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专题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体系的基本内容讲解

合集下载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基本内涵和本质特征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基本内涵和本质特征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论的基本内涵和本质特征李豪杰14030022 政治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一、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是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根本方法,包括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社会系统研究方法、社会矛盾研究方法、社会主体研究方法、社会过程研究方法、社会认知与评价方法、世界历史研究方法等,社会科学方法论是相对于自然科学方法论而言的。

是指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论,这种方法论是建立在社会科学研究的各种方法之上的,它除了论述这些方法之外,还要进一步阐明这些方法的客观基础、本质根源、基本特征及其运用的原则。

如矛盾分析法,不仅要介绍矛盾分析法的内涵和形式,而且要论证其赖以立论的客观根据及其运用的基本原则。

其构成一个科学的和开放的方法论体系,涉及如何正确主体与客体、系统与要素、矛盾与过程、个人与群众、认知与评价、世界历史与民族历史等一系列社会发展中的重大关系问题。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可以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可以为各门社会科学的研究提供基本原则和合理途径,从而有利于人们在科学的方法论指导下从事社会历史问题研究,进而正确分析、选择和运用各种具体的社会科学方法。

正如列宁所说:“马克思的哲学是完备的哲学唯物主义,它把伟大的认识工具给了人类,特别是给了工人阶级。

”①也正如毛泽东所说:“我们的眼力不够,应该借助于望远镜和显微镜。

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就是政治上和军事上的望远镜和显微镜。

”②二、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论的基本内涵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既是其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世界观,又是其方法论。

在此基础上,它具体化为从实践出发的方法、社会系统研究方法、社会矛盾分析方法、社会主体研究方法、社会过程研究方法、社会认识与评价方法、世界历史的研究方法等等,除此之外,还有逻辑和历史一致的方法、①《列宁专题文集论马克思主义》,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8页。

②《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12页。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具体内容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具体内容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具体内容《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具体内容》嘿,朋友!今天来跟你唠唠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的那些事儿。

这听起来可能有点高大上,但别担心,我保证给你讲得明明白白,就像咱们平时聊天一样简单易懂。

首先咱得知道,马克思主义这玩意儿那可是相当厉害的思想武器。

社会科学方法论呢,就是教咱们怎么去研究社会现象,搞清楚社会里的各种弯弯绕绕。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科学方法论里有个特别重要的观点,那就是实践观。

啥是实践观?简单说,就是别光在那空想,得真正去动手做,去体验,去感受。

就像你想知道西瓜甜不甜,光在那琢磨可不行,得咬上一口尝尝!比如说研究社会问题,不能光坐在屋里瞎猜,得深入到实际生活中去,看看老百姓真正咋过日子,这才叫实践出真知。

