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猛狗与社鼠翻译赏析

合集下载

韩非子《猛狗与社鼠》原文及译文赏析

韩非子《猛狗与社鼠》原文及译文赏析

韩非子《猛狗与社鼠》原文及译文赏析猛狗与社鼠韩非子宋人有沽酒者,升概①甚平,遇客甚谨,为酒甚美,县帜甚高,著然不售,酒酸。

怪其故,问其所知闾长者杨倩。

倩曰:“汝狗猛耶?”曰:“狗猛则酒何故而不售?”曰:“人畏焉。

或令孺子怀钱挈壶瓮而往沽,而狗迓而龁之,此酒所以酸而不售也。

”宋国有个卖酒的,卖酒器具量得很公平,接待客人态度很恭敬,酿造的酒很香醇,(店铺门前)酒旗悬挂得很高。

积贮很多酒却没有人来买,(时间一久,)酒都变酸了。

(卖酒的)对这事感到奇怪,他向同住里巷且知道这事的老人杨倩打探。

杨倩说:“你养的狗凶恶吗?”卖酒的说:“狗凶恶,那么酒为什么就卖不出去呢?”杨倩说:“人们害怕你的狗呀!有的人打发自己的小孩,揣上钱,拿着壶,前往打酒。

但你的狗窜出来咬人,(谁还敢来买酒呢?)这就是你的酒卖不掉最终变酸的原因。

”夫国亦有狗。

有道之士怀其术()欲()明万乘之主,大臣为猛狗,迎()龁之。

此人主之所以蔽胁,而有道之士所以不用也。

国家也有这样的恶狗。

有才能的人怀着治国的本领想要禀陈(大国的君主),使大国的君主能够明晓(治国的方略)。

那些大臣像恶狗一样窜出来咬人,这就是人主受到蒙蔽和挟制,因而那些有才能的人不能得到重用的原因。

故桓公问管仲曰:“治国最奚患?”对曰:“最患社鼠②矣。

”公曰:“何患社鼠哉?”对曰:“君亦见夫为社者乎?树木而涂之,鼠穿其间,掘穴托其中。

熏之则恐焚木,灌之则恐涂阤③,此社鼠之所以不得也。

今人君之左右,出则为势重而收利于民,入则比周而蔽恶于君,内间主之情以告外,外内为重,诸臣百吏以为富。

吏不诛则乱法,诛之则君不安。

据而有之,此亦国之社鼠也。

”因此齐桓公问管仲说:“治理国家最担心什么?”管仲回答说:“最担心的是社坛的老鼠。

”桓公说:“担心什么社坛的老鼠呢?”管仲回答道:“君王也看见那社神吗?立起木头,再给它涂抹上泥灰,老鼠(却)穿行在中间,挖洞托身在里面。

用火熏烤却怕烧毁了木头,用水浇灌却怕毁坏了涂泥。

社鼠文言文主旨

社鼠文言文主旨

社鼠文言文主旨
《晏子论社鼠》一文选自《晏子春秋·内篇问上》,主旨是揭示国君身边的小人就像社鼠一样危害巨大。

在朝廷内,他们蒙蔽善恶于国君;在朝廷外,他们向百姓卖弄权势。

由于国君的保护,这些小人无法被诛除,导致他们胡作非为,严重危害国家的安全和稳定。

