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田开发地质复习题
010115油气田开发地质学

《油气田开发地质学》课程综合复习资料一、单选题1.岩石中有机质的演化及生烃作用,主要受细菌、()及催化剂等理化条件的影响。
A.温度、时间B.温度、压力C.有机质丰度、有机质类型D.压力、时间答案:A2.关于油气二次运移的表述正确的是()。
A.我国的含油气盆地具有分割性强、岩性岩相变化大等特点,运移距离最大仅几千米B.二次运移分为两个阶段,即油气到达圈闭之前在运载层中的运移、油气在圈闭范围内的运移C.石油在运移过程中,其化学组成和物理性质不会发生变化D.油气二次运移的距离取决于运移通道、区域构造条件、岩性岩相变化条件、上覆盖层与断层的发育以及油气二次运移动力条件等。
答案:D3.关于圈闭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圈闭的有效容积大,则含油面积肯定大B.含油气盆地内所有圈闭中都聚集有油气C.作为圈闭形成要素的遮挡物,可以是盖层本身的弯曲变形,也可以由断层、岩性或物性变化、地层不整合等构成D.同一构造的构造闭合高度与构造起伏幅度必须一致答案:C4.碎屑岩岩心含油级别主要依靠岩石新鲜断面的含油面积、含油饱满程度、含油颜色、油脂感等特征来确定,按含油级别由高到低分为()等6级。
A.饱含油、油浸、富含油、油斑、油迹及荧光B.富含油、饱含油、油浸、油斑、油迹及荧光C.饱含油、富含油、油浸、油斑、油迹及荧光D.富含油、饱含油、油斑、油浸、油迹及荧光答案:C5.油层对比工作中,关于典型井的选择条件表述正确的是()。
A.选择典型井时,无要考虑地层发育是否齐全B.通常选择非取心井作为典型井C.单井各项资料齐全,测井曲线标志清楚D.无需考虑井位位置答案:C6.关于沉积微相研究,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沉积微相分析的相标志主要有岩石学标志、古生物标志、地球化学标志、测井相标志和地震相标志等B.无需考虑前期大相划分情况,直接进行微相划分C.以取心井的单井相分析为基础,无需进行剖面相分析,可直接开展平面沉积微相研究D.测井相与沉积相始终是一一对应的答案:A7.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油气田地下地质总结复习题

油气田地下地质总结复习题油气田地下地质学作业第一章1、名词解释:地质井、参数井、预探井、评价井、开发井、调整井、定向井、丛式井、水平井、CT值、井斜角、井斜方位角、井号编排、钻时、钻时录井、岩心、岩心收获率、岩心编号、岩屑、岩屑录井、岩屑迟到时间、套管程序。
2、录井方法一般包括哪几种?3、影响钻时的因素有哪些?如何根据钻时来判断岩性?4、现场上常用的荧光录井方法有哪几种?5、如何划分碎屑岩的含油级别?6、为什么要进行岩心归位?简述岩心归位的原则和步骤。
7、如何获取有代表性的岩屑?常用的测定迟到时间的方法有哪几种?8、在钻井中泥浆的功能是什么?泥浆性能包括有哪些?9、什么是泥浆的失水量和泥饼?钻井过程中对其作何要求?为什么?10、如何根据井号编排判断井别:渔浅1井、荆参2井、浩4 -3井、陵1井、沙36井。
11、泥浆显示分为哪几类?12、完井方法因地质条件不同可分为哪几类?13、如何根据泥浆性能的变化来判断油、气、水层和其它特殊岩层?第二章1、概念:油气水的综合判断、束缚水、可动水、含油饱和度、相渗透率、增阻侵入、减阻侵入、地层测试、中途测试、跨隔测试、测试垫。
2、在进行油气水层的判断时,为什么对低渗透性砂岩油气层的含油性解释偏低?3、在进行油气水层的判断时,为什么对高渗透性砂岩油气层的含油性解释偏高?4、简述在碳酸盐岩双重孔隙结构中,基质孔隙系统和裂缝系统的主要区别。
5、标注钻柱测试压力卡片各点所表示的压力。
6、满足什么样条件的压力卡片才能供我们解释分析用?7、简述MFE的工作过程(步骤)。
8、对几张典型的压力卡片进行初步分析。