然后呢,还有个矛盾分析法。

这就好比你在一堆乱麻里找线头,得找出那个关键的矛盾点。

比如说一个地方经济发展不好,是因为交通不行,还是人才短缺?得把这个最关键的矛盾找出来,才能对症下药。

可别像没头的苍蝇一样,到处乱撞,啥也解决不了。

再说说社会系统研究方法。

社会就像一个超级复杂的大机器,每个零件都相互关联。

比如说经济、政治、文化,它们可不是孤立的,一个地方经济好了,可能文化也跟着繁荣起来。

咱研究的时候就得把它们看成一个整体,不能只盯着一个部分看,不然就像盲人摸象,只能摸到一小部分,根本搞不清全貌。

还有个定性定量分析结合法。

这就好比做菜,盐放多少得有个准儿,不能凭感觉。

定性就是搞清楚事物的性质,是好是坏,是黑是白。

定量呢,就是用数字说话,比如统计多少人失业啦,收入增长了多少啦。

把这两个结合起来,才能把事儿看得更清楚。

在运用这些方法的时候,可别犯迷糊。

要多观察,多思考。

就像我有一次,想研究为啥我们小区门口的水果店生意不好。

我天天去那观察,跟老板聊天,还算了算每天的客流量和销售额。

最后发现,原来是价格比旁边的超市贵,品种还没人家多。

这就是实践和分析的结果啊!咱再重复一下重点哈,实践观要动手,矛盾分析法找关键,社会系统研究看整体,定性定量结合更准确。

马克思主义和社会科学方法论专业知识讲座

马克思主义和社会科学方法论专业知识讲座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 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 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 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 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 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
一当大之处二,请公联系三本人纯或网四站删平除。均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
三年自然灾害 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1958年底,全国为满足毛泽东的意愿,把钢产量比57年番 一番,提出“以钢为纲”的口号,号召全民炼钢。但由于 技术不合规格,只是炼出大量的废铁,造成极大的浪费。 炼钢需要铁矿、焦炭、 燃料等材料。由于铁矿不足,于是 全民不下田耕作,全都上山采矿,使粮食产量大减,还去 把家里的铁器丢到炉火中,却炼成一个个的铁疙瘩。由于 燃料不足,只好 上山伐林,把一座又一座青山砍得光光, 引发日后的天灾。其实这些天灾都是人为的。而且建造高 炉的建筑材料不足,甚至至把文物建筑拆了,把砖块拿去 建炉,还说文物也要为炼钢服务。 大跃进导致灾难性的全国大饥荒,无数人因为缺乏食物而 死去。大陆官方公布非自然死亡人数是2158万人。东西方 各方面的资料显示死亡人数大约为2000万人, 主要死因为 饿死。一部分学者并且认为这是人类历史上最严重的饥荒。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 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马克思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基本内容

马克思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基本内容

马克思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基本内容
马克思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核心基础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一个无限复杂的、变化的、矛盾的整体,通过对矛盾的斗争和统一来推动事物的发展。

历史唯物主义则强调社会的发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上层建筑是在经济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历史是一个由阶级斗争推动的过程。

2. 实践的观点:马克思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只有通过实践,人们才能认识和改变世界。

科学研究必须基于实践,并反过来服务于实践。

3. 阶级分析:马克思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社会阶级的矛盾和斗争。

他认为社会是由不同阶级之间的矛盾推动发展的,社会变革的实质在于推翻旧的阶级统治者,建立新的阶级统治者。

4. 历史分析:马克思强调历史分析的重要性。

他通过对历史的研究,揭示社会发展的规律性和趋势,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历史唯物主义。

5. 资本主义批判:马克思对资本主义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批判。

他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剥削本质和阶级矛盾,同时预测了资本主义崩溃的趋势和无产阶级革命的可能性。

6. 实证研究方法: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强调实证研究方
法的重要性。

他主张通过对具体资料的收集和分析,对社会现象进行科学的观察和解释。

7. 革命实践的要求:马克思社会科学方法论强调知识和实践的紧密结合,要求科学家要站在革命的一边,为推动社会变革作出贡献。

马克思主义不仅仅是一种理论方法,更是一种为实现社会变革而奋斗的实践导向的学问。

第四讲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第四讲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二)社会历史过程的连续性和非连续性


社会历史的发展是渐进与飞跃的统一,即 连续性与非连续性的统一。社会发展总是 从量变开始,社会面貌总体稳定,表现出 自身发展的连续性;达到质变、飞跃,表 现出发展的非连续性。 坚持连续性与非连续性的统一,对于我们 正确把握历史过程中各个阶段的联系和区 别,采取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阶段的不同 矛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二、社会历史过程的客观规律性与 主体选择性
(一)社会历史过程的客观规律性
(二)社会历史过程的主体选择性
(三)社会历史过程是合目的和合规律的统一
(一)社会历史过程的客观规律性

第一,“人们不能自由选择自己的生产 力——这是他们的全部历史的基础。”

第二,历史是一个合力。
(二)社会历史过程的主体选择性
第四章 社会过程研究方法
马克思主义学院学院 贾丽民
社会矛盾推动社会的发展,使社会展现为 一个自然历史过程。马克思主义揭示了这 一过程的内容、实质和规律,为我们具体 研究社会历史现象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指 导。
内容要点
一、人类社会是一个过程
二、社会历史过程的客观规律性与主 题选择性
三、研究社会历史过程的若干重要方 法

自然界的发展是自发的、盲目的、无意识 的;社会发展则是自觉的、有意识的。主 体选择是否正确,是否符合历史发展的客 观规律,对于实践活动的成败具有决定性 意义。
(三)社会历史过程是合目的与合规律的统 一

主体选择性与客观规律性的统一,就是合目的与 合规律的统一。
人们只有把握客观规律才能实现自己的目的。当 人们没有认识必然性的时候,必然性是盲目的、 外在于人的;当人们认识并把握了必然性的时候, 就可以利用必然性来为自己的目的服务。

