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鉴赏清单全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古代诗歌鉴赏清单全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古代诗歌鉴赏清单全一、古诗鉴赏本部分内容为《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的古代诗歌鉴赏清单全。
1. 《登鹳雀楼》(王之涣)这首诗通过描绘登高望远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短暂和时光易逝的感慨。
2. 《静夜思》(李白)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夜晚独处时的思念之情,展现出诗人豪放的情感和对故乡的眷恋。
3. 《春晓》(孟浩然)这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早晨景色,表达出作者对美好的生活和自然的向往。
4. 《山行》(杜牧)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山间行走时的景色和心境,展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5. 《江畔独步寻花》(杨万里)这首诗通过描绘江畔行走时的美景和心情,表达了作者对自由自在的生活态度和对人生的感悟。
6. 《登高》(杜甫)这首诗描绘了作者登高时的身临其境的景色和自然之美,表达了诗人的豪情和对理想的追求。
7.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这首诗以草原为背景,通过叙述离别之情,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和惜别之意。
8. 《望岳》(杜甫)这首诗以岳阳楼为背景,通过描绘峻岭和怀念岳飞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英雄事迹的赞美和自由意志的追求。
9.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之涣)这首诗以登高游玩为背景,通过叙述离别之情,表达了作者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和对友谊的珍视。
10. 《送别》(王之涣)这首诗以送别之情为主题,表达了作者对亲友离去的感伤和祝福。
以上是《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中的古代诗歌鉴赏清单。
这些诗歌以其优美的语言、深刻的思想和丰富的意境,展示了古代文人的艺术才华和情感表达能力。
通过鉴赏这些古诗,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古诗词:原文+赏析+考点默写!(赶快收藏)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古诗词:原文+赏析+考点默写!(赶快收藏)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01 野望[唐]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鉴赏品析1.主题概述。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隐居之地的清幽秋景,在闲逸的情调中,带着几分彷徨、孤独和苦闷之感。
2.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联系作者的生平,说说你对诗作思想感情的理解。
这首诗中间两联主要写景,描绘了诗人薄暮时分于东皋所见的田园风光。
夕阳余晖晕染下,每一棵树,每一座山,都呈现着浓浓的秋意;放牧的人赶着牛返回,猎人骑着马带着猎获的禽鸟归来。
诗歌首联“徙倚”二字,点明作者徘徊无依的孤独心境。
颔联和颈联写的都是恬淡自然的田园景物,但因作者心绪的原因,都染上了一层忧郁、孤独和清冷的色彩。
尾联抒发感情,田园生活的静谧和安闲冲淡不了诗人的忧郁,他感觉自己并不能融入这诗一般的田园山水,只好从先贤那里寻找慰藉。
诗人的彷徨、孤独和苦闷,可能是因为仕途的不得志,感觉前途渺茫,所以他三仕三隐,寄情于诗酒。
默写考点1.点明时间地点和事件,并表现诗人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的句子: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2.《野望》中运用对偶手法描写傍晚时分,遥望山野,满目浓浓秋意的对偶句(写景句):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3.以动写静,衬托出秋日晚景的安详与宁静,也写出了放牧和打猎的人各自随愿而归的句子是: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4.王绩在《野望》中引用典故,追古怀伤,在萧瑟恬静的景色描写中表现诗人身处乱世,前途无望,孤独抑郁心情的句子是: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02 黄鹤楼[唐]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鉴赏品析1.主题概述。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登上黄鹤楼时的所见所感,抒发了诗人吊古怀乡之情。
2.此诗是怎样将神话传说与眼前景物融为一体的?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黄鹤楼》前两联,均是先写神话传说,再写眼前景物,虚中有实,抚今追昔,写出诗人对世事变化难以预料的感慨。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29篇古诗文及译文

29001 三峡北魏·郦道元【原文】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译文】从三峡七百里中,两岸高山连绵不绝,没有一点中断的地方;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至于夏天江水漫上丘陵的时候,下行和上行的航路都被阻绝了。
有时遇到皇帝有命令必须急速传达,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两地可是相距一千二百多里呀!即使骑上快马,驾着风,也没有这样快。
到了春天和冬天的时候,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高山上多生长着姿态怪异的柏树,悬泉和瀑布在那里飞流冲荡。
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真是妙趣横生。
每逢初晴的日子或者结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高处的猿猴放声长叫,声音持续不断,异常凄凉,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
