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易中天中华史》读后感1500字

合集下载

易中天文明的意志与中华的位置读后感

易中天文明的意志与中华的位置读后感

读易中天《文明的意志与中华的位置》著名学者易中天教授的新著《易中天中华史:文明的意志与中华的位置》是他最具影响力和价值的作品,此文分六节,分别是天下大势,历史谜团,伊斯兰,西方,中华,关键时刻。

他秉承一贯风格,自出机杼、风趣诙谐,许多观点耐人寻味。

他把传统文化来做现代表达,这样使人们喜闻乐见,更容易从中吸取营养。

该文首先把文明依色彩分为黄色、蓝色和绿色三种文明,黄色代表的是“大陆农耕文明”,诸如四大河域文明。

蓝色代表的是“海洋工商文明”,是以地中海和爱琴海等地域为主,也是今日现代文明的主旋律。

而绿色代表的是“游牧商贸文明”,为阿拉伯半岛人所创造,也即是人类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伊斯兰文明。

而中国、西方、伊斯兰则是这三种文明的代表。

这种文明分类方法和下面的液态一说,颇有意思。

在第二章,作者又按时间把文明分为三代:第一代是“古代文明”,包括五千多年前的有人类文明“先行者”的苏美尔和埃及,苏美尔和后来的阿卡德、巴比伦、亚述,统称为“美索不达米亚”,也即发生于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之间的“两河文明”。

还有1000年后发生在印度河流域的哈拉巴文明,以及而后五百到八百年的克里特和夏文明。

第二代是“古典文明”。

按照时间来分,公元前的印度文明、玛雅文明,以及希腊、波斯、罗马;公元后的拜占庭、日本、阿拉伯、俄罗斯。

第三代即“现代文明”,主要指西方。

分别代表这三代文明的是中华文明、伊斯兰文明和西方文明。

后面的三章,作者开始一一揭示曾经或正傲然于世的伊斯兰、西方、中华这三大文明的奥秘。

最后,作者就世界性文明做了回顾。

开始于公元前二百多年,“是时,罗马称霸地中海,秦汉一统大中华,形成当时最大的两个文明圈。

但到中国的南北朝时期,罗马文明陨落了。

于是汉与罗马的双雄并峙,变成了唐文明的独占鳌头。

唐代的长安,众望所归,四海瞩目,八方来朝。

因此,汉唐七百年,可以说是世界文明的中华时代。

”面对自己的历史,“我们不但不是亲历者,也不是参与者,甚至算不上旁观和远眺。

易中天中华史读后感

易中天中华史读后感

易中天中华史读后感易中天中华史读后感(一)春节黄金周,大吃大喝、生物钟紊乱之余,在各种时间、各种地点、用各种姿势,抱着Kindle,看《易中天中华史》。

目前读到第九卷《两汉两罗马》,没有完成年前定下的看完目前出版的所有卷的目标,内心还是有点惭愧。

36卷本的《易中天中华史》,写至《两汉两罗马》时,已到了四分之一。

在我个人的体验中,这是第二个小高潮。

从汉高祖刘邦建国,经过文景之治的休养生息,到汉武帝刘彻建立空前庞大的汉帝国,中华文明在世界范围内大放光芒。

而此前的第一个小高潮,是西周、东周时期,封邦国、制礼乐,自此,中华文明的基调就定下了。

易中天认为,两千多年的中华史,真正具有革命性的、影响深远的变化只有三次:一次是西周确立封建制度,一次是秦始皇大一统,改封建制为郡县制,建立第一个高度中央集权的帝国,一次是辛亥革命,帝制退出历史舞台。

易中天以大历史观的视野写这部中华史的同时,又能在书写的过程中充分地照顾到读者的感受,这很不容易。

比如,他在写春秋战国时,较少从霸主和诸侯的角度写,而是从那些小人物的个人经历出发,以小见大,以小人物的起落去反映大历史的变革。

又比如,他在写汉朝时,不是像传统史学那样单独描述一个帝国的兴亡史,而是将其与西周、秦王朝联系起来写,试图从纵向的历史长河中理清规律,同时将其与罗马帝国联系起来写,试图从横向的世界视野中寻找启示。

大汉帝国和罗马帝国被放在一起比较,很有些意思。

这两个帝国都是人类历史上空前壮大、繁盛的大帝国,都在世界文明史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印记。

两者在时间上的同步性更是让人感到匪夷所思:王莽称帝、西汉灭亡时,差不多是罗马从共和制走向帝制的转折点;晋亡,中国分裂为南、北朝,也差不多是罗马分裂为东、西两个帝国的开始。

