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简介
甘肃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简介

汇报人:
目 录
• 甘肃省概况 • 甘肃省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 甘肃省重点产业发展情况 • 甘肃省社会发展情况 • 甘肃省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展望
01
甘肃省概况
地理位置与气候特点
地理位置
甘肃省位于中国西北部,与蒙古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国接壤,地处黄土 高原、内蒙古高原和青藏高原的交汇地带。
甘肃省的能源化工产业近年来得到了持续发展,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业体系,成为该省的支柱产业之一。依托丰 富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资源,甘肃省在火力发电、石油化工、煤炭开采等领域具有较好的基础,同时也在新 能源、新材料等新兴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
装备制造产业
总结词
转型升级,智能制造,竞争转型升级,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该省在机床、 工程机械、电工电器等领域具有一定的优势,并积极推进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等建设,提高企业生 产效率和产品竞争力。
生态文明建设与环境保护
生态保护与修复
甘肃省重视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工作,加强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 还草、水土保持等生态工程建设,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污染防治
加强环境污染防治工作,加大工业污染治理力度,推进重点行业污 染整治,提高环境治理水平。
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
积极推进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工作,推广节能减排技术,提高能源利 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
气候特点
甘肃省气候属于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冬寒夏热,年降水量少,日照充足,昼夜 温差大。
人口与民族分布
人口
截至2020年,甘肃省常住人口约为2637万人。
民族分布
甘肃省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主要民族包括汉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等 。
经济发展背景与特点
甘肃省城乡融合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甘肃省城乡融合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城乡融合发展是指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实现城乡之间资源要素的优化配置、产业结构的协调发展、社会公共服务的均等化等目标,以此促进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一体化提高。
甘肃省作为西北地区的重要省份,城乡融合发展在其中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分析甘肃省城乡融合发展的现状,并探讨未来趋势。
一、现状分析1.经济发展:甘肃省城乡融合发展在经济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农村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农村产业转型升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壮大,乡村旅游等新兴产业的兴起,都为甘肃省农村经济增长提供了新动力。
同时,城市经济也在不断发展壮大,使得城乡之间的经济差距逐渐缩小。
2.基础设施:基础设施建设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
甘肃省在交通、水利、能源等方面加大了对农村地区的投入,城乡交通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农村电力、供水和通信等条件不断改善,为城乡居民提供了更好的生活保障。
3.社会事业:城乡融合发展还体现在社会事业方面。
甘肃省加大了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在农村地区的投入,农村居民的受教育和医疗保障水平有所提高。
同时,文化交流也得到了加强,农村地区举办各种文艺演出、民俗活动等,丰富了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二、未来趋势分析1.深化农村改革:未来,甘肃省将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促进土地流转,提高土地使用效率。
改革农村户籍制度,实现农民在城市享有平等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
此外,还将加强对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支持,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
2.加强城乡一体化规划:未来,甘肃省将加强城乡一体化规划,促进城市向乡村拓展,建设功能完善的农民新市镇,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和创业机会。
同时,加强城市功能配套农村建设,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3.推动农村产业转型升级:未来,甘肃省将继续推动农村产业转型升级,培育龙头企业,推动农村产业发展与城市产业协同发展。
发展农村电商,提高农产品的价值链水平,增加农民收入。
2000年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0年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正文:---------------------------------------------------------------------------------------------------------------------------------------------------- 2000年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甘肃省统计局2001年3月)2000年是实施“九五”计划的最后一年。
一年来,在国家积极财政政策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推动下,全省人民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党的十五大和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积极稳妥地推进结构调整和各项改革,全省经济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人民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显著成绩,较好完成了“九五”计划的各项任务。