所以三峡中的渔民唱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002 答谢中书书南朝·陶弘景【原文】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译文】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
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诗歌主旨和重点句赏析-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 1.主题思想:
• 借对梦境的描述,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愤懑, 隐寓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自由与光明 的追求和向往。
• 2.赏析“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 “嗟”字生动地写出了词人彷徨忧虑的神态,表 达了自已在人生道路上日暮途远、茫然不知所措 的叹惋。
• 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画面描述。
• 在东篱之下信手采摘菊花,不经意间看见 了南山。“见”是无意中的偶见,南山的 美景正好与采菊时悠然自得的心境相映衬, 达到了物我两忘的思想境界,表现了他恬 淡、闲适的心情。
1.《庭中有奇树》《龟虽寿》《赠从弟》 《梁甫行》《饮酒》其五主题
2.赏析 (1)“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2)“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 心不已。” (3)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4)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 (5)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 放牛的牧童唱着山歌,欢快的赶着牛儿返回 家中,猎人骑着骏马,大声吆喝着,带着猎 物满意而归,令人陶醉的画面啊。
• 乐景衬哀,情诗人描绘了一幅乡野之人放牧 满载而归来的动态场景。从反面衬托诗人的 郁闷孤单的心境。
• (二)《黄鹤楼》崔颢 •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
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 2.“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 不已”画面描述。
• 比喻,作者以“千里马”自喻,引出“烈 士暮年,壮心不已”的感叹,表i达了诗人 为国家统一而继续奋斗的雄心壮志和老当 益壮、自强不息的精神面貌。
• (八)《赠从弟》其二刘祯 •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
松枝一何劲! •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
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全册古诗词鉴赏练习(附参考答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鉴赏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1《野望》2《黄鹤楼》3《使至塞上》4《渡荆门送别》唐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一联,历来被人们称道。
请任选一个角度进行赏析。
5《钱塘湖春行》6《庭中有奇树》7《龟虽寿》曹操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开头,作者用这两个形象。
这就等于告诉人们说,,表现了作者,当时这是难能可贵的。
2.“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笔力遒劲,韵律沉雄,内蕴着一股自强不息的豪迈气概,深刻地表达了。
“壮心不已”表达8《赠从弟》魏晋刘桢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1.四两句诗中的两个“一何”,表达上各有什么不同?第一个“一何" ,第二个“一何”。
2.诗是怎样表现松树不畏"凝寒”而“有本性”的品质的?高山上挺拔耸立的松树,顶着山谷间瑟瑟呼啸的狂风。
风声是如此猛烈,而松枝又如此刚劲!任它满天冰霜惨惨凄凄,松树的腰杆终年端端正正。
诗人采用的手法,把松柏放在恶劣的环境,通过描画它与狂风、冰雹的搏斗,突出了。
3.全诗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松柏形象?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塑造了一个。
作者,并. .9《梁甫行》10《饮酒》晋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问话朴实,回答深刻,表达了。
2.末两句是全诗的总结,富有哲理,含蓄得表达了。
“此中有真意”的“真意”是指。
3.“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见xian”字妙在美景不是有意去“望”,而是无意所“见”,悠然见南山”用一个“见”字描写采菊时于无意间偶见南山,使南山静穆超然的风景正好与作者悠然自得的心情相融合,表现了一种。
部编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外四首古诗词阅读鉴赏题背诵考点汇总(含答案)

部编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外四首古诗词阅读鉴赏题背诵考点汇总(含答案)部编语文八年级上册151页课后古诗词赏析题(含答案)精心整理《浣溪沙》(宋)XXX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XXX归来。
XXX径独徘徊。
1.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含蓄地表达了词人对时光流逝、春色飘零的怅惘、物是人非之感和孤独寂寞之情。
2.请简要分析“XXX径独徘徊”中“独”字的含义。
“独”字写出词人因怀念友人而感到抑郁伤感,表现了孤寂、失意的情怀。
3.这首词中多处用到对比的写法,请找出其中的一个例子,并简要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例子:“新”与“旧”的对比,或“去”与“来”的对比。
好处:“新”是唱新词,“旧”是饮酒唱词时的环境——旧亭台,新词旧景对比,抒发了物是人非的怅惘情思。
(或“去”是花落去,“来”是XXX归来,来去对比,表现了对时光逝去的惋惜之情。
)4.“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XXX归来”是千古名句,简析这两句诗好在哪里。
