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志序言

合集下载

小学校志序的范文(热门3篇)

小学校志序的范文(热门3篇)

小学校志序的范文(热门3篇)小学校档案室工作计划需要上报给上级,所以对于计划要切实有效!下面带来小学校档案室工作计划,以供参考!一、指导思想:依据教育、学校发展、教师专业成长对优质档案管理的需求,围绕学校的工作重点,强化责任、效率、质量意识,加强学校档案日常工作的管理,进一步提高档案的开发、编研、利用工作,力求为学校教育发展提供优质服务。

二、工作目标、任务:1、按照《xxxx市教育系统学校归档办法》收集好各处、室、组等部门所形成的文件、资料,严格遵循档案管理制度,保质保量,适时地做好各类档案的立卷归档、编目、装盒、上架工作。

并在今年12月底,完成xxxx年度各种档案资料的立卷工作。

2、做好档案台帐,对各项内容认真填写。

3、要加强部门立卷,注重平时资料建立、收集、积累、整理、归档工作。

4、及时收取、处理各类文档资料,做好各类文档的借阅、保管工作。

5、配合学校做好各类评估、评审、考核工作。

三、做好档案日常管理。

1、做好档案库房管理,落实“八防”措施,平时勤检查,常落实,做到库房、案卷、安全、完好。

2、做好档案室台帐记录,及时、正确、帐物相符。

四、强化档案开发利用。

1、编制学校、教师、学生荣誉册。

2、扩充学校基础数字汇编,使之能更好地反映学校的发展与现状。

3、积极主动地为学校条线总结、考核、提供充足的资料。

4、及时快速地应对教师查阅案卷,对教师的工作尽心、尽责。

5、加快档案现代化建设,逐步介入计算机管理档案。

促进档案管理,更好地为教育服务,为学校的发展服务。

五、具体工作安排:9月份:1、制订工作计划2、收集本校xxxx年度各科室所形成的文件、材料3、做好本校新年度的文书处理工作10月份:1、整理本校xxxx年文件资料,按《xxxx市教育系统学校归档办法》规定做好装订、分类、排列、编号、装合工作,确保门类齐全,完成立卷任务2、检查本校档案保管情况,如有不到位之处,及时向校领导汇报处理11月份:1、xxxx年度各种档案资料的立卷工作2、做好档案台帐,对各项内容认真填写12月、1月份:1、收集本校各室所形成的文件、材料2、做好各项工作的记录与统计3、做好本年度档案工作总结一、指导思想以_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_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_关于基础教育与发展的决定》、《基础教育课程纲要(试行)》和_中央、_《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根据惠安县教育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的总体要求,奏响“内涵求发展,机制求创新,队伍求提高”主旋律,坚持“巩固、深化、提高、发展”的方针,牢固确立“让每一位学生都充分发展,让每一位教师都施展才华,让每一位家长都收获希望”的办学理念,精心打造人文校园、书香校园、活泼校园,走“出名师、育名生、塑名校”的可持续发展品牌战略,不断增强竞争力,为稳步实现我校“学校发展五年规划”奠定基础,二、工作目标20xx年是惠安县教育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的开局之年,把握机遇,开好局,起好步,以全新的理念和视角理性审视学校,设计学校,对于稳步实现我校“学校发展五年规划”的目标意义重大。

丹凤小学校志序

丹凤小学校志序

序盛世修志,自古皆然。

在人类历史绵远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主要的成就来自教育。

恰逢祖国强盛,教育倍兴,《师宗县丹凤小学校志》修订出版,这是丹凤小学的一件大事。

为此,特谨书数言,以表祝贺。

师宗县丹凤小学,始建于明朝万历元年(1573年),到2008年已有435年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

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学校虽数次易名,并多次重修、改建,历尽了许多风风雨雨,但丹凤小学的教化之风犹在,桃李芬芳犹浓。

新中国成立后,丹凤小学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丹凤小学的发展蒸蒸日上,校园建设逐步加强,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现已发展成为师宗小学教育的龙头学校。