晏子通过一个形象的比喻来阐述这一观点:社庙中的老鼠由于涂泥保护,既不能用火熏,也不能用水灌,因此无法被杀死。

这个比喻意味着,国君身边的小人由于得到国君的保护,所以无法被罢免或处罚。

此外,晏子还提到了“猛狗”的问题。

他指出,有些用事者像猛狗一样阻挡了有道术之士想要接触君主的道路,这也为国家带来了隐患。

总的来说,《晏子论社鼠》一文深刻地揭示了国君身边小人和小人物对国家的危害,呼吁人们警惕和抵制这些危害,以维护国家的安全和社会的稳定。

社鼠文言文翻译及原文

社鼠文言文翻译及原文

鼠,小兽也,生于野,游于室。

其形若鼠,而性狡猾,善盗。

故曰:“社鼠。

”以其盗祭品,害祀事,故得此名。

鼠性多疑,不喜与人共处。

每夜,鼠以一人之力,能穿壁越户,偷食仓廪。

故民有言:“鼠盗仓廪,害民无算。

”鼠之害,不可不防。

然社鼠之性,又有异于常鼠。

常鼠畏人,社鼠则不畏。

常鼠喜暗,社鼠喜明。

常鼠避风,社鼠迎风。

常鼠喜静,社鼠喜动。

常鼠畏水,社鼠喜水。

常鼠畏火,社鼠喜火。

故社鼠之性,难驯难捕。

昔有愚夫,欲捕社鼠,乃造一网,置之社前。

鼠见网,惊惧,欲逃。

愚夫曰:“鼠,吾捕尔也。

”鼠曰:“吾不畏人,何惧网?”愚夫曰:“网者,天网也,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鼠曰:“天网虽恢恢,然吾自有法,可以逃此网。

”言未毕,鼠已跃出网外。

愚夫见鼠逃脱,乃叹曰:“鼠之智,吾不能及也。

”乃罢捕社鼠之念。

译文:鼠,是一种小型的野兽,生于野外,游走于室内。

它的外形与鼠相似,但性格狡猾,善于偷盗。

因此被称为“社鼠”。

因为它偷盗祭祀用品,破坏祭祀活动,所以得到了这个名字。

鼠的性格多疑,不喜欢与人共处。

每当夜晚,鼠凭借一个人的力量,能够穿墙越户,偷食仓库中的粮食。

因此有民谚说:“鼠盗仓库,害民无数。

”鼠的害处,不可不防。

然而,社鼠的性格又与普通鼠有所不同。

普通鼠害怕人,社鼠却不怕。

普通鼠喜欢阴暗,社鼠喜欢光明。

普通鼠害怕风,社鼠迎风。

普通鼠喜欢安静,社鼠喜欢活动。

普通鼠害怕水,社鼠喜欢水。

普通鼠害怕火,社鼠喜欢火。

因此,社鼠的性格难以驯服,难以捕捉。

从前有一个愚蠢的人,想要捕捉社鼠,于是制作了一张网,放在社庙的前面。

鼠看到网,惊慌失措,想要逃跑。

愚蠢的人说:“鼠,我要捕捉你。

”鼠说:“我不怕人,为什么要害怕网?”愚蠢的人说:“网,是天网,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鼠说:“天网虽然恢恢,但我自有方法,可以逃脱这张网。

