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古诗及文言文和翻译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古诗及文言文和翻译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八年级上册古诗及文言文一、古诗1、朝代:唐代作者: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翻译】传说中的仙人早乘黄鹤飞去,只留下了这空荡的黄鹤楼。
飞去的黄鹤再也没有归来了,唯有悠悠白云仍然千载依旧。
晴天从黄鹤楼遥望江对岸,汉阳的树木看得清清楚楚,鹦鹉洲上,草长得极为茂盛。
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才是我家乡面对烟波渺渺,大江令人发愁!2、《使至塞上》朝代:唐代作者: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翻译】轻车要前往边塞去慰问官兵,途中(我)路过了居延。
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边塞,像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边境。
浩瀚沙漠中醒目的烽烟挺拔而起,长长的黄河上西下的太阳圆圆的。
到了边塞,只遇到留守部队,原来守将们正在燕然前线。
3、《渡荆门送别》朝代:唐代作者: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自荆门之外的西蜀沿江东下,来到了楚国境内作一次旅游。
崇山随着荒野出现渐渐逝尽,长江进入了莽原也缓缓而流。
月影倒映江中象是飞来天镜,云层和城郭幻出海市蜃楼。
我依然怜爱这来自故乡之水,行程万里继续漂送我的行舟。
4、《春望》朝代:唐代作者: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翻译】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人烟稀少的长安城里草木茂密。
感伤国事,不禁涕泪四溅,鸟鸣惊心,徒增离愁别恨。
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了半年多,家书难得,一封抵得上万两黄金。
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要不能插簪了。
5、《钱塘湖春行》朝代:唐代作者: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宋诗五首》古诗词原文及翻译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宋诗五首》古诗词原文及翻译宋诗五首》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明珠,精选了宋代时期五首优秀的古诗,代表着那个时代文化的独特魅力。
以下是这五首古诗的原文及翻译,让我们一起欣赏其中的美妙与智慧。
一、《登鹳雀楼》 - ___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翻译:白天在山的尽头,黄河流入大海。
如果想要看尽千山万水的风景,就要登上更高一层的楼。
这首诗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色,表达了人们追求进步、超越自我、攀登人生巅峰的愿景。
二、《游园不值》 - ___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翻译:应该同情履齿留下的脚印,小心地敲门却久久不开。
春天的美景充满了整个园子,关门关不住,___从墙头伸出来了。
这首诗以游园的方式,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琐碎的感叹和对自然美好的赞美。
三、《静夜思》 - ___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翻译:床前明亮的月光,像是地上的霜。
抬头望着明亮的月亮,低头沉思故乡。
这首简洁而深情的诗,以寂静的夜晚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四、《江雪》 - ___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___。
翻译:千山万水中鸟儿已飞散,万里小径上人的踪迹消失。
孤独的渔人穿着蓑衣戴着笠,在寒冷的江面上独自垂钓。
这首诗通过描绘冬天景色中的渔人独钓___,表达了作者对孤独与坚韧的讴歌。
五、《望岳》 - ______如何?___未了。
造化___,阴阳割昏晓。
翻译:___如何啊?___依旧。
天地间的造化奇妙,阴阳交替昏暗与明亮。
这首诗以泰山为背景,以对山的景色的讴歌,表达了作者对伟大自然与人生哲理的思考。
以上是《宋诗五首》中五首经典古诗的原文和翻译。
这些诗句并不仅仅是文字之美,更蕴含了文化的厚重和深刻的人生哲理。