两句话对仗工整,音调和谐;画面生动,通过对XXX的自然春光的描写,抒发了伤春惜时,以及对XXX易逝的感慨,情感浓郁,寄意深刻,发人深醒。
5.请简要分析“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XXX归来”蕴含的1哲理。
生活哲理: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现,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
XXX[宋]XXX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到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1.词的上阙第一句在整首词中的作用是什么?上片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5分)上阙第一句总摄全篇,点明题意,直抒赞美之情。
(2分)上阙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描写了蜿蜒曲折的绿水、长满芳草的长堤、动听的乐声和歌声,描绘了XXX、恬静、淡远的春景。
(3分)2.这首词上片出现了哪些意象?描绘了一幅如何的图景?(4分)轻舟(短棹)、绿水、芳草、长堤等意象。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古诗词鉴赏知识汇总,初一到初三都要看

古诗词鉴赏知识汇总,初一到初三都要看初中语文古诗词常见意象归纳酒、饮酒多表达豪情、悲愁、苦闷和郁郁不得志的情感。
1.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2.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醉花阴》李清照)3.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行路难》李白)4.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渔家傲》范仲淹)5.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6.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浣溪沙》晏殊)羌笛多传达离别之苦、相思之情和内心的孤寂。
唐代边塞诗中经常提到。
1.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2.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渔家傲》范仲淹)3.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凉州词》王之涣)柳折柳“柳”与“留”谐音,因此“柳”带有伤离别的意味。
而“折柳”就有相留之意。
1.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2.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月(残月、明月、新月、玉盘)在许多诗人笔下都是思乡、念亲的标志,多传达离愁别恨、寂寞思归之情。
1.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2.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3.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枫桥夜泊》张继)4.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渡荆门送别》李白)5.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无题》李商隐)流水多传达人生苦短、命运无常的感伤与哀愁。
1.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2.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短歌行》曹操)斜阳(夕阳、落日)多传达凄凉失落、苍茫沉郁、怀古幽情。
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使至塞上》王维)2.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渔家傲》范仲淹)3.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部编语文八年级上册151页课后古诗词赏析题(含答案)

部编语文八年级上册151页课后古诗词赏析题(含答案)精心整理《浣溪沙》(宋)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1.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含蓄地表达了词人对时光流逝、春色飘零的怅惘、物是人非之感和孤独寂寞之情。
2.请简要分析“小园香径独徘徊”中“独”字的含义。
“独”字写出词人因怀念友人而感到抑郁伤感,表现了孤寂、失意的情怀。
3.这首词中多处用到对比的写法,请找出其中的一个例子,并简要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例子:“新”与“旧”的对比,或“去”与“来”的对比。
好处:“新”是唱新词,“旧”是饮酒唱词时的环境——旧亭台,新词旧景对比,抒发了物是人非的怅惘情思。
(或“去”是花落去,“来”是燕归来,来去对比,表现了对时光逝去的惋惜之情。
)4.“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是千古名句,简析这两句诗好在哪里。
两句话对仗工整,音调和谐;画面生动,通过对易逝的自然春光的描写,抒发了伤春惜时,以及对青春易逝的感慨,情感浓郁,寓意深刻,发人深省。
5. 请简要分析“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蕴含的哲理。
生活哲理: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现,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
采桑子[宋]欧阳修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1.词的上阙第一句在整首词中的作用是什么?上片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5分)上阙第一句总摄全篇,点明题意,直抒赞美之情。
(2分)上阙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描写了蜿蜒曲折的绿水、长满芳草的长堤、动听的乐声和歌声,描绘了西湖清丽、恬静、淡远的春景。
(3分)2.这首词上片出现了哪些意象?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4分)轻舟(短棹)、绿水、芳草、长堤等意象。
描绘了一幅湖水绵延,芳草满堤,清丽活泼的春日西湖美景。