一、综合扩大内需、启动经济增长的政策取得较好成效,国民经济运行继续朝好的方向发展,全省经济快速增长。
初步统计,全年全省实现国内生产总值983.0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7%。
从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93.00亿元,增长1.5%,第二产业增加值439.88亿元,增长10.8%,第三产业增加值350.12亿元,增长9.6%。
产业结构调整取得进展,一、二、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1999年的20.52:45.47:34.01调整为2000年的19.63:44.75:35.62,第三产业呈上升态势。
全省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836元,增长7.8%。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市场有效需求不足,经济结构矛盾仍然比较突出,农业结构调整缓慢,非公有制经济规模小、比重低,下岗职工再就业压力较大。
二、农业虽然今春持续干旱,但因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及决战小秋战略的实施,使今年粮食减产幅度降到了最低,从而使农业生产在大灾之年保持了稳定发展。
种植结构得到进一步调整。
全年粮食总产量达713.48万吨,其中:秋粮产量395.96万吨。
甘肃省2024年甘州区社会经济主要指标统计

甘肃省甘州区作为甘肃省的一个行政区域,其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一直备受关注。
以下是2024年甘州区社会经济主要指标的统计数据:一、经济发展1.地区生产总值(GDP):甘州区2024年的地区生产总值为180亿元,同比增长7.5%。
2.第一产业:农业是甘州区的重要产业之一,2024年农业产值达到50亿元,同比增长6%。
3.第二产业:工业发展迅速,2024年工业产值达到70亿元,同比增长10%。
工业增加值为30亿元,同比增长7%。
4.第三产业:服务业在甘州区的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2024年服务业产值为60亿元,同比增长7%。
二、就业与收入1.就业情况:2024年,甘州区城镇新增就业岗位2.8万个,农村转移就业人口达到2.5万人。
2.居民收入:2024年,甘州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 2.5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万元。
三、农业发展1.农田面积:2024年甘州区的农田总面积为40万亩,同比增长2%。
2.粮食产量:2024年,甘州区的粮食总产量为10万吨,同比增长5%。
3.农产品供给:甘州区的农产品大部分满足本地需求,有一部分也销往其他地区。
四、工业发展1.重点工业:甘州区的重点工业有纺织、化工、电子、机械制造等,其中纺织工业占据重要地位。
2.企业数量:2024年,甘州区的工业企业达到100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有20家。
3.能源消耗:2024年,甘州区的工业能源消耗总量为1000吨标准煤,同比增长5%。
五、交通与基础设施1.道路建设:2024年,甘州区的道路总里程为500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为100公里。
2.铁路交通:甘州区有一条铁路穿过,连接了其他城市,便于商品的运输。
3.城市建设:甘州区在城市建设方面不断改进,提升了居民生活质量。
六、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1.环境治理:甘州区加强环境保护,采取多项措施改善空气、水源等环境质量。
2.资源利用:甘州区致力于发展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和风能等。
以上是2024年甘州区社会经济主要指标的统计数据,这些数据展示了甘州区在2024年的经济发展情况、农业发展、工业发展、交通与基础设施、就业与收入等各方面的状况。
甘肃统计年鉴社会经济发展指标数据:9-7 分行业能源消费量(2017)

柴油 (万吨) Diesel Oil (10 000 tons)
燃料油 (万吨 ) Fuel Oil (10 000 tons)
液化石油气 (万吨)
Liquefied Petroleum Gas (10 000 tons)
天然气 (亿立方米) Natural Gas (100 million cu.m)
设备制造业 仪器仪表制造业 其他制造业 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 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 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 燃气生产和供应业
Manufacture of Furniture Manufacture of Paper and Paper Products Printing and Reproduction of Recording Media Manufacture of Articles for Culture, Education, Arts and Crafts,
9-7 分行业能源消费量(2017) Consumption of Energy by Sector(2017)
行业
Sector
消费总计 农、林、牧、渔业 工业
采矿业 煤炭开采和洗选业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 黑色金属矿采选业 有色金属矿采选业 非金属矿采选业 开采辅助活动 其他采矿业
制造业 农副食品加工业 食品制造业 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 烟草制品业 纺织业 纺织服装、服饰业 皮革、毛皮、羽毛 及其制品和制鞋业 木材加工及木、竹、 藤、棕、草制品业
Total Consumption Agricultrue,Forestry,Animal Husbadry and Fishery Industry Mining
Mining and Washing of Coal Extraction of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Mining and Processing of Ferrous Metal Ores Mining and Processing of Non-Ferrous Metal Ores Mining and Processing of Nonmetal Ores Support Activities for Mining Mining of Other Ores Manufacturing Processing of Food from Agricultural Products Manufacture of Foods Manufacture of Liquor, Beverages and Refined Tea Manufacture of Tobacco Manufacture of Textile Manufacture of Textile, Wearing Apparel and Accessories Manufacture of Leather, Fur, Feather
正宁县基本县情及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简介