通过欣赏与研读这些古诗,我们能够更好地领略古代文学的魅力,丰富自己的思想与情感。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唐诗五首》古诗词原文及翻译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唐诗五首》古诗词原文及翻译12.唐诗五首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译文:传说中的仙人早乘黄鹤飞去,这地方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
飞去的黄鹤再也不能复返了,唯有悠悠白云徒然千载依旧。
汉阳晴川阁的碧树历历在目,鹦鹉洲的芳草长得密密稠稠,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我家乡?面对烟波渺渺大江令人发愁!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吴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译文:乘单车想去慰问边关,路经的属国已过居延。
千里飞蓬也飘出汉塞,北归大雁正翱翔云天。
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无尽黄河上落日浑圆。
到萧关遇到侦候骑士,告诉我都护已在燕然。
渡荆门送别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译文:乘船远行,路过荆门一带,来到楚国故地。
青山渐渐消失,平野一望无边。
长江滔滔奔涌,流入广袤荒原。
月映江面,犹如明天飞镜;云变蓝天,生成海市蜃楼。
故乡之水恋恋不舍,不远万里送我行舟。
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译文: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人烟稀少的长安城里草木茂密。
感伤国事,不禁涕泪四溅,鸟鸣惊心,徒增离愁别恨。
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了半年多,家书难得,一封抵得上万两黄金。
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要不能插簪了。
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译文:绕过孤山寺以北漫步贾公亭以西,湖水初涨与岸平齐白云垂得很低。
几只早出的黄莺争栖向阳的暖树,谁家新飞来的燕子忙着筑巢衔泥。
野花竞相开放就要让人眼花缭乱,春草还没有长高才刚刚没过马蹄。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八年级上册古诗词(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八年级上册古诗词(文言文)原文及翻译古诗词(文言文)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其中包含了许多优秀的作品。
以下是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中的古诗词(文言文)原文及翻译:1. 《登鹳雀楼》杜甫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Translation:As the white sun sets behind the mountain, the Yellow River flows into the sea.To see farther, one must climb another level of the tower.2. 《夜泊牛渚怀古》杨万里牛渚西江水,揽胜翠岚忘。
曾爲神仙地,锦屏谷口藏。
Translation:Niu Zhou's Western River, its captivating green mist makes one forget.Once it was a place for immortals, hidden at the entrance of Jinyan Valley.3. 《赋得古原草送別》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Translation:The grass on the ancient plain withers and rejuvenates each year.The wild fire cannot destroy it, and it sprouts again in the spring breeze.Its fragrance spreads on the old path, its lush green meets the desolate city.Once again, bidding farewell to a loved one, filled with deep emotions.4. 《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25篇)(原文+译文+注释)