3.词的下阙主要是用了哪种表现手法描写西湖春色的?抒发了诗人的什么感情?(6分)动静结合的手法或以动衬静(2分)一、二句风平浪静,把水面比作明净平滑的琉璃,更以船的缓慢移动写出了“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鉴赏清单野望王绩(jì)东皋(gāo)薄暮望,徙(xǐ)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dú)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wēi)。
1、词语解释①薄暮:傍晚②徙倚:徘徊③犊:小牛,诗中指牛群④禽:泛指猎获的鸟兽⑤采薇:采食野菜,比喻隐居不仕2、《野望》中点明时间地点和事件,表现诗人百无聊赖,彷徨心情的两句诗是: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3、《野望》中运用对偶修辞手法,描写傍晚时分,遥望山野,满目浓浓秋意(写景)两句诗是: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4、《野望》中以动写静,衬托出秋日晚景的安详与宁静,写出了放牧和打猎的人各自随愿而归的两句诗是: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5、王绩在《野望》中引用典故,追古怀伤,在萧瑟恬静的景色描写中表现诗人身处乱世,前途无望,孤独抑郁心情的句子是: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6、本诗的颔联和颈联在描写景物上有何特点?请简要赏析。
答:颔联和颈联主要采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颔联写远山近树,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苍茫静穆,颈联写牧人和猎马的出现,使整个画面活动了起来,动静结合,描写了一幅略显苍凉的田园牧歌式的山村秋晚图。
7、本诗的尾联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本诗的思想感情)答:抒发了诗人孤独、抑郁的心情和避世退隐的愿望。
8、《野望》中尾联运用了什么典故?有什么表达作用?答:运用了“采薇”的典故,表现诗人知音难觅、孤独无依的苦闷与惆怅之情。
黄鹤楼崔颢(hào)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zǎi)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词语解释①昔人:传说中骑鹤飞去的仙人②悠悠:飘飘荡荡的样子③晴川:晴日里的原野④历历:分明的样子⑤萋萋:草木茂盛的样子⑥乡关:故乡2、崔颢在《黄鹤楼》中记述神话传说,抒发诗人对岁月流逝,世事沧桑的感慨的两句诗是: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3、《黄鹤楼》中崔颢运用对偶,描写在黄鹤楼上所见之景的两句诗是: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4、崔颢在《黄鹤楼》一诗中情景交融,抒发游子悲苦的思乡之情的两句诗是: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5、崔颢在《黄鹤楼》中直抒胸臆,表现乡愁的诗句是: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与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意境相仿。
6、诗中颈联写登楼所见的实景,请用自己的语言将画面描述出来。
答:天气晴朗,江北汉阳的树木清晰分明可见,鹦鹉洲上的草木繁茂浓绿。
7、诗中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是哪一个字?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请简要分析诗人在尾联中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
答:“愁”字。
全诗意境开阔,吊古伤今,虚实相映,情景交融。
尾联将“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由景生情,融情于景,表达了诗人萦回无尽、百感茫茫的思乡之情。
使至塞上王维单(dān)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sài),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hòu)骑(jì),都护在燕(yān)然。
1、词语解释①单车:一辆车②使:出使③问:慰问④问边:慰问边关守军⑤征蓬:飘飞的蓬草,比喻远行之人。
⑥孤烟:烽烟⑦长河:黄河2、《使至塞上》叙述此行目的,到达地点,写此诗的两句诗是: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3、《使至塞上》点明时间,运用比喻表达诗人惆怅,抑郁心情,通过写景来交代行踪,暗示诗人因为受到排挤而内心激愤、抑郁,表现诗人失意情绪和飘零之感的两句诗是: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4、王维在《使至塞上》一诗中,描绘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的两句诗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5、《使至塞上》表现了边塞将士紧张的战斗生活,也暗示战事频繁的两句诗是: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6、用自己的话描写颈联所展示的“千古壮观”之景。
答:烽火台上燃起的一道孤烟在广阔的沙漠上冲天而起,蜿蜒曲折的黄河将落日映衬得更红更圆。
7、从景物描写和表达的思想感情两个方面,说说你对颔联的理解。
答:随风而去的“征蓬”和进入胡天的“归雁”,也是远赴边塞的诗人自己的写照;诗人以“蓬”、“雁”自比,从中透露出诗人内心忧怨难言的激愤抑郁之情。
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词语解释①从:往②大荒:辽远无际的原野③楚国:楚地④怜:喜爱⑤海楼:海市蜃楼,诗中形容江上云霞多变形成的美丽景色。
⑥月下飞天镜:月亮倒映在水中,犹如从天上飞来一面明镜。
2、《渡荆门送别》中点明出发地,目的地的两句诗是: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3、《渡荆门送别》中化静为动,表现雄浑开阔意境的两句诗是: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4、《渡荆门送别》中运用比喻描写水中月、天上云的美丽景象,反衬江水平静,展现江岸辽阔,天空高远,充满浪漫主义色彩,表达了奇特大胆的想象的两句诗是: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5、《渡荆门送别》中,借故乡之水的深情厚谊,表达对故乡思念之情的两句诗是: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6、颔联历来被人们称道,请从写作手法方面进行赏析。