专题4.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专题4.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赫拉克利特(约公元前540年—— 前480年),古希腊哲学家
中国古代的“八卦 图
天、地、雷、风、水、火、山、泽 中国古代的“五行说”
形而上学
主张世界静止不变和事物孤立存在的 世界观方法论,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 看问题。
飞鸟之 景,未 尝动也。
公孙龙
人不能 两次踏进同 一条河流呀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赫拉克利特
政治多级化
一超多强
“和合”思维的世界启示
3、文化上:各国之间的互相交往也愈来愈密 切深入, 各民族之间的互补、互渗现象愈来愈 频繁, 各民族文化的融突而“和合”的力度愈 来愈强劲。
“和合”思维的世界启示
结论: 不管是从经济、政治与文化, 还是从人、自然和社会之间的关系来看, 我们都应该树立一种“和”的心境, 以 “和”的心态在尊重和理解不同的基础之 上, 达到 “和合”的境界, 从“不同而 和”的哲学视野中来看待当今的社会发展, 上升到“和”文化更高的境界。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题讲座
(第4专题)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唯物辩证法的矛盾与和谐
马克思主义 基本原理
主要内容
一、解读“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 不和”
二、唯物辩证法的理论体系与主要内 容
三、矛盾规律所渗透的哲学方法论 四、“和合”思维的当代价值
一、解读“君子和而不同, 小人同而不和”
对立统一规律 是辩证法 核心和实质
贯穿辩证法其他规律 和范畴的中心线索
认识世界和改造 世界的根本方法
(二)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 实质和核心
1、关于矛盾的概念 比较三种不同的矛盾概念,在比较
中理解和感悟哲学上的矛盾思维。 生活中的矛盾概念 形式逻辑中的矛盾概念 哲学上的矛盾概念

马克思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基本内容

马克思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基本内容

马克思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基本内容马克思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基本内容涵盖了他对社会科学的理论基础、实证研究方法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等方面的思考。

马克思的社会科学方法论基于历史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理论之一,认为社会是历史发展的产物,社会形态的转变是由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所推动的。

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和内在的历史局限性。

这一方法论使马克思可以理解社会现象的本质和发展的规律。

马克思的社会科学方法论注重实证研究。

他鼓励研究者在社会科学领域进行具体的实证调查和实地考察,以观察和收集客观事实。

通过对现实社会问题的科学分析和研究,马克思试图揭示社会的内在机制,并为社会变革提供科学的基础和方法。

在实证研究方面,马克思主张用社会观察和统计分析方法来研究经济和社会问题,以获得可靠和客观的结论。

马克思的社会科学方法论还强调了对历史、政治经济学和哲学的综合运用。

马克思认为,通过对历史和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可以获取到社会形态变迁的客观事实,从而揭示社会的内在规律。

而哲学则为马克思提供了较高层面的思维工具,帮助他进行系统思考和总结。

马克思的思想方法是基于对这些知识领域综合运用的结果。

马克思的社会科学方法论还强调了对实践的重视。

他认为,理论必须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具有真正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通过实践中的观察和反思,马克思修正和完善了他的理论,使其更加符合现实世界的需要。

马克思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基本内容包括历史唯物主义、实证研究方法、综合运用历史、政治经济学和哲学等知识领域的方法,以及对实践的重视。