”话音未落,鼠已经跃出网外。

愚蠢的人看到鼠逃脱,于是叹息道:“鼠的智慧,我无法与之相比。

”于是放弃捕捉社鼠的念头。

韩非子《猛狗与社鼠》原文及翻译

韩非子《猛狗与社鼠》原文及翻译

韩非子《猛狗与社鼠》原文及翻译韩非子宋人有沽酒者,升概甚平,遇客甚谨,为酒甚美,县帜甚高,著然不售,酒酸。

怪其故,问其所知闾长者杨倩。

倩曰:“汝狗猛耶?”曰:“狗猛则酒何故而不售?”曰:“人畏焉。

或令孺子怀钱挈壶瓮而往沽,而狗迓而龁之,此酒所以酸而不售也。

”夫国亦有狗。

有道之士怀其术而欲以明万乘之主,大臣为猛狗,迎而龁之。

此人主之所以蔽胁,而有道之士所以不用也。

故桓公问管仲①曰:“治国最奚患?”对曰:“最患社鼠矣。

”公曰:“何患社鼠哉?”对曰:“君亦见夫为社者乎?树木而涂之,鼠穿其间,掘穴托其中。

熏之则恐焚木,灌之则恐涂阤②,此社鼠之所以不得也。

今人君之左右,出则为势重而收利于民,入则比周而蔽恶于君,内间主之情以告外,外内为重,诸臣百吏以为富。

吏不诛则乱法,诛之则君不安。

据而有之,此亦国之社鼠也。

”故人臣执柄而擅禁,明为己者必利,而不为已者必害,此亦猛狗也。

夫大臣为猛狗而龁有道之士矣,左右又为社鼠而间主之情,人主不觉,如此,主焉得无壅,国焉得无亡乎?尧欲传天下于舜。

鲧谏曰:“不祥哉!孰以天下而传之于匹夫乎?”尧不听,举兵而诛杀鲧于羽山之郊。

共工又谏曰:“孰以天下而传之于匹夫乎?”尧不听,又举兵而诛共工于幽州之都。

于是天下莫敢言无传天下于舜。

仲尼闻之曰:“尧之知舜之贤,非其难者也。

夫至乎诛谏者,必传之舜,乃其难也。

”一曰:“不以其所疑败其所察则难也。

”(节选自《韩非子》)译文:宋国有个卖酒的,卖酒器具量得很公平,接待客人态度很恭敬,酿造的酒很香醇,(店铺门前)酒旗悬挂得很高。

积贮很多酒却没有人来买,(时间一久)酒都变酸了。

(卖酒的)对这事感到奇怪,他向同住里巷且知道这事的老人杨倩打探。

杨倩说:“你养的狗凶恶吗?”卖酒的说:“狗凶恶,那么酒为什么就卖不出去呢?”杨倩说:“人们害怕你的狗呀!有的人打发自己的小孩,揣上钱,拿着壶,前往打酒。

但你的狗窜出来咬人,(谁还敢来买酒呢?)这是你的酒卖不掉最终变酸的原因。

猛狗与社鼠

猛狗与社鼠

猛狗与社鼠作者:韩非子来源:《作文周刊·高一版》2012年第13期宋人有沽酒者,升概甚平,遇客甚谨,为酒甚美,县帜甚高,然而不售,酒酸。

怪其故,问其所知闾长者杨倩。

倩曰:“汝狗猛耶?”曰:“狗猛则何故而不售?”曰:“人畏焉!或令孺子怀钱挈壶瓮而往沽,而狗迓而龁之,此酒所以酸而不售也。

”夫国亦有狗。

有道之士怀其术而欲以明万乘之主,大臣为猛狗,迎而龁之。

此人主之所以蔽胁,而有道之士所以不用也。

故桓公问管仲曰:“治国最奚患?”对曰:“最患社鼠矣!”公曰:“何患社鼠哉?”对曰:“君亦见夫为社者乎?树木而涂之,鼠穿其间,掘穴托其中。

熏之则恐焚木,灌之则恐涂阤,此社鼠所以不得也。

今人君之左右,出则为势重而收利于民,入则比周而蔽恶于君,内间主之情以告外,外内为重,诸臣百吏以为富。

吏不诛则乱法,诛之则君不安。

据而有之,此亦国之社鼠也。

”故人臣执柄而擅禁,明为己者必利,而不为己者必害,此亦猛狗也。

夫人臣为猛狗而龁有道之士矣,左右又为社鼠而间主之情!人主不觉。

如此,主焉得无壅,国焉得无亡乎?(选自《韩非子》)阅读上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1.下面句子中黑体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或令孺子怀钱怀:揣着B.欲以明万乘之主明:晓谕C.治国最奚患患:祸患D.内间主之情以告外间:窥探2.下面句子中黑体词,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为酒甚美/明为己者必利B.而狗迓而龁之/树木而涂之C.熏之则恐焚木/吏不诛则乱法D.人畏焉/主焉得无壅3.下面六句话,分编为四组,全都是“干政乱国之臣”所为的一组是()①欲以明万乘之主②有道之士所以不用也③出则为势重而收利于民④入则比周而蔽恶于君⑤内间主之情以告外⑥明为己者必利A.①②③⑤B.②③④⑥C.①③④⑥D.③④⑤⑥4.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讲“狗恶酒酸”的故事,意在说明国家若是有像恶狗一样的人当道,有道之人就会避而远之,得不到重用。