9、简述低阻油层的成因。
第三章1、名词解释:有效厚度、沉积旋回、细分沉积相、标准层、标准剖面、含油层系、油层组、砂岩组、单油层。
2、按研究范围,地层对比分为哪四级?3、什么是沉积旋回?在油田,如何进行沉积旋回级别的划分?4、油层对比单元划分为哪几级?各有何特点?5、简述油层对比的步骤。
石油开发地质 Microsoft Word 文档 (6)

第一阶段1.第1题单选题根据油气有机成因理论,生成油气的原始有机质中,( )为最主要的生油母质。
A、高等动物B、低等水生生物C、高等植物D、贝壳类标准答案:B2.第2题单选题在下列相中,( )是有利于生油岩发育的古地理环境。
A、浅海相B、河流相C、潮坪相D、浊积相标准答案:A3.第3题单选题通常情况下,下列岩石中,( )可以成为储集岩。
A、致密灰岩B、中砂岩C、灰色泥岩D、膏岩标准答案:B4.第4题单选题通常情况下,下列岩石中,( )可以是好的生油岩。
A、岩浆岩B、中砂岩C、暗色泥岩D、细晶白云岩标准答案:C5.第5题单选题科学术语“石油”是( )在“梦溪笔谈”一书中提出的。
A、班固B、沈括C、孙健初D、潘钟祥E、张华标准答案:B6.第6题单选题按油气有机成因理论的观点,热催化生油气阶段,最主要的产物是( )。
A、液态烃B、生物化学气C、甲烷气D、凝析气标准答案:A7.第7题多选题在下列相中,()是有利于碎屑岩储集体发育的古地理环境。
A、三角洲前缘亚相B、河流相C、深湖相D、浊积相标准答案:A,B,D8.第8题多选题下列给出条件中,()属于碎屑岩的储集空间。
A、粒间溶孔B、鸟眼孔隙C、裂缝D、生物骨架孔隙标准答案:A,C9.第9题多选题下列给出条件中,()是油气有机成因的标志。
A、异戊间二烯型烷烃B、卟啉化合物C、甲烷D、硫化氢标准答案:A,B10.第10题多选题在下列相中,()是有利于砂砾岩储集层发育的沉积环境。
A、浊积相B、半深湖相C、生物礁相D、扇三角洲相标准答案:A,D11.第11题多选题天然气的产出状态多种多样,下列给定条件中,()属于聚集型天然气。
A、气藏气B、气顶气C、固态气水合物D、煤层气标准答案:A,B12.第12题多选题通常情况下,下列岩石中,()组成的地层可以是盖层。
A、普通砂岩B、礁灰岩C、泥页岩D、盐岩标准答案:C,D13.第13题多选题一般地,碳酸盐岩储集层经过()后,有利于发育次生孔隙。
油田开发地质学复习题-问答题

1、井下断层存在的可能标志是什么,应用这些标志应注意哪些问题?.首先就是地层的连续性被打破,诸如地层的重复、缺少、杂乱排列等等;其次是看到断层碎屑;其他的一些断层的经典标志在井下可能不会太显现;2.(一)生物化学生气阶段在这个阶段,埋藏深度较浅,温度、压力较低,有机质除形成少量烃类和挥发性气体以及早期低熟石油以外,大部分转化成干酪根保存在沉积岩中;(二)热催化生油气阶段这个阶段产生的烃类已经成熟,在化学结构上显示出同原始有机质有了明显区别,而与石油却非常相似;(三)热裂解生凝析气阶段凝析气和湿气大量形成,主要是与高温下石油裂解作用有关,二石油焦化及干酪根残渣热解生成的气体量是有限的;(四)深部高温生气阶段已形成的液态烃和重质气态烃强烈裂解,变成热力学上最稳定的甲烷,干酪根残渣在析出甲烷后进一步浓缩,成为沥青或是次石墨。
2、试述有机质向油气演化的主要阶段及其基本特征。
一)生物化学生气阶段(1)埋深:0-1000米;(2)温度:10-60度;(3)演化阶段:沉积物的成岩作用阶段,碳化作用的泥炭-褐煤阶段(4)作用因素:浅层以细菌生物化学作用为主,较深层以化学作用为主(5)主要产物:生物成因气、干酪根、少量油(6)烃类组成特征:烃类在有机质中所占比例很小(二)热催化生油气阶段(1)深度:1500~2500—3500米;(2)温度:50~60—150~180度(3)演化阶段:后生作用的前期,有机质成熟,进入生油门限(4)作用因素:热力+催化作用;(5)主要产物:大量石油,原油伴生气,湿气,残余干酪根;(6)烃类组成特征:正烷烃碳原子数及分子量减少,中、低分子量的分子是正构烷烃中的主要组成组分,奇数