这太有趣了。

易中天用四个字总结两罗马延续数千年的精髓所在:共和,法治。

用另四个字总结两汉强盛的秘诀:帝制,礼乐。

这短短几个字,基本概括了两大帝国的本质差别所在,同时,这也是西方文明和东方文明的分水岭。

《易中天中华史:三国纪》读后感

《易中天中华史:三国纪》读后感

《易中天中华史:三国纪》读后感《易中天中华史:三国纪》读后感拿什么留住你,人才久闻易中天对《三国演义》见解独到,并偶尔也会在电视中观看《易中天:品三国》节目,这次借管委会第二期读书学习活动的机会,将《易中天中华史:三国纪》阅之。

易中天用现代的眼光解读讲述三国严肃正史,前半段,是曹操与袁绍的路线斗争;后半段,则是曹魏、和孙吴的权利斗争;最后三分归一统,回到了历史的本来走向。

通过这次阅读让我对三国中的历史人物也有了新的了解,最为深刻的应当属曹操。

在阅读之前曹操给我的历史形象应该是冷酷奸诈的,当然也是受了儿时看的电视《三国演义》的倾向”尊刘贬曹”造成的,阅读之后使我对曹操产生了敬佩之情,最让我佩服得是他的知人善任,唯才是举;推诚取信,用人不疑;令行禁止,赏罚分明等用人之道。

曹操之所以会那么快的迅速壮大,我觉得就是因为曹操能够发现人才,并尊重人才,能够让这些人发挥他们的才能,给他们施展自己才华的平台,能够采纳好的建议为自己所用,而且赏罚分明,这些成就了曹操身边不缺少有才干的谋士为他出谋划策,并死心塌地的跟随曹操。

那个硝烟四起的时代与如今企业竞争的时代不无两样,放眼当今社会的大小企业亦是一样的,靠什么壮大,靠的是人才。

那么一个企业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不只是单靠工资的,而是必须在文化上、制度上、管理上表现出整体的形象来,首先就是要让员工信服企业的信誉和企业的发展潜力,信服企业文化,通过好的管理制度,来做到人为我所用,这也是为什么当今企业都那么重视人力资源的原因。

我曾在电视上看过一次阿里巴巴马云的演讲,期间有个记者问马云:”你认为这世上缺乏人才吗?”,马云就十分肯定地说:”不!”当时我就认为马云的意思可能是:这世上并不缺乏人才,而是缺乏发现人才的眼睛,以及怎样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后来马云的讲话也验证了我的想法,他说:”阿里巴巴最大的财富之一是员工,始终把”员工、客户”看作公司最不能忘的两件事,与其把钱存在银行,不如把钱投在员工身上,我们坚信员工不成长,公司不会成长”.诚然,曹操的知人善任,唯才是举;推诚取信,用人不疑;令行禁止,赏罚分明等用人之道可以给现代管理带来很多启示和借鉴。

易中天中华史读后感

易中天中华史读后感

易中天中华史读后感《易中天中华史》是一部向我们介绍中国文明发展史的著作。

01卷《祖先》中有一个新的看法,即我们的祖先女娲、夏娃、伏羲并非指特定的某一个人,不是单一的个人,而是对祖先的统称,他们可能在不同地点同时或者先后出现的一群人。

应该是女娲们,夏娃们,伏羲们。

祖先都是来历不明的,说不清道不明。

不论中国还是外国的都一样,所以何不把他们的名字看做是一个代号,而非确定的个人。

因为最最最最最最最的N次方那个祖先已经无证可考,去追究便意义不大,因为他们所指代的社会发展时期已经脉络清晰了,即母系、父系、族群、氏族、部落、部落联盟、国家。

时代的更迭,朝代的变换,每一次都需要大动作的“改革”,或实行新政,或否定前朝,用以显示改对了,换对了,至少比之前的好,是英明的。

各项管理制度的出现体现了智慧,智慧是如何产生的?是在想办法解决问题时产生的。

尧舜禹夏商周,夏禹的水利技术,殷商的青铜技术,周代的农业技术。

书中给我们列出了时间表,约五万年前,母系社会出现;约一万五千年前,母系社会结束,进入父系社会;当代我们倡导男女平等,是否再过五万年,可回归到“母系社会”?其实上一句的“母系社会”与五万年前的母系社会并非同一个意思,而是指没有了权力与统治。

02卷《国家》,首先国家的含义和根本属性在初高中政治课上已经学过了,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都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阶级行使国家的根本属性。