丹凤小学的环境之美,可谓育人宝地,素有龙栖凤翔之称。

校园面积宽广、林木幽深、古柏参天,杉木成林,绿草如茵,繁花似锦,一年四季春意盎然。

楼房参差呼应,色调和谐,造型美观。

读书长廊亭台错落,交相辉映,相得益彰。

板报长廊遍布诗词文赋、名言警句,处处充满育人之意。

如此美景,堪称读书之乐园、育人之圣地。

丹凤小学注重“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走“全面加特色”的路子。

其校风严谨,师德高尚,生源充足,是全县实施素质教育的典范。

多年来,学校以开全课程,全面发展,注重特长为宗旨,强调秉承传统,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并充分发挥教师的爱岗敬业,求真务实,无怨无悔的奉献精神,丹凤小学已办成孩子向往,家长放心,社会满意的云南省一级示范小学。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建设快速有序推进,师资队伍逐年加强,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学校的方方面面都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蓬勃景象。

丹凤小学正迎着时代的春风,奋勇前进,继续谱写新的篇章。

值此《师宗县丹凤小学校志》的修订出版之际,我们抚今追昔,目的是从历史中借鉴经验,从发展中得到启示,在启迪中发愤图强,力争创造丹凤小学更大的辉煌。

志书的修成,必将发挥其存史、资治、教化、育人的作用。

业绩已成往事,未来的辉煌,仍须倍加努力,愿丹凤小学的同仁再接再励,让学校的示范作用长盛不衰。

黄流中学校志

黄流中学校志

黄流中学校志黄流中学创办于战火纷飞的1947年,开始设在乐东县九所镇的九所粮所内,原名崖县第二中学,1949年9月从九所粮所迁至黄流村现址继续创办。

黄流中学创办至今已走过了六十六个春秋。

前言邢文雄黄流中学创办于战火纷飞的1947年,开始设在乐东县九所镇的九所粮所内,原名崖县第二中学,1949年9月从九所粮所迁至黄流村现址继续创办。

黄流中学创办至今已走过了六十个春秋。

六十年来,黄流中学经过几易校名,先后共有二十届校长。

在历任校长及老师们的辛勤耕耘下,学校由最初的几个教学班一百多个学生,发展到今天成为一个拥有68个教学班5000多名学生的大型完全中学,成名一所中国名校。

对于海南岛内各县文化教育的发展状况,历来有“北文昌,南乐东”的说法。

文昌县由于地处沿海,开发早,文化教育事业一向发展迅速。

乐东县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除了乐东汉区原有的文化积淀外,主要是得益于黄流中学的创办和发展、壮大,从黄流中学走出去的数万名毕业生,既在全国各地为社会做奉献,也为发展乐东的文化教育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

这也是中国共产党致力发展文化教育事业的伟大成果。

早在1958年黄流中学就开始创办高中,文化大革命前被命名为乐东县中学,是乐东县的重点中学。

虽然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受挫折,后来又受到撤消重点中学称号的干扰,但是,具有深厚文化教育底蕴的黄流中学,在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引下,在县委和县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依然乘风破浪、奋勇前进。

六十年来,从我校走出去的数以万计的毕业生,已经在祖国各地的各个领域里取得了辉煌成就,我们为拥有这批众多的校友而感到自豪和骄傲。

黄流中学培养出的众多校友中,有中国著名的语言学家、华中师范大学教授邢福义。

他被国务院确定为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从2000年起,他担任教育部百所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之一—华中师范大学语言与语言教育研究中心主任。

被选为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语言学科组副组长,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学会会长,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副会长,中国语言学会常务理事。

江 村 小 学 校 志

江 村 小 学 校 志

江村小学校志目录一、序言 2二、学校简介 3三、基础设施 4四、历届师生 5五、学校教职工县级以上奖励情况表11六、捐资助学表12七、校舍基本情况13八、大型教研活动统计表14九、校点情况一览表14十、历任领导15 十一、绩效荣誉16 十二、大事记16 十三、捐资助学情况17 十四、其他教育、管理工作17 十五、学校未来发展20序言江村小学是一所山村完小,从解放初期至今风雨兼程,所走过的路,是中国农村小学的一个典型缩影,体现了党的政策对农村教育的关怀和重视,同时也反映了农村教育从落后走向进步的一个历程。

凡在这里受过教育的莘莘学子无不感到光荣与自豪,愿与前辈们共享。

江村小学2010年7月江村小学学校简介江村小学是一所有着较长历史的村级完小,创建于解放初期,属三类学校。

现在校址原来是江村初中所属,占地约8005平方米。

本校创办于1952年3月,原来校址在江村一座破庙里,共有三个教学班,学生100多人。

1964年5月,小学就由原来的地方迁到这里,并逐步扩大了教学规模,1972年共有6个教学点(罗田小学、江村民小、西牛岩小学、小彪小学、螳螂小学、石粉洞小学);共管辖江村、将军山、罗田、石磨、酒壶山、码头、西牛岩、石粉洞、小彪、螳螂11个自然村。