碳优势消失,环烷烃及芳香烃的碳原子数也递减,多环及多芳核化合物显著减少(三)热裂解生凝析气阶段(1)深度:4000-6000米;(2)温度:180-250度;(3)演化阶段:后生作用后期,碳化作用的瘦煤-贫煤阶段,有机质成熟时期;(4)作用因素:石油热裂解、热焦化阶段;(5)产物:残余干酪根及液态烃,热裂解产生凝析气、湿气及干酪根残渣;(6)烃类组成:液态烃急剧减少,低分子正烷烃剧增,主要为甲烷及其气态同系物(四)深部高温生成气阶段(1)深度:>6000米;(2)温度:>250度,高温高压;(3)作用阶段:变生作用阶段,半烟煤-无烟煤的高度碳化阶段;(4)作用因素:热变质;(5)主要产物:湿气、凝析气、干酪根残渣,深部高温高压下热变质成干气和石墨。
油气田开发地质调查与评价技术方法考核试卷

B.地层的孔隙度
C.地层的岩性
D.地层的含水量
5.下列哪种方法不适用于油气藏评价()
A.试油试气
B.油藏工程
C.地质统计
D.生态调查
6.在油气田开发过程中,下列哪个阶段不需要进行地质调查()
A.预探
B.评价
C.开发
D.生产
7.关于油气藏描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确定油气藏的边界
B.估算油气藏的储量
8. ABCD
9. ABC
10. BCD
11. ABCD
12. ABC
13. ABCD
14. ABC
15. ABCD
16. ABCD
17. ABCD
18. ABC
19. ABC
20. ABCD
三、填空题
1. Φ
2. k
3. Vp
4. S_w
5. P_i
6.注水
7.地震勘探
8.地震解释
9. GIP
10.清洁生产
10.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开发技术与常规油气资源完全相同。()
五、主观题(本题共4小题,每题10分,共40分)
1.请简述油气田开发地质调查的主要任务和目的。
2.描述油气藏评价的基本步骤,并说明每一步骤的重要性。
3.论述地震勘探技术在油气田开发中的应用,并举例说明其具体作用。
4.请结合实际案例分析,说明在油气田开发过程中,如何通过地质调查与评价来优化开发策略和提高油气藏的采收率。
C.采用清洁生产技术
D.减少地下水污染
17.油气藏开发方案设计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
A.储层物性
B.油气藏压力
C.经济可行性
D.环境影响
油气田开发地质学99-知识归纳整理

知识归纳整理《油气田开辟地质学》综合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烃源岩2、盖层3、岩性标准层4、沉积旋回5、地温梯度6、含油气盆地7、圈闭8、石油9、油气田 10、孔隙结构 11、可采储量 12、井位校正13、压力系数 14、滚动勘探开辟二、填空题1、石油主要由 等五种化学元素组成,通常石油中烷烃含量 、溶解气量 、温度 ,则石油的粘度低。
2、形成断层圈闭的基本条件是断层应具有 ,并且该断层必须位于储集层的 方向。
3、油气田地质剖面图是沿某一方向切开的垂直断面图,它可以反映地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地质特征;4、压力解落法是利用由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两个参数所构成的压降图来确定气藏储量的想法。
所以,利用压力解落法确定的天然气储量又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国常规油气田勘探的程序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大阶段。