可能我上文中说的5万年后的“母系社会”也包括了阶级的消失。

在5万年前的母系社会里面没有阶级,有的是对生命的崇拜。

书中给出了国家的解释:依靠公共权力和公共规则,按照公共规定行使公共权力的公共机关。

美国国家精神:独立、自由、平等、科学、民主、法治。

《独立宣言》和国家宪法是美国的标志:我们认为以下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赋予每个人一些不可剥夺的权力,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力。

正是为了保障这些权利,人类才在自己中间建立起政府,而政府之正当权力,是经被治理者的同意而产生的......中国国家精神:我在想中国国家精神首先想到的是这12个词: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易中天中华史读后感

易中天中华史读后感

易中天中华史读后感易中天的《中华史》是一部关于中国历史的巨著,通过对中国古代历史的梳理和分析,深刻地揭示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轨迹和演变规律。

在阅读这部书的过程中,我深受启发,对中国历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首先,易中天在书中对中国古代历史的起源和发展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介绍。

他通过对中国古代各个朝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分析,生动地展现了中国古代社会的面貌和特点。

在这个过程中,我对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脉络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对中国古代社会的繁荣与衰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其次,易中天在书中对中国古代历史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和评述。

他对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些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评价,对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和演变进行了深刻的剖析。

在这个过程中,我对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些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对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和演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再次,易中天在书中对中国古代历史的文化传统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阐释。

他通过对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文化传统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介绍,深刻地揭示了中国古代文化的丰富内涵和深远影响。

在这个过程中,我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内涵和特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影响和价值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最后,易中天在书中对中国古代历史的意义和价值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和阐述。

他通过对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和演变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分析,深刻地揭示了中国古代历史的意义和价值。

在这个过程中,我对中国古代历史的意义和价值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中国古代历史的价值和意义有了更全面的理解。

通过阅读易中天的《中华史》,我对中国古代历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和演变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这部书不仅是一部关于中国古代历史的巨著,更是一部关于中国古代社会的生动画卷,深刻地揭示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轨迹和演变规律。

我相信,通过对这部书的深入阅读和研究,我将对中国古代历史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和演变有更全面的了解。

《易中天中华经典故事》读后感作文4篇_读后感

《易中天中华经典故事》读后感作文4篇_读后感

《易中天中华经典故事》读后感作文4篇《易中天中华史》读后感作文一在一个学期快要结束的时候,我们老师给我们推荐了一套书,名字叫《易中天中华经典故事》,我买的是插图本所以只有六本,但是这六套书却蕴含着很大的精华,我也看过不是插图版的,内容跟插图版的略有不同,今天,我们就来谈一谈插图版的吧。

首先我先来给大家介绍一下这本书的作者——易中天。

易中天,1947年2月8日出生,是湖南长沙人,1981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好羡慕)。

是中国知名的作家,学者,教育家。

后任厦门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教授。

易中天长期从事文学、艺术、美学、心理学、人类学、历史学等研究。

著有《美学思想论稿》、《艺术人类学》等知名的作品。

还有慕容引刀,他是一位笑起来非常温暖的漫画家,早年从事动画工作,曾为诸多海外动画片担任动画导演。

2002年创作了"刀刀狗"漫画形象,并成为了中国治愈系漫画的先行者。

主要作品集有:《爱你不是两三天》、《忘了2010博览会的自己,做回一条狗吧》等,这是我在网上摘抄的部份内容。

书里有精美的插图,插图里的人物,你一句我一句,好像是一家人一样,就算是有些不公平。

另外作者巧妙的运用了人物的对话,引出了下一个主题,有时候还可以帮助我们改变不正确的观点,并且还让人易懂作者这句话的意思。

我们首先来说一下孔子吧,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想入仕,可是世间善恶浑浊,挑他的人都有很多都是为了名利而去利用他,所以孔子就一直一会儿入仕,一会退儿仕,但那些人有没有想过这样有没有意义呢?还有孔子的学生,有一些都比孔子大,最大的学生是子路,他虽然很不让孔子省心,但是,他是最讲义气的,虽然当时有内战,但是他坚持要去为他的雇主服务,可是当他要进去雇主的家时,但是门却没开,他故意说要放火,想把雇主引出来,却引来了两个守卫,这时他的头冠掉了,他十分淡定的捡起他的头冠绑上,守卫见机把他剁成了肉泥。

虽然子路没有那么聪明,但是,他是孔子的学生里最讲义气的,所以他是孔子最喜爱的学生之一。

《易中天中华史》系列读后感

《易中天中华史》系列读后感

《易中天中华史》系列读后感《易中天中华史》系列读后感(一)《易中天中华史》系列中发现最好看的还是第二本《祖先》,那种颠覆,将东西方文化巧妙的结合,亮点突出,让我欲罢不能,读了还想再读。