1965年创办兴坪镇三中,有教学班1个,1982年撤并到西山初中。

几十年的风风雨雨,原有的教学设施已跟不上新时代的教育教学要求,于是,1995年在上级领导的关怀下,由中国加拿大橡胶集团投入30万元,自筹资金15万元兴建了一栋有三层共12个教室的教学楼,建筑面积为920平方米,1996年9月年竣工,并交付使用,改名为阳朔县江村中加希望小学。

新建了厕所;扩宽、改建校门前道路;新建了漂亮的大门和围墙;在校园里建设了漂亮的花圃并种好了花草;修建了文化长廊;给教学楼装上了电,修建了水井,重建了操场,方便了教学。

为新教学楼装上了拉闸门,购买了文化饰物装饰教室等。

现在学校有6个教学班,学生181人,13位教师。

宜城市西街小学校志

宜城市西街小学校志

宜城市西街小学志(1986-2005年)2010年10月2日序校志是学校记录教育历程和学校发展历史的重要载体,可以使我们了解过去,把握现在,思考未来。

校志编纂工作是一项重大的、艰巨而繁琐的任务,它涉及到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点点滴滴,当我看到这本《西街小学校志》的时候,甚感欣慰。

从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西街小学20多年来的成长轨迹,感受到其发展的艰辛和辉煌。

西街小学于1984年创办至今,学校已走过整整二十七年历程。

二十七年来,学校历任领导班子和广大教师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取得了显著成绩,获得了教育主管部门的充分肯定和社会的广泛赞誉。

学校曾荣获“湖北省少先队工作示范学校”、“襄樊市教育教学先进学校”、“襄樊市少先队工作示范学校”、“宜城市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宜城市艺术教育先进单位”、“宜城市青少年科技活动示范学校”等多项荣誉。

这是一段充满着艰辛与拼搏、满载着光荣与辉煌的历史,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宜城市城区小学教育发展的缩影。

为铭记西街小学历史,昭示后人,根据宜城市教体局统一布署,学校组织力量编修校志。

此项工作于2008年9月正式启动,经过编纂人员辛勤工作,数易其稿编讫。

校志编纂工作的完成,是西街小学建校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又一硕果。

《西街小学校志》较详实客观的记述了学校创建和发展的历程,从中可窥见学校二十多年来走过的深深足迹。

既为学校全体师生了解学校、热爱学校提供了一本教材,又为家长、社会全方位了解学校办学历史和传统提供了一个窗口。

以史为鉴。

《西街小学校志》蕴涵着一代代西街小学教育工作者前赴后继,积淀的深厚文化底蕴和办学经验,她既可作为我们今天兴校之参考,又可为后来者治校之借鉴,对西街小学现在、未来的建设和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展望未来,任重道远。

衷心希望广大师生肩负继往开来之重任,励精图治,开拓进取,书写西街小学明天更加辉煌的历史。

言微旨远,其共勉之!是为序。

学校序言——精选推荐

学校序言——精选推荐

校刊刊首语总汇创刊词东方风来满眼春。

在勃勃生机的春天,东风路小学的第一本校刊终于和大家见面了。

一路走来,已有百年历史却依然风华正茂的东小沉淀了太多的蓄积,从油印的《东小园地》到打印的《小荷初绽》,无不留下了奋斗的足迹。

而今,铅印的《东风化雨》创刊了,这是几代东小人翘首以盼而又终于实现的梦想。

校刊,她就像一朵新荷,以崭新而独特的姿态给大家以惊喜和希望;愿她如同和煦的春风,带来知识和智慧的雨滴滋润每一个读者的心田;更愿她像一支接力传递的火炬,引领我们跑向更加广阔和美丽的未来。

校刊将立足于为大家服务的精神,全面反映学校的办学状况,沟通学校与社会的联系,拉近学校与家长的距离,反映学校素质教育成果,促进学校的全面发展;她也将面向全体师生,通过活泼的版面、完备的栏目和翔实的内容,弘扬东小师生爱国、民主、乐教、勤学的优良传统,描画东小未来发展的美好前景,为广大师生和校友提供展示自己风采的舞台。