6、油气有机成因论以为,生成油气的原始沉积有机质随埋深的增加、古地温的升高进一步转化成大分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当达到___________________时,大量生成液态烃。
7、储集层之所以可以储集和产出油气,其原因在于具备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两个基本特性。
8、石油的非烃类化合物组成分为 、 、 等三类。
9、地层超覆油气藏的分布位置在不整合面 ,裂缝性油气藏的油气储集空间和渗滤通道主要为 。
10、根据沉积旋回——岩性厚度对照法举行油层对照时,先利用_______________、其次利用_____________后,利用_______________,最终连接对照线,完成对照剖面图。
开发地质学(总复习)

二、地层油气藏
油气在地层圈闭中的聚集。 按圈闭的形成条件分为3种: (1)岩性油气藏 (2)不整合油气藏 (3)生物礁油气藏
五、油气藏油、气、水的分布
1、含油气边界? 2、气顶边界? 3、油气藏高度?
第七章 钻井地质 地质录井包括:
1、钻时录井 2、岩心录井 3、岩屑录井 4、钻井液录井 5、气测录井
<1 >1 <0 <0
(Cl--Na+)/Mg2+ <0 <0 <1 >1
水型
硫酸钠型 重碳酸钠型
氯化镁型 氯化钙型
成因
大陆环境 大陆环境 海洋环境 深层环境
第二章
干酪根的性质、类型 生成油气的地质及动力条件
第三章 储集层和盖层
储集层的概念
凡是能够储存和渗滤流体的岩石均称为储集岩。 储存流体主要由岩石的孔隙性决定,而渗滤流体 则由岩石的渗透性决定。由储集岩所构成的地层 称为储集层或储集体。若储集层中含有工业价值 的油、气流则称为油层、气层或油气层。
溶蚀,形成与原晶体粒形状、大小相同的孔隙时,可称为晶体铸 模孔隙。 (5)溶孔、溶洞。 指不受岩石组构控制,由溶蚀作用形成的孔隙。 常呈不规则状,直径大于10cm称为溶洞。溶孔、溶洞发育的储 集层,在钻井过程中,常可见井喷、井漏和钻具放空等现象。 (6)窗格孔隙。由选择性溶蚀作用而成。孔隙多成扁平状平行于 岩石的层面,在裂缝发育的层系中窗格孔隙亦可形成良好的储层。
碳酸盐岩储层裂缝按成因分类:
1、构造裂缝。 指在构造应力作用下 ,岩石发生 破裂而形成的裂缝,一般延伸远,成组出现。
2、成岩裂缝。 指成岩过程中压实、失水收缩或 重结晶等作用下形成的一些裂缝,裂缝多平行 层面。
油气田开发地质调查与评价技术考核试卷

16. D
17. D
18. C
19. E
20. D
二、多选题
1. ABCD
2. ABCD
3. ABC
4. ABCDE
5. ABC
6. ABC
7. ABCDE
8. ABCDE
9. ABC
10. ABCDE
11. ABC
12. ABC
13. ABCD
14. ABCDE
15. ABCD
16. ABCDE
B.岩性圈闭
C.水动力圈闭
D.复合圈闭
E.人为圈闭
14.在油气田开发中,以下哪些情况可能导致油气藏废弃?()
A.储量枯竭
B.开采成本过高
C.技术限制
D.环境保护要求
E.经济效益低下
15.以下哪些技术可以用于油气藏的改造提高采收率?()
A.热采技术
B.化学驱技术
C.气驱技术
D.微生物提高采收率技术
E.水平井技术
B.评估油气藏的经济价值
C.查明油气藏的分布范围
D.选择开发油气藏的最佳方案
2.下列哪种方法不属于油气田地质调查的手段?()
A.钻探
B.地震勘探
C.遥感技术
D.网络爬虫技术
3.在油气田评价中,下列哪项不是评价油气藏可采性的主要因素?()
A.储层物性
B.油气藏压力
C.油气藏温度
D.勘探投资成本
4.下列关于油气藏描述正确的是?()
17. ABCDE
18. ABCD
19. ABCDE
20. ABCDE
三、填空题
1.投资回报率
2.低渗透性
3.速度
4.储量规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储层随机建模的必要性、原则、步骤、技术流程。
18
地球化学指标分别有哪些? 9、优质烃源岩特征?