B.文章引用古代明君齐桓公和贤相管仲的对话,阐明治国最怕“社鼠”。

晏子春秋_景公问治国何患晏子对以社鼠猛狗第九原文-翻译

晏子春秋_景公问治国何患晏子对以社鼠猛狗第九原文-翻译

晏子春秋·景公问治国何患晏子对以社鼠猛狗第九原文 | 翻译【原文】公问于晏子曰:治国何患?晏子对曰:患夫社鼠。

公曰:何谓也?对曰:夫社,束木而涂之,鼠因往讬焉,熏之则恐烧其木,灌之则恐败其涂,此鼠因此不行得杀者,以社故也。

夫国亦有焉,人主左右是也。

内则蔽善恶于君上,外则卖权重于百姓,不诛之则乱,诛之则为人主所案据,腹而有之,此亦国之社鼠也。

人有酤酒者,为器甚洁清,置表甚长,而酒酸不售,问之里人其故,里人云:公狗之猛,人挈器而入,且酤公酒,狗迎而噬之,此酒因此酸而不售也。

夫国亦有猛狗,用事者是也。

有道术之士,欲干万乘之主,而用事者迎而龁之,此亦国之猛狗也。

左右为社鼠,用事者为猛狗,主安得无壅,国安得无患乎?【译文】齐景公问晏子说:治理国家最怕什么 ? 晏子回答说:惧怕社庙中的老鼠。

景公说 : 什么意思 ? 回答说 : 社庙,是捆札起木头再抹上泥巴做成的,老鼠在那边寄身,用火熏则担忧烧了社庙的木头,用水灌则担忧破坏了涂的泥巴,这是老鼠不可以得而杀之的原由在于社庙。

国家里也有社鼠,君王亲密的人就是。

在内对君王隐瞒善恶,在外向百姓夸耀权利,不杀他们,国家就会杂乱,杀他们又会被国君所包庇、包含并使他们得以长存,这就是国家的社鼠。

有一个卖酒的人,陈设的用具很干净,悬挂的酒幌也很长,但酒酸了也卖不出去,向乡里咨询原由,乡里人说 : 您的狗太凶狠了,有人拿着酒器进去,要买您的酒,狗迎面咬他,这是您的酒酸了也卖不出去的原由。

国家也有猛狗,掌权的人就是。

有能为的士人,想求见大国之君,但掌权之人迎上去咬他,这也是国家的猛狗。

亲密的人是社鼠,掌权者是猛狗,君主怎能不被蒙蔽 ?国家怎能没有祸害 ?【繁体原文】景公問于晏子曰〔一〕:「治國何患〔二〕?」晏子對曰:「患夫社鼠〔三〕。

」公曰:「何謂也〔四〕?」對曰〔五〕:「夫社,束木而塗之〔六〕,鼠因往託焉〔七〕,熏之則恐燒其木〔八〕,灌之則恐敗其塗〔九〕,此鼠因此不行得殺者,以社故也〔一十〕。

(十二)社鼠猛狗

(十二)社鼠猛狗

7.选文中管仲认为治国之患是什么?
亲信蒙蔽君王;亲信卖弄权术;当权者不任用贤人;君王依靠不贤的人。
【译文】齐桓公向管仲问道:“治理国家最担心的是什么?”管仲回答说: “担心社鼠。”桓公问;“这话什么意思?”管仲回答说:“那土地神是 用木头捆扎后涂上泥做成的,老鼠便寄身在里面。用烟熏又怕烧坏了木头, 用水冲又怕冲坏了泥饰,这老鼠不能被杀的原因,是由于土地神。国家也 有社鼠,君主左右的亲信就是。他们在宫内对君主隐蔽一切善恶情况,在 宫外就向百姓炫耀他们手握大权。杀他们就会酿成祸乱,要杀掉他们,他 们又被君主所倚重,常常加以保护和豢养,这些人就是国家的社鼠。
(hé),用牙咬。
事者迎而龁之,此亦国之猛狗也。左右为社鼠,用事者为猛
被任用
狗,则道术之士不得用矣,此治国之所患也。”
【注释】①社:土地神。②托:寄托,寄身。③案据:依靠。④原文为 “腹而有之”。今据《韩诗外传》改。⑤用事者:掌权的人。⑥道术:道 德、学问。⑦明:这里有晋见的意思。⑧龁(hé):用牙咬。
原文为“腹而有之”。今据《韩 诗外传》改。覆:保护
亦国之社鼠也。人有酤酒者,为器甚洁清,置表甚长,而酒
酸不售,问之里人其故,里人云:‘公之狗猛,人挈器而入

将要,准备
且酤公酒,狗迎而噬之,此酒之所以酸不售之故也。’夫国
掌权
的人
道德、学问
这里有晋见的意思。
亦有猛狗,用事者是也。有道术之士,欲明万乘之主,而用
【词语溯源,回归教材】 1.解释课内加点的词。 (1)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2)因往晓之 (3)苫蔽成丘 (4)以钱覆其口 (5)且焉置土石 (6)木兰不用尚书郎
(祸患) (于是,就)
(遮蔽) (盖)
(况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做,担任)