1.三峡南北朝郦道元原文: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quē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sù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tuān绿潭,回清倒影。
绝yǎn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shù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zhǔ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cháng。
”(译文):在三峡七百里之间,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叠叠的悬崖峭壁,遮挡了天空和太阳。
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等到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小山丘的时候,下行或上行的船只都被阻挡了,不能通航。
有时候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回旋的清波。
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山峰之间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
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确实趣味无穷。
在秋天,每到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经常有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
所以三峡中渔民的歌谣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注释)(1)自:在,从三峡:指长江上游重庆、湖北两个省级行政单位间的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
三峡全长实际只有四百多里。
(2)略无:毫无,完全没有。
阙:通“缺”,空缺。
(3)嶂(zhàng):直立如屏障一样的山峰。
(4)自非:如果不是。
自:如果。
非:不是(5)亭午:正午。
夜分:半夜。
(6)曦(xī):日光,这里指太阳。
(7)襄(xiāng):上,这里指漫上。
八上古诗词:译文+赏析+主题+写法+实训(含答案)

八上古诗词:译文+赏析+主题+写法+实训01 野望(王绩)【原文】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译文】黄昏时候,伫立在东皋村头怅望,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
每棵树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都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放牧的人驱赶着牛群回家,猎人骑着马带着猎物各自随愿而归。
大家互不相识,相对无言,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赏析】此诗写山野秋景,景中含情,朴素清新,流畅自然,力矫齐梁浮艳板滞之弊,是王缜的代表作之一。
首联叙事兼抒情,总摄以下六句。
首句给中间两联的“望”中景投入薄薄的暮色;次句遥呼尾句,使全诗笼罩着淡淡的哀愁。
颔联写薄暮中的秋野静景,互文见义,山山、树树,一片秋色,一抹落晖。
萧条、静谧,触发诗人彷徨无依之感。
颈联写秋野动景,在以上背景展现“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的画面。
这画面,在秋季薄暮时的山野颇具典型性。
既然是“返”与“归”,其由远而近的动态,也依稀可见。
这些牧人、猎人,如果是老相识,可以与他们“言笑无厌时”(陶潜《移居》),该多好!然而井非如此,这就引出尾联“相顾无相识”,只能长歌以抒苦闷。
王绩追慕陶潜,但他并不像陶潜那样能够从田园生活中得到慰藉,故其田园诗时露彷徨、怅惘之情。
此诗一洗南朝雕饰华靡之习,却发展了南齐永明以来逐渐律化的新形式,已经是一首比较成熟的五律,对近体诗的形式颇有影响。
【主题】全诗通过对萧瑟恬静的秋景描写,表现了作者百无聊赖的彷徨和孤独无依的抑郁心情。
【写法】首联借“徙倚”的动作和“欲何依”的心理描写来抒情;颔联写树写山,一派安详宁静;颈联用几个动词进行动态描写,以动衬静;尾联运用典故,表达了自己孤独无依的苦闷与惆怅,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抒发了抑郁之情,同时兼有不问世事的闲适思想。
【常见考题】一、理解性默写1.点明时间地点和事件,并表现诗人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的句子:,。