2
思考题-第4章
一、名称解释 储集层、盖层、有效孔隙度、总孔隙度、绝对渗透率、相渗透率、相对渗 透率、孔隙结构、孔隙、喉道、毛细管压力、排替压力
二、填空题 1、储集层发育了 、 、 为油气提供了 、 。 2、根据分布范围,盖层分为: 、 。根据盖层与油气藏位置关系分
12
思考题-第10章
1、沉积环境、沉积相、沉积微相、相标志、沉积模式、分层系数、砂 岩密度、隔层、砂体连续性、钻遇率、砂体连通性、夹层频率、夹 层密度、孔隙结构、剩余油
2、油层宏观非均质性如何表征? 3、储层非均质性及其主控因素?储层非均质性对注水开发有何影响? 4、剩余油分布模式及预测方法? 5、我国油田沉积相主要特征? 6、表为某油藏21个小层的储层参数统计表,根据表中数据,求小层间
思考题-第2章
1、石油的组分有哪些?族分有哪些?石油中的烃类有哪些?非烃化合物又有 哪些?
2、石油的物理性质主要有哪些?石油的颜色与什么含量有关。 3、天然气的物理性质主要有哪些? 4、苏林的油田水是怎么分类的? 5、石油中具有旋光性的原因?有何意义? 6、我国石油主要特点?
1
思考题-第3章
一、名词解释 生油门限、生油窗、石油窗、烃源岩、成熟度、氯仿沥青“A”
储集层
6
思考题-第7章
1、有利生储盖组合、圈闭有效性、次生油气藏、油气田、油气聚集、 油气聚集带、差异聚集、含油气盆地
2、控制油气成藏形成的地质要素? 油气藏形成基本地质条件? 3、油气差异聚集结果、条件、影响因素? 4、油气聚集机理? 5、有利油气聚集带? 6、依据局部构造单元,油气田可划分为几种类型?
7
思考题-第8章
1、不同勘探开发阶段的钻井类别有哪些? 2、油气田勘探开发程序? 3、常用于油藏地质研究的资料有哪些? 4、常用的录井方式及特点?
8
思考题-第9章
1、沉积旋回、标准层、油层栅状图、油砂体、油砂体连通图、油砂 体平面图、储集单元
2、油层单元从大到小划分为哪几级? 3、绘制油气田构造图时,应对斜井进行哪些校正? 4、油层划分对比概念、目的意义? 5、碎屑岩储层对比依据、对比方法? 6、为什么要选择水平对比基线? 7、什么是碳酸盐岩储集单元?其对比步骤有哪些? 8、油气田地质剖面图编制方法及其在油气田开发中作用? 9、油气田构造图概念、用途。 10、如何进行斜井地下井位校正和海拔标高计算? 11、地下断层识别方法?
4
思考题-第5章
12、指出图中所标示数字代表的油气藏类型
5
思考题-第6章
1、毛管力?初次运移?二次运移?运移临界饱和度?剩余压力?有效 排烃厚度?