越往后,对我来说,更是一种文化的洗礼。

因为不是文科出身,很多政治、历史方面深层次的东西并不是能一下子理解,虽然易教授已经写得很通俗了。

在看《百家争鸣》时,我很想理顺各家的观点,然而,看的时候觉得言之有理,加上自己那仅有的对各家的浅显认识,?能看懂,但是看过以后,却有种记不住的无力感。

毕竟,最这些的没有什么深入的研究。

这系列丛书让我大开眼界,不论是从大的文化、政治等方面的了解,还是一些有趣的小知识。

比如,我知道了英文中的八月August 是纪念奥古斯都屋大维的,知道了门阀这个词是怎么来的等等,还了解了诗经中为什么有那么多美好的诗句,什么是封建,西周的邦国制度是怎么进行分封的,原来历史书中有如此多的细节没有介绍,有如此多有趣的故事被枯燥的教条式教学代替。

尽管这系列丛书也有一些毛病,比如我觉得易教授老是将每况愈下和每下愈况用错(我个人认为他用错了),有时候能感觉某本书他写得很混乱,有时候觉得他写的某些片段没有考虑读者的水平,自顾自说,看得我好几次都想跳过去,或者扫视过去,留不下什么印象,而其实我知道这个地方其实挺重要,但就是静不下心去认真读。

但这套系列丛书我仍然是褒大于贬。

对于我这样一个理科女生来说,已经觉得很酣畅淋漓了?。

绝对是满满的收获。

甚至看到某些章节觉得历史真是一面镜子,真是可以古为今用。

虽说现在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但是那些治乱循环的背后,有太多值得我们借鉴的东西,小到个人,大到企业、国家。

这套丛书的感受不是简单的三言两语可以?说清楚的,这里仅说个总体感受,待自己沉淀、消化、吸收,再去评说具体的细节吧。

《易中天中华史》系列读后感(二)《易中天中华史》已经读到了最后一本《三国纪》。

《三国纪》读过之后,对书中一段话感受颇深,引起我的共鸣。

《易中天中华史》:从入门到入迷,像侦探小说一样好看的历史读物

《易中天中华史》:从入门到入迷,像侦探小说一样好看的历史读物

《易中天中华史》:从入门到入迷,像侦探小说一样好看的历史读物丨202112-03(总第1857期)人生五味中国人经历过三千年的农业文明,从而养成了一种文化上的习惯——都喜欢读历史。

我们中国人,擅长从历史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

“自古功名亦苦辛,行藏终欲付何人?”在古时候,历史是每一个读书人终身必修的功课。

现在的我们,茶余饭后之后也总是喜欢聊上几句典故来历,话说当年。

无论风云如何变化,历史总值的我们一读再读。

但问题是,随着网路时代的来临,海量的信息却常常让人乱花渐欲迷人眼,分不清到底哪些是可靠的历史,哪些是戏说、哪些又是后人杜撰。

有时候想要啃一啃古籍经典,佶屈聱牙的文言文又仿佛天书,只能频频拿起又放下。

历史明明很有趣,为什么读起来这么难?如果你也对历史感兴趣,想为推荐学者易中天的这套《易中天中华史:全24卷》。

这套书,很多人追了九年,易中天写了九年。

就在这个月,“易中天中华史”系列终于迎来了24卷完结篇!全套书共24卷,从先秦至明清,说透了中华历史的因果链。

不用再担心历史书不好看、读不懂、不可靠的问题。

这部书的阅读体验可以让你像读侦探小说一样,酣畅淋漓地领略历史细节的精彩之处,一套书纵览几千年的中华历史。

从入门到入迷,一读就停不下来。

在其中,你可以——破解祖先的秘密,发现“最早的中国”见证百家争鸣,尽情地体验夏的质朴,商的瑰丽周的早熟、汉的强悍唐的四海一家八方来朝……《易中天中华史:全24卷》点击上方图片,立刻下单购买01如何正确读历史接触过历史书的朋友恐怕都有这样的体会:一本很有名的书,每次拿起来都读不过10页,慢慢的也就放弃了,是我智商不够吗?当然不是,这些书本来就不是写给广大读者看的。

图书馆里汗牛充栋的历史书,大多都是写给历史工作者看的,所以写得也不好看也不能全怪作者不走心,因为那本来就是写给同行们看的。

除了当代人写的,传统的《二十四史》也不是写给老百姓看的。

比如《资治通鉴》,这个书名的意思就是如何治老百姓,怎么可能是给老百姓看的?但历史从来就不是小部分人的专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嘉靖十四年到万历十二年,年仅十几岁的懵懂少年嘉靖帝被迫成为皇帝,自此大明王朝内阁朝夕莫测,上演一出出独裁专断的荒唐戏码,估摸着时间跨度半个世纪。