这些内容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科学基础,也为后来社会科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思考框架。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概述.PPT精选文档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概述.PPT精选文档
36
马克思主义
❖ 马克思主义是完整的科学体系,它包含三 个主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 学和科学社会主义。这三个组成部分不是彼此 割裂的,它们构成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 思想武器。它的主要特征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 结合,理论和实践的统一。
37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
41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基本原则
第一,客观性原则。 在社会历史领域,坚持客观性的原则,就 要求我们始终坚持认识论的实践标准、历 史观的生产力标准和价值观的人民利益标 准。
42
第二,主体性原则。
这一原则 要求我们
一要注重从主体的维度去观 察社会客体;
二要注重把真理原则和价 值原则结合起来;
三要注重坚持群众史观, 反对英雄史观。
2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教学内容
3
主讲内容
1 社会科学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2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 3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
4
人类对社会认识的历史进程
神话传说 天启真理
人权取代神权
人本主义
自从有了人类社会,就 有了人们对社会的认识
5
◆人类的科学认识是从简单到复杂的发展 过程。在认识比较复杂的对象时,总是 倾向于把复杂对象简单化,尽量用关于 简单对象的知识来说明复杂对象。
43
第三,整体性原则。
从系统的观点来观察人与自 然的关系,处理好人与自然 的和谐关系。
整体性原则 实质上系统 性原则
从系统的观点来看待个人与 社会的关系,把握社会的总 体运动和结构。
系统性原则要求我们局部和 整体的关系,树立全局性的 观念。
44
第四,具体性原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的变化,主要地是由社会内部矛盾的发展, 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阶级之间的矛盾,新
旧的矛盾,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于这些矛盾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前 进,推动了新旧社会的代谢。”
——《毛泽东选集》第1卷,第302页
社会基本矛盾在社会生活中总是表现为利益冲突。因为“ 人们为之奋斗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
贝塔朗菲(系统论)
维纳(控制论)
申农(信息论)
20世纪60-80年代兴起的耗散结构、协同论和突变 论讲述了系统的演化方式,称为新三论。
普里戈金(耗散结构论)
哈肯(协同论)
托姆(突变论)
20世纪80-90年代,兴起了混沌学、分形等研究复 杂现象的非线性科学。
老三论的创立及其不断发展,信息技术、系统工程、 自动化技术在生产实践中的广泛应用,耗散结构理 论、协同学、超循环理论和混沌理论等基础理论的 蓬勃兴起,标志着系统科学的形成。
作为历史过程存在着的人类社会:阶段性特征。
认识总是时代的认识,认识具有具体性,真理也有 具体性。
“两个文明一起抓,两手都要硬” “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 “生态文明”及“四位一体” “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
结构即模式、框架或程序。比如:结构性面试、结 构性失业。再如逻辑学的三段论结构;马克思的社 会形态概念即社会经济结构、政治结构、文化结构 的统一体。
社会系统的性质和功能不但决定于要素的性质和功 能,而且决定于要素之间的结构。社会系统有什么 样的结构,就相应的有什么样的功能。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187页
利益矛盾在阶级社会中突出表现为阶级矛盾。根本利益对 立的阶级之间的矛盾表现为阶级斗争。
1. 整体性原则 2. 结构性原则 3. 层次性原则 4. 开放性原则
系统的整体性指系统是作为一个由诸多要素结 合而成的有机整体存在并发挥作用的。
简单讲就是系统具有其部分在孤立状态下所没 有的整体特性。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包括: ◇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 ◇社会系统研究方法 ◇社会矛盾研究方法 ◇社会主体研究方法 ◇社会过程研究方法 ◇社会认知与评价方法 ◇世界历史研究方法
(一)系统与系统科学
系统——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 诸元素的综合体。(一般系统 论的创始人冯·贝塔朗菲)
“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
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
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这些
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
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
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
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
3、层次性原则:系统的不同层次既有共同的运动规 律,又有各自特殊的规律。认识和研究系统,不仅 要解释共同规律,而且要研究和发现不同层次上的 特殊运动规律。
4、开放性原则:开放是实现系统有序发展和功能 优化的必要条件,社会科学研究必须把每一个系统 同它的环境联系起来加以考察,使自己有开阔的研 究视野。
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和把握世界方法上的重大变革。
◆ 只有在过程中才能实现对事物的把握
◆ 我们周围的感性世界决不是开天辟地以来就直接 存在的、始终如一的东西,而是人类世世代代活动 的结果,是历史的产物。
◆自然界也是作为历史过程存在的
恩格斯说,人类社会“永远不会在人类的一种完美 的理想状态中最终结束;完美的社会、完美的‘国 家’是只有在幻想中才能存在的东西;相反,一切 依次更替的历史状态都只是人类社会由低级到高级 的无穷发展进程中的暂时阶段。”
“由于这三大发现和自然科 学的其他巨大进步,我们现 在不仅能够说明自然界中各 个领域内的过程之间的联系, 而且总的说来也能说明各个 领域之间的联系了,这样, 我们就能够依靠经验自然科 学本身所提供的事实,以近 乎系统的形式描绘出一幅自 然界联系的清晰图画。”
20世纪40-60年代兴起的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 讲述了系统的存在方式,称为老三论。
1、系统研究方法是对系统科学的最新思维成果进行 哲学方法论提炼的产物。
2、系统研究方法是解决复杂系统问题的科学方法。 3、系统研究方法是辩证思维方法在当代的最新发展。
社会系统研究方法是系统研究方法在社会科学中的 体现和运用。
马克思主义从社会生产实践出发,把人类社会看做 一个由人口系统、自然环境系统、生产力系统、生 产关系系统、上层建筑系统组成的复杂大系统,深 刻揭示了各个要素之间的复杂关系,并创立了唯物 史观学说。
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
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
社会是“一切关系在其中同时存在又相互依存的社 会机体” ,“是一个能够变化并且经常处于变化过
程中的有机体。”
——马克思
自然环境和人口因素是自然前提,生产力是社会有 机体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在系统中起决定作用 。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基础,是社会有 机体的“骨骼”,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诸 因素构成社会的“血肉”。四者相互联系、相互制 约,使社会系统成为一个具有内在结构的自身形态 ,并具有自我调节、自我控制、自我发展能力的自 组织性的有机整体。
(一) 如何理解人类社会是一个过程? (二)社会历史过程的连续性与非连续性 (三)社会历史过程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统一性与多样性 (四)社会历史过程的必然性与选择性 (五)研究社会历史过程的方法
恩格斯1886年在论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时, 曾把马克思的研究方法和旧哲学研究方法做过比较:
“旧的研究方法和思维方法,黑格尔称之为形而上 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是把事物当成一成不变的东西 去研究。”
形而上学的旧的研究方法和思维方法认为: “必须先研究事物,而后才能研究过程。必须先知道一个
事物是什么,尔后才能觉察这个事物中所发生的变化。” 马克思和恩格斯对这一研究方法进行了批判: “认识和把握世界的正确方法是,把客观事物置于其发展
的具体过程中加以认识,把客观事物同它存在和发展的过 程统一起来加以认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