诚望全校师生员工辛勤耕耘,让这块新开辟的处女地变得越来越妖娆、富庶。

我们可以自豪地预言,在大家的关怀和努力下,校刊一定不会辜负所有读者的期望,必将与学校一道,迎着新世纪的晨曦不断成长,不断创新,不断升华。

节日如歌昌庆锋五月的鲜花开遍了原野。

在这个繁花似锦、绿草如茵的日子,为了迎接自己的节日,我们付出了心血和汗水,也收获着知识和力量。

在假日,我们把舞姿雕琢得更优美;在课间,我们把歌声训练得更嘹亮。

那些日子,我们似乎忘记了什么是疲劳,什么是繁忙,心里只有一个目标——更好、更高、更强。

在合作中,我们发扬了团队精神,因为再美丽的红花也需要绿叶的奉献;在排练中,我们坚持着必胜信念,因为台上的精彩正来自台下的百炼成钢。

循着期待的眼眸,六月又总在我们预想之前到来。

翠绿色的幕幔缓缓开启,满校园都是鲜艳的故事。

万紫千红的舞台上,我们尽情展示着已经纯熟的才艺:合唱队中,我就是一只百灵鸟;舞蹈组里,我就是一只蓝孔雀。

你在书法绘画中泼墨挥毫,我在轻歌曼曲中激情演奏,他在演讲诵读中纵声吟唱。

小学校志致辞

小学校志致辞

小学校志致辞有一所X城乡民众耳熟能详的小学,她的名字,叫X;有一所已被命名X年的省级示范小学,而今更具示范效应的学校,她的名字,叫X;有一所建校迄今X年,其精神越加光辉四射的小学,她的名字,叫X;有一所随着时代的进步而进步,始终在教育前沿不停奋斗的小学,她的名字,叫X……当你有幸从一个懵懂无知的儿童,在这里成长为一个知书达礼的少年时,你是否经常有着怀想和思念?当你有缘第一次在这里拥有一张课桌,第一次聆听老师的教诲,渐渐地,有了自己的目标和方向,有了自己的特长和爱好,有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时,你是否经常心怀感念和景仰?当你离开这里,长大成人,成为祖国建设的骨干、人才时,你是否对这里还留着最美好的回味和记忆?人生的学生时段,若以大学毕业为终点,而你在X度过了最关键的X年,那么,永远的X精神和X力量,将成为你永远的X血液,伴你踏平坎坷,跨过荆棘,成就璀璨的人生。

当然,如果你有幸成为X小学的一名教师,你将面临人生的一次重大转折。

虽然同是在从事小学教育工作,但是在X,你得重新来过。

三尺讲坛为你提供的,不仅是传道、授业的资格,研究、创新能力的提升与展现,将是你应该练就的资质。

你得经过X精神的浸润,逐渐成为学生心目中受欢迎的X教师。

历年来,社会对X的热情赞誉,各级主管部门对X教育事业的褒奖,均来自该校具有前瞻作为的历届主要领导的引领,以及众多X教师的不懈努力和卓越奉献。

一代一代的X人,都以在X工作生活为终生荣耀;一代一代X校友,都以在X就读成长为一生骄傲。

X年的岁月长河,X年艰苦卓绝的磨砺,这样一所具有厚重历史积淀的学校,理应以史志之。

这样的责任,何其紧要,又何等重大!这样的海量工作,何其繁重,又何等精细!从X年建校起,到校志下限的X年X月,其间经过了难以尽述的社会人文演变和战乱、水患的无情侵袭,其资料的嵬集,难度可想而知。

而且,以一校之力编纂宏篇校志,没有借鉴,没有助力,倘无敢为人先的魄力和全面提升校园文化品位的决心,是难以举步成志的。

班刊-实验中学-百合园-序言

班刊-实验中学-百合园-序言

班刊-实验中学-百合园-序言百合园(序)孙香山轻轻地,我们来了!那是一个夏天,记忆中的2007.我们从东南西北、四面八方、平面地、立体地汇聚到鄱阳实验中学。

我从鄱阳边陲重镇石门街、谢家滩、候岗来了;你从鄱阳南大门饶埠、芦田赶来了;一条鄱田主干道,串连起十七里弄、三十里团林、四十里街、五十里高家领、六十里游城、八十里田畈街,他们踱着方步来了;三百里昌江母亲水哟,涌动着景德镇、凰岗、古县渡、昌洲、三庙前、鄱阳镇的学子们,向实验中学云集;珠湖牵手莲湖;油墩街心邀枧田街;金盘领结伴柘港;碧山青洪门皇,湖城的街道宽又长。