2.《野望》中运用对偶手法描写傍晚时分,遥望山野,满目浓浓秋意的对偶句(写景句):,。
【部编版】八年级(上)语文课外古诗词诵读(原文与译文

并不是此花有什么珍贵,只是别离太久,想 借着花儿表达怀念之情罢了。
试着用自己的话描绘诗中所写的开出了茂密的花朵,显 得格外生气勃勃。春意盎然。女主人攀着枝 条,折下了最好看的一树花,要把它赠送给 日夜思念的亲人。
3.赠从弟(其二) 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sè sè)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lí)凝(níng)寒,松柏有本性!
白话译文
高山上挺拔耸立的松树,顶着山谷间瑟瑟呼啸 的狂风。
风声是如此的猛烈,而松枝是如此的刚劲!
任它满天冰霜惨惨凄凄,松树的腰杆终年端端 正正。
难道是松树没有遭遇凝重的寒意?不,是松柏 天生有着耐寒的本性!
4.梁甫行 曹植
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 剧哉边海民,寄身于草野。 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 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
【译文】
八方的气候各不相同,千里之内的风雨形态 不一。
海边的贫民多么艰苦啊,破旧的草屋是他们 的栖身之地。
白话译文
西湖风光好,驾轻舟划短桨多么逍遥。 碧 绿的湖水绵延不断,长堤上花草散出芳香。 隐隐传来的音乐歌唱,像是随着船儿在湖上 飘荡。
无风的水面,光滑得好似琉璃一样。不觉得 船儿在前进,只见微微的细浪在船边荡漾。 看,那被船儿惊起的水鸟,正掠过湖岸在飞 翔。
7.相见欢 朱敦儒
金陵城上西楼,倚yǐ清秋。万里夕阳
花的香气染满了我的衣襟和衣袖,天遥 地远,花不可能送到亲人的手中。只是痴痴 地手执著花儿,久久地站在树下,听任香气充 满怀袖而无可奈何。这花有什么珍贵呢?只 是因为别离太久,想借著花儿表达怀念之情 罢了。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原文及翻译

最新人教版(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原文及翻译9.三峡(作者:郦道元)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译文:从三峡七百里中,两岸高山连绵不绝,没有一点中断的地方;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至于夏天江水漫上丘陵的时候,下行和上行的航路都被阻绝了。
有时遇到皇帝有命令必须急速传达,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两地可是相距一千二百多里呀!即使骑上快马,驾着风,也没有这样快。
到了春天和冬天的时候,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高山上多生长着姿态怪异的柏树,悬泉和瀑布在那里飞流冲荡。
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真是妙趣横生。
每逢初晴的日子或者结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高处的猿猴放声长叫,声音持续不断,异常凄凉,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
所以三峡中的渔民唱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10.短文两篇与谢中书书(作者: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译文: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
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上册古诗词翻译1 长歌行汉乐府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翻译:园中青青的葵菜上,布满朝霞;子上颗颗露珠在阳光下闪烁,等待着阳光把自己晒干。
春天的太阳四处洒下恩泽,使万物都生机勃勃焕发出生命的光彩。
面对美景,自己却时常担心秋天的降临,那时候花和叶子就会变黄,然后衰败凋谢了。
所有的河流都向东流入茫茫大海中,什么时候这一去不复返的水流,才能再向西方流回来呢?一个人在少壮年华不勤奋努力,那么等到岁数大了,老年将至时,就只能白白后悔和悲哀了。
赏析:这首诗从“园中葵”说起,再用水流到海不复回打比方,说明光阴如流水,一去不再回。
最后劝导人们,要珍惜青春年华,发愤努力,不要等老了再后悔。
这首诗借物言理,首先以园中的葵菜作比喻。
“青青”喻其生长茂盛。
其实在整个春天的阳光雨露之下,万物都在争相努力地生长。
何以如此?因为它们都恐怕秋天很快地到来,深知秋风凋零百草的道理。