答:运用了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抒发了作者初出荆门时的喜悦、激动的心情。
更是诗人开阔的胸怀,开朗的心境和蓬勃朝气的形象写照。
7、颈联在写景上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结合诗句进行赏析。
答: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月亮比作明镜,反衬江水平静,展现江岸辽阔,天空高远,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8、古人用语往往一字传神,“山随平野尽”句中哪个字用得好?试作简要赏析。
答:“随”字化静为动(或“以静写动”),写出群山随着平原的出现而不复见,形象地描绘了渡过荆门后的壮阔景象,表现了诗人喜悦开朗的心情。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词语解释①水面初平:春天湖水初涨,水面刚刚与湖岸齐平。
②初:刚刚②云脚低:白云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浪连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
③暖树:向阳的树2、《钱塘湖春行》中抓住早春特点,从仰视角度描写禽鸟(动物),借莺燕的活动来传达春天来临的信息并表达诗人喜悦之情的两句诗是: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3、《钱塘湖春行》中抓住早春特点,描绘春花初绽,春草吐绿,运用拟人,化静为动,从俯视角度描写花草(植物),通过花草来体现西湖早春生机勃勃的两句诗是: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4、《钱塘湖春行》中表达诗人为早春胜景所吸引,流连忘返的两句诗是: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5、《钱塘湖春行》中写出诗人观景的地点,写出初春湖面水天相接美景的两句诗是: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6、这首诗的颔联和颈联分别从怎样的角度来描写钱塘湖初春景色的?答:颔联主要从动态方面进行描写,颈联主要从静态方面进行描写,颔联和颈联一起是动静结合来描写钱塘湖的景色。
7、诗歌颔联中“几处”、“谁家”用得极其精妙,换作“处处”、“家家”就没有这种效果。
联系全诗,说说为什么?答:“几处”照应“早莺”,“谁家”照应“新燕”,说明早莺尚少,新燕不多,表达了钱塘湖初春季节的特点和作者的欣喜之情。
如果改为“处处”“家家”,就没有这种表达效果。
庭中有奇树《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wèi)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1、词语解释①奇树:佳美、珍贵的树②华:花③荣:花④滋:繁盛⑤攀条:攀引枝条⑥遗:给予、馈赠⑦盈:充满⑧致:送达⑨经时:历时很久2、诗中的“花”具有深远的意义,请进行赏析。
答:①暗用比兴。
以花衬托人物的心境。
花事兴盛,人却孤独。
②先抑后扬。
突出了诗歌的主题,增强了诗歌的感情。
3、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主旨)答:这首诗表达了一位妇女对远行丈夫的深切的怀念之情。
龟虽寿曹操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jì)伏枥(lì),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词语解释①竟:终结,诗中指死去②腾蛇:③枥:马槽④骥:骏马、好马⑤永年:长寿⑥烈士:有气节有壮志的人⑦盈缩:人寿命的长短⑧养怡:调养身心,保持心情愉快2、《龟虽寿》中用两个比喻转折说明死之不可避免,神仙长生不老的虚妄的句子是: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3、《龟虽寿》中阐述作者生命哲学,生命长短不由天定,肯定了人的主观能动性,饱含朴素的辩证见解的句子是: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4、《龟虽寿》中最能体现作者慷慨激昂,雄心壮志的比喻句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5、请对“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做简要赏析。
(诗歌主旨)答:运用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突出的写出了虽然年老,却仍然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慷慨激昂,表达了诗人远大的雄心壮志。
赠从弟(其二)刘桢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lí)凝寒?松柏有本性。
1、词语解释①亭亭:挺拔的样子②一何:多么③罹凝寒:遭受严寒④罹:遭受⑤凝寒:严寒2、《赠从弟》中以山风的猛烈反衬松枝的刚劲的两句诗是: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3、《赠从弟》中赞美松柏经严寒而不凋的本性,勉励从弟在恶劣的环境中依然要正气凛然的两句诗是: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4、这首诗歌的寓意及思想感情是什么?答:这是一首咏物诗。
全诗以简练的语言写出了松柏刚正坚贞、不屈不挠的鲜明形象,以及不向严寒低头、不向残暴弯腰的气节,以比兴之法寓意自己的性格抱负,也寄寓了堂弟无限期望,勉励堂弟要永保坚贞。
梁甫行曹植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
剧哉边海民,寄身于草野。
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
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
1、词语解释①异气:气候不同②殊:不同③剧:艰难④宇:房屋⑤何:多么⑥妻子:妻子儿女⑦林阻:山林险阻之地⑧翔:自在的行走2、《梁甫行》中以气候灾害突出边海人民生存环境恶劣的两句诗是: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
3、《梁甫行》中通过对狐狸兔子的侧面描写,反衬出边海人民生存环境的蛮荒及边海人民的凄楚恐惧的两句诗是: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
4、请从描写的角度鉴赏尾联。
答:通过对狐狸兔子的侧面描写,反衬出边海人民生存环境的蛮荒和边海人民的凄楚恐惧。
5、本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答:本诗主要运用了白描的手法,全方位描写了边海人们的贫困生活,反映了边海农村的残破荒凉景象,表达了作者对下层人民的深切同情。
饮酒(其五)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