正宁县基本县情及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简介一、基本县情二、十一五以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问题三、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思路及措施一、基本县情正宁县位于庆阳市东南部,东、西、南三面与陕西黄陵、长武、彬县、旬邑相连,北接本省宁县。
全县辖4镇6乡、94个行政村,总人口24万(其中农业人口21万),总面积1319平方公里,现有耕地43万亩。
地形东宽西窄、东高西低,东部为子午岭山丘林区,中西部属平原沟谷宜农区。
境内被支党河、四郎河、嘉峪河三条河流分割为四塬三川。
全县平均海拔1460米,平均气温10.1℃,年降水量630毫米左右。
一是历史古县。
西汉�Z阳周县,隋朝改为罗川县,唐朝改为真宁县,清朝更名为正宁县,距今有2000多年的历史。
二是产业大县。
果、烟、菜等特色产业格局明显,苹果扩大到25万亩,烤烟稳定在3万亩,蔬菜发展到8万亩,特色产业收入占到人均纯收入的70%以上。
三是资源富县,正宁南部煤炭储量19亿多吨,核桃峪800万吨矿井正在建设之中,石油、天然气储量也比较丰富。
四是生态优县。
东依子午岭绿色屏障“天然氧吧”,1森林覆盖率达到50.9%,气候温和、降水充沛,环境无污染。
五是后劲强县。
发展前景广阔,潜力巨大,随着二级运煤通道等高等级公路和宁正煤田的全面建成,必将凸显区位优势,跻身经济强县行列。
二、十一五以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问题(一)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发展环境日趋优化思想是行动的先导。
思想不解放,观念就难转变,思路就难创新,发展就难加快,工业就难突破,招商就难开展。
要抢得先机,争得先势,赢得发展,首要的是解放思想创新思路。
为此,我们围绕“把正宁建设成为陇上煤都、经济强县、产业大县、文化名县、人居优县” 的总目标、总定位、总要求,坚定不移地把思想解放作为推动工作的“总阀门”,以更宽的视野、更大的胆识,积极探索推进发展的新方法、新途径,取得了一定成绩,主要有:一是分析形势,审视现状,全县上下积极进取的发展意识不断增强。
2021年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1年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21年3月9日)一、综合经济增长:初步核算,全年全省实现生产总值3382.35亿元,比上年增长10.1%。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97.50亿元,增长4.9%;第二产业增加值1510.98亿元,增长10.4%;第三产业增加值1373.87亿元,增长11.3%,其中金融保险业增加值88.27亿元,增长20.1%,批发和零售贸易业增加值231.21亿元,增长15.3%,房地产业增加值101.37亿元,增长7.0%。
按常住人口计算,全省人均生产总值12852元,比上年增长9.4%。
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4.55:46.33:39.12调整为14.71:44.67:40.62,与上年相比,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下降1.66个百分点,第一、三产业所占比重分别提高0.16和1.50个百分点。
就业:年末全省就业人员为1488.63万人,比上年末增长2.92%。
其中,城镇就业人员为413.84万人,增长4.05%。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25%,比上年末提高0.05个百分点。
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0.9万人,下降6.84%。
物价:全省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1.3%,其中城市上涨0.9%,农村上涨2.2%。
全省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1.8%,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总水平下降1.0%。
表1 2021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指标全省城市居民消费价格食品 #粮食烟酒及用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交通和通信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居住 1.3 3.5 5.2 2.6 -0.2 1.4 1.4 -2.5 0.3 1.0 0.9 3.5 5.0 2.9 -1.0 1.5 1.3 -3.5 0.7 -0.4 农村 2.2 3.5 5.7 2.0 1.4 1.5 1.6 -0.1 -0.7 3.6 全年全省工业品出厂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下降9.0%,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总水平下降9.50%,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总水平上涨1.45%,农产品生产价格总水平上涨0.22%。
甘肃省统计年鉴2020社会经济发展指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结构指标

城镇集体经济
Collective-owned Enterprises
其他
Others
运输业
Transportation
货运量结构
Composition of Freight Traffic
#铁路
Railways
公路
Highways
国内商业
Domestic Trade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构成 Composition of Retail Sales of Consumer Goods
Designated Size
轻工业
Light Industry
重工业
Heavy Industry
建筑业
Construction
建筑业总产值结构
Composition of Gross Output Value of
Construction Industry
国有经济
State-owned Enterprise
城镇
Urban
#城区
City Subdivision
乡村
Rural
对外经济贸易
Foreign Trade
进出口总值构成
Composition of Imports and Exports
1.65 55.31 13.52
0.53 52.54 12.16
66.01 2.89
20.80 0.19
10.11
1-4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结构指标 Structural Indicators on Nation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单位:% 指标
Item
2005
201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甘肃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简介
甘肃省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化的发祥地之一,闻名中外的丝绸之路横贯全境,成为历史上最早开展东西方经济文化和各民族间交流的开放地区,是西部地区唯一具有承东启西、南拓北展区位优势的省份,是联结亚太地区和亚欧地区的重要通道,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和比较完善的基础设施,省会兰州是中国西北的交通、通讯枢纽和商贸物流中心,是全国12大主干交通枢纽之一。