【一轮复习】2021年高考语文文言文专题复习--韩非子作品专练

【一轮复习】2021年高考语文文言文专题复习--韩非子作品专练

韩非子作品专练猛狗与社鼠韩非子宋人有酤酒者,升概①甚平,遇客甚谨,为酒甚美,县帜甚高,著然不售,酒酸。

怪其故,问其所知闾长者杨倩。

倩曰:“汝狗猛耶?”曰:“狗猛则酒何故而不售?”曰:“人畏焉。

或令孺子怀钱挈壶瓮而往酤,而狗迓而龁之,此酒所以酸而不售也。

”夫国亦有狗。

有道之士怀其术而欲以明万乘之主,大臣为猛狗,迎而龁之。

此人主之所以蔽胁,而有道之士所以不用也。

故桓公问管仲曰:“治国最奚患?”对曰:“最患社鼠②矣。

”公曰:“何患社鼠哉?”对曰:“君亦见夫为社者乎?树木而涂之,鼠穿其间,掘穴托其中。

熏之则恐焚木,灌之则恐涂阤,此社鼠之所以不得也。

今人君之左右,出则为势重而收利于民,入则比周而蔽恶于君,内间主之情以告外,外内为重,诸臣百吏以为富。

吏不诛则乱法,诛之则君不安。

据而有之,此亦国之社鼠也。

”故人臣执柄而擅禁,明为己者必利,而不为己者必害,此亦猛狗也。

夫大臣为猛狗而龁有道之士矣,左右又为社鼠而间主之情,人主不觉,如此,主焉得无壅,国焉得无亡乎?尧欲传天下于舜。

鲧③谏曰:“不祥哉!孰以天下而传之于匹夫乎?”尧不听,举兵而诛杀鲧于羽山之郊。

共工又谏曰:“孰以天下而传之于匹夫乎?”尧不听,又举兵而诛共工于幽州之都。

于是天下莫敢言无传天下于舜。

仲尼闻之曰尧之知舜之贤非其难者也夫至乎诛谏者必传之舜乃其难也。

一曰:“不以其所疑败其所察则难也。

”(节选自《韩非子集释》)注:①升概:这里指量酒器具。

②社鼠:穴居社神木俑中的老鼠。

③鲧:尧时部落首领,相传治水九年未成。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为酒甚美,县帜甚高县:悬挂B.或令孺子怀钱挈壶瓮而往酤怀:怀藏C.入则比周而蔽恶于君比周:结党营私D.故人臣执柄而擅禁执柄:手扶拐杖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大臣为猛狗,迎而龁之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B.熏之则恐焚木于其身也,则耻师焉C.主焉得无壅而人之所罕至焉D.不以其所疑败其所察久之,能以足音辨人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猛狗阻售”“社鼠为患”的寓言故事,表达了春秋战国时期士子对于治国的忧患:奸人当道,堵塞贤路,蒙蔽君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猛狗与社鼠翻译赏析
文言文《猛狗与社鼠》选自高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原文】宋人有沽酒者,升概甚平,遇客甚谨,为酒甚美,县帜甚高,着然不售,酒酸。