《严嵩与张居正》一书正是以浅显易俗的白话描述着曲折离奇的历史故事。

在古代封建制度的王朝中,皇帝就是真命天子,那就自然有一批辅佐天子的内阁朝臣。

即是朝臣,自然有忠臣、奸臣之分,还有一小撮表面中立者们。

事实上,作为一个王朝中最高权力者,嘉靖帝可谓是一个玩弄政权的高手。

他即重用忠臣,也重用奸臣,使其相互制衡,朝廷也就达到坐收渔翁之利。

可见,无数群臣挣得你死我活,归根结底还是天家江山得了最大益处。

虽说嘉靖帝少年做了皇帝,可他毕竟是过继来的,他自己也有亲生父母,这不刚坐上皇位就到处串掇要立自己父母为兴献帝后,还不顾群臣反对,打死了几十个大臣,收了奸臣张璁和桂萼为朝廷重臣。

自古以来,大家都信奉“天命不可违,来者犹可追。


因此,严嵩被嘉靖提拔重用,不可谓不是天命。

成熟起来的嘉靖帝就是一只狡猾的狐狸,正巧遇上经验丰富的老狐狸严嵩,两人臭味相投,一拍即合。

从此,这个靠着严苛的科举制度出头的历史大奸臣,就走上了奴颜婢膝媚上邀宠和弄权谋私的不归之路。

恶人自有恶人磨,最终把自己搭进了权术的坟墓,成了王朝的殉葬品。

作为有着士大夫深厚底蕴的重臣张居正,他的命运相对严嵩要顺遂一些,也可以说是他把握住了命运赐予他的好时机,遇到了年少不经事的小皇帝,获取他的极度信任。

于是,有着皇帝这个大靠山,张居正手握专权,直达王朝内阁的顶缝,做了大明唯一的太师。

虽说,张居正聪明的把握了这个绝好时机,完全有能力糊弄小皇帝,从而做一个隐形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独裁者。

然而,从骨子里就接受权臣尊卑思想的他是一个一心为国家出力的做实事的人。

用此时机,他施展浑身解数,大显身手,励精图治,只改革五年,朝廷的国库财富就增长了三倍之多。

张居正是个有能力有野心的人,但他的确是一个才华横溢做实事的人,他用这场改革挽救了大厦将倾的大明王朝,这也是之后腐朽没落的大明万历三十多年不问朝事,政权机构停驻,却没有灭亡的主要原因。

然而,不管你如何努力,如何为王权做贡献,但在天家的眼中,这些都是你的份内职责,不管你做得好还是做的不好,是奸臣还是忠臣,天家人都理所当然的把他们都当做卑微的奴仆对待,毫无真心可言。

这也是他们没有善终的主要理由之一。

千百年传下来的封建思想就是普通人对皇权无底线的崇拜与信仰。

在《严嵩与张居正》这本书中,我们看到了历史的龌龊一面。

当时,许多学子能人都屈
服于皇权的统治之下,进了天家门,只有无理由的服从下达的命令。

权臣们由表及里只能全身心的奉献于最高权力统治者,不能再拥有自我意识和主
明朝的君臣关系不仅复杂,而且水火不相容,动辄就是激烈的交锋,结果往往是臣服于皇帝权威的脚下。

朝臣们早已丧失了尊严和信念,很难脱离这个复杂交织的官场做一回真实的自己。

然而万事总有例外,俗话说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再横的人也怕不要命的。

海瑞就是这样一个官场奇葩,他公正清廉,以身作则,官场多年一直努力以道德和良知清除积弊。

这股清流却极大损害了多数奸臣的利益,由此一直遭受抵制和磨难。

而另一个奇葩张居正,底蕴和靠山都很强大,他把握了绝好时机,早一步先于他人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

因此他施展非凡的能力与才华,锐意革新,试图运用法令振作精神,结果却也艰难险阻、抗拒横生。

而申时行妥协安抚,极力靠调和来维持团结,终至纷争不已。

殊不知他们最终的失败,从一定程度上来说都败给了无形的敌人——封建专制主义!历史的车轮滚滚而来又滚滚而去,在大明朝,最具有代表性和值得推崇的,也只有张居正和海瑞,读后感m因为他们活的真实,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意义。

而严嵩只是跳梁小丑,一闪即逝……
《严嵩与张居正》一书,作者易中天多用轻松白话的语言风格,文章段落简洁明朗,通俗易懂,如此读者更能通过此书吸收到大明王朝的那些事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