全省土地总面积42.58万平方公里,居全国第七位。
现辖12个市、2个民族自治州,总人口2600多万,有55个民族成分。
其中,东乡族、保安族、裕固族是甘肃独有的少数民族。
甘肃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厚重的省份。
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伏羲、女娲和黄帝相传诞生于甘肃。
拥有丰厚的文化遗产、风格独特的自然景观和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
古丝绸之路在甘肃境内绵延1600多公里,是著名的“黄金旅游路线”,作为中国的旅游标志的铜奔马就出土自甘肃。
有敦煌莫高窟等享誉全球的著名旅游景点。
甘肃是中国的资源大省,境内已探明储量的矿产有81种,其中保有储量居全国第一位的有镍、钴、硒、铂族金属等10种,居全国前五位的有34种。
尤其是金川的铜镍矿,其规模仅次于加拿大的
肖特贝里硫化铜镍矿,居世界第二位。
煤炭资源保有储量89.2亿吨,石油资源储量12.4亿吨,天然气探明储量67.25亿立方米。
水利理论蕴藏量为1724万千瓦,水资源居全国第四位,可开发的风能装机容量近2000万千瓦,居全国第五位。
野生动植物种类繁多,现有药材品种9500多种,是中国中药材的主产区之一,草原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三分之一,是全国五大牧区之一。
甘肃具有良好的工业基础,科技水平在西部地区处于领先地位。
甘肃是中国西部重要的化工、能源、原材料基地,有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是西部的重要工业核心区,具有较强的科技研发实力,在航天技术、生物制品、精细化工、电子信息、干旱农业、草原生态和沙漠治理等方面具有全国领先水平。
去年以来,我省上下紧紧抓住国家出台《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政策的重大历史机遇,坚持省委"四抓三支撑"的总体工作思路,深入实施"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整体推进"的区域发展战略,着力贯彻落实国家扩大内需各项政策措施,着力加大项目建设工作力度,着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实现了全省经济总体平稳较快发展。
呈现出投资、消费持续快速增长,各产业平稳较快增长,经济社会均衡协调发展的总体态势。
去年,国务院办公厅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出台,标志着甘肃经济发展进人了新阶段。
刚刚过去的2010
年,我们紧紧围绕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聚精会神促发展,全力以赴抓落实,预计完成生产总值4100亿元,增长1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380亿元,增长36%;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70亿元,增长18%;大口径财政收入745亿元,增长23.39%;地方财政收入353.6亿元,增长23.37%;财政支出1466.7亿元,增长21.3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062元,增长9.5%;农民人均纯收入3308元,增长11%。
总之,去年是甘肃历史上经济社会发展最好最快、是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成效最为显著、是产业发展和经济实力增长最快、也是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最好、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一年。
在取得可喜的成绩同时,我们也面临产业结构不尽合理,资源环境压力加大,城乡发展差距拉大,社会事业发展滞后,投资主体单一等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
今年,我们将紧紧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继续扩大投资规模,增强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加快重大交通项目建设,推进生态环境和防灾体系建设,强化能源基础产业建设,抓好重大项目前期工作。
二是发挥各地比较优势,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支持兰州、白银核心经济区率先发展,加快河西和陇东两大能源基地建设,实施区域组团联动发展。
三是抓好“三农”工作,强化农业农村发展基础。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努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深化农村改革。
四是坚持以工业为主导,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
突出整机制造和系统集成,发展风电机组、电工电器、机床钻机、石化设备、汽车制造、矿山设备、节水设备、制药和医疗设备等先进装备制造业及制造服务业。
集中扶持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信息技术、航天等产业。
大力发展陇药产业,培育壮大特色中成药、藏药和生物制药,推进国家新药和中药保护品种产业化。
扶持特色优势农产品基地建设和精深加工,扩大规模,创立品牌,建设全国重要的特色农产品生产与加工基地。
全面推进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大力扶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五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把发展服务业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点和主要经济增长点,进一步提高服务业发展水平和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努力做大做强旅游业,积极发展民生服务业,着力提升金融服务业。
六是深入实施科教兴省战略,大力提升创新发展能力。
积极推进文化创新发展,强化经济社会发展的智力支撑和技术保障。
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加快教育改革发展,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大力推进文化建设。
七是着力保障改善民生,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
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统筹做好人口及其他工作,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切实抓好舟曲灾后恢复重建工作。
八是加快改革攻坚步伐,不断扩大对内对外开放。
着眼于解决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深入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进一步消除体制机制障碍,不断提高对外开放的层次和水平,为经济社会发展增添新的活力和动力。
“天下富庶者无如陇右”代表了甘肃曾有过的辉煌,更昭示着甘肃更加灿烂的未来。
热忱欢迎海内外各界朋友来甘肃投资兴业,合作发展。
我们将把优质的服务、优惠的政策、良好的发展环境奉献给每一位投资合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