怪其故,问其所知闾长者杨倩。

倩曰:“汝狗猛耶?”曰:“狗猛则酒何故而不售?”曰:“人畏焉。

或令孺子怀钱挈壶瓮而往沽,而狗迓而龁之,此酒所以酸而不售也。

”夫国亦有狗。

有道之士怀其术而欲以明万乘之主,大臣为猛狗,迎而龁之。

此人主之所以蔽胁,而有道之士所以不用也。

故桓公问管仲①曰:“治国最奚患?”对曰:“最患社鼠矣。

”公曰:“何患社鼠哉?”对曰:“君亦见夫为社者乎?树木而涂之,鼠穿其间,掘穴托其中。

熏之则恐焚木,灌之则恐涂阤②,此社鼠之所以不得也。

今人君之左右,出则为势重而收利于民,入则比周而蔽恶于君,内间主之情以告外,外内为重,诸臣百吏以为富。

吏不诛则乱法,诛之则君不安。

据而有之,此亦国之社鼠也。

”故人臣执柄而擅禁,明为己者必利,而不为已者必害,此亦猛狗也。

夫大臣为猛狗而龁有道之士矣,左右又为社鼠而间主之情,人主不觉,如此,主焉得无壅,国焉得无亡乎?尧欲传天下于舜。

鲧谏曰:“不祥哉!孰以天下而传之于匹夫乎?”尧不听,举兵而诛杀鲧于羽山之郊。

共工又谏曰:“孰以天下而传之于匹夫乎?”尧不听,又举兵而诛共工于幽州之都。

于是天下莫敢言无传天下于舜。

仲尼闻之曰:“尧之知舜之贤,非其难者也。

夫至乎诛谏者,必传之舜,乃其难也。

”一曰:“不以其所疑败其所察则难也。


【注释】①管仲:春秋时著名政治家。

齐桓公任命他为卿,尊他为“仲父”②阤zhì:崩塌【翻译】宋国有个卖酒的,卖酒器具量得很公平,接待客人态度很恭敬,酿造的酒很香醇,(店铺门前)酒旗悬挂得很高。

积贮很多酒却没有人来买,(时间一久,)酒都变酸了。

(卖酒的)感到奇怪,不解其中缘故。

他向同住里巷且知道这事的老人杨倩打探。

杨倩说:“你养的狗凶恶吗?”卖酒的说:“狗凶恶,那么酒为什么就卖不出去呢?”杨倩说:“人们害怕你的狗呀!有的人打发自己的小孩,揣上钱,拿着壶,前往打酒。

但你的狗窜出来咬人,(谁还敢来买酒呢?)这就是你的酒卖不掉最终变酸的原因。

”国家也有这样的恶狗。

有才能的人怀着治国的本领想要禀陈(大国的君王),使大国的君王能够明晓(治国的方略)。

那些大臣像恶狗一样窜出来咬人,这就是国君受到蒙蔽和挟制,因而那些有才能的人不能得到重用的原因。

因此齐桓公问管仲说:“治理国家最担心什么?”管仲回答说:“最担心的是社坛的老鼠。

”桓公说:“担心什么社坛的老鼠呢?”管仲回答道:“君王也看见那社神吗?立起木头(做成塑像的架子),再给它涂抹上泥灰(塑成社神),老鼠穿行在中间,挖掘鼠洞寄托身子在里面。

用火熏烤却怕烧毁了木头,用水浇灌却怕毁坏了涂泥。

这就是社坛的老鼠不能被杀除的缘故啊。

现在君王身边的人(就是社鼠),他们在朝廷外为求威势重权,便从百姓中收刮财富;他们在朝廷内就相互勾结,来对君主隐瞒他们的恶行。

在朝廷内的(奸人)窥探君王的心思来传递消息给朝廷外的(权臣)。

朝廷外的权臣和朝廷内的奸人互相成为倚重,朝廷众多官吏都
认为(这样做)是富有权势。

(这样的)官吏不诛灭就会扰乱法度,诛灭了他们君王又不安逸。

(他们)依靠国君的保护进而握有重大的权势,这样的人就是国家的社坛老鼠。

因此国君的臣子掌握大权,进而能行专擅或颁禁令,确实能为己用的必定使他得利,不能为己用的必定陷害,这就是(国家的)猛狗啊。

那权臣成了猛狗来咬有才能的士人,身边的奸人又成了社鼠来窥探君王的心思,国君还不察觉,像这样,国君怎么能不被壅塞,国家怎么能不遭灭亡呢?唐尧想要将天下传给虞舜。

大臣鲧进谏说:“不吉祥啊!谁拿天下去传给一个匹夫呢?”唐尧不听取(这种蒙蔽君主的意见),发兵将鲧诛杀在羽山的郊野。

共工再进谏说:“谁拿天下去传给一个匹夫呢?”唐尧不听取(这种蒙蔽君主的意见),又发兵将共工诛杀在幽州的城邑。

因此天下人没有谁再敢说不要传天下给虞舜。

孔子听说这件事说:“唐尧了解虞舜贤明,不见得是很难的事。

到要诛杀进谏(错误意见)的人,必定要传天下给虞舜,才是真正难的事啊。

”又说:“不因那怀疑的危害到那考察到的,(这)就更难啊。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