2、油气运移的基本方式有哪些? 3、石油和天然气初次运移的相态异同? 4、油气初次运移动力?途径?模式? 5、油气二次运移动力?途径?方向?时期?距离?模式? 6、据图指出油气成藏基本要素?
的渗透率变异系数、突进系数和极差,并判断油层的非均质程度。
13
思考题地层压力、静水压力、地静压力、压力系数、异常压力、压力梯度、地温梯 度、地质储量、可采储量、采收率、剩余可采储量、预测储量、控制储量、 探明储量、单储系数、有效厚度
2、异常压力形成的原因及预测方法? 3、原始油层压力等压图应用? 4、地温与油气田分布关系? 5、储量计算方法及各种方法特点? 6、容积法计算石油地质储量公式、各项参数含义、确定方法。
15
思考题-第11章
7、如图:设有一个具有正常压力系统的背斜砂岩油藏。共钻了2口井。其中2 号井钻在油藏的含油边界之外,井底海拔高度-2800 m,测得井底压力 26.24MPa;1号井钻在油层顶部,井底海拔-2300 m,测得井底压力 22.124MPa。已知原油和水的密度分别为0.8g/cm3和1.0g/cm3(g= 9.8m/s2), 计算该油层的油水界面海拔深度。
为: 、 。根据岩性分类分为: 、 、 。 三、简答题 1、影响碎屑岩储集层储集性质的主要因素。 2、了解影响碳酸盐岩储集层储集性质(孔隙、裂缝)的主要因素。 3、盖层封闭油气的机理有哪些?
3
思考题-第5章
1、何谓圈闭?圈闭的三要素是什么?圈闭度量参数? 2、何谓油气藏?油气藏描述参数? 3、根据圈闭成因,油气藏分为几类? 4、构造油气藏类型? 5、背斜油气藏气藏类型?各类油藏成因机理、成藏特点、分布规律? 6、如何理解断层在油气藏形成中的作用? 7、岩性刺穿油气藏成因机理及形成条件? 8、地层油气藏类型?各类油藏成因机理、成藏特点、分布规律? 9、不整合面在油气运聚中的作用? 10、岩性油气藏类型?各类油藏成因机理、成藏特点、分布规律? 11、复合油气藏类型?各类油藏定义?
海拔高程(m) 43 84 54 45
井号 5 6 7 8
X坐标 4 5 6 8
Y坐标 8 2 6 4
海拔高程(m) 42 45 91 51
10
9
8
7
6
5
4
3
2
1
0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思考题-第9章
14、根据两口井的测井资料(其 中1号井为标准井),确定2号 井是否有断层通过,标出正确 的断点位置,并判断断层位置。
9
思考题-第9章
12、某油层组在区域对比的基础上确定出了6个地层对比标志(A、B、C、 D、E、F),下图给出了一井排中2口井的标志层对比结果,根据标志 层进行油层对比。
10
思考题-第9章
13、根据表中资料用三角网法绘制油层顶面构造图
井号 1 2 3 4
X坐标 2 4 2 8
Y坐标 2 5 5 8
二、简答 1、石油地质学三大核心? 2、生成油气的原始有机物质主要有哪些? 3、干酪根的光学成分有哪些?各有什么特征? 4、何叫干酪根?依据干酪根化学组成通常可将其分成几类?各自的生油特点
如何? 5、影响有机质向油气转化的理化生条件有哪些? 6、烃源岩形成的地质环境。 7、有机物质向油气转化过程可以分成哪几个阶段?各阶段有何特征? 8、常从哪几个方面来评价生油岩质量的好坏?常用的有机质丰度和成熟度的
16
思考题-第11章
8、某断块油藏油水界面为-3225 m。根据油层顶面构造图及各井钻遇油层厚 度,确定砂岩尖灭线、油水界面及有效厚度零线。
17
思考题-第12章
1、油藏地质模型、微构造、随机建模、确定性建模
2、根据研究程度,地质模型分为: 、 、 。
3、基于目标模拟主要模拟
拟
地质特征;
地质特征;基于象元的模拟主要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