大自然的生命节奏如此,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一个人如果不趁着大好时光而努力奋斗,让青春白白地浪费,等到年老时后悔也来不及了。
这首诗由眼前青春美景想到人生易逝,鼓励青年人要珍惜时光,出言警策,催人奋起。
简评:这是汉代乐府古诗中的一首名作。
诗中用了一连串的比喻,来说明应该好好珍惜时光,及早努力。
诗的前四句,向我们描绘了一幅明媚的春景,园子里绿油油的葵菜上还带着露水,朝阳升起之后,晒干了露水,葵菜又沐浴在一片阳光中。
世上的万物都在春天受到大自然雨露的恩惠,焕发出无比的光彩。
可是,秋天一到,它们都要失去鲜艳的光泽,变得枯黄衰落了。
万物都有盛衰的变化,人也有由少年到老年的过程。
时间就像大江大河的水一样,一直向东流入大海,一去不复返了。
我们在年少力强的时候如果不珍惜时光,好好努力的话,到老的时候就只能白白地悲伤了!2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翻译:秋天傍晚时分,诗人遥望山野,内心觉得空荡荡的。
山野一眼望去尽是一派秋意颇浓的山野景色。
放牧的人驱赶着牛群回家,猎人们骑着马带着猎物满载而归。
他们相互望去并不相识,但是彼此各得其乐,不禁让诗人怀念起古代采薇而食的隐士。
《野望》写的是山野秋景,在闲逸的情调中,带几分彷徨和苦闷,是王绩的代表作。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皋是水边地。
东皋,指他家乡绛州龙门的一个地方。
他归隐后常游北山、东皋,自号“东皋子”。
“徙倚”是徘徊的意思。
“欲何依”,化用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意思,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
下面四句写薄暮中所见景物:“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举目四望,到处是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
在这静谧的背景之上,牧人与猎马的特写,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使整个画面活动了起来。
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然而,王绩还不能象陶渊明那样从田园中找到慰藉,所以最后说:“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说自己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和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了。
读熟了唐诗的人,也许并不觉得这首诗有什么特别的好处。
可是,如果沿着诗歌史的顺序,从南朝的宋、齐、梁、陈一路读下来,忽然读到这首《野望》,便会为它的朴素而叫好。
南朝诗风大多华靡艳丽,好象浑身裹着绸缎的珠光宝气的贵妇。
从贵妇堆里走出来,忽然遇见一位荆钗布裙的村姑,她那不施脂粉的朴素美就会产生特别的魅力。
王绩的《野望》便有这样一种朴素的好处。
这首诗的体裁是五言律诗。
自从南朝齐永明年间,沈约等人将声律的知识运用到诗歌创作当中,律诗这种新的体裁就已酝酿着了。
到初唐的沈佺期、宋之问手里律诗遂定型化,成为一种重要的诗歌体裁。
而早于沈、宋六十余年的王绩,已经能写出《野望》这样成熟的律诗,说明他是一个勇于尝试新形式的人。
这首诗首尾两联抒情言事,中间两联写景,经过情──景──情这一反复,诗的意思更深化了一层。
这正符合律诗的一种基本章法。
3早寒江上有怀孟浩然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翻译:草木枯黄凋零了,阵阵鸿雁飞向南,北风呼啸刮不停,一江秋水一江寒。
家乡是那鹿行山,茅庐就在襄水湾,遥望远方的楚地,楚地茫茫在云端。
思乡眼泪已流尽,客旅生活多辛酸,孤帆远方在天际,此情此景不堪看。
我想找人问一问,迷路渡口在哪边?暮色苍茫无所见,只见江海水漫漫。
这是一首怀乡思归的抒情诗。
以兴开首,借鸿雁南飞,引起客居思归之情。
中间写望见孤帆远去,想到自己无法偕同的怅惘,最后写欲归不得的郁积。
全诗情感是复杂的。
诗人既羡慕田园生活,有意归隐,但又想求官做事,以展鸿图。
这种矛盾,就构成了诗的内容。
4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翻译:八月的洞庭湖湖水高涨,与堤岸齐平,天空反照在水中,水天浑然一体。
水气弥漫云梦泽,波涛澎湃震动岳阳城。
欲渡洞庭没有船和桨,闲居在家有负朝廷恩德。
坐着观看湖上垂钓的人,我只能白白羡慕别人钓鱼成功。
这是一首典型的干谒诗。
干谒,顾名思义,古人为求显声扬名或经世致用而求见达官显贵,希望他们能够赏识自己,荐举自己或重用自己。
反映这类题材的诗谓之干谒诗。
前面两联写景,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壮景造势,势涉情思。
八月秋高,湖水盛涨,圆圆满满,与岸齐平;远远望去,烟波浩渺,水天一色,浑然一体。