我们可爱的兄弟姐妹、梦中的家乡、依恋的亲人啊,你们是我们的魂牵梦绕、回忆绵绵——。

饶州古府,鄱阳新城,千年历史沉淀,蕴育人杰地灵无艰不摧;万倾土地绵连,展示物华天宝生机一片。

我们的实验,是这片土地上最美的风景线。

2010届的高三(4)班则是鄱阳实验中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走进四班,走向辉煌”,昔日的铿锵誓言,陪伴我们克难攻坚,向着理想、向着信念、向着成功挥师。

我们不会忘记军训夜练的脚步与口号;我们怎能忘记远足鄱阳湖的疲惫与喜悦?记忆中尚存校运会我们对母校的问候――实验您好!笑谈中仍有《弟子规》、《七叶云》;我们更难忘记的是学习上的一个又一个的胜利、成功、营养快线与红牛——。

百合园,2010届的鄱阳实验中学高三(4)班,姹紫嫣红,争芳斗艳,纯洁怒放:景子君、王美琴、黄祥、刘涛、朱明明、章洁等,他们用智慧与毅力一次次登临学习考试年级第一名的宝座,他们是实验的明天,我们为之骄傲与自豪;朱家军(朱海林、朱琳、朱海军、朱宗运、朱力敏、朱明明)之所以品学兼优,是因为他们身上表现出一种为父母争气、为母校争光的不屈精神与进取风格,他们是实验的楷模,我们以他们为荣;李潇林、黎阿巧、黄雷、汪帆、孔莉、王辉、刘晓慧、汪沁梅等,他们聪明好学、锲而不舍,用刻苦、拼搏、进步的风貌向我们展示了成长、成才、成功的青春朝气与圆梦实验的崇高理想,他们值得每一位实验人学习;彭云雷、严仕敏、曹诗风、虞维龙、应华丰、程涛、王楚喜、程博、胡巧玲、李玲、汪淑珍、徐志平、张晓玲、李焱君等八男六女,他们不苟言笑,心地善良,虽没有豪言壮语,却时时刻刻在默默地努力拼搏着,一次次上升的学习成绩和朴素纯正的品德,无不说明他们是我们的好兄弟、好姐妹,他们是百合园中最亮丽的花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序言
勐汞完小创办于1908年,至今已有一百余年的办学历史。

一直以来,关于勐汞完小的办学历史,人们只能从现实中去推测考究。

对于这样一所百年老校,应该对勐汞完小的未来留下很多有价值的东西,不应该留下遗憾。

2008年9月,原勐汞中心校被撤并到德党中心校,勐汞完小也重新组建了新的领导班子,就有了收集勐汞完小的校志之意。

通过学校领导班子的讨论,决定把勐汞完小过去的功勋与现实的决策编写在一起。

于是在和教育局杨正发老师探讨之后,学校决定由高云良老师执笔并负责收集相关勐汞完小的历史资料,走访老教师,探访老领导,于2011年10月开始启动校志的编写工作,历时近两年,勐汞完小的历史逐渐浮出水面了。

学校出书后主要留为学校存档资料,少部分也赠与从勐汞完小走出的、乐意收藏的学子。

如今的勐汞是一个拥有1310户的大自然村,在外工作人员比比皆是,在各个领域岗位中做着不同程度的贡献。

学校教育的兴衰成败可以直接影响到地方的发展,包括文明的传播。

随着党和国家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我们有决心在党的新教育方针的指引下,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进一步完善学校的硬、软件投入,让学校更好、更快地得到发展,我们“不求一日成功,但求每日进步”;学校以“迎着朝阳当思如何努力,踏着晚霞要问是否进步”为校训,来促使我们每个师生行动起来,共同打造未来的勐汞完小。

由于本人水平有限,不能精辟概括,但求开卷有益,并显示其“继承历史,反映现实,服务社会,有益人民”的功能。

勐汞完小的历史能基本呈现,让我欣慰,学校委托我为出书写序,也算做了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将一如既往地关注校史校情,让学校真正能发展起来,让百年老校更加绽放异彩。

对于编写出来的内容存史价值是前所未有的,可算是勐汞完小的百年史书,也是教育人的借鉴,编写志书是艰巨而细致的工作,也是有益于教育发展的大事,在此,我衷心地感谢在编写工作中付出辛勤劳动的各位老师。

刘正康
2012年6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