陷所 导 致 的 结 果, 因而必须加以检讨与重整” 。 这种判断 对 处 于 复 杂 转 型 时 期 的 中 国 法 治 进 程 而 言, 尤其 是 在 2 0 1 1年 3月, 最高立法机关负责人宣 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 律 体 系 已 经 形 成” , 但法治 实践环节中的立法不科学、 执法不规范、 司法过程中
江汉学术·“ 立法理论研究” 专题
总第 3 3卷
简明的语言揭示概 念 内 涵 的 初 级 方 法, 对专业研究 来说是远远不够 的
[ 2 ]
规范 构 成 的 中 国 特 色 社 会 主 义 法 律 体 系 已 经 形 成” 。2 0 1 1年 1 0月 2 7日国务院 新 闻 办 公 室 发 表 的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 体 系》 白 皮 书 也 指 出, 截至 2 0 1 1年 8月底, 中国已制 定 现 行 宪 法 和 有 效 法 律 共 2 4 0部、 行政法规 7 0 6部、 地方性法规 8 6 0 0多 部, 涵 盖社会关系各个方 面 的 法 律 部 门 已 经 齐 全, 各个法 律部门中基本的、 主要的法律已经制定, 相应的行政 法规和地方性法规 比 较 完 备, 法律体系内部总体做 到科学和谐统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 形成。中国特色社 会 主 义 法 律 体 系, 是以宪法为统 帅, 以法律为主干, 以 行 政 法 规、 地方性法规为重要 组成 部 分, 由 宪 法 相 关 法、 民 法 商 法、 行 政 法、 经济 法、 社会法、 刑法、 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等多个法律 9 7 9年 7 部门组成的 有 机 统 一 整 体。 如 果 说, “ 以1 月同时公布 七 部 基 本 法 律 为 标 志, 中国迈进了‘ 立
摘 要: 在立法迈向“ 后体系时代” 的背景下, 立法学研究所凸显出的研究转向与研究之嬗变, 需要 我 们 认 真 考 察。立法学嬗变的动因在于法律体系向法治体系转变 过 程 中 的 理 论 诉 求, 具 体 包 括 法 律 创 制 转 向 法 律 实 施、 宏观 法治转向微观法治两个方面的理论诉求; 立法学嬗变的走向是从立法原理的认 识 论、 立 法 价 值 的 价 值 论、 立法制度 设计的本体论转向以立法技术为中心的方法论研究; 立 法 技 术 主 要 由 包 括 形 式 结 构 规 范 技 术、 实质结构规范技术 的立法表达技术与以立法前评估、 立法后评估为主要内容的立法评价技术构成。 关键词: 立法学; 法治转向; 立法技术; 立法方法论 中图分类号: D 9 2 0 . 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0 0 6 6 1 5 2 ( 2 0 1 4 ) 0 1 0 0 4 1 1 0
一、 立法学嬗变之背景 — — —立法迈向“ 后体系时代”
开展和不间断 地 推 进 理 论 研 究, 就必须从这一 学科的全局出发, 以这一学科的全局相对于现实立 法实践的 解 释 能 力、 指 导 能 力 的 持 续 增 强 为 依 归。 而不甚明了这一学 科 的 现 状 及 其 走 向, 将是不得要 领、 事倍功半甚至 是 徒 劳 无 功 的, 立 法 学, 作为一门 具有鲜明理 论 品 格 与 “ 经世致用” 的实践品格的法 学学科, 更 是 如 此。 张 文 显 指 出, “ 定义偏好” 导致 法学思维的封闭性、 武断性和保守性, 定义不过是用
本刊网址·在线期刊: h t t p : / / q k s . j h u n . e d u . c n / j h x s
基金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法的结构规范化研究” ( 2 0 1 1 B F X 0 0 3 ) 作者简介: 李 亮, 男, 安徽亳州人, 山东大学威海法学院理论法学博 士 生; 汪 全 胜, 男, 安 徽 桐 城 人, 山东大学威海法学院 院长, 教授, 博士生导师。 ·4 1 ·
第3 3卷 第 1期 2 0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1 4年 2月
江汉学术 J i a n g h a n A c a d e m i c
V o l . 3 3 N o . 1 F e b , 2 0 1 4
论“ 后体系时代” 立法学研究之嬗变
— — —基于立法方法论的考察 李 亮, 汪全胜
( 山东大学 威海法学院,山东 威海 2 6 4 2 0 9 )
收稿日期: 2 0 1 3- 0 1- 0 4
[ 1 ]
的冤假错案经常见 诸 报 端 的 问 题 背 景 下, 也似乎越 来越有道理。基于 此, 要且必须要对处于法治实践 首要环节的立法问题以及与此相关的法学理论— — — 立法学的研究问题 作 出 深 刻 的 剖 析, 在立法开始迈 向“ 后体系时代” 的背景 下, 立法学研究所凸显出的 研究转向与研究 之 嬗 变, 需 要 我 们 认 真 考 察。 通 过 对以立法技术为中 心 的 立 法 方 法 论 的 考 察, 试图对 中国法治实践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做出一个基本的 理论判断, 并尝试对 中 国 法 治 实 践 的 未 来 走 向 给 出 基本的理论回答。当然相对于中国法治实践的未来 这样一个宏大的理 论 与 实 践 命 题, 本文的探究是一 种具有挑战性的尝试, 并且是初步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