“涵”字点明洞庭湖汪洋浩阔,与天相接,吞天吐地,包容万象的恢宏气度,颇似范仲淹《岳阳楼记》的描写:“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平”字横向着眼,极见湖水浩渺,视野开阔。
“太清”纵向描绘,给人以天高地阔,宇玉澄清之感。
开头两句写得洞庭湖极开朗也极涵浑,润泽着千花万树,容纳了千溪万河。
三、四两句实写洞庭。
水汽蒸腾,如烟似雾,仿佛江边湖畔的沼泽地带,都受到湖水的滋养哺育,才显得那样草木繁茂,郁郁葱葱。
湖水翻江倒海一般澎湃汹涌,稳固如山的岳阳城好像瑟缩不安地匍伏在它的脚下,显得异常渺小。
“蒸”字渲染一种湿漉漉,水淋淋的气氛,给人以孕大含深,蒸蒸日上的动态感;“撼”字犹如万钧雷霆,“炸”得岳阳城天摇地动,几近坍塌;极显湖水喧嚣动荡,桀傲不驯的自然伟力。
这两句锤炼词语,以静衬动,凸现洞庭秋水虎吼雷鸣的勃勃生机。
四句写景,看似不涉干谒,不关情思,其实不然。
才情卓异,奇思妙想如孟浩然者泼墨如水,浓描洞庭,决不是等闲之笔。
孟浩然的高明就在于表达心意,旁敲侧击而不显山露水。
这天地之间的浩荡汪洋的一湖秋水,既烘托出作者经世致用的凌云壮志和积极进取的勃勃雄心,又暗示张九龄宽宏大度,海纳百川的胸襟气度。
壮景奇观,惊天动地,隐喻风流俊杰即将横空出世。
此为借景传情,托水言志!诗歌后面四句,转入抒情。
“欲济无舟楫”,触景兴怀,就近设喻。
诗人面对浩浩湖水,想到自己在野之身,满腹经纶,满面怀壮志,却无人接引,无人知赏,不禁悲从中来,就正如想渡过湖去却没有船只一样。
“端居耻圣明”,意谓在这个伟大光明的太平盛世,自己本该一展宏图,大有可为;现在却是闲居无聊,浪费光阴。
诗人心有不甘,气有不平而倍感愧疚,甚至羞于见人。
这两句是正式向张丞相表白心志,说明自己心向神往出仕求官,却找不到门路。
最后两句诗人向张丞相发出呼吁。
“钓鱼者”暗指当政掌权的人物,其实是专指张丞相而言。
这两句的意思是:德高望重,权倾朝野的张大人啊,您能出来主持国政,造福万民,我是十分钦佩的,不过,我是在野之身,不能追随左右,替您效力,只有徒然表示钦羡之情罢了。
谦卑遗憾的字句之下暗含隐忍待发,将以有为的心机。
纵观全诗,写景过半,干谒心明。
浩浩湖水,垂垂而钓,气定神闲,雍容大度,称颂对方,极有分寸而又不失身份;波澜动远空,“欲渡无舟楫”,阐述心声,不卑不亢,露壮志才情,隐寒伧卑微,委婉含蓄而又大气磅礴,才气纵横而又开合有度。
如此干谒,实为天地之间第一等文字!5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翻译:传说中的仙人早乘黄鹤飞去,这地方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
飞去的黄鹤再也不能复返了,唯有悠悠白云徒然千载依旧。
汉阳晴川阁的碧树历历在目,鹦鹉洲的芳草长得密密稠稠,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我家乡?面对烟波渺渺大江令人发愁!【《黄鹤楼》赏析】诗人满怀对黄鹤楼的美好憧憬慕名前来,可仙人驾鹤杳无踪迹,眼前就是一座寻常可见的江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美好憧憬与寻常江楼的落差,在诗人心中布上了一层怅然若失的底色,为乡愁情结的抒发作了潜在的铺垫。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楼头送目,江天相接的自然画面因白云的衬托愈显宏丽阔大,受此景象的感染,诗人的心境渐渐开朗,胸中的情思也随之插上了纵横驰骋的翅膀:黄鹤楼久远的历史和美丽的传说一幕幕在眼前回放,但终归物在人非、鹤去楼空。
人们留下什么才能经得起岁月的考验?她不是别的,她是任地老天荒、海枯石烂也割舍不断的绵绵乡恋、悠悠乡情。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艳阳高照,澄空流碧,恍惚中,汉水北岸的树木化作久久思念的亲爱之人,宛如眼前。
和煦的阳光,给人家的温暖。
依稀间,鹦鹉洲上的芳草丛中走来一身正气、击鼓骂曹的祢衡,他面对黄祖的屠刀,视死如归,血洒碧草,正是无数浪迹天涯的游子浸满血泪的无私付出,才构筑了无数令人难忘的故乡。
美好的憧憬与动情的追忆,使得“晴川、芳草”二句极富人情味。
诗作的思想品位也因此跨进更为高远的境地。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日暮后面是夜晚,鸟要归巢,船要归航,游子要归乡。
水雾江烟,一片迷蒙,问乡乡不语,思乡不见乡,面对此情此景,谁人不生乡愁也无由。
诗作以一“愁”收篇,准确地表达了日暮时分诗人登临黄鹤楼的心情,同时又和开篇的暗喻相照应,以起伏辗转的文笔表现缠绵的乡愁,做到了言外传情,情内展画,画外拖音。
诗作的前两句民歌风味浓郁,景到言到,语如联珠;后两句则对仗工整,音律谐美,文采飞扬。
特别是作者独具匠心的剪裁,更有令人回味无穷之感。
诗人将思念亲人的狭义乡愁与心系天下苍生的广义乡愁有机结合,使得本篇的韵味和风骨跨上了同类诗作的最高峰巅。
诗人的风采与秉性亦随诗篇的展开跃然纸上:他才华横溢,如晴川东去,奔流不息;他不拘小节,似芳草萋萋,峥嵘不已。
没有自恋自迷之颓废,也无自私自利之狭隘,乡愁情怀的抒发也同样波澜壮阔、豪迈昂扬,不愧为是被后人推为唐朝七律诗中的第一佳作。
6送友人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